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绘画艺术”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留白”本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术语,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后来推而广之,成为一个艺术术语。
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中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都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达到以无胜有的境界,有令人遐想的独特美。
皆被人称之为“留白”。
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留白之美意,没有留白就没有艺术。
文学作品亦不例外。
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留白”,故适合不同的心灵,不同读者对其的诠释各自不同,因而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想把课堂上得轻松活泼,克服填鸭式、满堂灌以及凡事身体力行,那么依据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巧妙“留白”。
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
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深讲透,贪多求全,使人“脑”不暇接,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
或者有意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一咀嚼、玩味的机会;或者讲到某处戛然而止,以无声代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必要的“留白”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留下思维、想象和发挥的余地。
使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插上翅膀,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从而对教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妙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妙用翻开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那一篇篇散发着墨香,兼具语言美和思想美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通过一个个文字,感受着语言的精美,体会着人物的情感;另外吸引学生眼球的还有那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从课本封面到单元导语,再到每一篇课文,都配有很多的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内容丰富,人物、动物、植物、风景,应有尽有;有课文内容的真实反映,也有由此产生的联想,这些插图散落于课文的各个位置,与文字相得益彰,这正是“画中有文,文中有画”。
打开课本,学生仿佛走进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中,享受着绘画艺术带来的视觉冲击,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文字的渴求和想象:这么美的图画,课文一定很精彩吧?课文中的插图起什么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呢?下面就以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叙事性课文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1.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跳水》一课有一幅插图,描写的是孩子在横木上行走的情形:一只猴子坐在桅杆的顶端,龇牙咧嘴,一个孩子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看到这样一幅图画,顿时一种紧张、令人窒息的氛围扑面而来,使我们不禁为孩子的命运担忧起来,画面对应的内容正是故事的高潮,我们内心不禁会问:孩子怎么会爬上这么高的桅杆?孩子最后脱险了吗?用了什么办法?这些问题促使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去阅读文本,读书兴趣一下子得到激发,另外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再看《普罗米修斯》一文中普罗米修斯因被宙斯押到高加索山上的悬崖上。
四肢被铁链锁住,孩子们不禁会想为什么呢?对文章阅读的兴趣不言而喻了。
2.理解内容,走进文本。
《梅花魂》里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外祖父将墨梅图展开,并向“我”讲述梅花的精神,这一场景正对应了课文的第12段、13段,赞美了梅花和她所代表的民族精神,这一部分也正是文章的重点内容,课文配以插图,图文结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术元素融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术元素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元素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美术元素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一节:美术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美术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美术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表达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
其次,美术元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美术作品中丰富多彩的线条、色彩和形状等元素可以很好地辅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角色关系等语文内容。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美术作品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人物的外貌特征。
最后,美术元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习语言的技能,还要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美术作品中往往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通过学习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二节:融入美术元素的方法与实践融入美术元素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融入美术元素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和解读。
例如,在讲授一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时,可以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
在学习了一篇诗歌或故事后,教师可以提出相关的创作任务,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美术元素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语文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扮演书中的人物,将故事情节重新表达出来。
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摘要:留白艺术来源于绘画创作,是指在一幅画作中,除了线条与颜色之外的空白之处,通过留白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运用留白艺术,能够彰显文本主题、探析文中情感、促进情感升华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通过导语留白设置悬念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文解析过程留白与引领学生深入感悟、提问过程适当留白与促进学生探究新知、写作讲解过程留白与深化体验促进创新,更好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落实以上相关的留白艺术,能够提升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白艺术;导语留白;阅读留白;写作留白对于教育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下一些时间和空间,便于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给学生留下交流与探讨的机会,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较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运用留白艺术教学中,需要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课文的情感内涵,熟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能力,精心设置留白的目标与对象。
