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先辈的足迹——岭南洪拳主要源流调查
广东三水洪拳之源流
广东三水洪拳之源流作者:周至譓来源:《少林与太极》2014年第02期一、洪门拳与洪家拳清初,万五达宗张木始创洪门,组织中有不少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因此,洪门中人擅武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洪门拳,典籍作了记载,“一说在反清斗争中不少组织均称洪门、洪邦,此拳为他们所演练而成”。
而洪家拳则是由洪熙官集少林拳、白鹤拳和象形拳之长,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比洪门拳的出现晚了一百多年。
关于洪家拳,典籍记载为“又名洪拳,广东南拳流派之一,居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之首”。
洪门拳与洪拳是现在混淆得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前朱福一直以授拳为掩护,从事天地会活动,天地会起义的骨干成员朱子儒、朱美、杨升郎、陈金■、郑金星、周春、侯陈带、林大年、练四虎、巢润章等人均是洪家拳的著名传人,自然把拳术带入那个时期的洪门,训练亲兵死士,但是这一时期洪门中还有不少其他门派的高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琼花会馆的李文茂,他是公认的咏春拳高手,另外蔡家拳、佛家拳等拳术亦在洪门中流行。
蔡九仪始创的蔡家拳比洪家拳在广东流行还要早上百年,洪熙官的祖父洪德源的师傅,即花县赤坭镇田心村人麦福就是个中高手,早在洪家拳开始在花县流传之前,蔡家拳就已经在当地流传。
很多参加广东天地会起义的花县籍将士精通蔡家拳,至今该拳种依然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乡村之间流传。
太平天国灭亡后,李秀成的儿子,洪门中人李大和尚隐居香山斗门银坑,并在当地传授佛家拳法,使该拳种在斗门一带开枝散叶。
广东省武术协会会长赵伟强老师就是这个流派的传承人之一。
由此可见,洪门中人并非只是练“洪拳”的。
那么洪门中的“洪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里引用朱子儒的事例来说明当时的历史状况。
1852年,朱福被杀,朱子儒带领众人与官府交涉,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最后官府同意赔款,重修被焚的祠堂房舍。
其实,对朱子儒等人而言,这只是一个缓兵之计,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培养具有战斗力的有生力量的难题,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寻找先辈的足迹
寻找先辈的足迹作者:周至譓来源:《少林与太极》2012年第07期洪拳在岭南地区流传时间比较长,流传面积比较广,并逐渐形成多种流派,诸如佛山(黄飞鸿)流派、广州瑶台村(原番禺北)流派、湛江(粤西)流派、肇庆(西江■仔记)流派和中山(烂头何)流派等。
说起岭南洪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洪熙官。
但是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洪熙官这个人,武术界对此一直存有争议。
民国年间,唐豪和徐震都曾公开撰文否定洪熙官的真实存在,认为他只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
而在民间,就洪熙官的出生地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洪熙官为福建漳州人;另一说洪熙官为广东花县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人,青壮年时期在福建漳州一带活动,乾隆庚寅年(1770年)仲秋与至善禅师一起,带着杏隐、庆丛和感法回到广州,在海幢寺开办南少林武术班,其后另立门户。
后人把海幢寺时期留传下来的四平大镇拳、工字伏虎拳、行者棒等拳械套路称为南少林拳术,而把洪熙官从花县设馆授徒开始教习的铁线拳、三线拳、千字拳等拳械套路称为洪家拳,简称洪家或洪拳。
20世纪80年代初,岭南武术名家邓锦涛老师曾经对我说:“洪熙官,字孔臣,花县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人,生于清朝康熙末年,寿享九十多岁。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怀着对先辈的无限敬仰,2012年2月20日一早,我和徒弟李栩劲驱车来到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寻找先辈的足迹。
在村委会办公室,吴国波村长说:“我母亲就是从猪腰岭迁到猪肚龙居住的洪姓后人,以前经常听她提及她的祖先洪熙官。
具体的情况,我的舅父洪维新和表哥洪伟强比较清楚,建议你们向他们了解。
”我提出到猪腰岭实地看一看,高升经济社高其志社长说:“猪腰岭属于我们高升经济社,原来还有两户洪姓人家,八十多岁的洪福清已经被村里送到赤坭镇敬老院养老,另一户是他的侄子,已经搬到赤坭村居住,现在猪腰岭已经没有洪姓人家居住了。
”告别了竹洞村,我们来到赤坭镇莲塘村。
据《赤坭镇志》记载:“关帝庙位于文武庙后面,是贫苦失业游民和乞丐集居之所。
