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奖人公示
为人生写下勤奋的注脚
62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月·综合【年度人物系列报道】为人生写下勤奋的注脚本刊记者 徐芳芳在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中,有一位是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的张涛教授。
他出生在北京一户普通的工薪家庭,从小便要强上进,靠着勤奋与坚韧,从小小的布衣之家,一步步攀上前沿科学的殿堂。
“起初没想搞学术”高考那年,张涛的目标很明确——考清华。
然而除此之外,要报考什么专业他没有仔细考虑过。
填报志愿时,班主任让大家根据模拟考试的分数选专业,专业不要太集中。
那时候,建筑专业大热,为了避免“撞车”的张涛填报了自动化系,一是想闯一闯这个高分专业,二是懵懂地认为自动化可能与计算机相关,是很前沿的学科,将来也许更容易找工作。
连张涛自己都没有想到,误打误撞进了清华自动化系这扇大门后,他将在科研的道路上成就人生。
在清华大学,张涛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本科与研究生的学业,直到获得硕士学位,他都没有考虑过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
1995年,张涛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此时,他开始认为,自己未来也许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而当时国内的博士教育水平与国外差距甚远,一个学生能在国内的学术期刊发表一两篇文章就能拿到博士学位。
既然选择从事科研,张涛便开始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所幸,张涛的导师曾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深造,与德国的导师一直有联系。
恰逢德国政府推出了中德两国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中国的学生依然在国内拿学位,但可以到德国深造一年。
在导师的推荐下,张涛拿到了德国D A A D 奖学金,于1997年来到慕尼黑工业大学深造。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来到诞生了多个诺贝尔奖的学府,年轻的张涛大开眼界。
上世纪90年代,赴德留学的大都是在职公派,而张涛却以在读博士的身份来到德国,他十分珍惜这样的机会,学习自然刻苦。
在研究室,他尽管做着自己的课题,却十分注意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同时观察德国人是如何做科研的。
在德国的一年,张涛学到的不仅是德国人的研究方法,还有德国人的思考方式。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
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正文:----------------------------------------------------------------------------------------------------------------------------------------------------教育部关于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教技发[2015]2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我部组织开展了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评审工作。
经评审,决定授予“新型低功耗多栅MOS器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等4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飞秒激光三维微纳制备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等87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特种液晶材料及调光膜制备技术”等20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等2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华北大气污染跨省域输送—转化机理及预报—联控技术”等39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强震区桥隧混凝土抗渗裂增韧协同设计方法与工程应用”等78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空化湍流机理研究及其在水力机械中的应用与推广”等3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授予“一种多孔纳晶电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等2项成果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二等奖。
全国高校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婵颖:非线性的精彩人生
李婵颖:非线性的精彩人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12期通讯员师延路本刊记者汲晓奇一些人常说,女人是感性的动物,逻辑思维天生与女性无缘。
然而,越来越多的女科学家如繁星般闪现,打破了这个魔咒。
李婵颖在非线性控制领域的突出成果,再一次向我们证实,科学没有性别的禁区。
这位200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先后取得了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又飞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电子计算机工程系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1年12月,学成归来的李婵颖留在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
其间先后在美国纽约大学理工学院以及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进行过学术访问。
问鼎关肇直奖2 0 1 4 年7 月3 0 日,古都南京传来喜讯:在第3 3 届中国控制会议(C C C2014)在上,李婵颖提交的论文,在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27个国家和地区的2377篇投稿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20届关肇直奖。
“关肇直奖”是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控制理论专家,我国现代控制理论的开拓者关肇直教授而设立的。
这个奖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于1994年设立,旨在鼓励我国青年科技人员从事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开发研究,对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青年人给予奖励。
该奖以其严格的评审以及获奖论文高水平的质量在控制界享有盛誉,系目前我国控制理论界最高水平的青年学术奖项。
李婵颖主要从事控制理论的研究工作,包括反馈机制的最大能力与局限、自适应控制和采样系统等。
众所周知,线性系统和具有线性增长率的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以及连续时间非线性系统的可镇定性理论,均已发展较为完善。
