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以情为本位的思想

合集下载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按原著意思,《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

这印证了作者所言:本书“大旨言情”。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是显而易见的“文眼”。

宝玉作为核心人物承担着解说全书主旨的任务,他就是那个“情僧”、那块“石头”。

围绕宝玉,作者设置了一个由若干男女人物组成的形象体系,他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作者对“情”字的认识,丰富着宝五的形象,阐述着全书的主旨。

依对情感的态度,《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男女两类。

男人的情感态度大都主动、积极,女人的情感态度大都被动、消极,个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

作者称为“痴男”、“怨女”,贾宝玉则用孩子气十足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则是泥做的骨肉。

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共同诠释着作者的情感立场与情感态度。

宁国府贾敬,可称“绝于情”。

身为长房长子,虽高母在堂,儿孙绕膝,仍执意弃家修道,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魏晋人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贾敬显然没有达及“太上”的境界。

他的死是因为偷吃仙丹,妄图撇下同道,一人升天,这肯定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情感以共通和共同为至高境界,自私是情感的对立面,因此,贾敬于情不是“忘”,而是“绝”。

现任族长贾珍,可称“纵于情”。

贾府之中,唯他为大。

与儿媳妇偷情,致秦可卿夭亡。

只有贾珍,才有胆量敢把那丧事办得惊天动地、无人能管。

至于与两个小姨子不清不楚、居丧期间公然聚赌等等情状,更是无法五天。

一己之“情”,作如此夸大,则贾珍之“珍”无论是“珍惜”之“珍”,还是“真假”之“真”,都已经构成对“情”的反动。

荣国府贾赦,可称“肆于情”。

和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贾珍相比,这位做大叔的有些等而下之。

只要看他夺古扇打贾琏一段,已是丑态百出;至于胁迫鸳鸯做妾一段,更是变本加厉。

贾珍做事,不论为情人还是为朋友,还有一个“情”字;贾赦做事,就只为一个“欲”字了。

情本思想: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情本思想:红楼梦的文化精神

情本思想:《红楼梦》的文化精神个人认为,《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

一、《红楼梦》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悦相爱之情,并在这方面提出了超越性爱的“意淫”观念,以及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为基础的新的情爱观。

《红楼梦》写了好多“情案”,最主要并处于小说中心地位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它构成了小说情节的主线。

作为宝、钗、黛爱情陪衬的,还有宝玉、湘云、妙玉,宝玉、袭人、晴雯之间的爱恋之情。

其中宝玉和湘云也是一对“金玉之缘”,宝玉和妙玉则构成另一对“双玉”,小说在这方面有含蓄的描写。

袭人和晴雯分别是宝钗和黛玉的影子,宝玉对她俩都钟情,其中宝玉和袭人还有过性爱冲动。

以上由宝玉和六位女性所形成的三组六对或明或暗的恋人关系,构成了《红楼梦》“男女之情”中最重要、也最感人的内容。

此外,宝玉对金钏、芳官、五儿等,也都有过一种特殊感情。

除去和宝玉直接相关的“男女之情”,《红楼梦》写及的其它“情案”还不少,重要的有:秦钟和智能的幽会,贾蔷和龄官的两心相印,贾芸和小红的遗帕相思,藕官和药官的你恩我爱,以及三姐对柳湘莲、司棋和潘又安、金哥与未婚夫的以身殉情等,它们作为通部“情案”的一部分,作者或直接或间接,或重墨描写或简笔带过,都给予了不同的艺术处理。

以上“情案”在不同程度上都带有反抗封建礼教的意义;还有一类“情案”,旨在表现封建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加害,使女性成为牺牲品。

具代表性的有:元、迎、探三姐妹的婚姻悲剧;“三春去后诸芳尽”,惜春正是从她姐姐们的不幸遭遇中幡然醒悟,剪发修行。

李纨的心如槁木,湘云的白首双星,也都属于这类“情案”。

上述各类“情案”之外,小说还写到不少“贪淫恋色”的另类“情案”,突出的有:老色鬼贾赦;“垮掉的一代”的典型贾珍、贾琏和贾蓉之流,一个个更是无耻之徒:贾珍不仅和媳妇秦可卿有不正当关系,而且和妻妹尤氏二姐妹也有纠葛,甚至在尤二姐被贾琏占有、他本人名分之下是尤三姐时,仍“不忘旧情”,百般轻薄;贾琏则是“成日家偷鸡摸狗,脏的臭的”,都拉了屋里去,先与厨子多浑虫的老婆多姑娘私通,后又与女奴鲍二家的偷情,不久又偷娶了尤二姐,等到贾赦把房中丫环秋桐赏他作妾,他又把尤二姐置之脑后,致使尤二姐吞金自尽;贾蓉是草字辈中的花花公子,他不仅和凤姐眉来眼去,癙婶间有暧昧关系,而且和父亲贾珍一起,与尤氏二姐妹调笑嬉闹,父子二人“素有聚 之诮”……这些另类“情案”,虽不是情之正者,但小说并不乏对它们的描写。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红楼梦》情爱观浅析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足堪与世界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媲美。

