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成本知识

合集下载

成本管理知识

成本管理知识

成本管理知识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成本管理的概念、方法和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概念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有效控制和监督成本的发生、确认、分配、计算和分析等环节,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

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销售、运营等环节,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成本管理方法1. 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计划和目标,对各项经营活动所需的成本进行分解和预测。

通过成本预算,企业可以合理安排资源、控制成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生产工艺,制定出标准成本,并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

通过分析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直接成本法:直接成本法是指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并将直接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

通过直接成本法,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不同产品或服务对成本的贡献程度,从而调整经营策略。

4. 环节分析法:环节分析法是指将整个生产过程或经营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环节,对每个环节的成本进行分析和管理。

通过环节分析法,可以找出造成成本增加的环节,并采取措施降低成本。

三、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 降低成本: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效益: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合理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决策支持:成本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4. 提升管理水平:成本管理可以借助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手段,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是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和努力的方向。

工程施工企业成本账

工程施工企业成本账

工程施工企业成本账一、成本账分类1. 劳动力费用劳动力费用是施工企业最主要的成本之一。

包括施工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奖金等。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岗位和工种的工资标准,计算每个员工的工资,并结合加班、津贴等情况进行综合计算。

劳动力费用占据了企业总成本的较大比重,因此企业需要特别关注这部分费用的控制。

2. 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是施工企业的另一大成本之一。

包括各类建筑材料、油漆、管道、电线、瓦片等。

企业需要在项目开始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材料采购,并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存储和使用,避免浪费和损坏,从而降低材料费用。

3. 设备费用设备费用是指施工企业用于租赁或购买施工设备的成本。

包括吊车、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等各类施工设备。

企业需要对设备的投入和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额外费用。

4. 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项目顺利进行而发生的费用。

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用品、差旅费等。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控制管理费用的发生,使之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5. 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水电费、通讯费、维修费、税费等各类与项目相关的费用。

企业需要对这些费用进行合理的估算和控制,避免因疏忽而导致额外的成本支出。

二、成本账建立1. 成本记录施工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记录系统,对各项成本进行准确记录。

记录包括成本的项目来源、发生时间、金额等信息,以便后续成本分析和控制。

2. 成本分类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合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控制成本。

常见的分类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等。

3. 成本分析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定期的分析和比对,找出成本增长的原因和规律,及时进行成本调整和控制。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项目的盈利情况和经营状况。

4. 成本控制企业需要建立成本控制机制,对成本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控制。

通过实施成本控制措施,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企业成本费用辛知识

企业成本费用辛知识

企业成本费用辛知识
企业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物资。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等。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广告费、销售人员的工资、差旅费、展览费等。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手续费等。

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成本管理等措施来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以上是一些关于企业成本费用的基本知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摘要制造业成本核算是制造企业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企业产品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概念、方法、流程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1.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概念制造业成本核算是指对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通过成本核算可以掌握产品成本构成,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包括作业成本法、过程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等。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生产过程相对独立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成本法适用于流水线连续生产的企业;标准成本法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设定标准成本,对实际成本进行比较和分析。

3.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流程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流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成本分配、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环节。

数据采集是核算的前提,成本分配是将成本合理地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生产部门,成本核算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各项成本加以总结和核算,成本分析则是根据核算结果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4. 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产品的产销,从而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直接材料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变动也会对产品成本构成产生影响。

结论制造业成本核算作为制造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成本核算的概念、方法、流程和影响因素,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产品成本构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以上是对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基本内容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成本会计知识点及公式

第一节、生产费用要素概述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的货币表现。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于生产中的各种耗费,称为生产费用。

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一般有: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工资费用、折旧费、其他支出(如差旅费、租赁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以及计入本期生产费用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

等) 按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和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间的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就其经济内容来说基本一致,即都是耗费,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费用发生额是企业计算该期间完工产品成本的基础.区别:包括的范围不同:按生产费用要素反映的生产费用包括工业生产费用和非工业生产费用(指进行非工业性生产而发生的费用);按成本项目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只包括工业性生产费用。

