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我资料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过去、现在跟未来-李强
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国家统计局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回顾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形势三、现行统计制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原则及措施一、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回顾(二)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统计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与代码》、《划分企业、事业、机关单位的暂行规定》、《关于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行政区划代码》、《职业分类与代码》等一、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回顾(四)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初步建立起国家普查制度●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建立超级汇总和企业直报制度一、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的回顾(六)加强了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内部和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开展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清理工作;▲建立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的公开发布制度;▲提出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应互为补充,形成科学、系统、协调一致的政府统计体系的目标。
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形势(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和加入WTO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l、市场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2、国际经济结构大调整3、我国加入WTO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形势(二)国内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统计制度方 法改革提出了新的需求1、卖方市场已变为买方市场; 2、总量扩张式的结构调整已转换为以提高质量与效益的结构调整; 3、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 4、由政府独家承担风险变化为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承担风险。
2004-6-21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所面临的形势z 金融体制改革由间接融 资为主逐步变为直接融 资为主z 社会劳动保障体系逐步 建立和完善z 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 z 机构改革初见成效5、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6、非典对社会、经济、体制的影响2004-6-21三、现行统计制度方法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一)我国的统计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差距 (二)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待于细化 (三)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仍未理顺 (四)社会统计比较薄弱 (五)抽样调查方法在推行中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统计亟待加强 (七)价格统计有待完善 (八)资源环境核算有待建立 (九)周期性普查制度需要完善 (十)统计信息发布仍需规范2004-6-21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展望(一)改革的长期目标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 现代统计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标准体系与统 计指标体系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调查 方法体系符合中国国情◎满足宏观经济调控、管理与社会公众的 基本需求◎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发展2004-6-21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展望(二)改革的原则◎遵循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循 序渐进改革的原则◎遵循从系统的高度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的原则◎遵循需要与可能的原则2004-6-21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展望(三)近期改革任务1、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0)》 2、改革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计算方法 3、完善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测算方法 4、建立高技术产业统计制度 5、建立环境综合统计制度 6、制定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方案 7、建立部门综合统计报告制度 8、建立统计应急机制 9、调整完善普查制度 10、研究和建立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2004-6-21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目标与展望(四)展望◎统计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此次非典的震动,社会统计将受到重视, 预计社会统计在近五年将有一个较大发展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在近三年将继续保 持原有格局,但随着入世和生产力水平的提 高,将有大的整合 ◎中国对国际统计事物决策的影响力将增强2004-6-212004-6-21。
论我国的统计制度改革
拓统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环。 生产力决定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 所以统计工作改革 的根本就在于改进统计方法和制度, 只有这 样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我国的统计工作, 能 才
服 务于我 国 的经 济建 设和 发展 。
一
力资 料; 通过 目录抽样 方法 , 得 日常 的 取 主要的或监 控性 的统 计数据 。
2 0 3
跨 系 统 甚 至跨 行业 的 行 业 统 计 职 能 , 其 将 统 计 报 表 纳 入 国 家 统 计 部 门 的 基 层 表 制
论 我 国 的统 计 制 度 改 革
口 陈 艳 霖
( 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 401) 0 0 O
