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知识梳理,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可下载打印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预习复习都能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预习复习都能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预习复习都能用!初一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

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4)药用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

(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

(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4)煤的来源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叶脉网状),营养都储存在子叶中。

如蚕豆、大豆、花生。

(2)单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叶脉弧形),营养大部分储存在胚乳中。

如水稻、小麦、高粱。

7、种子的结构:(1)种皮:保护作用。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①-⑦的名称):① 转换器:转换物镜。

② 物镜:放大物象,有螺纹。

③ 遮光器: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④ 目镜:放大物象,无螺纹。

⑤ 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

调焦距。

⑥ 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⑦ 反光镜:反射光线。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放距台边缘7cm,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低倍物镜。

(2)对光(三转):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雪白或明亮的圆形视野。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三个步骤)。

①“放”: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下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

③“升”: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用擦镜纸。

3、显微镜使用要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在上图中,这台显微镜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400倍,最小放大倍数是75倍。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上图中,a、b是物镜,b放大倍数更大;c、d是目镜,c放大倍数更大。

(3)光线强时,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

(4)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数目少,视野暗;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数目多,视野亮;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图中C图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D 图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要使物像更大,应调节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打印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打印版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8个):(1)生物生活需要 营养 。

植物通过 光合 作用得到,动物与人则通过取食来得到。

(2)生物能进行 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 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

(3)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 。

如:人排汗、排尿等;植物的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 作出一定的反应 。

如: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草履虫趋利避害。

(5)生物能够 生长和繁殖 。

(6)除了 病毒 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7)具有 遗传 和 变异 的现象。

如:长的像父母为 遗传 ;长的与父母不同为 变异 。

(8)生物能 适应 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 环境。

二、生物归类方法:1、按形态结构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2、按生活环境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如:鸡、鸭、鹅)、家畜(马、牛、羊、猪等)、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1、概念:地球上所有的 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的总称。

生物圈2、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3、为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1、大气圈的空气主要由: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等组成。

其中主要是能飞的昆虫和鸟及细菌等生物2、水圈包括 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

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中 150米以内 的范围。

3、岩石圈的表面大多有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 立足点 ”。

人类可利用器具到达任何圈层。

二、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生活的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等 1、科学探究的6步: ①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中只有 1 个不同的变量,其他的变量如温度、时间、土壤的多少等都应 相同 。

如在探究光线对鼠妇的影响时,变量是 光线 。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推荐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ft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

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三、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四、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 片)}玉米种子:果皮和种皮、胚、子叶(1 片)、胚乳2、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3、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3、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物质—→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和胚轴发育成茎和叶(注意: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食用豆芽的白胖部分是由胚轴发育来的)4、幼根的生长生长最快的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七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知识点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是一门研究生物体结构、功能、发展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学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三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生物第三章的知识点,让大家对生物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节: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有六大方面,分别是有机体结构、代谢、生长、发育、适应和繁殖。

有机体结构指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由有机物质组成,代谢是指生物从外界吸收物质、利用产生能量,在体内发生各种化学反应的过程,生长是指有机体体积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由单一细胞逐步发展成为成熟的生物体,适应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逐步适应环境,繁殖是指生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

第二节:细胞基本结构细胞是构成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胞质、细胞器和细胞核。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控制物质的进出;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细胞器和细胞骨架;细胞器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叶绿体等,其中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内质网是细胞合成物质的地方,高尔基体是细胞物质的加工和贮存场所,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清道夫,可以消化陈旧的细胞器和某些物质;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可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可以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第三节: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运动、分裂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在细胞或体外的吸收、消化、转化和排放物质的过程,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体对物质的吸收、合成、分解和排泄等过程,而能量代谢是指生物体在代谢过程中利用周围环境能量的过程。

运动是细胞能动性的表现,包括原生动物的伸缩运动、鞭毛的摆动、纤毛的翻滚等,细胞的运动有助于物质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分布。

