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 (1)

合集下载

《2024年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工具,在促进交易双方合作和保护卖方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伴随其广泛使用的背后,也不可忽视的是由欺诈行为所带来的风险。

信用证欺诈现象在近年来呈现出愈发猖獗的趋势,这不仅影响了交易的公平与公正,也对全球的金融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对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信用证欺诈的常见类型及特点(一)常见类型1. 虚假贸易背景欺诈:以虚构或虚假的合同或订单为依托,通过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信用证。

2. 假冒信用证欺诈:不法分子冒充真实买方或卖方开立信用证,通过虚假交易获取货款。

3. 软条款欺诈:通过在信用证中加入不明确的条款或条件,使卖方无法满足要求,从而达到欺诈的目的。

(二)特点1. 隐蔽性强:欺诈者往往通过伪造单据、假冒身份等方式进行欺诈,难以被察觉。

2. 危害性大:一旦成功实施欺诈,会给被欺诈方带来重大损失,影响交易公平性,损害经济秩序。

三、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分析(一)国内法规中国《外贸法》、《商业银行法》以及《票据法》等法律法规中,均有关于防止和打击信用证欺诈的规定。

然而,部分法规过于宽泛,可操作性不强,仍需完善。

(二)国际公约及规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国际公约和规则,为打击信用证欺诈提供了法律基础和依据。

这些公约和规则强调了银行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如何处理因欺诈而导致的纠纷。

四、当前法律问题及挑战(一)法律制度不健全:部分国家在打击信用证欺诈方面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处罚措施。

(二)执法难度大:由于欺诈行为的隐蔽性和跨国性,使得执法机构在调查和取证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三)国际合作不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存在差异,导致在处理跨国欺诈案件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五、应对策略及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各国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高其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浅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

浅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

浅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引言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而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方式,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然而,信用证欺诈风险也随之而来。

信用证欺诈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或第三方通过伪造、篡改或其他欺诈手段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欺诈风险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一、信用证欺诈风险的特点1.1 隐蔽性高信用证欺诈行为往往隐蔽性高,买卖双方难以发现。

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程度,以及涉及的各类文件众多,欺诈人员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欺诈活动,往往只有在事后才能发现。

1.2 技术手段多样信用证欺诈风险的技术手段多样,欺诈人员可以通过伪造信用证、篡改单据、假货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化的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得以推广应用,这也给欺诈行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1.3 损失巨大信用证欺诈风险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买卖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既是一种支付工具,也是一种保障机制。

一旦信用证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交易中断,货款无法及时到账,甚至造成货物损失。

二、信用证欺诈风险的防范措施2.1 加强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及时沟通,确保交易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此外,双方还可以寻求专业机构或第三方的帮助,对交易进行审核和监督。

2.2 严格审查单据在信用证交易中,买方和卖方应严格审查所有相关单据,确保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和电子化信用证交易中,买卖双方要加强对电子单据的审核和验证,防止伪造和篡改。

2.3 多元化支付方式为了降低信用证欺诈风险,买卖双方可以考虑使用多元化的支付方式。

除了信用证支付外,可以选择电汇、托收等支付方式,减少信用证带来的风险。

2.4 合理设置条款与条件买卖双方在信用证交易中应合理设置条款和条件,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是在提前发货或接收货物时,应明确好相关的证据和文件,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国际贸易的金融交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交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复杂化,信用证欺诈问题逐渐浮现,给交易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内涵、应用及其在实践中的意义。

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内涵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当出现信用证欺诈行为时,相关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采取临时措施,中止信用证的支付,以保护被欺诈方的利益。

这一原则的设立,旨在平衡国际贸易中支付安全与交易效率的关系,既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又防止欺诈行为给交易方带来损失。

三、信用证欺诈的常见类型及危害(一)常见类型1. 伪造单据欺诈:指欺诈方伪造虚假单据,骗取信用证款项。

2. 欺诈性交货:指卖方提供不合格或虚假的货物,骗取信用证款项。

3. 骗取信用证:指欺诈方通过虚假信息或其他手段,骗取开立信用证。

(二)危害信用证欺诈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损害了交易双方的信任,增加了交易风险,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应用及法律依据(一)应用当在国际贸易中出现信用证欺诈行为时,被欺诈方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临时措施,如中止支付、扣押货物等,以保护其合法权益。

法院在审查相关证据后,可以依据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作出裁决。

(二)法律依据各国在相关法律中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作出了规定。

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国际惯例以及各国国内法,都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五、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实践意义(一)保护交易安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应用,有助于保护交易安全,防止欺诈行为给交易方带来损失。

在出现欺诈行为时,被欺诈方可以及时向法院申请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二)促进国际贸易健康发展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设立,有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通过平衡支付安全与交易效率的关系,该原则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环境。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作为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用证欺诈问题也日益严重,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国在法律上逐渐形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本文将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信用证欺诈的概述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信用证制度中的漏洞和缺陷,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伪造单据等手段,骗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或服务费用的行为。