度 , 旅 游 、 用外资 、 市公用事 业等 。 如 利 城 第 二 步 ,将 各 业 务 主 管 部 门 系统 内的报 表 与 政 府 统计 部 门 的报 表 合 并成 名符 其 实 的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企业 应该根据 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统计制度。 现在
我 国 的企 业所 有 的经 济 活 动 已经基 本 上 能 独立 的在 市场 运作 , 具 备 了很强 的独 立 已经 性 。所 以作 为企业 的领 导 人 , 须认 识到 统 必
间相互攀 比政绩 的工具 , 而使得数据 的真 实性大打折 扣。 要实行国家统计部 门统一 的统计制度 , 要注意几个问题 。 第一 , 某些 具有 极强专业 性 的部门和行 业可 以进行
自我 的 统 计 工 作 , 保 证 统 计 数 据 的 专 业 以 性 。 二 , 于一 般 行 业 , 映社 会 发 展 基 第 对 反 本 情 况 的 统 计 工 作 , 逐 步 过 渡 到 依 靠 政 要
企 业 统 计 改革 ’
做好报表清查工作 加快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直在统计 。
3 政府综合统计与部 门统 计分工不 果所有指标数据按 照一定 的表式 ,统一 、
( ) 查 方 法及 数 据 收 集 方 式 方 面 明确 , 二 调 上下不协调造成统计成本增加 。 近 上报 到一个数据库 , 在更大范围 、 更广领
1抽样调查 的主体 地位没有真正树 年来 ,国家统计局在规范部 门统计 方面 域 内实现统计信息共享 , 、 各单位 、 各专业 立起来 。 陕西省常规调查 4 8 , 中抽 做 了大量的工作 ,但是实 际上管理 部门 按其所需 , 5种 其 下载使用 , 能真 正减 少指 标 才 样 调查 5 3种 , 占调 查 的 1.%。 国 出 于管理 的需要 还 都保 留一些 专 业统 交叉 、 复布置 、 渠道收集 的弊病 , 只 1 6 我 重 多 真 《 统计法》 明确 规定 :统计调查应 当以周 计 , : “ 如 建筑业 、 地产业 、 口、 房 人 劳动 统 正减轻基层负担 , 减少人员录入 、 上报过 期性普查为基础 ,以经 常性 抽样 调查为 计 等 ,不仅导致政府综合统计与部 门统 程 出 现 的 误差 。 主体 , 以必 要 的统计报 表 、 重点 调查 、 综 计关 系不顺 、 分工不 明 , 资料使用时衔接 料 。 而实 际情 况是 , ” 我们虽然 在推广 抽 担 。 样调查方面 已取得 了很大进步 ,但是 目
的基本结构 ,调查方法及数 据采集 、 加 部分零售额杂 , 实
工、 整理 , 以及上报等方式 , 据情况等 额 中, 数 餐饮业 又重 复计算这部分零售 额 ; 地操作 困难 , 统计调查成本增加 。 如农业 自上而下进行 了全面的清查 ,掌握 了各 ( ) 2 蔬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 在农作 物播 普查 , 多达几十种报 表 、 几千个指标 , 就 级统计机构制发的统计调查项 目、报表 种面积和产量表中有 ,在蔬菜 生产情况 正式登记而言 ,实际填报的指标不到半 及指标 的总体情况 , 分析 了报表 、 指标设 表中也有 ;3 《 ( ) 社会发展基本 情况统计 数 , 调查工作效率 大打折扣 。 此外还存在
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
调 查结 果 的可 信度 将 大大 降低 。我 国的统 计体 系 是 以县级 统 状 况和 社会 发展 状 况 , 如 果每 个 国家 都各 自设 计 , 那 么 国与 国 计 为基础 , 再 由市 、省 汇总 , 最 后上报 给 国家 , 在 上 报统计数 据 之 间就无 法进行 横 向 比较 。我 国要融入 到世 界经济 中去 , 在 发 时仍然 是 “ 层层 布 置 , 逐 级上 报 ” , 没有体 现抽 样调 查 的工 作 展 经济 的同时 也不能 忽视这 些软 件设施 的支 持 , 要主 动地采 用 特 点 。另 外 , 每 个层 次也 会独 立地 开 展统 计 工作 , 我 国的抽 样 国际上普遍 使用 的统 计指 标和标 准体 系 , 首先要 改革 的就是 统 统计 方法 一般 只能满 足一个 层次 的统 计要求 , 如 省一 级 的抽 样 计分 类标 准 , 该标 准的设 计要 以新 的国 民经济行 业分 类标准 为
社会 经济统 计对 于 国 民经济和 社会 的发展 有 重要 意义 , 随 额” 。我国 的 “ 农村 一 城市 二元结 构”决 定 了在 统计居 民收入 着 我 国普 通 群众 对 于一 些 经济 数据 ( 如 国 民生产 总值 , 进出 口 时不 能一概 而论 ,“ ) 、 经济指 标 ( 如 消费 者物 价指 数 、采 购经 理人 指数 等 ) 计指标 , 而 国际上一 般都适 用 “ 可 支配收入 ”这个指 标 。 关注度 的增 加 , 统计 工作 的质量 问题也 逐渐 突显 出来 。我国 现
行 的统 计 制度 方法 源 于计 划经 济 时期 , 近年 来 , 统计 制度 方法 二 、我 国 统 计 方法 制 度 改 革 的建 议 1 . 完 善周 期性普 查 制度 。在 现有 的普 查 中 , 应该 强调基 本 的改革 一直在 进行 , 引入 了一些 国 际上 先进 的 、通 行的 统计 制 基 本 单位 普 查 和专 业 普 查要 有 科学 的设 度 方法 , 但 是在 实 际统 计工 作 中还有 很 多 问题 尚待解 决 , 这 影 单位 普 查 的重 要 性 , 置 , 避 免调 查对 象和 内容 的重复 ; 普查 项 目的设置 应力 求精简 , 响到统 计 为 经济 服务 的职 能 。我 国社 会 经济 统计 制度 的改革 进 一 步规 范普 查标 准 , 合并 一些 有 重复 的普查 项 目, 普 查 内容 要 把握 新形 势 、捕 捉新情 况 、解决新 问题 , 建 立有 中 国特 色 的 统 计方法 制度 。
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改革举措
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改革举措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改革举措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统计制度体系是国家数据统计工作的基础,对于政府决策、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改革举措对于提升统计制度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改革举措的相关内容。
一、深度评估统计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要完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评估。
目前,我国的统计制度体系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
在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发布过程中,存在着数据造假、篡改等情况,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这不仅影响了统计数据的使用价值,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2.统计人才队伍不足。
统计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但目前我国统计人才队伍相对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统计制度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统计制度存在空白和漏洞,导致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不够高。
通过深度评估统计制度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后续的改革举措提供有效的指导。
二、广度评估完善统计制度体系的举措和路径在深度评估的基础上,还需要广度评估各种完善统计制度体系的举措和路径。
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是比较关键的:1.加强统计数据真实性监管。
