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发展及应用案例
老旧城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设计案例
老旧城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设计案例摘要:为了提高城市雨季排水防涝能力,满足相关政策要求,老旧城区现有雨水管网系统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改造需求日益迫切。
某市作为近年来内涝严重的城市,其义龙片区作为主要老旧城区,且由于其地势低洼,下游潮位顶托,现状排水管径小,且多为合流,从而导致的常年积水问题已成为影响该片区居民正常出行生活的迫切问题。
为了更好地解决该片区积水问题,结合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模型构造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经改造后的管网在三年一遇情况下可保证片区不积水;在五十年一遇情况下可保证片区积水深度在0.15m以下。
结合雨水系统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同时做好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统筹考虑排水管开挖对现状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考虑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
本工程可作为案例为其他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设计排水模型构造一、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大规模用地硬化,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城市内雨季积水问题日益严重。
尤其城市老旧城区现状管道建设年代久远,建设标准低(多低于一年一遇),且多为合流管道。
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暴雨天气增多。
多重原因导致现有老旧管网已无法满足现有气候条件及周边环境下的排水需求。
近年来国家、地方出台了多项规范、政策,即为了更好地提高城市排水能力不足导致的内涝问题。
但目前老旧城区因房屋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地下管线多、施工复杂等多种原因,雨水管网改造较为困难。
本文以某市义龙片区雨水管网系统改造工程作为案例,介绍工程改造设计方案,结合鸿业暴雨排水及低影响开发模拟系统进行模型构造对设计方案的管网水利条件、积水分析进行分析。
对该系统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合理确定管道管位,减少对其他管线的影响,同时做好与上下游管道的顺接,统筹考虑排水管开挖对现状道路和配套设施的影响,考虑施工期间对周边交通出行的影响,以作为案例为其他老旧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于雨水资源如何利用的探讨
绿一 化
匮巫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圃
图 1 小 区水体 环 境 综 合 利 用 图
入渗 沟 或 洼地 。入 渗 沟 或洼 地 根 据 绿 地 的 耐 淹 水 平 设 计 ,标 准 内降 水 径 流 可全 部 入 渗 ,遇 超 标 准 降水 ,则 通过 溢 流 系 统 排 入市 政 污 水 管 道 。 雨 水 的利 用 除 采用 绿 地 、入 渗 沟 、洼 地 等 方 式 外 ,透
努 力实 现社 区雨水 综 合利 用 。
二 、雨水利用的相关案例
一
、
我 国关 于 雨 水 利 用 的 政 策 及 法 律 、法 规
目前 世 界 各 国都 在 建 立 生 态 小 区 ,对 雨 水 展 1 0 2年 l .2 0 0月 实 施 的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水 开综 合 利 用 。 北 京 市 是水 资 源 严 重 短缺 地 区 ,年 均 降水 量 5 5 9 mm,人 均 水 资 源 占有 量 不 足 3 0 0m,
( )在 水 资源 短 缺地 区 ,通 过技 术 经 济 比较 , 2 合理 采用 雨水 和 中水 回用 系统 ; ( )合 理 规 划 地 表 与 屋 顶 雨 水 径 流途 径 ,最 3 大 程 度 降 低地 表 径 流 ,采用 多 种 渗 透措 施 增 加 雨
水 的渗透 量 。
( ) 《 筑 与 小 区雨 水 利 用 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4 建
水 型人 行 道 也被 , 泛 应 用 屋 面雨 水 就 近 汇 人 建 筑 、 附近 的低 势绿 地 ( 于 道 路路 面 5 1e ) 明显 削 低 N0r a 减 了雨 水 径 流量 ,去 除 了初期 雨水 污 染 物 ,也 节
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要素。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水资源监测技术的创新准确、及时地了解水资源的状况是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传统的水资源监测方法往往存在监测范围有限、数据精度不高、监测频率低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监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创新。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能够在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安装更加灵敏、精确的水质和水量监测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温、酸碱度、溶解氧、电导率等水质参数,以及水位、流量等水量信息,并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实现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监控。
卫星遥感技术则为大面积的水资源监测提供了可能。
通过卫星搭载的多光谱、高光谱传感器,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水体分布、水域面积变化、土壤湿度等信息。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分析算法,能够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各个监测点的传感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了一个智能化的水资源监测网络。
