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综述
试论西方哲学精神理性汇总

试论西方哲学精神理性理性主义指哲学中崇尚理性、强调理性作用的理论观点或思潮。
理性主义把自己关注的焦点指向客观世界的意义,它追究客观世界的本原(本体论),表现为纯粹理性;它还关注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产生了分析主义和实证主义(科学主义);它追究如何改造世界,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实践理性。
因此,理性精神应包含四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纯粹理性,指人超出一已感官欲望和利害关系,不求功利、不计得失地探索各种抽象思辨的问题,即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所讲的内容,主要包括本体论问题、事物起源、思维形式、存在意义等抽象的问题,形而上的玄思。
这种思辨探索,往往是非功利性的,更多地是为了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出于对知性的追求,对完美和绝对的追求,出于创造的冲动。
西方自古希腊起就发展出了鲜明的纯粹理性精神,它是西方哲学的起点。
柏拉图认为,人由三部分组成:理性、灵魂、肉体,其中理性是三者中最高贵的、不朽的部分。
古希腊的哲学,即“爱智慧”,是对知识、对理性的追求,毕达哥拉斯的数、柏拉图的理念、阿那克萨哥拉的“奴斯”、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欧几里德几何、德谟克利特的“原子”等都是对世界本原的追究。
在中世纪,理性精神受到了压抑,但仍不绝如缕,各种异端、唯名论对理性的重视自不必说,正统神学家阿奎那的学说仍贯穿理性精神,通过理性的推理和证明,来论证宇宙本体“上帝”的存在。
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更是成为最高的法官,是向传统宗教神权、封建专制宣战的有力武器,理性精神再次成为主导性原则,思维着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近代哲学,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则把纯粹理性推向了极致,他们认为,理性是作为宇宙之本原和世界之灵魂的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实体,是内在于客观现实中的一种本质性结构,是世界的客观的秩序原则。
这种纯粹理性追求外在的超越,超越主体与客体、灵与肉、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与对立,去沉思冥想,追求真、善、美的理念;同时又推崇创造,希望通过静默的沉思与能动的创造超越对立,实现统一。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浅谈西方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在那个哲学之源的最初阶段,理性主义便有了全面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理性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
其间逻各斯和努斯两大概念的提出,是理性思想的彰显,为理性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的思考方向;苏格拉底对善的追问,对灵魂的思考是以理性为根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勇气和欲望三个部分,灵魂特有的和基本的东西正是理性。
古希腊哲学对西方理性传统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在璀璨夺目的古希腊文化园圃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那卓越的理性精神。
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由鬼神支配。
人不仅是感觉的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智的,不但能感觉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自然规律,这就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理性”思想关系。
古典希腊哲学在很多方面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
早期希腊哲学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从未间断,从早期穆斯林哲学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和现代的普通科学。
公元前6世纪,东方伊奥尼亚地方的一些哲学家开始提出世界的本原问题,他们反对过去流传的种种神话创世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些物质性的元素,如水、气、火等;他们最早用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是西方最早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他们不满足于原始宗教和神话,根据自己的直观,以人类正常的常识为依据,用自然现象本身来说明世界;他们从无限多样的自然现象中看到它们的统一和联系,看到它们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看到它们的矛盾和对立。
因此,最初的希腊哲学家都具有自发的朴素唯物主义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最初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在阶级偏见、宗教影响和认识的片面性中发生发展起来的。
即使是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们也将世界当作一个整体而从总的方面来观察。
以后西方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都是从古希腊哲学思想中发展起来的。
由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起来的原子论学说,不但是以后的唯物主义,而且是近代科学的先导;以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辩证法思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有深刻的影响;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古代的系统哲学,虽然大多是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包含的理性主义因素,在以后西方的哲学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过重大的作用。
内涵深邃的古希腊哲学是理性精神的典型。
表现虽然各古老文化都曾在自己最原始的文化形态中表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但使哲学从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却是古希腊人的独特贡献。
浅谈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的特质

浅谈西方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的特质希腊人的一个最根本的事实是:他们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古代的传教士告诉人们说:“到此为止,不能再向前了。
我们给思想制定了界限。
”希腊人却说到:“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限。
”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而不是由鬼神支配。
人不仅是感觉的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智的。
他不但能感觉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自然规律,这就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理性”思想关系。
正如伊迪丝•汉密尔顿说的:“希腊人站起身来,理性开始它的统治。
”哲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事业。
当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人泰勒士宣布“水是万物的本原”时,泰勒士就在运用他的理性。
“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个判断无疑地是一个理性判断。
因为在这个判断中包涵一个抽象的能够作为哲学范畴的概念——“本原(始基)”:这个整体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它统一的基础是水,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与产生一切事物的本源。
可以说“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判断扬起了希腊理性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以后相信理性可以洞见和把握世界的本原就成为古希腊哲学的纯朴信念。
