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领域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通过学习色彩构成的理论和实践,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应用色彩构成到设计创作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色彩构成的常用技巧和方法;3. 培养对色彩搭配和表现的审美意识;4. 能够在设计作品中自如地运用色彩构成;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a. 色彩的概念和属性b. 色彩的分类和色系c. 色彩的明度、饱和度和色调2. 色彩构成原则a. 色彩对比原则i. 冷暖色对比ii. 互补色对比iii. 对比色对比b. 色彩搭配原则i. 单色搭配ii. 相似色搭配iii. 互补色搭配iv. 三角色搭配c. 色彩表现原则i. 色彩情绪表现ii. 色彩形象表现 iii. 色彩氛围表现3. 色彩构成技巧与方法a. 色彩配比和比例b. 色彩层次和渐变c. 色彩的运用和演变4. 色彩构成的应用实践a. 平面设计中的色彩构成b. 空间设计中的色彩构成c. 形象设计中的色彩构成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色彩基本概念、原理和构成技巧,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色彩构成的实际操作练习,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3. 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经典的色彩构成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构成作品,促进交流和学习。
五、考核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回答问题、讨论参与等;3.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色彩搭配、表现效果等;4. 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
六、教材参考1. 《色彩搭配与表现》,作者:XXX;2. 《色彩构成实践教程》,作者:XXX;3.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作者:XXX。
七、教学资源1. 电子教材和课件;2. 实物展示和案例分析资料;3. 色彩构成工具和器材。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任务色彩是知觉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的视觉要素,是美感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是视觉传达最基本的表现语言和审美因素。
色彩设计学的教学目的,是在色彩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符合人们知觉和心理原则的配色规律。
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物理性质和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以及色立体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生理、心理基础,色彩创意设计的方式与方法。
熟练地运用色彩表现主题。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创意思维主要解决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讲授要点:第一单元:1、色彩的物理性质:2、色的分类与特性;3、色的混合:4、色立体介绍:5、色彩对比理论;6、色彩调和理论。
第二单元:1、色彩的错觉与幻觉:2、色彩的联想和象征意义;3、色彩的心理感应;4、色彩设计的创意与运用。
四、课程考核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并由系及各教研室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认识水彩》蒋智南著人民美术出版社《色彩构成》辛华泉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报教具室准备。
教师应准备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色彩构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48 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色彩具有共同的视觉审美要素。
色彩知识是以科学研究和事实为依据,具有准确性、明晰性、系统性的特点。
它以研究自然色彩规律为起点,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色彩艺术语言的丰富内涵和多种表现技能。
因此,学生应从色彩的理论学习和感觉训练两个方面着手,联系色彩形式的运用,让学生了解形式课程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二、课程教学要求①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要领和基本内容。
②通过讲授理论、作品分析、作业训练,掌握色彩构成常识。
课程结束时进行作业讲评总结。
三、先修课程①设计素描②平面构成四、课程教学重、难点①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并能通过描绘认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搭配,增强色彩表现的审美能力,并将色彩原理与设计相结合。
②使学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调色训练,能够将需要的色彩搭配表现出来。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讲授、示范、范例分析辅导作业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色彩的基础知识(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的物理特性、视觉生理特征;(2)色彩的三要素;(3)色立体—色彩的表示法………2.重、难点提示(1)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2)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学习和分析以及对色立体的认识;第二章色彩混合(4学时)1.教学内容(1)关于原色;(2)色彩混合的类型;(3)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空间混合的规律、条件及特点;(2)色彩混合的课题练习;第三章色彩的对比(4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对比的类型和特征;(2)色彩对比与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关系;(3)色彩对比的课题练习2.重、难点提示(1)色彩对比的类型,色彩对比构成的规律和方法;(2)运用色彩对比理论对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正确的调整;第四章色彩的调和(10学时)1.教学内容(1)统一调和;(2类似调和;(3)秩序调和;2.重、难点提示(1)掌握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及其对色彩实践的指导意义;(2)能运用色彩调和理论对色彩之间产生的过分对比进行调整,灵活的构成美的和谐关系;第五章色彩的采集与重构(10学时)1.教学内容(1)色彩采集的方法;(2色彩重构的方法;(3)自然采集色彩的课题练习与重构设计的实践操作;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采集的方法以及对所采集的颜色进行重组的各种技巧;第六章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6学时)1.教学内容(1)底色与图色;(3)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平衡、节奏、强调、分隔、统一;2.重、难点提示(1)了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则,(2)理论与实践结合,为色彩设计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第七章色彩的运用(10学时)1.