地域武术传承与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断想_岭南珠三角武术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的地理及历史人文优势, 在弘扬中国武术文化 , 促进中 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中理应发挥更大的 历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现实作 用。 1 岭南珠三角武术的地域传承 岭南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 由于处于五岭之 南而得名。其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大体位于广西 境内, 骑田岭、 大庾岭大体位于广东境内 [ 1] 。岭南在历 史上大致相当于两 广地区 , 在今天行政区上大致涵盖广 东、 广西东 部、 海南及香港、 澳门。珠三角地区处于岭南广府文化 腹地 , 广州、 佛山、 新会及香港等地曾是岭南武术重镇 及对外传播的前沿阵地。至今在岭南武术传承及海外 传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便利及深厚的历史 人文底蕴优势。 1. 1 优势 岭南地区一方面北有五岭阻隔, 与中原地区形成 近海楼台 : 岭南珠三角武术对外传播的地理区位
第 44 卷第 3 期 2010 年 3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Jo 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 hy sical Educatio n
V o l. 44 N o . 3 M ar. 2010
地域武术传承与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断想
岭南珠三角武术文化的历史与现实
李吉远1'2 , 郭志禹1
中图分类号 : G8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520X( 2010) 03 - 0056 -05
Inheritance of regional Wushu and Chinese Wushu' 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istory and reality of Wushu culture at Lingnan Area and Pearl River Dealta L I Ji yuan, GU O Zhi yu
武林宗师黄飞鸿
武林宗师黄飞鸿作者:李宁来源:《新体育》2015年第05期黄飞鸿是清未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
作为武术家,黄飞鸿在百姓受欺辱时,多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作为一名医生,黄飞鸿又具有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品德。
尽管对于黄飞鸿的正式记载很少,但在民间,他传奇经历却有许多版本流传。
黄飞鸿的无影脚黄飞鸿出生在广东佛山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其父黄麟英武艺高强,是“广东十虎”之一。
黄飞鸿幼时便跟父亲习武,十几岁就走上街头,与父亲一起卖艺,家传的虎形拳、鹤形拳他都学会了。
当年,黄麟英、黄飞鸿父子曾搭救过广东十虎之一铁桥三(梁坤)的高徒林福成,为了报恩,林福成把铁线拳(少林外家拳的内功手法,专门用来锻炼桥手)、飞砣(一种用绳子绑住砖瓦或石块的武器)两项绝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此前,黄飞鸿在自家拳法基础上集各家之精华,创立了虎鹤双形拳,学了铁线拳、飞砣之后,又把它们的长处吸收进来,刚柔并用,长短兼施,实战时攻势凌厉,守势严密。
黄飞鸿武艺日臻成熟,有一次他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内夜宿,半夜时分,一伙贼人前来打劫,黄飞鸿当即出来与这伙人搏斗。
在黄飞鸿快如流星的虎鹤双形拳法之下,七八个贼人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倒地好几个,贼人们见势不妙,仓皇逃走。
此事在当地传为佳话,黄飞鸿从此名声大噪。
许多人都来找黄飞鸿学习武艺,于是他便在石龙乡开武馆授徒,找上门来比武者不断,没有能战胜黄飞鸿的。
有一天,武林高手宋辉镗慕名前来切磋,二人交手前几个回合均是拳掌对打。
宋辉镗在挥拳如风的同时突然间飞起一脚,黄飞鸿猝不及防被踢中。
这应该是黄飞鸿平生第一次被击败。
黄飞鸿对宋辉镗的这种脚法十分看重,不惜以虎鹤双形拳交换到了宋辉镗的脚法。
黄飞鸿用此脚法时,上面仍然是虎鹤拳法,下面突然快速出脚,往往能一招制敌,这就是来被神化了的“无影脚”。
它不像影视剧中能在腾空后不间断飞脚,只是一个速度奇快的踢法,出击的时候声东击西。
不久,有个洋人带着一只巨大凶猛的狼犬来到香港,称如果华人愿意接受比试,赢了可得50港币。
源流广东三水洪拳之源流
shaolinyutaiji一、洪门拳与洪家拳清初,万五达宗张木始创洪门,组织中有不少是能征善战的武将,因此,洪门中人擅武是不争的事实。
关于洪门拳,典籍作了记载,“一说在反清斗争中不少组织均称洪门、洪邦,此拳为他们所演练而成”。
而洪家拳则是由洪熙官集少林拳、白鹤拳和象形拳之长,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比洪门拳的出现晚了一百多年。
关于洪家拳,典籍记载为“又名洪拳,广东南拳流派之一,居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之首”。
洪门拳与洪拳是现在混淆得最严重的问题。