但当系统的非线性增长率快于线性速度时,镇定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控制器设计将遭遇本质性困难。
事实上,当系统的非线性程度过高,任何反馈控制律都可能无法镇定住该离散时间不确定系统。
由此,李婵颖的合作者,郭雷院士提出反馈确实存在可定量刻画的局限,开启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陈富龙:漫步在遥感技术的大道上
陈富龙:漫步在遥感技术的大道上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4期本刊记者严永红2012年9月,在历经4年半海外科研生涯的磨砺后,陈富龙以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高层次人才引进加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参加工作,并担任研究员。
从求学到治学,从内地到香港,陈富龙都是最优秀的那批人,翘首走进遥感技术的知识殿堂。
而今,他满腔热血回归,带着多年累积的科研经验,一边潜心在遥感技术的科研创新中,一边又奋斗在遥感技术应用的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寻找着科技智慧和现实生产力的最佳切合点,期望为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岁末年初,我们来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采访陈富龙,走进了他在遥感技术领域的探索历程。
青春熠熠辉2011年,亚洲遥感协会为陈富龙颁发了“村井俊治奖——年度亚洲遥感学会最佳青年论文奖”。
这在别人眼里光芒四射、让人惊叹的荣誉,在陈富龙的叙述中却如云淡风轻般平常,若不是我们有意提起,他似乎早已将之忘诸脑后。
“之所以获奖,在我看来归属于两大原因:一是因为我的选题比较有意义——用微波遥感技术解释冰川变化与全球变暖之间规律的关系,获得了一些定量的分析结果,该选题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
二是我的工作做得还算细致,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创新,还通过实地考察进行了科学验证。
”诚然,一个年青科学家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本不是为了所谓的奖项,因为科研之路意味着枯燥与乏味,意味着日复一日的实验与攻坚,意味着淡漠名利,甘于寂寞。
每当谈起当初为何会选择走上遥感技术研究的专业道路,陈富龙回忆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结果。
在1999年的秋天,陈富龙顺利走进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殿堂,珞珈山下的四年,是他人生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随着专业课程的开启,陈富龙对遥感这种新型、实用性技术的兴趣日渐浓厚。
他说,接触的时间越久,掌握的理论越多,他越发现,遥感是一门应用面很广的科学,它不仅涉及到全球变化和地球系统科学方面的研究,在资源环境和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与创新同行——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与创新同行——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方方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
【年(卷),期】2015(000)016
【摘要】6月26日下午.北京万寿宾馆,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
礼现场,精神矍铄的曾庆存院士走上领奖台。
他是我国著名大气动力学家、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家,曾首创了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的半隐式差分方法,并建立了迄今最深入和最系统的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理论。
他一生追求创新,在大气遥感和卫星气象学、气候动力学、地球系统科学等方面的杰出成果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
此时,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走到他面前.为他颁发“终身成就奖”的奖杯和证书。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方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科学中国人创新论坛暨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评点科技前沿
人物弘扬自主创新精神——科学中国人创新论坛暨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掠影3.倡导科学精神启迪创新思维——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
典礼举行4.激励创新一路前行——科学中国人2010(第九届)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侧
记5.向科技利器的铸造者致敬——科学中国人(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侧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促民族进步创新伴梦想前行r——记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赖绍聪
教育促民族进步创新伴梦想前行r——记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赖绍聪运怡冰【期刊名称】《创新时代》【年(卷),期】2016(000)009【总页数】3页(P36-38)【作者】运怡冰【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赖绍聪,二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组部第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
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地矿行业最高终身荣誉奖“李四光奖”等多项奖励。
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58篇论文被“SCI”收录,26篇论文被“EI”收录,出版著作3部、教材5部。
在地质科研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新思维,有效推动了地质学科发展。
以史为鉴,敢于直言,尽显学者的赤诚无私的心态;不断创新,更要不断反思,在科学家赖绍聪心中,科学和真理更需要坦荡的情怀。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奉献,为人类奉献,在奉献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在奉献中享受最快乐的人生,为学科奠基,为教育铺路。
”这是国家级教学名师赖绍聪的价值观,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教育领域和地质科研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为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赖绍聪的简介中,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师者相关的称号总是写在最前面,因为在所有人眼中,他首先是一位老师。
