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
抗争史
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基础, 条件:阶级、思想、组织基础,外部条件
中 国
一大: 一大:
共
建党
时间、地点:1921.7.23,上海 时间、地点:1921.7.23, 内容:1.党的纲领 定名、奋斗目标); 党的纲领( );2. 内容:1.党的纲领(定名、奋斗目标);2. 确定中心任务; 3.选举领导机构 选举领导机构。 确定中心任务; 3.选举领导机构。 中共的诞生的意义:带来光明和希望, 中共的诞生的意义:带来光明和希望,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时间、地点:1922.7,上海 时间、地点:1922.7,
背 国际:日美加紧侵华;俄十月革命 国际:日美加紧侵华;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景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阶级基础、思想基础
五 四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导火线: 运 动 结果: 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签) 结果: 初步胜利(释放、罢免、拒签) 1919
1.性质,2.先锋、主力、 1.性质,2.先锋、主力、领导 性质 先锋 3.启导觉悟, 3.启导觉悟,准备力量的团结 启导觉悟 意义: 4.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4.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5.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阶级矛盾的激化
开始标志: 开始标志: 金田起义
概 况
初建政权: 初建政权: 永安建制 正式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 颁布革命纲领: 天朝天亩制度》 颁布革命纲领《天朝天亩制度》 军事全盛: 东征(秦日纲、石达开) 军事全盛: 东征(秦日纲、石达开) 由盛转衰: 由盛转衰 失败标志: 失败标志 天京变乱 天京陷落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史实整理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它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近代史有三条重要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一、屈辱史中国近代史首先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
列强不断侵略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成殖民地。
为此,它们采取了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手段,把中国一步一步变成半殖民地。
这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霸权的必然结果。
体现了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贫苦落后。
1、史实要点:(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背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迅速崛起,清朝封建统治腐朽衰落目的:为了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变中国为英国殖民地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结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特点: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从此中国在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反映了西方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背景: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工业革命,中国门户已被打开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结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特点:时间长;国家多,英法联合发动,俄美是帮凶;签约多;割地多;攻占大城市多,攻占广州,并且攻陷清王朝首都北京,攻陷天津;文物损失巨大(火烧圆明园);开放通商口岸最多(11个)(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原因:根本原因是日本以大陆政策,谋求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直接原因是日本利用东学党起义,派兵入朝,借机挑起侵略战争结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特点: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要求;日本不宣而战;在中国境外爆发;危害大,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次打败中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4)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保护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根本目的是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结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特点:以镇压中国革命为直接目的,帝国主义各国联合发动战争为形式,在天津、北京建立了殖民统治机构,侵略者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次攻陷北京,进行公开掠夺。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与战役
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与战役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战争与动荡的时期,许多重要的战争与战役在这个时期发生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战争与战役,旨在展示这些事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1839-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加剧,并揭示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薄弱。
战争初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上瘾问题加剧。
清朝政府采取了禁烟措施,然而这措施未能取得成功,最终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在战争中,中国的军队由于装备和战略上的不足,遭遇了英国军队的严重打击。
最终,中国不得不在《南京条约》下签署割让香港、赔款等不平等条约。
这场战争让中国社会认识到了列强的强大,也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改革运动。
甲午战争(1894-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场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而日本的胜利揭示了中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薄弱与不足。
甲午战争始于朝鲜半岛的争夺,最终导致了中日两国的冲突。
日本的现代化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中国的清朝军队则暴露出组织混乱和技术落后的问题。
中国的失败在国内引发了一系列的民族主义激荡,也催生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兴起。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也被称为辛亥革命。
这场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的爆发导致了清朝的倒台,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靠着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各种力量的共同推动实现的。
同盟会和其他革命团体在各个城市组织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的成功对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标志着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开始。
抗日战争(1937-1945年)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抵御日本侵略的一场重大战争。
这场战争从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开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民抗战。
侵略与抗争史
六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中法战争:1883—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
4.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①1931—1937 年,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
②1937—1945 年,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涉及香港问题的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 万银元。
②《马关条约》赔款2 亿两白银。
③《辛丑条约》赔款4.5 亿两白银。
3.开埠通商①《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
②《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最西端)、苏州、杭州为商埠。
4.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列强取得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5.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②《瑷珲条约》:割地最多。
③《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
列举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外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这场起义由洪秀全领导,发起于1851年,历时14年。