分裂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正常分裂和不正常分裂,正常分裂是指类似复制自身的过程,不正常分裂可能导致细胞周期的紊乱、细胞死亡等病态现象。

第四节:细胞的多样性细胞的多样性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两种形态。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四章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四章知识点生物学是对生命和生命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是一门系统性和发展性很强的科学。

生物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命起源、功能、变异、发展等方面。

在中学生物学的课程中,生物知识点分为多个章节,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四章的知识点。

一、第三章:生命体内的细胞1. 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增殖、代谢、分化、适应等多种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细胞膜是细胞的边界,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包含DNA,并控制细胞内的生命活动;细胞质内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2.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是生物体的基础,它来源于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细胞的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它们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细胞类型中都有着不同的用途。

3. 细胞之间的联系细胞之间的联系是生物体各器官的协调性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细胞之间可以通过细胞膜的通道进行物质交换,同时还可以通过细胞结构的联系进行信号传输、物质转运等。

二、第四章:生物群落与物种适应1.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分布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各种生物种类和它们组成的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总和。

生物群落的构成和分布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生境质量、种群数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物种的适应和进化物种适应是指某一物种在某一环境中根据生态需求和生命活动的需要而对其进行的适应性变化。

进化是物种适应的结果,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具有着渐进性和差异性。

以上是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四章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章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章总结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章总结知识点一、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组成。

2.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营养代谢、生长、分裂和遗传等。

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组织1. 多细胞生物由不同功能的细胞组成,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组织器官系统是由多种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组成,能够协同工作完成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

三、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与代谢1.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包括原料的吸收、运输和分配,同时也包括废物的排泄等过程。

2. 细胞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细胞进行生存和生长的物质基础,包括有机物的合成与降解。

四、生物体内的调节与协调1. 生物体内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通过神经元、激素等介质进行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协调。

2. 生物体内的协调可以使生物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五、生物的繁殖1. 有世代的延续是生物的重要特征,细胞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生物繁殖的基础过程。

2. 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化的综合素养有助于理解繁殖的多样性。

六、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规律是生物多样性和变异性的核心,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2. 生物的进化是生物体对环境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包括物种起源和演化、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总结: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器官、生物体内物质的运输与代谢、生物体内的调节与协调、生物的繁殖以及遗传与进化等内容。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也为我们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个人观点: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认识生命的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细化和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将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物理、地理等学科进行深度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发掘生命的奥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精简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精简版)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藻类植物:生活环境:大部分在海水淡水中,少部分在阴湿陆地形态结构:无根茎叶的分化作用:释放氧气;为鱼类提供饲料;食用;工业和医药用海水:紫菜裙带菜海带鹿角菜石花菜马尾藻淡水:水绵(多细胞)衣藻(单细胞)苔藓植物:生活环境:阴湿的环境中形态结构: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假根作用:作为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常见种类:墙藓蕨类植物:阴湿的环境中形态结构:较高大,有根茎叶的的分化作用:食用;药用;作绿肥和饲料;煤的形成常见种类:里白;铁线蕨;鳞毛蕨;肾蕨孢子:一种有繁殖作用或休眠作用的细胞种子二、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着的植物,无果皮包被。

苏铁、铁树、银杏、白果、红豆杉、水杉、圆柏、侧柏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完整而有活力的胚种子是完整的渡过休眠期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同时子叶和胚乳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输送营养,最后脱落。

二、植株的生长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作用分生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伸长区:生长伸长增加细胞的体积成熟区:有根毛,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生长点→顶芽叶原基→幼叶→叶芽轴→茎芽原基→芽芽按照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缺乏时症状:含氮无机盐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磷无机盐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含钾无机盐茎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三、开花和结果(开花、传粉、受精、种子和果实)花的结构:是由花柄、花托、萼片(花萼)、花瓣(花冠)、雄蕊、雌蕊组成。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观察1.概念: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取资料的方法。

