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培优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研磨闻气味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D.测溶液的pH
2.下列有关中和反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B.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中和反应
D.中和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其中只有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

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乙>丙>甲B.甲>乙>丙
C.丙>乙>甲D.乙>甲>丙
4.某同学利用自制的紫色紫薯汁进行“溶液酸碱性检验”的探究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下列结论或推论错误的是()
A.蔗糖水呈中性
B.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
C.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溶液pH一定等于7
D.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
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在滤渣中()
A.只有银B.只有银和铁
C.可能含有锌D.一定有银、铁、锌
6.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甲乙丙丁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7.“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如图是金属钠投入水中所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原子在该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
C.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因为溶液中存在OH-
8.在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盛有相同质量分数、等体积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把天平调到平衡,在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为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的烧杯中应放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5.68g C.6.5g D.7.09g
9.下列小实验不正确的是()
A.可用稀盐酸比较金属铝和铜的活泼性
B.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
C.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D.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10.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HCl、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11.室温下,向 a克 Mg粉和 Ag粉的混合物中加入 Cu(NO3)2溶液,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B.滤液中一定没有 Cu2+
C.滤渣质量一定小于 a D.滤液中一定含有 Ag+
12.如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C.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
13.小明同学归纳总结了初中所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并用“H2SO4+X→盐+Y”这种表达式进行整理。

下列小明的观点正确的是
A.若X为金属铜,则Y是氢气 B.若X为铁,则盐是Fe2(SO4)3
C.若X为BaCl2,则生成白色沉淀 D.若Y为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4.金属R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CuSO4=Cu+R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金属R的活泼性比Cu要强
C.该金属可以是金属铝D.该金属可能是铁
15.将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Al 加热
3Cu+Al2O3.充分反应
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剩余,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能够说明氧化铜有剩余的实验现象是()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产生
②加入稀硫酸后,溶液显蓝色
③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产生
④加入稀硫酸后,容器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⑤在加稀硫酸后的溶液中,插入铁片,铁片表面有红色不溶物质析出。

A.只有①B.只有②C.③④D.②⑤
1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且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浓盐酸 D.熟石灰
17.甲、乙、丙、丁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丙是常见的溶剂,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无明显能量变化
B.乙可能属于盐
C.乙只能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成丙
D.丙丁反应所得溶液不可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8.下列有关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g B.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C.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 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19.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如下方案不合理的是A.在空气中加热B.加入硝酸银溶液C.加入氢氧化钾溶液D.加入稀盐酸20.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

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 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偏向左边B.仍然平衡C.偏向右边D.无法判断
21.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2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由于构成它们的碳原子不同
D.盐酸和硫酸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其溶液中都有H+
23.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24.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25.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2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7.下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广口瓶内物质用途
A一定量浓硫酸干燥某些气体
B装满水收集某些气体
C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等气体
D空气收集某些比空气重的气体
A.A B.B C.C D.D
28.下列是初中化学学习中常见的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稀释浓硫酸
C.读液体体积D.液体的取用
29.常温下既能与CO2反应,又能与CaO反应的是()
A.盐酸B.水C.NaCl D.NaOH
30.分类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下列图中的包含关系,正确的一项是()A.B.
C.D.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选择题
1.C
【解析】
试题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故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时,用手轻轻在瓶口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故正确;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故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故错误;D.测定溶液酸
碱度时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不能直接将试纸伸入液体中,故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浓硫酸的稀释;溶液酸碱度的测定
2.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
解析:A
【解析】
【分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详解】
A、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正确;
B、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盐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两个:反应物要求必须是可溶的(当有酸参与反应时,另一种物质可不溶于水,但一定要溶于酸才行,也就是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物要求必须含有沉淀,或者是气体,或者是水。

3.C
【解析】
【详解】
解: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说明丙>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丙>乙>甲。

故选: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解:只有甲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甲是最稳定的金属;将丙放入乙的盐溶液中,丙的表面有乙析出,说明丙>乙;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丙>乙>甲。

故选:C。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紫薯汁遇白醋和稀盐酸显红色,遇肥皂水和石灰水显绿色,说明紫薯汁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A.蔗糖水加入紫薯汁后不变色,说明蔗糖水显中性,正确;
B.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紫薯汁遇白醋和稀盐酸显红色,遇肥皂水和石灰水显绿色,说明紫薯汁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A.蔗糖水加入紫薯汁后不变色,说明蔗糖水显中性,正确;
B. 肥皂水显碱性PH>7,蔗糖水显中性PH=7,白醋溶液显酸性PH<7,溶液的pH:肥皂水>蔗糖水>白醋,正确;
C. 将等体积的盐酸与石灰水混合,不确定哪种物质剩余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溶液pH一定不等于7,错误;
D. 白醋与盐酸PH都小于7,将等体积的白醋与盐酸混合,溶液pH一定小于7,正确;
故选C。

5.B
【解析】
【详解】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银,铁粉不能与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锌发生反应,所以在滤渣中不会有金属锌;则铁粉只与AgNO3溶
解析:B
【解析】
【详解】
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硝酸银、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银,铁粉不能与混合溶液中的硝酸锌发生反应,所以在滤渣中不会有金属锌;则铁粉只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在反应后的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铁粉过量,故滤渣的成分为铁和银,B正确。

故选:B。

6.A
【解析】
【详解】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钠能
解析:A
【解析】
【详解】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④③②①,故选A。

7.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示,该反应是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B、钠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由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正确;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OH-,溶液呈碱性,正确。