太平天国军队通过激烈的战斗,在南方地区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天国政权。
这场起义失败后,中央政府实施了针对天国军队的镇压行动。
二、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是一支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团体,成员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地主等。
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他们表示强烈的反对洋人的情绪,最终对外国侵略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行动。
这场抗争让西方列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人民的强烈抵抗。
三、辛亥革命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旧制度的彻底颠覆。
这场抗争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以武昌起义为爆发点,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揭开了中国百年振兴的序幕。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在这场抗争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这场抗争中,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强盛提出了强烈的诉求。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文化运动,更是一场民族觉醒的运动,它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总结回顾:以上列举的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五四运动,每一场抗争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进行的英勇抗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毅力,更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闪耀的一页。
这些抗争不仅是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权益而进行的斗争,更是对国家命运负责的表现。
通过了解和记载这些抗争史实,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解析中国近代历史的民族独立与抗争
解析中国近代历史的民族独立与抗争中国近代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的民族独立与抗争,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中国近代历史中的民族独立与抗争现象展开分析,解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的民族独立鸦片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民族独立运动的起点。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欺凌。
不仅失去了主权,还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场战争使中国民众意识到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危机,也激发了他们对抗侵略的决心。
二、义和团与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力的抗争活动。
义和团是一个民间组织,他们奉行着反清思想,致力于保卫国家和保护民族利益。
他们起初是为了对抗外国侵略者,后来则演变为了反对清朝统治。
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的抗争意识,也为后来的民族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民主革命。
在这次革命中,中国人民为了实现国家的民主独立而进行了坚决的抗争。
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开始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发展。
这一事件为中国的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二战期间的抗日战争二战期间,中国成为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最前线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壮丽的抗日战争史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面对强大的日军展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为民族独立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抗战也使得中国民众更加认同了自身的民族身份和国家利益。
五、新中国的建立与中国的民族独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开始,也是中国民族独立的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发展机遇,也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新中国的崛起也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获尊严和地位,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民族独立与抗争是一个曲折而充满艰辛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
③南京大屠杀证明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④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⑤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
⑥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⑦抗日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P81
P84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前四次战败原因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落后。
抗日战争胜利原因
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②中共实行全面抗战政策,坚持敌后抗战起决定作用。③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对日抗战起牵制作用。④国际友人、爱国华侨积极支援。P83
近代中国落后原因
列强的侵略掠夺
社会发展趋势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加强经济建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胜利。中华民族是勇于抗争不屈不挠的民族
中国近代史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1900-1901
根本目的:瓜分中国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P21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义和团运动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战
争
1937-1945
为摆脱经济危机,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称霸世界。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侵略抗争
近代中国各阶级反侵略抗争一、两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清朝与英法美的差别:清朝: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困难。
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西方:相继开展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2.英国的鸦片走私。
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
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3.虎门销烟。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1839年道光帝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二)、鸦片战争1.1840年-1842年,战争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进行;英军曾到达天津白河口。
2.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3.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苦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
2.1856年战争爆发。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北上进逼天津。
1858年,清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3.后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4.1860年,清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5.俄、美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割占了大片中国领土。
6.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二、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连年的自然灾害,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2.1851年,洪秀全集合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金田村起义。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定为国都。
3.此后太平军北伐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连夺安徽、湖北重镇,在江西重创湘军,进占江西许多州县。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1853年颁布。