于是哲学抛弃了希腊远古关于天地生成的非理性的信仰和梦幻似的传说,沿着追踪世界本原的理性之路向前发展。
本文将要浅析这条理性之路的特质。
以期能有收获。
一、感性直观与朴素唯物铺就理性之路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一结论尽管今天看来并不确切,但在当时却是人类认知方式的飞跃,它突破了古代世界普遍的神创论。
泰勒斯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个用自然本身来解释自然的人。
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世界本原是火”,再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这些都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些自然哲学家从一开始就把对自然界的研究,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但是,无论是在泰勒士,还是在泰勒士所属的伊奥尼亚学派诸先哲那里,他们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却仍然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在他们理性的思辨中仍然回荡着感性的余响,黑格尔说:“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
西方哲学的主要传统

2
实用主义者关注人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认为哲 学应该探究如何使人类生活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3
实用主义强调行动和经验在哲学中的重要性,认 为哲学应该关注行动和经验,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和理论。
04
存在主义
特点
强调个体存在和意义
存在主义认为个体存在是独特 的、无意义的,需要在自我寻
找和创造中赋予意义。
科学实验的重要性
经验主义强调科学实验在获取知识中的重要性, 认为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
对理性主义的批判
经验主义对理性主义进行批判,认为理性主义过 于强调先验知识和推理,而忽视了经验的作用。
03
实用主义
特点
强调行动和经验
实用主义者认为哲学应该关注行动和经验,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和理 论。
实用主义真理观
洛克是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类的 心灵如同一块白板,知识是在经验 中逐渐形成的。
大卫·休谟
休谟是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之一, 他提出了“不可知论”和“怀疑 论”,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任何事物 的存在和本质。
主要思想
知识来源于经验
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而不 是先验的理性或信仰。
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强调个体在信 仰上的选择和责任。
Sartre
强调人的自由和责任,认为人是在自由选择 中塑造自己的存在。
Heidegger
提出“存在遗忘”的概念,认为传统哲学忽 视了存在的根本问题。
Camus
关注现代人面临的荒诞和无意义,认为人需 要通过反抗来赋予生活意义。
主要思想
存在先于本质
约翰·杜威(John Dewey):美国哲 学家和教育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实用 主义思想,强调实践和应用在人类生 活中的重要性。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在现代理性主义的发展史上,由于理性主义的过分发展,逐渐遭到了哲学家们的猛烈批评。他们站在反对理性至上的对立面上,对理性主义进行反思。的确,把理性主义作为一切裁决的最终权威明显欠妥。对于康德“人是目的”的观点,本人是不大认同的,他认为理性的人都应当把自己和别人永远当作目的来看待,绝不是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其实作为一个有感情、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每个时候都要作为目的,这样的话人活着会很痛苦的。当你做每一件事时都以理性至上,也就是所谓的合理性,寻找利益的最大化,没错,或许这种手法用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上是有所作为,可是它会导致人的自私扩大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会扩大,人情冷淡,人变了彻彻底底为了目的而活的人,所谓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等是不能仅仅用所谓的理性至上去形容的。而对于理性至上这个方面的消极影响,在纳粹期间体现得最为彻底,听命于希特勒的那些高官用一个理性至上,即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的方法,策划如何杀、如何处理、如何执行的政策,以所谓的理性血腥地杀害了犹太人,甚至这些杀人的士兵在杀人的时候没有一丝的犹豫与愧疚,人被理性至上的迷雾所萦绕,变得都麻木不仁了。
(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文化的故乡。西方哲学在公元前7世纪就诞生于此,古希腊在自然科学、民主政治、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对于理性主义而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士的观点,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很幼稚,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他之前人们总是用原始神话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而泰勒士,是第一个通过理性思维,通过观察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潮湿的,因此通过理性的推断出水就是这些潮湿东西的来源。接着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逻各斯,它表明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寻找万物的本原,而且通过理性进一步找寻现象背后带有规律的东西。泰勒士与赫拉克利特对于世界本原的看法都是从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理性概括,而作为西方第一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对于世界本原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又反映了人类的理性认识进了一大步,证明人们认识事物已能从抽象方面把握。为原子论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观点确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上的地位。[2]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孔子”苏格拉底,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思想,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3]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老师的思想外,他还提出了“理想论”,并从其理念论出发,又提出了他的认识“回忆说”,他认为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4]通过这一论证,柏拉图又系统阐明了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再到对柏拉图的理念产生怀疑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是具体多变的,而构成一个具体事物的材料,即实体是不变的,要把握这个实体不能通过感性认识,必须通过理性的概念、逻辑等才能把握。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理性主义推向了高峰。
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主义是一种强调理性思考和推理作用的哲学学派。
这种思想在古希腊哲学史上,特别是在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占据了中心地位。
理性主义认为真知来自于推理和思考,而不是通过感性经验的获取。
首先,理性主义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原理。
理性主义者认为真理存在于某些不依赖于经验证实的原理之中,这些原理与我们的感官体验无关。
这些原理被认为是人类自然的属性,也就是人类思考和推理的根源。
而真理的发现和证明依赖于推理和思考,这是因为理性主义者认为逻辑思维、理性分析和推理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其次,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具有绝对性,即真理是不变的。
