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

口腔执业医师-实践技能-第三站-病例分析(一)-6,口腔白斑病[问答题]1口腔白斑病鉴别诊断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一)白色角化症长期受明显的机械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江南博哥)。

好发于双颊,表现为灰白、浅白或乳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出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无结节且无自觉症状。

(二)白色水肿一般无自觉症状,发生于双颊咬合线附近。

呈半透明或乳白色,牵拉时变浅,扪之柔软。

(三)异位皮脂腺常见于颊部及唇部,是皮脂腺在黏膜上的异位。

常表现为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淡黄色小斑点及小的丘疹,有些也可融合成片状或不规则的黄色斑块。

触之有粗糙感。

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少见,随年龄增加更为明显。

(四)白色海绵状斑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除了口腔黏膜外,还可发生在鼻腔、肛门与外阴。

损害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现为皱裳状、海绵状、鳞片状粗厚软性组织。

触诊时,这些部位虽仍保持黏膜的柔性与弹性,但状如海绵。

颊黏膜损害较多见,其他部位也可罹患,甚至波及整个口腔黏膜。

(五)扁平苔葬斑块型扁平苔葬与白斑有时难以鉴别,特别是舌背上的扁平苔群与白斑鉴别时较困难,有时需要依靠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通常情况下斑块型扁平苔葬多伴有口腔其他部位的病损,可见白色花纹,常有充血、糜烂。

扁平苔葬常伴有皮肤病损。

(六)黏膜下纤维化以颊、咽、软腭多见,初期为小水疱与溃疡,随后为淡白色斑纹,似云雾状,并可触及黏膜下纤维性条索,后期可出现舌运动及开口受限,吞咽困难等自觉症状。

(七)梅毒黏膜斑∏期梅毒患者颊部黏膜可出现梅毒斑。

初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红斑,随后表面糜烂,周围出现乳白色斑片,直径约0.5〜ICnb稍高出黏膜表面,中间凹陷,表面柔软,基部较硬。

同时可伴有皮肤梅毒疹-玫瑰疹的出现。

实验室检查,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快速试验(RPR)及苍白螺旋体血凝素试验(TPHA)阳性可确诊。

[问答题]2.口腔白斑症正确答案:详见解析参考解析:1.概述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状损害。

口内黏膜病-红斑白斑

口内黏膜病-红斑白斑

胆小勿入——常见口腔黏膜病在70、80年代温饱问题是人们的焦点,在90年代家用电器最博人眼球,到了21世纪健康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于口腔常见黏膜疾病同样被重视起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口腔白斑与红斑。

口腔白斑: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包括因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

病理变化: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疣状型(verrueous type) 病损表现为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结节状突起。

质较硬,有粗糙感。

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总的紊乱,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上皮异常增生可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此外,从组织学上观察表明,当白斑癌变时,其上皮表层的角化呈现为过度不全角化层,过度不全角化病损通常较过度正角化病损的上皮要厚。

非均质型白斑常与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相关。

2.颗粒型(granulartype) 病损特点为在发红的粘膜面上有细小颗粒样白色角化病损,高出粘膜面,表面不平似绒毛样。

多有刺激痛。

3.溃疡型(ulceroustype) 病损特点为在白色斑块基础上有溃疡形成。

常有明显的疼痛。

口腔红斑红斑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病理变化:口腔黏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52例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诊治分析