教学内容(1)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关系;(2)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3)色彩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4)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2.重、难点提示(1)在设计中实际应用色彩的能力,七、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笔试;开卷2.成绩构成课题练习与设计作品八、选用教材和参考书目[1]《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年;[2]《色彩构成》,肖颂阳刘东霞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形式基础训练》,周至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设计的觉醒》,田中一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色彩构成》,范小春周小瓯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视觉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色彩理论,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熟悉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色彩的基本原理: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
2、色彩的属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意象、色彩的象征、色彩的联想等。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色彩的组合、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运用实例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和属性,使学生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优秀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和情感意义。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案例分析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创新能力。
五、评估方式1、课堂表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作业: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创意性、技术水平等。
3、小组讨论: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合作情况等。
4、期末考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色彩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课时):讲解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的分类等基本知识。
2、色彩的属性(6课时):分别讲解物理属性、心理属性、文化属性等。
3、色彩的表现形式(4课时):分析色彩的意象、象征和联想等表现形式。
4、色彩的搭配与应用(12课时):学习色彩的组合、调和及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5、实践操作(6课时):进行课堂练习、作业及小组讨论等实践环节。
七、教学资源1、教材:《色彩构成》,作者: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色彩学》,作者:XXX,出版社:XXX。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色彩构成二、总学时:36学时三、学分:2. 5学分四、课程性质:《色彩构成》为美术学专业学科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与任务:《色彩构成》课程作为一门美术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形态要素的组合编排规律以及形式美规律的造型艺术学习基础课,其内容为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
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色彩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电脑完成构成作业、开发软件功能、创新构成形式。
培养学生对视觉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
其重点在于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点、线、面和色彩的配置。
六、教学原则和方法:1、标准电子课件的使用:以标准电子课件为教学参考书,授课教师在标准电子课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理解,结合最新学科研究动态,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
2、案例共享:在教学大纲基础上,授课教师在标准案例上自行增加典型案例,课程结束时统一整合教学案例,由此逐年改进,优化教学案例。
3、参考手册的使用:将历届学生优秀作业做出教学参考电子手册。
手册中学生作业的创意概念、草图、教师评语,可形成展示教学过程、学生思考过程的范例。
4、作业展示:历次课程结束之后,将全部学生作业在展厅做展示,授课教师根据学生作业集中讲评。
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得失,一目了然。
5、多媒体教学:文字、图像、声音的互动,使学生增强感官冲击力度,加强直观效果,非常便于理解课程内容。
构成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创新目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要注重对已有优秀案例的分析和审美,去感受和领悟基础构成的本质、情感和规律,并培养色彩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本课程三周共计36学时,按教学内容分三个阶段,工具为电脑(用的软件: CorelDRAW, Photoshop);尺子,24色水粉颜料,麦克笔,黑色各种笔号签字笔若干,纸(复印纸,水粉纸),画板,胶布等。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标题: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构成是设计和艺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涉及到了色彩的基本原理、应用技巧以及色彩搭配和表达等内容。
本文档旨在为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详细的大纲,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彩构成的知识。
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色彩构成2. 课程类型:理论课3. 课程学时: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4.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搭配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色彩理论基础a. 色彩的物理特性和感知原理b.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饱和度、明度c. 色彩模型:RGB、CMYK、HSV等2. 色彩搭配原则a. 对比原则:明暗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b. 调和原则:色相、互补色、类似色的搭配c. 比例和平衡:色彩的比例和平衡关系3. 色彩表达与传达a. 色彩的情感和象征意义b. 色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c. 色彩在不同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案例4. 色彩构成技巧a. 颜色的层次和深浅处理b. 色彩与构图的关系c. 不同色彩材质的特性和运用5. 实践项目与评估a. 色彩搭配练习b. 色彩表达作品创作c. 学生作品展览和评估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课堂a. 通过讲解、展示和案例分析来传授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和概念。