他总是会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著书立说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他更会将自己的真知灼见用独特的方式在更大的层面中传播。
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最前沿的思想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引领学生不断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展示
龙源期刊网 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展示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2014年第09期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感谢您多年来对“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终如一的关注、支持和厚爱。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是我国科技界具有专业品质和重要影响力的一项评选活动。
截至目前,此项活动已经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两院院士中认知度最高、备受社会各界推崇的一个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12届,在以往的评选中,我们先后评选出了袁隆平、师昌绪、杨振宁、闵恩泽、徐光宪、陈可冀、卢世璧、白春礼、顾秉林、孙家栋、黄伯云、王小谟、邓中翰、冯军等多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科教管理者和科技型企业家。
2014年7月5日,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揭晓,再次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使评审更加公平公正,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研究中心依据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两项评价指标,为本届年度人物评审建立了评价体系。
整体评选活动依据“影响力、创造力、转化力、责任感”等多项评选标准,最终确定了获奖名单,共评选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天宫一号”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4G掌门人”、东南大学教授尤肖虎等80位获奖者。
本届年度人物特设5项特别奖。
其中,中国“氢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获“终身成就奖”,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获“杰出大学校长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徐铭恩等11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深圳市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卫等5人被授予“科技型企业家”,北京太华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太华获“文化艺术创新奖”。
“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一路走来,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业界的肯定。
我们会继续努力,敬请期待更多属于科技人物的荣耀。
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科技创新人物”揭晓
文怡
【期刊名称】《今日科技》
【年(卷),期】2014(0)12
【摘要】在这充满机遇和变革的2014年里,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打开了一扇扇机遇之窗:从病毒拆解到智能革命,从蔚蓝地球到遥远星际,他们以产业升级抢占市场先机,以核心技术维护国家安全;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他们让稻花之香洒满世界;在晶体管和芯片的赛场上,他们连续跑出世界第一;无数的科研人员,用他们的不懈探索,多学科、多领域地提升国家科技的整体实力,用他们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引领我国经济从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文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全球航运业最具影响力十大人物榜单 [J], 劳氏
2.数字伴侣和他们的手脑速算研究所记200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创新人物徐明义夫妇 [J],
3.数字伴侣和他们的手脑速算研究所记200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创新人物徐明义夫妇 [J],
4.2014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J],
5.中国建材集团获评“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宋志平荣获“2016年度中国十大企业人物” [J], 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度感动中国获奖人物
于敏: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颁奖辞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老骥伏枥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颁奖辞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心有清泉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赵久富是鱼嘴村的党支部书记,是移民搬迁的第一责任人,他原本属于内安范围,面对没有村民愿意外迁的局面,必须有人站出来打破僵局。
有着30年党龄的老赵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内安,带头外迁黄冈。
颁奖辞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捐款献爱心27年的“炎黄”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颁奖辞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同桌妈妈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便与他同班同桌,直到今天他们已经整整同桌了16年。
颁奖辞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科学中国人简介
王法长 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 蒋敏华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长 朱水芳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所长 殷勤伟 北京军区总医院 特聘教授
赵耀华 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主任 赵永志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站长