然而,若问她主旨所在,却历来多有歧见。

鲁迅说:“一部‘红楼’,大抵言情”。

在第一回楔子中,那个空空道人把刻在青埂峰下巨石上的《石头记》认真阅读之后,概括曰:“大旨谈情”!他还因此而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情僧”,把这篇《石头记》改成《情僧录》。

“大旨谈情”,——这就应该是《红楼梦》的主旨所在了。

关键词《红楼梦》;主旨;情僧;大旨谈情1.引言既然将谈情称作“大旨”,小说自然会在各个叙述的层面与环节反复宣示这一旨趣的。

小说的本名“石头记”寓意也正是这样演绎的。

“石头记”就是“石头的故事”,就是“石头经历记”。

楔子中女娲娘娘将他炼成可供补天的五色神石,却又不让他补天,而是把他弃于青埂峰下,先通灵得性,然后下凡,——“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原来,通灵后的补天遗石,却想要进“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这样,这部“石头记”就是该“石头”在温柔乡里的遭遇“记”了,——“温柔乡”者,情场也,这正是“大旨谈情”,可以说,这一些都是诠释《红楼梦》旨意的关键之处。

那么,又怎样理解“大旨谈情”呢?大旨,自然与“主要题旨”、“中心思想”基本重合。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是说《红楼梦》以爱情为题材,以爱情为框架;叙述爱情故事,咏叹爱情情怀。

其次是说,鉴于《红楼梦》的内涵极为丰富,因此,以上所引鲁迅的概述、毛泽东的认识,或者教科书上叙述的“封建社会末世意象”、“封建大家族败亡主题”、“贾宝玉人生幻灭情结”等重要意蕴,都只能是通过爱情故事折射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框架是小说《红楼梦》表达丰富复杂的人生理念、人生感悟的载体。

这“大旨谈情”,到底又“谈”了哪些“情”呢?简而言之,描写了三个层面的社会人群的情恋生活——贵族的情恋,奴婢的情恋,另类的情恋,三者交叉着的情恋。

贵族的情恋,主要是以宝玉为中心的才子佳人间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中间自然也有迥异于宝黛式的;还有林林总总的大家闺秀之悲、贵族少寡之孤、宫闱嫔妃之怨……当然也少不了荫袭贵族身份、穿着贵族服装,放纵卑劣欲流的“情孽”。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黄丽1,李克臣2(1.辽东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辽宁丹东118001,2.辽东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丹东118001)摘要:“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原出自甲戌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警幻仙姑之口。

《红楼梦》的主旨乃“以情悟道,守理衷情”.。

作者旨在借石头“历经离合悲欢”的情感历程,展示“炎凉世态”,表达自己“无才补天”(即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这就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则是作家对自己所悟之道的直接阐释。

“守理衷情”,以理范情,以情维理;理在情中,情在理中,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守理衷情”是对经历了宋明两代重理与重情两种极端的冲击之后的孔子儒学所做的智慧的调和。

关键词:《红楼梦》;主题;“女仙指路”叙事模式;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14)02-0043-09一、《红楼梦》的主旨: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12。

《红楼梦》的作者是伟大的,其伟大是由其作品体现的。

《红楼梦》的伟大之一就在于作者撰写之时,就已预言此书在读者接受时可能遇到的尴尬,或者竟是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就是越承认它的伟大,越是说不清作品的主旨究竟是什么?作者的泪为谁流?痴迷何处?套用一句俗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万个《红楼梦》。

因为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期———由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不同等等,也会对《红楼梦》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其研究之论著可谓“汗牛充栋”。

仅对其主旨的研究,亦五花八门。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集外集,〈绛洞花主〉小引》)[2]从鲁迅撰文至今又快一百年过去了,总结《红楼梦》主旨研究之影响较大者,大抵如下几种:一是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被称为“旧红学”的“索引派”。

《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

《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

《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
《红楼梦》以其宏大的包容量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部伟大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作者有非凡的创作能力,还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所处时代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清文学的“尚情”思潮是个性解放的体现,具有了近代民主主义的色彩,《红楼梦》的情本思想是对明清文学的“尚情”思潮的继承与发扬,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情本思想深受李贽、汤显祖、冯梦龙、洪升等人的影响。

心理学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审美情感体验的表述,一个作家的家世背景、人生经历及性格风骨都会影响他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的写情与作者的创作心理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经历过人生繁华的曹雪芹,对往日情怀的深情追忆构成了他重要的创作心理动因。

《红楼梦》“大旨谈情”,“情”已经不是狭义上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广义上的世态人情。

