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6e5b9567ec102de2bd89d7.png)
xx县第x中学集体备课(初备)教案
教学反思:《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片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
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二、教学不足之处:,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be51f6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5.png)
初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范例一、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背景18 世纪末至19 世纪初,英国经历了工业革命,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
同一时期,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有限。
这导致了中英之间的贸易失衡,英国大量输入中国商品,而中国对英国的商品需求有限。
为了解决贸易逆差问题,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出鸦片,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鸦片危机。
清政府发起禁烟运动,试图阻止鸦片贸易,但却引发了英国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二、鸦片战争的过程与影响1839 年至1842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内容包括割让香港岛、赔款两千一百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五个通商口岸等。
此外,英国还获得了贸易特权与治外法权,使得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随着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中英之间的贸易逐渐扩大。
然而,英国并不满足于此,开始寻求扩大在华权益。
1856 年至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掠夺圆明园珍宝,并放火焚烧圆明园。
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此次战争使得清政府更加衰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化国家。
三、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对中国的影响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使中国陷入了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纷纷加入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加剧了中国的贫弱与落后。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寻求近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相继发生,推动着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总之,英国与清王朝的纠纷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痛苦记忆。
这段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只有国家强大,才能捍卫主权与尊严。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18bdf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9.png)
搜集相关材料,找一找在鸦片战争中有哪些牺牲的著名将领,完成基础训练的内容。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走私鸦片的目的
2.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
4.结果:失败,签订不平等条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内容:
3.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社会性质变化 进入中国近代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虎门销烟》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教材地位
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耻辱史的开始,同时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始。本课主要叙述中国是怎样从一个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的过程。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群备)教案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群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e19f63c1ec5da50e270d1.png)
xx县第x中学集体备课(群备)教案授课人:授课时间:
有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课堂总结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板书设计。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6c000b36915f804d2b16c1e4.png)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一、主备人进行教材分析: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
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则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第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南京条约》则是丧权辱国条约的第一个;第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抗击西方列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斗争。
第四,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最后瓦解的历史,《中英鸦片战争》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篇。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辩论和写调查报告任务。
【学法】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二、研讨新课(一)导入部分主备人发言:导入罂粟花图片:同学们,谁认识这种美丽的花啊,(同学回答后叫罂粟花)谁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它能制成鸦片。
鸦片是什么?鸦片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不错。
老师提议:展示图片:美国纽约林则徐广场铜像让学生猜测中国的禁毒英雄铜像怎么安放在美国?国际禁毒是哪一天?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也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部分主备人发言: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阅读书本P50第一子目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1)上图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各处于什么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a621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0.png)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教案二、虎门销烟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过程等方面,通过阅读教材,提取知识。
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说说虎门销烟的影响和意义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梳理知识,认识虎门销烟的原因、地点、时间、过程等信息,表达关于虎门销烟的意义,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精神和意义面对英国的鸦片贸易的猖獗,鸦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背景),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人物)去东南沿海禁烟,1839年在广州虎门(时间、地点),采用石灰销毁的方式(过程),销毁了大量鸦片。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意义)通过阅读教材,自我学习,提取虎门销烟的相关信息,不仅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史实,更锻炼了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表达虎门销烟的意义,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三、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材料,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注意随时点拨,比如近代民族危机发生的地点有何规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失败的原因,注意提示和点拨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地图和图片信息,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在教师提示下,注意近代民族危机从东南沿海开始;小组讨论战败的原因,认识到这些因素正是近代中国落后的表现,那接下来的中国社会是否会得到解决。