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合集下载

03G101谌误

03G101谌误

11、(勘误)第3页“构件代号”第2栏第5行“非边缘端柱”应为“非边缘暗柱”。

12、(勘误)第19页最下边一行“注”中“混凝土标号”应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13、(勘误)第19、21两页左边“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栏所标出的底部加强部位“-2、-1”层应为“1、2”层。

14、(勘误)第20页“剪力墙柱表”下面一排中部“GYZ2”和第21页1×A~B轴上的GYZ2自标高8.670往上的“T型”配筋截面应为“一型”配筋截面,以符合第18页“构造边缘翼墙(柱)GYZ”的规定。

15、(勘误)第21页连梁(LL)标注中上部纵向钢筋与下部纵向钢筋的分隔“,”号应为“;”号。

16、(调整)第24页左栏最下一行第15~17字“通长筋”改为“全跨相同”。

同页右栏倒数第二行调整改为:“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17、(增补)第25页第4.2.4条3款第三行在“另一边省去不注。

”与“(图4.2.4a)”之间增补插入:“不适用该规定的情况见下款。

”并删去“(图4.2.4a)”。

再补充第4款:“4.当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

”18、(增补)第33页表《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的注增补第5条:“5、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19、(勘误)第34页表头删去“纵向”两字。

20、(调整)第36页“焊接连接”构造对焊接连接点的引注“相邻纵筋交错焊接连接”改为“相邻纵筋交错对焊连接”,防止误解为允许采用搭接焊接。

21、(增补)第36页“注”第5条和第42页“注”第4条后均补充:“也可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在该两页图2连接点的引注上均增补:“(将柱下端的搭接位置上移至此)”。

22、(调整)第38、39页对焊接连接点的引注“闪光接触对接焊接”去掉“闪光接触”四字,调整为“对接焊接”。

《混凝土高规》勘误表20120331

《混凝土高规》勘误表20120331

倒 3 行:计算复合箍筋的体积配箍率时,可不扣 (删除)
b 0.8 hw 0
(
c )
s
1
fy
b 1 hw 0
(
x
1 )
1 ——受压区混凝土矩形应力图
第 5 行: c ——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按本规 程第 6.2.6 条的规定采用; 强度等级为 C80 时取 0.74,其间 按线性内插发确定; 高度调整系数。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超过 C50 时取 0.80,当混凝土
8 9 10
105 倒 5 行:底部加强部位以上 140 216 倒 10 行:地下室 倒 3 行:3.4.8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勘误表
序号 页码 原文位置:错误内容 1 2 21 69 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3 4 83 83 公式(7.2.8-10) : s 公式(7.2.8-13)中: c
fy x
正确内容 ——
备注 改为长横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除该句
表 3.9.3 第 3 行框架结构最后一列:一
5
84
6
95
倒 2 行:纵向箍筋 图 8.2.4 左侧中间文字标注: 柱上板带
纵向钢筋 跨中板带 跨中板带
B2 的左侧 A1 上方 A1 改为 A2
7
102
图 8.2.4 上方中间文字标注:柱上板带 图 8.2.4 上方中间字母标注:A1 倒 7 行:底部加强部位
A2
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 底部加强部位以上角部墙体 地下室至少一层 3.4.9