由于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前朱福一直以授拳为掩护,从事天地会活动,天地会起义的骨干成员朱子儒、朱美、杨升郎、陈金工、郑金星、周春、侯陈带、林大年、练四虎、巢润章等人均是洪家拳的著名传人,自然把拳术带入那个时期的洪门,训练亲兵死士,但是这一时期洪门中还有不少其他门派的高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琼花会馆的李文茂,他是公认的咏春拳高手,另外蔡家拳、佛家拳等拳术亦在洪门中流行。
蔡九仪始创的蔡家拳比洪家拳在广东流行还要早上百年,洪熙官的祖父洪德源的师傅,即花县赤坭镇田心村人麦福就是个中高手,早在洪家拳开始在花县流传之前,蔡家拳就已经在当地流传。
很多参加广东天地会起义的花县籍将士精通蔡家拳,至今该拳种依然在广州市花都区的乡村之间流传。
太平天国灭亡后,李秀成的儿子,洪门中人李大和尚隐居香山斗门银坑,并在当地传授佛家拳法,使该拳种在斗门一带开枝散叶。
广东省武术协会会长赵伟强老师就是这个流派的传承人之一。
由此可见,洪门中人并非只是练“洪拳”的。
那么洪门中的“洪拳”又是如何产生的呢?这里引用朱子儒的事例来说明当时的历史状况。
1852年,朱福被杀,朱子儒带领众人与官府交涉,为了防止他们造反,最后官府同意赔款,重修被焚的祠堂房舍。
其实,对朱子儒等人而言,这只是一个缓广东三水洪拳之源流文/周至譓8兵之计,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这样,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尽快培养具有战斗力的有生力量的难题,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岭南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岭南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周继承****本文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百人工程”资助项目。
**周继承,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讲师。
【摘要】岭南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明。
岭南武术 文化也要走在全国体育文化的前列,成为让世界认可和羡慕的优秀文化。
岭南武术文化的特色鲜明,一是拳种众多,流派纷呈;二是开放交融,博 采众长;三是融入生活,不断创新;四是道法自然,贵柔重内;五是传承 传播,走向海外。
岭南武术文化的发展,应弘扬其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的 民族精神;让岭南传统武术文化走进校园、走进社区,提升传统武术文化 的理论内涵和学术价值,发挥影响力和竞争力,纳入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建 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岭南武术 武术文化 贵柔 传承传播从广西东部至广东东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区交界处,耸立着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岭,被称为五岭。
中国南方的五 岭以南地区,被称为岭南。
岭南地区的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特色鲜 明。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岭南文化可以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 化三大块,而其中,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是更为突出的重要构 成。
岭南地区在历史上虽然一直远离中国文化中心,但自古以来就受到由 中原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的浸润,并始终彰显着地方性、民间 118岭南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性。
历史上,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多方面,岭南文化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居于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
近代以来,岭南文化以多元、务实、开放、兼容、创新等特点,彰显了无穷的魅力与活力。
2019年2月18H,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形成“2+9”的城市集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而从文化的地域分布来看,这一地区恰属于岭南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带。
洪拳的代表性人物
洪拳的代表性人物1673 年,在清兵四处追杀之下,洪熙官遁迹广州,匿身于大佛寺继续修习少林功。
同年3月,平南王尚可喜上书朝廷请求退休;8月,康熙谕令平西王吴三桂和靖南王耿精忠撤藩;11 月吴三桂起兵抗令,“三藩之乱爆发。
值此之机,吴三桂秘密联络尚之信参与叛乱,并派遣间谍潜入佛山发展地下武装。
山雨欲来,广州城内气氛之诡异可以想见。