52例口腔黏膜白斑临床诊治分析

5 2例 口腔 黏 膜 白斑 临 床 诊 治 分 析
李 绍光
云南 省楚雄 彝族 自治州人 民医院 口腔科 ,云南 楚雄 6 7 5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讨 口腔黏膜 白斑 的治疗方法 。方 法:选取 2 0 0 8 年 4月至 2 0 1 1 年 3月于本 院进 行治疗 的 5 2例 口腔黏膜 白斑患者
疗程。观察组则采用 C O 激光进行治疗 ,对患者首先进行
浸润局 麻 ,然后 采用 H G L—MC 1 5型 C O :激光综 合 治疗 机
进行治疗 ,以病灶 部位 炭化 至黏膜 下 的结缔 组织 为宜 ,然
后进行处理 ,并采 用相 应 的抗 生素 治疗 。将 两组 患者 的治 疗 总有效率 、1年内复发 率及 治疗 前后的血清 c A MP 、P G E 2 及I F N一仅水 平进 行 比较 。 1 . 3 评价标准 以患者 的病灶 白斑完全 消失 ,且症状 体征 消失为治疗 痊愈的标准 ;以患者 的病灶 白斑减小 面积在 2 / 3 及 以上和症 状体征 显著 改善 为显效 ;以患者 的病 灶 白斑 减 小1 / 3及以上但 不足 2 / 3为有效 ;以病灶 白斑未 达到 1 / 3或 者无变 化 ,甚 至进一步 加重 为无效 J 。总有效 为痊 愈 +显 效 +有效 。 1 . 4 统计学 处理 本文中两组患 者的年龄 、病 程及血清 血
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 西 药组) 和观察组 ( C O 激光治疗组 )各 2 6 例 ,将两组患者 的治疗总有效率 、1 年 内复发率及治疗前 后 的血清 c A M P 、P G E 2 及I F N— d水平进行 比较 。结果 :观察组 的临床总有效 率高 于对照 组 ,而 1 年 内复发率低 于对照组 ,治疗后 的血清 c A M P 、P G E 2 及I F N一 水平也低于对照组 ,P均 < 0 . 0 5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C O 2 激光治疗 口腔黏膜白癍的综合疗 效较好 ,且 患者的复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46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46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口腔粘膜白斑患者146例的临床分析及治疗目的总结性分析口腔粘膜白斑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146例OLK患者分为A组(38例)、B(36例)、C(36例)、D组(36例),分别予以预防治疗、西药治疗、中药治疗和CO2激光治疗,比较四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

结果吸烟量和饮酒量较大的中老年男性更易患有OLK,四组治疗总有效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D组(97.2%)>C组(83.3%)>B组(80.6%)>A 组(76.3%),复发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A组(26.3%)>B组(16.7%)>C组(13.9%)>D组(8.3%),D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OLK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病情选择相适应的方法,激光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标签: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复发口腔粘膜白斑(OLK)是口腔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癌前病变,多发生在口腔、口唇等处黏膜,呈白色角化性特征,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年以上男性更易患该类疾病,除受全身性疾病和局部慢性刺激因素影响外,可能与大量吸烟、口腔卫生等有关,其发生部位与恶变程度联系密切,恶变发生率在2%左右,口底和舌腹部发生恶变的几率相对较大,临床上主要采用局部和全身综合治疗方法,必要时也会考虑行手术切除术[1]。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46例OLK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OLK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口腔均有粗糙或干燥感,经临床体征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确诊,均符合OLK相关诊断标准,男性108例,女性38例;年龄范围为24~67岁,平均年龄为(52.3±10.4)岁;疾病分型为:均质型116例,颗粒型19例,疣状型8例,溃疡型3例。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特征是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

该疾病对患者的口腔健康和外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其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口腔白斑病的诊断标准、分型、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诊断标准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根据2011年版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有不同程度的白色斑块出现,持续时间超过两周。

2. 临床表现:患者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边界清晰,形态多样化,可伴有糜烂、溃疡等病变。

3. 病理改变: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上皮层角化不全、上皮细胞变性、上皮下淋巴细胞浸润等病变。

二、分型口腔白斑病的分型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特点来划分。

根据2011年版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的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白色斑块型:口腔黏膜出现局限性的白色斑块,边界清晰,无症状或轻微瘙痒感。