通过明确哪些内容可以留白、可以给哪些学生留白等,并注意留白的时机,设置留白的任务,指导学生在留白时要做的,这样才能够更好发挥留白艺术的作用,提高语文课文和作文的教学效果。
1.导语留白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注重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首先是在教学导入的环节落实。
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借助导语导入新课,过去的教学中导语比较直接,直接导入新课的内容,新时期可以在导语处适当留白,设置一些悬念,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文主题内容,融入生动有趣的图片,吸引学生思考与探讨。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的第三单元,人文主题运用了杨绛先生的一句话: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根据这个人文主题,在《故宫博物院》的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导语部分,对学生说:我们今天要去故宫串门儿,那么如果一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怎样画出路线图等?如果让你给家人讲解其中一两个景点,你会讲解吗?你知道故宫有多少间房间吗?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进行留白,设置一些悬念,能够更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论文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绘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注重各学科之间整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突出特点,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空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教学方法。
特别是刚入学儿童,形象思维占主体,对直观事物尤感兴趣,喜欢艳丽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笔端倾注他们对世间认识,稚嫩画面,一颗颗创新种子在萌芽。
不应低估绘画在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
一、绘画渗透于识字教学中,使汉字形象化。
识字是阅读基础,是低年级教学重点。
随着新课改实施,一年级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难点。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绘画形式把汉字形象化,这样更利于学生对汉字记忆。
如在识记“兔”字时,有学生说这个“兔”字很像兔子样子,于时我根据学生叙述,把“”想象画成兔子耳朵,中间“口”左半边是兔子头,右半边是兔子身子,一撇是兔子前脚,竖弯钩是兔子后腿,一点是兔子尾巴。
通过教师把汉字“兔”和画“兔”一展示出来,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该汉字,也不会把最后那一点漏写掉。
如:教学“苗”“棵”“影”“捉”等字,启发学生动脑动手用绘画办法记住这些字。
在学生笔下,妙趣横生图画透着学生创造灵感:广阔田野上,绿油油禾苗在成长(苗):一棵大树上结满果子(棵);圆圆太阳照射着亭台,亭台投下影子(影),一个人抬高脚步,蹑手蹑脚去捉人(捉)。
这样方法,不仅使学生二、绘画渗透于句子中,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新课程中,教材内容选编都极富童趣,真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
学生在读一篇课文时,头脑中自然会出现一幅生动画面,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
如:教学西师版《太阳》一课时,结合文中叙述,教师画出太阳升起来景象。
画出太阳从蓝蓝大海中升起,把大海照得更蓝,画出太阳从碧绿草原上升起,把小草照得更绿,画出太阳从迷蒙山村里升起,把山村照得更美.........让学生从画中感受到我们地球有太阳光照射,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美丽。
美育融合语文:小学二年级画画课教案
美育融合语文:小学二年级画画课教案小学二年级画画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我的家乡》。
通过学习地理、历史等知识,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所在的位置、特点、风土人情等。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手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绘画、观察、感知等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与家乡相关的学习和创作,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图片、短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位置、特点、历史背景等知识,以及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等。
2.心理预热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配合音乐快速练习基本绘画技巧,如画线、涂色等,为后面的创作做好心理准备。
3.讲授技法教师通过画板的实际演示,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拿笔、如何细心观察、如何用色等,提高学生绘画的技巧水平。
4.启发思维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形象地表现出来。
例如,学生可以留意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建筑特点、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然后有针对性地创作。
5.独立创作让学生各自用铅笔在画纸上草拟出自己的家乡场景:可以是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可以是自己家乡特有的建筑风格,也可以是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
6.互评分享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和同学的画作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积极改进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兴趣,挖掘他们的创造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和技巧;3.引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共鸣,掌握用画笔表达情感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视觉授课法:通过展示精美图文资料、故事片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
2.实践教学法:通过演示示范和互动交流,让学生逐渐掌握绘画技能,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3.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亲自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
浅谈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将画面中的主体物体刻意留出一些空白的地方,利用空白去衬托主体,突显主体的美感和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留白艺术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文本,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本文将从留白艺术的概念及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以及相关教学案例等方面展开阐述。
留白艺术的概念及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将留白艺术引入是希望学生在接触文学作品时,能够通过留白技巧,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体味其中的艺术美感。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营造一种留白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运用留白艺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文文本。
