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1.主体和主体性答:①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

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②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2.生产方式答:生产方式又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它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变革与之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爆发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3.市民社会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

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

具体体现在:①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

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③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4.《反杜林论》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②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及完整答案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及完整答案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研政治真题及完整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

”这表明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加重要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

只能化工厂创造出了较高的生产效率,显露出巨大的竞争力。

企业在“机器换人”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率先使用机器人的个别企业A.剩余价值来源的改变B.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C.所生产商品价值提高D. 获得更多的社会平均利润4.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表明A.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B. 马克思主义政党即工人阶级本身C.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是其先进性的根本前提D.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5.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

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6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2015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5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5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物质性B. 多样性C. 客观性D. 动态性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客体对主体的被动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客体对主体的直接映射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 商品的交换价值决定的C. 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D. 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答案:C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A. 基础性作用B. 决定性作用C. 辅助性作用D. 补充性作用答案:B5.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 实事求是B. 群众路线C. 独立自主D. 统一战线答案:A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B.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答案:A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B.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C. 新发展理念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C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9.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其核心是()A. 合作共赢B. 和平共处C. 共同发展D. 相互尊重答案:A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法治需要同不完善的政治体制之间的矛盾D. 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同不完善的法治体系之间的矛盾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C.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答案:ABC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包括()A.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答案:ABCD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答案:ABCD1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包括()A.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D.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答案:ABCD15.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基本内涵包括()A.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B. 建设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C. 建设共同繁荣、公正合理的世界D. 建设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世界答案:ABC三、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6. 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整理]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整理]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4复旦大学哲学综合知识考研复习精编》《复习精编》是博志复旦精品考研专业课系列辅导材料中的核心产品。

本书严格依据学校官方最新指定参考书目,并结合考研的精华笔记、题库和内部考研资讯进行编写,是博志复旦老师的倾力之作。

通过本书,考生可以更好地把握复习的深度广度,核心考点的联系区分,知识体系的重点难点,解题技巧的要点运用,从而高效复习、夺取高分。

考试分析——解析考题难度、考试题型、章节考点分布以及最新试题,作出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

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有效指明复习方向。

《复习精编》具有以下特点:(1)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以指定教材为依据,全面梳理知识,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

让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等学科基础知识有全面、扎实、系统的理解、把握。

(2)注重联系,强化记忆。

复习指南分析各章节在考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各章节的知识体系框架化、网络化,帮助考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串联零散的知识点,更好地实现对知识的存储,提取和应用。

(3)深入研究,洞悉规律。

深入考研专业课考试命题思路,破解考研密码,为考生点拨答题技巧。

1、全面了解,宏观把握。

备考初期,考生需要对《复习精编》中的考前必知列出的院校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情况等考研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合理估量自身水平,结合自身研究兴趣,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为考研增加胜算。

2、稳扎稳打,夯实基础。

基础阶段,考生应借助《复习精编》中的考试分析初步了解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点分布,并通过最新年份的试题分析以及考试展望初步明确考研命题变化的趋势;通过认真研读复习指南、核心考点解析等初步形成基础知识体系,并通过做习题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知识点,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范文]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范文]

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范文]第一篇:复旦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范文]哲学综合知识(716)一、名词解释(任选10题,每题5分)1.道德相对主义2.因果解释与目的论解释3.梵蒂冈4.道法自然5.化性起伪6.奥卡姆剃刀7.我思故我在8.麦加9.苏菲主义10.认识论的断裂(阿尔都塞)11.上层建筑12.青年黑格尔派 13.唯名论14.商品拜物教15.德性即知识 16.因陀罗二、论述题(任选5题,每题20分)1.有人说科学是一种普遍的方法,有人说科学是西方的舶来品,你怎么看?2.简述朱熹与陆九渊“鹅湖之会”的主要内容。

3.简述梅洛·庞蒂在《辩证法的历险》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4.结合文本简述孔子的礼与仁的关系。

5.简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理论。

6.简述伊斯兰教诞生时阿拉伯半岛的信仰状况。

7.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原初历史状态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

