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及意境。
(3)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词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梅花的傲骨清香,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习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卜算子咏梅》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
(2)体会词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诗歌中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简要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描绘的意境中。
(2)引导学生体会词人毛泽东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卜算子咏梅》的艺术价值。
(2)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将《卜算子咏梅》的意境运用到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诗意。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锻炼自己的文学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学生领略梅花的傲骨和精神,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准确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学生掌握毛泽东诗词的基本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运用诗歌意境进行文学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词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和傲骨,激发学习兴趣。
4.2 讲授新课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翻译诗句,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互动环节学生朗读诗歌,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4.4 练习与拓展学生模仿《卜算子·咏梅》的创作风格,进行文学创作。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评价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5.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期终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学资源收集有关梅花的图片、诗词和相关文献,制作多媒体课件。
准备诗歌朗诵音频文件,以便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和欣赏。
6.2 课前预习给学生发放《卜算子·咏梅》的文本,要求预习并理解诗歌内容。
第七章:教学内容7.1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分析诗中的意象、象征和修辞手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卜算子·咏梅》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悟生命的坚韧与顽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1.2.1 诗歌背景:《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同志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诗歌,以咏梅为主题,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革命者的激励。
1.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2.3 创作背景:介绍毛泽东同志的生平和革命事业,理解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2.1.1 阅读理解:通过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1.2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1.3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手段2.2.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手段,展示梅花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2.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梅花的文化和诗词。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3.1.1 导入新课: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1.3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等,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1.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1.5 写作练习:仿写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2 时间安排3.2.1 导入新课:5分钟3.2.2 阅读理解:10分钟3.2.3 诗歌解析:15分钟3.2.4 讨论交流:10分钟3.2.5 写作练习:10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4.1.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并掌握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分析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
(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2.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2. 诗词的创意模仿创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的《咏梅》,激发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兴趣。
2. 诗词学习:(1)教师出示《卜算子·咏梅》的原文,学生自读。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词,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3)学生讨论并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卜算子”、“咏梅”、“寒雪”、“清香”等。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分享自己的知识,对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解释和补充。
4. 结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如首句、次句、第三句和末句的特点和关系。
(2)学生通过分析,理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美。
5. 修辞手法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通过例句和讨论,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2)学生进行创意模仿创作,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以“咏梅”为主题的诗词。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并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比较毛泽东与陆游的词,理解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不同,审美情趣不同,所以词的思想内涵也就明显的不同,这是理解本课的一个难点。
教学准备:图片、音乐磁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在上一册中已经学过《墨梅》、《竹石》、《石灰吟》这三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在学习这三首古诗时,我们接触到了中国诗词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那就是――托物言志。
谁能解释托物言志是什么意思?对,就是借助对一件是物的描写、歌咏来表现作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
这节课,我们又将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咏梅词。
二、自主阅读,以读悟情请同学们反复地读读课文,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带着饱满的感情来读课文。
每个人在小组内读,小组推荐人读给全班听,最后大家齐读。
三、交流讨论,激趣导学结合具体词句,充分交流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
教师相机点拨,使学生理解词中的深层含义。
1、“风雨”、“飞雪”、“悬崖”、“百丈冰”等词语烘托出了梅花生长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梅花坚韧不拔的性格,“风雨”与“飞雪”的并存点出了梅花盛开的季节是早春,这也为下片赞颂梅是报春使者做了铺垫。
2、从“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可以读出梅是报春的使者,却不争春邀宠,居功自傲,表现了梅花谦逊的作风。
3、从“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可以读出百花盛开之时,梅花却无比欣慰地飘落从中,表现了梅的豁达与无私。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词的大意,体会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诗词的基本知识,了解诗词的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词大意,体会诗词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词的韵律特点。