精品67.建筑规范大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精品67.建筑规范大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196
正6行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处相同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γRE
γ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20行外侧柱、Fra bibliotek上部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49
倒8行公式(7.3.2-1)
57
正4行
2r2
2r1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149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整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整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正确内容
内涵资产定价法基于这样一种理论,即人们赋予环境的价值可以从他们购买的具有环境属性的商品的价格中推断出来。备注
4.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
2)应用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环境功能区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分级。(3)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19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不应小于100mm
2007年4月4日
第8行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应改正号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90
表12.2.3
表中第三行:
(3)总经济价值的组成。我们可以用下式表示环境总经济价值的组成: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勘误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勘误表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勘误表1.P11,第3.2.1条注(2)、(3),(GB13788-1992)→(GB13788-2000),(GB/T5223-1995)→(GB/T5223-2002)2.P17,正数第5、6、7行,第5、6、7行注的内容应为图4.2.3-2的注3.P32,式(5.2.12-2)中,f sd A sd→f sd A sb4.P34,第5.3.4条,“5.3.4 小偏心受压构件”中“小”字删除5.P38,图5.39,-f sd→f sd6.P47,正数第16行,立方体抗压强度f cd΄→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7.P60,式(6.4.3-1),W tk→W fk8.P62,式(6.4.4-8),分子中的l→1(注:数字1)9.P63,式(6.5.2-1),分母中的(B0/B cr)2 +[(1- M cr/M s)2 ] B0/B cr →→(B0/B cr)2 +[1-(M cr/M s)2 ] B0/B cr10.P103,正数第7、16行,d s、C out的单位为mm11.P112,图C.0,.1,- f sd΄/E s、- f sd/E s、- f sd→f sd΄/E s、f sd/E s、f sd12.P117,公式中的αE→αEP13.P118,倒数第9行,40%≤RH<90%→40%≤RH<99%14.P118,倒数第4行,h=100mm→h0=100mm15.P137,正数第1、5行,(GB/T5224-1995)→(GB5224-2003),(GB/T5223-1995)→(GB/T5223-2002)16.P154,倒数第13行,……特大桥,大、中、小桥→……特大桥,大、中、小桥?17.P155,式(5-2),M p1= M p e pn→M p1= N p e pn18.P162,正数第11行,“5.3.4 本条公式(5.3.4-1)(5.3.4-3)用于计算小偏压构件…..”中的“小”字删除19.P164,正数第12行,ΣN=N d e +N sw→ΣM=N d e +M sw20.P165,式(5-16),分子中的l→1(注:数字1)21.P166,图5-3(一),右上角“HRB235钢筋”改为“R235钢筋”,从左起第1条斜线“=0.05”改为“ηe0/γ=0.05”22.P199,正数第7行,αEsαcc t≤f sd΄ →αEsσcc t≤f sd΄23.P210,式(8-21)和表8-2中的“b”→“b s”24.P227,式(附B-3)~(附B-5),ψy→ψy (注:y不是下角标)P228,正数第1行式中,ψy→ψyP229,正数第4行式中,ψy→ψy25.P230,正数第5行,ΣΔσ →ΣΔl。