洪熙官利用这种大乱时机,广纳能人志士,建立地下武装。
洪熙官等人为了实现师尊蔡九仪匡扶明朝、逐出“清廷的遗嘱,除了聚集大佛寺外,还在城外西禅寺(现为西华路广州第四中学)成立据点,由方世玉兄弟负责。
方家是经营丝绸生意的大老板,方氏兄弟正好利用西郊打工的“西房仔(纺织工人)笼络人才。
但入门不得其法,反跟带有帮会性质的“机房仔屡屡斗殴,形迹暴露,终被特务机构觉察,拘捕过程中好些人当场毙命,方世玉等人逃回肇庆。
洪拳的代表性人物此时被清兵四处追杀的洪熙官也潜回肇庆。
洪熙官与方世玉共同商议:把反清基地设在隐蔽的肇庆鼎湖山的庆云寺内。
他们暗收门徒授少林武功,广纳贤才,群英聚会谋大事。
后不料被叛徒出卖,清兵包围庆云寺,意欲一网打尽,赶尽杀绝。
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横空挥拳出击,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浪迹山野,吸百家武功精华,再将少林武功融会贯通,自创洪拳,游走四方,秘密传授。
时至今日洪拳自成体系,拳法凌厉多异,招势浑厚有力,在全国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具有广泛影响。
据说黄坤因在佛山打死人,而逃广州,两年后再往广西,从此再不闻其踪迹,黄坤传下罗汉拳、梅花手、十四蹂、五行拳、伏虎拳等福建传统武术。
洪拳的代表性人物3、黄麒英南海西樵人。
与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共称“广东十虎。
少时鬻技街衢,卖艺求生,一日在镇粤将军署前旷地卖武。
陆阿采刚巧在场,见是良材,便收他为徒。
黄麒英师事之十年,得其艺之神髓。
其后为镇粤将军所部兵技击教练,所受薪俸甚微,月所得者,仅三两六钱银,胡能以赡养其家,乃于靖远街设生草药店,期薄有获,以补不足。
佛山市南海区颜氏洪拳传承与传播调查研究
武术研究2019年10月第4卷 第10期佛山市南海区颜氏洪拳传承与传播调查研究谢钧彬暨南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佛山作为武术之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佛山市南海区颜氏洪拳传承与传播的历史时空维度进行考察研究。
在研究中发现颜氏洪拳的基础为颜殿雄所创,但关于颜氏洪拳的文献研究成果尚不够丰富。
得出结论:大众主要通过影视作品、武术表演等方式了解洪拳,但都只是一种观赏的态度,缺乏了一种对文化内涵的深思。
同时主要以武术进校园、拍摄功夫电影、建立武术保护监督和管理机构的途径进行洪拳的传承与传播。
关键词:南海 洪拳 颜殿雄 发展现状 传承与传播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10—0072—03洪拳作为广东南拳之首,与刘、蔡、李、莫家拳齐名,其发展根源悠久,派系良多。
洪拳的广泛传播,在国内包括广东多地、香港、澳门都有很多洪拳武馆;在国外的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地区,洪拳的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包括在欧洲和美洲等地许多华侨也都练习洪拳。
此外,洪拳的影响力还扩散到亚洲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地的拳术吸收了不同体系的洪拳的精华部分,经过修改成为自己的武术特色。
[1]南海是武术大师黄飞鸿、“一代宗师”叶问的故里,南海武者深藏民间,他们更有传承武术文化和弘扬武德的精神品质,让中国功夫在南海大地绽放光彩。
[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在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加大了对武术的弘扬力度。
[3]习总书记考察暨南大学,勉励暨南大学结合“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凸显侨校特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五洲四海。
[4]1 广东洪拳的起源洪拳的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出自少林寺,也是洪门所推行的拳术;其二为洪拳并不是一个人所创的拳术,而是洪门会旨在结合组织,宣传反清复明所推行的一种拳术。
岭南武术_岭南武术拳种分类
岭南武术_岭南武术拳种分类一头牛洪拳渊源:洪拳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流行甚广,是五大拳之首。
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
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
洪拳以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等动物的特性结合技法创编,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
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
拳理:桥马扎实,步法稳固,稳扎稳打,先发制人。
技击原则:“挑劈护中,正面突破,巧入偏门,穿闪封截,连环进击,步步紧逼,攻防交替。
”发力时口吐五音,即“嗄”、“噫”、“喔”、“嘿”、“哈”。
身型手法着重沉、托二力,哼、哈二气。
劲透全身,音通五脏六腑,用以练气,以气摧力。
武馆:广州江南武术馆、佛山精武树德堂拳馆铁臂手螳螂拳渊源:螳螂拳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当时山东即墨有位叫于七的人,从小习武,后组织义军抗击清政府,失败后躲至崂山华严寺,化名王朗。