2.类型(1)直接观察:用肉眼观察。

(2)间接观察: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

3.科学观察的要求(1)有明确的目的。

(2)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3)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

(4)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5)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二、调查(如森林资源的清查、人口的普查等)1.概念: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步骤:①明确调查的目的和确定调查对象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③若范围大,可选择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的方法一般是随机抽样)④如实记录(避免主观因素影响)⑤调查结果的整理的分析(有时要用到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调查活动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归类→整理4、注意事项:①设计一个比较适合的调查表②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要全面细致、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

③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④注意安全。

第二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作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自养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异养微生物:大多数不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它们通过分解、吸收腐烂动植物的遗体或者寄生在动植物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自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23)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2023)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②玉米种子(P81***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_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_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_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可打印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获取营养物质);(2)生物能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出汗、呼吸和排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和病毒;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

它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

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中的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

(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斗争关系、互助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相对性。

6、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7、所有的生态系统一般都有四种基本的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和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绿色植物是生产者(不仅为生产者自身的生长、生殖、以及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也是人和动物的食物和能量来源);(2)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食物和能量,包括绝大多数动物、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和植物(菟丝子);(3)许多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蚯蚓、秃鹫、屎壳郎)是分解者,利用动植物的遗体,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河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河南省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下列植物类群中,地球氧气的主要来源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种子植物答案:A分析:藻类植物主要特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自然界中藻类植物的数量极为庞大,分布也十分广泛。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有叶绿体,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百分之九十的氧气都是藻类植物产生的,因此藻类植物是空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故选A。

2、图1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2是气孔的两种状态,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1中的a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如图1,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大约是b点对应的时间C.如图1,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气孔呈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答案:B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A.据图1可知:a、d点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相等,表示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正确。

B.图示d点,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产生了氧气,所以d点积累的氧气最多,B错误。

C.如图1,bc段中植物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关闭部分气孔,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所以bc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吸收减少,是由图2中的②状态造成的,C正确。

D.图2中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化,表示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可能影响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3、下图表示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温度、水分、空气B.大豆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形成aC.大豆幼苗的b是由胚轴发育而成的D.大豆幼苗的生长只需要水和无机盐答案:B分析: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新植物体的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人教版2023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春天来了,清澈的湖水泛起绿色,水变绿的原因是()A.水中细菌增多B.水中氧气增多C.水中盐增多D.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答案:D分析: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叶绿体。

春天温度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并漂浮在水中,使湖水泛起绿色。

故选D。

2、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答案:D分析:图中: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

所以,A、B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AB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C正确。

D.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

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4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4章知识点

第三章细胞知识点归纳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单位。

2、细胞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

3、〔细胞〕是生物体的构造和功能单位。

在生物界中〔单细胞〕生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

4、绝大数细胞〔微小〕,不能用〔肉眼〕观察。

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

5、有关显微镜的构造及用途目镜和物镜是用来〔放大物像〕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是用来〔调焦距〕的,〔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的上升和下降,细准焦螺旋是用来调节〔清晰度的〕;遮光器和反光镜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

〔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成〔倒像〕,即〔上下左右颠倒〕;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玻片,如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那么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乘以〔物镜放大倍数〕①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就越〔大〕,数量越〔少〕,视野越〔暗〕,看到实物的面积越〔小〕②放大倍数越〔小〕,物像就越〔小〕,数量越〔多〕,视野越〔亮〕,看到实物的面积越〔大〕显微镜只能观察〔薄而透明〕的材料。

当光线〔强〕时,反光镜用〔平面镜〕;当光线〔弱〕时,反光镜用〔凹面镜〕。

6、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右握左托略偏左〕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上。