笔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爱情、亲情、友情、世情、幻情进行研究,探讨各种情的特点和深层意蕴。

《红楼梦》对“情”的描写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作者从伦理、美学、哲学的角度入手,使“情”具有了形而上的意义,“情”在作品中显得富于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使作品具备了永久不衰的经典魅力。

《红楼梦》博大精深,单就主题来说已经见仁见智。

笔者深入研究文本,综合当时的文艺思潮与作者的创作心态,试图全面解读《红楼梦》所体现的情本思想,明确作者“大旨谈情”的真正内涵。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示了丰富多样的爱情观。

本文将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观,探讨其对人性、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影响等方面的深远意义。

一、人性的复杂性与情感的多样性红楼梦中的爱情观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性与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不同追求和理解。

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示了复杂的人性,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关系;贾宝玉、秦可卿、袭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等。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人性中的善良、专一、激情等多个方面,既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欲望。

二、爱情与权力的辩证关系红楼梦中的爱情观也揭示了爱情与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作品中众多家族和官僚集团间的权力斗争与爱情纠葛相互交织,展现了现实社会中爱情与权力的接触与碰撞。

以贾宝玉和王熙凤的婚姻为例,他们的婚姻既受到家族的压力,也受到个人情感的牵扯。

婚姻往往成为政治联姻的工具,体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对爱情的控制和干预。

从贾宝玉与林黛玉一见钟情、相爱到最终与王熙凤成婚的过程,展现了爱情受到外在力量的制约与干涉,爱情的纯粹性常常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

三、传统与现代爱情观的碰撞红楼梦中的爱情观还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爱情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作品中的人物对待爱情的态度、行为方式与传统观念相对应或者是反叛,在这种冲突中展示了传统社会的爱情观念的不完善与矛盾。

例如,林黛玉为了始终保持纯洁的爱情观而选择自宫,她是在传统束缚下力图寻求自由的个体。

贾宝玉也对传统的守望有所抵抗,在他多次表白后,最终在爱情和传统道德之间做出了选择。

四、爱情观对文化的影响红楼梦中的爱情观影响着后世读者的情感认知和文化价值观。

小说以其深刻的情感描写和人性化的刻画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誉为"红楼梦中的爱情经典",影响了后世文化作品的创作。

《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通部《红楼梦》,只是情根(青埂峰)上生出的娑婆一本。

娑婆上长满了有情众生,演化宁荣,铺陈大观。

虽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巍巍红楼,到底百劫而不垢,一往而情深。

《红楼梦》大旨谈情,此情乃人的自然天性,发乎真意,出乎本心,及于人事万物。

儿女真情、人伦各端、人化自然,天人一统。

生命中一切眷念和顾惜,对世间万有的体贴与悲悯,皆总摄于此一情字。

情的本质是自由。

红楼谈情,也谈宗法礼教对情的系统性戕害。

在一个不自由的虚伪功利的时空里,真情之蓬勃坚执,才更加难能可贵。

红楼里的情带有先验性,经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过程,最终达成了某种形而上意味,彰显了情悟和道悟的统一。

