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4课时A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34课时A卷)系别班级学号姓名

一、辨析题(对命题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已经过时了。

2、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体。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真理是主观的。

4、主体是人,客体是物。

5、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6、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目的在于区分两者在资本周转方式的快慢不同。

7、只要生产力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

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没有背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问答题(要求:要点清楚,并对观点适当展开。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运用物质世界统一性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用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4、联系实际,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特点。

三、论述题(20分)

联系大学生实际,用矛盾分析法谈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辨析

1、错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当时社会的某些具体问题的言论是过时了,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的精髓并没有过时。

2、正确,意识从形式上看,表现为人的种种观念、看法,个体差异性很大,是主观的,但从其依赖的条件及反映的内容看,都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存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4、错误,片面夸大了主体和客体的范围。

5、正确。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错误。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露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而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它的价值只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的价值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而只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才有资本周转方式快慢的不同。

7、错误。诚然,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但是,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全社会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因此,生产力不能直接决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能说生产力高度发达就可以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例如,当前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必须经过社会主义阶段,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8、正确。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来看,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在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并没有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二、简答题

1、(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从而解决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物质

统一性问题,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彻底地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去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就要求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既然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在实际工作中,无论观察问题,还是制定方针、政策,都要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反对从主观愿望出发。第二,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来确定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或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

2、(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对认识辩证运动全过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过程,也是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有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走向特殊的辩证运动过程。正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反复的发展过程中,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地得到解决,实现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是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生动体现。

3、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这是因为:

第一,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

第二,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

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