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蚀作用 湿润区:流水地貌 搬运作用 干旱区:风成地貌 沉积作用 沿海区:海浪、风力
高寒区:冰川地貌
2.利用地理原理,构建思维模式
热力环流原理 水循环原理 地壳物质的循环原理 整体性原理 区位原理 ……
例: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全球变暖给河西走廊带来
的各种影响。 (12分)
全球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
山前冲积扇
动力 沉积环境
河口三角洲
山区河流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2分)当河流流出山 口时,地势趋于平缓,加上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2分)河流搬运能力下 降,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地貌。(2分)
例 : 洞 庭 湖 湖 面 缩 小 , 水 深 变 浅 , 容 积 锐 减 的 原 因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课标Ⅰ卷必考题(综合题)
新加坡水资源短缺原因、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示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说明理由)
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冰雪融水将逐年减少,使其下 游的河流水量减少
或河流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或尾闾湖泊干涸
沿途绿洲因为缺少水源而出现 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土 地荒漠化
造成绿洲生态破坏进而威胁整 个河西走廊的生存。
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说明原因。
例: 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夏季巴山多夜雨。
经济的发展 条件
农业 ——因地制宜,生态农业 工业 ——减少三废,清洁生产 第三产业
社会的发展 目标
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人口容量 人居环境 ——城市化问题、基础设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重温区域地理 提升思维能力
建瓯一中 林秀春
主要内容
➢ 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 探究区域的发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
——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例: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影响热量条件,即判断出温度带
关 2.经度位置—— 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内陆,即推导出气候类型
太阳辐射(纬度)
成因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人类活动
例: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影响风的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狭管效应
影响太阳辐射 因素
太阳高度角 昼长 大气状况
冬季风能丰富。原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植被覆盖率 低,阻力小,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 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夏季太阳能丰富。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增大, 昼变长;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例: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破坏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
例:区位原理
自然因素
①地形(
)
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③土壤(
)
④水源(
)
①市场(
)
农业 区位
②交通(
)
社会经济 ③劳动力(
)
④政策
⑤工农业基础
科学技术: 改造自然条件、培育良种、改良技术、冷藏保鲜技术
3.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物质来源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发展与环境 (对比分析甲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轻重)
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 的可 持续 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 基础
生态破坏——森林、草场、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环境污染 ——大气、水、固体废弃等 资源枯竭 ——水、能源、土地等资源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根本热源)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长短
地面状况
(直接热源)
物理性质——海陆分布;植被状况 洋 流——寒流降温;暖流增温 地 形——海拔;封闭状况等
大气自身
天 气——冷、暖气团的影响 大气透明度——水汽、尘埃等 大气密度——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思维强化训练
地形特征的成因:例渭河谷地形成的原因 水文特征的成因:例“泾渭分明”的原因 生物特征的成因:例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宝库”的原因
内力作用
地形 成因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质 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成山 成谷
断层 地垒-断块山 地堑-谷地、低地
风化作用 物理、化学、生物
键 在
3.相对位置 ①地形区—— 是导致区域特征特殊性的重要因素
地
②河流部位—— 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理 4.交通位置—— 交通要道,区际之间的联系 意
义 5.政治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的西北部
6.经济地理位置—— 西北粮仓
7.军事地理位置—— 嘉峪关是判读的训练
本区降水量减小 上游来水量减小 (引水、截水)
输入减小
围湖造田 水体富营养化 入湖泥沙增加
储水空间
本区蒸发量 下渗增大 引湖水
输出增大
湖泊变迁的原因
探究区域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 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念。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注意: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知识的逻辑基础上的,过程要 清晰明了,否则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事与愿违!