知识是通过思考和推理获得的,因此被视为绝对可靠和不变的。
然而,理性主义者也认识到知识的局限性,并且承认人类的知识存在于不断变革的历史进程中。
他们相信人类的认知能力可以超越感性经验,甚至可以认识到高于感性层面的真理。
第三,理性主义者强调思考对于人类理解现实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人类的大脑和阐述事物的语言是逻辑概念的产物,因此人类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掌握知识。
理性主义认为,理性思考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掌握自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途径。
通过思考和推理,人类可以避免受到感官经验的干扰,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在古希腊哲学发展史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着重强调人类的理性,认为人类通过思维和推理来掌握真理。
柏拉图则通过他的“理念论”进一步强调了理性销世界的重要性,并认为唯有通过思考,人类才能通过认知达到更高的平台。
亚里士多德则通过他的逻辑哲学理论,从认识论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了世界和人类的关系,从而进一步发展了理性主义的思想。
尽管理性主义者在古希腊哲学史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这种思想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
古希腊哲学时期,理性主义者相信通过思考和推理,人类可以掌握到全部真理。
然而,现实中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人类的知识和认知能力是有限的。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本文把西方哲学史上迄黑格尔为止前的理性主义称为古典理性主义。
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在近代和现代遭遇到了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严重挑战,以致濒临几乎沦落的命运。
虽然在非理性主义思潮肆虐泛滥的狂涛驶过以后,理性主义又在极度萎缩中慢慢复兴,但正在复兴中的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样态和涵蕴,已经大大异趣于它的古典形态。
理性主义从它的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超渡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缘,弄清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无疑对理解当代西方理性主义的生成和发展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一、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源头——希腊理性哲学在本质上是理性的事业。
当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人泰勒士宣布“水是万物的始基”时,泰勒士就在运用他的理性,“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个判断无疑地是一个理性判断。
因为在这个判断中不仅包涵一个抽象的能够作为哲学范畴的概念——“始基”,而且潜涵着一种认识论基础和秩序:世界上存在着无数的物体、事物,这些物体和事物的总和构成一个整体世界,这个整体世界是无限多样的统一,它统一的基础是水,水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原因与产生一切事物的本源。
“水是万物的始基”是泰勒士千百次观察分析个别的具体事物,并对感觉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抽象概括的结果。
因此这一判断集中表现了人类思维的统一性、超越性,揭示了事物的普遍性、齐一性。
而这也正是人类理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哲学的基本特征,正如黑格尔说:“什么地方普遍者被认作无所不包的存在或什么地方存在者在普遍的方式下被把或思想出现时,则哲学便从那里开始。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第93页)可以说“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一判断扬起了希腊理性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以后相信理性可以洞见和把握世界的本源就成为古希腊早期哲学的纯朴信念,哲学抛弃了希腊远古关于天地生成的非理性的信仰和梦幻似的传说,沿着追踪世界本源的理性之路向前发展。
但是,无论是在泰勒士,还是在泰勒士所属的伊奥尼亚学派诸先哲那里,他们对万物始基的探索却仍然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徘徊,在他们理性的思辨中仍然回荡着感性的余响,黑格尔说:“思辨的水是按照精神方式建立起来的,不是作为感觉的实在性而揭示出来的。
浅论西方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传统

1 未经理性检验的生活何以是无意义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言及这样一句箴言:“未经 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检验一词可以理解为一种内 向性的自我反思或自我批判,那么“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 义的生活”就是强调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不具 有认识自己价值的能力,虽然不是疯狂,但已经接近于疯狂 了。”[1]显然,不能认识自身价值的人不能理解生活的意义, 也不知道自己的责任和尊严,其生命的尊严在这种遮蔽状 态中沦亡了。苏格拉底提出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实 际上是提出了人格尊严和人的使命问题。按照苏格拉底的 理解,生活的意义不在生活之外,而在于使自己、他人和城 邦获得幸福,规避祸患。[2“] 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 于对城邦作出贡献,并获得人们的尊重。”[3]
摘 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言及这样一句箴言: “未经检验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生活。”在西方古典哲学传统
中,检验一词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内向性的自我反思或自我 批判,“没有经过检验的生活就是无意义的”所力求表达的 是,朝向己身的自我反思设定了人生活的意义性规范。更为 重要的是,苏格拉底强调在理性主义的地平上进行自我反 思和批判,以理性为最高标准来质疑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和 想法,确证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合乎理性。从这一点上看,如 果一个人的生活没有经过理性的检验,而仅仅凭借感性冲 动,无目的地进行生活,那么其对世界的认识必然是混沌无 序的,其生活的意义也就在这种杂乱中沦丧了。理性主义不 仅在西方古典哲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现代人 的现实生活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理性主义 西方古典哲学 The Role of Rationalism in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 Chen Weidong Abstract Socrates, the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once spoke of the motto: "Untested life is meaningless life." In the tradition of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the word test can be understood as a kind of introvert self-reflection or self-criticism, and what this motto seeks to express is that the self-reflection toward oneself sets the norms of the meaning of human life. More importantly, Socrates emphasized on the self-reflection and self-criticism based on rationalism which is used as the highest standard to question and correct behavior and thoughts and to confirm the rationality of one's own thinking and behavior. From this point, if a person's life is not tested rationally and he lives merely for perceptual impulse and without a purpose,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will inevitably be chaotic and disordered, and the meaning of his life will be lost in the clutter. Rationalism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but also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life. Key words Socrates;rationalism;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西方各个时期的理性