通过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集中管理、分析和共享,提高了水资源监测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二、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创新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主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法、蒸馏法和电渗析法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渐降低,淡化水的水质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一些新型的海水淡化技术,如膜蒸馏技术、正渗透技术等,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为未来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在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案例集萃//通过空间复合利用弹性应对雨洪的典型案例——鹿特丹水广场
案例集萃//通过空间复合利用弹性应对雨洪的典型案例——鹿特丹水广场作者:赵宏宇,李耀文来源:《国际城市规划》 2017年第4期主持人:赵宏宇,吉林建筑大学,副教授。
marthewzhao@李耀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
liyaowen90@我国已进入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的“海绵城市”理论研究和项目建设高速发展期。
“水广场”是源于荷兰的一种创造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复合利用形式,综合了缓解城市内涝与雨洪冲击和提供公共活动空间的双重功能。
基于对荷兰鹿特丹Benthemplein 水广场的空间设计要素与运作原理的分解与剖析,本文总结和提炼其在应对城市雨洪灾害和公共空间高效复合利用上的巧妙构思和弹性策略,指出水广场模式对于构建城市雨洪安全格局和城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大意义,以期为我国城市海绵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栏目主持人引言2013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之而来的是国内针对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和项目建设热潮。
这些理论和实践大都是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借助于绿色自然手段(如绿色植物和土壤的渗透、过滤等生态功能)来实现对雨水的渗滤、消解和再利用。
但在我国东北寒地城市,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处于寒冷的冬季,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完全停滞,依靠绿色手段来建设海绵城市遭遇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探索基于非生态手段的切实可行、气候适应的寒地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3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基本上遵循以土地扩张为基础的外扩式发展模式,这种土地粗放式扩张带来的人口、交通、环境等压力不断凸显,追求“增量”的发展模式日渐难以为继。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限制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1]。
在此背景下,将城市中一些现存公共空间进行复合化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这其中不乏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雨洪设施进行结合的研究和实践。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在城市道路、广场等硬质铺装区域,采用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材 料,使雨水能够快速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
03
雨水收集系统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雨水管道等设施,将城市建筑屋顶、道路等区域
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城市绿化、道路清洗等用途。
农业雨水收集与利用
雨水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设雨水窖是农业雨水收集的主要 方式。通过在地势低洼处挖掘窖坑,将雨季时的雨水引入 窖内储存,供农作物生长所需。
THANKS
感谢观看
收集
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 并将其输送至处理设备。
主处理
通过主处理设备对雨水进行混 凝、沉淀、过滤等处理,去除 其中的污染物质。
回用或排放
将处理后的雨水回用于绿化、 冲厕等用途,或排放至水体中 。
03
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利用方式
直接利用
将收集到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用于浇灌、清洗等用途。间接利用来自02雨水处理技术
雨水处理原理
物理处理
生物处理
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去除雨水中 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雨水中 的有机污染物质。
化学处理
利用化学药剂对雨水进行混凝、沉淀 、消毒等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
雨水处理设备
预处理设备
包括格栅、沉砂池等,用于去除 雨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
发展前景
水资源短缺
01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雨水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收集
与利用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环境保护
02
雨水收集与利用可以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洪涝灾害
的风险,同时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与水景观系统案例分析
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与水景观系统案例分析Ξ车 武1,李俊奇1,章北平2,任拥政2(1.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建系,北京 100044;2.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以某住宅小区为例,进行雨水利用和水景观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水量平衡计算,充分利用小区汇集的雨水作为绿化和景观用水;并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污染和小区水体的水质,合理地设计雨水的截污、净化和景观湖的水循环与水质保障措施。