新混规勘误表

新混规勘误表

更正
备注
应为 “TcN=1/2*TcrN” 应为“Astl ” 应标注在括号外 应为 Mk 改为“钢筋端弯钩”更合适 应为“,与原规范相同。” 应为“其中 Vu0” 应为“M-0.4Nz=0” 应为“代换了 HPB235 ” 应为“混凝土项乘以 0.6” 应为“跨高比”
缺了数字 1/2 应为受扭纵筋面积 公式错误 这样才与正文相同
错误 由下第 10 行中的“取用;” 由上第 12 行公式中前两项“TcN=TcrN ” 由下第 4 行公式根号中“As1” 由下第 11 行公式中 Wt 的位置 由上第 8、9 行中的 Ms 由上第 15 行中的“筋端弯钩” 由上第 2 行中的“。与原规范相同。” 由上第 11 行中的“其 Vu0” 由上第 14 行中的公式“M-0.4Hz=0” 由下第 8 行中的“代换的 HPB235” 由上第 7 行中的“混凝土项和轴力项乘以 0.6” 由上第 2 行、第 3 行中的“高跨比” 应为“取用”
前面的句号应为逗号
公式中符号错误
轴力项从数值上看是乘以 0.8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学习资料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位置 第 314 页 第 317 页 第 317 页 第 318 页 第 333 页 第 340 页 第 348 页 第 361 页 第 361 页 第 362 页 第 385 页 第 409 页北Biblioteka 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内部学习资料
新混规(GB 50010-2010)勘误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位置 第 58 页 第 99 页 第 112 页 第 121 页 第 162 页 第 168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9 页 第 220 页 错误 图 6.3.8 中“αsAs+αpAp ” 表格 7.2.4 中第 5 项中的"rL/r" 续表 9.1.2 中的“悬臂长度 1200mm” 9.2.12 条中“未在压区锚固” 表 11.1.3 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界中"<24" 公式 11.3.4 中等号“=” 公式 C.3.1-2、C.3.1-3、C.3.1-5 中下角标为“a” 公式 C.3.1-3 中"Sa < S < Sr" 公式 C.3.1-4 中"τ = ft,r " 由下第 3 行公式中“lu ” C.4.2 公式中 L3 公式的第一项中的“ft,r ” C.4.2 公式中 L4 公式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母 表 C.4.2-1 上的第 2 行“由公式(C.2.5-7)确定” 表 C.4.2-1 的标题中“抗拉强度” 表 C.4.2-1 中的“f3/fc,r” 表 C.4.2-2 的标题中“抗拉强度” 图 C.4.3-1 的竖轴名称“σ1/fc,r” 图 C.4.3-2 的竖轴名称“σ1/fc,r” 更正 应为“σsAs+σpAp” 应为 “r1/r” 应为“悬臂长度不大于 1200mm” 应为“未在受压区锚固” 应为 “≤24” 应为小于等于“<=” 应为下角标“u” 应为“Su < S <= Sr” 应为“τ = τr ” 应为“τu ” 应为“fc,r ” 符号应对调 应为“由公式(C.2.6-7)确定” 应为“抗拉、抗压强度” 应为“f1/fc,r” 应为“抗压强度” 应为“f1/fc,r” 应为“f1/fc,r”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缺了等号,下角标也错 右侧符号错误 符号错误 符号 t 应为 c 原文为 alpha 原文为小写的 L,应为阿拉伯数字 1 该勘误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确认。 旧规范原文正确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界中缺少了等于 24m 的情况 备注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勘误表
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勘误内容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9
第8行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应改正号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10.2.6
漏表注
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175
倒4行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007年4月4日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采用手工涂胶时,钢板宜裁成多条粘贴,且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90
表12.2.3
表中第三行: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6Fra bibliotekm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条文第11页,4.5.6条及表号中的两处“表4.5.7”改为“表4.5.6”。

第37页,倒数第1行,“注:车道、行车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中,“宽”改为“窄”。

第44页,第14行,“按第3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改为“按第4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条文说明第73页,5.2.3条中第2行,“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小”改为“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大”。

第77页,第4行,“填筑高度加1m”改为“1.5H+1.5m”。

第80页,7.5.5条第3行,“(表3.0.2和表3.0.3)”,改为“(变异系数和可靠度系数)”。

第93页,倒数第3行,“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6行,“厚度0.18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改为“厚度0.20m 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第98页,倒数第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9页,倒数第5行,“80MPa”改为“85MPa”;倒数第4行“80”改为“85”。

第101页,倒数第7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102页,倒数第11行,“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改为“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本路已建成通车10年,结构设计基准期取为20年”。

第102页,倒数第8行,改为“次”。

第102页,倒数第7行,“表4.0.7”改为“表3.0.7”。

第103页,第5行,“总相对刚度半径”改为“总相对刚度半径”。

第103页,倒数第14行,改为“”。

第103页,倒数第11行,改为“MPa”。

第104页,第1行,“bt=0.058,ct=1.323”改为“bt=1.323,ct=0.058”。

第104页,第3行,计算式中的bt和ct位置互换。

第104页,倒数第6行,“再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检查表

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检查表

检查结果:
检查结果:ຫໍສະໝຸດ 检查结果:检查结果:
施工单位负责人: 日期:
监理工程师: 日期:
甲方项目经理: 日期:
公司检查人: 日期:
现浇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检查表
项目名称:
项目 基础 轴 线 位 置 独立基础 墙柱梁 剪力墙 垂 层 直 高 度 ≤5m >5m 全高 10 8 5 8 10 H/1000 且≤30 吊线、经纬仪 经纬仪尺量 经纬仪尺量 尺量 电 梯 井 允许偏差(mm) 15
楼号:
检验方法 标 高 项目
楼层 :
允许偏差 ±10 ±30 +8、-5 +25 H/1000 且≤30 8 15 层高 全高 截面尺寸 井筒长宽对定 位中心线 井筒全高 表面平整度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检查日期:
检验方法 经纬仪尺量 尺量 尺量 经纬仪钢尺 2m 靠尺塞尺 尺量检查 技术质量要求(主控项目) 现浇结构不允许有影响结构性 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 土设备基础不应在有影响结构 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偏差。对超过 尺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 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 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 理(建设)认可后进行处理。对 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进行检查 验收。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1)