8.简述马克斯·缪勒在《宗教学导论》对于宗教学的界定。

9.简述边沁和密尔的古典功利主义思想。

10.简述黑格尔对于道德和伦理的区分及其意义。

11.简述近代唯理论与经验论争论的主要焦点。

中哲10+40=50(儒家25道家5宋明20)西哲20+40=60(古希腊5中世纪10近代25)科哲0+20=20 伦理5+40=45(近代20现代25)马哲15+40=55(早期45中期10)西马10+20=30 宗教20+40=60(佛教5基督教5伊斯兰教30宗教学2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824)一、论述题(共6题,每题25分)1.简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2.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中的新历史观。

3.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4.简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中对于“科学上正确的方法”的解释。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十字军东征答:十字军东征是指11~13世纪西欧基督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伊斯兰教国家发动的战争。

11世纪初,塞尔柱的突厥人占领耶路撒冷后,禁止基督徒前往朝圣。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呼吁基督教徒联合起来解救穆斯林统治下的巴勒斯坦。

从l096~1291年的近两百年间,西欧基督教国家共发动八次大的东征。

1291年,十字军侵占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克城的陷落,标志着十字军东征的彻底失败。

十字军东征给近东和西欧人民均带来不同程度的苦难,对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唐才常答:唐才常是指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

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

3.刘智答: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清上元(南京)人,为清初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作家。

其修身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遂创具中国特色之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学者誉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广大穆斯林尊奉为“先贤”。

刘智一生著书数百卷,《天方典礼》被收入乾隆时编纂之《四库全书》。

4.联合国的建立答: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包括中国在内的50个国家的28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

6月25日,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并于26日举行了宪章的签字仪式。

同年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在得到多数签字国批准后开始生效,联合国宣布正式成立,51个签字国(波兰后补签)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1947年10月3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

5.双十协定答:双十协定是1945年10月国共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

抗战胜利后,经蒋介石邀请,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故称《双十协定》。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

及详解
2014年河南师 范大学641马
2
克思主义哲学
考研真题及详

3
2014年广西民 族大学801马
克思主义哲学
考研真题及详

2014年东北师
4 范大学640马
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考研真题 及详解
5
2014年西北政 法大学801马
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考研真题
及详解
2013年华中科技大 学613马克思主义哲 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
05
第9章生产 力在社会发 展中的作用
第11章文化在 1
社会发展中的 作用
2
第12章认识活 动及其规律
3
第13章真理及 其检验标准
4
第14章价值与 价值观
5 第15章人类解
放与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
高教版《马克 思主义哲学》 配套模拟试题 及详解(一)
高教版《马克 思主义哲学》 配套模拟试题 及详解(二)
目录分析
2015年复旦大学82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南开大学7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北京师范大 学711马克思主义哲 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南开大学7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华中科 技大学613马
1
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考研真题
高教版《马克思主义哲学》配套题库 【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习题
部分

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7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7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1/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三、论述题(每题 30 分,共 60 分) 1.“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也使人们看到了
腐败的严重性,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请你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理论谈谈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2.马克思曾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15 年杭州师范大学 7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真题
杭州师范大学 2015 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30 分) 1.扬弃 2.矛盾的特殊性 3.不可知论 4.可持续发展 5.生产方式 6.社会形态
二、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1.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怎样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 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请你结合这段话,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相关理论,写 500 字左右的短文。
2/2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北京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1.前识答:“前识”是指对于事物的预见,是先秦老子的哲学术语。

《老子》三十八章说:“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老子认为,前识是华而不实的,它不表示人的聪明,反而是愚蠢的开始。

因为前识是智慧的产物,而老子认为,“慧智出,有大伪”。

有了智慧,便出现了许多的人为,人为又与道相违背,所以人的智慧是应该摒弃的,前识是应该抛弃的。

韩非认为,人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发表议论,在事情发现之前就有认识,叫前识。

王弼《老子注》将“前识”解释为“前人而识”,即先于他人而认识。

2.通几答:通几是明清之际方以智用语,意即哲学。

语原出《易·系辞上》:“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方以智《通雅》中说:“专言通几,则所以为物之至理也,皆以通而通其质者也。”并认为通几寓于质测(自然科学)之中。方以智将知识分为质测、宰理和通几三类。