这种欺诈行为严重破坏了国际贸易的秩序和信任,给各方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提出为了应对信用证欺诈问题,各国在法律上逐渐形成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该原则是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国家或法院可以采取特殊措施,保护受害人免受欺诈的损害。

这些特殊情况通常包括欺诈行为严重、证据确凿、受害人损失巨大等。

在满足这些条件下,国家或法院可以采取冻结信用证、撤销交易等措施,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四、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法律依据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关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依据主要来自国际商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和国际法的相关规定。

同时,各国国内的法律体系也对信用证欺诈问题进行了规定,如美国法下的禁令救济制度、英国法下的制止令等。

这些法律依据为处理信用证欺诈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持。

五、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实践应用在实践中,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具体应用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法院在审理信用证欺诈案件时,会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欺诈行为的性质和严重程度;二是证据的充分性和确凿性;三是受害人的损失程度;四是采取特殊措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法院可以采取冻结信用证、撤销交易等措施,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六、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反思与展望虽然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在应对信用证欺诈问题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重要的支付保障工具,但同时也存
在着欺诈风险。

信用证欺诈是指在信用证交易中,通过伪造、篡改、虚假陈述等手段骗取款项的不正当行为。

信用证欺诈的种类主要包括:伪造信用证、篡改信用证、虚假
陈述、偷换货物、虚开发票等。

这些欺诈行为可能会给出口商和进
口商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到国际贸易的信誉和稳定性。

为了防范信用证欺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确保信用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信用证的收到应及时进行
核对。

2. 熟悉信用证的条款和规定,确保合同条款与信用证条款一致。

3. 仔细检查货物的品质和数量,确保发货前与信用证一致。

4.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集中管理信用证、发货单、提单
等相关文件,保证信用证交易中货物的流程透明、安全。

5. 选择信用度高、信誉良好的合作伙伴,避免与信用不良的企
业进行交易。

6. 合理利用保险、保证金等支付保障工具,确保在发生欺诈时
能够得到及时的赔付。

综上所述,信用证欺诈是国际贸易中需要警惕的风险之一。


业应对信用证交易进行全面、细致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信用证交易
的安全、稳定和有效实现。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篇一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内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深入研究,为国际贸易法律环境中的相关主体提供清晰的操作指导,保障贸易秩序的公正和公平。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逐渐成为国家间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

作为国际支付方式之一,信用证在国际交易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人为的欺诈行为,信用证欺诈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对于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内涵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是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保护进口商和开证行的利益,允许开证行或进口商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信用证进行干预或撤销的特殊原则。

这一原则是国际商法领域对传统信用证制度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体现了法律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发展历程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

在早期的国际贸易中,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机制,信用证欺诈问题严重。

随着国际商法和国际惯例的不断完善,特别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法律文件的出台,为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形成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实践中,各国家或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一原则进行了不同的发展和运用。

四、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应用场景1. 明显的欺诈行为:当发现出口商有明显的欺诈行为时,如虚假的交易合同、伪造的单据等,进口商或开证行可以提出中止信用证的申请。

2. 银行违约或过失:若因开证行的疏忽导致其不能正确履行付款责任时,相关方有权请求对信用证进行干预或撤销。

3. 涉及国际惯例冲突:在处理某些特殊情况时,需要参考相关国际惯例并综合平衡各方利益,采取必要的例外措施。

五、实践意义及挑战研究并应用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有助于保障国际贸易秩序的公正和公平,降低交易风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该原则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中重要的支付方式之一,其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信用证欺诈问题,对国际商贸的正常运作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本篇论文将围绕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对这一现象及其相关法律责任作出进一步的探究和明确。

二、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信用证欺诈通常是指利用伪造、虚构的合同或其他欺骗性手段,通过信用证进行欺诈性交易的行为。

2. 分类:根据欺诈手段的不同,信用证欺诈可以分为单据欺诈、合同欺诈、身份欺诈等类型。

三、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1. 法律责任不明确:当前,国际上对于信用证欺诈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这为欺诈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 证据收集困难:由于欺诈行为往往涉及跨国交易,证据的收集和取证变得尤为困难。

3. 赔偿机制不健全:一旦发生欺诈行为,受害方往往难以获得有效的赔偿。

四、国际法律规范及应对策略1. 国际法律规范:国际商会(ICC)制定的《国际商会仲裁规则》等文件为解决信用证欺诈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法律指导。

此外,各国国内法也有相应的规定。

2. 应对策略:(1)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在打击信用证欺诈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2)完善证据收集制度:建立跨国证据收集机制,为受害方提供便利的取证渠道。

(3)建立赔偿机制:通过建立国际性的赔偿基金或保险制度,为受害方提供有效的赔偿途径。

五、国内法律实践及建议1. 国内法律实践:我国在打击信用证欺诈方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对外贸易法》、《合同法》等。

然而,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2. 建议:(1)加强法律宣传: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公众对信用证欺诈的警觉性。

(2)加强监管力度:对涉事银行及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计,防止其参与欺诈行为。

(3)完善司法制度:建立健全的司法制度,确保在处理信用证欺诈案件时能够公正、高效地维护受害方的合法权益。

《2024年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信用证是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支付方式,因其提供了一定的支付保障和信任机制而广受欢迎。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竞争的加剧,信用证欺诈现象也日益猖獗。