强调系统和生态学的观点。
关键词: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水景观系统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264(2002)05-0034-03Analysis on the System of R ain w ater U tilization and W aterscape in an E cological R esidential AreaCHE Wu1,LI Jun2qi1,ZH ANG Bei2ping2,RE N Y ong2zheng2(1.Department of Urban C 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Civil Engineering&Architecture,Beijing100044,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Huazhong Scienceand T echnology University,Wuhan430074,China)Abstract: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primary design of rainwater utilization and waterscape system in an ecological residential area.On the basis of water quantity balance,runoff from the area is fully utilized for spray2 ing and waterscape.The pollution of runoff and water quality of the waterscape are adequately put into considera2 tion.P ollutant control,water recycle and purification measures are properly designed.Em phasis is put on systemati2 cal and ecological view points.K ey w ords:ecology; residential area; rainwater utilization; waterscape system 武汉某住宅小区一期工程用地约8.3hm2,绿化面积3.35hm2,景观水面0.5hm2,平均水深1m,可储蓄水量5000m3。
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第一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国家体育场:留住雨季
顺利 将水 排 出。鸟巢 顶部 的水顺 着管 道 网络 ,被输 送到 地 下蓄 水
池 。 水 池的 水经过 世界 上最 先进 的 水处理 工艺 进行 深化 处理 . 蓄 还 通 过 臭 氧 处 理 去 色 去 味 .水 质 远 高 于 国 内 中 水 回 用 标 准 . 几 乎 能
● 摄 影: 吉春 晓
“ 巢” 鸟 及周边 绿地 遍 布雨 洪收 集 回用 系统 。 套系统 能 够把 这
套 系统 还 能够 处理 来 自中水 管 网送来 的 中水 以保 障 系统正 常
足 用水 需要 。
鸟巢 ” 顶 、比赛 场馆 及周边 地 区大 约 2 多平 方米 的雨 水 进行 屋 万
收集 ,引 流汇 集到 6 地 下水池 中 .其最 大储 水能 力 为 1 0 0立 座 20 方米 。纵 横交 错 的钢架 不仅 仅 只是 建筑结 构 形态 它 的 内部还 藏
有收 集雨 水设 施 “ 水斗 ” 这些 雨水 斗 ”具有 足够 的 虹吸 力 . 雨 。 而 且 还 带 有 加 热 部 件 可 以 在 冬 季 融 化 ” 水 斗 ”周 边 的 积 雪 ,再 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好 很多 。 同时 占地面积 小 , 接安 装在地下室 , 直 并完全满足场馆 对
音 等严格 的环境 要求 ,直接彰显 了绿色奥运 、科技 奥运 的主 旨。 “ 巢 鸟 雨洪 综合利用系统所采用的膜技术凝聚 了当前全球水 领域 的至高成就 . 代表着未来 的发展 趋势。作 为中国大型 公共建5 合利 用工程 的首个 纳滤膜技术应 用案例 . 鸟巢 ” 工程无疑成 了G 技术 的样本工程 ,并为国内城市未来 的水 资源回收利用提供 了鉴
美国雨水利用及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美国雨水利用及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摘要雨水利用是缓解城市水资源危机、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战略和措施。
雨水的处置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由于起步比较晚,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需要学习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本文对美国部分城市地区的雨水规划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以期能对我国的雨水利用领域的研究应用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雨水利用、景观设计、美国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强度人类活动改变了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面被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改变了地表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了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导致水的自然循环规律发生变化,加剧了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因此,传统的雨水管理模式显现出城市洪灾风险加大、雨水径流污染严重、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主要问题。
雨水利用尤其是城市雨水的收集利用就不仅是指狭义的利用雨水资源和节约用水,其意义更广泛、更深刻。
城市雨水是长期被忽视的一种水资源。
雨水收集利用是针对因建筑屋顶、路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人渗、储存、处理、利用等措施。