先验性约等于命定性。

譬如神瑛甘露,绛珠眼泪,其第一推动力仍然是情。

灌溉之恩也是情,还泪是以情报情。

灵河岸离恨天是元初的有情世界,种子们下凡之前,五内已经郁结了一段缠绵。

即如当初女娲炼石补天,也是本乎于大慈广爱的一怀至情。

哪怕最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青根(青埂峰)犹自如初坚挺。

逃大造,出尘网的石兄,仍然编述历历,字迹分明,念念着倩谁记去作奇传,可谓缘已了,情难绝。

所以,情在人事之先,贯彻人事始终,化育一切、驱动一切,赋予生命以意义。

轮回之动因,价值之所凭。

有情,人生便有依恃。

不虚无,不轻飘,在黑暗与黑暗之间,生发许多光明,温暖当下,照耀未来。

而情极之毒,就是觉悟。

觉之正悟之大者,便成佛陀度人。

宝玉出家,也是一个情僧。

历声色,造幻缘,登临彼岸;有情眼,看世间,尽皆堪怜。

上篇:红楼开天辟地,写出了最丰盛的儿女真情红楼之能成书,是曹雪芹一片至情结出。

红楼之能蝶变,在于突破了佳人才子小说的旧茧,于国人长篇中第一次写出写透了不关欲望的儿女真情。

红楼一出,令世人开了新目。

红楼写真情,维度广、层次多,令人信服、柔人肺腑。

"情"与"空"——《红楼梦》思想主旨的一体两面

"情"与"空"——《红楼梦》思想主旨的一体两面
看到‘ 落红 成阵 ’ , 只见 一阵风过 , 把 树头上桃 花吹
“ 仕途 经济 ” 的湘 云“ 到别 的姐 妹屋 里坐 ” ( 三 十二
回) , 以及在精神上对宝钗 、 袭人、 麝月等不断疏
远。
因此 , 宝玉乐于混迹 于大观 园众女儿之 间, 这 种 貌似 “ 色鬼 ” ( 冷 子兴语 ) 的行为 , 其 实乃 是对 生 命 本质 的深广 之爱 。这种对 生命 本质 的爱 , 表 现 为 贾宝玉 对人 、 对物 的关切 。 贾宝 玉对 身边 熟悉 的 丫头 发 自内心 的关切 ,
是 不言而 喻 的。从 “ 袭人娇 嗔” 、 “ 晴雯 撕扇 ” 、 “ 平
下一大 半来 , 落 的满 身满 地 皆是 。宝玉要 抖将 下
来, 恐怕脚步 践踏 了, 只得 兜 了那花 瓣 , 来至池边 , 抖 在池 里 。 那花 瓣浮在 水 面 , 飘飘 荡 荡 , 竟 流 出沁 芳 闸去 了” ( 第 二十三 回 ) 。宝玉 正为地 上 的花瓣
又 有一条 明确 的 “ 主情 ” 线索 。主 “ 情” 与主“ 空” ,
二 者 同时存在于 小说 的思想层 面 , 而这 二者 实质 上 又是二位 一体 , 一体两 面 。
见 了女儿 , 我便清 爽 ; 见 了男子 , 便觉浊 臭逼人 。 ”
( - 回)
话虽 如此 , 但小 说 中贾宝玉 实际 并不 回避 与
小 说最 后 的“ 情榜 ” , 有 一条贯 穿始 终的“ 主情” 线
索。
第 一回, 空空道人将 《 石 头记》 抄录 回来 , 问世
传奇, “ 从此空 空道人 因空见色 , 由色 生情 , 传情入 色, 自色悟空 , 遂 易名为情僧 , 改《 石 头记》 为《 情僧

《红楼梦》情旨赏析

《红楼梦》情旨赏析
毕 , 宝玉 又 被宝钗 匆 匆拉 去与 湘云说 话 , 黛 玉 自是 雪 上加 霜 ,格 外伤 心 " 宝玉 则再 次赶 回来劝 慰解 释 , 以 下是 二人 的对话 :
宝 玉 听 了 , 忙 上 前 悄 悄 的 说 道 : / 你 是 个 明 白人 , 难 道 连 -亲 不 隔疏 , 后 不 借 先 . 也 不 知 道 ? , , 你 先
开 , 说 道 :/ 有 什 么 可 说 的 ? 你 的 话 我 都 知 道 了 " 0
多 少饭 ? 0一 面说 , 一 面 摘 了 笠 , 脱 了 蓑 , 一 手 举 起 灯
知 是 哪位 公侯 家 的千金 ;更惹 恼黛 玉 的是 , 宝玉 竟然 偷 偷 藏下 张 道 士 回 赠 的礼 品 /金 麒 麟 0, 分 明是 意欲 留与也 有 /金麒 麟 0的史 湘云 的 ! 在具 有徽 语功 用 的 /金 玉姻 缘 0所 笼罩着 的 相关 人物 中 , 宝钗有 金锁 , 湘 云有 金麒 麟 , 独黛玉 一无所 有 ! 如 今宝玉 竟然 暗 中的 藏 下 了金麒 麟 , 显然 是送 与湘 云 的 , 这能 不 引起 黛玉 深 深 的警惕 ! 会与忧 虑 吗 ? 黛玉 能做 到 的 , 只 能 以 误 /金 玉姻缘 0的话 去 /堵 噎 0宝 玉 , 表 示心 中的痛苦 ! 有
国 古 典 文 学 中可 谓 绝 无 而 仅 有 !
贾林 爱情 所表 达 的情 恋观 念是 /真 心相 印 0 !/纯 情相 许 0, 即所 谓 /心 心相 印 0, 其独 特 的词语 叫做 /我
第二 十九 回 , 是着 实让 黛玉伤 心 的一 回 " 一 回 这 里 , 那个荣 国公 替 身的 张道 士 竟然给 宝玉 提亲 , 也不
是 比虑 /不知 哭 的怎么样 呢 ,. 这就 是不 是 由 己出发 , !

