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第6章 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
§6.1 旅游业的概念
旅游学概论
一、不同学者的旅游业概念
美国旅游学家唐纳德· 兰德伯格——《旅游业》:“旅游业是 为国内外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业。旅游关联到旅客、 旅行方式、膳宿供给、设施和其他各种事物。它构成一个综合性 的概念──随时间和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个正在形成和正在统一的 概念。 ” 日本学者土井厚先生——《旅游业入门》:旅游业就是在旅 游者和交通、住宿及有关单位中间,通过办理旅游签证、中间联 络、代销代购,为旅游者导游、交涉、代办手续,利用本商社的 交通工具、住宿设备提供服务,从而取得报酬的行业。 日本旅游学家前田勇先生——《观光概论》:“旅游业就是 为适应旅游者的需要,由许多不同的独立的旅游部门开展的多种 多样的经营活动。”
第六章 旅游业
Tourist Industry
旅游学概论
学习目的:
•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性质和构成 •掌握旅游业的一般特点
•了解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交
通、旅游娱乐、旅游商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以及它们各自在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学概论
本章重点、难点:
•旅游业的界定
•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 •旅游业的构成 •旅游业各经营部门的基本常识
景点等产品和服务,然后对这些单项产品进行设计组
合并融入自身的服务内容如导游服务等,使之成为能 满足旅游者整体需要的包价旅游产品的旅行社。 • 分为旅游批发商(Tour Wholesaler)和旅游经营商 (Tour Operator)两个亚类。
旅游学概论
旅游批发商 Tour Wholesaler 经济实力较雄厚,在 是否从事 组成自己的包价旅游 零售业务 产品后一般不从事零 售业务,而是通过独 立的零售商向旅游大 众零售。 产品的设 多以现成产品为主 计组合 风险 经营风险较小
旅游学概论重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和旅游学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既为旅游吸引物,包括了食住行游四个基本要素和购娱两个非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媒介体(是指帮助旅游者完成其旅游经历和体验,为其在旅游过程中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
2、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综合性。
3、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差别:是否跨越国界、消费水平不同、逗留时间不同、便利程度不同、经济作用不同、发展时序不同.4、古代旅行:(1)远古时代的人类迁徙(具有求生性的特点)(2)原始社会晚期的旅行活动(是为了进行物品交换性质的易货贸易以及了解其他地区的市场需求情况,是自发产生的以一种经济活动为目的的旅行活动)(3)奴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外出易货贸易的需要而展开的一种经济性活动)(4)封建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商贸旅行、士人漫游(李白杜甫)、宗教旅行(玄奘鉴真)、科学考察旅行(徐霞客李时珍)、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帝王巡游(泰山封禅))。
近代旅游活动的发展特点:消遣性旅行在规模上超过传统的商贸旅行、有组织的旅游活动不断壮大、国际旅游活动持续发展.近代旅游活动发展的原因: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革新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诞生和发展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的原因: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世界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带薪休假制度的实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5、旅游学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边缘性学科。
6、旅游学的学科体系:旅游学形成的学科基础有:经济、管理、地理、心理、社会、生态、美学、统计。
旅游学的体系结构:旅游活动模块、旅游产业模块、旅游管理模块.7、旅游活动:表现为一种短期性的生活方式,又表现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8、旅游: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其他原因,暂时离开自己的惯常生活环境或工作环境前往旅游目的地的旅行,及在旅游目的地的逗留活动。
旅游学概论课件优化版(李天元第七版)第6章 旅游业中的主要经营部门
3、20世纪中叶以来,以饭店为主力的多种住宿 设施竞争时期
汽车、飞机等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消遣型旅游成为 主力,市场需求多样化。出现了各种新型的住宿接待设 施:汽车旅馆、度假村、度假营地,青年旅舍、公寓等 等。饭店的功能和服务项目增多。
公寓是独立经营的住宅式楼群。家庭旅游或需要使 用厨房或要求较大住宿空间的旅客尤爱租住公寓。无论 是短宿或长居,公寓是度假人士的一种选择。
1、根据坐落地点
城市饭店、度假地饭店、海滨饭店……
2、根据饭店与交通设施的关系
汽车饭店、铁路饭店、机场饭店……
3、根据用途或目标市场
商务饭店、度假饭店、会议饭店…… 会议饭店的位置往往与市内的会议中心相连或接近,或自设
会议场所;它们往往会在旅游旺季吸引渡假旅客,然后在非旅游 旺季(通常是会议旺季)专注于会议业务。
1、按景点的设立性质划分:
纯商业性旅游景点、公益性旅游景点
2、按景点所依赖的吸引因素划分:
自然旅游景点、人文旅游景点
3、按景点展示的内容多寡划分:
单一性的旅游景点、复合性的旅游景点
4、按景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划分:
(1)古代遗迹 (2)历史建筑 (3)博物馆 (4)美术馆 (5)公园和花园 (6)野生动物园 (7)主题公园 (8)早期产业旧址
外国旅行社分类
旅游批发商 旅游经营商 旅游零售商
中国旅行社分类
国内旅游业务 入境旅游业务 国内旅游业务 入境旅游业务 出境旅游业务
(一)欧美国家旅行社分类
1、旅游批发、经营商
主要从事组织和批发包价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 司。
他们与饭店、交通运输部门、旅游景点及包价旅游所 涉及的其它部门签订协议,预先购买这些服务项目,然后 根据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和消费水平,设计出各具特色的包 价旅游产品,通过旅游零售商在旅游市场上销售。 差别:
旅游学概论第6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
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
地方旅游业发展规划又可分为省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地 市级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等
3/3/2020
23
6.2.2 旅游规划的内容
(二)我国旅游规划种类
2.旅游区规划(tourism area plan) 旅游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
3/3/2020
5