建立健全的统计数据监管体系,对统计数据的来源、采集、整理和发布进行严格监督,加大对数据造假、篡改等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加大对统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加强对统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统计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统计人才队伍,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3.完善统计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推进统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统计制度体系,保障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现状及对策建议作者:田洪尧来源:《现代营销·营销学苑》2012年第02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统计地位也日益提高,社会各界对统计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但是统计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离国家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快、精、准”这个要求还比较远。
我们认为要实现上述目标,应着重于加快深化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关键词: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现状对策建议一、统计制度方法实践中存在问题1.现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对旧体制触动不大。
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从上至下呐喊也有十多年了,但落后笨重的全面统计调查依然是基层统计工作的主要方式,各项普查工作和抽样调查也同时进行。
于是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形成浪费和空耗。
普查数据虽然准确,但历时时间长,动用人员太多,花费资金巨大,此种方法不能很好体现出迅速、快捷、方便的特点。
抽样调查虽然具有迅速、快捷、方便的特点,但由于技术不能过关,加上实际环境的复杂多样,经常产生代表性差的缺陷。
因而,在统计实践中就有了一种全面统计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局面,从统计系统内部也产生了同一指标不同数据的现象。
2.现行统计制度削弱了统计的监督职能。
作为政府统计部门,其工作的任务是对政府行为及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计划,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政府统计部门不得不在自觉中受到政府领导的意志干扰,独立调查和独立执法极为困难,统计局搞统计执法不可能对自己的数据严格执法。
双重身份的形式,造成社会对统计认同差,统计部门处于尴尬局面,削弱了统计的监督职能。
3.统计月报报表指标设置太多,上报时间过于仓促。
如工业统计月报报表指标设置太多、太复杂,指标比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的指标还要多。
我们认为既然是快报就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指标,年报指标设置多点是必要的。
有些企业统计员指出,统计指标这么多,不如叫会计人员多报一份报表给统计部门不是更好,免得大家顾此失彼。
加上上报时间仓促,往往会计报表还没有报出,统计就要上报了。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论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摘要:统计方法是我国统计工作的一个基础与前提,在对统计工作的指导中起着规范与领导的作用,本文就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统计方法改革统计方法制度是我国统计工作的基础与规范,关系到什么是统计、怎样统计的问题,关系到统计质量的问题,关系到服务于决策者和社会等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深入发展,统计工作进入到一个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统计方法制度伴随着生产经济方式的转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详细的进行了论述。
一、统计方法制度基本特点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对象,是统计工作的一个基础与规范,贯彻与执行以及实施统计方法的相关制度就包括:我国基层中的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政府部门中统计工作者的统计工作、以及政府综合性的统计工作者其统计工作。
其主要的特点就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全面性。
统计方法相关制度就是包括了各个领域,包括资源、流通、生产、以及分配等等,涉及到了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的相关部门。
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来看,它就全面的反映了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科技文明、以及环境文明等等。
其次,可比性。
从纵向上来说,我国的一些统计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一定的可比性以及稳定性。
统计制度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长期的稳定与发展,这也是能够成为一个长期制度的原因,也是因为这种原因,才能够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律,从计算的方法来看,在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可比性以及稳定性。
此外,系统性。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统计方法制度就包括了部门、地方、以及国家的统计方法的制度。
在时间上来说,这就包括了年报以及定报。
从标准来说,这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
从其管理的方面来看,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
二、我国的统计方法改革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剧增,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经济活动,对统计信息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要求愈来愈高,与统计力量薄弱,统计法制不健全,协调监督不力,技术手段滞后,形成的反差很大。
我国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分析
2 . 5 改 进 统 计 方 法
根据 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和 需求 ,进行统计方法 的创新 改革 , 利用全 面报 表体系和抽样 调查方 式 ,在普查的基础上 ,加强对 于数
据的记录。 方 法 的改 革 主 要 以 提 升 数据 质量 为 目标 , 在 质 量 的基 础 上 ,
我 国 统 计 局在 传 统 的方 法 上不 断 改 进 ,取 得 明 显效 果 , 但整体上看 , 其 改 革存 在 的 问题 还 很 多 ,基 于 此 ,作 者 对 我 国 的统 计 方 法 制 度 改 革 进 行 分 析 ,以供 相 关 人 员参 考 。
有效 的进行。因此 ,为了全面 地解决不可比 因素,需 要制定相对完 善 的对 比制度 ,以便于相关统计 部门有所依据 ,对资料进 行科学合
降低数据调 查成本 ,花费较 少的成 本 ,实现统计的根本 目的。在 当 前我国的统计方法 中, 要改进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 的矛盾 , 协调管理 ,
以 提 升统 计 方 法 的工 作 效 率 。
3结论
2统 计 方 法 镧 度 改 革 的详 细 措 施
2. 1 建 立 完 善 的 系 统体 系 加快统计调查体系的改革 , 不断创新 当前传统的统计管理体 系, 建 立全面重点调 查与抽样 完美结合的管理 制度 。 目前 ,由于我 国现
要对 统计方法 制度 改革 的详细措施 进行分析。
关键 词 : 统计 方法制度 背景
