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也称为不良品,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维修不合格品分析维修控制程序
维修不合格品分析维修控制程序维修不合格品分析是指对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控制,以提高维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维修控制程序是指对维修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系列程序和措施,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控制环节。
下面将从维修不合格品分析和维修控制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维修不合格品分析1.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不合格品是指在维修过程中未达到设定要求或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或部件。
不合格品可分为外观不良、功能不全、尺寸偏差等多个方面。
对于每种不合格品都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2.不合格品的分析方法(1)5W1H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原因、何程度以及如何解决等问题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原因和改进方案。
(2)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来分析不合格品发生的各个环节,从而找到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3)五力模型分析法:通过对影响维修过程的五个要素(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新进产品和替代产品)进行分析,找到导致不合格品出现的具体原因。
3.不合格品的改进措施(1)设立质量目标:对维修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定量目标的设定,例如不合格品率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
(2)措施制定: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加强员工培训、采用检测设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流程等。
(3)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措施进行修改和优化。
1.产前控制(1)设立质量标准:明确维修产品的质量标准,例如外观要求、尺寸精度等。
(2)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3)工艺准备:制定和修订维修工艺文件,确保维修过程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按照要求进行。
2.产中控制(1)过程控制:通过对维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督,确保维修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设备管理:定期对使用的维修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3)培训和教育:对参与维修过程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不合格品处理、标识及追溯管理
十一、如何防止不合格品的产生
1.工人 2.检验员 3.仪器、设备 4.作业方法 5.异常作业的控制 6.8S优化环境。 7.利用精益生产与看板管理工具 8.三检、三自、三按 9.其它
11.3: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设备保养
●保养方式:
⊙ WHICH,那些选择?(决
⊙ WHY,为什么?(目的) 监督者/管理者或对策者)
⊙ WHO,什么人?(执行者/
⊙ WHEN,什么时候?(阶段/进度/时间表) ⊙ WHERE,什么地方?(地 点/区域/空间)
⊙ HOW,如何做?(工作流程/作业步骤) ⊙ HOW MANY,多少数量? (程度/目标/指标)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 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等等)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电性NG、错位、压痕、
* 标识中可体现如下内容
⊙ WHAT,什么事?(工作内容、品名)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处置方式(4)
最终检验不合格处置方式一般为整批返工,对于可追溯到批次甚至具 体不良产品的可部分返工或部分挑选返工处理。
●终检处理要注意
■所有返工后需重新检验与确认。
■做好相应的记录。
■合格后方可放行。
■并强化对可标识性的管理。
■按ISO的要求,成品不良中的让步产品需客户同意(书面同意或是 收到品质确认函)。
11.1: 如何防止不合格品产生: 员工、技术人员
• 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特别是一线的人员。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
第八篇不合格品控制一. 不合格品的控制二.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三.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四.不合格品的隔离五.不合格品的评审与判定六. 不合格品的处置七. 不合格品的记录八. 不合格的预防与纠正措施一. 不合格品的控制1.不合格品的控制关键“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 . 因此, 控制不合格的关键在於“预防” . 对不合格品的控制要以“预防为主,检验为辅” ,将不合格品控制在产品形成过程中. 工厂要制订和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应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评审,处理措施和记录的方法. 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通告相关部门, 以防止作业员误用不合格品,导致不合格被出货.一. 不合格品控制措施(一). 明确检验员的职责和不合格品标识方法.QC按产品图样和加工艺文件的规定检验产品,正确判别产品是否合格对不合格品作出识别标记, 并填写产品拒收单及注明拒收原因.(二). 明确不合格的隔离方法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 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以避免与合格混淆或被误用, 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三). 明确不合格品评审部门的责任和权限不合格品不一定都是废品,对不合格程度较轻, 或报废后造成经济损失较大的不合格品, 应从技术性方面加以考证, 以决定是否可以在不影响产品适用性或客方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合理利用, 或返工, 返修等补救措施,这就需要对不合格品的适用性逐级作出判断. 对产品质量鉴别, 涉及产品的符合性与适用性两种不同等级的判断: 1. 符合性判断检验员的职责是按技术文件检验产品, 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品质要求, 正确作出合格与否的界定.2. 适用性判断对不合格品是否适用, 则不能要求检验员来承担判别的责任和权限. 它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判别, 应由品质部门主管以上级人员, 根据不合格程度及对产成品品质的最终影响程度, 确定分级处理方法, 并规定品质部,生管部,生产部,业务部,生产车间等相关部门的参与程度和评审权限.分级处理程序的内容包括:1). 