银行汇款: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中关村南大街支行 开户名称:《科学中国人》杂志社 账 号:1100 1018 3000 5609 3215
社址(东区):北京市中关村28号海淀文化艺术 大厦A座16F 邮 编:100086 (西区):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30号院
西山汇16号楼1102室 邮 编:100041
孟元光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
《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承办的重要活动(部分)
2015年6月 我社隆重举行了“与创新同行论坛暨科学中国 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第十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参事、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卫生部原副部长、中 国医院协会名誉会长曹荣桂,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原副主任李主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 心主任李志民等相关领导,魏复盛、陈清泉、 朵英贤、刘大响、金涌、刘永才、黄先祥、李 椿萱、郭应禄、叶奇蓁、盖钧镒、周立伟等近 20位院士参加典礼并为获奖者颁奖,全国各 地科技界人士及媒体共200余人到会参加。我 社自2002年以来每年开展“科学中国人年度 人物”评选活动,逐渐形成特色品牌。
2007年8月 我社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技术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以 “低成本医疗与健康技术” 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生物 医学与健康工程研讨会”。 政府医疗卫生部门负责人, 两院院士在内的学术代表及 国际知名学者,国内多家大 型医疗器械公司及医院的专 家等200余人出席了此次研 讨会。
2012科学中国人(第十一届)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2012科学中国人(第十一届)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作者:夏炎来源:《科学中国人》2013年第08期2013年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
其中,王小谟、卢世璧、朱英富、薛其坤等知名院士,神舟飞船、天宫一号总设计师张柏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所长翁震平、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王俊等科学家获得年度人物殊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获“终身成就奖”;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获“杰出大学校长奖”,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骨科研究所所长卢世璧,江苏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教授钱坤喜获“杰出贡献奖”;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李晋等14人获“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浩等6人获“科技型企业家奖”;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段海康获“文化艺术创新奖”。
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司司长张彦通;科技部信息中心主任胡晓军等相关领导,陈清泉、戚发轫、石元春、叶奇蓁、戴汝为、王梦恕、刘先林、赵文津、周立伟、朵英贤、侯立安等近二十位两院院士为获奖者颁奖。
本届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影响力、创造力、转化力、责任感为评选标准,历时六个月,历经征集候选人、候选人资格审查、候选人展示、大众网络投票、专家评审、颁奖典礼等6个阶段,提名候选人达300余人。
由《科学中国人》杂志社主办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是为了奖励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激发科技工作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发扬自主创新、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
评选活动始于2002年,共评选出了袁隆平、杨振宁、白春礼、孙家栋、闵恩泽、师昌绪、徐光宪、顾秉林、邓中翰、黄伯云、陈创天、陈可冀等200余名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科教管理者、科技型企业家。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
于敏
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99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根据《条例》,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
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在奖项中,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此前已有24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评选流程,要摘取这项桂冠,需经过重重筛选。
其评选流程为: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或最高奖获得者个人推荐——院士、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咨询、打分——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评选——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审定——科技部核准——报国务院批准——国家主席签署证书,颁发奖金。
据了解,为确保最高科技奖的公正,国家最高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实施的是记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评审委员都必须对自己的一票负责。
到会委员必须有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才算有效。
研究生发育干细胞讲座
细胞增生异常 Hypertrophy 心肌肥大 心衰
Organ size control 器官大小控制
Myostatin gene 突变动物
The Hippo signaling pathway
Cell. 2003 Aug 22;114(4):445-56. Cell. 2005 Aug 12;122(3):421-34.
锤头鲨
科莫多龙(蜥蜴)
火鸡
性别与地位
黑寡妇蜘蛛
有性生殖的蚜虫
果蝇雌雄
蜜蜂
孔雀
灵长类
人类Y染色体危机
中科院造出“人工精子”
李劲松 Cell. 2012 Apr 27;149(3):605-17. 周琪 Nature. 2012 Oct 18;490(7420):407-11.