b.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训练a. 设计实践课程,包括色彩搭配练习和作品创作等,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b.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
3. 作品展览和评估a. 组织学生作品展览,包括书面评估和口头评述,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自省能力。
b. 针对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色彩构成与应用》(赵明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 参考书目:a. 《色彩心理学》(Eva Heller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b. 《色彩设计艺术》(Johannes Itten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8年)结语:本大纲旨在为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框架和指导方针。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900112课型:职业素质课学时:总共64学时。
其中讲授12学时,实验(实训)52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实训场地:画室、实训基地二、学时分配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作为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作业训练,使学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入感性的色彩设计实际中,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由个人的直觉升华到更宽广、更科学的色彩审美境界,最终达到在各种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色彩构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符合功能和审美的色彩设计,并能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色彩构成是一门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设计色彩视觉语言表达的一种基础训练,本课程是为培养学生认识和把握色彩规律、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色彩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要素与色彩主体,以及色彩的对比调和规律有较系统的了解认识,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学会用色彩构成规律培养色彩的审美自觉性,并能将其融会贯通于自己的设计之中。
主要内容:(一)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1、色彩产生的原理2、色彩的表示方式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性1、色彩的分类2、色彩的基本属性3、色彩的混合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第四单元色彩的构成1、色彩的对比构成2、色彩的调和构成3、色彩的调性构成4、色彩的采集重构第五单元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功能1、广告设计中的色彩功能2、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3、产品造型设计的色彩功能4、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色彩功能5、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二)实验(实训)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内容见本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四、建议教材(或自编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 材:《色彩构成》王力强文红编著重庆大学出版社参考书:《色彩艺术》(瑞士)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五、考核与评价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为分为讲授部分考核和实践环节考核,两者成绩之和为本课程最终成绩。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说明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
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色彩的心理。
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课时:51节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知识要点】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色彩构成是设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决定了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表达力。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配色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包括色相、亮度、饱和度等;2. 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能够正确运用色彩进行设计创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其对色彩的敏感度;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合作项目实践锻炼其色彩设计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其在实践中运用色彩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基本属性:色相、亮度、饱和度1.2 色彩的三原色和三基色理论1.3 色彩的色彩空间和色彩模型2. 色彩的应用技巧2.1 色彩的色彩搭配和配色原则2.2 色彩在视觉传达中的作用2.3 色彩在不同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3. 色彩实践项目3.1 色彩观察和分析练习3.2 色彩构成实践作品创作3.3 色彩设计项目合作实践4. 色彩创新与发展4.1 当代色彩设计趋势与流派4.2 色彩在数字媒体设计中的应用4.3 色彩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示和示范,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实践操作:安排色彩实验、配色训练和设计项目等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4. 讲解案例:通过展示各领域的色彩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5. 学生展示:鼓励学生展示个人创作成果,并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五、评价方式1. 参与度: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2. 作业与实践项目: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项目成果;3. 考试或测验:针对色彩基本知识和应用技巧进行考核;4.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个人对色彩构成的理解与应用的报告;5. 课堂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色彩构成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教学大纲引言:色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感知和认知。