(2)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卜算子·咏梅》的作者毛泽东,简要介绍其背景和成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词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诗词(1)引导学生欣赏诗词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让学生谈谈对诗词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卜算子·咏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重点关注诗词的背诵和理解。
3. 小组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讨论积极参与度、分享质量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诗歌背景与意象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歌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3. 朗读录音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朗读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梅花、冰雪等。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意象特点。
4. 诗歌解析(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眼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感受: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意象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品质。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诗歌意象的分析文章。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教师提供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分析不同诗人对梅花的不同描绘和情感表达。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
《卜算子·咏梅》两课时语文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毛泽东及其作品《卜算子·咏梅》;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小组合作等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五、教学步骤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背诵情况;2. 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3. 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4.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5. 总结课堂内容,布置作业。
六、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理解《卜算子·咏梅》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及其寓意;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乐观向上的情感。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年级学科:小学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傲骨和美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精神。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的傲骨和美丽。
教学难点:1. 生僻字的认读和书写;2. 课文意境的理解和体会。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1.2 提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梅花的诗词?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卜算子·咏梅》;2.2 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2.3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梅花的形象特点;4. 欣赏品味4.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和意境美;4.2 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课文的心得体会。
5. 朗读背诵5.1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5.2 学生展示朗读和背诵成果。
6. 课堂小结6.2 强调课后作业:熟读熟记《卜算子·咏梅》,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后作业1. 熟读熟记《卜算子·咏梅》;2. 结合课文内容,描绘一下你心中的梅花形象;3. 选择一首关于梅花的诗词进行欣赏,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朗读和背诵情况;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3. 学生对梅花形象的描绘和诗词欣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借助多媒体展示梅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梅花的美丽;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3.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的傲骨和精神;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
《卜算子·咏梅》教案(精选14篇)《卜算子·咏梅》篇1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目的1.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卜算子、咏梅、悬崖、山花烂漫”。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弄懂词意,体会梅花凌寒独放、不畏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与报春而不居功的谦虚态度。
教学准备1.《红梅赞》乐曲及多媒体。
2.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毛泽东的《咏梅》词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二、由疑而入、理解研读(比较陆游词和毛泽东词,进一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1.自由朗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大家知道吗,这首词是毛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后写下的。
就是课文附的这一首。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词,(2)谁来读读陆游的这首词?(3)同桌说说词的意思。
2.看看和读毛主席这首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提供背景资料,供学生阅读参考。
有不懂之处,教师稍作指点。
乾道二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受到了卖国派的打击,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
在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
作品里那在黄昏孤独绽放的梅花,默默地经受着风雨的打击,正是陆游遭遇不幸后凄苦心境的写照。
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伤感,也表现了受到挫折而不屈节的品质。
(2)教师介绍:毛泽东主席在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填词一首,“反其意而用之”。
一改陆游词中沉闷压抑的形象,以激昂欢快的笔调赋予了梅花乐观主义精神。
郭沫若在读二人的词后,也欣然和词,写道“裴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
同样的梅花,被诗人赋予了不同的情感,使其各具风姿,同样令人品读不已,欣赏不已。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4)大家来谈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3.领悟诗人借梅抒怀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背诵全诗。
2.教学难点:把握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梅花有什么特点吗?”2.学习诗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全诗,注意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意。
教师解释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难点。
3.分析诗词意象教师提问:“同学们,诗中描绘了哪些梅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帮助学生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4.感悟诗人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对梅花有什么情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诗人的情感,如“寂寞”、“愁肠”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5.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题:“同学们,你们认为梅花的精神品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课后作业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写一篇关于梅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梅花精神品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的美。