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体现平均主义思想,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一、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实行的斗争,也就是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1、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如在历次反侵略战争。
2、中国人民反抗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民主革命时期各阶级的抗争①鸦片战争:林则徐禁烟及抗英;关天培虎门抗英。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③19世纪70年代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④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
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
⑥日本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抗日;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日。
(佟麟阁、赵登禹等)⑦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⑧反抗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等⑨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
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即中国近(现)代化进程一、阶段特征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洋务运动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动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
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九一八中国近代史上的悲壮抗争
九一八中国近代史上的悲壮抗争近代中国历经一系列的殖民侵略和战乱,其中一场悲壮的抗争是九一八事变。
这场事变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市,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回顾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来探讨这一悲壮抗争对国家和人民产生的影响。
一、事变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发生地点位于当时的中国东北。
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和动荡,因为列强的侵略和租界的设置,中国的领土完整性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日本作为一个军事强国,一直有意图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特别是对中国东北有着强烈的野心。
二、事变经过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边防问题与中国引起了争端。
然而,这只是表面上的冲突,实际上日本已经做好了侵略中国东北的准备。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军伪装成中国军队,炸毁沈阳的南满铁路,将其归罪于中国军队。
这成为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事变后,日本陆续占领了沈阳、大连等重要城市,开始了对中国东北的全面侵略。
同时,日本开始实施一系列残暴的统治政策,包括镇压抗日力量、征集劳工等。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悲壮抗争,也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开始。
三、悲壮抗争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次事变彻底揭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真实面目,让中国人民意识到保卫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重要性。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抗战的导火索,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促使中国人民探索出新的抗日方案。
随着日军的入侵,中国东北的抗日力量迅速崛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开展了游击战争。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寻求抗争的契机。
最后,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悲壮抗争,也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抗战榜样。
九一八事变启发了中国人民对外来敌人的抵抗意识,为抗战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场悲壮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悲壮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一、近代中国人民六次反侵略战争(一)六次战争中军民抗战史实1、鸦片战争中:(1)林则徐坚守广州,英军无懈可击;(2)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广州人民坚壁清野;(2)天津大沽口清军重创英法舰队。
3、中法战争中:(1)刘永福的黑旗军中越边境抗法;(2)马尾海战爱国官兵英勇战斗;(3)刘名传保卫台湾并得到广东、福建、上海人民支持,粉碎法军对宝岛的入侵;(4)浙江镇海招宝山抗战重创法旗舰;(5)冯子材镇南关大捷;(6)临洮大捷。
4、甲午战争中(1)丰岛海战中高升号官兵与船同沉;(2)平壤战役中马玉昆、左宝贵英勇作战;(3)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牺牲;(4)辽东战役中聂士成率部抗战;(5)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义和团在廊坊和杨村、天津火车站和紫竹林、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等地抗击八国联军;(2)聂士成天津抗战。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期间:(1)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等艰苦抗战;(2)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十九路军抗战;(3)1933年察哈尔和福建的抗日反蒋斗争;(4)全面抗战争开始后正面战争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防御时四大会战、相持时的枣宜会战等)(5)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反扫荡、反攻)(二)六次反侵略战争的结局及原因1、结局:前五次反侵略战争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告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2、前五次侵华战争失败的原因(1)组织者和领导者的错误政策:主要是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惧怕侵略和投降路线、避战自保、以胜求和、打击压制抗战派、贪生怕死等;(2)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日趋瓦解中的自然经济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军事装备水平整体差距悬殊,军队建制落后,战斗力低下。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广泛的抗民族统一战线和各族人民共同战斗;(2)中共和人民军队的正确领导、中流砥柱作用;(3)国民党正面战场爱国官兵英勇作战;(4)反法西斯盟国和各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5)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主要指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包括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探索史主要指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出路。
二者在内容上很难严格区分,很多重大事件既是抗争史也是探索史的内容。
可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集中代表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某些程度上的抗争和探索不应算在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之中,但这些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爱国官兵的抗争和探索应属于本专题讲述的内容,;主题1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1840年---1919年)〖主题知识概要〗一、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镇守广西的镇南关大捷。
(4)甲午战争中,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英勇抵抗及壮烈殉国〔评价〕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应有别与清政府被迫的宣战、抗争。
2、地主阶级改革派探索强国之路(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着眼点主要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旁及外国的史地和政事。
(4)评价: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清醒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但林、魏二人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手握这根接力棒,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奋勇抗争。
中国近代史抗争史探索史
失败 失败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资 民主革命 成功 失败 成功/失败
民主, 民主,科学 资 思想文化运动 有功绩
中学为体,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的探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封建社会
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抵抗派:以林则徐,