红楼梦中的美学价值观与审美主题

红楼梦中的美学价值观与审美主题

红楼梦中的美学价值观与审美主题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其深刻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美学价值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红楼梦中的美学价值观与审美主题。

首先,红楼梦中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观念,即“以情感为美”的观念。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的情感描写,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的高度重视。

例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贾母对贾宝玉的深厚母爱等,都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敏感和追求。

这种以情感为美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情感的重视,也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以情动人”、“以情传情”的审美理念相契合。

其次,红楼梦中的审美主题之一是“以美为善”。

在红楼梦中,美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与善良、高尚的品格相联系。

例如,林黛玉被描绘为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是内心的善良和高尚。

与之相对的是贾琏的妻子王熙凤,她虽然外貌出众,但是却缺乏善良的品质,因此在读者心中她的美丽被贬低了。

通过这种将美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描写手法,红楼梦表达了作者对美德的推崇和对世俗浮华的批判。

另外,红楼梦中还展现了一种审美观念,即“以虚幻为美”。

红楼梦中充满了许多虚幻的元素,如梦幻般的花园、神仙般的人物形象等。

这种虚幻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小说的艺术性,更是为了突出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通过虚幻的描写,作者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情感和命运。

这种以虚幻为美的审美观念,与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意人生”、“虚无缥缈”的审美情趣相符合。

此外,红楼梦中还体现了一种审美观念,即“以自然为美”。

在红楼梦中,自然景观被赋予了极高的审美价值,如描绘花草树木、山水景色等。

这种以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作者不仅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丽,更借此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红楼梦的情与理

红楼梦的情与理

红楼梦的情与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为一部描写爱情、友情、家族关系及社会道德伦理的小说,红楼梦融合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因素和深刻的生活哲理。

在红楼梦中,情与理的关系贯穿始终,成为小说的核心主题。

本文将从情与理的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故事情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

情,是红楼梦的核心情感表达,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

红楼梦中的爱情主要集中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和王熙凤等角色身上。

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既真实而又充满戏剧性。

贾宝玉对黛玉表达了深情厚意,黛玉也对宝玉暗生情愫。

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这段爱情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薛宝钗作为林黛玉的对立面,她的出现给故事增添了新的情感线索,她的淡然与从容使得贾宝玉对她心生倾慕之情。

王熙凤则以她聪明机智和敢爱敢恨的个性赢得了贾宝玉的欢心。

然而,红楼梦中的情感并不仅限于爱情,还包含着友情和家族关系等更加复杂的情感。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情感,既是爱情也是深厚的友情。

他们心灵相通,无论是在快乐时光还是在困境中,都相互支持和安慰。

他们之间的友情真挚而又珍贵。

而贾宝玉与宝姑娘之间的亲情,也是红楼梦中动人的一幕。

他们经历了共同的成长历程,彼此之间有着无法割舍的亲情纽带。

在红楼梦中,情与理的碰撞与对抗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部分。

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往往是在社会道德与个人欲望之间作出选择的结果。

例如,王熙凤以她的聪明和机智在家族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她的手段也常常超越了传统的道德底线。

另外,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制约,如家族的利益、社会的压力等。

这些因素在情与理之间造成了冲突和矛盾,在小说中众多的悲剧情节也正是由于情感与理性的不协调所导致。

红楼梦中的情与理,不仅仅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部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红楼梦通过对世俗伦理和家族道德的描绘,呈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与理性的关系。

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它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着读者,更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而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两个方面来分析《红楼梦》。

首先,情感表达是《红楼梦》的重要特点之一。

小说中的情感表达丰富多样,既有爱情的甜蜜与悲哀,也有友情的真挚与背叛,更有家庭的和睦与矛盾。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对爱情的描绘。

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纠葛,以及贾宝玉与贾元春、贾迎春等多位女子之间的情感交织,构成了小说中复杂而动人的爱情网。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并引发读者对爱情的共鸣。

其次,思想内涵是《红楼梦》的另一大魅力所在。

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社会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府衰败和贾宝玉等人命运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虚伪。

同时,作者也对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贾宝玉作为小说的主角,既有纯真善良的一面,也有矛盾复杂的一面。

他对于封建礼教的反叛和对于女性地位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进步的期望。

此外,小说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例如,作者通过描写贾宝玉的梦境和幻觉,展示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

佛教的“无常”思想和道教的“虚无”思想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些思想的融入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总之,《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爱情的描绘和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作者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情感和社会进步的期望。

同时,小说中融入了丰富的宗教与哲学思想,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社会和命运的哲学巨著。

读红楼梦-情本思想

读红楼梦-情本思想

《红楼梦》的文化精神:情本思想清人赵翼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也有一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和作家群。

我们通常讲,秦汉是辞赋的黄金时代,唐宋是诗词的豆蔻年华,元代是戏曲的丰收季节,明清便是小说的繁荣岁月。

明清小说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上,而质量就具体体现在名著上。

我们经常讲四大名著,就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小说。

如再把视野放宽一点,还可以有六大名著,这就是四大名著之外,再加《金瓶梅》和《儒林外史》。

再把视野放宽,还可以吸纳更多作品进入名著的行列。

而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是因为它们都具有非常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经得起人们再三咀嚼和回味。

每一部名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都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三国演义》的文化特质,可以用“忠义”二字来概括,“忠”主要体现在刘备集团和汉王朝、刘备和孔明的君臣关系上,“义”则主要体现在刘、关、张和其他异姓兄弟的关系上;“忠”和“义”最后聚焦在关羽身上,随着关羽的不断被神化,《三国演义》的“忠义”观念也不断被增殖。