分级评审与处理的范围和处理流程2)相关部门在分级评审中的责任与权限3)不合格品最终处理决定结果的审批权限与责任4)不合格品通知单的填写,审核, 批准,归档规定(四)明确不合格品处置部门的责任和权限根据不合格品的评审与批准意见, 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及承办部门的责任与权限.相关部门按处置决定对不合格品实施搬运, 贮存,保管及后续加工, 并由专人加督办.( 五). 明确不合格品的记录办法为便於对不合格品的分析与追溯, 分清处理责任, 对不合格品的性质, 程度,处理方式及返工,返修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并纳入品质档案管制,以备考证. 综上所述, 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应达到如下要求:1). 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作出标记并隔离存放;2)确定不合格的范围,如机号,时间,产品批次等;3). 评定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4) 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产加以记录;5). 按处置规定对不合格品进行搬迁, 贮存和后续加工;6). 作好不合格品情况的记录;7). 通知受不合格品影响的部门作好预防措施;2.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 工序管制状态,采购等环节.错误的操作方法, 不良物料及错误的设计都可导致不合格品产生. 一般来说,不合格品的产生都与以下方面有关:. 产品开发, 设计1)产品设计的制作方法不明确;2). 图样,图纸绘制不清晰,标码不准确;3). 产品设计尺寸与生产用零配件, 装配公差不一致;4). 废弃图样的管制不力, 造成生产中误用废旧图纸.二.机器与设备管理1). 机器安装与设计不当2). 机器设备长时间无校验3). 刀具, 模具, 工具品质不良4). 量具与检测设备精确度不够5). 温度, 温度及其他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影响;6). 设备加工能力不足7). 机器, 设备的维修, 保养不当三.材料与配件控制1). 使用未经检验的物料或配件2)错误地使用材料或配件3). 材料, 配件的品质变异4). 使用让步接受的材料或配件5). 使用替代材料, 而事先无精确验证四.生产作业控制1). 片面追求产量, 而忽视质量2). 操作员未经培训上岗3). 未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4)对生产工序的控制不力5). 员工缺乏自主品质管制意识五. 品质检验与控制1). 未制定产品质计划2). 试验设备超过校准期限3). 品质规程, 方法, 应对措施不完善4). 没有形成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5). 高层管理者的品质意识不够6). 品质标准的不准确或不完善3.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为了确保不合格生产过程不被误用, 工厂所有的外购货品. 在制品. 半成品. 成品以及待处理之不合格品均应有品质识别标识,并制定相应的“品质标识管理办法”来支持执行.1). 凡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 在货品的外包装上应有合格标识或合格证明文件2). 不合格品, 应有不合格标识,并隔离管制3). 品质状态不明的产品,应有待验标识.末经检验, 试验或未经批准的不良品不得进入一下道工序. 当生产急需用料时, 应按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中的规定, 由工厂规定的部门或人员批准后, 才能进行例外转序. 同时, 此类物料应加以明确标识, 并在产生过程中进行过程中进行重点检验和控制. 便于及时发现该类物料给成品品质带来的影响.标识的形成可分为:核准的印章,标签, 产品加工艺卡,检验记录, 试验报告. 不合格品的隔离一.将不合格品隔离管制的目的是:1)确保不合格品不被误用2). 最大限度地利用物料3). 明确品质责任4). 便於品质事项原因的分析二.对不合格品的隔离管制, 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1). 经初审鉴定为不合格的货品, 须及时隔离, 以免好坏货品混装2). 对产生的不合格品, 须当时记录并标识3). 加强对现场留存的不合格品控制4). 保证不合格品在搬运过程中标识物的维护5). 明确不合格品的处置部门和权限5. 不合格品评审与判定不合格品经隔离后, 工厂应对其作出进一步的处理, 以决定是否能再利用.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不合格都是废品. 其中一部分不合格品经返工或返修后品质是可接受的. 所以,为了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不合格品; 同时, 又降低企业的损失, 企业应制定和执行“不合格品评审程序”.6. 不合格品处置对不合格品的处置, 实际上就是对不合格品从评审到处理的全过程行动.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一般分为: 条件收货. 来货拣用, 返工返修, 退货, 报废等处理方式.(1). 条件收货(AOD)在不合格品,经局部修整后,可接受或直接使用时,且不会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 在品质上可视为允收品范围内. 对此类产品的接受,也称为“让步接受”或“偏差接受” .当该批来货被特许进厂后,IQC 应在该批来货上作“特采”标记, 并将验货信息传递给来货使用部门和该部门的IPQC,以备相关部门作出应对行动.对於条件收货中的“条件” 的理解, 通常是指对供货商的扣款或要求供货商按不合格的数量进行补货.(2). 拣用对於来货基本合格, 但其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时, 在入仓前或使用前, 由工厂安排人力将不合格品剔除掉, 然后再将来货入仓或投入生产的过程, 称之为“来货拣用. ”如果该批来货未经挑选, 即投入生产中使用, 由使用部门边挑选边做货, 则称之为“挑选性收货” .(3). 返工与返修返工, 返修是指对不合格品的重新加工和修理, 使产品品质达到规定要求. QC 部在对返工.返修作业进行管制时,主要应控制以下几方面工作:1.掌握好品质允收标准, 并向返工与返修人员阐明品质要求与要点.2.掌握品质检验与试验的方法.3.记录返工修品所属的订单,品名规格,数量.4.对返工返修的品质检验与确认.(4). 退货因来货品质不合格,经QC鉴定后,将来货退回发货部门的行为.不论被退的货物是自制还是外购进厂:QC 在作出退货决定前, 都应用如下1.来货可不按其他方式被接受. 如挑选. 返修.2.所退的货物是否为组成产品的重要部分, 若被使用, 对产品的最终品质是否造成严重影响.3.若进行退货是否造成生产线的停工待料. 如若来货被强行使用会造成重大品质隐患, 则一定要退货.五.不合格品的报废(1).QC 部在作出物料报废前, 应做如下考量:1.若进行报废, 是否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是整体报废, 还是部分报废; 产品的组件可否拆卸下来转作其他产品用.3.批量进行报废时, 应注意报废批中, 是否能捡出部分允收品.(2). 物料报废的申请程序由於物料的报废, 将直接造成工厂的经济损失, 所以品质部在收到物料的报废申请时必须认真核对,并指派QC主管或主管助理级的品质管理人员亲临现场核查. 以确定所申请的物料确实无法进行再利用时方可签署报废申请. (3). 物料报废申请的审批权限一般情况下,工厂对物料报废的审批权,做如下划分:1.QC部主管金额在RMB200.00元以内的,或占工单总数3%以下的物料的报废申请,QC 主管可直接签署报废指令.超此限额时,必须要QC经理或工厂经理乃至总经理核准后,方为有效.2.QC 部经理金额在RMB1000.00元以内的,或占工单数7%以下的物料和产品的报废申请,QC经理可直接签署报废指令.超过此限额时,必须要工厂经理或总经理再核准.不合格品的记录一.不合格品的记录对不合格品的记录,实际上也是对不合格品从产生一直到处理完成为止的整个过程记录,它清楚地表明了不合格品的:____ 产生状况. 产生原因____ 不合格品的类型____ 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理过程____ 不合格现象在当时的改善措施及改善后的效果二.不合格品记录方式进行不合格品记录的表格类型有:1. 品质检验记录表格, 如:vlQC来货检验报告>.<IPQC巡检表>.< 产品检验单>等.2.品质稽查报告;如:<品质稽查记录表>.