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学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常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
为了更好地防治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医在心脑血管病学上的应用。
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的主要脏器之一,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维持着身体的正常代谢。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心脑血管病学视为全身多个脏腑功能协调失衡的结果。
因此,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强调整体调理,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中医在诊断心脑血管病时,采用望、闻、问、切的四诊方法。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目光、舌苔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同时,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详细信息,以便做出准确的诊断。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给患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而起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除了中医,西医在心脑血管病学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西医强调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的结果,通过科学的手段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例如,心电图可以诊断心律失常等病症,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脏的功能和结构,磁共振造影可以了解脑血管的情况等。
西医还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干预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心脑血管病学主要是指在西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整合性的医学模式,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弥补彼此的不足,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的心脑血管病学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中,中医的养生保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的针灸、按摩等手段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脉,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
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血压、降低血脂等方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血管病
2 1 针 灸 急 性 期 针 灸 超 早 期 治 疗 有 争 议 ,此 时 可 根 据 患 . 者 的 病 情 ,选 择 针 灸 方 法 ,如 头 针 、眼 针 、体 针 ,掌 握 针
刺 的 补 泻 手 法 和 刺 激 量 。 很 多 患 者 早 期 针 灸 , 针 后 肌 力 增
31 高 压 氧 .
在腩 皿 管疾 病 中 ,不 论 是 脑 川 m还 是 脑 梗 塞 . L
均 能 造 成 脑 循 环 障碍 ,因 为脑 缺 氧 而 造 成 脑 功 能 障 碍 。 高 压 氧 有 改 善 醒 觉 状 态 和 提 高 生 命 机 能 的 作 用 ,因 此 ,它 有 助 于 意 识障 碍 的恢 复 。
大 定 风 珠 、 六 昧 地 黄 汤 等 。 如 是 下元 虚 衰 、虚 阳 上 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痰 浊 随 之 上 泛 、堵 塞 窍 道 所 致 的 舌 强 不 能 , - 用 地 黄 饮 选 子 ,总 之 , 中 医 治 疗 中风 方 法 很 多 . 不 决 定 一 方 一 药 . 只 要 临 床 辨 证 准 确 ,随 方 加 减 ,用 药 恰 当 ,就 能 发挥 出 中药 的作用。
王为国
I 龙 江 省 龙 江县 第一 人 民 医 院 ,黑 龙 江 . 黑
徐
英
龙江 1 10 6 10
龙 江 1 10 ;2黑 龙 江 省 龙 江 县 妇 幼 保 健 院 ,黑 龙 江 6 10 .
【 关键词】 :中西医结 合;治疗 ;急性脑 m管
【 中图分类号】R73 4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 号】10 — 5 7 (0 9 7 0 81O 0 7 8 1 2 0 )0 — 0 - l
1 西 医治 疗 11 确 定 诊 断 超 早 期 治 疗 脑 血 管 病 一 旦 发 生 , 超 早 期 治 . 疗 ,是 救 治 脑 血 管 病 的 关 键 ,埘 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及 早 ' 冶 疗 可 以尽 快 改 善 缺 血半 影 区 循 环 .抢 救 功 能 已 受 损 而 短 期 内 尚存 活 的脑 组 织 ,足 对 病 人 的 预 后 起 重 要 的决 定 性 作 片 。 j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临床分析。
方法:在我院治疗的患者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7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实施中医治疗,并对两组治疗的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为88%,P<0.05;此外,治疗组生活质量明显于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对比有统计学的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对脑血管偏瘫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病偏瘫;中西医结合;效果【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056-02脑血管疾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1],主要是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废,甚至是死亡[2]。
本次主要通过对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实施中西医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来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血管病偏瘫患者70例,在所有患者中有45为男性,25例女,年龄为35~80岁之间,平均年龄(58.2±1.3)岁,并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5例。
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 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方法,并采用西医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实施醒脑静注射,(大理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53021683)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ml~500ml稀释后滴注,或遵医嘱,并使用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1992)30mg注入到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14d。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中西医结合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运用双方的理论和技术,共同治疗疾病,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大脑及其他血管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一、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1. 中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根据中医药理论,心脑血管疾病多与气滞、瘀血、痰湿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药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药汤剂中的红花、桃仁等可以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当归、川芎等可以补血养心,增强心脏功能。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中药可以降低血脂、降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西医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西方医学注重药物的研发,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例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硬化的发生;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率,预防冠心病的发作。
此外,西方医学还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 中西医结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成果。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将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可以协同作用,提高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
此外,中西医结合还注重整体调理,包括调节情绪、改善饮食结构、加强锻炼等,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1.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医药在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按摩穴位可以调节血液循环,缓解心脏负荷;针灸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改善心脑血供。