–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 – 实践:基本上没有付之实施 实践: –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答案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 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 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 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 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 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危机是由帝国 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危机是由帝国 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 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 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 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 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 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 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 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 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 国内社会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国内社会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
内 外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反 行不通 动 势 同太平天国运动) (同太平天国运动) 力 强 资产阶级革命道路 大 行不通 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斗争史
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起点。
(2)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3)边疆地区危机: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4)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5)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6)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守军(二十九军)英勇抗击日军进攻。
(7)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英勇抗击日军。
(8)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激战。
(9)1940年8月起,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百团大战。
(一)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爱国军民英勇斗争的事迹鸦片战争: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期间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学习外国技术,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虎门炮台关天培奋勇杀敌,英勇献身。
广州北郊三元里爱国绅民的反侵略战争,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浙江定海战役中,总兵葛云飞拼死报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年大沽炮台的爱国将士英勇抵抗英法联军,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中的清军将领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北洋舰队“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二)义和团运动性质:是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他们英勇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1、三元里一带的爱国绅民,自发组织与英军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
2、甲午中日战争中,显示出中国爱国军民不畏强暴、坚决抵御外侮的斗争精神。
3、面对野蛮残暴的侵略者,民众也以各种形式进行抵抗。
特别是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显示出他们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补充:义和团运动1、口号:扶清灭洋(评价:“扶清”有利于争取军官,但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具有反帝精神,但笼统排外。
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
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近代中国是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了各种形式的民族抗争。
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斗争。
本文将以历史事件为线索,探讨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庚子事变是中国近代民族抗争的一个重要事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对中国进行了残酷的侵略。
这次事件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和抵抗。
义和团运动迅速在中国各地蔓延开来,成为中国人民继续抗击外侮的象征。
然而,由于庚子事变的失败,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薄弱和不足,开始反思,并意识到只有通过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才能真正摆脱外国列强的侵略。
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抗争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也为中国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中国追求独立与自由奠定了基础。
虽然辛亥革命并没有立刻解决中国的各种问题,但它激励了人民的斗志,催生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抗争运动。
五四运动是1920年代中国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民族抗争事件。
这次运动是对中国政府对待凡尔赛和约的态度的抗议,也是对中国人民受尽侵略和压迫的不满的爆发。
五四运动主要由年轻学生发起,他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并呼吁民主和科学。
五四运动不仅使得中国的抗争声音传遍全国,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积极思考中国的前途和发展方向。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影响也延续至今。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民族抗争的一座丰碑。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积极组织并发动了广泛的抗日斗争,形成了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抗日军队。
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勇气,最终击败了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不仅使中国民族精神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也使世界各国对中国的抗战能力产生了巨大的诧异。
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与复兴
事件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与复兴近代中国的历史充满了各种抗争与复兴的事件。
这些事件中既有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抗斗争,也有为实现国家现代化而进行的振兴运动。
这些抗争与复兴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塑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逐一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事件。
1. 辛亥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这次革命由广大中国人民发起,旨在终结清朝的专制统治,争取民主与平等。
在辛亥革命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中国封建专制的终结,也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2. 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追求民族独立和文化振兴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抗争事件。
这次运动由学生们发起,抗议巴黎和约中将中国的山东割让给日本。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和不平等条约的不满和抗议。
运动的核心要求是推翻君主制、实行民主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文化振兴。
虽然运动最终未能实现直接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但它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文艺思潮的兴起有着深远的影响。
3. 中国抗日战争: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全民抗争中国抗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抗争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它民主党派联合组织起来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军民在长期的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付出了巨大牺牲。