计算的基础不同:生产费用是同“期间”相联系的。

以工业生产费用来说,它反映本期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而产品成本则是同“产品”相联系的,它反映本期产品成本所应负担的费用。

它们两者不一定相等。

因为有些本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转入下期产品成本, 而有些将在下期支出的生产费用可能有一部分要提前计入本期产品成本。

此外, 由于企业在本期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在本期全部完工,同时,本期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全部是本期投产的。

因此,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就要在各种产品本期生产费用的基础上,加上期初未完工产品成本, 减去期末未完工产品成本。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费用要素分配的一般原则可概括为:凡是属于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经汇集与分配后,分配计入产品成本。

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全部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成本。

对于能确定为某种产品所耗用的直接费用要直接计入;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间接费用,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

生产费用要素分配的方式:费用要素的汇集与分配,是通过编制费用要素分配表来进行的。

费用要素分配表的编制,应根据成本核算的体制、凭证的份数以及传递程序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

成本会计知识点梳理总结成本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合理核算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成本会计知识点众多,涉及到成本的分类、计算、分析等方面。

本文将对成本会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成本的分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根据其性质和发生的阶段,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直接材料成本:指直接用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原材料费用,如木材、石材等。

2. 直接人工成本:指直接参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人工资和福利费用。

3. 制造费用:包括制造产品所产生的间接材料、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间接费用。

4. 销售费用:包括推销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如广告费、促销费等。

5. 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管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用等。

6. 财务费用:指企业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利息支出、商业银行服务费等。

二、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是根据成本的特点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成本计算方式。

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包括:1. 实际成本计算法: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生产过程中难以确定成本的情况。

2. 标准成本计算法:将成本因素预先确定为标准,并按照标准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变动较小的情况。

3. 预定成本计算法:根据经验和预测,预先确定产品的成本,并按照预定成本进行核算,适用于成本较为稳定的情况。

三、成本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指对企业成本的构成、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方案。

成本分析方法有:1. 差额分析法:通过比较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成本超支或节约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 边际成本分析法:以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为基础,分析产品生产量的扩大和减少对利润的影响,帮助企业决策。

3. 成本-收益分析法:通过分析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优的生产规模和产品定价策略,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第十章成本核算常识详解

第十章成本核算常识详解

第十章成本核算常识[ 知识目标 ]1.理解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2.着重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3.理解成本分析的常用方法[ 技能目标 ]1.能运用品种法计算产品的成本2.能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简要分析案例故事:某企业本月份发生如下费用:1. 为生产产品领用原材料共78 000 元;2. 支付本月份借款利息10 000 元;2.购买固定资产 50 000 元;3. 车间设备发生维修费 2 000 元;4. 预付下一季度的劳动保险费 20 000 元5. 支付税款的滞纳金 3 000 元。

请问: 1. 本月支付的上述费用,哪些应列入成本,哪些不应列入成本?2. 上述应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多少?第一节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成本核算概括地说,就是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费用进行审核、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包括生产费用的发生核算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核算两个方面。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充分发挥成本核算的职能和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应遵守下列基本要求:(一)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转移方法企业的财产物资是生产资料,其价值在生产经营过程随着消耗要转移到产品成本和费用中去。

所以,财产物质的计价方法和价值转移将是影响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重要因素。

如:在材料核算中包括材料采购成本的确认、在实际成本计价时材料发出成本方法的选择(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认定法)、在计划成本计价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个别差异率、分类差异率、综合差异率)等。

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等。

此外还有涉及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方法、摊销期限长短等。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价格和价值转移,都应确定合理、简便、科学的方法;这些方法已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动,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成本会计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1.成本是一个典型的价值范畴。

2.成本的经济实质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

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

3.狭义成本(理论成本):是指商品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以价值表现的各种耗费,也称“商品制造成本”。

或:成本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4.马克思所说的“补偿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同时也是商品成本。