一些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有效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西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西方医学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心脏搭桥手术可以缓解冠心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管扩张剂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工作方案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工作方案导言: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工作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工作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工作方案的内容和作用。
一、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中医和西医在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有着各自的优势。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理阴阳平衡;西医则侧重于病因的精确诊断和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的理念是综合运用两种医学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病情。
西医的诊断方法则依靠现代医学设备进行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法,既注重病人的整体情况,又借助现代医学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心脑血管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中药疗法则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
2. 西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抗凝血药、降压药、降脂药等,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手术治疗则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等。
3. 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相结合,既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作用,又借助西医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在药物治疗中可以结合中药调理,通过中药的活血化瘀作用来增强药效。
针灸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改善心脑血管功能。
四、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措施中西医结合的心脑血管工作方案不仅包括治疗,还包括预防措施。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病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血管系统和脑血管系统中的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
这些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是世界各国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下面将从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中西医结合理论基础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医学模式。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西医强调病因病机,注重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
中西医结合是以中医辨证为基础,结合西医现代医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种医学模式。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是中医“气血不足”和西医“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理论。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气血不足、瘀血阻滞所致;而西医则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小板聚集、血脂异常等因素所致。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是要解决气血不足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问题,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法中西医结合诊断心脑血管疾病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的各种诊断方法,如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等现代医学检查方法,以及中医的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
中医四诊方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貌、面色、舌质等表面表现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气息等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病史等来了解病情;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与中医四诊相对应的是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方法。
心电图能够检测心脏电活动,发现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脑电图则是通过检测脑电活动来判断脑功能是否异常,如脑血管病变等。
超声心动图、CT和MRI等现代医学检查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心脑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检测心脏、大脑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十分常见的一类疾病,它包括心脏病、脑血管病等多种病症,危害严重。
为了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传统的中医和现代的西医逐渐开始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模式。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优势与局限。
一、中医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医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治疗思路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强调以调理身体内外环境为主要目标。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如中药可调整血液流变学状态,改善心脑血管的微循环,提高心肌供血,中医针灸可调节体内的气血循环,平衡阴阳。
这些中医疗法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认可。
二、西医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侧重于使用药物、手术等现代医疗技术,如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
这些方法在治疗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严重的患者来说,西医治疗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现状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例如,中医药可以缓解西药的副作用,加强心脑血管的自愈能力,西医可以减少中医用药的时间,快速缓解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临床验证。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相较于单一的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既可充分发挥中医调理和西医急救的双重作用,又可避免了传统西医治疗中存在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局限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首先,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指导和判断,对于一些临床经验不足的医生来说,可能会带来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
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心脑血管病是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在内的一类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的慢性病,危害严重。
为了防治心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方法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调整阴阳、平衡气血”,通过中药的服用来改善心脑血管系统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当归、冬虫夏草等,它们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扩张血管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
二、饮食调理饮食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饮食要“合理搭配、少油少盐”。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血管的健康,并减少发病的风险。
建议多食用富含蔬果、全谷物的食物,限制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三、运动保健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