西方各个时期的理性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古希腊时期尚处在西方的奴隶制时期。
这个时候的理性主要体现在智者学派及其发展者的一些观点之中。
当时的希腊正值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热衷于讨论各种问题。
而主流的思想——自然哲学观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问题在自然哲学观的体系中也已经得不到解答。
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他们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神话的束缚,否定神的意义和作用,肯定人的伟大和能力。
普罗泰戈拉认为神是不可知的。
他们极力贬低神的权威,抬高人的价值。
将“神学”变为“人学”。
从而树立起人的权威和尊严,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开端。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观点,标志着人类的理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智者们对未知事物的研究,不再从神的角度出发,不用所谓的神的观点来解释,而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很多新的有建设性的见解。
他们对事物进行了较为严密的论证,不再仅凭感性思维。
亚里斯多德由此得到启发而创造出了伟大的“三段论”方法。
智者们勇于追求真理,为了知识而去求知,抛弃了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知识更加纯净化。
同时,他们崇尚自然法,认为法律应该符合个人利益。
这对西塞罗的思想以及罗马法的精神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他们也肯定了人的自主性的重要性,进而肯定个人参加国家事务的权利。
他们提出了早期的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这为以后的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由智者学派衍生出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事物的关系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
由此他们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成为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究美的本源的学派。
他们的观点,使人们的思想逐渐脱离感性,渐趋理性。
此后的苏格拉底,继承并发扬了先贤们的思想。
当初智者学派更多的是讨论如何治理国家,而苏格拉底认为研究如何救国已经毫不必要,因此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人类的伦理问题。
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虚伪,等等。
他提倡“知善合一”,认为知识就是最大的善。
西方哲学史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作者: 邓晓芒[1]
作者机构: [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现代哲学
页码: 46-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逻各斯;努斯;迷狂;柏拉图;黑格尔
摘要: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的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是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的一对矛盾,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的结果。
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的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的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的"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的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的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非理性。
西方哲学的非理性是由理性中的努斯发展出来的,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

西方哲学史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探究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这是一个充满各种思潮和思想家的时期。
在整个哲学史中,有两个主要的思潮,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强调理性和逻辑的运用,追求通过推理和分析来获得真理。
而非理性主义则强调感性和直觉的力量,认为超越理性的体验能够揭示更深层次的真相。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思潮的起源、代表性思想家和他们的观点。
理性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认为存在一个超越感官和经验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理性和智慧的一种形式,称为理念界。
他认为只有通过推理和思考才能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亚里士多德则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得知识,他认为理性和经验是相互关联的。
在中世纪,理性主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由圣托马斯·阿奎那这位天主教神学家提出的哲学体系。
阿奎那认为,信仰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宗教的真理可以通过理性的论证来得到证明。
他认为神学和哲学可以结合起来,通过逻辑和分析来探究宇宙的本质和目的。
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启蒙时代,这是理性主义思想的高潮。
启蒙思想家如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都强调通过自我思考和对世界的分析来获得真理。
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认为通过怀疑一切,可以找到不容置疑的真理。
斯宾诺莎强调了人的理性自由,并认为通过理性的追求可以达到幸福和合理的生活。
在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他的哲学体系,这标志着理性主义思潮的新发展。
康德认为理性有其固有的限制,我们无法获得某些问题的终极答案,如宗教和伦理问题。
他提出了“合乎理性”的道德法则,认为我们应该通过道德行为来回应我们内心的责任感。
与此同时,非理性主义的思潮也开始兴起。
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浪漫主义者,如海德格尔和尼采。
他们强调感性和直觉的力量,认为超越理性的体验可以揭示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应该在存在的世界中直接经验,并通过这些经验来理解自我和他人。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论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作者:李蒙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9期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理性的概念就开始崭露头角。
