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1. 科技:指利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所生产出来的物品、服务和生产力。
2. 互联网:是指全球范围内基于TCP/IP通信协议而构建起来的网络,它可以使全球各地的计算机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
3. 数字化:是指将纸质或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也可指数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4.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思维,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5. 机器学习:是指利用算法和数学模型,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主学习并提高性能的过程。
6. 大数据:是指由传感器、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多种渠道采集而来的大量数据,需要使用特殊的技术和工具来存储、管理和分析。
7. 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将计算资源、软件和数据提供给用户的一种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
8.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设备和传感器将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相连接,实现物品之间的互联和智能化。
9.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可以记录、验证和存储各种交易和信息,并提供高度安全性和透明度。
10. 虚拟现实:是指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和多媒体技
术,创建出一种模拟的虚拟环境,让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场景和体验。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绪论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共同语是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语系是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音强是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XXX是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擦音是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塞擦音是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鼻音是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边音是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考研自用必背50个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50个-354汉语基础考试用【必背】第一章语音1.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的声音。
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具有生理属性;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具有社会属性。
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2.元音: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母音,如“a、o、e”等。
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元音更加响亮。
3.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如“b、p、m、f”等。
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
4.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如花(hua)可以划分出“h、u、a”三个音素。
5.音色:音色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造成音色不同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7.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汉语字音之声调、句子之语调的不同主要是由音高的高低升降形成的格式造成的。
8.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音强的不同所致。
9.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他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10.声调:声调指的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在音高变化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
11.零声母:在普通话里有一些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习惯上叫作“零声母”,如“衣、无、语、安、恩”等都属于没有辅音声母的“零声母”音节。
12.复元音:复元音指的是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之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是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普通话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
4.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5.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
第二章语音1.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来传递信息发的声音。
2.语音表达时声音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取决于发音体声带的质地。
第二,取决于对喉部肌肉的控制。
第三,取决于呼出的气流的强弱。
3.乐音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4.XXX指的是声音的强弱。
音强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动幅度。
5.XXX指的是声音的长短。
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
6.音色又称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7.语音的三大属性:心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根本属性)。
8.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这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9.XXX: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障碍而形成的音叫XXX。
10.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11.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2.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首的子音。
13.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4.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15.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位,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16.汉语拼音方案用途:给汉字注音;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帮助外国人学汉语;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
17.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韵”的字。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总-1554573e87c24028915fc3d3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语法语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构造规律本身,即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这种语法事实,一个指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语法规律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又分为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
1.历史语法学:用历史观点来研究某一语言的语法构造的发展、演变的学问。
2.比较语法:广义的包括多种形式的比较,狭义的指历史比较语法,或称为比较历史语法,指的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之间的语法比较。
3.描写语法学:研究某一语法在发展中一定时期的语法构造的学问。
4.传统语法:从十八世纪直到今天还在应用的语法,它把语法看成是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写,所以又称为规范语法。
5.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语法是各种规则交织成的整体,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客观存在的;另一个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