<产品验收单>.<OQC验货报告>等.3.品质评审与处置记录;如:<IQC退货报告>.<品质鉴定>.<不合格报告>.< 特采申请/报告>.< 物料/ 产品报废申表>等.4.品质改善报告; 如<品质纠正与预防措施>5.各类品质分析报表; 如<生产___部___月份品质状况分析报告>三.不合格的记录内容对不合格品的记录是为了方便以后的品质追溯, 以及为工厂品质改善提供原始资料. 所以, 对不合格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不合格品的名称. 规格. 颜色. 编号.2.不合格品产生的订单号. 生产日期,部门.3.不合格品数量占总产量比率;4.不合格品的缺陷描述5.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的评审结论6.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和实施结果的详细情况7.针对不合格现象的纠正措施与预防及实施效果. 不合格品的预防与纠正措施一. 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1.制定不合格品控制办法规定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评审.处理和记录办法,并进行培训.2.明确各部门. 岗位的作业规范3.明确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上下工序之间的接口4.制定企业品质标准5.制定检验部门职责及作业规范6.制定不合格品的隔离管制作业7.明确划分不合格评审的现任与权限8.加强对不合格现象的统计分析, 以防止不合格现象的重复产生.9.加强员工的品质意识培训,向生产管理人员和员工灌输“品质, 是企业生存之根本” ; “品质是制作出来的, 不是检验出来的”的正确的理念.(二). 不合格的纠正措施采取纠正措施, 不能仅局限於发生了不合格品才去查找原因的“事后” 处理办法. 更应重视“生产中可能出现不合格品的”的“事前预防” 措施,将不合格品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生不合格品的现象, 企业应本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改进缺陷的顺序,完成对不合格品的管制循环.形成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纠正(PDCA循环”.按照“原因要查出;责任要分清;纠正措施要落实”的原则进行. 对於预防/纠正措施,必须在“实施前加以评价,实施中加以跟踪,实施后加以验证” .以保证预防/ 纠正措施的正确性, 有效性. 为此, 工厂应制定一套完整的“不合格预防/ 纠正措施管理办法”来指导对不合格现象的纠正与预防, 并纳入文件管理.(三). 不合格品的预防与纠正措施办法1. 目的:为确保产品品质, 防止不良品持续发生, 使产品流程顺利, 提高产品与服务的品质, 特制定本办法.2.适用范围:原物料,半成品,成品,委外加工品,客户退货品等各阶段作业均适用.3. 参考文件3.1. 客户抱怨处理程序3.2. 不合格品管制程序4.程序细则:4.1.品质异常情况, 由相关单位提出, 并填写“品质异常通知单” .4.2.由品保会同生管, 生产部分析, 判定发生原因, 并确定责任归属, 交责任单位立即拟订矫正预防措施.5.3.矫正预防措施必须经专业技术人员, 研判其可行性, 审核后由指定权责管理者核准, 才能依所提的改善对策确实执行; 直至问题解决为止.5.4.矫正预防措施如针对客户抱怨事项所提者, 必须於核准后, 即由业务单位整理,依“客户抱怨处理程序”处理, 回复客户.5.5.矫正预防措施改善对策的执行期间与最后结果, 由品保部负责稽核并做记录.5.6.若发现矫正预防改善措施无效, 应立即重新研判问题原因, 再执行与追踪结果, 直至异常消除.5.7.品质异常产生不合格品时,依“不合格品管制程序” 处理. 矫正预防措施所引起之图纸. 规格更改或制程变更等事项, 依“资料变更程序”处理. 5.8.因矫正措施而引起的物料变更及库存品的处理, 应随资料变更一并处理.如与资料变更有关的库存品, 必须按规定事项考量处理.5.9.客户抱怨退货品, 依“客户抱怨处理程序”处理.5.10.品质异常原因及矫正预防措施所采用的改善对策, 预防方法, 改善方法的记录,应视情况呈阅高阶管理阶层,列入管理审查,并记录存档备查.6.附件: 矫正预防措施流程图不合格品报告/ 品质纠正及预防措施(四)不合格品管制程序1.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原物料, 半成品, 成品不被误用,并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加以分析, 以防止品质问题的发生.2.范围:凡是经品管判定为不合格的物料,外加工料,半成品及成品.3. 流程图:4.作业说明:4.1原物料, 外发加工料不合格品的管制4.1.1全批物料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 不会造成产品最终不合格的,经特批,以偏差接收.4.1.2原物料采用经用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筛选出其中不合格,退回供应商, 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4.1.3原物料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加工处理后,货品可授受,此情况下,由工厂抽詷入力进行再处理.IQC 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 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交仓库办理退货.4.2 制程中半成品不合格品的管制.421制程中半产生的不合格品,由IPQC把不良品拿给车工返工,并告知车位组长或车间主任,IPQC再进行检验合格方可流入下一工序.4.2.2IPQC 发现的不良品, 车位应及时返工, 并改善, 车位组长或IPQC 必须审查不良品是否已返工和改善.4.2.3在未采取改善对策及效果不明显时, 车位不能车制.4.3成品检验中不良品控制4.3.1成品中的不合格品,由FQC贴返工标,置于红色不良品框内退回生产部返修,返修完成的产品经品FQC再检查合格后进行车制.4.4对不合格品产生原因,必须加以分析,发生部门采取措施避免相同状况再发生.4.5如有生产需要或其它原因, 在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及特性的先决条件下,需求部门可提出申请, 依此特采作业处理.4.6如因产品质严重不良, 无法修补或原物料错误, 则依不合格报废处理或回收库存.4.7对于不合格品于处理过程中, 所产生的各项相关记录必须加以建档,由QC部保存备查.第九篇品质记录控制1.品质记录作用2.品质记录实例3.品质记录编制4.品质记录管理1品质记录作用品质记录就是将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理事项的数据. 过程及异常事项进行记录的作业过程. 证明工厂现阶段作业水平满足品质要求的程度(如产品质量记录, 是反映现阶段产品质量满足工厂对产品品质水准的设定程度). 同时品质记录也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态提供客观评价依据.在品质管理活动中, 品质记录的作用在於:1.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证据;如实反映工厂品质管理现状2.品质记录是企业质量改进的依据3.品质记录是品质追溯的依据4.是提升企业内部品质水平的基础5.品质记录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 通过品质记录的分析, 能发现产品质量或工厂管理的薄弱环节, 为采取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提出客观证据, 是进行品质分析的原始资料.6.是反映各部门品质完成情况的客观依据.2.品质记录实例品质记录是产品品质达成水平和各作业部门进行品质管理的状态的客观的反映. 所以,品质记录涉及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品质记录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贮存在各种媒体上.一般情况下,能证明质量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及品质管理系统运行状况文字, 数据,表格等,都属於品质记录.品质记录的多少, 主要取决於工厂产品工艺复杂程度,产品的安全等级和工厂管理需要.一般来说,工厂品质记录应包括以下几类:1.检验标准, 报表或报告2.试验,鉴定与验证报告3.不合格品评审与处理报告4. 校准报告5.品质稽核记录与报告6.