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从广州北上到达天津,英军占领香港岛,发生了虎门战争,关天培战死;1841年,再次北上,发生了陈化成牺牲的吴淞战役,英军占领厦门、定海、宁波和南京,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以教材作为阅读载体,归纳整合知识;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锻炼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既对战争失败原因有深入的认识,又为接下来中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埋下了伏笔,交流分享,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四、《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战败的原因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最终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及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出示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每一项内容带来的影响,并安排代表分享观点;最终小组形成统一观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材料,《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五口通商,使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打开了中国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南京条约》的内容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同时可能还会获得一些客观上促进中国发展的影响,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补充,开阔思路。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d5a323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高中历史《鸦片战争》教学教案大全一【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教材分析】《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0de51b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8.png)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本课相关材料,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略罪行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19年初观众能在国博正在举办的“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上一睹西周青铜器虎鎣的真容,得感谢一位“神秘买家”——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国政府抗议而于伦敦时间上午10时如期拍卖圆明园流失文物虎鎣;10:23,一位神秘买家通过场外电话竞价方式,以41万英镑购得虎鎣;4月28日,拍卖行联系中国国家文物局,表示买家希望将虎鎣无条件捐赠中国政府;12月11日,158年前被劫掠的虎鎣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文汇报》2019年3月25日教师:你们知道这件文物是在什么时候被列强抢走的么?学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教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板书)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老师我最近在准备这一课时找到了一个历史剧小剧本,我想请同学们演一演,带领我们去找到一些相关知识。
(教师展示一段列强之间的对话并让学生上台表演)甲:哈哈,我们前些年和清政府签了《南京条约》,我们的商品就可以通过那五个通商口岸卖到世界最大的市场啦!一想到能和四万万人开放贸易,我就好兴奋呢!乙:是的啊!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丙:(挥舞着表格)朋友,看看这张表格吧!!瞧瞧,我的上帝啊!这么些年来,我们的贸易额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变化!!这可怎么办啊?我们怎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啊?甲:这可不行!我们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看来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我们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乙:我们要修约我们要更多的口岸和特权!丙:他们要是不愿意,我们就像当年一样,打的他们不得不同意。
《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f1ecc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6.png)
《鸦片战争》教案战争。
知能演练提升1.19世纪前期,一举改变了英国对华贸易长期逆差局面的是英国向中国走私()A.呢绒、布匹等工业制品B.棉花等农产品C.瓷器、茶叶和丝织品等D.鸦片2.“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
……自十四年至今,漏至三千余万两之多。
”材料反映出鸦片输入的危害是()A.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体质B.使白银外流,严重威胁清政府财政安全C.致使清王朝统治更加腐败D.严重削弱了清王朝军队的战斗力3.1839年,道光帝看到林则徐的奏章,认为困扰已久的鸦片问题得到解决,“可称大快人心一事”。
此“事”是指()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C.鸦片战争D.《南京条约》的签订4.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寓意中国人民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其主题是“怒折烟枪”。
整个枪杆两头朝下、中间向上,裂开的一侧形成犬牙状的尖锐裂口,愤怒地直刺蓝天。
该城市是()A.厦门B.虎门C.上海D.江门5.在鸦片战争中,英军进犯吴淞,身为江南提督的他,率众抵抗,力竭牺牲。
“他”是()A.林则徐B.戚继光C.关天培D.陈化成6.在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包含“割香港岛给英国”内容的条约是()A.《南京条约》B.《黄埔条约》C.《虎门条约》D.《望厦条约》7.《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B.司法主权C.关税自主权D.内河航运权8.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这场从海上而来的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败下阵来B.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南京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殖民者的枪炮逼迫下所遭受的屈辱D.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历史的发展自此发生了重大转折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这是因为,鸦片战争()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1347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0.png)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鸦片战斗教学设计篇1鸦片战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综合多种教学手法。
1.归纳法。
像鸦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条约》的影响等内容,都需用到此法。
2.叙述法。
对鸦片战斗的过程等内容,可以用叙述法来解决。
3.分析法。
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状况及缘由、鸦片战斗的影响等,可用此法。
4.影像资料帮助法。
为了加深同学对鸦片战斗的印象,可以通过影像等动态画面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
5.争论法。
鸦片的危害,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评价,都可以引导同学争论解决。
6.图文结合法。
要想把握好本课的内容,必需充分利用好地图,比如《鸦片战斗形势示意图》《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等。
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了解和熟悉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峻危害,并由此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斗的基本史实。
把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硝烟的壮举。
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培育同学搜集整理信息的力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看分析问题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分组争论的方法,使同学得出结论。
分析材料,学会从史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构建论据,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鸦片战斗爆发的缘由。
运用所学学问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合作探究分析鸦片战斗失败的缘由,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的问题,加深对中国近代史进程的理解,对此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熟悉到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资本主义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体会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熟悉到“落后就要挨打”,生发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