一日他目睹螳螂捕蝉过程,悟出螳螂拳。
后衍生出七星螳螂、太极梅花螳螂和六合螳螂3种流派。
拳理:灵活迅速,刚毅勇猛,步法灵活,手法多变。
其中一招“螳螂捕蝉”模仿螳螂攻击体形比自己大的猎物,拳脚并用,十分灵巧。
武馆:广州螳螂拳会、佛山精武会骏威螳螂拳馆五形五音蔡李佛渊源:“蔡李佛拳”,顾名思义,这门拳法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
蔡李佛拳的创始人陈享,别字典英。
广东省新会县京梅乡人。
陈享自幼酷爱武术,十二岁起就正式跟从同村族叔陈远护学拳,十七岁起,他又拜新会县七堡村人李友山为师,学习李家拳。
二十二岁时,到广东省罗浮山的白鹤观跟蔡福学拳。
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他悉心研究各家拳法,综合陈远护、李友山和蔡福三家拳法,共冶一炉,创编出新的拳术套路,形成独特的风格,命名为“蔡李佛拳”。
这个名称含有不记忘老师教导的意思。
拳理:蔡李佛拳直臂挥舞,势雄力猛,步稳架大,穿、捞、挂、扫、插为基本五形,打拳时发出“嘀”、“咂”、“噫”、“哈”、“嗬”五音。
南拳的传承脉络及发展研究
飞龙 德及港澳一带
林世荣 港澳 、南洋
梁天柱
江门
五枚师太 佛山、福州
白眉道人
广东
13 儒拳 南拳拳术之一 未知
湛江、韶关
14 刁家拳 南拳拳术之一 刁海龙 15 朱家拳 南拳拳术之一 朱黄二
广东 梅州
16 钟家拳 南拳拳术之一 钟镰
广东
17 南枝拳 南拳拳术之一 陈南枝 汕头、潮州
广东从古至今就一直有武术的传承,清末民初时
上杭,邵武
9 邱 鹤 拳 清嘉庆年间 林兴
闽东
10 五 兽 拳 清光绪年间 徐秀琼创 闽西,闽南
11 文 拳 清咸丰年间 扬忠枕
12 俞 家 拳
明代
浦城俞氏家 族
13 牛 拳
唐末
无名氏
闽东 浦城县
闽中
14 鸡 拳 清乾隆年间 谢友生创 仙游县等
15 二 郎 拳 清中叶
无名氏
闽东
表 2 广东地区南拳传承脉络表
期,广东的武术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佛山武术
文化更是浓厚”,广东也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
所以在在这种武术文化盛行的情况下,广东南拳开枝
散叶,形成了很多南拳拳种。
2.3 广西地区南拳传承 表 3 广西地区南拳传承脉络表
序号 拳种名称 传承年代
1 屠龙拳
未知
2 小策打
未知
3 周家拳 清末民初
4 洪门伏虎拳 未知
关于南拳的起源,有一个关于南拳起源的传说, 在福建有一座少林寺,寺里的和尚世代习武。到了康 熙年间,西鲁国来犯,势不可挡,福建少林寺里的僧 人请求出征,浴血奋战后赢得战争。在这之后不久清 廷听信谗言,围剿并焚毁少林寺,寺中仅有五名僧人 存活下来。这五位名僧人后来创立了洪门(天地会), 立誓“反清复明”。后来这几名僧人在福建、广东等 地区传播南拳,他们也就是南拳的创始人。后来经证 实这个故事是洪门中人社撰的故事。但后来在福建发 现了一处寺址,后经证明,此处即为福建少林寺。南 拳与福建少林寺的关系还需要继续探究,但毋庸置疑 的是南少林在南拳发展中曾起着重要的作用。 1.2.2 北方武功对南拳起源的影响
壮族武术的历史追溯与文化意蕴
【语言与文化】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20年9月(第9期,总第281期)Sep.,2020(No.9,General No.281)收稿日期:2020-04-16基金项目: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民族地区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编号:20YJC890028);“广西高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项目(桂教人[2018]18号);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编号:2019KY0601);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编号:G2019SK22)作者简介:唐明欢(1988-),湖南株洲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发展与传播;徐世军(1972-),广西合浦人,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体育;王晓晨(1980-),河南周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通讯作者)。
壮族武术的历史追溯与文化意蕴唐明欢1,徐世军2,王晓晨2(1.北部湾大学体育教学部,广西钦州535011;2.柳州工学院,广西柳州545006;3.玉林师范学院体育健康学院,广西玉林537000)摘要:文章采用田野调查获得的口述史资料与现存遗迹进行相互佐证等手段,结合壮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对融入不同历史时期的壮族武术进行梳理,发现壮族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雏形于春秋战国时期,成长于秦-汉时期,积累于唐-宋时期,形成兴盛于明-清时期,在清末民国时期得到融合发展;检视其文化特征,发现壮族武术文化不仅融合了族群的宗教信仰,其技法沿袭了军事文化的智慧,同时汲取了稻作文化的精华,保持着地域文化的特色。