主要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各种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目前国际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理念以德国、美国、日本等为代表,强调雨水资源的多角度调控与多重利用,以减少进入城市排水系统的雨水径流量、减轻城市排水负担、保持城市水文生态过程良性循环为目的,以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等手段构建完善的雨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充分发挥雨水的资源功能,促进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区域水文循环过程。
二、雨水利用的发展及理念雨水资源的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4000年前,古代中东的纳巴特人在涅杰夫沙漠,把从岗丘汇集的径流由渠道分配到各个田块,或把径流储存到窑里,以供农作物利用,获得了较好的收成。
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06
实际案例分析
北京某住宅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总结词
高效收集、处理与利用
详细描述
该系统通过集水池、过滤装置、渗透井等设施,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雨水。 集水池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装置去除杂质后,一部分用于小区绿化浇灌,另一部 分通过渗透井回渗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缓解了城市排水压力。
上海某商业中心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政策支持
未来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雨水收集利用的支持力度,制定 更加完善的法规和政策,促进雨水收集利用的普及和应用 。
多元化利用
未来雨水收集利用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利用,如用于农业灌 溉、工业冷却、景观水体等方面,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价 值。
跨界合作
未来雨水收集利用将更加注重跨界合作,如与环保组织、 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创新技术应用、环保理念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雨水收集技术,如超滤膜、纳滤膜等 ,对雨水进行高效过滤和净化。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冲厕 、洗车、景观用水等,实现了雨水的多重利用。同时,该 系统还体现了环保理念,减少了商业中心对城市排水系统 的依赖,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
深圳某学校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消毒
采用紫外线、臭氧等方法 对处理后的雨水进行消毒, 确保水质安全。
存储与再利用流程
存储
将处理后的雨水储存在储水设施 中,如地下水池、水塔等。
控制系统
通过控制系统,监测和控制雨水的 水质、水位和流量。
再利用
将符合水质指标的雨水用于非饮用 水用途,如冲厕、浇花、洗车等。
03
雨水收集系统的类型
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04
图文解读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放系统安装(新型虹吸系统方案、案例讲解)
虹吸屋面排水系统概念 • 雨水斗周围的水流状态
无空气挡板(传统的重力流会产生旋涡)
有空气挡板(产生虹吸流,无旋涡)
三、虹吸原理在虹吸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了解,我们知道的虹吸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虹吸系统与传统重力排水的简单区别,虹吸系统的几个主要组成 部件,对虹吸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下面,我们主要从详细的分 析中了解如何灵活利用伯努利方程式来形成虹吸现象,虹吸系统 的优点,虹吸系统的应用范围以及虹吸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 意的一些事项。
虹吸系统的优势
1、 比传统系统管径小1/2至2/3
重力系统 重力流 空气 虹吸系统
水
水 ( 满) 满管流
Hale Waihona Puke 虹吸系统的优势1、小巧为美
置于柱内
置于混凝土板
置于外墙建筑包面内
虹吸系统的优势
2、 悬吊横管不需要坡度
无坡度
虹吸系统的优势
2、 埋地横管不需要坡度 无坡度
虹吸系统的优势
3、 屋面雨水斗布点灵活
900m2 75 l/s
900m2 75 l/s
160 200 重力系统 虹吸系统 65
虹吸系统的优势
4、 减少与减小屋面预留洞要求
900m2 75 l/s
900 m2 75 l/s
200 重力系统 虹吸系统
160
虹吸系统的优势
5、 管道走向灵活可根据各种设计要求设置
虹吸系统的优势
5、 管道走向灵活可根据各种设计要求设置
屋面虹吸雨水排放系统
2016/5/5
一、虹吸技术原理 二、虹吸屋面排水系统概念
三、虹吸原理在虹吸系统中的应用
四、虹吸系统的优势 五、虹吸系统的应用
雨洪管理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其中雨洪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雨洪管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雨洪管理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雨洪管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雨水和洪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以减少其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建设中,雨洪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有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城市化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洪水泛滥。
雨洪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洪水对城市的破坏。
其次,有助于补充地下水资源。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合理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再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雨洪管理技术,可以营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和水体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常见的雨洪管理技术1、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屋顶的径流,同时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式的绿地,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和储存。