2. 红色斑病型:口腔黏膜出现红色斑块,边界不清晰,常有瘙痒不适感。

3. 糜烂型:白色斑块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可伴有疼痛感。

4. 乳头状糜烂型:白色斑块表面呈乳头状隆起,常伴有糜烂、疼痛等症状。

5. 白色条纹型:口腔黏膜出现白色细条纹,边界清晰,无症状。

三、病因口腔白斑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吸烟、化学刺激等因素有关。

此外,压力、营养缺乏、口腔卫生不良等也可能是导致口腔白斑病发生的因素。

四、治疗方法治疗口腔白斑病的方法多样,针对不同类型的白斑,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 药物治疗:可使用外用药物,如糜烂型白斑可使用药物抗菌,红斑型可使用抗炎药物;同时口服维生素、抗氧化剂等可辅助治疗。

2. 光疗:通过使用紫外线、激光等治疗设备,对口腔白斑病进行照射,以达到抑制病变、促进修复的效果。

3.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病变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的患者,常采用局部切除、激光治疗等手术方法。

100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100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中药治疗 25 1O
l2

88
CO2激 光 25 2l


96
治疗
x 2值
4.23
P值
0.03
由表可见 ,CO2激光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三组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O.05),预防治疗组、西药治疗组 、中药 治疗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o对所有患
手术治疗,能提高 OLK疗效 ,减少复发。
【关键词】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治 Nhomakorabea 【中图分类号 】R7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2523(2011)06.0129.02
I:I腔 粘膜 白斑(Oralleukoplakia,OLK)属于 口腔癌前病 变 (4.2% )例。
[1]

其发生与长期理化因素刺激 、致癌剂、遗传及免疫功能异
2.3 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经过单 因素分析发现,5l一55岁、男
常有关【21,主要是预防为主 ,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3]。
性 、烟龄长、每天吸烟支数多、饮酒量大者更容易出现 OLK。
为掌握 OLK的特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我们总结 了 饮酒 主要是与患者的每天饮酒量相关 ,而与饮酒年限、每天饮
个 。 2.2 OLK病理检查结果 有 48例患者计 120个病损 区进行 了白斑组织活检 ,结果单纯增生型自斑 32(66.7%)例,不典 型上皮增生 6(12.5%)例 ,重度上皮不典型增生 5(10.4%) 例 , 口腔粘膜原位 癌 3(6.3% )例 , 口底 粘膜鳞状 细胞 癌 2
防治疗、中药、维 甲酸、C02激光 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51~55岁、男性、烟龄长、每天吸烟支数多、饮酒量大者更容易

口腔白斑病有四大临床表现

口腔白斑病有四大临床表现

口腔白斑病有四大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斑病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

长期以来曾将口腔粘膜上所发生的白色斑块都称为“白斑”,使许多白色损害混同于白斑,从而造成流行病学和治疗方法上的不恰当结果。

口腔白斑病的四大临床表现: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

斑块状损害的肉眼所见,往往很难同白念菌白斑相鉴别,但扪时前者较硬。

2、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

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

所以有不少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赤斑或非均质型赤斑等。

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同义名有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

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

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

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

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活体检查,凡位于口底、舌腹、软腭、牙槽粘膜等区域的损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见的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镜下所见亦同。

4、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

除位于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害区粗糙感明显,通常因溃疡形成而发生疼痛。

以上各型在发生溃疡时可冠以“溃疡型”。

溃疡实质上是癌前损害已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其次,各型的临床诊断必须得到病理检查的验证,以作为进一步选择治疗方法的依据。

口腔黏膜白斑临床病理观察

口腔黏膜白斑临床病理观察
a pi n i i o i s o it d wi} icra e l tlts ns- s r n vt s a s ca e tI n e d p aee e i i r s
t y t dns e i op a [ i o eoi dp sh t J] . T rm R s  ̄i a n h e ho b e ,
a ,P s lc in,CD 3, a d C 0 a re p o x r s in -e e t o 6 n D1 7 e e t r e p e so
o u a l e t [ ].Bod C auai d F r nh m p tls J n a e l og l o a i i o t nn b-
n r e a e l r ain N En l d,1 9 a y rv u a i t . s Me s z o J 9 7,3 6 1 8 - 3 : 6 9
1 96 6 .
口腔 黏 膜 白斑 临床 病 理 观察
庞玲娟 陈小华 李汝瑶 秦 蓉晖 马 莉
[ 4]M ru .Mc ez a Ae acsE K ni , l I e x .Ma n a C rtp e I l i , h s hrZ in io
Bl el t 1 a.e .As in ihbt ufc le p en Ib a pr n ii s r egy o mti I /Ⅲ i s a
结 合 ,而 抑 制 血 栓 形 成 ,为 血 小 板 G I /I PIb Ia受 体 拮 抗 剂
[ 3]施 寅铨 ,潘伟 民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 膜糖 蛋 白C 6 P D 2 表达和血 黏 度 的临床 研究 [ ].临床 中 老年 保健 , J
2 0 ,3 ( ) : 1 1 . 03 1 1 -3