关键词:壮族武术;历史追溯;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K89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0)09-0145-05岭南地区作为我国地域武术分布的重要版图,孕育了多元与多彩的地域武术文化。
壮族作为我国岭南地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滋养了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域武术———壮族武术。
洪拳
• •
往後還有九節單鞭,雙鞭,三節棍,月牙鏟(又稱方便鏟),大刀(即関刀), 大扒,達摩劍等。 而最後學的就是鐵綫拳,這套全是洪家的内家拳,洪拳是外家拳,練的是長橋大 馬,走的是剛勁路綫。但亦可説是由外練至内。與太極拳不同,太極拳屬内家功 夫,一入手即由内功練起,不要聽到「内功」二字就覺得很神奇,以爲是武俠小 説中的淩空發掌便可傷敵等同一轍。「内」是内臟的意思,「功」是方法,所以 「内功」兩字的意思就是鍛煉内臟的方法。現在不想扯得太遠,先說回鉄綫拳, 套路中有很多發聲的招式,例如在拳招中有跟著發出「嘻嘻」,「呵呵」,「哈 哈」等聲音,就是通過發出聲音而震動内臟,從而達到運動内臟及強化內臟的目 的。 在練武過程中,亦可學舞獅。大致分為劉關張, 即劉備, 關雲長及張飛, 白獅付表劉 備, 紅獅付表關雲長, 黑獅付表張飛, 武館出獅表演一般都用白獅。學舞獅之前先 要學打鑼打鼓, 熟習俊學舞獅尾。練至出色者才能學舞獅頭。 在麻雀枱上,亦有分「劉關張」的,有時候,會聽見人家說:「好啦,見是三缺 一。俾你打劉備啦」。 意思如下: 「劉」:即劉備,諧音「留俾」,如果輸了牌,你可以留番下次先俾。 「張」:即張飛,意即打現金,離台結數。「飛」是廣東話,即是「票」。指鈔 票, 張飛者,即每一張都是現鈔。 「關」:不是關云長個 關 ,而是關人個關。就是輸了牌,拍下屁股走人。關人 鬼事咁解。
•
現今流傳的洪拳傳說是洪熙官融匯貫通後所傳出的一門功夫。當然,這種說 法很多,我們不反對洪拳開創之始的說法,但是洪拳流傳了數百年,其中能 人輩出,又因時勢及個人須求,必會做一些更易,使之更加的精鍊。這如同 文字的變動相同,並非完成於一人一時之手。而此派之拳藝很多如工字伏虎 拳、虎鶴雙形拳、鐵線拳、五形拳、十形拳等都十分有名;兵器則有棍、刀、 劍、槍及鐵尺、扇子、柺、雨傘、大刀等各種奇門兵器。拳派則以十二橋手、 十二橋馬為基本綱要,配合步正、氣穩、橋沉、腰吞、身含、神斂等要求來 建立洪拳的拳理基礎。 又因洪拳的套路特色很多,所以有些理論會因形拳而有所不同,如虎、豹屬 剛,其勢猛力強、身穩步正,氣息強烈主練筋骨及勁力;蛇拳走柔,氣沉而 帄順,動作及內勁配合氣息之吞吐而綿密不斷;鶴形走巧練精,動作巧而靈 活,氣提步輕,勁脆神清,手法以角度之掌心八卦及內外三角相互配合;龍 形練神走活,剛柔相濟,寓勁於神,身形靈活多變,步法時穩時活,因勢而 變因形而改,包各形拳特色於一體。 故本派武術乃集極剛、極柔、極巧、極活於一體之拳派。套路由一形而十形, 再由十而化一,乃取自常變之理,使學者能因不同的形相而得武術之道。 以下將就洪拳中的著名付表套路,以及橋手訣和橋馬訣作一概括性的介紹:
南拳特点及代表的介绍
南拳特点及代表的介绍关于南拳特点及代表的介绍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
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
这是一篇关于南拳特点及代表的文章,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来,以“反清复明”始,以“行侠仗义”终,在武侠传奇小说和影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传说中是一个反清的大本营,在那里集结了洪门子弟和三山五岳的侠雄豪客。
清兵火烧南少林,洪熙官来到广州,隐居在大佛寺,与佛缘和尚共开武馆。
又如方世玉,为广东“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显之女,有“一代女侠”之称。
方世玉成为《少林小英雄》、《万年青》、《方世玉三探武当山》、《乾隆游江南》等众多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现了“广东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铁桥三、第五位苏乞儿,也是许多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类拳种的总称。
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关于南拳的起源,从前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福建有一座少林寺,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称“南少林寺”,寺中僧人世人习武。
康熙年间,西鲁国来犯,无人可敌,福建少林寺僧人请缨出征,大破西鲁国,班师凯旋。
不久,有奸人进谗,清廷派兵围剿福建少林寺,将该寺焚毁,寺中仅有五僧幸免于难。
这五位僧人四处寻访英雄豪杰,创立了洪门(天地会),立誓“反清复明”。
福建、广东、湖北一带的南拳都由这五位僧人传出,因此尊他们为南拳“五祖”。
事实上,清代康熙年间根本没有什么西鲁国,更没有来犯这事,当然也不会有南少林寺僧人为国出征的壮举。
这是洪门中人社撰的故事。
但是,福建究竟有没有一座少林寺,倒成了历史的悬案。
有人认为这座少林寺在福建莆田,有人认为在福建泉州,甚至有人说在广东连平。
1996年,在福建福清发现了一处寺址,陆续出土了不少刻有“少林”字样的文物。
洪家拳内外五要揭秘-洪家拳
洪家拳内外五要揭秘_洪家拳洪家拳内外五要揭秘_洪家拳编者按:洪拳是广东名拳之一,威震岭南数百年。