《水浒传》的文化特质主要是“绿林文化”,或者叫“江湖文化”,可以用《水浒传》里的四句话来概括这种文化的政治特征:逼上梁山、替天行道、以贤为能、接受招安,它几乎是所有聚啸山林的绿林好汉的共同特征。

《西游记》则主要反映了“神魔文化”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神魔的对峙与转换,它所包含的文化隐喻今天还依然存在。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的代表,它以大量笔墨写及男女两性生活,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性描写之集大成者,其文化特质也许可以概括为“性文化”。

《儒林外史》是封建科举制度走至反面时,我国古代“士文化”的一个代表,集中反映了封建科举下士大夫的人性扭曲和内心痛苦。

那么,《红楼梦》的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我们该用哪两个字来概括它的文化要义呢?个人认为,《红楼梦》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

《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红楼梦》的情本思想

2021年第14期38文学研究《红楼梦》的情本思想杨梦雅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24对于《红楼梦》,谈到其核心观念便是“情”。

具体而言,即“大旨谈情”的情本位和“万境归空”的情破灭。

囊括十二钗命运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可谓笔笔含情,字字滴泪。

空空道人看此书后,遂“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一个“情”字,就是《红楼梦》的灵魂所在。

一、“情”的历史继承《红楼梦》的“重情”思想是有历史继承的。

明清以来,“重情”思想便开始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

阳明心学鼓励人们关注人的个性和情感,李贽《童心说》中讲的“本心”、徐渭文艺思想中的“本色说”、袁宏道的“性灵说”等都将人的天然情感放到了最值得关照的位置上。

《牡丹亭》、《长生殿》、《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涌动着的浓浓情思,为曹雪芹创作抒情最高峰的《红楼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明清时期出现了“人情小说”,这类小说专门以世俗婚恋、家庭生活为书写内容,分以才子佳人小说为代表的言情和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两大类。

才子佳人小说体现对才、色的重视,要求男女双方才色相称,忽略了情感的自然流露。

《红楼梦》突破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局限,贾宝玉不算是才情满怀的才子,林黛玉亦不是倾国倾城的佳人,两人的爱情不是才色吸引,而是心灵相惜、日久生情。

《金瓶梅》的情更多的是一种“欲”,意在暴露复杂社会中的无限丑恶。

男男女女都把追求“性”当作人生目标。

如果说《金瓶梅》用淫秽之笔描绘了一幅纵欲之情的群丑图,那么《红楼梦》便是用性灵之笔书写了一卷以情净欲的真情画卷。

《红楼梦》中涉及性的内容很少,对性的描写也较为隐晦,较为直白的描述也就是“宝玉初试云雨”的情节。

其中描绘更多的是人世间的真情,贾宝玉为“情不情”者,对大千世界的普遍万物都有情。

二、“情”的丰富内涵在《红楼梦》里,“情”不只是爱情,也是亲情、友情,亦是广泛的世态人情。

在小说末回的情榜中,贾宝玉评语为“情不情”,脂砚斋言:“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1]”,这就超越了其他人情小说中“情”的内涵,升华到世态人情的高度。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

大旨言情——《红楼梦》情之解读《红楼梦》代表着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让我们不读这本书。

按原著意思,《红楼梦》又称《石头记》、《情僧录》和《风月宝鉴》。

这印证了作者所言:本书“大旨言情”。

一个“情”字,贯穿全文,是显而易见的“文眼”。

宝玉作为核心人物承担着解说全书主旨的任务,他就是那个“情僧”、那块“石头”。

围绕宝玉,作者设置了一个由若干男女人物组成的形象体系,他们从各个侧面揭示了作者对“情”字的认识,丰富着宝五的形象,阐述着全书的主旨。

依对情感的态度,《红楼梦》中的人物大致可分为男女两类。

男人的情感态度大都主动、积极,女人的情感态度大都被动、消极,个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成因。

作者称为“痴男”、“怨女”,贾宝玉则用孩子气十足的话说: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而男人则是泥做的骨肉。

他们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共同诠释着作者的情感立场与情感态度。

宁国府贾敬,可称“绝于情”。

身为长房长子,虽高母在堂,儿孙绕膝,仍执意弃家修道,是极端的不负责任。

魏晋人称“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贾敬显然没有达及“太上”的境界。

他的死是因为偷吃仙丹,妄图撇下同道,一人升天,这肯定是极端自私的行为。

情感以共通和共同为至高境界,自私是情感的对立面,因此,贾敬于情不是“忘”,而是“绝”。

现任族长贾珍,可称“纵于情”。

贾府之中,唯他为大。

与儿媳妇偷情,致秦可卿夭亡。

只有贾珍,才有胆量敢把那丧事办得惊天动地、无人能管。

至于与两个小姨子不清不楚、居丧期间公然聚赌等等情状,更是无法五天。

一己之“情”,作如此夸大,则贾珍之“珍”无论是“珍惜”之“珍”,还是“真假”之“真”,都已经构成对“情”的反动。

荣国府贾赦,可称“肆于情”。

和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的贾珍相比,这位做大叔的有些等而下之。

只要看他夺古扇打贾琏一段,已是丑态百出;至于胁迫鸳鸯做妾一段,更是变本加厉。

贾珍做事,不论为情人还是为朋友,还有一个“情”字;贾赦做事,就只为一个“欲”字了。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