8.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x==0.2g,6.5g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 ﹣0.2g =6.3g ;要想使天平最终保
解析:D 【解析】 【详解】
设左边烧杯中加入6.5g 锌粒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
2442+=Zn H SO Zn +6526O .S H 5g
x
↑ 652
=6.5g x
x =
6.52
65
⨯=0.2g ,6.5g 锌粒可制得氢气0.2g 由此可知,天平左边增重6.5g ﹣0.2g =6.3g ;要想使天平最终保持平衡,右边也要增加6.3克。

设需加入铝的质量为y ,
()2424232Al 3H SO Al S +=+m 5464O 3H 8y
6.3g
↑∆ 54y =48 6.3g
解之得:y ≈7.09g 。

故选:D 。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是解题关键。

本题中要想保持天平平衡应使两边增加重量相等,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金属的质量减去生成氢气的质量。

9.D 【解析】 【详解】
A 、由于铝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故B 正确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于铝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能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用试剂可区分浓盐酸和浓硫酸,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氢氧化钠变质后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

所以,可用石灰水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于稀硫酸和蒸馏水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用可用酚酞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pH=7,溶液显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滴有酚酞溶液的盐酸溶液显无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A
【解析】
【分析】
由于属活动性顺序中,Mg>Cu>Ag,将一定质量Mg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 (NO3)2溶液中时,镁粉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铜和Mg(NO3)2,银不能与Cu(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于属活动性顺序中,Mg>Cu>Ag,将一定质量Mg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时,镁粉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铜和Mg(NO3)2,银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

【详解】
A、根据得到蓝色滤液,可知Cu(NO3)2有剩余,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镁,故选项正确;
B、根据得到蓝色滤液,可知Cu(NO3)2有剩余,滤液中一定有Cu2+,故选项错误;
C、根据:
3232
+=+
2464
Cu NO Mg Cu Mg NO
()()
可知滤渣质量一定大于a,故选项错误;
D、银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滤液中一定不含有Ag+,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H2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A端进入;若用排空气法往装置内收集CO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要除去H2中的CO2可在此装置中装入NaOH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

故选C.
考点:气体的收集
13.C
【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置换氢气的时候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错误;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解析:C
【解析】A、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B、铁与硫酸反应置换氢气的时候生成的是硫酸亚铁和氢气,错误;
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正确;
D、酸与碱和金属氧化物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故不一定是中和反应,错误。

故选C 。

14.C
【解析】
【详解】
A、R是单质,硫酸铜是化合物,生成的铜是单质,硫酸R是化合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R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R的活动性要比铜强,故B说法正确;
C、铝能与硫酸铜
解析:C
【解析】
A、R是单质,硫酸铜是化合物,生成的铜是单质,硫酸R是化合物,该反应是置换反应,故A说法正确;
B、R能将铜置换出来,说明R的活动性要比铜强,故B说法正确;
C、铝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但是铝与硫酸铜反应是生成的硫酸铝中,铝元素显+3价,而这个反应生成的盐中,R显+2价,该金属不能使铝,故C说法错误;
D、铁在铜的前面,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5.D
【解析】
【详解】
解:①、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若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氧化铜不足,铝粉没有完全反应,故错;
②、如果氧化
解析:D
【解析】
【详解】
解:①、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若有气泡生成,只能说明氧化铜不足,铝粉没有完全反应,故错;
②、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取反应后固体(有Cu、Al2O3、CuO)加硫酸时,只有氧化铜与酸反应能观察到溶液变蓝色,故对;
③、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热反应充分反应后固体剩余物中不会含铝粉,加入稀硫酸时不会观察到有气泡放出;但加入足量稀硫酸没有气泡也不能一定说明氧化铜有剩余,也可能是铝粉与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故错;
④、氧化铜与铝粉混合加热生成红色的铜,容器中有红色不溶物质因此无论氧化铜有无剩余,红色物质是一定出现的,故错;
⑤、如果氧化铜有剩余,加稀硫酸后的溶液中,插入铁片,首先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然后硫酸铜与铁片反应表面就会有红色不溶物质析出,故对。

故选D。

【点睛】
两物质发生反应时,充分反应后若有一种反应物剩余,则另一反应物一定完全反应;若两反应物都有剩余就不能称为充分反应。

16.A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自身的质量增加,但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正确;B、烧碱能在空气中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同时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使自身的质量增加,但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正确;B、烧碱能在空气中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质量增加同时发生化学变化,错误;C、浓盐酸在空气中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小,错误;D、熟石灰在空气中会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错误。

故选A。

17.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甲常被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甲为氢氧化钙;丙是常见的溶剂,则丙为水;甲(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乙,乙发生化学反应后能生成丙(水),所以乙为碳酸钙或氢氧化钠;甲(氢氧化钙)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丙(水)也能与丁发生化学反应,则丁为二氧化碳。

【详解】
A、丙转化成甲的反应是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选项错误;
B、由分析可知,乙可能为碳酸钙,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选项正确;
C、如果乙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D、丙为水,丁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选项错误,故选B。

18.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解析: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A、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省略了,所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是16;不是16g,故A说法错误;
B、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要选择量程比所量取液体体积略大的量筒,所以可以用10mL量筒量取9.5mL蒸馏水,故B说法正确;
C、pH试纸只能粗略的测pH值的整数值,无法精确到小数点,所以pH试纸不能测得某溶液的pH为7.8,故C说法错误;
D、根据空气中的成分以体积含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9.C
【解析】
【详解】
A、在空气中加热,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加入硝酸银溶液,铜锌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空气中加热,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加入硝酸银溶液,铜锌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银,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加入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溶液与黄金、铜锌均不反应,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加入稀盐酸,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黄金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0.B
【解析】
【详解】
由于反应之前,天平保持平衡,而且,反应之后两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说明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之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B项正确。

【点睛】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于反应之前,天平保持平衡,而且,反应之后两烧杯底部都有固体剩余,说明金属过量,盐酸量不足,所以,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所以反应之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