6.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 在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和 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旅游资源分类 这一基础性问题。
• 早期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较为简单,伴随着旅游 学研究的深入和旅游开发实践的发展,从专业研 究和实践需要的角度出发,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形 式的分类方法。
(一)按规划范围分类
2.国家旅游规划
主要解决旅游政策;物质结构规划,旅游吸引物、 旅游发展区、国际旅游入境口岸和国内交通服务 网络;其它主要基础设施规划;住宿及其它旅游 设施和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质量层次;主要旅游 路线和它们的区域联系;旅游组织机构、法规和 投资政策;旅游营销战略和促销计划;教育培训 计划;设施开发和设计标准;社会文化、环境和 经济影响分析;国家旅游规划实施要点,包括发 展阶段、近期发展策略和项目计划等问题。
(1)旅游资源状况 (2)客源市场状况 (3)国家或地方旅游开发政策 (4)旅游开发地的经济承载能力 (5)旅游开发地的社会环境 (6)与旅游活动有关的其他条件的状况
3/3/2020
27
6.3.2 旅游开发的内容
(一)景点或风景区的规划与建设
旅游开发的直接落脚点是旅游景点或风景区的建设,整 个旅游开发工作也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所以必须对旅游 景点或风景区有一个具体的开发规划和设计方案,并以此 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4技术的进步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一)1841年的活动1. 参加者的公众性2. 组织工作的严密性3. 团队规模前所未有4. 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1. 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2. 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3. 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4. 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5. 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一、名词解释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
旅游学概论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
1.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
通过对旅游资源的种类、组合、结构、功能和性质 等的评价,确定旅游资源的质量水平,评估其在旅游 地开发建设中的地位,以便为新旅游区的开发提供科 学依据,也为已开发或部分开发的老旅游区提供改造、
扩大的依据。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城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埃菲尔铁塔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金字塔
九寨沟瀑布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空间上的地域性
旅游资源作为地域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地理环境的 影响和制约。这种地域差异性使各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 不同的特色和旅游魅力。例如岩溶地貌景观大面积的存在于我国 西南地区,而丹霞景观则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各民族的风 土民情各不相同,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雾凇
《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旅游资源的特征
(四)构景上的综合性
旅游资源往往是由多种要素综合在一起组成,孤立的景物很 难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一个地区的旅游资源要素种类越 多,联系越紧密,综合性越强,地区整体景观效果就越好,综合 开发利用的潜力也就越大。 旅游地的形成是多种旅游吸引物聚集的结果,可能既有自然 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 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验性的。
第四章
关键概念: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源评价
旅游资源类型
旅游资源特征
旅游资
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资源保护
《旅游学概论》第六章:旅游市场
(四)心理细分
心理细分是指按消费者心理行为细分市场。 心理细分是指按消费者心理行为细分市场。此类划分 的依据主要是消费者性格、生活方式、旅游目的、 的依据主要是消费者性格、生活方式、旅游目的、购买时 间和旅游者所追求的利益等。 间和旅游者所追求的利益等。
第三节 旅游市场的需求与供给
一、旅游需求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
(一)地域细分
地域细分是指按地理位置来细分旅游市场, 地域细分是指按地理位置来细分旅游市场,涉及游客 的来源及游客所来自的国家的分析。 的来源及游客所来自的国家的分析。 它以现在及潜在的客源发生地为研究的出发点, 它以现在及潜在的客源发生地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 旅游输出国与接待国之间的距离, 旅游输出国与接待国之间的距离,可分为远程旅游市场和 近程旅游市场; 近程旅游市场;根据旅游者的国际流向可把旅游市场细分 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根据旅游发生国而划 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机会市场; 分为不同国家旅游市场。 分为不同国家旅游市场。
(五)旅游市场具有高度的竞争性
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与市场同在。现代旅游市场激 有市场就有竞争,竞争与市场同在。 烈竞争表现在高层次上的竞争。 烈竞争表现在高层次上的竞争。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 (1) 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每个国家都具有发展旅游业 的资源条件。 的资源条件。 旅游者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地位、 (2) 旅游者个人的兴趣爱好、社会地位、文化素质以 及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需求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 及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使需求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 (3) 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决定了未来的旅游市场不可能 使每一个人都进入国际旅游市场。 使每一个人都进入国际旅游市场。
(一)旅游市场上旅游产品和旅游者的异地性
旅游活动却不同,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 旅游活动却不同, 统一的。就是说, 统一的。就是说,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必须是 统一的。因为旅游产品不能像一般产品那样, 统一的。因为旅游产品不能像一般产品那样,在空间上具 有位移性,在时间上具有可储存性的特点。 有位移性,在时间上具有可储存性的特点。对旅游产品只 能是一种异地消费。 能是一种异地消费。