【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以情悟道守理衷情———《红楼梦》主旨新探黄丽1,李克臣2(1.辽东学院国际交流中心,辽宁丹东118001,2.辽东学院学报编辑部,辽宁丹东118001)摘要:“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原出自甲戌本《胭脂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回警幻仙姑之口。

《红楼梦》的主旨乃“以情悟道,守理衷情”.。

作者旨在借石头“历经离合悲欢”的情感历程,展示“炎凉世态”,表达自己“无才补天”(即不得其位)却又不甘寂寞的“志于道”者的伟大情怀,这就是“以情悟道”;“守理衷情”则是作家对自己所悟之道的直接阐释。

“守理衷情”,以理范情,以情维理;理在情中,情在理中,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守理衷情”是对经历了宋明两代重理与重情两种极端的冲击之后的孔子儒学所做的智慧的调和。

关键词:《红楼梦》;主题;“女仙指路”叙事模式;中国文化心理结构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14)02-0043-09一、《红楼梦》的主旨:以情悟道,守理衷情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12。

《红楼梦》的作者是伟大的,其伟大是由其作品体现的。

《红楼梦》的伟大之一就在于作者撰写之时,就已预言此书在读者接受时可能遇到的尴尬,或者竟是一个悖论。

这个悖论就是越承认它的伟大,越是说不清作品的主旨究竟是什么?作者的泪为谁流?痴迷何处?套用一句俗话: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万个《红楼梦》。

因为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期———由于个人经历,社会背景不同等等,也会对《红楼梦》做出完全不同的解读。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其研究之论著可谓“汗牛充栋”。

仅对其主旨的研究,亦五花八门。

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集外集,〈绛洞花主〉小引》)[2]从鲁迅撰文至今又快一百年过去了,总结《红楼梦》主旨研究之影响较大者,大抵如下几种:一是以蔡元培先生为代表的被称为“旧红学”的“索引派”。

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以诗亦有真情实感的形式,展现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这部作品凝聚了作者曹雪芹的智慧和观察力,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写,探讨了社会、人情、伦理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人性、爱情、婚姻、家庭、权力等方面总结《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立的人性特点。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贾宝玉是一个情感真挚、善良纯真的人物,他对待周围人的感情充满了真诚和善意。

林黛玉则具有深情、敏感、自视颇高的特点,她对自己的命运缺乏自主性,最终以悲剧收场。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传达了对人性的思考,提醒读者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其次,爱情是《红楼梦》另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涵。

小说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关系,以及贾宝玉与黛玉、宝钗的不同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爱情故事,作者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爱情不仅包含了甜蜜与幸福,还有痛苦与失落。

作者通过对这些爱情故事的描写,呈现了爱情的种种变幻,从而引发读者对于爱情的思考。

再次,婚姻是《红楼梦》的重要思想内涵之一。

小说中婚姻的安排与命运紧密相连,反映了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影响。

贾宝玉作为世袭世家的继承人,他的婚姻固然有利于家族的延续,但也失去了对自身情感的选择权。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典型的婚姻受害者,她最终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丧失了追求自己幸福的机会。

通过对婚姻的描写,作者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对个体人生选择的限制,呼吁人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再者,家庭是《红楼梦》思想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以大观园为代表的贾府是一个富贵且庞大的家庭,展现了家族衰落的过程。

家庭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矛盾与冲突的源头。

作者通过对贾府众多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亲情、爱情、权力斗争等。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研究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研究

红楼梦中的爱情观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作品中描绘了众多丰富而复杂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

这些爱情观念和态度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独特见解,也为后世人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一、以情动人,以人定情《红楼梦》中的爱情观首先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

作者曹雪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丰富而真实的感情。

在红楼梦的情节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与其所处的家族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这为他们的爱情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背景和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于爱情的态度是以情动人,以人定情。

他通过细腻地刻画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这种以情动人,以人定情的观点,使得爱情在作品中成为了一种动力和驱使,推动着人物的命运发展。

二、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在《红楼梦》中,作者对于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度的思考和描绘。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父母和其他长辈来安排,而爱情似乎成为了一个次要的因素。