品质统计,分析与报告7.质量成本报告8.品质管理活动3.品质记录的编制品质记录是用来记载有关的品质管制活动状况, 以用为品质追溯的依据. 所以, 工厂(企业)应根据品质管制作业的实际需要编制适用的品质记录. 品质记录应完整地反映工厂品质管理活动的运行. 控制和评审过程, 并详细地记载关键的活动的过程参数以作为日后品质追溯的依据. 所有的品质记录都要有执行人.复核人. 评审人.批准人或授权人的亲笔人签署和签名栏.一般情况下,品质记录在形式上表现为“作业表格”.一份完整的品质记录表格, 格式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 表格的名称. 编号2.适用的类型.范围3.涉及的部门.人员.班组4.所记录事项的期限或日期5.所涉及的物品名称.规格. 颜色及其工厂编号6.在订单生产条件下,涉及的工(订)单号码7.记录所反映的内容, 如: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记录数据, 对比值, 判定栏等8. 执行记录的部门, 人员记录日期9.对记录进行复查.批准的部门,人员和日期10.备注栏或特别说明栏11.若记录对外发送, 不应有应发送的部门名录品质记录的编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 品质记录应字迹清晰, 内容完整2. 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经授权人签字,盖章或和他鉴定后方为有效3.记录反映出针对错误所采取的纠正措施4.品质记录归档要求4.品质记录的管理品质记录是产品品质水平和企业品质管理结果的客观反映, 它可以证明品质所达到的要求程度;如有偏差,记录应反映出针对错误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由于品质记录是品质追溯的原始性的和基础性的资料, 所以工厂应加以安全,有效的保管; 企业应制订“品质记录管理办法” , 第十篇品质统计与分析1. 品质统计的方法2. 统计技术的应用3. 品质绩效分析4.品质绩效考核。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标题: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不合格品的处理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声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范。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质量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物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三类,即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入库物料的不合格品和已出库产品的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处理的原则2.1 及时处理原则:不合格品应当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对后续生产工序或者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2.2 有序处理原则: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处理过程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2.3 彻底处理原则: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当彻底,不能简单地进行修复或者改装,必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三、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3.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登记:不合格品应当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原因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的评估和分析:对于不合格品,应当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3.3 不合格品的处理和记录:根据评估和分析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方式,并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四、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和权限4.1 责任的明确:企业应当明确不合格品处理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和统一性。
4.2 权限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员在不合格品处理中应当有相应的权限,确保处理过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4.3 协同合作:不合格品处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需要各方协同合作,确保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不合格品处理的改进和预防5.1 改进措施的总结:对于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应当及时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5.2 预防措施的落实:通过对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浮现。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和处理措施
对严重不合格品或无法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不合格品,应予 以拒收。需要与供应商或生产厂家协商解决,并进行相应的 索赔和追偿。
03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纠正措施
识别问题
明确不合格品的问题所在,收集相关信 息,如不合格品的数量、批次、产生原
因等。
评审
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对不合格品进行 评审,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程度
案例三:某医疗器械公司的持续改进措施
总结词
某医疗器械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持续改进的措施。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了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优化 生产流程、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等。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该公司有效地减少了不合格品 的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不合格品的处理 程序和处理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不合格品概述 • 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 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01
不合格品概述
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定义
未满足规定要求或规范的产品或部件,包括性能 、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范围