旅游学概论(第六章旅游业)
二、旅游交通业
游客人数的变动必然导致旅游交通在旅游旺季运力 紧张,旅游淡季运力过剩,为了调节旅游人数的变化, 使游客的数量和旅游交通的运输能力大致相匹配,旅游 交通部门往往利用票价浮动的杠杆来调节旅游需求,如 民航部门在旅游淡季对机票进行打折,以免造成运力的 浪费;铁路、公路和水运部门在旅游旺季提高票价以调节 客流。
一、旅行社
9.编印旅游指南、旅游地图、名胜介绍等明信片及小册 子。
一、旅行社
10.拍摄旅游纪录片、录像片,制作旅游幻灯片等。 11.向旅游者提供导游和陪同人员。 12.根据旅游者的要求,联系有关部门,组织对口专业旅 游,安排座谈会、学术报告、技术交流和文艺表演等。 13.发售旅行支票。 14.旅游业务咨询。
第六章 旅游业
旅游业的三 大支柱产业
(传统看法)
旅行社业 旅游交通业 旅游饭店业
旅游业四大 支柱产业
1、旅行社 2、旅游交通 3、旅游饭店
4、旅游购物
新增
一、旅行社
(一)近代旅行社业的产生 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正式创办了世界上第一 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成为世界旅行代理业 务的开端,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七)中国旅行社业的发展趋势 3.品牌化经营
在旅行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行社的品牌经营应运而生。
旅行社要形成自己的品牌,一靠产品有特色,文化 内涵丰富,不落俗套;二靠产品质量上乘、稳定,信誉度 高;三靠企业的形象策划,如设计鲜明独特的图形徽标,. 生动易传的宣传口号,装修醒目的门市部,工作人员的 统一着装以及渗透在全体职员行动中、企业活动各个环 节中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二、旅游交通业
(一)旅游交通业的特点 3.舒适性 旅游交通工具和公共交通工具相比更强调舒适性。 不管是飞机、旅游列车还是旅游车船公司,在内部设施、 服务质量、服务项目等方面,都追求舒适性。旅游交通 工具如飞机、列车、汽车等,往往带有空调、音像设备 和角度可调的高靠背椅等,这样游客在乘坐时能使身体 得到休息,精神得以放松。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
3.专升本考试-《旅游学概论》各章节问题及重难点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为什么?答:不属于。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不具备能借以开展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的特点,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谈不上是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答: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减缓产品或货物,对外旅行的需要由此而产生。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答:①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②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③虽然这一时期也存在消遣性的旅游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5、铁路运输的出现何以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①费用低②速度快③运力大④通达范围广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答:①1841年,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从赖斯特市至拉夫堡市参加禁酒大会活动②1845年,商业性的尝试,组织团体性消遣旅游,从莱斯特至利物浦,历时一周③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参观世界博览会的团体旅游活动④托马斯·库克还创造性的推出了一种代金券。
⑤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首例环球旅游团7、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认识这些原因有何实际意义?答:一、推理因素:①世界人口的增加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二、拉力因素:①很多旅游目的地的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持的积极态度和所推出的鼓励性政策②很多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接待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投入③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出与推广8、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一)知识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二)能力目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际旅游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通过问题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掌握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广泛阅读了旅游相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本课程通过多学科角度认识旅游,广泛阅读,案例分析等突进,培养学生较宽泛的综合人文素质、综合辩证思维素养,培养紧跟旅游时代变化创新,不断进取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使用和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团队职业素养,激发爱国情操和使命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卫生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五、课程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旅游本质的内涵及其发展表现分类分为四大板块: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基本概念与分类、旅游活动构成或参与要素、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
绪论答案一、名词解释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
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
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