本文旨在研究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分析其现状、危害及法律应对措施,为预防和打击信用证欺诈提供法律建议。

二、信用证欺诈现状分析1. 信用证欺诈现象普遍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案件呈上升趋势,涉及金额巨大,给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欺诈手段多种多样,如伪造单据、虚假交货、骗取保证金等。

2. 欺诈手段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用证欺诈手段也在不断升级。

网络诈骗、电子单据欺诈等新型欺诈手段层出不穷,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信用证欺诈的危害1. 损害贸易双方利益信用证欺诈严重损害了贸易双方的利益。

欺诈行为导致买方无法按时收到货物或收到假冒伪劣产品,卖方则可能无法收到货款或遭受经济损失。

2. 影响国际贸易秩序信用证欺诈行为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降低了市场信任度。

长此以往,将导致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四、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应对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国家应加强信用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同时,要加大对信用证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对发现的欺诈行为要及时查处并依法惩处。

3. 完善国际合作机制信用证欺诈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组织的协调作用,推动建立全球性的反欺诈机制。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本文通过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信用证欺诈现象普遍存在且危害严重。

为了预防和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措施。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其广泛应用,信用证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对于保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公正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信用证欺诈概述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信用证规则的漏洞或伪造单据等手段,骗取信用证项下的货款或服务费用的行为。

其形式多样,包括伪造单据、虚假交货、骗取银行融资等。

这些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贸易各方的利益,也破坏了国际贸易的秩序和稳定。

三、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1. 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各国在信用证欺诈的法律制度上存在差异,导致对欺诈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标准不一,给国际司法合作带来了困难。

2. 证据收集难:由于信用证交易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方,证据的收集和认定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如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等问题。

3. 责任认定难:在信用证欺诈案件中,责任的认定往往涉及多个交易方,如何合理分配责任,是法律制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4. 跨境司法合作不足:由于各国法律制度和司法体系存在差异,跨境司法合作在处理信用证欺诈案件时存在诸多障碍。

四、完善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的建议1. 完善法律制度: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制定统一的信用证欺诈法律制度,明确欺诈行为的定义、认定标准和处罚措施。

2. 加强证据收集:通过加强国际司法合作,建立完善的证据收集机制,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3. 明确责任认定:在法律制度中明确各交易方的责任,合理分配责任,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4. 促进跨境司法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司法合作,建立跨境司法协助机制,共同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

五、结论信用证欺诈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大难题,研究其法律问题对于保护国际贸易的公平、公正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加强证据收集、明确责任认定和促进跨境司法合作等措施,可以有效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维护国际贸易的稳定和安全。

信用证诈骗防范论文

信用证诈骗防范论文

信用证诈骗防范论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高科技的发展,金融已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铁马金戈,纵横捭阖的时代英雄。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结算采用信用证方式都已占很大比重。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结算的50%以上采用信用证方式。

但是,信用证业务自身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加重了风险防范和金融监管的难度。

世界各国不时有信用证诈骗案的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成为信用证诈骗的多发地区。

信用证诈骗案数额巨大,危害严重,教训深刻。

因此,有必要对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与特点进行深入的探讨。

信用证(LetterofCredit简称L/C)诈骗,是危害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其产生与信用证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伴随着信用证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国际犯罪形式。

信用证诈骗犯罪既离不开信用证这个犯罪对象,也离不开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这个特定的犯罪领域。

所以,要研究信用证诈骗犯罪,必须首先了解信用证及其在赖以生存的金融市场中的运作程序。

信用证方式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异地、异国间贸易中存在的双方不信任与欺诈行为,但是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项制度可以完全防止欺诈,因为总会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

信用证方式本身也不能完全避免欺诈。

因为信用证的作用,仅是在双方有“信用”的前提下给以保障:对卖方是获得出口项下的货款,对买方是得到与合同相符的货物。

而“信用”、是不能防止欺诈的。

一、信用证诈骗的原因信用证自身存在的理论上的缺陷(即“独立抽象性”原则)是造成信用证诈骗的主要原因之一。

信用证是针对单证文件而非货物。

这一基本原则体现在UCP500(国际商会1993年修订本《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的简称)第4条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有关各方所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

”但单据文件极易伪造。

在印刷业发达、便利的今天,伪造美钞、名画已能以假乱真,伪造与信用证要求相一致的提单等单证文件则更为容易,也更容易成功。

论文范文—信用证风险及防范

论文范文—信用证风险及防范

信用证风险及防范随着国际贸易规模和金额的迅速扩大,以及国际贸易产品种类、贸易方式的多样化趋势,国际贸易活动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也造成了国际贸易中风险的剧增。

所以,在国际贸易中,选择高效率,低风险的支付方式成为一种趋势。

正因为如此,在当今贸易界中,信用证因其安全系数较高而成为外贸企业的“新宠”。

信用证是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人)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