三、胚胎发育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早期胚胎发育) Organogenesis (器官形成)
发育生物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 生物学、遗传学以及生物化学等其他生命学科的发展,并与胚 胎学的相互渗透,才逐渐发展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 同时,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制造了一个网络,将分子生物学、细 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等学科整合在 一起。
发育的本质
受精主要过程
雄原核的主动去甲基化
徐国良 Nature. 2011 Sep 4;477(7366):606-10.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表观修饰之一
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一般抑 制基因表达
脊椎动物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序列上 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一般抑制基因表达
一、胚后发育
徐恪:“我是一个普通的清华人”
徐恪:“我是一个普通的清华人”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4年第4期本刊记者李明丽“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由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中国人》杂志、国家科技奖励办主办的《中国科技奖励》杂志与《创新中国》杂志共同举办,是为奖励对国家科技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而设。
从2 0 0 2年开始,已有钱学森、袁隆平、杨振宁、孙家栋等200多位杰出人士获奖。
在2013年度的获奖人物中,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获“终身成就奖”,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获“杰出大学校长奖”……值得一提的是,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清华大学教授徐恪,成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之一,与诸多著名院士、成果斐然的科技工作者同享这份荣光……尽管在大多数人眼中,计算机科学是高深莫测的,甚至是枯燥的。
但是在他的口中道来,却如同在欣赏气势恢弘的交响乐。
如一个硬币的两面,科学和艺术都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
徐恪—— 1 9 9 1 年进入清华大学的计算机学专家——更像是艺术家。
一路走来,他深深地沉醉在计算机科学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探寻着计算机科学的美、它的意义和它的未来;他像一个舞者,迈着自然轻盈的脚步,舞着一曲飘逸洒脱的科学华尔兹。
偶然构成的必然“现在回想起来,我1991年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似乎是个偶然,本来从小一直有志于成为一名医生,总觉得救死扶伤是最崇高的工作,怎奈眼睛近视比较严重,手术刀肯定拿不了,学医也只能从事基础研究。
于是在高考填志愿时几经考虑,选择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采访中,徐恪这样告诉我们。
进入计算机系以后,徐恪逐渐觉得计算机科学是相当有意思的学科,不了解的人会觉得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而当你越来越了解它,你会觉得它确实是一门科学,而当你越来越喜欢它,甚至会觉得它是一门艺术。
事实上,徐恪确实觉得编程和文学与音乐创作类似,须有艺术细胞方能做到很好。
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
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及推选理由1、核弹之父于敏[转载]2014年度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及推选理由于敏之子于辛代为领奖【先进事迹】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对于业界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这一美誉,于敏本人并不乐意承受:“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相比较,他更喜欢“国产土专家”的称谓,因为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89高龄的他没来“感动中国”的舞台,儿子于辛代他接过了奖杯。
主持人白岩松问起老人家的近况,于辛回答:“父亲最大的爱好是看书。
”问起老人家获奖之后的感受,于辛说:“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获这个奖。
”于敏的低调正是其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折射。
应国家需要,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放下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从零开始投入氢弹的研制。
相比原子弹,氢弹性能更优越,为了粉碎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空投氢弹爆炸成功。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核武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的喜悦只能藏在心里,出于保密的需要,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于敏也不能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
30年隐姓埋名之后,直到1999年,于敏才第一次公开露面,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
又过了16年,2015年1月9日,他第二次公开露面,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他已经习惯隐匿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
李先亮医学博士、肿瘤专家、肝移植专家
李先亮博士介绍李先亮,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在肝胆胰腺肿瘤和器官移植领域工作,不仅是经验丰富的肿瘤外科医生也是肝脏移植外科医生,同时也在临床免疫转化领域坚持科研探索,是具有深厚免疫研究积累的临床医师。
李先亮1994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系,1997年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
2000年获得香港大学胡应湘夫人奖学金的资助,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作临床访问学者。
2001年初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香港大学博士学位。
2005年在法国南特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
从2007年起,作为独立的研究学者,带领自己的团队,在移植免疫和调节性细胞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2010年作为海外留学人才引进到北京朝阳医院肝胆外科,主要工作方向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器官移植免疫耐受研究以及肿瘤绿色治疗模式探索。
2014年1月李先亮被科学中国人杂志名医名院栏目专题报道,入选科学中国人杂志医药卫生领域2014年度人物。
李先亮于2006年在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器官移植大会被授予世界器官移植协会科研奖学金,2008年获得了欧洲器官移植协会高级研究学者资助。
2008年在悉尼举行的世界器官移植大会受邀报告,并在该届大会上担任临床免疫耐受研究分会场的执行主席。
课题组连续六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目前获得国内外课题和资助达30多项,总金额超过1000万人民币。
李先亮目前共发表杂志文章、参与专著编辑以及国际会议论文交流80多篇,其中SCI 收录的杂志文章和会议文章共25篇,累计影响因子达120多,共被引用达350次。
同时还担任Intensive Care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等国际杂志特约审稿人。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奖人公示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奖人公示作者:来源:《科学中国人》2015年第08期6月26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面向全国,从基础研究、医药卫生、信息技术与电子、土木水利与建筑、机械运载、化工冶金材料、能源矿业、工程管理、农业、环境与轻纺十个领域评选出146位获奖者。
终身成就奖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大学校长奖许智宏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杰出贡献奖丁晓青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基础研究领域陈翰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晗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教授王学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黄来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赖绍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师蕾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赵鹏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陈厚早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红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院长于晓方吉林大学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所长张学记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杨必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尹大川西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文力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钟涛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医药卫生领域吴天一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蔡志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萧伟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丽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夏昭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副主任静进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主任李先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平亚吉林大学药学院国家发改委“人参创新药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国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党委副书记孟元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陈卫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系主任蒋忠民吉林大学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献军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唐仕波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吴传斌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魏启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周永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信息技术与电子领域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廖湘科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马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科技委常务副主任赵生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刘成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笑京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卓然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韩张华中国计量学院太赫兹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高飞飞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方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王宏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王世伟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移动超生技术研究中心生命探测事业部总监段纯刚华东师范大学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恩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黄志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于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贺昱曜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土木水利与建筑领域