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1)旅行活动的发展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旅游学概论知识要点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答:不属于;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移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他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金意义上的旅游活动;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⑴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⑷运输条件的变化,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答:1费用低 2速度快 3运力大 4通达范围广6、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刺激作用;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⑸城市化进程加快意义: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⑼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的推广第二章旅游活动的发展1、旅游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⑴旅游与逗留的合成性:旅游活动由旅游活动和逗留活动组成;⑵异地性:旅游活动是人们离开自己的惯常居住地,前往异国他乡开展的旅游或访问活动;⑶暂时性:旅游者在结束一次全程旅游活动之后,需返回其惯常居住地,而不能在所到访的目的地过久停留或定居;⑷非移民性和非就业性:旅游活动是出于移民和就业打工目的之外的外出旅行和访问活动;2、试分析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比较国际旅游活动与国内旅游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活动的开展是否跨越国界;1、消费水平,一般地讲,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低于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2、便利程度,国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比较容易,障碍少,手续简单;3、经济作用,国内旅游消费带来的是财富在国内不同地区的重新分配;国际旅游会造成财富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3、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的意义何在⑴普及性表现在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等方面; ⑵成长性表现在增长趋势的持续性⑶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地理集中性⑷季节性在季节上往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第三章旅游者:1、简述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⑴身体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动机所反映的需要包括度假修养、参加体育活动、海滩消遣、娱乐活动,以及其他直接与身体健康有关的活动;⑵文化方面的动机:属于这一方面的旅游动机所反映的需求特点是,都希望理解异国他乡的情况,包括了解该地的音乐、艺术、民俗、舞蹈、绘画以及宗教等;⑶人际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致使人们出于为了满足自己开展社会交往,保持同某些异域人群的接触这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旅游动机,包括希望深入异国他乡去接触当地民众、探亲访友、逃避惯常的微社会环境、结实新朋友等等;⑷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这方面的旅游动机主要涉及追求个人成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属于这类动机的旅游活动包括洽谈商务、出席会议、考察研究、追求业余爱好以及外出休学等等;第四章旅游资源1、列举并解释旅游资源的特点;答:1多样性:任何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事物皆可成为旅游资源,可以是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社会事物,历史留下来的、人造的,有形的事物、无形的事物,2吸引力的定向性:就某项具体旅游资源而言,它对某些游客来说可能吸引力很大,但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来说可能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3垄断性: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有地理空间上不可移动的特点;4易损性:自然易损和文化原生性破坏同传统的物产资源相比较属于非消耗性资源,只要管理利用得当,当可用之不竭;但若使用不合理或维护不当便很容易遭受损害甚至破坏;5可创新性:为了发现旅游者可凭借经济实力人为地创造某些旅游吸引物6时间性:时间的季节性,时间的特定行和时代的变异性意义: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业市场营销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工作的展开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政府和民间企业在旅游开发中应扮演何种角色⑴政府在旅游开发中应扮演引导者角色;一是引导或指导;二是补充;⑵民间企业的中心任务是商业性旅游景点的开发与经营,其中包括提出项目开发设想、执行项目开发,提供开发资金并承担财务风险,以及项目开发之后的经营和管理;3、简述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⑴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⑵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⑶分析该项目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⑷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4、简述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⑴解决和改善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⑵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⑶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⑷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培育能够胜任专业水平的旅游服务工作人员;5、试析致使旅游资源遭受损害和破坏的原因;答:1自然因素:重大天灾,风化作用,动物性原因2人为因素的作用:旅游者的不当行为,当地居民的不当行为,旅游业者的不当行为6、你认为应如何保护旅游资源⑴针对自然作用的危害:旅游资源管理者应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加以预防;对于因条件限制不采取类似措施的旅游资源,则应经常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理;⑵针对旅游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应加强该地的旅游规划工作,充分估计接待能力饱和会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性影响;对违反规定的参观者要予以制止,并视情节严重程度予以批评、可以罚款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⑶针对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方面的原因:对于因当地居民和旅游业者的行为失当而对旅游资源造成的破坏,除应加强对保护旅游资源的宣传工作外,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第五章旅游业1、同制造业相比,旅游业有哪些基本特点⑴综合性产业⑵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型产业⑶政策性较强的产业⑷脆弱性产业2、影响旅游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