涵盖各种产品或部件,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 品等。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 高其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 对不合格品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
04
不合格品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返工处理
总结词
在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对于不合格品,采取了返工处理的方式。
详细描述
该公司对不合格品进行了识别和分类,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组织技术团队进 行返工修复,以确保其达到合格标准。在返工过程中,还对不合格品进行了原因 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QJ不合格品处置方案
QJ不合格品处置方案QJ (Quality issue)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符合相关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一个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有效的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保障产品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一、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可修复品和不可修复品。
1.可修复品:可通过修理、调整或重新加工等方式,使其达到标准要求,成为合格品。
2.不可修复品:无法通过修理或调整等方式使其达到标准要求,只能作废或报废处理。
1.不合格品及时发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停机处理;(2)加强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检验,确保原材料符合要求;(3)加强对设备和工艺的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4)从客户投诉、退货等渠道获取不合格品信息。
2.不可修复品处置对于不可修复品,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处置方案,包括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报废处理:将不可修复品进行报废处理,严禁再次投入生产和销售;(2)退货处理:对于客户退回的不合格品,及时退货或换货,确保客户权益;(3)尽快处理:不可修复品应尽快处理,避免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4)追溯责任:对于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应追溯责任,查找问题根源,避免再次发生。
3.可修复品处置对于可修复品,企业应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重新加工:对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加工,使其达到标准要求;(2)调整处理:对未达标的产品进行调整处理,使其符合要求;(3)重新检验: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重新检验,确保达到标准要求;(4)严格控制:对修复后的产品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不再出现问题。
4.提高管理水平由于不合格品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管理不当所致,因此企业应加强管理水平,确保质量稳定可靠,有效避免不合格品的出现,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管理PPT课件
D1 不合格描述
D2 成立解决小组
D3 紧急处置措施
是有效制订紧急处置措施的前提
遵循5M1E原则,重点关注人、机、料;重点监控工序流转、批次信息衔接
批次信息贯穿生产全过程,批次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追溯管理,采用逆向思维
生产批次管理
各项改善措施是否按要求执行
D5 长期改善措施
D4 根本原因分析
D2 成立解决小组
D1 不合格描述
D3 紧急处置措施
验证长期改善措施关注事项
关注点1:措施执行无效或产生负面影响,需要 及时调整和细化措施
关注点2:措施执行必须要附上相关执行的证据
D3 紧急处置措施
针对产品设计、测试、制造、来料等技术层面的不足进行改善
针对流程/制度、人为因素、执行等不足进行改善,一般针对普遍性问题
问题
技术根本原因
原因
缺陷 引入点
缺陷 控制点
管理根本原因
流程/制度
人为因素
执行
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管理根因分析
先分析到某一个点
不合格指未满足要求,不合格包括产品、过程、体系,不合格包括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被判定为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不符合(未满足)规定要求,统称为不合格品。
不合格分类有哪些? 1、不合格现象 2、不合格产品 3、不合格服务 4、不合格状态
不合格品分类: A类不合格:产品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或是产品设计制造上的缺点会使产品功能失效 B类不合格:产品的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的,或显著地减低了其使用价值。 C类不合格:产品的缺点部分不影响本身机能,但会使产品的商品价值降低。
异常原因分析的方法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谢谢观看! 2020
②超出正常损耗的不合格品,由品保人员根据不合格情 况判定方式,填写[不合格品处理单] ,与相关功能讨 论提出对已判定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理方式,再在[不 合格品处理单]填写,责任单位进行原因分析与改善 措施,相关单位会签,并依权限呈递制造部和事业部 主管核准。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 特采:后工序可以补救,不影响产品性能的前提下 – 挑选:对不合格品进行100%全数挑选使用,不合格做其他
• 不合格品的识别: 不合格品需要经检验和试验判定
,由制造各部门发现品质异常后向 品保部门反馈,并即刻进行隔离并 标识
品保部门确认可疑产品不合格后 ,开具《不合格品处理单》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 不合格品的处理: 品保部门确认可疑产品不合格后
①在正常损耗内,制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制造部门自行 报废处理,巡检追踪,无须开列不合格品处理单。
超差利用品 :产品按现行标准是不合格的,但无安全 问题,可以使用的产品。
不合格品定义
• 不合格品一般来源于原料进料,制 程半成品、成品与客户退货
• 可疑产品也应视为不合格品,计量 器具或检测设备失效时,所检验和 试验过的产品也视为不合格品
• 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出厂,这 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要求。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处理; – 返工:对不合格品实施返工作业,使其符合要求,如外径
偏大,内径偏小,长度偏长等 – 返修:特别说明,返修后的产品有可能是合格的,也有可
能是不合格的,返修的目的是确保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 并非一定要合格; – 报废/退货:不合格为主要缺陷或重要缺陷,不具备返工返 修或让步接收条件,做报废或退货处理。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声誉。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当发现不合格品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进行隔离,防止不合格品与合格品混合,造成二次污染。