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朗诵、美术等多种形式进行语文教学。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带有节奏感的古诗进行朗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之美;在学习古文观止时,可以结合美术课程,让学生根据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画面创作,让他们通过绘画去感受和理解古文的内涵。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自己的内心中构建起对语文文本的意境和情感。
我们可以注重对语文文本的赏析和解读。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名家名作,结合课外阅读、音乐、电影等多种形式,带领学生深入体味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比如在学习《草房子》时,我们可以播放一些与乡村生活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田园风光和乡愁情怀;在学习《小兵张嘎》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与革命背景相关的电影,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
通过这样的赏析和解读,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领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和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表达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构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语文课上画画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课上画画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语文课上画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如何运用绘画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1. 文学作品:从课本或其他文学作品中选择一篇适合绘画表达的文章。
2. 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展示板或幻灯片,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文学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提问:你认为通过绘画可以更好地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吗?为什么?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绘画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 分析选定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和意象,并与绘画表达联系起来。
实践(25分钟):1. 学生根据选定的文学作品,自由发挥,用绘画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想法。
3. 学生可以选择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等不同材料进行绘画。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简要介绍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欣赏、讨论和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鼓励,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建议。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提问:通过绘画表达,你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你觉得绘画对你的语文学习有何帮助?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绘画表达自己对其他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绘画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给其他年级或学校师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绘画与语文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并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领略艺术魅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二——《王冕学画》绘画教学大纲
领略艺术魅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二——《王冕学画》绘画教学大纲艺术是一种人类对生活的表达和探索,绘画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更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小学教育中,让孩子们领略艺术魅力,提高审美素养和创造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王冕学画》这本书,正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为小学生的绘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下是本文对此书的绘画教学大纲的探讨和总结。
一、教材背景《王冕学画》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绘画故事书,主要故事情节是一个名叫王冕的小男孩追寻着画画的梦想,在经过了一些有趣的事情之后,逐渐成为了一名画家。
在这个过程中,小读者们不仅可以跟随王冕一起学画、玩画,还可以体验到一些不同的绘画技巧和细节。
同时,书中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和常识,如颜色、线条、素描等,对于小学生的艺术启蒙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作为一本绘画故事书,《王冕学画》的设计非常贴合小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在绘画实践中加入了故事和趣味,能够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参与性和学习兴趣。
同时,书中的情节设计也很巧妙,不仅体现了勤奋努力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很好地融入了绘画知识点和技巧,使得小学生们在阅读中可以自然地学到更多的有关绘画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对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在绘画实践中体验到美的表现和创造的乐趣。
4.加深学生对绘画基础知识和技巧的了解和掌握,如色彩、线条、素描等。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将绘画技巧知识点融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2.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动手亲自实践,增强他们对艺术的感性认识和创造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掘知识点和技巧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创新性。
五、教学内容1. 色彩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色彩是最容易接触到的艺术元素之一。
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作者:苟东风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9年第08期美术那丰富的形象走进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它使语文课不再枯燥,它不仅使得老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解答疑难,更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且增强了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具体而言,美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
声音来思维的。
而儿童画能用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让它走进语文课堂,让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这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的,是倍受儿童欢迎的。
的确如此,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儿童的特点就是纯真、直观形象、想象力很丰富。
他们往往会把眼前所见或所听想象成一幅理想的画面或情景,并从中获取某种乐趣。
他们还不善于从认识事物的本性上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