因此,信用证结算是依据银行信用进行的。

一、信用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信用证的主要内容(1)对信用证自身的说明:信用证的种类、性质、编号、金额、开证日期、有效期及到期地点、当事人的名称和地址、使用本信用证的权利可否转让等;(2)汇票的出票人、付款人、期限以及出票条款等;(3)货物的名称、品质、规格、数量、包装、运输标志、单价等;(4)对运输的要求:装运期限、装运港、目的港、运输方式、运费应否预付,可否分批装运和中途转运等;(5)对单据的要求:单据的种类、名称、内容和份数等;(6)特殊条款:根据进口国政治经济贸易情况的变化或每一笔具体业务的需要,可作出不同的规定;(7)开证行对受益人和汇票持有人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

2、信用证的特点(1)信用证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作出的付款保证。

所以,在信用证方式下,银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即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取代了商业信用,这一特点极大地减少了由于商人间交易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付款不确定性,为进出口双方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作用。

(2)信用证虽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它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合同以外的一项契约。

《UCP500》第3条规定信用证与其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也与该合同无关,并且不受其约束。

可见,信用证的所有当事人仅凭信用证条款办事,以信用证为唯一的依据。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1)

目录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2)Abstract (2)第一章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概述 (2)第一节信用证欺诈的概念 (2)第二节信用证欺诈的种类 (3)一、受益人单独实施的信用证欺诈 (3)二、受益人与开证申请人串通实施的信用证欺诈 (3)三、受益人与第三人串通实施的信用证欺诈 (3)第三节信用证欺诈的原因 (4)一、信用证制度的本身具有很大局限性 (4)二、信用证格式不统一、使用不规范 (4)三、信用证欺诈相较其他诈骗活动而言风险比较低 (5)第二章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特点及危害 (5)第一节信用证欺诈的特点 (5)一、信用证的国际性 (5)二、信用证的复杂性 (5)第二节信用证欺诈的危害 (6)一、买方或卖方成为遭受损失 (6)二、银行利益受损 (6)第三章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 (6)一、买卖双方的防范 (6)(一)慎重选择交易对象 (6)(二)合理选择信用证的种类 (7)(三)规范使用信用证条款 (7)(四)按时反应货物的动态 (7)(五)进口方委托第三方进行监督 (8)(六)提高贸易人员素质 (8)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防范 (8)(一)做好审查工作 (8)(二)要做好与贸易工作人员的沟通 (8)第四章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 (9)第一节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9)一、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适用 (9)第二节信用证欺诈的救济措施 (10)一、向法院申请止付令。

(10)二、及时与付款银行取得联系, 通知银行拒付。

(10)三、起诉买方或者承运人。

(10)第五章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立法完善 (10)第一节完善国际立法 (11)第二节完善国内立法 (11)一、完善《刑法》关于信用证诈骗罪的规定 (12)二、完善《民事诉讼法》关于信用证欺诈方面的保全措施的规定 (12)结语 (12)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摘要】:国际贸易的纷繁复杂以及货款支付收取的方式转变,催生了信用证的产生,但由于贸易方式的不断转变以及信用证本身固有的特点,信用证在使用中也遇到很多问题。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研究》篇一一、引言信用证欺诈,作为一个在国际商业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常常给交易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其作用是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

然而,随着国际贸易的复杂化,欺诈行为也日益猖獗,欺诈手段日益多样化和狡猾,这对传统信用证交易的制度体系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探讨并建立有效的“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成为法律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信用证欺诈的例外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二、信用证制度及其基本原则(一)信用证制度概述信用证是国际商事交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之一,是开证行按照进口商的请求,承诺向出口商有条件地支付货款的独立承诺。

其目的是在交易双方之间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支付机制。

(二)基本原则信用证交易遵循独立性原则和单据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指信用证一经开出,即与交易合同相独立,银行只根据单据的表面真实性进行付款。

单据性原则则强调银行只关注单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不涉及货物实际状况的调查。

三、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及危害(一)主要欺诈类型主要欺诈类型包括虚假合同欺诈、假冒信函或单证欺诈、单据不实或失实等。

(二)危害分析信用证欺诈不仅对受害方造成经济损失,还破坏了国际贸易的公平竞争秩序,损害了国际贸易的信任基础。

四、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的提出与内涵(一)提出背景随着国际贸易中欺诈行为的增多,传统的信用证制度已无法完全应对。

因此,为了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提出了“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

(二)内涵解析该原则是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允许法院或仲裁机构对信用证的执行进行干预,以防止或纠正欺诈行为。

这些特定情况通常包括明显的欺诈行为、严重违反合同等。

当存在这样的例外情况时,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信用证的执行做出适当干预。

五、国际社会及各国的应对策略与实践(一)国际社会应对策略国际商会等组织针对信用证欺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准则和指导意见。

这些准则和指导意见旨在为各国提供参考,以应对日益严重的欺诈问题。

论信用证欺诈及防范

论信用证欺诈及防范

论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关键词」信用证;欺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日益扩大,国际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当今国际贸易主要支付手段并被广泛采用的就是信用证,其显著的特征就是买卖双方以信用证为媒介,附带若干单据实现钱货转移。