同时,要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明确标注不合格的原因、数量、日期等信息,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追溯。
接下来,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原因。
这一步非常重要,只有找到不合格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可以通过质量管理工具如5W1H分析法、鱼骨图、故障模式效应分析等方法进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然后,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这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比如是否可以返工、报废、退货等。
同时,还需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明确责任,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在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通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处理。
同时,要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的记录和档案,包括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相关责任人等信息,以便日后的追溯和总结。
最后,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还要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和评估,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是企业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处理流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才能更好地保障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建立和执行,确保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的稳步提升。
最新最全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文件编号:QM2-003 版本:A版发放号: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对公司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用于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交付顾客后的产品(市场不良)发生的不合格的控制。
3、定义3.1不合格品:是指经检验和试验判定,产品质量特性与相关技术要求和图纸工程规范相偏离,不再符合接收准则的产品。
对“合用品”、“不良品”、“返工品”、“返修品”和“废品”的总称。
3.2合用品:产品(零件)虽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该产品(零件)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3.3返工品:产品(零件)虽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经重新加工后,该产品(零件)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3.4返修品:产品(零件)虽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但经重新加工后,该产品(零件)虽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3.5废品:产品(零件)既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又不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4、权责4.1 质量部是物料不合格(包括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以下相同)、成品不合格、市场不良的归口判定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记录、报告和返工(返修)后的重新检验。
对不合格品处置意见进行审核;如:返工、返修、退货、报废等;对不合格处置后的结果进行跟踪、再检验和措施的验证。
负责对不合格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定期向质量负责人进行汇报。
QA、QE负责主持严重不合格原因分析,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或跟踪。
4.2 品质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处理的挑选、返工、返修和退货的批准。
4.3 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改作它用、报废和让步接收作出批准,以及不合格品处置中有争议的部分协调和裁决。
4.4 生产部对半成品和成品不合格负责,对不合格进行隔离、返工、返修,并对改作他用的物资进行计划调整。
对不合格处理提出意见或建议;参与不合格分析和本部门相关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
是一个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该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及时发现和处理,以防止不合格品进入市场,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如工艺不合格品、材料不合格品、设备不合格品等。
2.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规定不合格品的发现方式和责任人,要求将不合格品及时记录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并进行标识和隔离,以便后续处理。
3.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流程的审核和批准要求、处理方式选择、处理结果的跟踪和反馈等。
4. 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规定不合格品处理中责任人的追究机制,确保责任人按照规定进行处理,并对处理不当的情况进行纠正和整改。
5. 不合格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规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减少不合格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风险。
同时,也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并树立质量管理的意识和文化。
不良品处理办法[总结]
不良品处理办法一、不良品来源:(1).供应商来料不良(2).制造不良(3).库存超期产品产生不良二、不良品的产生:当不良品产生时,事发现场应该作业人员应立即对不良物料与良品进行隔离区分,并加以标识,以免造成混料情况发生。
对前制造工序提出警示。
通知品单位进行品质检验与分析。
三、不良品分析与时效:品管单位对有品质嫌疑的物料、成品、半成品进行详细分析,有必要时会同工程部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并填写《品质异常报告》,注明:“何时”、“何地”、“何物”、“何人”、“为何发生”,物品的“采购编号”及供应商。
责任单位的临时纠正方案、预防措施。
分析结果应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预防措施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执行。