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仲建华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单炜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孟庆林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隽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总建筑师谢春庆成都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符锌砂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系主任聂树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与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林姚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建民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龚剑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航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机械运载领域李鹤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江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研究员/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邓伟文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仁府华中科技大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兰红波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苏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系主任杨炽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液伺服仿真与试验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王洋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国卿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化工冶金材料领域万立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永君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际平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党智敏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江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工程事业部副主任张中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陈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强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黄立民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副院长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执行院长王政宁夏大学宁夏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教授徐时清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贺军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能源矿业领域裴荣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姜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文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姜在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池汝安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汪宁渤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张刘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美成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副院长工程管理领域曹耀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晓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王世鑫天津市西青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肖条军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王伟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农业领域方智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茹振钢河南科技学院教授邓华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启和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沈新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红印江苏大学农产品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游艾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程科军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所副所长吴清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君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环境与轻纺领域陈联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严小军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军成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刘新旗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魏利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博士何理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新能源与城市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洪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副主任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欧阳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科技型企业家姜淼江门铂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培仁东莞市科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严月根博瑞德(南京)净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俞水泉苏州市宇城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俊松武汉绿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佩芳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凤鸣常州博闻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旭辉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宁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旭清北京索普兴大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总裁毛思宁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科技型企业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吴松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海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黄攀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江伟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教授邵振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宋晓艳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齐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杜震洪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GIS)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志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赵亚平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何松青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陈宏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特别研究员。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佚名
【期刊名称】《温州农业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由《中国科学报》等主办的“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1月31日晚正式公布结果。
2014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核武器研究和国防高技术发展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
【总页数】1页(P48-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
【相关文献】
1.2014河北年度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座谈会召开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艾文礼为获奖人物颁奖并讲话集团党委书记、社长于山致辞 [J], 储靖农;赵晓蕊
2.张柏楠、张崇猛、唐长红当选2013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J], 无;
3.“2012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揭晓 [J], 无;
4.2016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揭晓著名数学家林群院士获选 [J],
5.2014—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获奖名单及风采展示——“兴合
杯”2015-2015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新闻人物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于敏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朱敏才、孙丽娜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10年夫妇二人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3赵久富赵久富,男,60岁,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做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4张纪清张纪清,74岁,江苏省江阴市市民。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5陶艳波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作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12年苦读,杨乃彬如愿考上了大学。
6木拉提·西日甫江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获奖人公示
6月26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
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面向全国,从基础研究、医药卫生、信息技术与电子、土木水利与建筑、机械运载、化工冶金材料、能源矿业、工程管理、农业、环境与轻纺十个领域评选出146位获奖者。
终身成就奖
曾庆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杰出大学校长奖
许智宏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杰出贡献奖
丁晓青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基础研究领域
陈翰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
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颜宁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王晗苏州大学生物钟研究中心教授
王学路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
黄来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赖绍聪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
师蕾暨南大学药学院研究员
赵鹏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
陈厚早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红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院长