中医认为,“动能调气血”。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四、心理调适心脑血管病患者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会对疾病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心理调适在防治心脑血管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对于心脑血管功能的维护非常重要。
建议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西药治疗西医在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药可以通过控制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因素,如降低血压、降脂等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抗血小板聚集药等。
但是在使用西药治疗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合理用药。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中医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来改善心脑血管的功能;适当的饮食和运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心理调适可以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西药可以控制心脑血管病的病情发展。
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是指由于外界环境、个体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与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医和西医在治疗上有各自的优势,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原则、方法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中医和西医两种学派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方法,选择最适合患者个体化需求的综合治疗方案。
2. 互相借鉴:中西医各自拥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方法,应该相互借鉴,吸取对方的经验和优点,并在临床实践中加以应用。
3. 疾病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不仅仅是针对已发生的病变,更应注重预防。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调综合防控,包括生活方式管理、药物治疗以及合理的心理护理等方面。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方法1. 中药药物治疗:中药有悠久历史,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的优势。
常用于调和气血、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
例如,冠心宁片在冠心病患者中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供血量的良好效果。
2. 西药药物治疗:西药在控制高血压、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微循环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效果。
如利巴韦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供。
3.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心脏负荷和改善微循环。
4. 心理护理:心理因素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自我放松技巧等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三、具体应用举例1.冠心病治疗中的中西医结合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往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预防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者脏腑功能虚弱,都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例如,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年老体衰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情志方面来说,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
中医讲“怒伤肝”,过度的愤怒会损伤肝脏,影响其疏泄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饮食方面,中医强调饮食的均衡和节制。
过多地食用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痰湿内生,阻塞脉络。
相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少吃油腻、辛辣、甜腻的食物,有助于保持气血的通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劳逸失度也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劳累会损伤人体的正气,而过度安逸则会导致气血运行缓慢。
因此,要做到劳逸结合,适度运动,有助于气血的流通。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气血不足,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中医主张通过调理脏腑、补益气血等方法来预防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西医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入手。
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通过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高血压患者,西医通常会采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建议患者减少钠盐的摄入,增加钾的摄入,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研究中风,也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中风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使得脑细胞出现缺氧、损伤甚至死亡。
中风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上,中风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西医药物和手术,然而,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与效果。
中医学历史悠久,对中风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于“痰火内蕴”、“血瘀阻滞”等原因导致的。
中医治疗中风主要通过舒肝活血、清热化痰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金匮要略》中提出的桃红四物汤经常被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这种中药汤剂由桃仁、红花、川芎和当归等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此外,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中风的治疗中。
然而,中医治疗中风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中医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恢复,而其他人则认为中医疗法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并不能替代西医的药物和手术。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真正效果,许多研究已经展开。
一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进行了评估。
该研究选择了130名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接受了针灸、中药熏蒸等中医疗法,并辅以西医药物治疗;西医治疗组仅接受了西医药物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和中风后遗症改善方面表现出了显著优势。
这一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此外,另一项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也证实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效果。
这项研究选择了150名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
与常规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恢复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抑郁和焦虑程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
这一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0例临床观察本次临床观察共选取了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面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结果和讨论四个方面介绍本次临床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背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多样,但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且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纳入的病例共计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为行脑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的病例,病情均属于急性期。
2.2分组与治疗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溶栓药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主要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中医药方剂。