1、当品管在进行制造过程中的首件检验、末件比对:巡回检验、工序检验时以及产品入库检验时发现不合格,或工人自检、生产主管巡视检查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要求操作人员(或操作人员)自己对不合格品作好隔离和标示。
并通知品管部主管。
品管部主管应立即到现场进行分析判断。
2、当分析判定所发现的不合格是属于偶发性的,数量较少,性质并不严重,影响也不大,此类性质轻微的不合格,可由品管员或品管主管直接处置。
处置的方法有返工返修,报废等。
a、当工人返工或返修后,必须重新交品管作检验,直至合格,品管应作好重新检验的报告。
b、.若返工返修的方法与原加工之作业不一致,且返工返修过程复杂,不易操作、或未规定严格的返工返修方法就无法保证产品质量时,应请研发部先制订出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根据返工返修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若有时,该作业指导书中应规定返工后重新检验的要求且应放置于返工现场,便于返工人员查阅。
c、.若为提供给客户作售后服务用的产品,返工后其外观上不得有明显可见的返工痕迹。
d、当处置为报废时,生产部应开立「报废单」。
废品由生产部门交品管部作隔离封闭管理,「报废单」由生产部定期交财务作成本核算。
e、上述轻微的不合格品处置,不必开立「不合格品通知/处理单」,但从检验报告中(返工返修)和「报废单」上可查到此类不合格品处置的记录。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如果不合格品得不到妥善处理,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质量问题和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原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主要分为工艺不合格品和产品不合格品。
1.3 工艺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如尺寸偏差、外观缺陷等。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通过质量检验、工艺过程控制等方式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2.2 不合格品的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具体信息,包括数量、原因、责任人等。
2.3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返工、报废、退货等。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不合格品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包括原材料采购、工艺控制等。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控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3.3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4.1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4.2 强化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培训,降低不合格品发生率。
4.3 定期检查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与监督5.1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5.2 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3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品操作规程进行不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结语:建立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规程和持续改进,才能有效降低不合格品的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2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引言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并满足客户要求,公司制定了本不合格品处理制度,以规范不合格品处理的流程和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三、定义和分类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成品检验中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或物料。
不合格品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品分为以下几类:1. 一次性不合格品:指在一次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不影响整个生产批次的合格性。
2. 批量不合格品:指在生产批次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可能影响整个生产批次的合格性。
3. 临时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但不影响当前生产批次的合格性。
4. 重大不合格品:指不合格品影响产品质量或安全性能的严重问题。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当生产过程中或成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发出不合格品报告,详细描述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问题描述等,并将报告交给质量管理部门。
2. 不合格品评估:质量管理部门收到不合格品报告后,应立即成立不合格品评估小组。
不合格品评估小组应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制定处理方案。
3. 不合格品整理:根据不合格品评估小组的处理方案,相关人员应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整理和标识,并制定相应的标识和记录表格。
不合格品应妥善存放,防止与合格品混淆。
4. 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合格品评估小组的处理方案,相关人员应根据情况采取以下处理措施:a. 修复:对于一次性不合格品或临时不合格品,如果问题可以修复并达到质量要求,可以进行修复并重新进行检验。
b. 二次分拣:对于批量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二次分拣,将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并进行记录。
c. 返工:对于可以改进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返工,修复不合格问题,并重新进行检验。
d. 报废:对于重大不合格品或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报废处理,并进行相应记录。
生产过程中如何处置不良品
B. 什么时间发生的?
•2、 联络相关部门,制定紧急对策
突发性的不良,能够自己处理的立即处理,处理不 了的,要懂得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来解决,换言之,要 懂得叫“救命”,叫得越大声,追得越急,得到的帮助也 就越多,不要厌恶跑腿求人,这本来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许多远离现场的部门,很难体会得到现场的苦衷,你 不猛追他们,就别指望获得帮助。同一种不良现象,原 因却可以多样的,有的可以借助以往的经验,一眼看穿 ,有的要依靠解析手段来找出原因.
路漫漫其悠远
•不
良 •2.0 挑选使用
品
• 对进料基本合格,但其中有一定数量
处
的不良品时,在入库或使用前由企业安排
置
人员将不良品挑选后,然后再将进料入库
的
或投入使用的过程称为进料挑选或全检.
方
• 特别急用的物料可由使用部门进行
法
挑选.