2.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斗、条约内容及影响)。
【难点】怎样理解中国开头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媒体1.投影仪、电脑。
2.关于鸦片战斗的影像资料及相关设备。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43dbe5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1.png)
一、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的背景:国内外环境、鸦片贸易。
(2)鸦片战争的原因:英国侵略、清政府腐败。
(3)鸦片战争的过程:战争经过、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领土割让、赔款、五口通商。
3.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
(2)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小组讨论法: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教学资源:(1)教材:鸦片战争相关章节。
(2)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3)互联网资源:查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成果。
5. 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解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鸦片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总结:总结鸦片战争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学生是否掌握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和过程?(2)学生是否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学生是否培养了批判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反思教学方法:(1)讲授法是否清晰易懂?(2)案例分析法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3)小组讨论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3. 反思教学内容:(1)是否全面讲解了鸦片战争的各个方面?(2)是否注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3)是否及时更新了教学内容,跟进学术研究?4. 反思教学资源:(1)教材是否适合学生水平?(2)多媒体课件是否直观生动?(3)互联网资源是否充分利用?5. 反思教学过程:(1)课堂氛围是否活跃?(2)学生参与度是否高?(3)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对教学设计及反思的不断完善,提高鸦片战争教案的质量和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如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观念等。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d9c80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a.png)
鸦片战争的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及结果;2. 学生能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3. 学生能认识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历史知识,进行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探讨;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鸦片战争主题的讨论和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鸦片战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2. 学生能认识到鸦片战争的教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 学生能从鸦片战争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学生特点: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研究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在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中,对目标进行具体分解和实施。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背景:清王朝的衰落,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鸦片贸易问题;2. 鸦片战争起因: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3. 鸦片战争经过: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定海之战、吴淞口之战等;4. 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签订,领土割让、赔款、通商口岸开放等内容,以及对中国历史、社会、经济的影响;5. 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林则徐、道光皇帝、关天培、琦善等,分析其历史作用和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鸦片战争背景及起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及战术分析;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内容及影响;第四课时:鸦片战争时期的主要历史人物,分析其历史作用。
教材关联:《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15课“鸦片战争的爆发”。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9edaca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09.png)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目标】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简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识记《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影响;培养学生从文字素材或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讨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运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及战争视频等资料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对史料的研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通过对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探讨,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深入认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认识愚昧落后下的被动挨打,这与了解我们先辈的英勇抗争一样,都可以起到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还原历史的本真,尊重历史的事实,不但不会削弱历史的思想教育,反而会使思想教育更为深刻。
真正的家国情怀,不是对他人的痛恨、排斥,而是对自身的反省,是自我改进中的自尊自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包含鸦片走私、危害及销烟);中英《南京条约》(包含鸦片战争、条约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美国人眼中的《鸦片战争》,通过感受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的强大和中国的落后,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
师:综合国力强大的英国与昨日黄花的中国因为鸦片而进行了一场什么样的碰撞?引导学生看课前老师提供的辅助资料,生回答:鸦片战争,由此引出新课。
二、新课讲授(一)祸起鸦片——鸦片走私1、教师设置:出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激增的柱状图。
为什么英国要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根据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为学生解析在正当贸易中,英国的呢绒,布匹在中国滞销,导致英国长期处于入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大肆走私鸦片。
八上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电子教案
![八上历史 第1课 鸦片战争 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8972ffda38376bae1fae18.png)
学引用清,情景教学,归纳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9世纪以来的岁月对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长度来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时间点。但这个节点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却无与伦比,百味交糅,是沉重,是耻辱,是鲜血,是伤痛,是从天空坠入地狱的恐惧与沮丧,是在暗夜找寻光明的彷徨与曲折,是从低谷向巅峰攀登的艰辛与壮丽,太多太多的往事与情怀足以让辩才无碍的智者无语凝噎。——《复兴之路》
引导探究: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近史的开端。
五、目标升华本课知识框架
思考:通过本课学习,对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什么启示?