抗战的胜利不仅为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也为中国人民在战后迎来了解放和国家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复兴的新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生于1949年。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成功,为中国人民赢得了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抗争与复兴的新篇章的开启。
在共和国的领导下,中国实现了政治制度的转型,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近代抗争史
【近代部分】(一)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①虎门销烟:1839年6月,林则徐。
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1840年6月、1842年止。
结果失败和所订条约《南京条约》。
1741年三元里人民VS英国佬,打击Englishman的嚣张。
③鸦片战争中几位英雄的名字: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邓延桢等。
④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
⑤洪仁邗和《资政新篇》;USA提出“门户开放”。
(二)洋务运动、甲午战争①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是奕訢,在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②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间:1894年7月;黄海大战邓世昌英勇抗战精神。
理解《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开放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厂等。
主要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①维新变法运动地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维新变法是由“公车上书”揭开。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百日维新”。
②义和团运动时间:1899年主要领导人:赵三多、阎书勤口号:“扶清灭洋”。
③八国联军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刽子手。
理解《辛丑条约》内容:赔款,划定使馆区给外国人,帝国主义可以驻军,胁迫清政府镇压反帝斗争。
主要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四)辛亥革命①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中国同盟会(孙中山、黄兴联合创立)。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③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结束。
④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的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种》。
中国近代史抗争的例子
中国近代史抗争的例子
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抗争事件。
其中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学生和智Intellectuals对于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应采取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等问题进行反抗的抗议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北京学生领导了示威游行和罢课运动,要求政府废除对德国的妥协政策,并推动中国向现代化国家发展。
这次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支持和参与,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动力,并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及其他抗日团体一起,共同抵抗敌人入侵。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游击战争和正面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日的胜利。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也巩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抗外侵的决心。
这些抗争事件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民对于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
通过坚定的斗争和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上的抗争史,主要指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斗争,包括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压迫;探索史主要指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探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出路。
二者在内容上很难严格区分,很多重大事件既是抗争史也是探索史的内容。
可见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集中代表清政府、北洋政府以及蒋介石国民政府某些程度上的抗争和探索不应算在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之中,但这些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和爱国官兵的抗争和探索应属于本专题讲述的内容,;主题1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1840年---1919年)〖主题知识概要〗一、地主阶级的抗争与探索1、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1)1839年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镇守广西的镇南关大捷。
(4)甲午战争中,左宝贵、丁汝昌、邓世昌、林永升、聂士成英勇抵抗及壮烈殉国〔评价〕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已不单纯是维护清朝的统治,更重要的是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展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高贵品质,应有别与清政府被迫的宣战、抗争。
2、地主阶级改革派探索强国之路(1)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
(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着眼点主要在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旁及外国的史地和政事。
(4)评价: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清醒后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看不到封建制度的腐败是导致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源,更不知道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变这种制度,但林、魏二人的主张在当时的中国,确实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一直激励着先进的中国人,手握这根接力棒,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奔走呼号,奋勇抗争。
3、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与实践(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继承了抵抗派的“师夷长技”的思想,提出了“自强”,“求富”的主张,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暂时支持,进行了长达30年的洋务运动。
(2)代表人物:中央奕忻,地方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3)主要内容: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此外,还进行了筹划海防、开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活动。
(4)评价:洋务运动试图采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它的破产,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但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一次重要的实践和具体化,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在客观上加速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洋务运动中对教育的改革,为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西方政治学说、民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是探索强国之路的一种尝试。
4、19世纪末,一些开明地主在维新派和顽固派论战后,开始拥护戊戌变法。
20世纪初,他们又和绅商(多属立宪派)一道推动清政府“预备立宪”,但最终愿望都落空了。
〔小结〕地主阶级中的不同派别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清末新政以及“预备立宪”的探索,虽然因其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而归于失败,但是毕竟是封建主义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一步步尝试。
二、农民阶级领袖的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1)背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相互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长期积累的阶级矛盾在列强侵略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抗力量之间殊死的搏斗,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2)方案: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洪秀全把接受了的西方基督教教义与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企图建立人间天国。