特点 改革 策略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不 断 发 展 ,对 统 计 方 法 制 度 要 求 越 来 越 严 格 , 当
前现 有的制度逐渐 满足 不了发展需求 , 其创新改革势在 必行 。 近年来 ,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
经济论 坛 ll l
严 庆 德 韩 淑云 :
浅谈科学发展观 与统计制 度方法改革工作
(、 1 黑龙 江省七台河市桃 山区统计局 , 黑龙 江 七 台河 14 0 2 黑龙 江省七 台河市统计局 , 56 0 、 黑龙江 七 台河 14 0 ) 5 6 0
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对统计工作提 出 高的要求。树立科 学的统计发展观 , 更 切实提 高统计数据质量 , 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
总而言之 , 应对各 种矛盾和挑战 , 必须以科 学发展为统领 , 积极改革现行统计方法制度 , 努 力创新统计体制机制 , 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尽力夯实统计基础 , 优化统计系统 内部分工和部 门分工 , 建立科学规范标准的统计指标体系 , 不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 努力提升统计数据的收 以全 面统计报表为补充的统计调查体系, 以及下 断推动统计科学发展 , 服务科学发展。 集解读能力。 二是通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管一级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 责 任编 辑 : 孙卫 国 活动 , 努力提升统计的服务保障能力。三是通过 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努力提升统计的 执行驾驭能力。 是通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四 观活动, 努力提升统计的创新发展能力 。五是通 ( 上接 4 页) 挖掘的对象、预测可能达到的 挖掘技术挖掘军事情报知识的过程模型。后续笔 1 确定挖掘 目 标以 及规划整 掘 的方 数 者将进一步x具体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把 案。 寸 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 努力提升统计 效果、 的行政执法能力。 六是通过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 据理解, 用于了解数据源以及这些情报数据的特 中来。 展观活动 , 努力提升统计 的协调沟通能力。 征, 然后对情报数据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算法 , 接 参考 文献 2科学合理地整合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 , 更 下来准备 对数据进行处理 , 选择可分析的模型 , 进 [ n i e M ee n a b = 1 a i i l eK m e 范明, 小 珊a J w , h i 孟 峰译. 行模型的构建。模型评估, 选定模型之后 , 就可以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棚 京: 好履行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的职能 机械工业出版社, 知识集合, 2 ol3 5 o :2 . 是积极争取领导 的重视和支持 。各级要 评估数据挖掘的结果并确定后续步骤。 统计的工作职责 , 加强 是通过一系列的挖掘所获得的 新知识。 情报输 出, f张雪伍, 奋振等. 2 1 苏 空间关联规 则挖掘研 究进展 有的经验生成最终的规则。这是—个有 地理科学进展, 0 对部 门统计工作的管理。在现实条件下 , 必须将 是结合已 2 Z 0 政府统计 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上升到政府 的要 序循环的过程 , 但不可避免各个阶段可能会—些 【 祖金, 3 幡 赵厚奎等擞 据挖掘技 术在军事指挥控 出 因此需要对方案进行修 制系统中 求, 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去实现对部门统计的监 产生影响 , 现新的问题 , 的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0 . 2 6 0 管。 二是建立健全各级部 门统计报表制度。 首先 , 正 , 重新挖掘。 f郭建永. 4 】 聚类分析在文本挖掘中的应用研 究l I 对现行的政府统计 和部 门统计报表进行一次清 小结: 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军事情报的处 无锡 : 江南大学硕士论文,0 8 20 . 理, 对于重复的内容, 按照准确 、 全面、 及时、 科学 理分析 , 能够提高情报处理分析的 效率。 本文介绍 1 永丹. 刘 文档数据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海: O. /- Y 提出了基 复 大学博士论文, 0 . 等要求 , 在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进行取舍。 其次 , 了适合于军事领域中进行挖掘的方法 , 旦 2 4 0 为了充分行使统计管理职权 , 必须建立较为统一 于主题观点正反的文本分类和基于时间段的关键 史忠 知识发现I 北京: 植 川. 清华大学出版, 0 . 2 1 0 规范的政府统计和部 门统计报表制度 , 两大 字提取文本关联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数据 力求 责任 编辑 : 孙卫 国
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考
人 民生 活 明 显 改 善
。
取
改 变 了 以往
分级核算
,
分 级 负责
”
核
得 了 社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举 世 瞩 目 的辉 煌 成 就 域
要
,
在统计 领
算 方式 下 各市 汇 总 的G D P 与 全 省 G D P 差距 不 断扩 大 以及 各市
G D P增 幅普遍 高 于 全 省 的状 况
● 统计改革
对 统 计 制 度 方 法 改革 的 思 考
左 南丁
潘强敏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我 国坚 定 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
,
,
毫不 动摇
,
改革取 得 了 明显 成效
G D P 数据 的 基 本衔 接
,
一
:
是统
一
核 算达 到 了 省与 各市 汇 总
“
地 促 进 对 外开 放
,
经 济 活 力 不 断增 强
,
建 立 以及 我 省 G D P 核 算 方式 的 改 革 为 宏 观 经 济调 控 和 管理 起 到
了 重 要 的作 用 。
2
结 合 浙 江 实际
。
勇于 创 新改革
在 制 度 方 法 方面 也 取 得 了
积 极 的进 展 要求
,
但 形 势 的 发 展 不 断 向统 计 工 作 提 出 了 新 的 更 高 的
、
相 继 建 立 了 服 务 业 统计 报 表 制
、
新 的 国 民 经 济 核 算体 系 框 架 在 我 国 整 个 统 计 制 度 体 系 中 起 着
一
欠 发 达 乡镇 奔 小 康 社 会
、
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得到了改善,农业发展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而农业统计工作则是评估农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面对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形势,我们需要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的变化和提升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下面我将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数据的精准性要想获得准确的数据,农业统计工作首先要保证数据的精准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民调查的力度,采用更好的问卷调查技术,提高统计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据的监测和核验,发现数据异常后进行详细调查,对错误的数据进行删除或修改。