5.广义成本:除狭义成本外,还包括管理生产和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

6.美国会计学会(AAA)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衡量。

7.美国会计师协对成本的定义是:成本是指获取货物或劳务而支付的现金或转移其他资产、发行股票、提供劳务或发生负债,而以货币衡量的数额。

8.《日本成本计算标准》对成本的定义:成本的实质是经营者为获得一定的经营成本而消耗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价值。

9.成本的作用:✓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成本是总和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成本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10.成本是划分生产经营耗费和企业纯收入的依据。

11.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2.成本会计的发展: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一: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二: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三: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四: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五: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二:预算制度的完善;三: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一是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二是实行目标成本管理;三是实施责任成本;四是推行质量成本;五是施行作业成本管理;六是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第5章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第5章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础知识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管理费用
分配程序:首先在各车间、各部门之间按用途进行分配, 如果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则需要将车间生 产耗用的动力费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入各产品成 本计算单的“燃料和动力”项目。p98
(一)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3)
3 、工资及福利费的分配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 (一)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产品成本
本期产品成本 产品A 完工 产品 在产 品
期间费用或其他费用
以后期间产品成本 产品B 产品C 完工 产品 在产 品 产品N 完工 产品 在产 品
完工 产品
在产 品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3)
(2)交互分配法(略)。 (3)计划成本法。
(四)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经过(一)、(二)、(三)程序分配以 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已经在“制 造费用”账户的借方归集完毕,然后需采用一 定的分配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p107
生产工时比例法
分 配 方 法 账务处理

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1)直接分配法。p103 即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费用直接分配 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和产品,而不 考虑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 况。 该种方法的特点是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指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车间或部门分配,计 算和分配较为简便。其适用于辅助生产内部相 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的情况。
(二)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或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成本计算过
程中归集和分配费用的对象,即成本归属的对 象。

【会计实操经验】工业企业成本差异分析模型

【会计实操经验】工业企业成本差异分析模型

【会计实操经验】工业企业成本差异分析模型
所谓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额。

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不利差异,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形成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

管理层可以根据成本差异发现问题,具体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成本差异分析的通用模式如图所示: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成本差异可以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它们的计算分别如下: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成本差异= 数量差异+价格差异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分析出成本差异的构成,通过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偏差就可以有效控制产品成本了。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
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的保持。

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的。

希望大家多多不断的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成本会计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1.按照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应采用制造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从而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全部劳动耗费就相应地分为产品制造(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2.制造(生产)成本是指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总和。

包括:原材料费用、生产工人的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全部制造费用。

期间费用则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制造成本法下,这些期间费用不计入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

(利润表)p23.销售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

4.管理费用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薪酬、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等。

5.财务费用: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

6.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8个):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利息支出、税金、其他支出。

按经济用途分类(4个):【直接材料、直接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直接计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计入费用(分配)。

重点--------第三章1.费用分配率=待分配费用总额/分配标准总额某分配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 费用分配率p272.材料费用的分配:企业生产经营中领用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低值消耗品等。

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

3.原材料的分配。

标准有很多,可以按照产品的重量、体积分配,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原材料费用可以按照产品的原材料定额消耗量的比例或原材料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

P284.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原材料的费用。

(p28上)原材料消耗量分配率=原材料实际消耗总量/各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其优点:可以用于考核原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有利于加强原材料消耗的实物管理。

缺点:非配计算的工作量较大。

成本知识培训

成本知识培训

成本知识培训一、背景介绍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支出的全部费用总和。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益,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培训目标本次成本知识培训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建立正确的成本意识;2. 培养员工分析成本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3. 帮助员工了解成本管理的相关方法和工具,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支持。

三、培训内容1. 成本管理概述1.1 成本管理的定义和概念1.2 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3 成本管理的基本原则2. 成本构成分析2.1 成本的分类和构成2.2 成本的行为特征分析2.3 成本的控制要点3. 成本管理方法与工具3.1 直接成本管理方法3.2 间接成本管理方法3.3 成本核算工具和软件4. 成本控制与降低4.1 成本控制的方法和手段4.2 成本降低的策略和途径4.3 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四、培训方法本次成本知识培训将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种方式的交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培训效果更加显著。