2.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轻,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颅内血流动力学参数也有所改善,头颅内压明显下降,颅内各种循环恢复正常。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显著。
中医中药通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对于一些传统西医药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来说,中医药的应用可以起到积极的补充和改善作用。
然而,本次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样本数量较小,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其次,本次观察没有建立安慰剂对照组,因此无法完全排除治疗效果的主观因素。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
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常伴随着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和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将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逐渐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脑出血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指南,包括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关键技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
一、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脑出血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保护神经功能、减轻颅内压、防止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制定治疗原则:1.综合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程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有助于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合理选择中西医治疗方法。
2.早期干预:对于急性期的脑出血患者,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西医方面,通过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抗凝、降低血压等;中医方面,可采用针刺、中药等方法,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3.强调个体化治疗:脑出血患者的病因、病情和体质各异,因此治疗应强调个体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避免盲目使用。
4.防治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随着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脑血管痉挛、感染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意预防和积极处理这些并发症,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5.强调康复:脑出血后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西医结合治疗应注重康复阶段的干预,包括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与关键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西医的药物、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技术:1.药物治疗:西医药物可用于控制高血压、抗凝、抗凝血等,中医药物则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理气宽中等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
常用中药包括丹参、川芎、红花等,可单独使用或配伍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人的整体护理体会
・1 9 ・ 3
・
经验交流 ・
21 00年 9月 学术版 下半月 总第 2 7期 1
C ia el hn H a h t
境。
脑 卒中病人只要意识清 楚,生命体征稳定 ,病情 不再发展后
策安全 。
参考文献
[]黎祖 荣, 王 明德 ,等 ,麻醉恢 复室患者躁动 的原 因及相 1 关因素分析 [】 临场麻 醉学杂志 ,2 0 ,6 3. J. 09 :5 6
【 苗秀娟 ,全麻复合硬膜外 阻滞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 时中 2 ]
的应用 【】 临床麻 醉学杂志,2 0 ,6 0 . J. 09 :52
注 意 口腔 卫 生 ,保 持 口腔 清 洁 。协 助 病 人 洗 漱 、进 食 等 ,满足
23 增加抗氧化营养素 的摄入如维 生素 E 、 .4 . 维生素 C、 B胡箩 卜 素和微量元 素硒 ,它有清除氧 自由基,降低血 中的氧 化型低密度脂蛋 白和脂质过氧化物 , 防止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的作用【。 ”
41 语 言沟通障碍 的病人 常因无法表达 自己的需要和感 . 情 而 自卑、烦躁,应耐心解释不 能说话 的原 因,关心、体贴、 尊重病人 , 免挫伤 其 自尊的言行 , 避 鼓励其羞涩心理 ,大声说 话,当病人 尝试 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 鼓励家属 、朋友多与 病 人交谈,并耐心、缓慢、清楚地解释每一个 问题 。直至患者
保持床 单位 整洁干燥无渣屑 。指导病人
量与血压上升有关 ,曰均摄盐量每增加 1 ,平均收缩压增 g时
加大约 2m mHg ,平均舒张压约增 高 1 . mmH 。世界卫生组 7 g 织建议成人每 日摄入量为 (g 减 少食 盐的摄入量 ,不食或少 6。
食 腌 制 食 物 ,减 少 脑 血 管 疾 病 的诱 发 因素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分析
参考文献
【】 方 熙 德 . 经病 学 [ . 3 . 京 : 民 卫生 出版 社 , 0 0 1 神 M】 第 版 北 人 20 :
15%。 .6 总有效率9 .1 血化验指标 : 5 3%。 全血比黏度( P s m a.) 治疗前后
4 9 ±02 、.1 0 1 , .1 .34 3 ± .0血浆 比粘度( a.) mP s治疗前后 19 -00 、 .3 .5 + 18 ±00 , 细胞压积( ) .9 .3红 % 治疗前后 4 .5 .24 .0 4 0 , 58 ±90 、62 ±1 .1血
脱落的栓子 , 导致颅 内血管的阻塞 ; 心源性栓塞( 来源于心脏 , 如人
工瓣 膜 、 房颤 、 心室 血 栓 、 张 性 心肌 病 等 )导 致颅 内动脉 的 阻塞 ; 扩 ,
脑部 小血管的脂肪透明样变 , 导致微小血 管腔 隙性梗塞 ; 较少见
的原 因是 颈 动 脉 夹 层 分 离 、 管 炎 、 血 病 引起 的血 栓形 成 。 脉 凝 对 于缺 血 性 脑 血 管 病 目前 西 医 学 的 治疗 主 要 包括 两 大 策 略 ,
【 关键 词 】 中西医结 合 缺血性 脑血 管病
【 图 分 类 号 】 R2 中 6
【 献标识码l 文 A
【 文章 编 号 】 I " - 7 2 0) 2b一0 7 一o / 0 4 ( 0 90 () 0 0 I 64 2
临 床 上治 疗 的 脑血 管 病 关 键在 于 挽救 缺 血 区域 ( 暗 带 ) 濒 半 的 临 死亡 的 神 经 元和 促 进 损伤 后 神 经功 能 的 恢 复 。 灸 和 中药 治 疗 针
20 年1 0 5 月至 20 年 1 0 7 月来 我院 内科住 院 和或 急 诊观 察 的 急性 缺 血 性 脑血 管 病 患 者 6 例 , 中男 3 例 , 2 例 , 龄 5 ~7 岁 , 4 其 6 女 8 年 2 6
浅谈中西医结合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浅谈中西医结合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中的动脉、静脉血管异常引起的损害。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中风)、脑动脉瘤、颅内出血等。
中医药和西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各具特色。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中医药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理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浅谈中西医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
一、中医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的瘀阻、气滞或湿热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将脑血管疾病分为中风和头痛两大类。
中风类疾病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症状。
中医认为中风是气血不通,经络阻滞所致。
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经络,通血活络。
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针刺、拔罐、艾灸等。
头痛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头部疼痛,痛来暴起或缓慢加重,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头痛主要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浊、湿热等引起的。
治疗头痛疾病的方法主要是疏通经络,舒筋活血。
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推拿、针灸、中药煎剂等。
二、西医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西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由于脑血流供应不足引起。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主要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西医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和手术治疗等方法,以恢复脑血流。
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控制血液凝固等方法,防止继续出血。