条文第11页,4.5.6条及表号中的两处“表4.5.7”改为“表4.5.6”。

第37页,倒数第1行,“注:车道、行车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大时,取高值;反之,取低值”中,“宽”改为“窄”。

第44页,第14行,“按第3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改为“按第4章进行行车道路面结构的组合设计”。

条文说明第73页,5.2.3条中第2行,“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小”改为“缩缝所需的拉杆间距比平缝施工缝大”。

第77页,第4行,“填筑高度加1m”改为“1.5H+1.5m”。

第80页,7.5.5条第3行,“(表3.0.2和表3.0.3)”,改为“(变异系数和可靠度系数)”。

第93页,倒数第3行,“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6页,第16行,“厚度0.18m的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改为“厚度0.20m的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第98页,倒数第2行,“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99页,倒数第5行,“80MPa”改为“85MPa”;倒数第4行“80”改为“85”。

第101页,倒数第7行, “查表3.0.4”改为“参照条文说明表3-1”。

第102页,倒数第11行,“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改为“由表3.0.1,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本路已建成通车10年,结构设计基准期取为20年”。

第102页,倒数第8行,改为“()()20411365700010.0513650.221859100.05t s r e r N g N g η⎡⎤⎡⎤+-⨯⨯+-⨯⎣⎦⎣⎦==⨯=⨯次”。

第102页,倒数第7行, “表4.0.7”改为“表3.0.7”。

第103页,第5行,“总相对刚度半径g r ”改为“总相对刚度半径r ”。

第103页,倒数第14行,改为“40.057(185910) 2.596f e k N λ==⨯=”。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2)

JTG D40-20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勘误(2)

条文:1. P48倒数第六行:“ρ——纵向钢筋配筋率,为钢筋断面面积s A 与混凝土断面面积c A 的比值(%)”中的“(%)”去掉。

(注:比如若配筋率为0.8%,计算时应代入0.008而不是0.8)。

2 P49第二行:“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修改成“Tg —混凝土面层顶面与底面间的最大负温度梯度的绝对值(℃/m ),可参照该地区最大正温度梯度(查表3.0.10)的1/4~1/3取用;”3 P50 D.0.4的第三款,“式(D.0.3-1)”改成“式(D.0.3)”。

条文说明:1. P105,倒数第十行,在“混凝土抗拉强度 3.22t f =MPa ”后加入“混凝土弹性模量31000c E MPa =” 。

2. P105倒数第三段。

“7.303/92-=-=g T °C/m ”改成“7.303/92==g T °C/m ”3. P106第三行:()42.10.286104 2.10.28641.511027010 1.0(1.51101400270)10 4.8405104c a w f ε---∞----=⨯⨯+⨯=⨯⨯⨯⨯+⨯=⨯中的40改为42,与题目所给条件相对应。

4. P106第五行。

5441.1103 4.5345108.38510t c sh T ζζεαε---=∆+=⨯⨯+⨯=⨯中的4.534改为4.535。

5. P106第七行和第八行。

将公式()()15.354 5.30.680.265440.245 1.1100.260.876(30.7) 4.845100.2457.6910 4.845100.0961.23410c k h td c c h g h T e e εαβε-∞---⨯⨯---=+=⨯⨯⨯⨯+⨯=⨯+⨯⨯⨯--=-中负数符号去掉,只保留正值,即将公式变为()()15.354 5.30.680.265440.245 1.1100.260.87630.7 4.845100.2457.6910 4.845100.0961.23410c k h td c c h g h T e e εαβε-∞---⨯⨯---=+=⨯⨯⨯⨯+⨯=⨯+⨯⨯=⨯6. P106“(2)计算横向裂缝间距”的倒数第三行:“C L ”改为“C ”,以和配筋设计的附录D 相对应。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3.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完整勘误表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一版勘误表1.正文部分页码 条目 原文勘误153.4.6‐2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或搅拌流动性水泥土回填;22 4.2.1‐1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