路漫漫其悠远
•不 良 品 处 置 的 方 法
路漫漫其悠远
•3.0 返工及返修
其实质是能力不足,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让这种人去 解决良品,不良品没动一根“毛”,内部责任追究的“战火 ”早己熊熊燃起,结果会导致各部门内站不休,分散了 团队的力量,事情越办越乱。
路漫漫其悠远
•D.开拓解决型
•不
良 品
这种人从不拒绝任何不良品的挑战,一旦发生不良 品,不靠不等,想方设法解决不良,
的 看到现有的成绩也看到不足,从不停止改善的脚步 态 ,也只有这种人才真正掌握对付不良品的实战能力
•不同人物对待不良品的态度
•不
良 品 的
• 企业只要有生产活动的存在,就 有不良品的存在,不良品是测试管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十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组织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准版本(二)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如何处理不合格产品
如何处理不合格产品1. 定义不合格产品1.1 不合格产品的定义不合格产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最终验收环节,未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能存在功能缺陷、外观损伤、性能问题或者安全隐患等。
1.2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不合格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功能类不合格:产品的主要功能无法正常实现。
- 外观类不合格:产品的外观存在明显的损伤或者瑕疵。
- 性能类不合格:产品的性能指标未达到预定标准。
- 安全类不合格:产品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2. 不合格产品的识别与反馈2.1 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在生产过程中,应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
在最终验收环节,应由专业的验收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查,识别不合格产品。
2.2 不合格产品的反馈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产品及相关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
3. 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3.1 成立处理小组成立专门的处理小组,负责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工作。
处理小组应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3.2 分析不合格原因处理小组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导致不合格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设计问题、生产问题、原材料问题等。
3.3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包括但不限于:- 修复不合格产品。
- 对生产设备进行调整或维护。
- 对原材料进行更换。
- 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3.4 实施处理方案处理小组应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处理,并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
3.5 处理结果验证处理完成后,应重新对产品进行检验,验证处理结果是否达到预定标准。
3.6 记录与报告处理小组应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编写处理报告。
报告应包括不合格产品的相关信息、处理方案、处理结果等。
4.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再次发生,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加强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 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
- 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调整。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材料,正确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不合格品识别1.1 现场检查: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停止生产并进行现场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
1.2 记录信息: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1.3 标记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上标记“不合格”字样,并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
二、不合格品处理2.1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
2.2 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确保处理过程可追溯。
2.3 审核确认: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进行审核确认,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三、不合格品原因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2 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
3.3 持续改进:不断监测和评估不合格品情况,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四、不合格品处置4.1 退货处理:对于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及时通知客户并进行退货处理,确保客户权益。
4.2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确保不合格品无法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3 处罚措施:对于频繁出现不合格品的生产环节或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和约束。
五、不合格品预防5.1 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扩大。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不合格品的持续降低。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识别、区隔、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
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及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定义:不合格品(Nonconformity):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返工(Rework):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产品符合需求规格。
修理(Repair):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Sorting):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Reject):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二.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按照工艺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三. 工艺部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
对修理、返工作业方式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材料或配件的品质变异
(4)使用勉强接收的材料或配件
(5)使用替代材料前,未经过精确的验证
生产作业控制
(1)片面追求产量忽视质量
(2)操作员未经培训上岗
(3)未制定生产作业指导书
(4)对生产工序的控制不力
(5)员工缺乏自检自查的能力的意识
品质检验与控制
(1)未制定产品品质计划
(2)实验设备超过校准期限
(3)品质规程、方法、应对措施不完善
(4)没有形成有效的品质控制体系
(5)高层治理者的品质意识不够
2、不合格品标识物
项目
内容
标识牌
由木板或金属片制作小方牌,主要适用于大型货物或成批产品的标识,标识名称分为:待验、暂收、合格、不合格、待处理、冻结、退货、重检、返工、返修、报废等
(4)废弃图样的管制不力,造成生产中误用废弃图纸
机器与设备治理
(1)机器安装与设计不当
(2)机器设备长时间不校验
(3)刀具、模具、工具品质不良
(4)量具和检测设备精确度不够
(5)温度、湿度及其它环境条件对设备的影响
(6)设备加工能力不够
(7)设备、机器的维修保养不当
材料与配件控制
(1)使用未经过检验的材料或配件
标签或卡片
一种随货的清单,一般附属在包装容器规定位置上,注明货物的品名、规格、颜色、材质、产地、工单编号、日期、数量等
色标
一般为一张正方形的有色粘贴纸,直接贴在货物的表面或产品外包装规定的位置。绿色代表合格状态,一般贴在右下角;黄色代表待检状态,一般贴在右上角;红色代表不合格状态,一般贴在左上角。
3.不合格品的处置
项目
内容
待验
入库接收前等待检验品。一般发生在初次验收时,或验收人员凭经验怀疑产品品质有问题,需要进一步验证
暂收
由于证照不全或采购订单信息不正确,暂时存放在验收区,等待进一步指示
不合格
确定不合格后放置在不合格品货位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待处理
库存的问题产品等待报废、翻修等处置
退货
退返回供给商
重检
对争议产品委托内部或外部质检部门重新检验
不合格品治理
不合格品也称为不良品,是指不符合产品标准或订货合同相关要求的产品,按其不合格的程度可以分为废品、次品、回用品和返修品等。
1、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治理环节
产的原原因
产品开发与设计
(1)产品设计的制作方法不明确
(2)图样、图纸绘制不清楚、标码不正确
(3)产品设计尺寸与生产用零件、装配公差不一致
返工
退回生产部、重新加工
返修
退回维修生产部门修复
报废
对于没有成品和零件价值的不合格品,做报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