此外,要加强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避免部门间出现数据不一致或重复统计的情况。
二、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当前的农业统计大多是通过调查来获取数据,而实际情况是,许多数据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比如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监测和分析。
因此,我们应该探究农业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途径和方法,务实探索农业大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服务等问题,以利用新技术手段拓宽数据来源渠道,提高数据质量和数据价值。
三、将统计分析有机结合农业统计工作不仅需要数据,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因此,我们应该将统计分析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加强对数据的量化分析和预测,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为农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统计知识普及对于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来说,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和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业统计知识的普及,推广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巧,培养农业生产人员的统计观念和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统计的质量和准确性。
五、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当前,不少统计数据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不能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等信息共享,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如同行业发展大数据、数据汇总平台、云数据中心等,推广和实施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起数据共享的技术框架和机制,为信息交流、协同和服务提供支持。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论文
用科学发展观促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既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总纲。
在当前形势下,怎样使统计部门在服务科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统计制度;改革中图分类号:c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法》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作为党和政府的参谋部、智囊团,备受各级领导的重视,历来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形象和交好口碑。
然而尽些年来,统计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情况,统计数据广受质疑,统计形象每况愈下。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从外部讲,是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标准越来越高;从统计内部讲,统计数据的确存在失真现象。
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一是统计指标越来越多,上报频率越来越高,致使统计工作任务繁重,统计人员没有充裕时间、充足精力搞准数据;二是方法制度变化频繁,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技能跟不上。
尤其是“下管一级”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三是个别领导干部因政绩需求人为干扰数据质量;四是统计调查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组织摸式,不适应当前形势需要。
另外,统计指标内涵与常规之意区别太大,群众难以理解。
如工资、纯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所含内容与社会上常规认识出入太大,容易造成误解等。
这些原因使得统计部门任务重,经费紧,工作难开展,上下矛盾冲突大等等,其工作成果,即统计工作质量,自然难以使社会各界普遍认可和满意。
总之,我们认为现有统计调查体系已经远远不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发展建议要扭转统计事业目前的被动局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彻底转变观念,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新形势的需要,使统计事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统计制度改革的意见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统计制度改革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94.04.21•【文号】•【施行日期】1994.04.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商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统计制度改革的意见(1994年4月21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和制定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制度的改革办法,是当前统计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现就这个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统计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统计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颁布以来,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统计报表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它在服务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服务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工商行政管理统计信息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新情况、新动向在原有的报表制度中不能及时地反映出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实现“四个转变”过程中急需分析研究的新问题,在原有的报表制度中也不能完全提供有关的统计资料。
这种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统计制度,不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调查方法,面对复杂多样的调查对象,已经难以适应。