针对这一特点,我们教育者就要紧紧的抓住他们此时的性格和心理发展特点,采用适合于他们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育,要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得知识。
为此,我们就要采用着色,添画,剪贴,想象等形式通过师生共同或学生单独作画的方式,辅助他们学习语文。
如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荷塘月色》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把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用图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荷塘月色之美,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文内容美术在散文和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尤其明显。
因为这两类作品都有极强的抒情性,而抒情又依托于一定的情景,多数情景又完全可以落实到具体的画面上。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美术引入语文教学中。
如,在讲授元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在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让他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画出一副“羁旅秋思图”,然后老师依照画面内容进行讲解。
又如在学习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画出一副“田园风光图”后再结合图画讲解诗歌……这样可以把抽象的诗歌语言转化成具体形象的直观的画面,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具体的情景之中去学习,不但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满怀兴趣的完成背诵任务。
“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艺术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教学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引入一些新的艺术元素,比如留白艺术。
留白艺术是一种以留白来表现意境、情感和审美感受的绘画形式,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下面,我们将探讨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留白艺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而通过留白艺术的训练,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绘画来表现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以留白的方式来表现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词,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过程中,留白艺术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来表现复杂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训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非常有益。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主题或者情节,让他们用留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绘画过程中,留白艺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留白艺术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留白艺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们应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倡留白艺术,并将其纳入到教学中。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传统绘画艺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传统绘画艺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引言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将传统绘画艺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在美术与语言方面形成更全面的素养。
本文将探讨这一融合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融合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绘画艺术中充满了绚丽的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增强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传统绘画艺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本国传统艺术的认同感。
在语文教学中结合传统绘画,可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化的深厚。
促进综合素养发展将绘画与语文相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学生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理解诗的意境,提升他们的创造性理解。
二、实施方法绘画理解课文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或人物描绘成画。
例如,在学习《三个小伙子》的过程中,让学生绘制出故事中的关键场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
古诗词绘画活动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组织“古诗词画”活动。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用画笔和色彩来表达他们对诗句的感受。
这不仅增强了他们对诗的理解,还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开展主题美术活动可以根据语文教材中的主题,设计相应的美术活动。
例如,在学习有关“春天”主题的课文时,组织“春天的画”比赛,鼓励学生描绘春天的美景,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传统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取灵感。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视频或课件展示中国传统艺术,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讨论。
三、案例分析在某小学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式,将《静夜思》的学习与传统水墨画结合。
学生首先欣赏了几幅与月亮相关的水墨作品,然后根据李白的诗句,尝试用简单的水墨技法描绘出他们心目中的“静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用“留白”艺术
探索篇•方法展示初中语丈教学中如何巧用“翰艺术于凤荣(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阎庄镇中心初级中学,山东日照)摘要: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入的大环境下,各初中语文教师的具体教学观念也都相应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并开始有意识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审视,由此发现了诸多“高消耗,低收益”的具体教学行为,其中较值得人们关注的即对学生主体的忽视。
据此,在现阶段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初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将留白艺术巧妙地运用到语文课堂之中,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思考学习的机会,益于其在积极探究中迅速提升综合学科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留白艺术;优质教学留白是我国绘画艺术中较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艺术家可以借此丰富画作的意境,增加画面的美感和感染力。
语文教学中的留白主要是改变以往“倾力传授”的教学习惯,而给予学生更多思考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获取有用的学科知识。
鉴于以上所述,在平时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各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给予留白艺术运用较多重视,进而不断基于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际学情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从而借助更加科学而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实施策略将留白教学模式的应有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助力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实现。