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治疗分析
2 . 2免疫及 感染
将婴幼儿 作为手足 口 病 易感染 的重点对象 ,若 因感染 而患病 的患
者 ,其体 内多 会随之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 特异性 中和抗体 。 2 - 3预防
①立 即启动手足 1 3病处置预 案 ,按 照处 置控制 指南和 防治 规范开 展 了预防控制 和医疗救治 工作。 ②在 巴音木仁苏木 学校师生和 苏木居 民中开 展传染病健 康教育宣 传 ,提高教 师、学生对 传染性疾病 预防的 认识 ,以做到早 发现 、早诊 断、早隔离 、早 治疗 。③发现疑似病 例及 时 隔离 治疗 ;指导学 校 、家庭对 住所 、教室开窗通 风、进行消毒 ,对 患儿所 用的物 品要 消毒处理 ,督 促学校建立 消毒登记记 录 。④做 好病
疗 方法 ,可 以取得 令 患者 满意 的 治疗 效 果 。
【 关键 词 】 E / " 腔黏 膜 白斑 ;・ 临 床 治疗 ;分析 中图分 类 号 :R 7 8 1 . 5 文献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5 7 7 - 0 2
国眶|国—盈同
2 0 1 3年 5月第 1 1 卷 第1 3期

临床研 究 ・ 5 7 7
断 应当 以柯 萨奇病毒 的分 离为主要根据 。在诊断 时 ,应当将该病 与疱
疹性 咽峡炎 、多形性红斑和 单纯疱疹病毒 口腔炎相 区别。手足 口 病 的
传染性 非常大 ,短 时间 内可 能引起较大 范围的流行 ,一旦发现该病 则
白斑是 口腔黏膜病 较常见 的疾病 ,其特 点是 口腔黏 膜过度角化 形
成灰 白色或乳 白色斑状病变 。多半发生于 中年人 ,男性 发病率较女 性
病 ,其 中男性 6 7 例 ,女性 l 3 例 ,两者 比例 为5 . 1 5: 1 ,年 龄在 2 2 - 7 8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分析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分析

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分析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中心卫生院,湖北荆门 448155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

方法: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在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结果: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容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易发生癌变,舌侧缘的癌变率较高。

结论: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需戒烟限酒;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较高,需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3-0082-02口腔粘膜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属于口腔癌前病变的一种[1],发病率较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

笔者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96例,均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男62例(64.58%),女34例(35.42%)。

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7±10.44岁;25~35岁7例(7.29%),36~45岁18例(18.75%),46~55岁34例(35.42%),56~65岁23例(23.96%),≥66岁14例(14.58%)。

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4±4.27年。

有吸烟史者42例(43.75%),有饮酒史者31例(32.29%)。

1.2 临床表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白斑,伴有发病部位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白斑部位发生溃烂时可有自发痛及刺激痛。

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

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

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摘要】口腔黏膜白斑是指病变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病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异常的病变。

WHO认为口腔黏膜白斑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好发于患者的:龈、舌、颊等部位,并且该病的发生与患者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口腔黏膜白斑在疾病初期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且临床诊断易与其他口腔疾病相混淆。

本文就对有关口腔黏膜白斑的诊断展开论述。

【关键词】黏膜白斑病因鉴别诊断癌变口腔黏膜白斑是指口腔黏膜上病灶呈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状的病变区域,且白色的黏膜不易被擦掉。