三、中西医结合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理念是将中医药和西医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中西医的优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认识方面,中西医结合充分吸收中医药和西医学的成果,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中西医辨证施治,从整体的角度把握疾病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诊治方法。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大脑以及其他供血管的疾病,如冠心病、中风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
中西医结合作为一种综合性医疗模式,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就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中西医结合的理念中西医结合是一种将中医和西医知识和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模式。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而西医则注重病因病机的研究和现代医学技术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治疗可以调整人体气血流通,舒展经络,增强机体自身抵抗力;而西医则可以利用先进的医学技术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可以综合利用两种医学模式的优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患者的舌苔、脉搏等指标,以及病史和临床症状等信息,从而判断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和病机。
中医诊断可以提供疾病的整体把握,为西医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参考。
2.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主要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如心电图、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病变程度。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精确的诊断结果,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1. 药物治疗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作用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减轻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不适。
同时,西药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也不可忽视。
比如,抗凝血药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治疗作用。
中西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
同时,针灸还可以缓解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头痛、胸闷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相关治疗除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外,中西医结合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还可以运用其他治疗方法,如心理疏导、运动治疗和营养指导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呃逆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呃逆是指由膈肌痉挛引起的呼吸性发声,表现为反复嗝气,使患者感到不适,均衡,耗力。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呃逆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脑血管病患者的呃逆症状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呃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认为,呃逆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可导致膈肌痉挛,从而引起呃逆症状。
因此,中医治疗呃逆主要以疏肝解郁、和胃降逆为主要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呃逆症状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本文选取了120例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通过观察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呃逆症状明显缓解,平均持续呃逆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同时,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脑血管病患者的顽固性呃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需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长周期的随访研究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为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顽固性呃逆
的治疗尚未有明确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我们开展了一项观察性研究。
本研究纳入了2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其中10例接受传统中医药治疗,另外10例接受西医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每周进行2次随访观察。
对于中医药治疗组,我们采用了传统中医药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煎剂等。
针灸
治疗主要针刺百会、风池、膈俞等穴位,每次针灸20分钟,每周2次。
中药煎剂主要包括乌草、延胡索等,每日1剂,连续服用4周。
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呃逆频率、呃逆时
间等指标变化。
接着,对于西医药治疗组,采用了西药治疗方法,包括奥氮平、帕金森病药物等。
奥
氮平给予口服,日剂量为2.5mg,每日2次。
帕金森病药物主要给予波拉多贝尔,每日剂
量为50mg,每日3次。
观察患者的呃逆频率、呃逆时间等指标变化。
结果显示,中医药治疗组患者的呃逆频率显著减少,呃逆时间明显缩短。
具体而言,
治疗前中医药治疗组患者的呃逆频率为30次/天,呃逆时间为10分钟/次;而治疗后的呃
逆频率降低为15次/天,呃逆时间缩短为5分钟/次。
相比之下,西医药治疗组患者的呃逆频率和呃逆时间变化不明显。
观察中发现中医药治疗组患者的副作用较少,主要表现为轻度胃肠道不适,不影响正
常生活。
而西医药治疗组患者的副作用较多,包括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由于血液供应中断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和死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面临着效果不明确、安全性不明、缺乏规范等问题。
本研究旨在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进一步提出创新的方法和观点来解决现有问题。
一、研究方案1.研究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供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研究内容(1)收集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病例,包括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患者基本信息、病情及治疗过程等数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
(3)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如中医药的配伍应用、脉象诊断等,以改善治疗效果。
3.研究方法(1)收集数据:通过医院或临床科研合作,获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数据。
病例数据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疗程和疗效等方面的数据。
(2)数据整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并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如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
(3)安全性评价:统计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其安全性和副作用情况。
二、方案实施1.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限。
2.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病程的不同而定。
治疗流程包括中医辨证施治、西医神经功能支持等。
中医治疗包括草药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西医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血管扩张治疗等。
3.数据采集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治疗情况,包括中医辨证和病理分析、药物使用情况、针灸或艾灸的次数和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题: 正确选择:B
解析
解析:头颅CT:右基底节血肿。
解析
第二题: 此患者还需要作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 功能,血糖,血脂。
解析:根据检查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解析
第三题: 1.一般处理 2.控制脑水肿 3.控制高血压 4.脑出血的止血问题 5.保证营养及维持水电平衡 6.并发症的防治 7.外科治疗
中医症候:突发肢体无力,时有情绪烦躁,胸闷, 纳可,便调。舌质淡暗苔薄,脉弦细。
思考题
❖1、请问此患者西医诊断是A.脑梗 B.TIA ❖2、请问此患者还需作何检查? ❖3、请问此患者西医如何治疗? ❖4、请问此患者中医诊断是A.中风 B.痿证 ❖5、请问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是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6、请问此患者的中医治疗?