一、问题悬念留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
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假如从一开始,初中语文教师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所讲内容上,那么教师的具体教学活动就可以在学生积极配合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各任课教师需要在设置问题悬念时布下思考空白,益于初中生在强烈好奇心以及探知欲望的驱使下,有兴趣与动力完成相应知识学习任务。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通常而言,各语文教师都会配合讲解内容为学生出一系列思考探究题目,如“将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是否可行呢?再者,先将此新闻写好,等到渡江战役胜利以后再进行发表,并以'胜利渡江'为标题内容是否可以呢?”等等。
绘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绘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辅助教学理解1. 语文知识点的插图绘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图画的形式具体化。
在教学中使用绘画插图来解释诗歌中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能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
二、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1.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图像感知语言的韵律、节奏和音调,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语感。
如通过绘画来配合教学《诗经》中的古代韵律,或者拓展学生对于韵律感知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绘画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感受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美的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1. 作文素材的启发绘画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视觉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帮助学生生成更多的创作想法。
给学生看一幅富有想象力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围绕画面中的人物、情节进行描述与创作。
2. 绘画和语文创作的结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和语文创作的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语文作品。
如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图画,或者以一幅图画为基础进行写作。
四、拓展语文知识的应用1. 拓展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通过绘画,可以将语文知识拓展到文化、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绘画插图展示古代的盛开花朵、山水风景等,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促进跨学科的融合绘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的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与美术课程结合,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和展示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绘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可以辅助教学理解、培养语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可以拓展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促进跨学科的融合。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运用绘画,为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具趣味性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布白”艺术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文章的内容、风格和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布白艺术的应用更加突出,因为小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通过布白艺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一、什么是“布白”艺术?“布白”是一种古代文学艺术手法,用以形容文章的布局和排比。
它来源于绘画艺术,形容画面上的黑白分明,层次分明,使得画面更加生动鲜明。
而在文学中,“布白”则是指文章或段落的结构、句法、修辞等方面的安排与布置,通过对词句的运用和排列,以表现文章的艺术效果。
“布白”艺术在文章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的碰撞:在文章中通过语言的碰撞、对比、排比,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深度。
2. 偶然与必然:文章中用以表现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对比或结合,从而展现文章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3. 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层次的意蕴和内涵。
4. 句式的排列:文章中的句式排列要求在结构、长度、节奏方面的变化,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5. 情节的安排:文章情节的安排要求有起伏变化、虚实结合,使得文章更加富有张力和戏剧感。
1. 引导学生认识“布白”艺术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布白”艺术。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精美的文学作品,然后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的“布白”之美。
通过具体的例子、细致的分析,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布白”艺术,它是怎样通过语言的运用和词句的排列来表现文章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效果。
2. 鼓励学生模仿和创作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和创作一些“布白”艺术的作品。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改编,自己创作一些情节有趣、结构丰富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文学作品的朗诵、赏析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布白”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作者:李铁军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4年第03期【摘要】生命是美丽的。
语文课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热爱美,而用线条、色彩、符号等作为图画(简笔画)教学法所营造的鲜明生动,美妙的广阔世界即与学生的认识理解能力颇相吻合,是一门教学艺术,把它用在语文教学上,就变成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和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绘画艺术语文教学作用【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67-02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它运用明朗的色彩,简洁的线条等手段构图,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平面的静态的事物产生立体的动态的审美效果。