据相关疾病统计普查报告显示[1],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病率约为10.47%,由此可见此病的发病率极高,且口腔黏膜白斑被临床公认为属于癌前病变,因此应加强患者的临床诊断工作,以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 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斑的临床表现形式不一,常见的白斑的形状及临床特点如下:(1)白斑呈斑块状黏膜白斑患者的口腔黏膜上可见白色或灰白色质地较硬的斑块,其斑块可一个或多个,并且形态各不相同,斑块的临床表现经视觉检查难以与白色念球菌感染区分,触诊时可明显感觉口腔黏膜白斑质地较硬。

(2)口腔黏膜白斑呈颗粒状临床上对种形状的口腔黏膜白斑称为:颗粒结节状黏膜白斑,通常在患者的口角黏膜处多见[2]。

病变的形状多呈三角形,病变的表面呈红、白相间,经临床检查红色区域为萎缩的斑块,并且萎缩白斑的表面被结节状的颗粒状白斑所覆盖,在对此类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时,通常患者可检查处白色念珠菌。

(3)口腔黏膜白斑呈皱纸状皱纸状的黏膜白斑多见于患者的口腔底部及舌体,部分患者的病变甚至可以累积到患者的牙龈部位,白斑的表面高低不平,形状如被揉皱的白纸,此白斑的基底部较软,患者能感觉到白斑部位的皮肤粗糙不光滑,据临床观察,此种类型的白斑多发于女性患者。

(4)口腔黏膜白斑的突起如疣状此种类型患者的病变部位通常表现白斑表面的组织高低不平,表面并可见乳头状或毛刺状的突起,突起的表面质地较硬,病变多位于患者的牙龈或上腭处[3]。

口腔白斑有哪些症状?

口腔白斑有哪些症状?

口腔白斑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口腔白斑症状,尤其是口腔白斑的早期症状,口腔白斑有什么表现?得了口腔白斑会怎样?以及口腔白斑有哪些并发病症,口腔白斑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口腔白斑常见症状:口腔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一、症状1.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

黏膜白斑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黏膜、口角黏膜、无齿牙槽、舌、唇黏膜、硬腭、舌下区和齿龈。

颊黏膜和口角黏膜皮损常呈对称性发生,口角黏膜白斑常伴发念珠菌感染,该部位单纯性黏膜白斑少见,常可覆盖痂皮。

当其发生在口腔鳞癌的高危部位(口底、舌腹外侧、软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黏膜白斑的范围大小不一,表现呈多形性,单发或多发。

损害早期为淡红色,以后皮损可是小片界限清晰的蜡滴样斑,也可以有广泛的皮损,色白;皮损可有绒毛样或乳头样膜,皮损也可有不规则增厚和结节;有时表现呈网状,与下面粘连很紧,强行剥去则引起出血,境界清楚,质较硬,不易推动,大增厚。

反复外伤可引发溃疡。

3.通常无症状,但部分患者主诉有烧灼感或刺激感。

4.尽管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无必然联系,但在萎缩基础上的白色、点状、肥厚性结节是皮损上皮发育不良的特点,表明高度恶性化趋势。

如果消除外源刺激,许多黏膜白斑可康复。

一些长期皮损可能不消退,晚期白斑增厚,可产生浅裂口和小溃疡。

通常无自觉症状,或有针刺激感或轻度疼痛。

近期研究表明:有4%~6%黏膜白斑转变为恶性肿瘤。

*二、诊断长期不愈的黏膜白斑病应做活检以排除癌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依据。

中医病机及辨证:口腔黏膜有局限性白色角化斑块,表面粗糙不易剥离,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缓。

辨证属于胃肺蕴热,复感毒邪,郁结所致。

*以上是对于口腔白斑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口腔白斑并发症,口腔白斑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口腔白斑常见并发症:脓毒症和菌血症*一、并发病症本病属于皮肤色素的脱落,由于皮肤的形态发生改变,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细菌以及真菌的感染,对于小婴儿以及免疫抵抗力低下或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感染治疗不及时,可浸入血液系统,造成脓毒血症以及细菌性脑病。

