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合集下载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教师版 29页)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教师版 29页)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精品资料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精品资料

高考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译文: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译文: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译文: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文: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文: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

v1.0可编写可改正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爱l楚人爱(喜爱)其子,虽爱(怜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该。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偏爱(喜爱)菊,大家爱(倾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蔽)而不见。

有个楚人喜爱自己的儿子,即便他怜惜钱财,关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采,只喜爱菊花,大家都倾慕他的高洁,夸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会面,他隐蔽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朝夕安(安适)寝,常与邻国相安(抚慰),认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平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峻之远地安(布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此刻安(哪里)在哉战国期间,诸侯想要找寻安全安适的地方,来获取朝夕之间的安适,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抚慰,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时时有贼寇响马入侵,但他们能够像泰山同样平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峻的偏僻之地去布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同样,现此刻又在哪里呢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到)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虑又幽静。

他披垂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到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感觉凄凉。

4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叛)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反自己的时令道义。

想念之情和游子对比,还要超出百倍,十年间,每碰到佳节,就更为想念亲人。

5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代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天心境。

柳宗元本来追求青云直上,但被贬到柳州,亲密自然,栽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好多收获;后代将他的言论编写成很多册书,就是今日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天的心境。

(完整版)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完整版)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高考必备的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3坐l宋人喜外出,常停车,坐(因为)爱美景。

一日,出门见客,见一人南向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诸多财物散于坐(通“座”,座位)下,似坐(坐守,不动)而待官兵,倾之,官兵逮之,因其坐(犯罪)。

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1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渊明的风,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祥解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祥解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一、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二、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三、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五、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六、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七、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八、病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九、察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十、朝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

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文120实词小故事  完整解析版

文言实词小故事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3、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4、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在身上)发被(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屈原忠诚却被人诽谤,已经被罢黜,他的思想既忧愁又幽深。

他披散着头发,穿着皮衣在江边行走吟唱,即使大雪覆盖了衣服,身上遭受了十余处创伤,他也不觉得凄苦。

5、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倍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加倍)思亲。

译:苏武被困在匈奴,不违背自己的气节道义。

思念之情和游子相比,还要超过百倍,十年间,每遇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

6、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译:柳宗元本来追求飞黄腾达,但被贬到柳州,亲近自然,种植植物,返回到他的根本,有很多收获;后人将他的言论编辑成许多册书,就是今天所见的版本,来推究他当日的心境。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教师版
12个 0 文 言 实 词 小 故 事
1.爱 2.安 3.被 4.倍 5.本 6.鄙 7.兵 8.病 9.察 1.朝 11.曾 12.乘 13.诚 14.除 15.辞 16.从 17.殆 18.当 19.道 20.得 21.度 22.非 23.复 24.负 25.盖 26.故 27.固 28.顾 29.归 30.国
1爱 【例句】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
【例句】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例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例句】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
【例句】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例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例句】百姓皆[jiē]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 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 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 乃桓公之病〔 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齐桓公身体有疾病,身边的人都担心他,他们请求扁鹊医治,然而齐桓公不接受治疗,疾病进入他的内脏,于 是他死了。后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臣的过错,而是齐桓公的缺点。现在的人们常常用这件事来相互辱骂责备。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被 【例句】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杨修之死》
【例句】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例句】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论积贮疏》 【例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屈原列传》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教师版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教师版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了秦国,这足以看出赵国的诚意,然而秦王假装召见有关官员查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开始的 十五座城给赵国,相如考虑到秦王确实没有给赵国土地的意思,于是就派遣随从带着和氏璧回到赵国,后来秦国果 真是这样。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 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陈涉刚开始起兵时,用兵之道比不上秦国的谋士,但能削树木为兵器,率领疲惫的军队,于是灭了秦国。等他 得到天下之后,他小时候的 朋友触犯了他的颜面,左右随从想要伤害他的朋友,他也不劝阻。
例句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例句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齐桓晋文之事例句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资治通鉴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例句前太守逵察臣孝廉陈情表例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 10 -
13 诚 【例句】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例句】臣诚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蔺相如携和氏璧至秦,足见赵国之诚【诚意】,而秦王佯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诚【确 实】无意,乃遣从者怀璧于赵,后秦诚【果真】如此。
附录一:实词目录
31.过 32.何 33.恨 34.胡 35.患 36.或 37.疾 38.及 39.即 40.既 41.假 42.间 43.见 44.解 45.就 46.举 47.绝 48.堪 49.克 50.类 51.怜 52.弥 53.莫 54.乃 55.内 56.期 57.奇 58.迁 59.请 60.穷

120文言故事 翻译 成语 1--24

120文言故事 翻译  成语  1--24

120个文言实词小故事全文翻译1-241爱l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有个楚人宠爱自己的儿子,即使他吝惜钱财,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也没有不答应的。

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有陶渊明的风范,只喜爱菊花,大家都爱慕他的高洁,称赞他。

和他相约在茶亭见面,他隐藏着没有出现。

成语:爱不释手:爱:喜爱。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节用爱民:爱; 爱护。

节省开支,爱护百姓。

爱惜羽毛:爱:爱惜,珍惜。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

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爱才若渴:爱:爱慕。

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爱财如命: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战国时期,诸侯想要寻找安全闲适的地方,来获得旦夕之间的安逸,他们常常与邻国相互安抚,认为没有祸患。

这些国家不时有贼寇盗贼侵犯,但他们能够像泰山一样安稳,他们想要求得的是衣食的给养,于是去险要的偏远之地去安置军队,失败了。

逝去的东西就像这一样,现如今又在哪里呢?成语安分守己:安,安守。

安守本分规矩老实。

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

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

形容留恋故乡。

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

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

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

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环境。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老师)

120个文言文实词小故事一、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

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古之遗爱也(恩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

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译文: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二、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

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三、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披散)发被(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四、倍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背离)节义。

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焉用亡郑以倍邻(增加)五、本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译文: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原来)本末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译文:主次颠倒放置。

六、鄙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

”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鄙人自谦七、兵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