而简笔画则是绘画的一种,它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色彩、符号绘图,用起来简单方便,把它巧妙地、有机地、自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到美丽的画境中,能使学生在充分享受极大乐趣的同时,潜移默化,轻松愉快地接受科学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简笔画这种教学手段,遵循的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客观规律。
其目的是以别具一格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为学生构筑理解课文的最佳思维流程,激发学生的灵感一、简笔画在语文教学中的艺术作用简笔画教学法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
夕阳西下的晚霞,空旷无垠的夜空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火箭发射时的壮观场面等等,都能给人产生美的视觉效应,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绘画是一门艺术,适时地把绘画艺术用在语文教学上,就变成课堂承载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其艺术作用有:1、绘画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上,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习的兴趣。
因为绘画中的简笔画能够使"文字的静态美"转变为"直观的视觉美",有助于学生便捷的掌握所学内容。
2、绘画教学法的制作,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图文并茂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身临课文意境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借助语言文字创造出这种绘画美。
小学语文与绘画艺术的结合
促进跨学科整合, 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创新思维和 艺术素养
推动教育公平, 让更多孩子受益
为未来教育改革 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向
小学语文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发展 趋势和展望
小学语文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趋势:从传统绘画向数字绘画的转变 展望: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 挑战与机遇:如何平衡学科特点与教育目标
传统文化传承: 通过绘画展现中 国传统文化元素, 加深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理解和认 同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课堂参 与度
丰富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对文本 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学生想象力 和创造力,培养 审美情趣
促进跨学科整合, 提升学生综合素 质
案例一: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插画 - 插画内容与课文主题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插画风格 与课文情感相呼应,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促进小学生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 丰富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小学语文与绘画艺术结合的忆汉字的形状和 意义
阅读教学:通过 绘画引导学生理 解课文中的情境 和情感
写作教学:借助 绘画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 帮助学生构思文 章
绘画对语文的影响:绘画作品能够直观地呈现语文中的意境和情感,加深对文学作品 的理解和感受。
语文与绘画的结合点:两者都强调形象思维和艺术表达,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与绘画艺术结合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字与画面的相互转化:通过绘画表现文字 中的形象和意境,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增强 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培养审美能力:通过绘画艺术,提 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文中有画,画中有意——论绘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文中有画,画中有意——论绘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的地位正在逐步提升。
在这种大环境下,为了能够准确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诸多教育研究学者纷纷投入到关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研究当中。
经研究发现,语文学科绘画艺术元素有着较强的联系性,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及内容需要,编绘了许多幅色彩鲜明的插图和赏心悦目的背景图。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材,美化了版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进行听、说、读、写多项训练,陶冶学生爱美情趣。
【关键词】绘画;小学语文;教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语文在我国整个学术体系当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同时语文所涉及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例如语言、历史文化、名言警句、精美文章等等,都涵盖在语文学科中。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绘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概述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这就告诉我们任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让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对于新时代小学生来说,以往那种枯燥的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更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其中绘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
要想保证绘画艺术元素能够准确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并且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相关的教职人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的实际教学工作:其一为将抽象的语文知识通过绘画方式进行具象化,从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了解语文知识当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其二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以扩散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语文学习,不拘泥于书本上的文字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其三为丰富作业形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以绘画的方式来展现自身的语文才能,进而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以及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眉画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眉画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应遵循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
眉画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精妙的表现力,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介绍如何利用眉画法进行语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首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而眉画法作为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眉画法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其次,眉画法注重线条的简练和表现力的精妙,这与语文学习中对语言表达的要求是一致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眉画法正是通过简练的线条和精妙的表现力来展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眉画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简洁、生动,注重情感的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眉画法的学习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眉画法的实践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对象,捕捉其特点和情感,然后通过简练的线条表现出来。