口腔医学中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口腔医学中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与治疗

口腔医学中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与治疗口腔黏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口腔黏膜病的诊断与治疗,并探讨一些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及其特点。

一、口腔黏膜病的分类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口腔黏膜病可分为感染性口腔黏膜病、免疫性口腔黏膜病和其他口腔黏膜病三大类。

感染性口腔黏膜病主要包括口腔溃疡、带状疱疹等。

免疫性口腔黏膜病包括白斑、溃疡性口腔炎等。

其他口腔黏膜病多与非感染性因素有关,如药物反应引起的口腔黏膜病、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口腔黏膜病等。

二、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准确的诊断是治疗口腔黏膜病的前提。

临床上,医生通常通过病史询问、症状观察和辅助检查来进行诊断。

病史询问是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程等重要信息的途径。

医生需要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程度、发病时间等,以帮助判断口腔黏膜病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症状观察是医生通过检查患者口腔黏膜的颜色、形态、纹理、溃疡等情况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医生需要仔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辨别口腔黏膜病的特征表现,如颜色改变、溃疡形成、疱疹等。

辅助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口腔黏膜病的诊断。

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如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测等。

三、口腔黏膜病的治疗治疗口腔黏膜病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情和病因来确定。

对于感染性口腔黏膜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和口腔护理。

抗病毒药物可以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减少病程和传播风险。

口腔护理包括漱口、饮食调整等,可以加速溃疡愈合,缓解疼痛。

对于免疫性口腔黏膜病,治疗重点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病变炎症。

口服或局部使用的激素类药物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

对于其他口腔黏膜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处理病因和口腔护理。

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采取相应的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同时,日常口腔护理也是关键,可以加速病变修复,预防二次感染。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

口腔白斑病诊疗指南 2011年版(原创版)目录一、口腔白斑病的概述二、口腔白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四、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五、口腔白斑病的治疗六、口腔白斑病的预防和护理七、口腔白斑病的预后正文一、口腔白斑病的概述口腔白斑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变,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角化性病变斑块。

这种病变不传染,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口腔白斑病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颊部和舌部最为常见。

二、口腔白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口腔白斑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发现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食用过烫或辛辣食物、口腔内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

这些因素可能引起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导致黏膜上皮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和角化,进而形成白斑。

三、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斑块,斑块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患者通常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感,但在白斑加重时可能出现局部粗糙、硬结等感觉。

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能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

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为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

四、口腔白斑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口腔白斑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

患者在就诊时,医生会进行口腔检查,观察白斑的位置、大小、形状和色泽等,并询问病史,包括吸烟、饮酒、嚼槟榔等习惯。

如有疑虑,可进行组织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方面,口腔白斑病需要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口腔黏膜病变相鉴别。

五、口腔白斑病的治疗口腔白斑病的治疗主要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1.局部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如戒烟、禁酒、少吃烫、辣食物等,拔除口腔内有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等。

局部可以用维 A 酸涂抹,促进恢复。

2.全身治疗:在确认已经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如口服维生素 A 或维甲酸。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56例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回顾分析

56例老年口腔黏膜白斑的回顾分析
5 6例老年 口腔黏膜 白斑病 患者报道 如下 。
色斑块或斑 片 ,平或微 高出黏膜 面 ,表面光滑或略粗
糙 ,无症状 或发涩 感 。() 状型 :白色斑 块 ,厚 而 2疣 高 起 ,表 面呈棘状 突起 ,质硬 ,可 有粗糙 感 。() 3溃 疡型 :在 白斑基础上有糜烂或溃疡 ,有疼 痛感。() 4颗
起 ,表面不平 ,可呈绒毛样 ,有刺激痛。 本文所 有病例 均 由一人 诊断 ,详 细记 录病 史及
Hu e ,4 2 0 b 3 0 0,C ia hn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src]Obet e: oe poetecncletr f rlek pai l r ae t Meh d : 6ae ae t Abtat jci s T x lr l i aueo a u o l ai e el pt ns v h i af o l k n d y i . to s 5 g dp tn is
维普资讯