质测是指实证自然科学,宰理是指传统的外王之术,即现在的社会政治学和经济学。

通几是指研究事物存在依据的学科,即哲学。

通几,由于它是揭示万物之所以存在的依据,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

这三种知识的关系就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无名答:“无名”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古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倘若能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无己即超脱世俗价值所左右的自己。

因而,“无名”是要扬弃世俗价值所拘系的小我,使自己从狭窄的局限中提升,而成其大我。

4.三表法答:“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三条标准。

《墨子·非命上》记载:“言必有三表。”三表为:“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古代圣王的历史经验为根据、以众人的感觉经验为根据,以政治实践是否符合国家、民众利益为验证。墨子重视感觉经验,肯定古代文献的记载,尤其强调社会效果是衡量诸种学说是非的重要标准。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题1.市民社会[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

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

具体体现在:(1)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

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

(2)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2.《反杜林论》[复旦大学2015年研]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3.青年黑格尔派[南开大学2015年研]答:青年黑格尔派是指于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哲学解体过程中产生的激进派,又称“黑格尔左派”。

其活动中心在柏林,主要成员有:D.F.施特劳斯、B.鲍威尔、E.鲍威尔、A.卢格、K.F.科本、A.鲁滕堡、E.梅因、M.赫斯、M.施蒂纳等。

(1)兴起1835年施特劳斯的《耶稣传》促进了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兴起。

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

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试题

哲学综合知识(716)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20选10)1.努斯2.芝诺悖论3.真观念4.奥卡姆剃刀5.《人论》6.道南学派7.三纲八目8.足性逍遥9.尚同10.心统性情11.黄老12.马赫主义13.辩证法14.意识形态15.价值观16.时间之矢17.科学研究纲领18.道成肉身19.《坛经》20.金陵刻经处二、简答题(每题10分,10选5)1.试述墨家十项基本教义的内容。

2.试释《老子》的“天为”与“自然”之义及二者关系。

3.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把马克思最杰出的贡献概括为哪两个方面?4.写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著作五部(含作者名)5.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根据是什么?6.简述三段论的五条基本规则与导出规则。

7.缘起论。

8.皮尔士如何批判笛卡尔主义?9.勾画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主要框架。

10.简述伊斯兰教“五功”和“六信”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5选2)1.略论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之殊异,及此种变化之历史影响。

2.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观察渗透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4.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与康德的理性批判之间有哪些共性?5.为什么说亚里士多德哲学是集古希腊哲学之大成?中哲30+20+25=75(儒家25+道家25+墨家15+宋明10)西哲35+20+50=105(古希腊40+中世纪5+近代15+现代45)科哲5+10+25=40逻辑0+10+0=10伦理5+0+0=5马哲10+10+25=45(早期35+晚期10)西马0+10+0=10宗教15+20=35(佛教20+基督教5+伊斯兰教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824)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1.拜物教2.统治阶级3.自我异化4.市民社会二、简答题(每题25分)1.简述“原初的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

2015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5年暨南大学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真题考试科目:70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30分)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市场机制3.相对真理4.新民主主义革命5.社会主义生态文明6.新社会阶层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为什么说“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所体现的社会关系就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2.“不谋全局者难谋一域;不谋万世者难谋一时”的哲学依据和意义?3.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社会设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5.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能够摆脱贫困吗?结合理论与现实加以说明。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试述当前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四、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计20分)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的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指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注)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NEW)复旦大学历史学系《741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复旦大学历史学系《741历史学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第一部分 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2015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第二部分 复旦大学相关专业考研真题1999年复旦大学545中国近现代史考研真题1999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997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996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1995年复旦大学中国古代史考研真题第一部分 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2016年复旦大学741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三省六部答:三省六部是隋文帝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官制。

三省即尚书、门下、内史;六部则指尚书省下设的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刑部)、度支(后改户部)、工部共六个朝政机构。

三省的长官相当于宰相,彼此各有所职,分掌国家大政。

尚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仆射,是朝政的总管;门下省长官为纳言,副长官为门下侍郎;内史长官为内史令,副长官为内史侍郎。

内史、门下二省设在宫内,主管皇帝生活起居和宫廷保卫,其亦有谏诤及匡正皇帝过失之责。

尚书省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分别掌管国家日常行政,并参议朝政。

发展到唐朝,三省名称有所变化,分别是尚书、中书、门下三省。

隋唐以后各朝官制名称虽有所变化,但基本上仍沿隋制,影响深远。

三省六部制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王朝统治。

2.党锢之祸答:党锢之祸是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集团与宦官集团发生的政治斗争。