六、当堂诊学:出示清学习题,学生当堂完成(见课件)
七、强化补清:整理并检查笔记,识记课本上基本内容。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材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结论:林则徐精神——爱国,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
5、引导探究:虎门销烟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引申:引导探究: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为纪念“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初二
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
课时安排:1课时
主备人:马婧
日期:2018年8月16日
目标引领:
1.了解鸦片走私的危害和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2.掌握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抗争的史实。
3.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重
难
点
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
难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bbaa93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09.png)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让学生利用地图讲述鸦片战争的过程;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通过学习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的危害及影响。
重点: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危害。
难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外形势。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粟”及“罂粟”,引导同学们对罂粟的危害的认知,继而引出其与鸦片战争的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林则徐禁烟的原因和虎门销烟。
2.知道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南京条约》的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总括本课的思路:战争之原因、战争之经过、战争之结果、战争之反思一、战争之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牟取暴利。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出示资料并总结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军队战斗力;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禁烟势在必行!中国禁烟第一人——林则徐,领导禁烟的壮举——虎门销烟!自主学习:合Array作讨论: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讨论后得出结论:虎门销烟只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a59aa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f.png)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5篇高一历史鸦片战争教案1教学目标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第1课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第1课鸦片战争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9eab552bb52acfc789ebc99d.png)
教学 过程
教学
过程 (含板 书设 计)
【探究二】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1)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过渡、 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 《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 3.【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一批不 平等条约 4.【影响】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多媒体显 示) 【板书设计】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2.鸦片的危害 3.时间和地点 4.历
教学 目标
教材重 重点: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点、 难点 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情景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图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教学方 法设计
相关知识衔接 一、虎门销烟 1. 在中英正常贸易中, 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 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3. 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教学环节设计 二次备课记录
史意义 二、鸦片战争 原因:1)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2、过程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中国近代第 一批不平等条约 4、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作业 设计
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能否避免?
教
后反ຫໍສະໝຸດ 思和交流
备
课题:第 1 课 鸦片战争
课
记
记 录
主备人: 曾宪燕 本学期第 1 课时
集
学科德 育设计
体
备
课
录
二次备课记录
1. 学习林则徐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 坦荡无 私的品质;
2. 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 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197e2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4.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优秀教案鸦片战争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形势的差异2、使学生概述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3、使学生认识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涌现出的民族英雄4、使学生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并解释不同条款对中国的实质性影响,并理解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双重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指导学生观看相关的情况图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与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通过课后习题的布置,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促使学生为着“中国梦”而奋斗2、通过讲述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事迹,使学生积极关注并领悟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深刻感悟历史,激发其爱国热情。
二、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
(二)教学难点: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以PPT展示为辅;提问法;讨论法四、授课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罂粟花)同学们,这些花儿漂亮吗?你们认识这些花儿吗?(若认识,则接着提出,在你们的印象中它主要是用来做什么毒品的原料——引出鸦片;若不认识,提示在金三角边境现在属于非法种植,再引出是座鸦片的原料),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鸦片或者这些花儿有关系的一课----鸦片战争(二)讲授新课:一般一场战争的讲解大概是从起因、经过、结果、影响四大因素出发的,那么今天我们也大致按着四大要素讲解。
(课本上对鸦片战争的介绍也是四目:第一目是鸦片战争前中英的形势对比——战争的根因,虎门销烟——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二目是烟片战争的经过;第三目是鸦片战争战败及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结果;第四目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428c7e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d.png)
《鸦片战争》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其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加深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荣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理解与掌握。
2. 难点: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鸦片战争的视频或呈现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话题。
2. 探究(20分钟):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查阅资料或课本,探讨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并汇报各自小组的发现。
3. 分析(15分钟):教师对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系统性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 辨析(2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文献资料,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辨析,了解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
5.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帮助他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6. 拓展活动(15分钟):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进一步扩展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后续发展,完成相关的作业或报告。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视频资料、图片、文献资料、课本、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五、板书设计:(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关键知识点)六、教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历史触觉,但在组织学生讨论和辨析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更紧密的引导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相关知识。