信用证作为“国际商业生命的血液”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保证了商业机体的活力。

然而,信用证欺诈的出现,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进程。

本文着重从信用证欺诈的成因,表现形式及其防范进行阐析。

根据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信用证定义为:一项约定,不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即由一家银行(“开证行”)依照客户(“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以自身的名义,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条件下,凭规定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人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或承兑并支付受益人出具的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进行该项付款;或承兑并支付该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

由此可见,信用证是以银行付款为保证,属于银行信用范畴。

但是银行付款并不以买方是否收到货物为依据,信用证独立于基础合约之外,其实际上是以“单单相符”为前提的单据交易,信用证欺诈即由此产生,并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大障碍。

一、信用证欺诈成因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活动愈演愈烈,综合分析,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一)信用证欺诈活动可获暴利,而风险较小。

欺诈者无需重大成本,只要伪造一套单据,便有可能获得巨额款项。

而且,国际社会对从事信用证欺诈活动者尚无有力制裁措施,在司法管辖权、法律适用、国际司法协助及引渡等问题上尚未形成一致作法。

于是,信用证欺诈的势头愈发猛烈,从目前国际贸易中揭露的案件来看,卷入信用证欺诈的成员已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发展到精通国际海运、国际金融、国际保险、国际货物买卖等具有高智商高技能的犯罪分子,从单个人单枪匹马或小规模的个人合伙发展到带有专门性质的犯罪组织,甚至某些曾以走私贩毒为主的国际性犯罪组织也因欺诈活动获利大而改行,卷入到国际经济交往过程中所出现的欺诈活动中来,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数以亿美元计的巨大损失。

研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

研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

研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论文报告:一、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定义与形式信用证欺诈作为国际贸易中一种常见的风险,其尤其突出的表现在于既具备了高度的专业性和技巧性,同时还存在较大的违法性和损害性。

因此,对于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和形式的梳理,是研讨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的首要问题。

二、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危害与影响信用证欺诈的存在对国际贸易各方的经济利益和商业信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其危害与影响极为严重。

因此,针对信用证欺诈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深入研究,是研讨信用证欺诈防范的重要环节。

三、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原因及其机制信用证欺诈的产生并非偶然,其存在着严重的行业风险和商业制度漏洞。

因此,研究信用证欺诈的原因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信用证欺诈机制的分解,为各方制定合理可行的防范方案提供依据。

四、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防范的应用措施为有效遏制信用证欺诈,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方案。

这些方案应当包括严格的监管措施、规范化的交易流程以及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信用证欺诈防范措施的研究,是保障国际贸易安全顺利发展的基础。

五、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防范的加强和完善由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表现出来的技巧性和违法性,故难以全面预防。

因此,针对当前信用证欺诈问题,还需要对防范措施进行加强和完善,推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治理。

案例分析:一、某公司自主对付欺诈的案例在2014年,某公司险遭信用证欺诈。

由于该公司具备着较强的反欺诈能力和紧密的团队精神,最终成功地发现并制止了这起案件,成功避免了损失。

该案例表明,建立稳健有效的防范体系,至关重要。

二、欧洲亚银行与溢达集团欺诈案2014年,欧洲亚银行与溢达集团在进行4000万美元的贸易支付中,受到欺诈行为的袭击,最终导致了巨额损失。

该案例表明,在确保监管能够到位的前提下,各方交易合作中的创新和专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国际贸易中的投机欺诈案例构成欺诈行为的投机操作并不鲜见。

信用证欺诈对策研究论文

信用证欺诈对策研究论文

信用证欺诈对策研究论文一、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常见形式(一)信用证欺诈的定义“信用证欺诈”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国际商会最新修订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也没有对信用证欺诈做出官方定义,当然也没有就如何处理信用证欺诈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在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后称:规定)颁布和实施之前,关于“信用证欺诈”,并不存在明确的规定。

法院在认定信用证欺诈时通常也以《民法通则》的规定作为依据。

《规定》颁布和实施之后,普遍认为,该司法解释用列举的方式对信用证欺诈做出了相对明确的界定。

从美国《统一商法典》5-109条规定来看,UCC也并没有清晰地定义出信用证欺诈,而只是限定了欺诈应当满足“实质性”的条件。

(二)信用证欺诈的种类从学理和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出发按照的行为主体来分可分为以下几种:1.受益人做出的欺诈是信用证欺诈中最为常见的欺诈,其表现形式为伪造各种单据。

2.由第三方所做出的欺诈。

由中间商参与的贸易形式,会出现利用可转让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活动以下方法见常:(1)第一受益人不及时换单;(2)不给第二受益人预留足够时间交单;(3)规定分期装运的时间。

3.开证申请人的欺诈。

(1)假冒他人名义信用证。

具体地说,假冒信用证的方式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假印鉴信开立信用证诈骗;盗用其他银行密押的假信用证诈骗;伪造或变造信用证;(2)有些学者和专家认为软条款信用证也是信用证欺诈的一种。