因此,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本文将探讨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一、色彩基础知识1.1 色彩的物理特性- 光的三原色和色光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和色彩混合1.2 色彩的心理特性- 色彩对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色彩在文化和社会中的象征意义二、色彩构成原理2.1 色彩对比- 对比的种类: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互补对比等- 对比的运用:强调主题、增加层次感等2.2 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 饱和度和明度对色彩表现的影响- 饱和度和明度的调节方法和技巧2.3 色彩的配比和组合- 色彩配比的原则:类似色、对比色、邻近色等- 色彩组合的运用:平衡、对比、重复等三、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3.1 色彩表现主题和情感- 色彩在绘画、摄影、设计等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色彩与主题、情感的契合与表达3.2 色彩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室内外环境氛围的影响- 色彩在建筑、景观等设计中的运用四、色彩构成教学方法与评估4.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色彩构成案例分析与讨论4.2 教学评估- 考试与作品评选相结合- 学生色彩构成作品的展览与评价五、色彩构成教学大纲的意义与作用5.1 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5.2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色彩美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5.3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结论:色彩构成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应该被纳入教学大纲中。
通过对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构成原理、色彩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以及教学方法与评估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并将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系(部):信息工程系教研室:应用教研室日期:2010年01月12日《色彩构成》教学大纲(36课时)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04111052、课程名称:《色彩构成》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4、先修课程:无5、面向对象:广告媒体开发/室内装潢设计专业专科生6、开课系(部):信息工程系7、教材、教学参考书:《色彩构成》主编于国瑞清华大学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试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研究形态和色彩之间的关系;体现形态、色彩相互的适应性与共同的表现性,帮助大家分析和评价色彩关系;并在掌握基本色彩规律的基础上,用构成语言创建新的形式与方法,从而提高形与色综合造型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有目的地设计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要求:了解色彩成色原理,色光色料三原色,色环,色立体和色彩三要素,掌握利用色谱查找印刷用色的方法,熟练运用调色,色彩配色原理与技法。
技法要求:掌握色彩脱胶方法,认识涂色工具,熟练运用工具进行涂色,熟练运用色彩调和方法进行色彩搭配和色彩设计。
课程内容共分四章,前一章为学习色彩构成所必须研究的有关色彩的物理知识,色彩的生理知识,以及色彩的混合,色彩的三要素与色立体等。
后三章为色彩构成法,即以对比为主的色彩构成法和以调和为主的色彩构成法,以及色彩的心理知识,后三章内容为重点。
(一)色彩构成概论与色彩的基本原理概论广义上的"构成"含有组合结构或建造的含义,体现着一种创造行为。
色彩构成概念——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出发,根据不同的目的性,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的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的可变幻性,按一定色彩规律去组合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新的,理想的色彩关系。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教学大纲《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色彩构成课程英文名称:Color composition课程编号:适用专业:视觉传达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24学时总学分:开课学期:一年级第二学期参考教材:《21世纪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范文南,出版地:沈阳,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
参考资料:《色彩构成/普通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系列教材》(修订版).主编:于国瑞,.出版地:北京,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月。
《色彩构成》主编:约瑟夫·阿尔伯斯,李敏敏译,出版地:重庆,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二十一世纪艺术设计基础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编: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出版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月。
《色彩构成/创意设计系列教材》主编:韩久海,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4月。
《色彩构成基础与应用/艺术设计新视点丛书》主编:周慧,出版地:北京,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
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色彩构成》是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它连接着绘画与设计的结合。
