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418 郑伯克段于鄢(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 )积累与运用解析 B 项“泄”应读“ y i”,"乘”应读“ sh e n g”。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B. 请以遗之遗:赠送。
C •姜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 A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分)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 B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分)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 作动词,符合法A 寤生(wu ) 亟请 (q i ) 虢叔(g u)5 不义不昵. ( n i )B 遗 之( w ei )祭仲(zh a )泄.泄( xi e )具卒乘(ch e n 力C 恶之(w U 百雉(zh i) 繄(y i )共叔段(go n gD 施 及 ( y i ) 城颍(y i n g荥阳(x i n g 克段于鄢(y an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分))(4)(4度。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项名词作动词,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C)(4例句:姜氏何厌之有解析B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A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C项①②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①被动句,②判断句。
答案B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
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教学教材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寤,通“啎”2. 佗邑唯命:佗,通“他” ,别的。
3. 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5. 焉辟害:辟,通“避”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 ,满足7. 无生民心:无,通“毋”8. 段不弟:弟,通“悌” 。
不悌,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9. 若阙地及泉:阙,通“掘”10. 永锡尔类:锡,通“赐”11. 无庸:不用。
庸,通“用” 。
12. 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 ,安置。
二.词类活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代词作动词,这样做;4、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 ... 生;5、段不弟,故不言弟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弟,名词作动词,做弟弟;6、闻之,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献上的东西;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动词,赠送;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9、公入而赋赋,名词作动词,朗诵诗;10、臣请事之事,名词作动词,侍奉;.一词多义1. 于( 1)郑武公娶 于申 ( 2)亟请 于 武公。
( 3)遂寘姜氏 于城颖 (4)段入 于鄢。
2. 焉( 1)虢叔死 焉。
( 2)姜氏欲之, 焉辟害 ( 3)君何患 焉? 3. 克(1)郑伯 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2)克勤 克俭。
动词,能够4. 为(1)及庄公即位, 为 之请制。
介词,替,给 ( 2)不如早 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 为 己邑 动词,作为。
5. 制(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地名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3)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制服,消灭)(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掌握)(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体制)(6)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7)其牙巧机制,皆隐在尊中(构思,机制 )6. 初(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当初)(2)初吉终乱(开始)(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一个,表次序)( 4)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才,刚刚)7. 鄙(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边邑)(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当作边境)8. 封(1)颖考叔为颖谷封人(疆界)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聚土筑坟)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古代帝王或将领筑坛祭天)(4)吾入关……籍吏民,疯府库(封闭,封合) 介词,从。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 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 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 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7. 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暱,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6.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18 伯克段于鄢(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4分)A .寤.生(w ù) 亟.请(q ì) 虢.叔(ɡu ó) 不义不暱.(n ì)B .遗.之(w èi) 祭.仲(zh ài) 泄.泄(xi è) 具卒乘.(ch én ɡ)C .恶.之(w ù) 百雉.(zh ì) 繄.(y ī) 共.叔段(ɡōn ɡ)D .施.及(y ì) 城颍.(y ǐn ɡ) 荥.阳(x ín ɡ) 克段于鄢.(y ān)解析 B 项“泄”应读“y ì”,“乘”应读“sh èn ɡ”。
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B .请以遗.之 遗:赠送。
C .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 A3.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4分) 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 B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A.⎩⎨⎧ 庄公寤生,惊.姜氏必先苦.其心志必复之全.之B.⎩⎨⎧隧.而相见故名.曰寤生公入而赋.C.⎩⎨⎧ 渔人甚异.之夫人将启.之今京不度. D.⎩⎨⎧ 无生.民心舞.幽壑之潜蛟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B 项名词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例句:氏何厌之有A.⎩⎨⎧ ①其是之谓乎②苟以天下之大 B.⎩⎨⎧ ①大王来何操②敢问何谓也C.⎩⎨⎧ ①因击沛公于坐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①戍卒叫,函谷举②今臣亡国贱俘 解析 B 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 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 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 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7. 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暱,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昵,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伯克段于鄢初,武公娶于申,曰武。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氏欲之,焉辟害?”对曰:“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伯,讥失教也;谓之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伯,指庄公。
属伯爵,所以称伯。
,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省新县一带。
克,战胜。
段,庄公之弟。
鄢(yān),地名,在现在省鄢陵县境。
(2)〔初〕当初。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总结习题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用如动词 今京不度:度, 多行不义必自毙:义, 2. 动词用如名词 有献于公:献, 3. 使动用法 惊 姜 氏:惊,
隧而相见:隧, 公赐之食:食, 无生民心:生,
四、双宾语
谓之京城大叔 直接宾语: 不如早为之所 直接宾语: 公赐之食
间接宾语: 间接宾语:
(《庄子·秋水》)
(3)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杜牧《阿房宫赋》)
(2)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烛之武退秦师》)
(3)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陶潜《归去来兮辞》)
3.
虢叔死焉。
(《郑伯克段于鄢》)
而誓之曰 说 明:
3.
(1)
①
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
②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③
君何患焉!