二、信用证欺诈的防范对策由于欺诈发生后的民事司法救济途径中认定标准不清晰、举证义务标准高、管辖权争议较多、挽回损失困难等原因,有必要把如何防范作为主要问题进行研究,下面就各类信用证主体如何采取防范措施提出建议。

(一)基础交易贸易商的自我防范1.慎重选择交易对象尤其是对初次合作的客户,可以事先委托国际专业征信机构进行资信调查,为签订合同与否提供可靠依据,进而防止与资信能力弱和商业信誉差的人发生贸易关系,也就能很好地降低被欺诈的风险。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范文

《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伴随着其广泛应用,信用证欺诈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国际贸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也为维护国际贸易秩序和各方利益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信用证欺诈概述信用证欺诈是指利用信用证交易规则的漏洞或伪造虚假单据等方式,通过欺诈手段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伪造单据、骗取信用证、恶意拒不交货等。

这些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受害方的经济利益,也破坏了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和诚信原则。

三、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1. 法律制度不健全当前,尽管国际上有一系列关于贸易和支付的法律文件,但在处理具体信用证欺诈问题时,仍存在一些法律制度的缺失或模糊之处。

如对于欺诈行为的认定、责任追究等方面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在处理欺诈案件时存在法律适用困难。

2. 证据收集与认定难在信用证欺诈案件中,证据的收集和认定是关键环节。

由于欺诈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证据的收集难度较大。

同时,对于证据的认定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 跨国司法协作不足信用证欺诈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各国之间的司法协作。

然而,当前跨国司法协作机制尚不完善,各国在处理欺诈案件时存在信息沟通不畅、法律适用不一致等问题,影响了案件的顺利处理。

四、解决对策与建议1.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应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制度,明确信用证欺诈的认定标准、责任追究等方面规定。

同时,各国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处理欺诈案件提供法律依据。

2. 加强证据收集与认定应加强证据收集和认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研究,提高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处理欺诈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3. 强化跨国司法协作应加强各国之间的司法协作机制建设,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和案件协作机制,提高跨国欺诈案件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

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由于难以确切了解对方的资信状况,买卖双方往往存在严重的互不信任,所以,货款的支付一直是双方都非常头疼的问题。

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信用证结算实际上是在国际货物买卖双方之间加入了一个卖方信任的、不参加货物买卖的第三方--国际银行,以其保证货款的支付。

这种方式实际上是使卖方利益获得了更多的保障。

由于国际货物买卖长期以来都是卖方市场,因而信用证结算方式一经产生就迅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

但是,客观地讲,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产生,主要是直接保障了卖方的利益,买方的利益虽然也获得一定的保障,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因为其本质上仍然是要求买方先付货款给卖方。

因此,一旦卖方出现违约或者欺诈行为,买方将承担很大的风险。

在世界贸易和金融往来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防范信用证欺诈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题。

一、信用证的定义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定义中的申请人是进口方,开证行是进口地银行,受益人是出口商。

于是我们可以对信用证作这样的理解:第一:信用证是开证行应进口方的请求向出口方开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保证付款的凭证。

第二:付款的条件是出口方受益人向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要求的单据。

第三: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由银行向出口方付款或对出口方出具的汇票承兑并付款。

第四:付款人可以是开证行也可以是开证行指定的银行,收款人可以是受益人或者是其指定的银行。

二、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关于“信用证欺诈”,中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的定义。

不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用列举的方式对信用证欺诈作了定义:“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①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②受益人未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基本无价值:③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④其他利用单据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

探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一)

探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一)

探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欺诈风险与防范(一)摘要:信用证支付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开展带来了便利,也为不法分子欺诈提供了可乘之机。

熟悉国际惯例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提高警觉,防范各式各样欺诈手段和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手段;风险防范一、序言信用证是指银行(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卖方(受益人)开立的在一定金额内,在规定的期限里,凭规定的单据付款的书面承诺。

信用证业务中的风险与现行信用证交易原则是密不可分的。

也就是说,现行的原则给信用证欺诈者提供了可以利用的间隙。

信用证交易三原则为:(1)开证行为第一付款人;(2)信用证自治;(3)表面严格相符。

任何信用证风险的出现都是因为在信用证交易中违背了这三个原则或钻了三个原则的空子。

信用证与其他结算方式(汇付、托收)相比,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将本由进口商履行的支付货款的义务,转到银行身上,由银行来履行此项义务,从而保证了出口商能迅速安全地收回货款,进口商也能按时收到货运单据并及时提取货物。

因其以银行信誉向出口商提供付款保证,所以比一般的商业信用更为可靠,从事国际贸易的买卖双方以及作为付款人的银行也都由此获得方便。

因此,自其诞生以来,日益受到各国贸易商的青睐,甚至被誉为“国际商业的生命液”。

这一付款方式并非尽善尽美,由于信用证适用领域的跨国性及银行审单时强调的是信用与基础贸易分离的书面形式上的认证,银行的付款与买方的收货在信用证交易中是两个毫无瓜葛的环节,因而暴露了信用证特征下存在的明显局限性。

这就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际。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信用证受诈骗而无法收回的货款,约占总额的2%~5%,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每年因欺诈造成的经济损失数目也极其庞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秩序的安定。