雨水花园不仅能够减少雨水径流,还能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
4、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地面的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量。
5、蓄水池蓄水池是专门用于储存雨水的设施,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洗车、消防等非饮用用途。
6、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处理。
案例:伊通河中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案例:伊通河中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伊通河是***的母亲河,***市城区河段(新立城水库坝下段至万宝拦河闸)自然长度约47.137km,中段河道(四化闸至南绕城段,图1)长度约15.88kπι,河道平均宽度140m,最窄处Ilon1,中段河道平均坡度约为0.5%o,平均水深约为2.5m,水体总容量约为630万m3o自1986年以来,***市对伊通河开展了多次整治,基本完成了城区段河道的绿化和防洪建设。
上游的新立城水库建成后,伊通河失去了稳定的源水补给,已成为承载天然降雨和城市排水的主要通道,水体污染、河道淤积、水生态功能丧失,伊通河中段成为了黑臭水体。
为此,***市对污染严重的伊通河水体提出了水质断面整治计划,明确治理目标,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治水提质攻坚战。
按照《某省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伊通河水体在20**年到达V类标准(氨氮3.0~5∙Omg/L)。
水污染状况及成因分析伊通河流域中段水体污染严重,COD、氨氮、TP等指标远超过地表水V类限值标准,属于黑臭水体。
生态基流严重缺陷,上游东南污水厂为其唯一稳定补水水源,现状补水量约为6.1万吨/天,河道水动力差,且补水水质不能满足目标要求;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体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导致伊通河水体成为黑臭水体的原因主要有:(1)点源污染:截污干管系统虽已建成,个别吐口旱季仍有污水进入河道;吐口闸门不能满足污染控制要求,雨停后未及时关闭,污水直排入河。
(2)面源污染:合流溢流污染控制尚未展开,合流溢流污水是水质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且分流制区域亦存在初期雨水污染。
(3)内源污染:河道底泥未按照生态标准清淤,底泥内源污染加重污染趋势。
(4)生态水量过低:水体体积过大,补水量过小,水动力差,换水周期长,污染产生叠加效应。
(5)自净能力丧失: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无生态保持、恢复能力。
总体思路及技术路线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应遵循“适用性、综合性、经济性、长效性和安全性”等原则,结合伊通河流域中段的实际情况,本工程以“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生态修复”为综合整治技术路线,其中控源截污及内源治理是其他工作的前提和根底,各项具体内容如下:控源截污:针对伊通河流域中段的具体情况,一是确保旱季污水全部截留,控制合流溢流污染;二是对面源污染开展整治。
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案例研究
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案例研究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雨水利用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雨水利用不仅可以缓解水资源压力,还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降低洪水风险,同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效益。
在城市地区,雨水利用技术的应用案例众多。
以新加坡为例,这个城市国家尽管雨水丰富,但由于面积狭小、人口密集,水资源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
新加坡通过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将雨水用于城市的非饮用水用途,如绿化灌溉、道路清洗和工业用水等。
他们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设置了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和蓄水池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并经过处理后供给城市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新加坡大大减少了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了水资源的自给能力。
在德国,许多城市也积极推广雨水利用技术。
例如,柏林市通过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在一些新建的住宅小区,雨水被收集起来存储在地下蓄水池中,经过过滤和消毒处理后,用于冲厕、洗衣和浇灌花园等。
此外,德国还广泛采用绿色屋顶技术,即在屋顶上种植植物,不仅能够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还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我国,也有不少成功的雨水利用案例。
比如,北京的一些住宅小区和公共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通过在屋顶和地面设置雨水收集管道,将雨水收集到地下蓄水池中,经过处理后用于小区的景观补水、绿化灌溉和道路冲洗等。
此外,一些城市还建设了雨水湿地公园,通过自然生态的方式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储存,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雨水利用技术在农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民们通过修建集雨窖、水窖等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农业灌溉。
例如,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些农户,在自家农田附近修建了集雨窖,在雨季收集雨水,在旱季用于灌溉农作物,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雨水花园案例分析