6.法意义是伴随着词汇意义而存在的;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
语法意义都是抽象、概括的,而且总是处于严格的对立、互补的系统之中。
7.和词结合时排列的先后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不同虚词在语法结构中可以表示各种语法意义;语调在书面上只能借助标点符号,在口语中具有表义作用;不同的词类、重叠方式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8.指明词的用法。
对汉语的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9.*词类活用:是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表达的需要,故意出格一下,用作乙类,句法功能的转变是临时的,不同功能之间的意义具有内在联系10.1能充当什么结构成分,不能充当什么结构成分2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后表示什么样的意义和关系11.功能。
同一类别的词大体有相同的语法特征和功能,所以可以将语法特征作为划分词类的依据。
12.13.14.15.、“了”、“过”16.即该词既具有甲类词的特点,又具有乙类词的特点。
主要存在于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之间。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1. 爱情: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喜爱、关心、尊重和亲密交往的感情。
2. 安全:指人的生命、财产和身体得到保护,没有受到威胁和危险的状态。
3. 环境: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周围条件,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社会、文化等人为因素。
4. 教育: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学习,培养人的知识、能力、品德和态度的过程。
5. 人权:指人类共有的、不可分割的自由和权益。
6. 政府:指治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组织机构,负责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和提供公共服务。
7.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艺术作品等的综合体。
8. 健康:指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况,即没有疾病和痛苦,身心正常运转的状态。
9. 知识:指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的有关事物的信息和技能。
10. 消费: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11. 媒体:指传播信息和传播意见的工具和机构,如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2. 建筑:指为人类活动而建造的房屋、公共设施和工程。
13. 交通:指人和物在不同地点之间流动的方式和工具,如道路、铁路、航空、海运等。
14. 科技:指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体,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
15. 文学:指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和意境的艺术形式。
16. 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件、人物和事物的纪录和研究。
17. 经济:指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系列活动。
18. 政治:指社会组织和管理权力的活动和制度。
19. 心理:指人的思维、情感、意识等心理过程和状态。
20. 卫生:指人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措施和活动。
21. 军事:指国家用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武装力量和战争活动。
22. 农业:指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的生产活动。
23. 玩具:指供儿童玩耍和学习的物品。
24. 电影:指用电影摄影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
25. 社会:指人类的群体组织和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生活和互动的活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大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现代汉语名词解释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性符号系统,是汉族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3.六国古文: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变化较小,我们把秦以外的诸侯国的文字称之为六国古文。
4.隶变:用横、竖、撇、点、捺等笔画转写隶书所发生的变化。
5.表音文字:用数目不过的文字及字母表示一种文字里有限的音位和音节,从而标识语言中词语的声音。
一定的音又一定的字母来表示,一定的字母又表示一定的音。
6.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胡)/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
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7.转注: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8.笔画:字形的最小结构单位,是独体字的结构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提笔称之为一笔或一画,它由点和线构成。
这些点和线的具体形状叫做笔形。
9.部件:汉字合体字中由一个以上的笔画构成的可以独立书写的组字单位。
10.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
11.笔顺:书写现代汉字时,笔画有先有后,书写时的这种笔画先后叫做笔顺。
12.部首:字典为了给汉字分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是从分析字型的结构产生的。
/ 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13.通用汉字:在当代使用的汉字,除去专用汉字(人名、地名及科技专用字)以外的字。
14.六书: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结为六种类型,称为“六书”。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结构形体,转注、假借指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
1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16.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名词是语言中的一个重要词类,用来指代人、事物、概念等。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的解释有很多种,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名词解释的详细讨论。
1. 人名:人名是用来指代具体个体的名词,如张三、李四等。
人名通常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用于个人的唯一标识。
2. 地名:地名是用来指代地理位置的名词,如北京、上海等。
地名可以包括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用于描述特定的地理位置。
3. 物品名:物品名是用来指代物品的名词,如书、笔、汽车等。
物品名可以包括具体的实物,也可以包括抽象的概念,用于描述具体的物品。
4. 抽象名:抽象名是用来指代抽象概念的名词,如爱、幸福等。
抽象名可以包括情感、状态、观念等抽象概念,用于描述抽象的概念。
5. 动物名:动物名是用来指代动物的名词,如猫、狗等。
动物名可以包括具体的动物种类,用于描述具体的动物。
6. 植物名:植物名是用来指代植物的名词,如树、花等。
植物名可以包括具体的植物种类,用于描述具体的植物。
7. 专有名词:专有名词是特指某个具体个体的名词,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专有名词可以包括作品、机构、品牌等特定的个体,用于描述具体的特定事物。
8. 泛指名词:泛指名词是用来指代一类事物或概念的名词,如人类、动物等。
泛指名词用于泛泛地描述某个范围内的事物或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名词的解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同一个名词在不同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使用名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意义来进行理解和解释。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以分为人名、地名、物品名、抽象名、动物名、植物名、专有名词和泛指名词等。
名词的解释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意义而有所变化,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理解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 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 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汉语的音调有高低升降的变化,主要是音高的变化。
3.的幅度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普通话语音的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主要区别就是音强的不同。