理性主义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一直持续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但是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的主导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
它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且试图瓦解之前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主导。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之间必然存在着认识论、本体论、历史观等方面的不同,但是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哲学态度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其内在也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性。
关键词:西方哲学;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中图分类号:B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0-02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从哲学最早期的发源时期古希腊哲学到哲学思想繁盛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的位置不断被推进,其理论也逐步被完善。
直至19世纪下半叶,理性主义仍居于西方哲学的主导地位。
在此之后兴起了非理性主义,冲击了理性主义的位置。
非理性主义不是无源之水,其理论主要是针对理性主义的观点进行批判、反驳,非理性主义在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哲学家那里得到了发扬。
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者再次掀起了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热潮。
后现代主义不单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而且它对理性主义的批判加倍深入。
就此而言,后现代主义是非理性主义理论继续发展与延伸。
由理性主义处于哲学殿堂中高居不下的地位发展到非理性主义的出现冲击理性主义的地位,再到后现代主义猛烈批判理性主义的演进过程看,其内在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性和逻辑性。
而且,三者在本体论、认识论等方面的理解阐释也必然存在着差异性。
故而,根究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研究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而言也是一项要务。
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理性概念在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
谈西方哲学中理性的发展演变(2)

谈西⽅哲学中理性的发展演变(2)谈西⽅哲学中理性的发展演变 古希腊多元论哲学的代表阿那克萨⼽拉和德谟克利特承袭爱利亚学派思想,⼜有不同之处。
这⼀阶段的哲学返回到感性世界来阐述⾃然万物的形成,理性与感性在这⾥就合并起来。
⾸先是恩培多克勒,他认为构成宇宙整体的“四根”中的每⼀个元素都是永恒不灭的。
这体现出⼀种对永恒不变的本原的追求,然⽽在认识途径上却依靠感性认识。
阿那克萨⼽拉认为万物由种⼦构成,种⼦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它⽆限⼩,需要通过理性来认识。
⽽⼀个事物的性质正是由在这⼀事物中占优势种⼦的性质所决定的。
为了解决种⼦的运动问题,阿那克萨⼽拉提出了“努斯”,他所讲的“努斯”既是⼼灵,也是理性,是超然于整个宇宙之外的,他也把它当作神,具有能动性。
世界万物就是靠“努斯”来推动的。
值得注意的是,“努斯”的提出很重要,第⼀次把精神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做了区分。
在此之前的区分是很不严格的。
过去的哲学家都是⽤⼀种物质性的东西来说明世界本原,唯有阿那克萨⼽拉⽤精神性的“努斯”与物质性的本原区别开来。
德谟克利特⼒图建⽴⼀种新的形⽽上学体系,对前⼈哲学中的⼏对⽭盾对⽴的哲学范畴进⾏重新思考,例如运动与静⽌,存在与⾮存在等等,并尝试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他认为“⼀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和虚空,别的说法都只是意见。
世界有⽆数个,它们是有⽣有灭的,没有⼀样的东西是从⽆中来的,也没有⼀样东西在毁灭之后归于⽆。
” [3]47德谟克利特认为,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觉认知的,⽽知识则是依靠理性认识获得的。
德谟克利特将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结合,结果⼜恢复了巴门尼德的传统理性主义观点。
“逻各斯”和“努斯”的提出构成了古希腊哲学对理性的最初规定性,前者是世界万物运动变化背后保持不变的秩序和规律,后者是宇宙万物的推动者和原因。
⼆者蕴含着理性的双重意义,即逻辑规范性和⾃由超越性。
但此时的理性观还带有⾃然哲学的朴素性,没有对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的动因的探寻做出明确区分。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

理性主义知识点总结一、理性主义的起源和发展理性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且是超越感知经验的,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在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等人将基督教信仰与理性主义哲学相结合,发展了基督教理性主义学派。
这一时期的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探讨上帝和信仰问题,试图通过理性的探究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学的真理。
17世纪以后,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哲学学派,代表性的哲学家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等人。
这些哲学家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法则,建立起一个纯粹的理性体系,从而解释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存在意义。
18世纪以后,理性主义在德国达到了巅峰,康德、黑格尔和费希特等哲学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了理性主义的相关理论。
康德提出了批判哲学的观点,认为理性有其局限性,需要经验的支持才能够得出真实的知识。
黑格尔则在康德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维体系,试图通过辩证法来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费希特则进一步拓展了黑格尔的思想,提出了精神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将自由意志与理性结合起来,对人类自由的概念进行了阐述。
二、理性主义的代表性人物1.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理想国》、《斐多》等,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之中,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才能够获得真理。
2.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代表作品有《论语录》、《形而上学》等,提出了逻辑学和形而上学等方面的理论,为后来理性主义哲学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3.笛卡尔(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代表作品有《第一哲学沉思》、《梦想论》等,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主张通过怀疑和推理来寻找真理。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摘要】古典理性主义是西方哲学中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通过理性和推理来获取知识和真理。
本文从古希腊哲学开始探讨了古典理性主义在历史上的演变。
在古希腊哲学中,理性主义思想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理性主义被整合到了宗教信仰中,形成了神学哲学。
启蒙运动时期,理性主义开始与经验主义对立,强调人类理性的力量和重要性。
19世纪哲学家们在思考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关系时,开始提出了新的观点。
在当代哲学中,理性主义继续对哲学思想产生影响,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和争议。