桓帝时,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

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

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

宦官于l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禁、流放、处死数百人。

后灵帝在宦官挟持下,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都免官禁锢,史称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前后两次,持续十几年,伤及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8中国古代与现代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第一部分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逸诗答:一般认为今传的《诗经》并非足本,而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之为“逸诗”。

如《小雅》中的《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等6篇,篇名都见于《仪礼·乡饮酒礼》和《仪礼·燕礼》,而其辞不存。

《毛传》以为“有其义而亡其辞”,多数学者同意《毛传》之说,以为本来有辞而亡逸了。

还有《商颂》,据《国语·鲁语》说,原来有12篇,今《诗经》所收只有5篇,其他7篇何时散逸不能定。

2.大手笔答:大手笔,古时是指有名的文章家或作品。

如今,凡笔力雄健、根基深厚的大作家、大理论家、大著述家、大记者及规模和名气较大的作品,均可称为“大手笔”。

不过习惯上,人们把那些写作能力较强的人都称为“大手笔”。

也指规模巨大的影响深远的计划或举措。

3.花部答:从康熙末至乾隆朝,地方戏似雨后春笋,纷纷出现,蓬勃发展,以其关目排场和独特的风格,赢得观众的爱好和欢迎,与昆曲一争长短,是为花部。

李斗《扬州画舫录》说:“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

”花部诸腔在广大人民的喜爱和民间艺人的辛勤培育下,以新鲜和旺盛的生命力,不停地冲击和争夺着昆腔的剧坛地位。

民间戏曲的交流与竞赛,提高和丰富,逐渐夺走昆曲部分场地和群众,但还不能与之分庭抗礼,宫廷和官僚士绅府第所演的大多数还是昆曲,花部剧种处在附属地位,主要在民间演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子部和论说文的关系。

答:略。

2.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演化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答:古体诗到近体诗的演化过程中有多种因素(1)声律的要求与音韵学的发展在齐梁声律论产生之前,诗赋创作并非不讲声韵,但那时讲的是自然的声韵,而且又多与音乐有关。

从诗歌自身的发展来看,随着文人五言诗创作的不断繁荣,五言古诗已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乐的徒歌,即钟嵘所说“不备管弦”(《诗品序》)的五言诗,那么摆脱对于乐律的依附而创造符合诗之声律的要求,已经成为必然之势。

2011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1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716哲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综合知识试题1.马克思,《1957—1958年经济学手稿》,问题,试依据上述这段文字,结合着马克思的其他相关论述,具体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物化的批判。

2.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问题:试依据上述这段文字,结合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相关论述,具体阐发其关于“资产阶级的掘墓人”的思想,“这些不得不把自己零星出卖的工人”是否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3.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问题:试依据上述这段文字,结合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相关论述,具体分析马克思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的“双重直观”的立场的?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为什么进而指出费尔巴哈的立场是纯粹的理论的立场?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问题:试依据上述这段文字,结合着马克思在该书的其他相关论述,具体分析马克思在《手稿》中是如何分析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的。

5.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知之於贤者也,圣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问题:标点这段文字,并说明这段文字是谁的观点?简单分析之。

6.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研也。

问题,标点这段文字,作者批评墨家之学“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请问何谓?7.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问题,标点并说明何谓“游外以弘内”?指出这一学说在思想史上之意义。

8.标点,并说明上文之“先生”是中国古代哪一位哲学家?其所宣说的,是什么样的一种思想理论?9.问题: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的论述,请问这是他在哪一本著作中提出的,试分析其关于真理与存在关系的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复旦大学8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1.主体和主体性答:①主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人。

主体作为现实的社会存在物,属于统一的物质世界。主体在改造客体过程中也改造着自身。主体不同于主观,主观是主体的属性;②主体性是指主观主义思想作风。片面夸大主观作用,轻视客观实际;对人对事只凭主观印象,不作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凭想当然办事。其特点是片面性、表面性、直线性。2.生产方式答:生产方式又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们谋得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它的内容,生产关系是它的形式。其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相对稳定。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变革与之不相适合的生产关系,就会爆发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方式以及建立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矛盾。在这个矛盾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3.市民社会答:市民社会是指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