加之在经济结构日趋复杂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格局下,统计信息逐级汇总,层层上报,受到的人为干扰越来越多,存在着统计信息失真的危险,难以实现“准确、及时、全面、方便”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矛盾,必须从根本上对现行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统计的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进行改革。
二、统计指标体系改革(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1.改革的目标: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工商行政管理统计指标体系,为国家领导机关和地方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服务;为本部门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引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进行经营决策服务。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简介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统计制度方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
统计制度方法是各行各业所必需的工具,也是国家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本文将分析和解析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背景、需求和实施方式。
背景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各行各业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先进的方法和工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间相互联通,统计数据也日益贴近现实,涉及面更加广泛。
因此,为了更好地统计数据,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成为了必然趋势。
需求-提高数据质量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现实情况,提高统计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数据的质量和精准度决定了各行业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是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
-提高工作效率在原来的统计制度方法中,存在一些繁琐的手工计算和信息采集的过程,这些过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改革和完善统计制度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人工干预也会降低,减少了出错概率。
-提高信息运用价值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完善可以让相关数据变得更加有效,更易于企业和机构使用和运用,进而为决策提供更加合理、正确、预测性的依据,最终实现决策的成功。
实施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带来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统计制度方法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改善统计调查方式原有的统计调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的调查需要。
新的统计调查方式精细化、个性化、定制化的特点,可以帮助统计局获取目标样本、原始资料,便于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工作,提升了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强化国家监管机制在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中,国家监管机制非常重要。
全面的国家监管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信息快速获取和处理,更能够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供保证,同时使数据更有效地体现经济运行现状。
2024年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____年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是在国家整体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旨在适应新时代统计工作的需求,推动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提升统计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效能性,为国家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
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统计管理体制,提高统计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统计工作与新经济、新技术融合发展,实现统计数据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改革举措和成效1.体制机制改革(1)建立统一的统计体系。
成立国家统计局,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加强对各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提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完善统计法律法规。
制定出台《统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统计工作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推动统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发展。
2.技术手段改革(1)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快统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提升数据管理和处理的效率,实现统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2)推广应用新技术。
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数据采集、整理和分析的智能化水平,为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3.能力建设改革(1)优化人员结构。
加大对统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推动统计工作人员队伍的结构优化。
(2)改进绩效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统计工作的绩效评价机制,量化统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明确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
三、成效展示1.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经过改革,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统一的统计体系和健全的管理机制,保障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数据的采集和整合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
2.统计管理能力提高经过改革,统计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国家统计局的成立,加强了对各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协调性和规范性。