五、培训时间与地点本次成本知识培训计划在公司会议室进行,培训时间为两天,每天上午9:00-12:00,下午1:30-5:00。

六、培训师资本次成本知识培训将邀请公司内部和外部专业人士作为培训讲师。

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学员们提供相关的成本管理知识和技巧。

七、培训效果评估为了检验培训效果,我们将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评估。

学员在培训结束后,填写相关的问卷,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师资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及时了解培训的优缺点,为下一次的培训提供参考。

八、结语成本知识培训是企业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本次培训,我们希望能够提高员工对成本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员工的成本分析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

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一.成本概念成本是一个价值范畴,是用价值表现生产中的耗费。

广义的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各种产品而支出的各项耗费之和,它包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劳动报酬的支出,固定资产的折旧,设备用具的损耗等。

由于各个行业的生产特点不同,成本在实际内容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点心行业的成本指的就是生产产品的原材料耗费之和,它包括食品原料的主料、配料和调料。

而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其它耗费如水、电、燃料的消耗,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等都作为“费用”处理,它们由会计方面另设科目分别核算,在厨房范围内一般不进行具体的计算。

成本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管理质量。

如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原材料的使用是否合理,产品质量的好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等,很多因素都能通过成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成本是制定菜点价格的重要依据,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产品价格的确定应以价值作为基础,而成本则是用价值表现的生产耗费,所以,菜点中原材料耗费是确定产品价值的基础,是制定菜点价格的重要依据。

成本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价格与质量的竞争,而价格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成本的竞争,在毛利率稳定的条件下,只有低成本才能创造更多的利润。

成本可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者投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成本核算的概念对产品生产中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成本的形成进行核算,就是产品的成本核算。

在厨房范围内主要是对耗用原材料成本的核算,它包括记帐、算帐、分析、比较的核算过程,以计算各类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总成本:是指某种、某类、某批或全部菜点成品在某核算期间的成本之和。

单位成本:是指每个菜点单位所具有的成本,如元/份、元/千克、元/盘等。

成本核算的过程既是对产品实际生产耗费的反映,也是对主要费用实际支出的控制过程,它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1.成本核算的任务(1)精确地计算各个单位产品的成本,为合理地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打下基础。

成本结算知识点总结

成本结算知识点总结

成本结算知识点总结一、成本结算的基本概念1. 成本结算的定义成本结算是指企业根据成本账簿和成本核算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进行核算和计算,以及对成本进行实际结算和分摊的过程。

2. 成本结算的目的成本结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合理安排资源,保障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成本结算的内容成本结算的内容包括成本的核算、计算和分摊。

其中成本的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记录、计量和核算;成本的计算是指对各项成本进行加总、计算和分析;成本的分摊是指按一定的分摊标准和方法,将企业发生的成本分摊到成本对象上。

二、成本结算的主要环节1. 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成本结算的第一步,是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记录、计量和核算。

成本核算是建立在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的逐一核算,得出实际发生的成本金额。

2. 成本计算成本计算是成本结算的第二步,是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各项成本进行加总、计算和分析。

成本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单位产品的成本和单位成本,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 成本分摊成本分摊是成本结算的最后一步,是按照一定的分摊标准和方法,将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分摊到成本对象上。

成本分摊是为了合理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以便进行成本控制和产品定价。

三、成本结算的方法1.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离成本结算的方法之一是将企业发生的成本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分配。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成本,如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2. 各项成本的核算和结算在成本结算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详细的核算和结算,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企业成本知识第一章总论一、成本及成本会计的概念(一)成本的概念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为工业企业的生产费用;而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为产品的成本。

企业生产费用通常与一定期间相联系,而产品成本与特定产品相联系。

生产费用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产品成本则是生产费用的对象化。

成本会计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成本会计是指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的成本会计;广义的成本会计则指进行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评的成本会计,即成本管理。