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厘米〕〔2〕对光〔三转三找〕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一转转换器,一找低倍物镜〕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二转遮光器,二找大光圈〕三转〔反光镜〕,找〔光源〕〔3〕放置玻片标本放→压→降→升→调[在载物台上放上标本→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把物镜降到最低处〔侧视物镜〕→缓缓上升物镜〔上视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4〕观察〔5〕收放7、制作临时装片步骤:①擦②滴动物细胞〔生理盐水〕植物细胞〔清水〕③取材④盖⑤吸/染〔碘液〕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③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中食物碎屑。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规律及其发展演化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生物课程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将学习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知识。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指由呼吸道、肺和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神经、组织和酶组成的一系列器官和组织。

学习这一知识点,我们将了解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的过程和有关的生理和病理问题。

1. 呼吸系统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包括口腔、鼻腔、喉部、气管、支气管、肺和肺泡等器官组织。

呼吸系统的功能是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可以分为外呼吸和内呼吸。

外呼吸通过呼吸道将空气输送进入肺泡,从而进入肺部。

在肺泡中,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到肺泡中,被呼出体外。

内呼吸是指在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将氧气释放到细胞中,同时细胞也会产生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从而呼出体外。

3. 呼吸系统的生理问题呼吸系统的生理问题包括呼吸暂停、呼吸困难、哮喘、支气管炎等。

学习这些问题有助于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预防疾病的发生,及时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指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一系列器官和组织。

学习这一知识点,我们将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循环中的血液和有关生理和病理问题。

1. 循环系统结构和功能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等器官和组织。

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2. 循环中的血液人体中的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等部分组成。

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可以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白细胞可以抵抗病菌和病毒的侵害。

血小板可以帮助血液凝固。

血浆含有水、蛋白质、脂肪、糖等物质,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3. 循环系统的生理问题循环系统的生理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塞等。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

3、苔藓植物:有茎和叶,没有根,没有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

4、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等。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依靠孢子(一种生殖细胞)繁殖后代的。

6、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但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实际上那个就是幼小的生命体。

7、种子植物以种子繁殖后代,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8、种子裸露的植物是裸子植物,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

9、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称为被子植物,如:豌豆、荔枝、木瓜等。

10、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1、种子的萌发既需要环境条件,又需要自身条件。

缺少任何一种条件,种子都不能萌发。

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种子度过休眠期。

12、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X100%13、种子萌发的过程: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成为根和茎的连接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4、根尖分四个部分,是:根冠,有保护作用;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成熟区,有根毛,是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的生长(根能长长)靠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

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15、根的生长一方要考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考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6、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按照着生位置,可分为顶芽和侧芽。

在芽的顶端有分生组织,可以分裂分化形成新的枝条。

17、木本植物茎长粗是因为形成层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和生长的结果。

年轮的形成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四季生长速度不均匀所致。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分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1)有单细胞衣藻、多细胞的,有的生活在淡水中(衣藻、水绵),有的在海水中(海带、紫菜),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2)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3)几乎全身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苔藓植物:(1)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2)一般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3)常见的有墙藓、葫芦藓。

(4)苔藓植物可以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污染较重的地方很难见到苔藓,因为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5)有些沼泽地带的苔藓植物一年年堆积后会形成泥炭。

4、蕨类植物:(1)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公园和花卉市场等。

(2)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3)常见植物有满江红、卷柏、贯众、里白、肾蕨等。

(4)蕨类植物的遗体层层堆积,就逐渐变成了煤。

5、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均为孢子生殖。

叶片背面是由孢子囊组成的孢子囊群,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第二节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单子叶植物由果皮和种皮、胚乳、胚三部分构成,双子叶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

其中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2、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区别:(1)菜豆子叶2片,玉米子叶1片,(2)玉米有胚乳,菜豆没有。

(3)玉米的果皮和种皮是连在一起的,菜豆是分开的。

3、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给胚发育成幼苗。

4、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玉米胚乳遇碘变蓝说明玉米种子中含有淀粉。

5、种子之所以能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6、裸子植物:(1)种子是裸露着的,如油松、侧柏、苏铁、银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