于晓方吉林大学艾滋病与病毒研究所所长
张学记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
杨必成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尹大川西北工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
杨文力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
钟涛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医药卫生领域
吴天一青海高原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乔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
蔡志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
萧伟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丽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市糖尿病研
究所副所长
夏昭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卫生与毒理学教研室
副主任
静进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主任
李先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平亚吉林大学药学院国家发改委“人参创新药物开发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陈国强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党委副书记
孟元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主任
陈卫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系系主任
蒋忠民吉林大学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朱献军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唐仕波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院长
吴传斌中山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魏启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
周永宁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
信息技术与电子领域
郭华东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
学院院士
廖湘科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
马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科技委常务
副主任
赵生捷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刘成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
室主任
王笑京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卓然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教授
韩张华中国计量学院太赫兹技术与应用研究所研究员高飞飞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方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王宏志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王世伟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移动超生技术研究中心生命探
测事业部总监
段纯刚华东师范大学极化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
陈恩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黄志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马于涛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贺昱曜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教授
土木水利与建筑领域
王浩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仲建华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单炜东北林业大学寒区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孟庆林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
主任
罗隽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总建筑师
谢春庆成都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
符锌砂华南理工大学道路工程系主任
聂树明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与信息中心总工程师
林姚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
院副教授
张建民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龚剑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刘航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机械运载领域
李鹤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
高级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江川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研究员/嫦娥二号卫星总设计师
邓伟文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仁府华中科技大学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兰红波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苏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汽车运输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张涛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系主任
杨炽夫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液伺服仿真与试验系统研究所
副所长
王洋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国卿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
所所长
化工冶金材料领域
万立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田永君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王际平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先进纺织材料
与
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党智敏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江南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工程
事业部副主任
张中武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海洋工
程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陈清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强东北大学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黄立民南方科技大学树仁书院副院长
麦立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试点学院执行院长
王政宁夏大学宁夏能源化工重点实验室教授
徐时清中国计量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贺军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能源矿业领域
裴荣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伟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
李文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局长
姜在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教授
池汝安武汉工程大学校长助理兼科技处处长
汪宁渤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
张刘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李美成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副院长
工程管理领域
曹耀峰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晓瑛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王世鑫天津市西青医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
肖条军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
王伟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环境与儿童健
康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农业领域
方智远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茹振钢河南科技学院教授
邓华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陈启和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
沈新春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张红印江苏大学农产品病害生物防治研究中心主任
游艾青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
程科军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所副所长
吴清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刘君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环境与轻纺领域
陈联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严小军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王军成山东省科学院研究员
刘新旗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魏利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博士
何理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新能源与城市环境
研究中心主任
李成江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何洪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系副
主任
周启星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欧阳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科技型企业家
姜淼江门铂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陆培仁东莞市科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月根博瑞德(南京)净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水泉苏州市宇城医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刘俊松武汉绿素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佩芳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凤鸣常州博闻迪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旭辉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宁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杨旭清北京索普兴大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总裁
毛思宁宁波希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科技型企业
江苏哈宜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吴松深圳大学附属罗湖医院(罗湖区人民医院)副院长
王海黎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副院长
黄攀峰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
江伟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教授
邵振峰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教授
宋晓艳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齐崴天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杜震洪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GIS)重点实验室副
主任
张志飞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
赵亚平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
何松青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
陈宏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特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