4.反之,声音就短。
在普通话中,轻声音节的音长要比非轻声音节短一些。
5.,指的是声音的个性、本质、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是由发音体振动的不同形式(包括发音体的不同、发音方法的不同、发音时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决定的,只要其中有一项因素改变,就可以形成不同的音。
6.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普通话语音共有32个音素。
7.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8.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9.07/05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汉语里的塞擦音有j q zh ch z c10.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1.(口音):说话时,有时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路关闭,气流在口腔发生共鸣,成为口音。
12.(鼻化音):如果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就叫做鼻化音,也叫半鼻音或口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14.门时要振动声带,气流在口腔中不受到发音器官的任何阻碍,只受口腔的调节。
元音发音都比较响亮。
普通话语音中共有10个元音:7个舌面元音,2个舌尖元音,1个卷舌元音。
15.少数辅音要振动声带。
不振动声带的是清辅音,振动声带的是浊辅音。
普通话音节中一共有22个辅音。
16.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17.浊音: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
18.送气音:塞音、塞擦音发音时,阻碍气流的两个部分要完全闭塞,使口腔中的气流不能流出,当发音器官突然打开时有一股很强的气流呼出,这样的音叫送气音。
19.零声母: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20.带,声音不响亮。
普通话声母共21个。
21.音结合而成;有些韵母由元音加辅音韵尾组成。
韵母中不能缺少元音,所以发音响亮;韵母可以独立自成音节。
普通话有39个韵母,按结构可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
22.10个单韵母,分为舌面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和卷舌韵母。
舌面单韵母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音节,但拼写时要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
23.况快速滑向乙元音,但是这种变化是逐渐的,不是突变的、跳动的,中间有一串过渡音。
按照元音数量,复元音可以分为“二合元音”和“三合元音”;按照韵腹的位置,复元音韵母可以分为:前响复元音韵母、中响复元音韵母和后响复元音韵母24.16个鼻韵母。
根据鼻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把鼻韵母分为两类,韵尾是舌尖中音n的,叫舌尖鼻音韵母,又叫前鼻音韵母;韵尾是舌根鼻音ng的,叫舌根鼻音韵母,又叫后鼻音韵母。
25.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比起韵头、韵尾来,声音最清晰响亮,所以也叫“主要元音”。
26.音片断。
从发音来说,是发音过程中肌肉一次从紧张到松弛的过程。
汉语中一个汉字读出来往往就是一个音节,但普通话语音中的儿化韵,如“盖儿”(gair),写下来是两个汉字,但读音上是一个音节。
音节一般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最齐全的包括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每个音节至少包括韵腹和声调两个部分。
普通话的音节有400个左右。
27.音位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语音社会属性的表现。
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由其他特征构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如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声调音位,主要由音高特征构成。
音位和音素不同,音素不辨义意义。
例如:饱了/p/跑了/p’/,出现在同样的环境中,/p/和/p’/区别意义,是辨义对立,所以是两个音位。
ian /e/ ao/a/中,/e/和/a/呈互补分布,不辨义对立,所以只是一个音位的两个变体,表现为音素。
28.位变体”,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9.06体和条件变体。
如n 和l在有些方言里可以任意替换而不改变意义,属于自由变体,而ian /e/ ao/a/中的ian 和ao里的a由于受到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了音色的改变,但是不区别意义,是条件变体30.自由变体: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31.押韵:是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的情况。
韵脚指各句押韵的字。
32.05叠韵:叠韵指两个汉字的韵部相同。
如现代汉语普通话“苗条”[miɑu t‘iɑu],是叠韵,韵母都是[iɑu]。
所谓韵部相同,指韵腹韵尾相同,韵头的有无或有什么样的韵头可以不论,如普通话“蓝天”[lan t‘ian]两字中,一个有韵头[i] ,一个没有韵头,可是韵腹和韵尾相同,也是叠韵。
两个字是不是叠韵,不同方言区或不同时代的人认识并不完全一样。
如闽南方言“屡次” [lu 堭‘u],“轮船”[lun 堭un] 都是叠韵,普通话则不是叠韵。
又如“拙劣”,从《广韵》音系来说,拙,职悦切,劣,力辍切,都在薛韵,两个字是叠韵,但现代汉语则不是叠韵。
33.1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2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渐变的34.35.因此声音不能延长,听起来特别短促。
36.话时音节在一串语流中的读音变化;在共时语流音变中,主要是连读音变,普通话常见的音变有变调、轻声、儿化、“啊”字变读等。
37.变调:在语流中,因为受后一个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汉语普通话中主要有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不”变调、“七、八变调”和形容词重叠变调。
38.特殊音变。
但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同词汇、语法都有密切的关系。
39.-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原来的非儿化韵韵母可以叫做平舌韵。
40.er”跟韵母结合并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的语音现象。
韵母er的音节很少,只有“而、二、耳、儿”等几个。
但er可以跟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它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从词汇、语法方面说,具有区别词义、词性的作用,从修辞方面说,表示细小、可爱的色彩。
41.声调: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这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42.语调:指句子里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主要有停顿、重音和升降。
停顿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重音指语句中念得比较重,听起来特别清晰的音;升降指语句的高低升降,也称句调,属于超音段成分。
43.逻辑重音两种。
44.语法重音: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做语法重音,也叫自然重音。
45.-强调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可以叫做强调重音,也叫逻辑重音。
46.06:是我国传统音韵学上按有无韵头及韵头的不同对韵母所作的分类,即把韵母分为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
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
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 U U的韵母;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7.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48.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
49.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分叫发音部位。
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共有7种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50.语音学里把发辅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和除去阻碍的方法叫做发音方法。
21个声母共有5种不同的发音方法,即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边音。
另外,根据发音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声带振动与否的不同,将声母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清音和浊音等不同的类别。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是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
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5.所以叫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7.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