这种观察和表现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内容,提高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最后,眉画法的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通过眉画法的实践,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的欲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眉画法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内容,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引入眉画法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绘画艺术”
作者:倪云虎
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8期
摘要:语文教学要重视开发和利用绘图,实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多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绘图;审美;想象;创新;语文素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道出了中国绘画跟文字之间相互补充与渗透的关系。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重视绘图的开发和利用,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更好地阐释、领悟课文内容与精神,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以提升学生对文字、对文字形象的解读、想象、审美、批判的能力。
一、利用好现成的绘图资料,挖掘出“具象”包含的丰富信息
语文教学中要把绘图放在跟课文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研究学习。
譬如教《中国石拱桥》,教师如果把赵州桥的投影片一放,说,“大家看看,这就是最著名的石拱桥——赵州桥”。
学生一看,“不过如此”,影响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情绪。
教师应该让同学们先预习课文,仔细研读内容后,画出赵州桥的外形轮廓及内部构造的独特之处;等到上课了,让大家拿出自己的“作品”,小组里互相指正,对照课文仔细评判;最后再投影原像,并且让大家说说自己画的桥哪个方面对了,哪个方面错了,为什么错了。
学生分析对照的过程,实则是检查思维成果的过程,他们能及时发现两者的区别,吸收有益信息,剔除无用内容,这就让他们逐步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这样的画图教学,完全和课文内容融为一体了,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探究的能力,锻炼了学生诸多方面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
引导学生利用好现成的绘图资料,把自我、课文、图片都作为学习对象加以查阅、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特点,在根本上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发展其创造潜能。
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
二、开发绘图,实现从“具象”到“想象”的质的飞跃
语文教学基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文学作品是想象力训练的绝好教材,各类实用文也不乏想象力的训练因素。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笼统描述具体化,省略的情节明朗化。
开发绘图资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涂抹、去创造的愿望,能“开发”出许多很有价值的绘图。
1. 开发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教《社戏》、《喂——出来》等课文,教师布置学生熟读课文后,选择一个镜头或一个内容作一幅画。
学生很兴奋,也很卖力,交上来的作品千姿百态,五彩缤纷,其中不乏颇有创意之作。
给《社戏》作画时,有人干脆把“夏夜行船”里的大白船画成一条大白鱼,背上驮着几个笑眯眯的小男孩,尾巴拍起大大的浪花;远山画成一个怪物,拖着长长的身躯起伏着的,它的五官露出惊讶的样子,旁边还有一个“!”,表示愕然:速度真快呀!更值得称道的是学生在给《喂——出来》画的几幅漫画,用一个嘟着嘴吹气的脸代表狂风,下方是被连根拔起的大树,还有一座倒塌的破庙,旁边画个圈,展示“洞现”。
在绘制“洞满”图时,学生画出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一个在高楼上的工人戴着顶安全帽弯着腰在铆钉,工人的耳边画几条弧线,离工人最近的一条下写着“喂——出来”,表示工人听到的一句话,他的脑门边画了一个白色的云团,中间是一串“?”,表示他的疑惑“哪来的声音呀?”。
靠上的一条弧线下画一石头,表示紧接着落下的是小石头,说明无底洞已经满了,最开始入洞的东西已经掉出来了。
洞里所有的垃圾都要溢出来了,人类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表现不保护大自然所带来的恶果。
通过这几幅漫画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很生动形象,很有创意。
我选择七八幅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展出并赏析,特别强调它们在想象方面的创举,对学生鼓舞不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形象更需要想象能力的运用,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想象。
当一个个沉默的铅字转化为一个个天真浪漫的形象时,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和再创造能力一次次地得到自由的发挥,并一次次地获得美的熏陶。
2. 开发绘图,有利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陶冶情操。
教《天净沙·秋思》时,我在学生已初步感知并反复体味了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借助景物传递出来的之后,让学生按文字顺序找出诗歌中所绘之景(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诗中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体的画面,将写到的景物画出来,摆到恰当的位置上。
学生的绘图中有工笔画,有简笔画,还有新潮的卡通画。
绘图给学生以形象的直观感受,在感受意象独特的共性的同时,深刻地感知诗歌的意境,使单调的讲解化做一种图画的流动美,使课堂趣味横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
接着引导学生,诗中之景是诗人创设出来的,那诗人除了绘景之外还表达了什么?让学生找出描绘诗人心境的语句“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正是通过融情于景的写法来创设深秋晚景图的
意境的。
意境是一种图画美,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而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图景的和谐统一。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在理解领会文章内容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发挥想象,把文章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有助于学生活跃思维、开拓思路,有助于学生进入领悟文章的更高层次,增强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成功地运用绘图,会使学生思维闪耀出创造性的智慧火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使教学出现珍贵的闪光点,增添教学的亮色。
开发和利用绘图能培养学生构成敏锐的审美能力,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他们的审美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而且还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怀有强烈的探究热情,拿自己独特的目光与经验去寻找结论。
开发和利用绘图能使语文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视开发和利用绘图,实现多学科之间的渗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乐清市蒲岐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