论著 ・
5 6例老年 口腔黏膜 白斑的回顾分析
张行 涛 张鑫文 徐 勇刚
【 摘要l 目的 :探讨 老年 口腔黏膜 白斑 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对临床 接诊及普 查的老年 口腔 黏膜 白斑 进
行临 床观察 。结果 :男性多发 ,均质型 白斑最常见 ,颊部最易发 ,在去除刺激后多可消退 。结论 :多数 白斑无 需 特殊治疗,位 于舌缘 的白斑 更易癌变 。建议对均质型 白斑进行早期预 防,对其它各型 白斑早期手 术治疗,特别是
ZA H NG Xn —a, H N Xn - e, o g gn . r p r e tfs m tl yXi g ncne h si l a g n i to Z A G i w n XU Yn - a g Deat n o t aoo , a a etr opt , o a , g g m o g o a Xi

口腔白斑病变的原理

口腔白斑病变的原理

口腔白斑病变的原理口腔白斑病变(oral leukoplakia)是一种口腔黏膜病变,以可刮除的白色斑块为特征,常见于口腔黏膜的颊部、舌头、唇部等处。

本文将探讨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原理。

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原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个体遗传易感、免疫系统异常、感染以及肿瘤相关基因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

首先,环境因素是口腔白斑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烟、酗酒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口腔白斑病变的主要风险因素。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刺激下,黏膜细胞发生异常代谢,易形成白斑病变。

此外,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也可能导致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

其次,个体遗传易感也可能导致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

研究表明,个体遗传易感性在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某些人的遗传背景可能使其对环境因素更加敏感,从而更易患上口腔白斑病变。

免疫系统异常也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相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口腔白斑病变。

一些研究发现,口腔白斑病变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

感染与口腔白斑病变也有一定关联。

某些微生物感染或慢性炎症可能是口腔白斑病变的原因之一。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和念珠菌感染可能与一些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最后,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也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形成白斑病变。

一些研究发现,一些肿瘤相关基因(如p53、p16等)在口腔白斑病变中发生了变异,这可能是导致白斑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环境因素、个体遗传易感、免疫系统异常、感染以及肿瘤相关基因等因素可能都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多因素交叉作用,目前对于口腔白斑病变的具体原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20T15:53:01.44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1期作者:曹雪辉
[导读] 研究分析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

北安市五官医院 164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

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在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结果: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容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易发生癌变,舌侧缘的癌变率较高。

结论: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需戒烟限酒;口腔粘膜白斑的癌变率较高,需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临床特点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oral leukoplakia. Methods: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96 patients with oral leukoplak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6.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disease were summarized. Results:the incidence of oral leukoplakia with age,sex,smoking and drinking;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oral leukoplakia,with rough sense,tingling,taste loss and other symptoms,leukoplakia easily occur in gingiva,tongue,cheek and other parts,easy canceration,the lateral margin of the tongue cancer of high rate. Conclusion:smoking and drinking can induce the occurrence and canceration of oral leukoplakia,and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up smoking and alcohol restriction. The rate of canceration of oral leukoplakia is higher,which needs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keyword] oral leukoplaki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口腔粘膜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异常性病变,属于口腔癌前病变的一种[1],发病率较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提高诊断率,做到早期发现和治疗。

笔者以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口腔粘膜白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口腔粘膜白斑患者96例,均经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确诊,其中男62例(64.58%),女34例(35.42%)。

年龄在2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67±10.44岁;25~35岁7例(7.29%),36~45岁18例
(18.75%),46~55岁34例(35.42%),56~65岁23例(23.96%),≥66岁14例(14.58%)。

病程在3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4±4.27年。

有吸烟史者42例(43.75%),有饮酒史者31例(32.29%)。

1.2 临床表现: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白斑,伴有发病部位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白斑部位发生溃烂时可有自发痛及刺激痛。