人员结构的优化和能力建设的改革,提升了统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统计工作与新经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统计工作与新经济、新技术实现了良好的融合。
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随着中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现行的农业统计方法制度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日常实践中,农业统计的精确度和实时性是极其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改革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应对现行的农业统计方法和指标进行修订。
必须着眼于实际情况和需求,重点关注农业发展、农民生产和收入状况等方面。
比如,应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产量等数据的测算和统计,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建立更加全面、精准的农业调查和监测体系,实现农业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分析。
其次,应该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实现数字化农业统计。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统计方法正在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数字化农业统计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行的农业统计方法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先进的IT技术,实现农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第三,应该建立农民信息全程录入制度,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农业发展”。
在现行的农业统计方法中,农民的信息通常是由调查员采集的,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建立科学的农民信息全程录入制度,让每个农民都能够将自己的生产数据和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推动数字化农业统计的发展。
第四,应该加强农业统计数据的质量监控。
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机制,对农业统计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及时的监测和检测。
同时,对于发现的数据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确保农业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现行农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改革的关键在于对农业统计方法和指标进行修订,推广数字化农业统计,建立农民信息全程录入制度,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和控制。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实现精准统计和科学决策。
统计设计制度改革计划
统计设计制度改革计划—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统计设计制度改革计划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
(一)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案及统计报表制度的修订情况,积极配合、协调、管理各专业科室、州级各有关部门以及大型企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工作。
(二)结合国家《服务业统计基本规范与职责分工》及改革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反映我州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继续加强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及其管理
(一)进一步做好州局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向省统计局报批的相关工作,规范各专业科室的统计调查行为。
(二)强化和监督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及执行情况,确保在完成国家、省调查任务的同时,积极为地方党、政领导机关服务。
(三)继续做好省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是发展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持续迈出大的新的步伐。
如建立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行新的统计报表制度,在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工业统计中应用抽样调查方法……等等。
但是,制度方法改革滞后、不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
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主观方面很大水准在于统计部门及广大统计工作者没有就改革的目标模式形成共识,以致不改不是,改也不是,怎么改都难合适;不同领导有不同思路,改过来又改回去。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
确立面向21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才能逐步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促动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发展统计事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
10年前,作者曾在某统计刊物上撰文,将这种模式设计为“一套表+单轨制(即政府统计部门的在地统计)+计算机网络化”。
这与10年来统计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
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我以为能够将这个模式补充完善为“单轨制+一套表+目录抽样法+计算机网络化+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一、关于“单轨制”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
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
我国当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
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
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
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发布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实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
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
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