(《郑伯克段于鄢》)
(2)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亟请于武公 正常语序: 有献于公 正常语序:
君何患焉 正常语序: 其是之谓乎 正常语序:
完整表述: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完整表述: 请以遗之 完整表述:
பைடு நூலகம்
七、非支式
夫人将启之 说 明:
八、本文重点词——□焉
1.
姜氏欲之,焉辟害?
(《郑伯克段于鄢》)
2.
(1)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韩愈《师说》)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总结
一、字音
郑伯克段于鄢( ) 遂恶( )之 为( )之请制 祭( )仲曰 不如早为( )之所 缮( )甲兵 遂置姜氏于城颍( ) 尔有母遗( ) 若阙( )地及泉 施( )及庄公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练习
18郑伯克段于鄢(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A .寤生(w u)亟请(q )i 虢叔(g u)o不义不暱(n )iB .遗之(w ei)祭仲(zh i)泄泄(xi 具卒乘(ch n g)C .恶之(w u)百雉(zh )i繄(y )共叔段(go n gD .施及(y 1城颍(y i n g荥阳(x n g)克段于鄢(y an解析B项"泄”应读“y i ,"乘”应读“sh e g”。
答案B2.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为:给,替。
B.请以遗之遗:赠送。
C.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
D.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恶:讨厌。
解析A项,“为”是动词,解释为“是”。
答案A3. 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B项连词,表目的,“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用”、“把”。
答案B4.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4分)'庄公寤生,惊.姜氏[隧而相见A.彳必先苦其心志B. $故名曰寤生.必复之全之.公入而赋无生民心D.f 舞幽壑之潜蛟.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启”为动用法,为……开门,“度”名词 作动词,符合法度。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 项名词作动词,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5.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姜氏何厌之有① 其是之谓乎 A i② 苟以天下之大①大王来何操 B.②敢问何谓也①因击沛公于坐C «C.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①戍卒叫,函谷举D cD.②今臣亡国贱俘解析 B 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A 项①宾语前置句,②定语后置句;C 项①②均为 状语后置句;D 项①被动句,②判断句。
答案 B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知识
【文言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佗,通“他” 2.庄公寤生,惊姜氏 寤,通牾,牾,倒着的意思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同“避”,这是一对古今字。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五、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兼词,“于之”,在那里) C君何患焉 (焉,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2.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 B公伐诸鄢 (之于) C子闻诸(之乎)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六、实词
(1)国 (国家) A 国不堪,君将若之何 (国都) B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2)遗 (赠送) A 请以遗之 (遗失,遗留) B 养虎遗患 (3)爱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偏爱,疼爱) B 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 (吝啬) (4)制 (名词,地名) A 为之请制 B今京不度,非制也 (名词,制度)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三、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使受惊,使动 名词作动词, 取名,命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名词作动词,合乎法度 3.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名词作动词,指挖隧道。 4.公入而赋 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作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四、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2) 敢问何谓也? (3)君何患焉? (4)其是之谓乎 2.介词结构后置 (1)郑武公娶于申 (2)亟请于武公 (3)郑伯克段于鄢 3.固定句式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若何”相当于“如何”,怎么办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通假字1. 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 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 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 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 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 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 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 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 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 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 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 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 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 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义。
5. 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 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进献的东西。
7. 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 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省略句、判断句1. 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2. 制,岩邑也。
蔓,难图也。
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颍考叔,纯孝也。
(四)状语后置句1. 郑武公娶于申。
2. 亟请于武公。
“于武公”为后置状语(五)宾语前置句1.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2. 敢问何谓也?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3.对曰:“君何患焉?”疑问代词“何”作为动词“患”的宾语,前置4. 其是之谓乎!“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其谓是乎”(六)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七)重点翻译句1.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2.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3. 不义不暱,厚将崩。
4.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5.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暱,厚将崩。
暱,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2.制,岩邑也。
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暱,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伯克段于鄢(时间: 45 分钟 满分: 60 分 ) 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分)A. 寤.生(w ù) 亟.请(q ì) 虢.叔(ɡu ó) 不义不暱.(n ì)B. 遗.之(w èi) 祭.仲(zh ài) 泄.泄 (xi è) 具卒乘.(ch én ɡ)C. 恶.之(w ù) 百雉.(zh ì) 繄.(y ī) 共.叔段 (ɡōn ɡ)D. 施.及(y ì) 城颍.(y ǐn ɡ) 荥.阳(x ín ɡ) 克段于鄢.(y ān)解析 B 项“ 泄”应读“ y ì”,“乘” 应读 “sh èn ɡ”答案 B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分)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给,替。
B .请以遗.之 遗:赠送。
C .氏何厌.之有 厌:满足。
D .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恶:讨厌。
解析 A 项, “为”是动词,解释为 “是”。
答案 A3.下列句中 “以” 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请以.遗之B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 .伐京C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D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解析 B 项连词,表目的, “来”。