雨水花园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的 亮点,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雨水花园的环境效益
雨水花园能够改善城 市微气候,调节温度 和湿度,缓解城市热 岛效应。
雨水花园能够提供生 物多样性,为昆虫、 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 地。
雨水花园能够吸收二 氧化碳、释放氧气, 改善空气质量。
雨水花园的社会效益
雨水花园能够提供休闲和娱乐空间, 增强市民的身心健康。
植被配置
选择耐水淹、根系发达的本土植物, 既可美化环境,又能提高雨水处理的 效率。
防渗处理
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防渗层,以防止土 壤流失和地下水污染。
雨水花园的维护管理
定期清理
定期清理雨水花园内的落叶、杂草等杂物, 保持其良好的渗透性能。
监测与维护
定期检查雨水花园的运行状况,对出现的问 题及时进行修复。
植被修剪
定期修剪植被,控制植物生长,保持雨水花 园的美观和功能。
防止人为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防止人为因素对雨水花园的 破坏。
雨水花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土壤侵蚀
植物死亡
在施工时设置防渗层,加强土壤保护,防 止水土流失。
选择适应性强、耐水淹的植物品种,合理 配置植物群落,提高植物的存活率。
蚊虫滋生
溢流问题
雨水花园案例分析
目录
• 雨水花园概述 • 雨水花园的规划与设计 • 雨水花园的施工与维护 • 雨水花园的应用与效益 • 雨水花园案例分析
01
雨水花园概述
雨水花园的定义
01
雨水花园是指在低洼地区通过植 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来吸收、 存储、渗透和净化雨水的一种生 态工程技术。
02
它主要用于控制雨水径流,减少 洪涝灾害,改善水质,并促进雨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建筑中的实践分析
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在建筑中的实践分析摘要: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结合分项工程构造不同,在设计和规划期间结合建筑物进行设计,在大力倡导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思想的今天,建筑行业需要切实做好水资源节约工作。
本文从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入手,讨论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阐述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组成,最后提出建筑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希望继续推荐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雨水回收利用;建筑;系统原理;应用要点随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也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就是把屋面、绿地雨水和路面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系统汇入雨水弃流井,然后进行初步过滤达到排放要求,其中部分纯净的雨水经过再次处理可以达到雨水回用的标准并存储于蓄水池,满足于小区绿化、地面冲洗、景观喷泉等方面,整体上能够有效修复城市水环境、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以下进行相关分析。
一、城市雨水利用的效益(一)环境效益通过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城市内涝,并且部分雨水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比如设置雨水收集存储系统、应用地面渗透技术材料可以达到以上目标,营造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效益一方面,通过雨水回收系统的应用能够降低城市排水管网压力,由此减少市政排水抢险以及管网改造投入的资金;另一方面,住宅小区应用雨水回收系统可以满足于园区绿化保洁需求,并节约投入成本[1]。
(三)社会效益应用雨水回收系统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树立建设单位良好的形象,并且通过大力宣传成功案例能够让群众节水意识得到提升,由此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与类型(一)雨水回收综合利用系统原理对于雨水回收系统来讲主要是把小区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引入弃流装置,经过初步过滤进入雨水收集池,再次经过过滤和沉淀达到回收要求。
雨水初期弃流装置主要作用是初步过滤和排放含有的杂质,该装置内部收集弃流之后的雨水后可以把产生的杂质自动排放。
构筑物储水池骨架通过PP模块组合,单块尺寸为500×1000×400毫米,每平方毫米承压能力超过0.45牛顿,单层采取连接杆的方式进行连接,过滤系统应用滤板微孔过滤形式,并通过液面静压力完成,处理之后的水质能够满足雨水回用标准。
丽水雨水控制利用案例计算书(海绵城市)复习课程
雨水控制利用计算书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置丽水市,周围为规划道路。
本工程为多层公共建筑,地块总用地面积49027m2,建筑占地面积10502m2。
2.建设目标为贯彻低影响开发理念,构建丽水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以控制径流污染、缓解内涝灾害为重点,兼顾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以及营造多功能景观等多重目标。
参照《民用建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导则》(以下统称导则),本次工程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0.2mm;(2)综合径流系数达到≤0.60;(3)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缓解地块管网压力,提升排水系统排水能力。
3.建设策略本工程以LID技术改造为切入点,结合屋顶绿化、普通下凹绿地、雨水回用设施、透水铺装等,从源头、过程和末端全面控制雨水,最终达到面源污染控制、改善地块水环境的目标。
4.外排雨水综合雨量径流系数计算综合径流系数ψz=(10502×0.85+12920×0.85+8500×0.30+17159×0.15)/49027=0.511<0.60,满足导则4.1.2关于径流系数的要求。
5. LID设施分解计算5.1 径流总量控制计算按丽水市径流总量控制率75%对应日降雨量为20.2mm,则有径流总控制量为V z=49027×0.0202=990.34m3本项目需要控制990.34m3的雨水量,分解为径流系数控制的雨水量和LID 设置控制的雨水量。