2.在分析诗词意象时,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4.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熟练背诵《卜算子·咏梅》全诗。
2.学生能理解诗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3.学生能表达自己对梅花精神品质的理解,提高审美情趣。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诗词内容,背诵全诗。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感悟梅花的精神内涵。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卜算子·咏梅》语文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让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要内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情感态度:1、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2、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3、写出赞美自然界景物的文字。
二、过程方法:1、积极调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和积蓄的情感,参与新内容的学习和理解。
2、利用学生课下搜集的相关资料,辅助学生学习。
3、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词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能想象画面,赏析文字。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了解梅花吗?学生交流对梅花的认识。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2、毛泽东同志真是一个豪迈、浪漫和富于激情的伟人,一场雪,就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一枝梅,更有笑傲江湖的情怀。
3、1962年春天,他看到迎寒怒放的梅花,写了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在这里,词牌名是?题目是?“咏”就是用诗词等来叙述的意思,是古诗词的一种题材。
(二)读一读1、初读感知:(1)毛主席眼中的梅花是怎样的呢?他是怎样赞美梅花的呢?请大家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体会。
(2)读着这首词,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感受到的是振奋激动,还是哀愁无奈?从词中你听到是哀叹还是笑声?你从中看到的生机热烈,还是衰败冷清?(指名回答:“读着这首词,我感觉到……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3)指名诵读:提句读停顿、声调变化和感情扬抑的要求。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卜算子咏梅》。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如何欣赏和评价古典诗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卜算子咏梅》,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教师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妙之处。
(2)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观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并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富有诗意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意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活力。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步骤:1. 朗读诗歌:让学生多次朗读《卜算子咏梅》,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解析诗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卜算子咏梅》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以及咏梅诗的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诗词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意象。
3. 掌握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刻意境。
2. 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卜算子咏梅》。
2. 相关资料:毛泽东诗词选集、咏梅诗的历史背景。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卜算子咏梅》,提问:“卜算子”是什么?咏梅又是怎样的内容?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深刻意境。
(2)分析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引导学生欣赏诗词。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开展诗词欣赏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课后作业(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写一篇关于咏梅的诗篇。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的情况,以及对其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以及对于课文意象和意境的理解深度。
3. 学生诗词欣赏能力的提高,以及课后作业的质量。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体会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比喻和象征的深入理解。
(2)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诗歌。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卜算子·咏梅》全文。
2. 参考资料:有关陆游生平及其诗歌的介绍,其他咏梅诗词。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陆游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导入《卜算子·咏梅》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背诵《卜算子·咏梅》。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
3. 讲授与讨论(1)讲解诗的背景、意象、比喻和象征等。
(2)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
4. 比较鉴赏(1)分析其他咏梅诗词,进行比较鉴赏。
(2)引导学生领会不同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6.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深入解读了诗歌的意象、比喻和象征,领会了作者对梅花的高洁、坚强品质的赞美。
卜算子_咏梅教案
卜算子_咏梅教案
一、课题:《咏梅》
二、教材分析:
《咏梅》是一首经典的康熙初年的唐诗,由著名诗人苏轼所作,大致内容是记叙苏轼在题梅的过程,并形象地表现了梅花的绚丽多彩,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崇拜之情。
诗中梅花象征着梦想和理想的力量,朴实诗人的崇拜,也暗合了诗人自身的梦想和理想。
全诗展示了梅花的绚烂多姿,以及此时此刻的湖光山色,饱含著诗人的崇拜之情,抒发了诗人对本物心中理想和清新梦想的追求,但诗人也在诗中谆谆对枝头的梅花表达了他对自身的梦想和理想的不断追求,朴实、坚毅的本性,每一句诗都洋溢著优雅、豪迈、自由、洒脱的情感。
三、学习目标:
1、了解诗的背景信息,了解苏轼的社会历史地位;
2、学习诗词内容,掌握诗句结构;
3、欣赏诗的结构、抒情,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意;
4、了解梅花象征的含义,体会苏轼诗中的心理活动;
5、探求诗中的哲理,启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四、学习方法:
1、让学生阅读原文,利用会话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自由交流诗词的内容、理解;
3、利用游戏形式模仿诗句,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情调;。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卜算子·咏梅》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描述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能够解读并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利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和意境。
2.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2 教学难点1. 诗词中较为生僻的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卜算子·咏梅》的全文打印稿。
2. 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音乐。
3.2 课前准备1. 教师提前阅读并研究《卜算子·咏梅》的背景和内容。
2. 准备与诗词相关的讨论问题和作业题目。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利用图片或音乐,引起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兴趣。
2. 简要介绍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4.2 朗读与理解1. 学生朗读诗词,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4.3 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修辞手法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 学生通过分析,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4.5 总结与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是否有所增强。