不过分降血压。 脑保护剂选脑复康。 中药针剂选疏血通,丹红等。
第四题: 正确选择:A
解析
解析:痱证表现为四肢无力。类似于格林-巴 利综合征。
第五题: 正确选择均为气 虚的表现。
第六题:
解析
❖中医治宜:补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地龙、桃仁、 红花、川芎、当归、赤芍)
解析
第一题: 正确选择:B
解析:神经科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结 合病史,影像学表现作为参考。头颅CT:右基底节 区腔梗。只代表她以前有过腔梗,但这次发病是TIA 发作。
解析
第二题: 此患者还需要作血糖,血脂,颈动脉、椎 动脉B超。
解析:TIA在就诊时往往症状已经消失。3分 之1的TIA患者一年内会发生脑梗塞。因此, TIA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干预TIA发作的危 险因素。
中医症候:突发昏迷,口角歪斜,伴见面色潮红, 腹部胀满,按之有底力,舌红苔黄,脉弦数。
思考题
❖1、请问此患者西医诊断是A.脑梗 B.脑出血 ❖2、请问此患者还需作何检查? ❖3、请问此患者西医如何治疗? ❖4、请问此患者中医诊断是A.头痛 B.中风 ❖5、请问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是A.肝阳暴亢
B.气虚血溢 ❖6、请问此患者的中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疾病
课程目标
在该课件学习结束后,您应该掌握:
❖ 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 脑血管疾病的西医常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中医分型及治疗。
互动病例及解析
互动病例1
请思考……
李某,女,52岁。左侧肢体无力1分钟。患者 在低头干活时,突觉左侧肢体无力,伴轻度头晕, 休息1分钟后,症状完全消失。来我院门诊,头颅 CT示:右基底节区腔梗。遂以“脑梗塞”收住入院。 既往无高血压史。PE:神清语利,颅神经(-), 四肢肌力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病理征(-)。
❖方药: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生地、 当归、赤芍、川芎、柴胡、枳壳、桔梗、 牛膝、炙甘草)
互动病例2
请思考……
张某,女,82岁。右侧肢体无力1天伴失语。昨 夜睡眠无异常,今晨醒来自觉右半身不能活动,言语 不利,伴有头晕,大小便正常。遂送入我院。平时有 高血压史,常服珍菊降压片。PE:神清,部分运动性 失语,伸舌右偏,右鼻唇沟稍浅,右上肢肌力3级, 右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不高,右巴氏征(+) BP200/100MMHG。急查头颅CT(-)
互动病例3
请思考……
黄某,男,62岁。突发昏迷3小时伴口角歪斜。 3小时前搓麻将,摸到好牌,很兴奋,继而出现口 角歪斜,不能言语,全身瘫倒在座椅上,进一步 出现意识不清。遂打120急送至我院。既往有高血 压史10年。PE:浅昏迷,压眶有反应,双瞳孔光 反应迟钝,左鼻唇沟浅,左侧落臂征(+),左下 肢不能摆位,双侧巴氏征(+)BP210/110MMHG。 急查头颅CT:右基底节血肿
B.气虚血瘀 ❖6、请问此患者的中医治疗?
第一题: 正确选择:A
解析
解析:脑梗塞发病24-48小时内,头颅CT可表 现为阴性。
解析
第二题: 此患者还需要作血糖,血脂,颈动脉、椎动
脉B超。同时第三天复查头颅CT。
解析:根据检查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
解析
第三题: 抗血小板治疗。 控制血压。 脑保护剂。 中药活血化瘀针剂。 解析:抗血小板选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
解析
第三题: 抗血小板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解析:1.阿司匹林。 2.降脂。
第四题: 正确选择:A
解析
解析:痿证指长期患病,肌肉萎缩,不能活动。 中风指急性起病,肢体瘫痪,不能活动。
第五题: 正确选择:A
解析
解析:情绪烦躁,胸闷是肝郁气滞的表现。 舌质淡暗是血瘀的表现。
第六题:
解析
❖中医治宜:理气活血。
第四题: 正确选择:B
解析
解析:有些脑出血无偏瘫症状,只有头痛故 可诊断为头痛。
第五题: 正确选择:A
解析
解析:气虚血溢型有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 脉浮大缓。
第六题:
解析
❖中医治宜:平肝潜阳。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钩藤、桑 叶、菊花、生地、芍药、竹茹、贝母)
学习结束
中医症候:突发肢体无力,言语謇涩,伴见头晕, 面色恍白,纳差,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 浮大缓。
思考题
❖1、请问此患者西医诊断是A.脑梗 B.TIA ❖2、请问此患者还需作何检查? ❖3、请问此患者西医如何治疗? ❖4、请问此患者中医诊断是A.中风 B.痱证 ❖5、请问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是A.气滞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