《色彩构成》本门课程将为学生后续学习《标志设计》、《广告设计》、《海报设计》等课程奠定基础,是以教师讲解辅导,学生手绘练习为主的课程,将理论课内容实践化,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上完整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利用色彩的构成要素、色彩与视觉生理、色彩与心理、色彩的混合、色彩对比、色彩解构与重组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主要获得色彩搭配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而获得色彩审美等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色彩构成的组织形式,基本规律和方法等基本能力。
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科目:色彩构成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色彩构成》是广播电视大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美术基础课程。
开设《色彩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并通过一定数量的色彩构成练习,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绘画实践中,增强学生对色彩语言自身表现力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色彩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达到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的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基本的教学任务,在于通过介绍色彩的物理属性和色彩的心理属性,使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能够从理性方面得到提高,同时在教学中也应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水粉色彩构成的练习,掌握配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在美术类专业开设的诸多美术课程中,《色彩构成》是紧接着《色彩》开设的一门美术基础课程,它是在学生有了一些色彩绘画的基础以后,从理论上予以提高,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配色的原则和配色的方法,以便能够创作出更好的色彩作品。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建议色彩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数量的色彩构成练习,逐步找到色彩的感觉,掌握基本的配色方法与配色原则。
因此,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除了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理论以外,学生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色彩构成的练习以及优秀色彩构成作品的临摹练习。
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示范和讲解,在绘画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并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色彩构成练习作业。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色彩与色彩构成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色彩、色彩构成的概念,了解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Ⅱ·教学内容第一节色彩第二节色彩构成第三节教与学第二章色彩的本质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光是产生色彩的原因,了解固有色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色彩构成3.学时:48 (其中含实训教学34学时)学分:24.开课系: 艺术设计系教研室:基础教研室5.选修课程:无6.面向对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构成”一词从广义上讲具有组合与构筑的含义,体现了一种创造行为。
色彩构成教学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化的掌握色彩组合的基本规律,而对规律的掌握则是创造的前提。
对于寻求多种造型表达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在视觉语言、造型方法等方面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于视觉艺术形象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有着重大意义。
2. 课程目标:通过对色彩科学性的学习与认识,首先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组合规律。
色彩构成作为基础课程对于色彩理论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科学的认识色彩的性质,把握色彩美的匹配和组合规律。
其次加强艺术美感形式的训练为专业设计打下基础,色彩构成对规律的研究是为了以后更深入地研究设计而先进行的具有某种纯粹意义的训练课程。
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掌握理性的设计方法,为今后的专业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色彩构成概述(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图文并茂讲解色彩构成的历史与发展、色彩构成的概念,基本范畴。
使学生能了解和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正确认识色彩构成。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构成的基本概念;2.“构成”概念产生的背景;3. “构成主义”与构成教育;4. 写生色彩与色彩构成;5. 色彩构成教学特点;6.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构成主义”与构成教育;色彩构成的教学目的。
2.色彩构成教学特点。
(四)思考题1.色彩构成的定义是什么?2.“构成”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构成主义”的哪些特征对构成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4.色彩构成与写生色彩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5.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什么?第二章色彩的基本认识(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光和色之间的关系;色立体的表示法及其应用;通过色彩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的分类与属性;2.色彩的混合;3.色立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色彩的三属性各自的特性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色光混合的原理及其应用规律;颜色混合的原理极其应用规律;空间混合的原理极其应用规律。
2.空间混合的原理及其应用规律(四)思考题1. 1666 年牛顿的光学试验说明了什么?2.物体色是怎样产生的?3.为什么在不同的光源下物体的表面色会发生变化?4.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各具什么功能?5.色彩有那些基本特征?它们和光波的性质有哪些关系?6.什么叫三原色?色光和颜料的三原色为什么不同?7.试分析加色混合、减色混合、空间混合的色彩变化规律?8.什么是色立体?蒙塞尔色彩体系与奥斯特瓦德色彩体系有什么不同?9.什么事PCCS 色彩体系?他与蒙氏和奥氏色彩体系有什么不同?10. .色立体对色彩设计具有哪些实用价值?(五)实训项目实训一:色相、明度、纯度推移构成练习1.内容:分别以2cm、4cn、6cm、8cm、10cm、为半径作同心圆,并将圆面作24 等分,在外圆环部分填入24 纯色,然后将24 纯色分别混入黑、白或灰,依次分别填入圆环部分。
要求色相差、明度差、纯度差均匀。