例:
太阳辐射
大 气
影响气温的因素
地面辐射
的 受
大气辐射
热
过
程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大 大
面 吸 收
反射、 气
散射等削弱 作用
辐 射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例: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6分)
思路: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与其以北和以南区域的比较优势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自然地理特征
简 单 建 模
气候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水文(河湖)特征 4.生物和土壤特征 5.自然资源特征 6.自然灾害
高寒区:冰川地貌
2.利用地理原理,构建思维模式
热力环流原理 水循环原理 地壳物质的循环原理 整体性原理 区位原理 ……
例:请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说明全球变暖给河西走廊带来
的各种影响。 (12分)
全球变暖,祁连山雪线上升
山前冲积扇
动力 沉积环境
河口三角洲
山区河流由于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2分)当河流流出山 口时,地势趋于平缓,加上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2分)河流搬运能力下 降,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下来,形成扇形堆积地貌。(2分)
例 : 洞 庭 湖 湖 面 缩 小 , 水 深 变 浅 , 容 积 锐 减 的 原 因
年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全国课标Ⅰ卷必考题(综合题)
新加坡水资源短缺原因、水资源短缺解决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示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说明理由)
农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冰雪融水将逐年减少,使其下 游的河流水量减少
或河流沿线地区地下水位下降 或尾闾湖泊干涸
沿途绿洲因为缺少水源而出现 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加剧,土 地荒漠化
造成绿洲生态破坏进而威胁整 个河西走廊的生存。
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说明原因。
例: 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夏季巴山多夜雨。
经济的发展 条件
农业 ——因地制宜,生态农业 工业 ——减少三废,清洁生产 第三产业
社会的发展 目标
人口问题 ——人口结构、人口容量 人居环境 ——城市化问题、基础设施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
重温区域地理 提升思维能力
建瓯一中 林秀春
主要内容
➢ 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 ➢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 探究区域的发展
明确区域地理位置
——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
例: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描述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影响热量条件,即判断出温度带
关 2.经度位置—— 海陆位置:大陆东、西岸、内陆,即推导出气候类型
太阳辐射(纬度)
成因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素 (海陆分布、地形、洋流)
人类活动
例:河西走廊地区冬季风能、夏季太阳能较丰富,分别说明其成因。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影响风的因素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狭管效应
影响太阳辐射 因素
太阳高度角 昼长 大气状况
冬季风能丰富。原因: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植被覆盖率 低,阻力小,风力大;河西走廊两侧为山地,中间地形平坦、狭长,且走向与 冬季风风向一致,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强劲。 夏季太阳能丰富。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增大, 昼变长;河西走廊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例:用水循环的原理,说明破坏植被易导致水土流失。
例:区位原理
自然因素
①地形(
)
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③土壤(
)
④水源(
)
①市场(
)
农业 区位
②交通(
)
社会经济 ③劳动力(
)
④政策
⑤工农业基础
科学技术: 改造自然条件、培育良种、改良技术、冷藏保鲜技术
3.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物质来源
自然地理环境、自然灾害的影响及防御措施 (风沙对铁路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工业发展与环境 (对比分析甲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轻重)
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 ,限制产业发展的因素,产业发展的影响
区域 的可 持续 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 基础
生态破坏——森林、草场、湿地、海洋生态系统
环境污染 ——大气、水、固体废弃等 资源枯竭 ——水、能源、土地等资源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射向地面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根本热源)
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 白昼长短
地面状况
(直接热源)
物理性质——海陆分布;植被状况 洋 流——寒流降温;暖流增温 地 形——海拔;封闭状况等
大气自身
天 气——冷、暖气团的影响 大气透明度——水汽、尘埃等 大气密度——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
思维强化训练
地形特征的成因:例渭河谷地形成的原因 水文特征的成因:例“泾渭分明”的原因 生物特征的成因:例雅鲁藏布大峡谷被称为“生物物种的宝库”的原因
内力作用
地形 成因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地质 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成山 成谷
断层 地垒-断块山 地堑-谷地、低地
风化作用 物理、化学、生物
键 在
3.相对位置 ①地形区—— 是导致区域特征特殊性的重要因素
地
②河流部位—— 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理 4.交通位置—— 交通要道,区际之间的联系 意
义 5.政治地理位置—— 位于甘肃的西北部
6.经济地理位置—— 西北粮仓
7.军事地理位置—— 嘉峪关是判读的训练
本区降水量减小 上游来水量减小 (引水、截水)
输入减小
围湖造田 水体富营养化 入湖泥沙增加
储水空间
本区蒸发量 下渗增大 引湖水
输出增大
湖泊变迁的原因
探究区域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 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 可持续发展观念。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注意:模式的构建是建立在知识的逻辑基础上的,过程要 清晰明了,否则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事与愿违!
例:
太阳辐射
大 气
影响气温的因素
地面辐射
的 受
大气辐射
热
过
程
太
阳 辐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射
大气上界
地
大气吸收 、 大 大
面 吸 收
反射、 气
散射等削弱 作用
辐 射
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
——构建地理思维模式
例: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6分)
思路:河西走廊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与其以北和以南区域的比较优势
1.结合知识结构,构建思维模式
自然地理特征
简 单 建 模
气候特征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 3.水文(河湖)特征 4.生物和土壤特征 5.自然资源特征 6.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