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或资产阶级社会的经济关系。

具体体现在:①在古代西方,市民社会是指市民的共同体——国家,即政治社会。

从19世纪开始,“市民社会”被用来指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种种政治性支配下获得解放的近代市民阶层之间的关系;②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看作是私人利益的体系,认为个人是市民活动的基础,也重视在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的作用,认为市民社会依附于国家;③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把市民社会看作是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

4.《反杜林论》答:《反杜林论》集中反映了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出版。

该书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做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该书批判了杜林在科学分类问题上的经验主义观点,阐述了“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经济决定政治、历史发展中革命暴力的作用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它从理论体系和思想方法上彻底批判了杜林主义,而且全面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各国工人运动中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5.三大社会形态答:“三大社会形态”是马克思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把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概括为“三大社会形态”或“三个阶段”。

①人的依赖关系:在此阶段,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②物的依赖关系:在这一阶段才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要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③人的全面发展:在此阶段,社会关系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支配人,人们在自由地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自由个性的人。

二、简答题(每题15分)1.谈谈《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1)《宣言》的彻底唯物主义性质《宣言》是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去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的。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宣言》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阶级的理论不同,《宣言》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归结于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宣言》还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如何决定这个时代的政治的、精神的历史发展的。

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资产阶级的政治上的成就相伴随。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由此必然产生的后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这说明了经济的集中是政治集中的基础,政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经济的发展决定的。

《宣言》还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说教,具体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学、教育、法等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2)《宣言》的历史辩证法性质《宣言》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也不是凭空出现和永恒不变的。

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和交换方式与封建所有制关系形成了矛盾运动。

而且打破封建所有制关系,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现代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正是在这种矛盾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阶级社会,它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代替旧的剥削方式,阶级关系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直接对立。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具有不同于以往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深刻分析,《宣言》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然后无产阶级必须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并不是为了使这种统治永恒化,而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

随着阶级的消灭,无产阶级的统治本身也将随之消亡。

(4)评述《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纲领。

它用新世界观深刻地分析了最重大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和实践、革命性和科学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度统一。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问世,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指南。

2.为什么“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答:“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这句话出自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是马克思考察共产主义的出发点。

(1)含义①异化的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

异化使人丧失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约束人的自由,控制人的发展;在异化的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主体通过调控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克服异化,扬弃异化。

②异化为异化的扬弃准备了物质条件、思想条件、组织条件。

异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通过异化劳动不断为克服异化、扬弃异化准备物质条件,积累财富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异化的产生和扬弃的过程,还是无产阶级不断壮大,不断开展斗争的过程。

(2)具体分析这句话实质上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异化进行了剖析,即:异化是人类社会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是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异化本身束缚了人的发展,但对异化的克服和扬弃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可见,异化虽然与自由对立,但其最终是朝向自由的。

可以说,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作为同一事物对立统一的双方,其统一性表现为两者相辅相成,同时产生并同时消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其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产生至消亡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进行着“异化-调整实践活动,克服异化-异化……”的矛盾运动过程。

人作为活动主体在这一历史过程中通过异化与异化扬弃的矛盾而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

(3)评述异化与异化扬弃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而这一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纵观人类社会迄今为止的历史发展,异化现象从自然形成的分工出现后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人类社会在异化与克服异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3.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是什么?答: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因而考察社会历史不能离开人及其活动。

马克思、恩格斯清算了唯心史观的思想,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将“现实的人”确立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从而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和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范畴体系。

现实的人是指依据一定的物质条件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人。

现实的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的原因:(1)“现实的人”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从横向来看,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家庭关系、阶级关系、政治关系、民族关系、意识关系等等,不管如何复杂,都是由“现实的个人”构成的,都是“现实的个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从纵向来看,人类历史并不是“现实的个人”之外的抽象物,而是“现实的个人”一代代用自己的行动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

当人类进行第一个历史活动,即生产的时候,同时产生了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

人与自然的矛盾,即生产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步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类历史的时候得出这样的结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任何历史记载都应从这些自然基础及它们在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