2.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3.要求:色相、明度、纯度推移均匀,画面构成有美感。
实训二:空间混合练习1.内容:选一张色彩对比强,成像效果好的图片分析画面的色彩构成特点,以此为基础作色彩的分离与并置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更理性地分析、认识构成色彩的基本原素,理解视觉化现象与色彩之间的规律。
3.要求:能较好地体现原图片的色彩特点。
第三章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统一和对比的规律,并通过色彩练习使学生理解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的均衡形式美法则;2.色彩的主从形式美法则;3.色彩的渐变形式美法则;4.色彩的呼应形式美法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2.色彩调和、对比、渐变构成的形式美感。
(四)思考题1. 为什么色彩构成必须保持均衡关系?2.试分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配色美学原理。
3.试论色彩渐变构成的形式美感。
(五)实训项目实训一:色彩渐变构成练习1.内容:以色相渐变为基础的构成、以综合渐变为基础的构成练习。
2.目的: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统一和对比的规律。
3.要求:能基本掌握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共性调和,面积调和和秩序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第四章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1. 色彩的同时对比构成规律;2. 色彩的连续对比构成规律;3.色彩的三要素对比构成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以色彩的三属性为基础的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表现手法及其特征。
2.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四)思考题1.同时对比?2. 连续对比?3.三要素对比?(五)实训项目实训一:色相对比练习1.内容:以24色色环为基础,任选一色做该色的同种色相,邻近色相,类似色相,中差色相,对比色相,互补色相的对比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色相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色相对比关系。
实训二:明度对比练习1.内容:选一色通过加白或加黑做明度九个明度调的色标,以色标为基础做该色明度对比的九大调构成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明度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明度对比关系。
实训三:纯度对比练习1.内容:以纯度色标为基础做一套高纯度色的纯度对比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纯度对比因素和对比规律。
3.要求:准确表现色彩的纯度对比关系。
第五章色彩调和理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色彩在构图中的面积、形状、位置以及色相、纯度、明度和心理刺激的各种因素构成的对比效果,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的对比调和理论;2.色彩的类似调和理论;3.色彩的秩序性调和理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色彩调和的原理及其具体的几种常见的调和方式即对比调和,秩序性调和和类似调和的具体实施效果。
2.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四)思考题1.秩序性调和?2.类似调和?3.对比调和?(五)实训项目实训一:共性调和构成练习1.内容:此练习中,色相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同一色相;明度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白色或黑色;纯度调和是在对比色各方中同时加入不同明度的灰色。
以此知识点为基础做共性调和构成的三种调和练习。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画面共性调和特点明确。
实训二:面积调和构成练习1.内容:该练习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画面对比色的面积来调节画面色彩对比的强弱,取得一种色量的平衡.参照色彩(有彩色)的明度面积的比例数值做色彩的面积调和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画面面积调和特点明确。
实训三:冷暖调式构成练习1.内容:冷暖调式构成以24色色相环冷暖色的划分为基础做色彩的冷暖调性构成。
2.目的:掌握色彩表现形式上的强、弱等各种对比因素和调和规律。
3.要求:表现不同调性的特征。
第六章色彩的心理效应(一)教学的基本要求:分析色彩与年龄、民族、地区、社会心理的关系,了解人们的共同色彩、情感以及这些共同情感对色彩设计的意义;使学生通过色彩视觉的错视原理及心理因素的角度来加强色彩构成的感染力。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2.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不同命题的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2.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四)思考题1.色彩的情感性对每个人都相同吗?(五)实训项目实训一:色彩的华丽与朴素、色彩的明快与忧郁1.内容:用恰当的形和色来表现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明快与忧郁的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实训二: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软硬感1.内容:用恰当的形和色来表现色彩的轻与重、软与硬的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实训三:色彩的音乐感1.内容: 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做色彩的音乐感练习。
2.目的:通过练习来调动所有感官对色、形的知觉,从特定的色彩关系中去体会复杂的心理表现。
3.要求:准确表现主题。
第七章色彩构成与设计实践(一)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讲述和列举色彩在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认识色彩在不同类型设计中的运用与功能表现。
(二)教学具体内容:1.色彩密码、色彩象征2.工业产品与色彩3.包装与色彩4.标志与色彩5.广告与色彩6.建筑与色彩7. 服饰与色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种主要的设计种类: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产品造型、室内环境设计、服装设计上的用色的区别。
2.如何把所学的色彩构成的理论结合具体的设计实践,做到用色的合目的性。
(五)实训项目实训一:A:海报设计要求:1.表现色彩推移中的综合推移;(比如:色相与明度的综合推移、色相与纯度的综合推移等);2.主题内容不限,表现技法不限;3.海报尺寸:高不小于15cm,宽不小于10cm。
实训二:B:标志设计要求:1.表现色相对比中的对比色对比或中差色对比;2.主题不限、表现技法不限;3.标志设计尺寸自定四、学时分配表五、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讲授、示范、讨论法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范画、参考画册、幻灯及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六、考核方法1.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基础技能考试。
2.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