(二)成本会计的对象、职能及任务1.成本会计的对象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部分地形成各该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地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综上,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费用。

因此,成本会计实际上是成本、费用会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进步,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和内容在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成本概念的发展、变化,成本会计的对象也相应地发展、变化。

现代成本会计的对象,应该包括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有关的期间费用和各种专项成本。

2.成本会计的职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既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有关的期间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也包括对生产经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和专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如果没有成本核算,成本会计的其他各项职能都无法进行。

3.成本会计的任务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

同时还受制于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

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审核、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

防止和制止各种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和产品成本,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节约费用、降低成本的潜力,从而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三)成本会计的组织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业务特点、生产规模大小、企业机构设置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等具体情况与条件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

1.成本会计的机构和人员成本会计机构是指在企业中直接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机构。

成本会计机构的分工包括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和企业内部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

成本会计机构内部的组织分工既可以按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亦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

各级成本会计机构之间的组织分工有集中工作和分散工作两种方式。

在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中,配备足够数量、能够胜任工作的成本会计人员,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的关键。

成本会计人员应该认真履行自已的职责、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遵纪守法,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

2.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制定,应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每一个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具体制定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

第二章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各项要求。

(一)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应当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应当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二)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必须正确划分以下五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费用界限以上五个方面费用界限的划分过程,也就是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归集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应贯彻受益原则,即何者受益何者负担费用,何时受益何时负担费用;负担费用的多少应与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三)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种类和高低,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材料成本的组成内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时发出材料单位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

为了正确计算成本,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的结转,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各种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随意改变,以保证成本信息的可比性。

(四)做好各项基础工作1.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五)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二、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分类生产费用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产费用的经济内容和经济用途的分类。

(一)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化劳动(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和活劳动的耗费过程。

因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可划归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

生产费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就是在这一划分的基础上,将生产费用划分为若干要素费用。

1.材料费用。

2.燃料费用。

3.外购动力费用。

4.工资费用。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6.折旧费。

7.其他生产费用。

(二)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发生的费用,首先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两类。

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提供产品成本构成情况的资料,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

工业企业一般应设置以下几个成本项目:(1)原材料,也称直接材料。

(2)燃料及动力,也称直接燃料及动力。

(3)工资及福利费,也称直接人工。

(4)制造费用。

企业可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上述成本项目做适当调整。

对于管理上需要单独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费用,以及产品成本中比重较大的费用,应专设成本项目;否则,为了简化核算,不必专设成本项目。

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工业企业的期间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类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直接计入费用是指可以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可以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间接计入费用,是指不能分清哪种产品所耗用、不能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而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有关的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

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主要会计科目(一)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

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4.对于月末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该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成本核算的主要会计账户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账户。

如果需要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还应设置“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账户。

第三章要素费用的核算一、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包括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

(一)原材料费用分配的核算1.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和主要材料,通常分产品领用,专门设有“原材料”或“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某种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2.对于由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原料,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成本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原料和主要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是按产品的重量比例、体积比例分配。

如果难于确定适当的分配方法,或者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不易取得,而原料或主要材料的消耗定额比较准确,可以按照材料的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3.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辅助材料,也同样直接或分配后计入某种产品的“原材料”成本项目。

分配方法有:(1)对于耗用在原料及主要材料上的辅助材料,应按原料及主要材料耗用量的比例分配。

(2)对于与产品产量直接有联系的辅助材料,可按产品产量比例分配。

(3)在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可按照产品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辅助材料费用。

4.直接用于辅助生产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相应成本项目。

5.用于基本生产车间管理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账户的借方。

6.用于厂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账户的借方。

7.用于产品销售的原材料费用,应记入“营业费用”账户的借方。

(二)燃料费用分配的核算1.在燃料费用比重较大并与动力费用一起专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情况下,应增设“燃料”一级账户,并将燃料费用单独进行分配。

2.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应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总账和所属明细账借方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3.车间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辅助生产消耗的燃料费用、厂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消耗的燃料费用、进行产品销售消耗的燃料费用等,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账户的费用(或成本)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