由于这些年影视作品的大力倡导,洪拳在国内外一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但并无真正的理论建树,只是虚假的繁荣;尤其是学院武星的典范李连杰先生那些夸张的动作,对洪拳正常发展具有极大地破坏性,甚至导致一些国际友人错误地认为李连杰所演练的风格才是真正的洪拳。
这种现象令洪拳界的卓识之士深感担忧,有鉴于此,他们对洪拳立即作了比较深入地挖掘与全面研究,以求有所建树。
其中,武术家周至�先生的文章,对洪拳有整体的宏观把握,代表了洪拳理论研究的先进水平,极有参考价值,对欲从深层次探索洪拳奥秘的武友而言,不失为满足夙愿的良机。
“小成三年中,大成十年功”。
不论何家武艺,均离不开刻苦砥砺和持之以恒,是以南派称武艺为功夫。
林世荣先生在《虎鹤双形拳》的自序中如是说“拳术一道,诚易学而难精,先要明其规矩,习其标准,然后假以气力,善于接桥。
明此则功自进,更从而求其横直吞吐,进退出入,四到之秘,五门之法,八面之形,生死之路”。
古人说学武先求明师,知其然和其所以然,再加力气并持之以恒,将其融会贯通,就是这个道理。
洪家拳从扎马碌桥开始便是一门实实在在的气力功夫,没有花巧可言。
“洪家讲桥马,蔡家讲快打”;“洪家桥马,佛家快打”,这些流行的拳谚更加突出洪家拳是离不开桥手和马步的,洪家的前辈在桥马上痛下三年五载苦功是很普遍的。
试想马步轻浮,经不起一刮,桥手无力,抵不住一压,怎能与人相搏?洪家拳循着桥马这一简单实用的途径入门,经苦练琢磨而能明白其中奥妙者,便已踏进洪家的殿堂了。
桥马法门,包含在外五要中,洪家拳术有内、外五要之说,内五要是习武者修身的根本,也是拳术的根本;外五要则是拳术应用的法门。
一、内五要精、力、骨、气、神,是洪家拳的内五要,五者息息相关,是习武者修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拳术的根本,外应龙、虎、豹、蛇、鹤五拳。
五拳互练,五要交修,则身坚气壮,手灵足稳,眼锐胆实。
广府洪拳师承脉络的历史与现实
武术研究2017年11月第2卷 第11期广府洪拳师承脉络的历史与现实邵慧丽1 李朝旭2 陈 媚21.广州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002.广州市少年宫,广东 广州 510000摘 要:洪拳(洪家拳)作为南拳“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之首,其名称的来源、拳种的形成、师承脉络一直不断的被追问与探寻,文章主要从以广府洪拳着手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与手段从师承脉络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对广府洪拳流传较广的几种说法进行整理与传承进行详细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1)洪拳是洪门弟子习练的拳,是在清朝期间反清复明天地会组织(洪门)假借少林寺的名义传习的拳种,主要是宣传反清复明的思想,通过习练拳术传递信息拉拢势力。
(2)洪拳明末清初传入广东,在广东团练兴起时洪门弟子带头团练而广泛在广东传播,在三元里抗英中获胜而名声大噪,黄飞鸿及其徒弟在发扬光大。
(3)关于广府洪拳从黄飞鸿后有了明确的师承脉络。
(4)洪拳在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遭遇颇多挫折。
(5)洪拳没有正宗,只有传统。
关键词:广府洪拳 师承脉络 传承历史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53—021 广府洪拳流传较广的几种说法1.1 广府的概念狭义的广府概念从地理位置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佛山、东莞、深圳、中山、珠海、香港、澳门、新会、台山各地以及惠州、清远的部分地域,广义的广府是指称呼岭南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民系。
本研究中的广府洪拳主要指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流传的洪拳,统称广府洪拳。
1.2 广府洪拳与洪熙官1.2.1洪熙官初创洪拳与传播根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时期,明军大败,军令承宣尉蔡九仪不愿跟随洪承筹降于清军,于是去嵩山少林寺学习武功,以期能反清复明,学成之后,在福建广收徒弟传授武艺,当时洪熙官(字文汉,号孔臣,原名洪禧,在广州人们称他为熙官)得到蔡九仪赏识,跟随蔡九仪学习功夫,后经蔡九仪推荐跟随福建泉州少林寺至善禅师学习,洪熙官精通南北武术,洪拳是他在脱师之后根据所学技法和身材魁梧、臂力惊人个人的特点,结合平时技击经验所创。
细说岭南洪拳(洪家拳)
细说岭南洪拳(洪家拳)洪熙官祖师,清朝康熙年间生(约1724-1814)。
本名锦熙,字孔臣,广东花县赤坭镇竹洞村(猪腰岭)人,并以父辈经常到福建漳州一带采购茶叶为由而宣称自己是福建茶商,幼习少林拳术,是南少林俗家弟子。
《泉州少林寺群英谱》第十回“熙官护宝”记载:“泉州少林寺至善禅师的俗家弟子洪熙官是有名的反清志士,他坚持以反清复明为己任,。
把五祖安全护送到天地会。
”洪熙官祖师习武的经历,传世的武术著作多有记载,如姜侠魂在《少林拳术图说弁言》记载:“时熙官为少林派中后起之秀,因复仇心切发奋再入少林寺,学艺三年,离少林偶遇铁头僧,为所击败。
三入少林寺,师锢于楼,命其坐中,四平马解绳结一百零八,绳粗如臂,为细麻粗成,年余将麻催裂后,结始解,其十指坚韧非常,任触铁石,亦如摧枯拉朽矣。
师又命其练习跳跃之术,携饮食满簋,纵跃上下而不用梯,点滴不倾溢于簋器外始可,年余既成出寺,访铁头僧,僧以头击洪,洪以十指捻之,铁头碎,毙焉。
洪遂成名”。
永春白鹤拳仙师方七娘曾传授祖师武艺。
洪拳名师林世荣先生在《虎鹤双形》拳谱中记述:“永春(即方七娘,注)晒麻于地,有鹤来扰乱之,永春遂持棒逐之。