其余三项均为介词, “用”、“把答案 B庄公寤生,惊.姜氏A. 必先苦.其心志必复之全.之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分)( )(4 ( )(4 ( )(4 分 ) 隧.而相见B. 故名.曰寤生公入而赋.无生.民心 D. 舞.幽壑之潜蛟 项伯杀人,臣活.之解析 C 项“异”意动用法,以 ⋯⋯为异; “启”为动用法,为 ⋯⋯ 开门,“度”名词 作动词,符合法度。
A 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B 项名词作动词, D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4 分 )例句:氏何厌之有① 其是之谓乎①大王来何操② 敢问何谓也 ①因击沛公于坐C. ②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①戍卒叫,函谷举D. ② 今臣亡国贱俘解析 B 项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
A 项①宾语前置句, ②定语后置句; C 项①② 均为 状语后置句; D项①被动句, ② 判断句。
答案 B阅读与鉴赏一、课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8 题。
遂寘.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
公赐之食,食 .舍肉。
公问之。
对曰: “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 “敢问何谓也? ”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 公 从之。
公入而.赋: “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出而赋: “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遂为母子如初。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 .遂寘.氏于城颍 寘:通 “置” ,安置。
B .公赐之食,食.舍肉 食:粮食,这里指代 “食物 ”。
C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繄:语气助词,可译为 “偏偏 ”。
D .若阙.地及泉 阙:通 “掘 ”,“挖”的意思。
解析 B 项“食”应解释为“吃”。
答案 B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 分)A .遂寘氏于城颍,而 .誓之曰 渔人甚异.之 C.夫人将启.之 今京不度. A.②苟以天下之大B.既而.悔之C.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公入而.赋解析B项跟“既”连用,解释为“不久”;其余三项均为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可不译。
答案B8.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5 分)(1) 尔有母遗,繄我独无!(2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3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你有母亲可以送食物给她,唯独我没有!(2)武走出隧道,赋诗说:“ 在隧道之外相见,心中是多么舒畅。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 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
鲍叔辞曰:“ 臣,君之庸臣也。
君有加.惠于其臣,使①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
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①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
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 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
” 公曰:“然则为之奈何?” 鲍叔曰:“ 君使人请之鲁。
”公曰:“ 施伯,鲁之谋臣也。
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 鲍叔曰:“君诏使者曰:‘ 寡人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
'鲁君必诺。
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
”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 “ 不受也。
夷吾事君无二心。
” 公曰: “其于寡人犹如是乎? 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
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不然,无及也。
公乃使鲍叔行成。
曰: “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
” 鲁人为杀公子纠。
又曰: “ 管仲, 雠②也,请受而甘心焉。
” 鲁君许诺。
施伯谓鲁侯曰: “勿予。
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
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 狄得意于天下。
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
君何不杀而 .授之其尸? ” 鲁君曰:“诺。
”将杀管仲。
鲍叔进曰: “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
弊邑寡君愿 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戮。
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 .也。
非弊邑之君所谓也, 使臣不能受命。
” 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 ③以予齐。
(节选自《管子 ·小匡》 ) 【注】 ①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
齐国乱,公子小白(桓公 )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
②雠:通 “仇 ”。
③柙:木笼。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有加.惠于其臣 加:增加。
B .治国不失秉. 秉:通 “柄” ,权柄。
C .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
D .是君与寡君之贼比 .也 比:并列。
解析 A 项,加:施加。
答案 A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今乃.用之,可乎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其.为君亦犹是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 “ 褒禅彼知其将反于.齐 C. .赵尝五战于.秦 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 .归之解析 A 项表转折,却 /副词,才; B 项代词,代指管仲 /代词,那; C 项介词,到 /介词, 跟; D 项都是承接连词,连接两种行为。
答案 D11.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①夫管仲,民之父母也。
②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
③ 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
④ 夷吾事君无二心。
” 对曰: “ 非为( )(4 分 )( )(4 分 )( )(4 分 )⑤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
⑥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解析② 是谈齐桓公治国;④ 表现管仲的忠诚;⑥ 写其才能之高,影响之大。
答案A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
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
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
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解析从文中看不出鲁国要任用管仲,施伯只是劝说鲁侯杀死管仲,以免管仲为齐所用,于鲁不利。
鲍叔牙要迎回管仲是为了齐国的强盛,同时担心管仲在鲁国最终因不接受任用而被杀掉。
答案C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3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
(3 分)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臣,自指,我;其⋯⋯乎,表揣测语气。
(2)彼,他;不吾予,宾语前置句式。
(3)“不杀” 的宾语是管仲;柙,用木笼装着。
答案(1) 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
(3) 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而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
【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
鲍叔牙绝说:“ 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
您又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
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护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失权柄,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披甲击鼓,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
管仲,就是人民的衣食父母。
治理天下,怎么能抛弃不用人民的衣食父母呢?”齐桓公说:“ 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我)因此差点丧命,现在却重用他,可能吗?” 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对您也会像这样的。
” 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 您派人到鲁国去邀请他。
”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国有智谋的大臣。
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
” 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 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 ' ,鲁国国君一定会答应给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