1、旅行目的2、运输价格3、旅行距离4、旅行偏好和经验3、同独立饭店相比,饭店连锁集团何以会有竞争优势⑴资本优势⑵技术经济优势⑶市场营销优势⑷集中采购优势⑸管理效率方面的优势⑹分散风险的优势4、列举并解释旅游产品的特点;⑴无形性⑵不可转移性⑶不可存储性⑷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⑸综合性第六章旅游组织1、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何在答: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的主要原因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⑴旅游业构成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有关各方在行动上不存在自动的协调⑵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如何建立和推广这一形象,并非私营部门或旅游企业力所能及的⑶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束⑷基础设施以及其他公共产品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总体旅游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都需要由政府提供⑸为了社会安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⑹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⑺很多国际间的旅游事务,必须由国家政府出面;2、在推动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方面,政府有可能采取的投资鼓励政策通常包括哪些㈠需求管理:⑴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与宣传⑵控制游客进入量⑶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⑷通过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㈡需求管理:⑴控制土地的用途⑵行使建筑物管制⑶市场管制⑷实行特别征税⑸实行投资鼓励政策第七章旅游市场1、简述旅游客流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基本规律:①人们外出旅游的地域范围的发展总是由近及远; ②旅游客流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趋势:①超大型城市往往都会形成重要的旅游中心; ②亚太地区在全球旅游业中的地位持续提升;③全球远程国际旅游的增长速度将会持续高于区内国际旅游;2、我国旅游业在国际客源市场中存在哪些问题:我国在和国际客源市场竞争中存在以下问题:⑴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旅游客源产生地较远⑵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激烈竞争⑶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⑷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3、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1: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2:短程旅游所占不重大;3:旅游活动的开展形式以散客为主; 4:旅游消费总额增长速度快,但人均消费水平仍显较低;4、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特点;⑴增长速度快;⑵出境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拓宽;⑶客流流向以亚太地区为主;⑷港澳游份额大;第八章旅游的影响重点1、归纳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经济的影响:有利影响:①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②助于货币回笼③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④带动相关行业发展⑤增加政府税收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增加就业机会不利影响:①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②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变化③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重点2、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②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③有助于促进生活环境的改善④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⑤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和促进世界和平;消极影响:①不良的“示范效应”②干扰东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③当地文化的过度商品化;重点3、试观察和归纳旅游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积极影响①使历史建筑和古迹得到维护、恢复和休整; ②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③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 ④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消极影响①致使水体和空气的质量下降以及噪声的增加;②致使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的相对缩小;③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将会加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损害及破坏;④长期大量接待来访旅游者,会使当地历史古迹的原始风貌甚至其生存寿命受到威胁;⑤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会使当地的原有景观遭到破坏;Power by7、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内容涉及哪些方面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②促进旅游的公平发展;③改善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的生活质量;①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经历;②保护未来旅游开发赖以可行的环境质量;8在预防和控制旅游的消极影响方面,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①端正认识②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超负荷发展③健全法律,加强管理④加强宣传教育,进行旅游伦理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7/2020
5
6.1.2 旅游资源的分类
• 在旅游学基础理论研究、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和 旅游规划开发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旅游资源分类 这一基础性问题。
• 早期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法较为简单,伴随着旅游 学研究的深入和旅游开发实践的发展,从专业研 究和实践需要的角度出发,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形 式的分类方法。