1.3 发病部位:发病部位在双颊部者32例(33.33%),发生于唇部者26例(27.08%),发生于舌部者19例(19.79%)、口角区9例(9.38%)、前庭沟4例(4.17%)、上腭5例(5.21%)、牙龈5例(5.21%),发病于双颊部者以咬合线处多见,可延及口角。

1.4 临床分型[2]:本组患者中,斑块状28例,皱纹纸状25例,颗粒状23例,疣状20例。

1.4.1 斑块状: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较硬的均质斑块,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不粗糙或略粗糙,柔软,患者常无症状或有轻度不适感。

1.4.2 皱纹纸状:多见于口底或舌腹,表面似皱纹纸,粗糙,灰白色或垩白色,边界清楚,周围黏膜正常,患者有粗糙不适感,亦可伴有刺激痛。

1.4.3 颗粒状:多见于口角区黏膜,在微凹充血黏膜上散在分布乳白色颗粒,可有糜烂和刺激痛,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1.4.4 疣状:多发生于口底、牙槽嵴、唇、上颚等部位,病损呈乳白色乳头状或绒毛状突起,触之微硬,患者多发生溃疡后疼痛。

1.5 组织病理:本组患者发现上皮单纯性增生62例(64.58%),异常增生34例(35.42%),其中发生癌变15例(15.63%),按照临床分型,斑块状白斑发生癌变2例,皱纹纸状白斑癌变3例,颗粒状5例,疣状5例,癌变率分别为7.14%、1
2.00%、21.74%、25.00%。

2.结果
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伴有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等症状,白斑易发生于龈、舌、颊等部位,癌变率较高,其中颗粒状和疣状的癌变率显著高于斑块状和皱纹纸状。

3.讨论
口腔粘膜白斑是口腔疾病中较常见的白色病损。

病因不明确,有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口腔的局部长期刺激有关[3],并且具有较高的癌变倾向。

3.1 诱发因素: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

本文研究中,46~55岁及56~65岁年龄组的患者发病率较高,所占比例分别为23.96%和35.42%,说明本病与年龄有关。

96例患者中,男性占6
4.58%,显著高于女性的3
5.42%,发病以男性为主;并且本组中有吸烟史者及饮酒史的患者所占比例均较高,分别为32.29%和43.75%。

3.2 临床表现及发病部位:口腔粘膜白斑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口腔粘膜出现白斑状病变,并研究发现发生于双颊部、唇部、舌部的患者所占比例较高。

3.3 分型:根据口腔粘膜白斑形状的不同,分为均质型和非均质型两大类,均质型又分为斑块状和皱纹纸状两种,非均质型又分为颗粒状和疣状两类,其中颗粒状和疣状易发生恶变,癌变率显著高于斑块状和皱纹纸状。

3.4 组织病理特点: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上皮发生增生,出现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单纯性增生为良性病变,表现为上
皮过度正角化,上皮粒层明显,棘层增厚,无非典型性细胞;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排列整齐并且基底膜清晰;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异常增生的主要病理表现为上皮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上皮整体紊乱,钉突呈滴状,基底细胞复层化,有丝分裂增加,异常增生的细胞仅局限于上皮层内。

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而增加。

所谓“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整体的紊乱,特征为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丧失正常细胞成熟及分层过程,但较原位癌轻微。

综上所述,吸烟及饮酒可诱发口腔粘膜白斑的发病及癌变;典型表现为口腔粘膜出现白斑状病变,癌变率较高,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Banoczy J,Gintner Z,Dombi C.Tobacco use and oral leukoplakia.Journal of Dental,2001,4(65):322-327. [2]WHO Collaberating Centre for Oral PrecancerousLesions.Definition of lenkoplakia and related lesions:an aid to studies on oral precancer.Oral Surg,1978,46:518-539.
[3]古丽?艾山,崔立丰,郅克谦,闫长安.口腔粘膜白斑15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09,6,38(6):710-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