信用证自治原则为一些不法商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UCP500”中所示:“就性质而言,信用汪与其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是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有对该合同的任何援引,银行与该合同无关,且不受其约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论信用证欺诈风险防范机制的研究摘要信用证作为支付结算方式,在国际商业交易中被大量使用,在保障交易安全和完成交易结算方面都占有及其重要地位;信用证以其巧妙的制度设计,解决了买卖双方当事人的风险分担,对促进全球贸易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信用证的出现化解了国际贸易商在交易过程中彼此不信任的尴尬,降低了交易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大量的国际贸易采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手段,信用证在跨国交易中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急剧增长。

尤其是信用证欺诈案件的频频发生,而我国针对信用证欺诈所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少,另外,欺诈的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低,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等等原因,不仅损害了无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国际金融秩序,动摇了我国的司法权威,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健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从不同的法律角度研究信用证欺诈,有利于加快信用证救济体制的完善进程,加强信用证欺诈的防范措施,完善规制信用证诈骗的法律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信用证欺诈救济制度法律规制绪论信用证制度设计目的初衷是为了降低贸易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我国防范信用证欺诈监管体制、法律制度和监管措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的形势严峻。

监管体制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管权限不清、方式和理念落后、监管队伍素质不过硬等。

法律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立法层面,存在一些法律冲突抵触、法律缺失、可操作性不够等现象,一是信用证欺诈救济司法解释层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两个司法解释存在着概念界定模糊、损害第三人利益、止付令随意性强、条文可操作性差等问题。

由于我国的信用证立法体制研究开始较晚,相比较于英美国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信用证欺诈造成双方当事人经济利益的损失,冲击我国信用证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信用证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整体系统的框架并没有完成确立下来,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欺诈行为。

银行的第一性付款保证使信用证在与其他贸易支付手段的竞争中占据着先天的优势,成为诸多国际贸易当事人所青睐的首选方式。

信用证实体法问题若发生争议,一般情况下,大量以国际惯例或银行、贸易界公认规则所确定的规则足以解决。

然而正是由于各国对于信用证国际层面实体法的过分依赖,导致其对信用证国际惯例的本国化或者制定本国的信用证法律规则严重忽视,以至于世界上制定有专门信用证规则的国家相对较少。

这种依赖性的后果一方面是积极的,即许多国家在实体法上采取国际统一的规则,在很多领域避免了法律冲突的出现,使信用证的运作更加顺畅;另一方面则是消极的,对国际惯例的倚重,导致对国际惯例未予涉及的领域缺乏规制,而这些方面发生争议和纠纷的时候,便导致缺乏实体法的规则予以应对。

(一)目的和意义1.目的: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旨在减少结算手续,保障交易便捷,却被不法商人所利用,欺诈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使贸易方受损,银行也面临经济与信用上的双重打击。

信用证作为一种贸易结算方式,极大的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坚持信用证的独立性可以很好的促进信用证的流通,这样可以提高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作为支付手段的商业价值。

然而,信用证欺诈行为的发生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UCP600 对信用证欺诈及其救济没有任何规定,而是将其交给各个国家的国内法。

面对信用证欺诈,英美国家的法律规定了禁令制度。

我国法律对信用证欺诈救济方面存在着立法不完善,举证要求过低,缺乏认定实质欺诈的标准等诸多问题,由于信用证法律欺诈的种类的庞杂主体的多元性,面对信用证各种复杂的法律关系,和信用证欺诈在实务领域的各种复杂多变的案件,对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不能面面俱到的进行分析,只能从中最基本处入手试图进行研究,分析信用证法律欺诈的认定各类标准,通过一些典型案例联系实际,为以后避免出现信用证欺诈提出一些对策分析。

除了完善信用证欺诈立法、完善信用证管辖权制度等方式外,可以在信用证中主动选择可以适用的准据法,以免出现涉外信用证欺诈时,出现准据法适用空白,以至于在案件涉诉时对法院可能适用的准据法没有准备或者出现法律的规定完全不利于自己的情况发生。

此外,注意防范信用证软条款,开证行和出口商要严格审单,避免遭遇信用证软条款的陷阱,一般发现存在信用证软条款时要及时处理要求对方修改信用证或是行使拒付的权利。

特别是开证行要规范信用证审单流程,建立全面完善的单据审核步骤,强调审单人员的责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业务知识的强化,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职业敏锐性和高度的防风险意识。

另外,开证银行应该加强同收益人的沟通,向受益人提供适当的业务咨询和建议,保护收益人的利益,避免在单据审核中出现风险。

一旦发生欺诈后,信用证当事人要积极采取措施补救,防范损失扩大,既要注意借助民事法律机制维护权益,也要重视运用刑法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制裁信用证欺诈犯罪行为。

我国针对信用证欺诈所制定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少,对于信用证欺诈发生之后受害人寻求法律救济十分不利。

此外,欺诈的举证责任和证据标准低,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这些都严重动摇了国际贸易商的信心,更破坏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