•旅游资源(tourism resources),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 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7/2020
4
• 其一,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能产生吸引力。从旅游的定义可 知,旅游的本质规定性是旅游者对美和愉悦的追求,只有 向旅游者提供审美和愉悦,对旅游者产生某种吸引力,才 可称得上为旅游资源。
3/7/2020
10
(二)现代应用性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所 确定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体系,将旅游资源的分类结 构确定为“主类”、“亚类”、“基本类型”三个 层次:
8个主类 31个亚类 155个基本类型
3/7/2020
11
6.1.3 旅游资源的特点
• 作为一种资源,旅游资源既与其他各类资 源有共性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认 识这些特点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对于 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规划、旅游市场营销 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7/2020
7
(一)传统的理论分类
2、按照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分类
(1)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在旅游过程中被消耗 或部分消耗后,仍能够通过适当途径为人工再生 产所补充的旅游资源,如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 风味佳肴等。
(2)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在长期 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遗存物,一旦在旅游过程中遭
(2)现有的和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是指已经客观存
在并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主体资源;或者是有些资 源已经通过可行性论证、对其开发价值取得论证,即将开 发的资源。
(3)市场型旅游资源:是指比较适合市场需求的资源,
它可能原本质量不高,但由于某一社会事件使其影响力倍 增而成为旅游资源,或者是由于市场需要而可以创造出来 的新的旅游资源,如各类主题公园。
到破坏则极难恢复,即使能部分复原,其原有的 观赏价值也将大大降低,如古建筑、古文化等。
3/7/2020
8
(一)传统的理论分类
3、按照旅游活动性质分类 (1)供陆上旅游活动之资源:露营、篷车旅行、野
餐旅游资源/骑马旅游资源/散步及远足旅游资源/ 狩猎旅游资源/攀岩旅游资源/滑雪旅游资源等 (2)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活动资源:内陆钓鱼水域 /其它水上活动内陆水域/靠近乡间道路的水域/适 于海上活动的海洋近岸水域/适于海岸活动的靠近 乡间道路地带等
• 其二,旅游资源必然是一种资源状态。旅游资源是一部分 处于待开发的、有潜力被开发的状态,虽具有旅游吸引力, 但由于未经过人类的开发,尚不能成为多数旅游者的旅游 对象。已经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已经转化为旅游产品, 则不能再称为旅游资源。
• 其三,旅游资源的涵盖面非常广。旅(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以绝对高差与相对高 差分类,比如低地/平缓的乡野/高原台地/俊秀的 小山/高的山丘等
3/7/2020
9
(一)传统的理论分类
4、按照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分类
(1)潜在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的游览、观赏价值但
现阶段尚无力开发的旅游资源。这类资源可以是自然景观、 历史遗迹或者独特的吸引物。
旅游学概论
第六章 旅游资源与旅游开发
3/7/2020
1
本章学习目标与概要
• [学习目标]掌握旅游资源、旅游规划和旅游 开发的概念,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了解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的主要内容。
• [本章概要]旅游资源是开发旅游产品和发展 旅游产业的基础条件,旅游规划则是旅游
开发的科学部署。理解旅游资源概念的本
3/7/2020
12
(一)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地域差异性 (三)组合性 (四)文化性 (五)开发利用的相对永续性 (六)变化性
3/7/2020
13
6.2 旅游规划
3/7/2020
14
6.2.1 旅游规划的概念
学者们对规划的定义作出以下描述: •规划是要对未来作出不同情景的设想,找到实现不同情 可采取的不同策略,并评判规划最终结果对未来可预见 因素的敏感程度。 •规划是涉及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活动。规划包括社会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心理因素、人类学因素和技术因 素等,还要考虑过去、现在和未来。 •规划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组织未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具 有连续性、增值性与可变性等特征。
3/7/2020
15
•旅游规划具有以下特性:
•综合性强。旅游业实质上是多种产业、部门的综合体, 它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结构复杂。旅游规划以自然、 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分析为基础,包含大到 战略政策框架建构小到市场细分定位等不同层面的内容。
质,树立规划先行的开发理念是本章学习 的重点。
3/7/2020
2
6.1 旅游资源
• 旅游资源定义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 的,即都认为旅游资源的本质在于“吸引力”, 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和属性,没有吸引力就不
能成为旅游资源。
3/7/2020
3
6.1.1 旅游资源的概念
•2003年2月24日颁布了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 分类、调查与评价》(2003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该标准对 旅游资源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的技术界定。
3/7/2020
6
(一)传统的理论分类
1、按照旅游资源的成因和属性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又称“自然景观”,主要由地 表、气候气象、水文、生物、太空等自然地理要素 构成,是地球表层所有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以及有规律运动的结果,基本上属于天赋的, 或自然形成的。
(2)人文旅游资源:又称“人文景观”,是指由古 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旅游动机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它受人类历史、政治、经济、文化、 民族以及地域环境等多种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主 要由历史遗迹、建筑园林、文学艺术、民俗风情、 休闲求知健身、购物、现代城市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