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终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费尔巴哈论》读书报告
第一部分:简述恩格斯在各章中论述的基本思想
第一章
首先,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的哲学,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命题进行了剖析,得出结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
即,肯定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思想。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一方面,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包括领域的空前广大,以及黑格尔在其中阐发的思想;另一方面,指出了黑尔格哲学的唯心主义性质,及其所导致的哲学保守性。由此,恩格斯得出了唯心主义不能将辩证法贯彻到底的结论,指出要寻找与辩证法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亦即之后提及的唯物主义思想。
最后,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解体后出现的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费尔巴哈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同时指出他没有战胜黑格尔的哲学,是因为他对黑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在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同时也抛弃了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选择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第二章
首先,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其中,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派别。
接着,恩格斯分析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以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只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却否认事物的发展变化。
恩格斯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局限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即,使“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
最后,恩格斯在施达克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问题上进行了批判,并明确表示,划分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只能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
第三章
首先,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宗教观进行了批判,指出其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而根源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一,将客观事物过分神圣化,其所言的“宗教”是抽象的、观念的产物。第二,否认宗教的历史性,颠倒了宗教与历史的关系。
接着,恩格尔列举了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并针对其中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第一,其伦理观的基础是抽象人性论,这是其伦理观的根本错误。第二,鼓吹抽象善恶观,未正确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第三,推崇抽象的爱的道德论,使其哲学丧失了革命性。
最后,恩格斯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他反对对抽象的人的崇拜,而提出要把现实的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
第四章
首先,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的有机结合。
接着,恩格斯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并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一方面,指出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强调对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考察。另一方面,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中包括: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历史变迁的终因,经济基础决定国家与法律,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
最后,恩格斯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伟大意义。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1、第一章: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首先,恩格斯指出,“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这个命题是由黑格尔的思维方法必
然要得出的结论,而黑格尔本人并没有作出这个结论。由此,恩格斯发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接着,恩格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了这个矛盾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其根源是唯心主义思想。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然后在精神中,即在思维中和在历史中,再返回到自身。也就是说,他将“绝对观念”视为世界本原。而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则证明了这种“绝对观念”的彻底形成。也就是说,“绝对观念”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是一个已经达到了的终点,它意味着认识的终结。这显然是一种绝对的教条的哲学,而黑格尔本人却在《逻辑学》中一再强调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由此,恩格斯推出了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的矛盾。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矛盾是恩格斯以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为出发点所推出的,即恩格斯以逻辑推理作为实践的手段,推出了与黑格尔哲学体系相矛盾的结论。也就是说,黑格尔的理论没有经过自身实践方法的检验,说明了黑格尔哲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不相适应。
最后,恩格斯充分肯定了黑格尔哲学体系所包含领域的空前广大,高度评价了其辩证法思想,并表示要找出与之相适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即唯物主义思想。
2、第二章:恩格斯是如何分析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
首先,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属于“纯粹的唯物主义”,即认为“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恩格斯对此观点表示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其片面性。如费尔巴哈自己所言,“在我看来,唯物主义是人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大厦的基础﹔但是,我认为它不是生理学家、狭义的自然科学家如摩莱肖特所认为的而且从他们的观点和专业出发所必然认为的那种东西,即大厦本身。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对此,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在这里把唯物主义这种建立在对物质和精神关系的特定理解上的一般世界观同这一世界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即世纪
所表现的特殊形式混为一谈了。不仅如此,他还把唯物主义同它的一种肤浅的、庸俗化了的形式混为一谈”。也就是说,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只认识到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却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只能够认识处于绝对静止状态下的事物,而不能将其放到历史之中,以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只关注到空间的维度,却忽略了时间的跨度。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完整的,与唯心主义的决裂是不彻底的。
接着,恩格斯结合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阐述了旧唯物主义哲学以下三方面的局限性。
第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来解释一切现象。造成这种局限性的部分原因是,18世纪的自然科学中只有固体力学,而化学、生物学尚未成熟。
第二,形而上学性。即“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仅肯定事物的发展,而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认为自然界的运动“是永远绕着一个圆圈旋转”。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一方面缘于当时风行的形而上学即反辩证法的哲学
思维方法,另一方面缘于地质学、胚胎学、植物和动物生理学以及有机化学在当时尚未建立。
第三,唯心史观。即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偶然事件的堆积,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缘于对当时的文化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忽视。
值得一提的是,恩格斯在分析论述旧唯物主义哲学的一般局限性及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的时候,特别注意指出了导致局限性存在的客观因素。这种分析是符合实际的,同时,这使得其论证过程本身就隐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自然科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体现出物质的第一性,另一方面体现出发展进步的思想。
最后,恩格斯分析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局限性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诞生的必然性。他说,“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也有自己的发展史和自己的科学。因此,问题在于使关于社会的科学,即所谓历史科学和哲学科学的总和,同唯物主义的基础协调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造。”因此,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承认物质是世界本原,而且认识
到了事物在历史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变化规律。
3、第三章: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恩格斯是怎样批判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的?
费尔巴哈伦理学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人(包括他自己)是抽象的;
第二,“恶”等于绝对的“坏”;
第三,人们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是绝对的。
恩格斯指出,“对己以合理的自我节制,对人以爱(又是爱!),这就是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基本准则,其它一切准则都是从中引伸出来的。”即,费尔巴哈伦理学的基本准则是
“爱”。恩格斯对“爱”的理论的批判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个人而言,费尔巴哈认为,追求幸福的欲望是人生来就有的,因而应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但正如恩格斯所言,“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