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及其作用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知识梳理】

一、概念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二、典型题型

(一)《时间不到点》第(2)段对乡下父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二)《梨一样的苹果》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三)《龙潭》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等描写方法。请从文中摘录一处你认为最精彩的描写语句,指出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三、课题举例

《孔乙己》“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作用:运用神态描写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羚羊木雕》“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作用:运用语言描写,揭示了万芳是一个仗义、体贴、善解人意的人。

《最后一课》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作用:表现了小弗朗士对德国侵略者的讽刺、嘲笑与轻蔑。

四、人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家庭背景、环境(天气状况)、信仰;

2.交代人物所处的情境;

3.反映人物的喜好、生活态度;

4.丰富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品质;

5.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心情;

6.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下文()容。

五、人物描写作用解题思路

1、运用了()描写方法;

2、XX XX等词生动形象写了()容;

3、作用;

4、表达了()感情。

【例题精析】

女教师

村里新来了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姓。

老师来报到的那天,正逢着下雪天,白皑皑的雪花一朵一朵地从天空中飘下来,紧紧地把村子遮掩住了。

老师是乘县教育局的小车子来的,车子驶到村口因为路滑就进不去了。老师想从车上下来走着进村,可去接老师的村里人不肯,硬是把她阻在了车里面。村长说: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城里人不能受冻。村里的人于是用肩膀把车子抬进了村里。

老师去的是村小,其实村里压根儿就这一所学校,村长说,在大山里能有这样一所学校已经相当不错了。

村小的校舍破破的,像城里废弃的仓库,校门口的操场也是坑玩洼洼,不过蛮大的,有城里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村长说,村里只能给娃儿们围大操场,盖校舍根本就不敢想。老师眼睛湿湿的,几天后她将寝室搬到操场边,老师对村长说:“我会看着新校舍建起来的。”

“想不想走出大山去?”有一次在课堂上她问学生。

“想!老师,你什么时候带我们去城里?”·学生们睁着一双双大眼睛问。

“那要看你们的本事,不读书是出不去的。”

“那我们不出去了。”下面的学生争着说。

“为啥?”老师惊问。

“读书太累。”

“你们全是混蛋!”她气得把教科书往墙上砸过去。

看见老师生气,这些小学生粕全缩着小脑袋不做声了,教室一下子变得静静的。窗外,雪花满天飞舞着,“啪啪”打在窗提上,在玻璃窗上绽开一朵朵好看的小花。

“再问你们一遍,想读书吗?”老师坚持着最后的忍耐。

学生们也许是受惊吓了,这时候谁也不敢吭声。

“今天我在操场上爬给你们看,你们想读书了我再来上课。”老师一甩头,猛地打开教室的门出去了。

“老师!”学生们呼啦一下惊叫着也跟着往门外跑。

学生们齐齐地拥在矮矮的走廊下,寒风中狂飞的雪花呼呼地扑向他们的小脸。老师单薄的身子跪在雪地上,任凭冰冷的雪花无情地摧残她秀美的头发,妙开手臂用十根手指狠狠地抓着雪泥,像乞讨者似的一步一步往前爬。

“老师,我们错了。”学生们急得哭了起来。

“老师,别这样,你的裤子磨破了。”学生们一个个跑过去想搀扶她。

“滚开,让我爬下去。”她在雪地上尖声地叫着。

“我们不滚开,我们要老师去课堂。”

“想读书吗?"

“想。”学生们哭着跪在雪地上。

“黑板上写着什么字?"

“走——出——大——山——去。”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背着老师刚教的话。“继续念。”

“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走出大山去……”震耳欲聋的声音在操场上哈亮地响起。“都回教室去吧,老师想听你们的读书声。”老师满脸泪花地拥抱着孩子们。雪越下越大,这是大山里好多年以来下得最大的一场雪。老师终于从雪地上站了起来。

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句中用了“混蛋”、“砸”等词语却不会影响老师的美好形象,为什么?

敲雪

(1)睡到半夜,忽然觉得好冷。也许,外面下雪了。我想。我蜷着身子,强迫自己再睡。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我听到了屋前屋后的惊叫声。睁开眼,天亮了,透进屋的亮光,冷冷地泛着朦胧。

(2)好久没见过雪了!我顾不上睡觉,一骨碌爬起来,小跑着跨出门。屋檐下,我极目远眺,整个世界全是一片白,白得晃眼。慢慢收回目光,我就看见了父亲。

(3)父亲站在屋对面的小路上。他眼下,是一丛一丛的雪枝。我知道,托着雪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枝。每到春天,那些树枝就开出一堆一堆的杏花、花、桃花,五彩缤纷的,像一片花的海洋。花一天一天地了,青涩的果子藏在绿叶间,一天一天地长大了,泛红了。父亲的笑容也多起来,有时不知不觉就到了树下。开始,父亲轻轻掰下枝丫,寻找枝叶间还没完全长出来的果子,偶尔发现米粒大的一颗,也要小跑回家雀跃着向全家人报喜;后来,父亲就踮着脚尖,痴痴地看,痴痴地闻,即使枝丫垂到眼皮下,也舍不得动一指甲,生怕惊跑了它们。果子渐渐成熟了,父亲停了农活,从早到晚蹲在树下守着,守着我们的“书本”。我们兄弟多,家里又没有其它收入,读书全靠它。到了上市季节,父亲就在树下铺几床棉絮,说这样落下的果子就不会摔烂,能卖个好价钱。卖果子的钱,父亲一分一厘也不花,全存着,刚好够我们读一年书。所以,只要我们目不转睛盯着父亲担子里那些红嘟嘟的杏呀、呀、桃呀的时候,父亲总是拍着我们的头说:“馋了吧?这可吃不得,它是你们的书本啊,不想读书吗?”我们一起点头:“想读!”“还想吃吗?”“不想!”我们一起咽口水,狠狠摇头。从此,我们就把那些杏呀、呀、桃呀叫书本了。

(4)可是,这不是果树开花、结果的季节呀,父亲看那些雪树做啥呢?我很是不解。

(5)走到父亲面前,父亲看了看我,说:“星期天,多睡会吧?”

(6)我不回答父亲的话,不解地问:“你看这树干嘛?春天还早。”

(7)“真的还早么?快了快了!可是——”父亲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忧郁,“这雪太大了,你看,树枝压断了好多。”

(8)我细细一看,真的,一些断枝落在地上或是横在树上,全被雪掩住了,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9)“回去拿根竹竿来吧。”父亲沉吟了一阵,对我说。

(10)我怔了怔,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于是,忙不迭地回家找来一根稻田里赶鸭子用的长竿。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几十棵果树,父亲整整敲了一个上午。父亲回家,头上、脸上,身上,全是雪。给体温融化的雪水,湿透了父亲的衣服。我连忙烧起一堆旺旺的柴火,父亲骑在火上,还在瑟瑟发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