古典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中的影响深远,对当代哲学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古典理性主义、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启蒙运动、19世纪哲学、当代哲学、影响、启示。
1. 引言1.1 古典理性主义的定义古典理性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理性和逻辑推理在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古典理性主义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人类可以获得普遍和永恒的真理,而不是依赖于经验和感觉。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理性的能力以及理性和道德的统一性,认为道德标准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古典理性主义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着西方哲学传统中的一种重要思潮。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了理性在认识世界和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为后来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古典理性主义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许多哲学大师和学派思想的基石和重要参考。
1.2 古典理性主义的重要性古典理性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来认识真理和解决问题,主张追求智慧和理性的最高境界。
古典理性主义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典理性主义在古代希腊哲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典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逻辑思维和理性推理的重视,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思潮综述

四川省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思潮综述西方哲学思潮自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以来,对人类思维与存在的本质提出了诸多探讨和独特见解。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综合性的复习资料,概括性地介绍西方哲学思潮的主要流派和重要思想家,以帮助四川省考研学生更好地复习哲学相关知识。
一、古希腊哲学思潮古希腊哲学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主要有三个重要流派: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哲学。
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关注世界的起源、本质和演化规律,主要代表有希腊的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如泰勒斯、安德凡尼德、赫拉克利特)、伊壁鸠鲁学派和丢番图学派等。
2.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提出了一系列特定的哲学问题,主要代表有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
3.伦理哲学伦理哲学讨论道德、美与善的问题,突出推崇人的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主要代表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二、中世纪哲学思潮中世纪是基督教哲学的重要时期,主要有两个重要流派:教父哲学和斯科拉哲学。
1.教父哲学教父哲学是以圣经解释和基督教信条为基础的哲学体系,主要代表有奥古斯丁和波尔修斯等。
2.斯科拉哲学斯科拉哲学试图通过理性和信仰的结合来解决哲学问题,主要代表有托马斯·阿奎那等。
三、现代哲学思潮现代哲学思潮主要表现为启蒙哲学、理性主义、经验主义、批判哲学和存在主义等。
1.启蒙哲学启蒙哲学追求理性的进步与人的解放,主要代表有伏尔泰、洛克、休谟和康德等。
2.理性主义理性主义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获得真理,主要代表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等。
3.经验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知识主要来源于经验,主要代表有培根、洛克和休谟等。
4.批判哲学批判哲学强调对人类认知能力和社会制度进行批判性分析,主要代表有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等。
5.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主要代表有萨特、海德格尔和尼采等。
四、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现代西方哲学思潮主要体现为分析哲学、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哲学启示录等。
1.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强调通过逻辑和语言分析来解决哲学问题,主要代表有罗素、怀特海和奥斯汀等。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论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摘要】本文将探讨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流变。
在古希腊哲学时期,古典理性主义被提出并发展,成为哲学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对古典理性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古典理性主义的发展。
启蒙时代的古典理性主义则受到了古典哲学的启发,开创了一场哲学革命。
随着19世纪后期批判主义的兴起,古典理性主义开始受到挑战。
当代哲学界对古典理性主义展开了重新评价,探讨其潜在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古典理性主义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本文将探讨其在哲学思想中的影响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西方哲学,古典理性主义,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启蒙时代,19世纪后期,批评,当代,重新评价,影响,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西方哲学概述西方哲学是指源自古希腊的哲学传统,这一传统通过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启蒙时代、19世纪后期以及当代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在古典时代就展现出对理性思维的重视,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贯穿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通过理性分析和推理来探求真理,强调理性思维的严谨和逻辑性。
在西方哲学中,古典理性主义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对整个哲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古典理性主义概念古典理性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流派,强调理性和逻辑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取真理和知识。
古典理性主义起源于古希腊哲学,代表人物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他们强调理性的普遍性和不变性,认为理性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能够揭示宇宙的秩序和规律。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对抽象概念和普遍原理的追求,认为真理是普遍性的、永恒的,可以通过理性推演而得。
古典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的理性能力,相信人类可以通过思考和推理获得关于宇宙、人类和上帝的真知识。
古典理性主义在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承,成为了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启蒙时代,古典理性主义再次受到重视,启蒙思想家们认为理性是解放人类的关键,反对迷信和权威。