我国深受信用证欺诈之苦,因此深入分析信用证欺诈的法律救济措施,通过借鉴英美国家成功的司法实践经验,引入法律禁令制度,填补我国信用证法律救济制度的空白便成为当务之急。

2.意义(1)学术意义为寻求解决信用证欺诈问题,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实务部门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受制度性、法律性、技术性等因素影响,我国信用证欺诈案件仍然频频发生。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立足于我国制度现实和结构调整的特殊背景,研究、总结国内外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是一项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

信用证的出现化解了国际贸易商在交易过程中彼此不信任的尴尬,降低了交易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

信用证欺诈伴随着信用证的逐渐普及而出现,这种欺诈行为是通过虚构事实真相或者告知虚假情况,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基于此作出处分财产的行为,欺诈人从而获得不法利益。

我国信用证欺诈救济制度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关于信用证欺诈的著作较少,部分学者只停留于对外国司法理论的借鉴,并没有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进行分析论证。

因此,本文通过对信用证欺诈进行法律层面的剖析,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自己对于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一些建议,旨在为我国的信用证立法体制的完善。

(2)实践意义信用证欺诈损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对我国信用证欺诈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信用证欺诈的防范和救济措施,完善信用证欺诈的法律体系,对我国一带一路的贸易方针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总结国内外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能够为我国信用证机制的健康运转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

近年来,为寻求解决信用证欺诈问题,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实务部门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尝试,但由于受制度性、法律性、技术性等因素影响,我国信用证欺诈案件仍然频频发生。

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立足于我国制度现实和结构调整的特殊背景,研究、总结国内外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是一项既富有现实意义、又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

对我国信用证欺诈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找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能够降低贸易风险,增强国际贸易商的信心。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和司法界均对信用证的诸多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于信用证实体法方面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些研究成果对信用证实践中争议的解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国外对信用证的研究总体上要早于国内,研究程度也更为深入,这是由于信用证在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信用证各种相关问题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因此,有关信用证各方面法律问题的研究也相对丰富。

从国际私法角度重新看待信用证法律问题,将有助于缓解立法、司法的困境并填补理论研究的罅隙。

关于欺诈的认定标准中比较通行的是“实质性标准”。

邵青在其《信用证欺诈例外规则探析》中认为“实质性欺诈”是指欺诈行为将导致另一方根本或主要合同目的落空,使对方预期的所有利益丧失。

杨良宜在其《信用证》一书中认为:“‘实质性欺诈’是指受益人没有明显的期望兑付的权利,并且在事实上也没有支持此种兑付的基础”。

李金泽的《信用证法律风险防范》重点论述了信用证进口开证、修改和单据的审核、保兑等业务的操作及法律风险防范。

许军珂在《国际贸易法专题研究》中用博弈论方法去分析信用证欺诈,从总体上对我国信用证欺诈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分析,给出我国进出口企业的法律救济措施。

金赛波、李健则在《信用证法律》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立法,重点介绍了美国的信用证成文法,通过不同国家之间法律制度的比较,为我国司法救济制度的完善提供自己的意见。

可以说,英国和美国是较早地引入信用证制度并广泛予以使用的贸易大国,因此其法律保障手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各国均少有法条或判例涉及信用证领域时,美国已率先在其商法典中用专章对信用证欺诈进行规制。

然而,鉴于两国在贸易中所坚持的态度不一,对欺诈的防范措施也不尽相同。

例如《美国商法典》中认可交易欺诈,立法者不仅将单据欺诈作为实质性欺诈的一种表现形式,还将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对买方或卖方构成极大影响的欺诈行为,也纳入实质性欺诈的范畴。

而英国则从贸易正常化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欺诈例外原则,这一原则更好的维护了信用证的独立性,即只认可单据欺诈,而排除了对交易欺诈的救济。

同时,还主张只有当基础交易的根基受到了影响或整个交易受到了极为严重的冲击,申请人才可依据例外原则向法院申请禁付令。

而在程序上,当申请人完成了申请之后,法院还要判断其提供的抗辩理由是否对交易有实质性影响,由此得出是否进行止付的结论。

根据上述两国的贸易与司法实践,有学者对信用证欺诈做如下表述:在国际贸易中,一方当事人使用恶意手段动摇整个基础交易的根基,在单据或交易中进行进行虚假陈述,意图使另一方基于误解和善意的信赖而放弃自己正当的财产权利,从而获取根本不属于自己的货款或单据,这种恶劣的民事欺诈行为便被认定为信用欺诈。

(三)研究方式本文的研究方式综合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

比较分析法是研究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可以有效的提高对各个国家法律文化的认识,以此完善自己国家法律体系的不足。

目的是结合英、美等国家较为完善的信用证法律制度,总结出我国在欺诈防范中的缺陷与不足,相应地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从而达到更好地指导我国信用证欺诈立法和制度完善的目的。

运用逻辑归纳法,梳理出关于信用证与信用证欺诈的相关理论,并围绕该课题展开了系统且详细的论证。

结合经济与法律各领域专家的观点,形成了作者自己对规制信用证欺诈的相关认识与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