当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
所以,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
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实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持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水准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实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2、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
第一步,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
只要精心设计,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
第二步,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
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以满足部门、企业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3、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帐。
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升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
但对基层单位来说,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
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
三、关于“目录抽样法”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
通过普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
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使其发挥龙头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内容,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填补空白,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
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绝大多数,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
二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超级汇总制度,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并可实行各种加工分析。
三是在完善当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
此外,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使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补充抽样调查的不足。
四、关于“计算机网络化”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包括上报与反馈)。
21世纪之初,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
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增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但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实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能够即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能够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能够实行横向资料交换,还能够在网上发布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
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
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来说。
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升信息的可利用水准,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须改革统计机构,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合,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
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按制度方法设计、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即时。
当然,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
通过以上改革,力争提升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和灵敏度,使其即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水准地发挥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能在下个世纪前10至20年的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模式,就能建立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并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时反映持续变化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
当然,就当前来看,明确方法制度改革的方向或者说朝着改革的目标模式迈进,尚存有诸多障碍。
首先,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理解还难以一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统一思想需要一个过程;其次,省及省以下机构改革如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有可能对统计机构产生较大冲击,削弱统计队伍,使其连当前的职能也难以胜任;第三,当前统计机构特点是基层统计机构信息化水准还较低,在一定水准上制约着统计工作的效率;第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部分地方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依然沿用传统方法实行管理,这种状况一时间难以从根本上改变。
即使存有诸多障碍,但我们应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
首先,应在广大统计工作者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认清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统一看法,形成共识。
其次,应该看到通过机构改革,政府部门职能交叉的现状会得到相当改观。
统计部门应抓住机遇,尽最大努力巩固统计队伍,明确统计工作的地位。
再次,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适时地分阶段地推出一些能为多数人、哪怕是部分人接受的改革措施,使我们的统计方法制度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标模式。
统计制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