定都天京后,制定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的建国方案。
(3)评价: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绝对平均主义违背生产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又有明显的空想性,而且在资本主义成为世界发展主流的近代,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目标,也具有落后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4)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人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它具有进步性,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不是农民阶级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超越了阶级和时限,根本无法实行,同样具有空想性。
2、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方案:义和团运动的领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3)结果:由于口号所具有的致命弱点,更主要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做出科学的分析,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小结〕以上所述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根源在于它们都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提出顺应时代又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和改造社会的方案,因此也就不能担负起历史使命和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探索1、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维新派。
(2)主张:不仅在经济上学习西方,更要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评价:他们早期维新派是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后最早的政治代言人。
但他们只是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行动。
2、资产阶级维新派(1)背景:19世纪末,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亡空前严重。
(2)方案: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提出了把挽救民族危亡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与兴民权、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学习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救国方案,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评价:这场运动促成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热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但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走的是君主立宪为中心的改良道路,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注定了他们的必然失败。
〔小结〕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探索,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掀起了光绪皇帝支持的戊戌变法运动,使得向西方学习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虽然中下层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此同时也建立了革命团体、发动了武装起义,几乎同时与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但改良维新才是这一时期探索的主流。
3、资产阶级革命派(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和工具,在大搞“预备立宪”的骗局后,使资产阶级丢掉了幻想,坚定了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方案: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并以此纲领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树起了民主共和的旗帜,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评价: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致使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4、资产阶级保皇派(1)背景:维新变法失败后,一些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能认同革命派的主张,沦为保皇派。
(2)主张:顽固维护清朝统治,继续坚持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3)评价:违背历史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5、资产阶级激进派(1)背景: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主张:民主、科学。
(具体内容三提倡、三反对)(3)评价: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陈独秀等一批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是资产阶级思想理论批判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的斗争,它作为反封建运动也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极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对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和动员作用。
运动本身所存在的局限性,同时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仍属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无法给中国人民指明正确的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中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开始了从“学西方”到“学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
6、资产阶级立宪派从封建营垒中分化出的、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在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下,投资于新式工业,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爱国的和进步的,但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不可能得到正常发展的,因此“实业救国”也只是一种空想。
〔小结〕这一时期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角,中国人民抗争和探索的层次也由此逐步向纵深发展,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但是其自身具有软弱和妥协的局限,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抱有幻想,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足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就说明其政治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作为辛亥革命余波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也由于没有彻底可行的革命纲领、没有可靠的自己的军事武装、没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也相继走向失败。
1912年成立的国会第一大党领袖宋教仁试图在新的革命形势下,走议会合法斗争的道路,但他被刺杀的事实,同样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
不管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都不适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尽头。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任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但其革命性决定了它是民主革命可以团结的力量。
〖主题规律认知〗一、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主要特点1、探索具有广泛性。
近代前期的主要社会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的许多政治派别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
这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外国的侵略对各个阶级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性的一面。
2、具有普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特点(只有义和团例外)。
这是因为外国的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从闭关锁国和妄自尊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西方先进与中国落后的现实。
3、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在学习西方的内容上具有不同的层次。
从学技术到学经济政治、从仿效立宪到主张共和,就有许多层次。
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上的差异和对西方认识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阶级地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