5.2 改进措施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范文
《卜算子·咏梅》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卜算子·咏梅》,使学生感受到梅花的傲骨、坚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洁的道德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词背景介绍介绍《卜算子·咏梅》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作者陆游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2 诗词字词解析对《卜算子·咏梅》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2.3 诗词结构分析分析《卜算子·咏梅》的词牌结构、韵律特点,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格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以梅花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形象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诗词阅读与解析组织学生朗读《卜算子·咏梅》,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意境,品味诗词的韵味。
3.3 小组讨论与分享分组让学生讨论诗词中的关键字词、词牌特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卜算子·咏梅》的字词理解、词牌结构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古文阅读、词牌创作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互评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讨论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和共同进步。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5.2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挑选其他描写梅花的诗词,如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进行对比学习,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梅花的象征意义。
(3)了解词的格律特点,认识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运用比较法,了解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3)借助多媒体手段,欣赏梅花的图片,增强对诗中意象的感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梅花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梅花意象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卜算子·咏梅》的课件和梅花图片。
2. 学生预习《卜算子·咏梅》,了解诗的大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
(2)提问:你们对梅花有什么了解?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歌(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梅花、冬雪等。
(2)讨论梅花的象征意义,如坚强、纯洁等。
4. 词的知识讲解(1)介绍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讲解词的平仄、韵脚等基本知识。
5. 对比学习(1)引导学生比较词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
(2)举例分析,加深理解。
6.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梅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梅花的感悟。
8. 板书设计卜算子·咏梅意象:梅花、冬雪等寓意:坚强、纯洁、乐观向上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以梅花为题材,运用所学的词的知识,创作一首小令。
《卜算子咏梅》教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生僻字词,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咏物词的特点。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理解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词中生僻字词的解释。
(2)对词人情感的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资料和图片。
(3)PPT课件。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美妙。
(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题目《卜算子·咏梅》,提问:“咏梅”的意思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让学生圈出生僻字词,查找字典解释。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词人对于梅花的热爱与赞美,体会梅花的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态度。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2.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梅花精神的理解。
3. 推荐一首咏物词,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朗读、背诵、短文写作和推荐咏物词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
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
《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
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
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
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
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
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
(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
(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3、在师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
(针对搜集信息的质量、渠道、展示效果等方面)[搜集信息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倾听学生的汇报,及时地给予评价,可满足学和的成功需要。
相互的交流,扩大了每个学生的信息量,促进了合作与发展。
同时所搜集资料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作了铺垫,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
]
二、进行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对照,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发现。
培养初步的作品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2、把搜集的关于两首词的赏析文章,发给各小组,鼓励各组根据阅读理解,探究发现,深入体会两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此活动有扶有放,提高并促进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问题设计适于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理解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阅读欣赏能力。
]
三、交流研讨,促进理解,个性表达。
1、学生结合本组的学习,交流理解与收获,教师相机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
[学生个性化的表达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追求。
如何使学生的表达更科学、更严谨、更规范,教师引发的多形式评价和巧妙的点拨是关键。
这个环节对教学的教学功底有着较高的要求。
]
2、学习小结。
四、深悟情感、创意表达。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词句的理解或对梅花的感情,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写作、绘画、背诵、抄录等均可。
)
[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便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益。
学生在创作表现中深刻地体会了词句的妙处,理解了文章的感情,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
2、成果展示,相互评价。
五、感情读背,升华理解。
[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陆游的词作来进行读背练习。
]
作者简介:
戴志强:男大专学历,省语文骨干教师,小学高级,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九二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
联系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研训部
邮政编码:125001
联系电话:0429----2122496
卜算子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