同时,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优质教学资料,提升教学效果。
《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06
![《鸦片战争》教案新部编本06](https://img.taocdn.com/s3/m/d17f9881bb4cf7ec4afed094.png)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课鸦片战争课题第1课鸦片战争课型新授课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则徐虎门教学目标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技能目标: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通过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
汲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中《南英京条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情分析经过一学年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学学习技能;另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知识教学准备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教学过程:集体备课个人备课概述本学期学习内容中国近代史(上) 1840年-------------1919年三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七个单元1、侵略与反抗 6、经济和社会生活2、近代化的探索 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4、中华民族的抗争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出示目标(2分钟)学生个性学习(10分钟)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走私鸦片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2、林则徐都采取了哪些措施?3、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危害?4、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层评价(5分钟)小组学习(15分钟)按需探究(5分钟)教师: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鸦片战争》集体备课
一、主备人进行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它,有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的革命、经济发展和思想历程。
首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鸦片战争则是近代列强侵华的第一战;
第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南京条约》则是丧权辱国条约的第一个;
第三,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近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抗击西方列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的斗争。
第四,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最后瓦解的历史,《中英鸦片战争》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篇。
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段历史,对这段历史比较熟悉,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查阅资料的能力.有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辩论和写调查报告任务。
【学法】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
【教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表格归纳法等。
二、研讨新课
(一)导入部分
主备人发言:
导入罂粟花图片:
同学们,谁认识这种美丽的花啊,(同学回答后叫罂粟花)
谁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对,它能制成鸦片。
鸦片是什么?鸦片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扮演了什么角色呢?它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怎样的痛苦回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不错。
老师提议:展示图片:
美国纽约林则徐广场铜像让学生猜测中国的禁毒英雄铜像怎么安放在美国?国际禁毒是哪一天?
大家发表意见:这样导入也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部分
主备人发言: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阅读书本P50第一子目
思考: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1)上图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英各处于什么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中国:出超地位;英国:入超地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2)为改变这种现象,英国采取什么措施?
走私鸦片
动脑筋:请你把鸦片对中国的危害归纳成几条,写出来。
看谁写得多哦。
1、白银外流,加剧贫弱。
2、统治者吸鸦片,统治更腐败。
3、士兵吸鸦片,军队战斗力弱。
4、老百姓吸鸦片,滋生罪恶。
想一想:
假如你是道光帝,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危害,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开展禁烟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大家发表意见: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看课文,这样既可以提高了同学的阅读效率,而且还可以强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充分应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师提议:可以在讲一节之前让学生观看视频《虎门销烟》
大家发表意见:也不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他们的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主备人发言:
二、鸦片战争
议一议:“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认1831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 0
为是这样的吗?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
——《安得鲁·韩德森特函》
材料二“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
——《义律致巴麦尊私人机密件》
小结:
1.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把中国变成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结论: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资料的必然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
思考:最能反映侵华本质的是哪一项?
协定关税
为什么商品输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这是考试经常考而且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主备人发言:
4.影响
根据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试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1.带来巨大屈辱和深重灾难,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也就是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殖民者控制。
“半封建”是指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历史的进步。
想一想:
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
1.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为了适应对农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
自条约缔结以来,我们对华通商扩展有限感到失望,有权要求条约修订……”
——1854年《克勒拉德伯爵信函》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充分应用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教师发言:在讲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时,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鸦片战争的失败,当时和现在很多人都不服气,认为中国输在昏君奸臣当道,忠良遭受排挤,假如道光帝信任并重用
林则徐,鸦片战争中国有可能取胜吗?”
大家发表意见:不错,通过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英国的强大,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必然会失败。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1856-1860年)
1. 背景
(1)西方列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根本原因
(2)英法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但遭到拒绝。
——直接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3.结果
(1)1858年《天津条约》
允许各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营口 烟南京 镇江 汉口
九
汕头
琼
淡
台
天宁上福厦广州
观察上图,并结合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1)政治: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2)经济: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的冲击,自然经济解体加快。
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大家发言:不错,简单明了。
教师发言:还可以在后面加个课堂小结。
教师发言: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加上几个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