击其头,鹤则侧其身翘其翼以御;击翼,则以爪而挡。
永春讶之,默念以棒数十斤之力且不敌鹤,且为鹤所伤。
于是默会于心,日习之,遂有虎鹤双形之法。
其时邬大力嬲洪熙官斗技,永春知之,当夜以所学教之,于是邬大力为洪熙官所毙,而永春之仇已报焉”。
故岭南洪拳(洪家拳)的套路和技击手法,与永春白鹤拳有很多相似之处。
当时期,俗家弟子在佛门中是没有地位的。
祖师洪熙官却以侠义高风、武艺超卓,尤其是棍法出神入化,佛门弟子视其为“天神阿修罗转世而被尊为罗祖”。
祖师洪熙官由闽入粤的过程,万籁声先生在《武术汇宗·中篇》中记载:“直至乾隆庚寅年仲秋,菩提祖师,一叶航海,重建少林,并携罗祖,杏隐,庆丛,感法大师,同来挂锡寺内,继续开教,传授神拳”。
林世荣师祖也在《工字伏虎拳略历》中记述:“惟至善禅师逃落粤东广州河南海幢寺栖身,遂于寺内教授国技。
最新-方世玉的死因 精品
方世玉的死因方世玉的死因一洪熙官墓地疑现身方世玉死因揭秘这里葬的是否真的是洪熙官?洪氏后人日前寻访疑似墓地专家称若确认洪熙官墓将申报"非遗"洪拳作为岭南武术代表之一,其创始人洪熙官,常见于影视作品及小说演义,其身份一直是武林之谜。
那么,洪熙官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近日,三水区洪家拳武术协会会长洪永强与清远、花都、梅州等地的洪氏后人一行来到中山市小榄镇寻访洪熙官墓。
守墓人的回忆、洪氏族谱和地方志均能佐证洪熙官葬于中山,有专家称如确认洪熙官墓后,将对此进行保护,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族谱地方志证明洪熙官或葬在中山6月13日,三水区洪家拳武术协会会长洪永强与清远、梅州等地的洪氏后人在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金池的指引下,来到中山市小榄镇西区新村。
当地87岁高龄的章锦耀老人介绍,洪熙官和章家的大太公即高祖是结拜兄弟,在洪熙官死后,他的大太公给洪熙官办理了后事,并吩咐后人,如果他死了,就葬在洪熙官的旁边,世世代代为洪熙官守墓。
洪熙官是否真的葬在中山?从族谱来看,来自花都的洪氏后人洪国华拿出洪氏宗谱分析道,花都赤坭的洪氏始祖窥川公由梅州来到花都,发展为祥东、祥西、祥南、祥北四个宗枝,其中祥南应该是洪熙官一枝,他的妻子为严氏。
而关于洪熙官,《小榄镇志》也有相关记载洪熙官原为嵩山少林派武师,学满归粤,因触犯朝廷法令,潜居小榄。
其子洪文定前来寻父,遇陈东发。
陈因为钦慕洪熙官,于是为洪文定指路并赠银。
洪熙官感激在心,两人成为师友。
洪熙官死后,陈为其主丧事,葬于飞驼岭东木臂。
从这里也能证明洪熙官葬在中山。
岭南武术文史专家周至譓告诉记者,将组织洪氏后人与洪熙官墓内的骸骨进行比对,鉴定洪熙官墓的真实性。
周至譓表示,在上周六举办的首届广府武术文化高峰论坛上,他已向广东省、广州市的武术协会专家反映此事,省、市武术协会都同意进行比对,广东省武术协会秘书长黄建刚也认为可行。
"如确认洪熙官墓后,将对此进行保护,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客家武术的源流初探——以粤东北客家地区为例
客家武术的源流初探——以粤东北客家地区为例谭兆风;伍天慧;伍天花;吴洪革;许晓容【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武术固有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对粤东北客家武术的源流进行了探求,认为客家武术是一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的武术形式,客家武术各流派在适应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长期的积累、凝炼,兼容并蓄,逐渐而成的.【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6)001【总页数】3页(P52-54)【关键词】粤东北;客家武术;形成;发展;源流【作者】谭兆风;伍天慧;伍天花;吴洪革;许晓容【作者单位】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广东,梅州,514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2客家先人是南迁的汉人,客家民系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它是汉民族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这是一个共识。
粤东北是客家腹地,以梅州为中心的十几个县是民系特点最集中、最明显、最突出的客家中心地区,亦即客家民系最后形成的地区[1]。
在这里,积淀着深厚的客家文化,流传着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传统武术。
这些武术流派众多,各具特色,但由于其流行范围主要是客家地区,因而常由人们统称为客家武术。
据记载,在粤东北流行的客家武术流派主要有朱家教、钟家教、李家教、岳家教、刁家教、流民拳、刘凤山派、昆仑拳等[2]。
这些流派源于哪里,如何形成?众说纷纭,一直没有定论。
为此,我们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从武术固有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力图从社会学、人类学和文化学的视角,来探求粤东北客家武术的源与流,以供同仁研究时参考。
1.1 客家武术形式的共性客家武术流派众多,它们虽然在功法和技法上各有千秋,但在外在形式上却拥有诸多共性,构成了客家武术的共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