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

18世纪,法国产生了启蒙运动,在启蒙主义思想的推动之下,形成了全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若问18世纪的主导精神是什么?亚·沃尔夫有一个简明的规定,他用了三种主义来说明它:现世主义、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7]的确,理性主义成了启蒙运动的核心要义,当时的先进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由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创立的唯理论,即理性是唯一可靠的,为法国的启蒙运动做了充分的准备。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他认为理性支配历史,只要合乎人的理性的法律才是合理的法律。他的历史观和政治观对理性主义的发展有进一步的突破,而且也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一、理性主义的含义
实际上对于理性主义的含义的解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流派对于理性主义的认识有所不同。而现代意义上的理性主义,主要指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它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一般认为随著笛卡尔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本质上体现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民主,是启蒙运动的旗帜。[1]
(一)古希腊时期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是西方文化的故乡。西方哲学在公元前7世纪就诞生于此,古希腊在自然科学、民主政治、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对于理性主义而言,古希腊的理性主义是西方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泰勒士,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那就是: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士的观点,或许在我们今天看来很幼稚,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他之前人们总是用原始神话来解释世界万物的起源,而泰勒士,是第一个通过理性思维,通过观察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养料,万物的种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潮湿的,因此通过理性的推断出水就是这些潮湿东西的来源。接着是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逻各斯,它表明了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寻找万物的本原,而且通过理性进一步找寻现象背后带有规律的东西。泰勒士与赫拉克利特对于世界本原的看法都是从人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理性概括,而作为西方第一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对于世界本原这个问题的看法上,他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这又反映了人类的理性认识进了一大步,证明人们认识事物已能从抽象方面把握。为原子论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德谟克利特,他认为感性认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一观点确定了理性在认识论上的地位。[2]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的“西方孔子”苏格拉底,他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重要思想,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以理性作为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3]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老师的思想外,他还提出了“理想论”,并从其理念论出发,又提出了他的认识“回忆说”,他认为人的认识只不过是人的肉体降生尘世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感性经验虽然能够刺激引起这种回忆,但感性经验又是人的认识的严重障阻,只有清除了感觉的杂念,人才能达到对真理的认识。[4]通过这一论证,柏拉图又系统阐明了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再到对柏拉图的理念产生怀疑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现实世界是具体多变的,而构成一个具体事物的材料,即实体是不变的,要把握这个实体不能通过感性认识,必须通过理性的概念、逻辑等才能把握。可以说,亚里士多德将古希腊理性主义推向了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综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关于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综述西方哲学中有两大特点即形而上学和理性主义。
尽管西方哲学中并不是每一位哲学家都是理性主义者,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但是理性主义却是西方哲学的一大传统。
在西方传统哲学的历史中,理性主义非常重要的三个时期即古希腊哲学、近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一、古希腊时期古希腊哲学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发展的源头,同时也开启了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
作为最初的哲学形态,古希腊哲学开启了一个时代即通过对自然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来解释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们思考的是万物的本源问题。
因此古希腊哲学也就是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理解和建构理性主义。
泰勒斯被认为是古希腊哲学的第一人,他第一次提出了“水是万物的始基”这是泰勒斯千百次观察分析个别事物,并对感觉经验进行了一系列抽象概括的结果。
这一判断扬起了希腊理性主义的第一面旗帜,哲学从此抛弃了希腊远古时期关于天地生成的那些非理性的信仰与传说,沿着追踪世界本源的理性之路向前发展。
”泰勒斯的始基虽然没有突破感性的限制,但是他却将感性具体事物看成是万物的起源,并将其上升到普遍的理性高度。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最终奠定了古希腊哲学甚至整个西方哲学理性主义的传统。
苏格拉底在同智者学派争论的过程中,放弃了对于自然奥秘的理性思辨,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的口号,。
这种根本性的转向指的是理性思维范围的扩大,将人类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从而使得西方开始了对人类生活进行理性规制的漫长过程。
在此之前的人类生活领域中,这样的规制并不存在。
”苏格拉底毕生致力于寻求善的一般定义,希望揭露出善的本质,但是这种本质并不是感性所可感知的表象,而是一类事物的共相,,而这种共相只有理性可以把握,从而苏格拉底将哲学引向了理性的道路。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基地上,构筑了理念论的大厦。
柏拉图的理念进一步确立了理性的重要作用。
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才是我们应当去把握的,是超感知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的,这个世界的把握也只能依靠理性,“在进行这种活动的时候,人的理性决不引用任何感性事物,而只引用理念,从一个理念到另一个理念,并且归结到理念。
”这也就奠定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基本范式。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同时也将古希腊理性主义推向了巅峰。
亚里士多德同他的先辈们一样不断的探求世界的本源问题,并且经它归结为第一哲学,并且建立了自己庞大的思辨体系。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认为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不是可感知的现实世界,也不是可以通过感知所能达到的,但是他同时认为现实世界是真实的。
真实的现实世界仅仅是具体的多变的,而实体是不变的,是第一因,要把握这个第一因不能通过感性,只有通过理性的概念、逻辑、范畴等等才能把握。