径流系数控制的雨水量为V s=V z×(1-0.511)=484.28m3则LID需要控制的雨水量为V=V z-V s=506.06m3,因此,本工程应用LID设施需要控制的雨水量为506.06m3。
5.2 LID设施控制雨水量计算本工程的单体主要为公共建筑,本地块采用的LID设施包含屋顶绿化、普通下凹绿地、雨水回用设施、透水铺装等,其中可以储水设置有普通下凹绿地和雨水回用设施。
新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新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新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排水能力不足、管道老化、水质污染等,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和环境质量,还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因此,引进新技术来改善城市排水系统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一、智能监测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智能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各项参数,帮助运营管理人员及时了解管网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预测和优化调整。
例如,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引进智能监测系统来监测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利用数据分析找出漏水点和堵塞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疏通,提高了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二、人工智能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准确的预测和决策支持,帮助城市排水系统运营管理者更好地掌握管网的运行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新加坡水务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一套智能预测系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预报等因素,预测出雨水排放的量和时间,从而及时调整相应的排水设施,避免因降雨导致的排水堵塞和内涝等问题。
三、大数据分析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对排水系统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提供合理的方案和建议。
例如,美国纽约市的排水系统运营管理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了排水风险评估,通过分析历史降雨数据和排水设施的运行情况,找出了排水能力不足和堵塞点,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了排水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物联网技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排水系统各个设备和管网的智能互联,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例如,德国柏林的城市排水系统中,引入了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实时监测管道的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设备的损坏和排水系统的紊乱。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综合利用研究——以南京市赛虹桥立交桥为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水资源污染以及不合理建设引起的雨水资源浪费,造成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相关调查,我国近50%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雨水是天然水资源,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是大势所趋。
一般情况下,雨水的水质与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雨水中污染物包含大气污染物以及流经相关区域携带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物、无机阴离子以及少部分有机物。
初期雨水由于流经区域携带的污染物较多,其污染物浓度较高。
雨水通过一系列处理后可用于城市绿化、冲厕、洗车、冷却水等领域。
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即开始对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工作开展了相关研究。
美国通过提高地面渗水能力从而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并对于雨水的直排作出严格的限制。
日本在20世纪60、70年代陆续开展雨水回灌、修建雨水蓄积池等工作,并于1992年颁布了《第二代城市下水总体规划》对雨水的综合利用提出进一步要求。
欧洲有关国家对于雨水的综合利用要求与美、日相近,且均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政策,规定了雨水收集、利用的要求。
相比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对于雨水的收集、利用等工作开展较晚。
20世纪90年代在甘肃陕西等缺水地区开展了部分试验性研究工作。
近年来,北京、上海、南京、哈尔滨等大中型城市结合城市特色,开展了相关的雨水综合利用工作。
城市道路雨水径流综合利用研究◎ 蒋振欣 张琦 戴国俊——以南京市赛虹桥立交桥为例在城市区域开展雨水的收集、处理以及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用水,而且对于缓解城市地下水位沉降、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总体生态环境,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等,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态道路雨水收集综合利用系统生态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是针对城市立交桥、人行道及车行道等路面开发出的一套工艺措施,将传统“点式”排水变成“线式”“面式”相结合的“立体”排水,形成“蓄、渗、排”相结合的有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