然而,《红楼梦》中的人物对于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却并非仅仅顺从于传统观念。

他们追求个人幸福与情感的自由,在婚姻和爱情的交织中秉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例如,林黛玉对于自己的婚姻抱有抵制和反叛的态度,她追求真爱,并不愿意为了名利牺牲自己的幸福。

三、爱情与命运的相互关系《红楼梦》中的爱情观也揭示了人与命运的相互关系。

在红楼梦的情节中,每个人物的命运都受到了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家族背景的影响。

在爱情的追求和实现中,人物面临种种阻碍和挑战,包括家族利益、社会规范等。

这些阻碍使得爱情成为一种牺牲和抗争的象征,同时也提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和爱情的矛盾与困惑。

四、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红楼梦》中的爱情观还体现在对于爱情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描绘上。

作品中的爱情并非纯粹美好的,而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和矛盾的因素。

例如,宝玉的情感纠葛就体现了爱情的复杂性。

红楼梦的情与义

红楼梦的情与义

红楼梦的情与义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巧妙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在这部小说中,情与义是主题的核心,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始终。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探讨红楼梦中的情与义。

第一,红楼梦中的情。

红楼梦以其精湛的情感描写而得到广泛赞赏。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纠葛不断。

比如,在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他们的情感可谓纠结复杂。

贾宝玉爱黛玉,黛玉亦对宝玉有情意。

他们之间的情感虽然受到众多的阻碍,但是他们依然无法自拔。

情感的真实表达和细腻描写使得读者对他们之间的相爱与相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第二,红楼梦中的义。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家族道德和人性的描写。

小说中多个人物有着不同的家庭义务和使命感。

比如,贾母作为贾家宗族的长辈,她一直以家族的利益为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家族的尊严和利益。

尽管她在处理家族事务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但是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家族义务,并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第三,红楼梦中的情义交织。

小说中的情与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彼此影响的。

比如,在红楼梦中,情感的发展常常受到社会道德和家族利益的制约。

人物们常常被迫在情感与义务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这种情义的交织使得小说更加细腻、多元。

红楼梦中的情与义深刻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对人们的情感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对社会伦理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通过对情与义的描写,红楼梦告诉我们,情感和道德的平衡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关键。

只有在情与义交织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意义。

结语:红楼梦以其深入的人物刻画和情感描写,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情与义作为其核心主题,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始终。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对情感和道德观念的深入探索。

它让我们深刻地理解到,情与义的平衡是一个人完善自我的关键,并在生活中寻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三国》、《水浒》的把“性”视作一种罪恶,到《金瓶梅》无处不有的“性思维”,它体现了现实主义在我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深化;而从《金瓶梅》的“性思维”到《红楼梦》的“情本位”,则体现了现实主义在古代小说创作中的升华。“性”是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部分之一,《金瓶梅》把笔触深入到这个最隐秘的部分,应该视作是历史的一种进步。但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是有思想和情感的,因而现实主义的深化不能只停留在“性”的层面,应该而且必须上升到“情”的层面。从《金瓶梅》到《红楼梦》,就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试论《红楼梦》以情为本位的思想。
(1)《红搂梦曲?引子》劈头一句:“开辟鸿蒙,谁为情种?”标明这是部“谈情”之书,具有“开辟鸿蒙”意义的“情种”。“悲金悼玉”悲悼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的那些生性纯洁美好,却被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所毒害,所摧残的青年女性。《红楼梦》主要的精神便是“情文化”或“情本思想”。这个“情”首先包含了男女之情,但同时又不完全是男女之情,它还包括了家族亲情、世俗人情,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爱之情。《红楼梦》“情本思想”的提出是我国古代小说人性关怀的自然结果,而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在哲学上达到的高度,则为古代所有的文学作品所难以企及。这便是《红楼梦》主题的真正内涵。
(3)“情本思想”的内涵;《红楼梦》通过警幻之口,提出了著名的“意淫”说:“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意淫”应指超越“皮肤淫滥”之上的男女相悦相恋之情。小说还提出了以思想志趣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情爱观,这突出表现在宝黛爱情的价值标准上。《红楼梦》里的“情”又逸出了狭隘的“男女之情”,包含了以尊重和关爱女性为核心的可贵的平等精神。“情”,还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广泛地指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必须体贴和善待自然万物的博大情怀。曹雪芹的《红楼梦》正是继承了汤显祖、芹原稿中《红楼梦》的末回“情榜”明显受到《情史》分类的启发,更重要的是《红楼梦》在传统的佛教“色空”观念之中,引入了“情”为中介。
(4)无庸置疑,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叛逆思想;他通过《红楼梦》这一宏伟巨著的形象描写,其批判的锋芒,也确实触及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一切领域。然而,曹雪芹在书中的揭露批判,却是有其着重之点的。这重点,便是封建统治者极力摧残压抑的情感问题。作者由此而提炼出的主题思想,也就远比我们过去所想象的那些“重大主题”,具有更为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