古希腊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基础,每一位哲学家的表述并不相同但是他们却都以探究万物背后的本源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在这些哲学家看来万物变化多端,纷繁复杂,那么他们所探究的就是这变化后的不变,多后面的一。
而这种本源的探究是不可能由感性所能把握的,因此在古希腊哲学中建立了客观理性原则。
二、中世纪和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者整个欧洲,但是宗教哲学本身却并不是完全否定理性的,图尔的贝尔伽尔首先将辩证法引入了经院哲学并且开启了信仰和理性的争论,他宣称“辩证法是艺术的艺术,理性的杰作;辨证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神圣的事物与来自神秘启事的信仰。
中世纪经院哲学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圭那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两种:一种天启真理,一种就是理性真理。
把人的认识划分为感性和理性,理性是人们认识的第二个阶段。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虽然不排斥理性,但是他们更强调的是信仰。
但是他们虽让强调天国纯洁高尚的理性,但却摆脱不了现实的理性。
17、18世纪被称为理性的时代,近代哲学的理性具有了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与自然科学结合。
近代哲学也研究本体,但是却把研究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基础和确定性上。
对于知识的基础和确定性的研究使哲学家们把理性提到首位,并且理性与人性开始结合。
近代理性开始将几何学应用于自然,重视经验与观察,科学理性被扩展到了自然界。
古希腊的理性是与宇宙的心灵相通的思辨,中世纪的理性是神学和信仰的助手,近代的理性则是精神,这就是自然科学精神。
近代哲学中的两个杰出的代表就是笛卡尔和培根,他们分别代表了天赋理性和经验理性。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唯理论哲学,他认为哲学的方法首先是分析出确定建构知识的原则,然后再运用综合方法,从第一原则推导出确定的结论。
现在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都是值得怀疑的,因此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寻求知识的确定性。
经过普遍的怀疑最后笛卡尔找到了我思,故我在。
这样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
这样一切知识的基础是不能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的,只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
理性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尺度。
自此以后的唯理论者继承了笛卡尔的理性原则。
而与笛卡尔相反,培根所探讨知识的确定性是从经验出发的。
培根认为只是确定性的追求来自于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实验的方法,因此培根强调经验感觉的观察。
但是同时培根认为感觉包含意志和情感的主观因素,不能符合科学的客观要求,没有理性的指导,感觉本身是迟钝、无力的,有时甚至产生出有欺骗性的表象,被伪科学所利用。
因此,培根认为实验的方法是感觉和理性的结合。
而经验主义者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强调经验,主要是为了限制理性,培根说“要谨慎的是用理性,毋宁给它挂上重物,不让它直接由个别经验飞跃到最高原则。
由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到近代哲学,理性开始复兴,不管是经验理性还是天赋理性他们都强调,在人类认识范围内审视一切权威和标准是人的理性,并且相信人的理性是可以认识世界的,得到关于世界的普遍知识。
三、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德国古典哲学将西方理性主义哲学推向了顶峰。
德国古典哲学继承了17、18世纪哲学的理性主义,并且将理性继续推向了内在化、本体化。
并且认为理性的正确运用是批判,它的目标是自由。
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一传统,并且通过对理性的批判考察,给了理性哲学以决定性的转折。
康德的理性哲学对他同时代的以及后世的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康德理性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重建形而上学,而要重建形而上学要对理性进行批判。
康德在他的先验哲学里明确区分了感性、知性和理性。
莱布尼兹曾经认为感性直觉仅仅提供个别事实的真理,它是偶然的,靠不住的,而真理则是先天的,原则演绎出来的,真理不能来自感性归纳,只能来自理性演绎。
康德之后,黑格尔将理性精神发展到了顶峰。
黑格尔认为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而且同时又是事物自身,事物的本质。
因此绝对理念也就决定了事物的本质,自然世界就是绝对理念外化的,每一个自然事物都具有了绝对理念才成为实在,因此当绝对理念外化的时候,理性也同样成为了潜在的。
在黑格尔那里理性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察理性,实践理性,自在地和自为地实在个体性。
观察理性是理性的初级阶段。
它还只是“发现它自己就是存在着的对象,就是在现实的、感性现在的方式下存在着的对象”;实践理性阶段,“理性的自我意识通过其自身的活动而实现”,也就是理性转化为客体,在客体中实现自己;自在地和自为地实在个体性,个体得到了实现,个体性与普遍性得到了统一,主体与客体得到了统一。
并且在黑格尔那里用理性将本体论,逻辑学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理性由此也发展到了顶峰。
黑格尔哲学对西方的理性主义传统作了总结。
四、总结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传统,在西方哲学史上很多大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
由此理性也就成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
自哲学在西方开始,每一位哲学家在探讨问题是都希望通过一种普遍的方式来了解世界,进而改变世界,但同时他们也认为人们眼前的现实世界分发复杂的,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们不是要认识这些变化的东西,真理是那种不变的,稳定的一。
而要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感性认识是不行的,只有依靠理性来完成。
因此理性也就具有了这样的特点:首先,感性是我们认识的基础,也是我们认识的开端,我们感性直观首先接触的就是现实的世界,是现实的存在,但是感性所坚持的现实存在是复杂多变的,有时又是相互矛盾的,因此理性首先从感性而来就要对此进行批判的接受,同时还要有正当的推理。
所以,理性应当有批判性,不断的确证自己的真实性。
其次,理性认识是认识普遍的绝对的。
现实是可知的,现实本身就是多,变化的,而理性追求是规律性的,普遍性的,无限性的。
而现实本身就有潜在的理性,因此通过我们的理性是可以理解世界的结构的。
再次,理性具有主体性,在传统西方哲学当中理性是人的一种本性,是认识事物的追求,人们可以利用理性去认识这个世界,进而可以改造世界。
因此理性具有主体性,同时理性还要自我认识。
最后,理性的指导实践的合理性。
感性认识是从现实当中而来的,但是感性认识是不具有合理性,因为感性认识是有限的,本身不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感性认识又是对于现实的直观,带有过多的偶或性,不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规律性认识。
理性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批判性,确定性,因此在指导实践过程中具有合理性。
理性的这些特点使得很多传统哲学家都在哲学的探讨中不断的探求理性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最终使得理性不断的扩张,进而使理性代替了中世纪的上帝而成为了制约人本性的工具。
近代西方哲学在取得光辉夺目的进步时,即已包含了严重的缺陷和矛盾,由此孕育着深刻的危机。
这首先表现为:对理性的倡导由于走向极端而变成了对理性的迷信,理性万能取代上帝万能导致了理性的独断;用理性主义精神构建的哲学体系往往变成凌驾于一切科学和现实生活之上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
其次表现为,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的转向虽然以反省思维克服古代哲学的朴素性和直观性,然而它之以主客,心物等分离为前提又往往使人忽视了两者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以至于陷入了不同程度的二元论,而二元论最终必然导致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和怀疑论。
因此,很多哲学家后来都反对理性主义。
由此也引出了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等等现代哲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