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0mm。

22 4.2.1‐2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墙下布桩的剪力墙结构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多层建筑墙下布桩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3 4.2.3‐3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图 4.2.3‐c ),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

条形承台梁的纵向主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 ,架立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 (图4.2.3‐c )。

24 4.2.6 联系梁连系梁295.2.5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条形承台计算……承台计算域面积,对于柱下……围成的面积,按单排桩条形承台计算……31 5.3.32sk p ——桩端……折减后,再计算sk p ;2sk p ——桩端……折减后,再按式5.3.3‐2、式5.3.3‐3计算sk p ;表5.3.3‐2 sk p (MPa )2sk p (MPa )37 5.3.6顺第5行 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对于扩底桩的扩大头斜面及变截面以上2d 长度范围内不计侧阻力; 395.3.8当d h b /<5时,d h b p /16.0=λ(5.3.8‐2)当d h b /≥5时,8.0=p λ(5.3.8‐3)当1/d h b <5时,1/16.0d h b p =λ(5.3.8‐2) 当1/d h b ≥5时,8.0=p λ(5.3.8‐3)2.条文说明部分新增勘误。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页行误正
49
倒8行公式
(7.3.2-1)
1
A
^sso
A
^sso
57
正4行
2r2
2门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fAshh
fy^h0
Sy
fAshh
h0
Sy
149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196
正6行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 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 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 节点处相同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丫RE
Y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
20行
外侧柱、梁上部
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49
倒8行公式(7.3.2-1)
57
正4行
2r2
2r1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149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196
正6行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处相同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设防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由本表168正8行
γRE
γ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20行
外侧柱、梁上部
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在植筋锚固深度范围内
在植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111
倒4行
>0.6mm
>6mm
123
第4行
···均达到本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均达到本检验所执行规范相应指标的要求
175
倒4行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600mm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
注:点击右上角[附件勘误内容下载]
测得的强度降低百分率
测得的钢-钢拉伸抗剪强度降低百分率
27
倒10行
公式(5.4.2–2)末项+σsoAso(aso–as)
末项正号应为负号,即:
-σsoAso(aso–as)
48
公式(8.2.2-3)
公式中的方括号[ ]
应为圆括号()
68
图10.2.6
漏印表示纤维复合材的灰影线
参见送
出版社
报批稿
69
在举办宣贯学习班和编制手册初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尚有8处错、漏需要勘误(见下表)。
出版社勘误的内容


行次、公式或图表号
错、漏内容
正确内容
备注
16
表4.5.4-1
混和后初黏度(23℃时)(mPa·S)
≤6000
混和后初黏度(23℃时)(mPa·S)
≤2000
19
第8行
图9.9.3-2
图中文字标注:
横向钢压条及锚栓
横向钢压条及M22锚栓
76
表Hale Waihona Puke 0.2.6漏表注注:若为已开裂受弯构件加固,fbd值尚应乘以0.83的降低系数。
87
第11行
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不应大于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行误正
49倒8行公式(7.3.2-
1)
57正4行
2r22r1
85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应到阴影边实线138倒2行
应向上弯折可向上弯折14214行、19行
h h0
143倒12行
149倒4行
0.80.08
156倒3行或斜向吊筋或斜向吊筋(图
10.7.12)
167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正8行γREγ
RE
169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与标准值
188正11、12、14、
20行
外侧柱、梁上部柱外侧
193正11行
1/16;当1/16,当
194倒10行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

上一层剪力墙
196正4-5行对暗柱,分别···;
对端柱对暗柱、端柱
196正6行
;。

224图G.0.1(d)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
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倒10行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
点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
端节点处相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勘误表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