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基础理论83764 PPT课件
法的基础理论课件
![法的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dc2a98482fb4daa48d4b44.png)
二、法律原则
1、法律原则的定义 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
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 准则,它是法律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决定 一国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 本价值取向。
法的基础理论
2、法律原则的功能 (1)是法律规则和法律概念的基础或出
发点,对法的制定和法律规则的理解具有一 定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 法的基础理论
法的特征和本质
法的特征 (一)法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一种特殊
社会规范 首先,法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人的行为,而
非行为主体;“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 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 律的对象”。
法的基础理论
其次,法通过控制人的行为而非人的思想 来调整由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再次,法具有概括性,即其对象、内容、 效力的一般性和普遍性。
法的基础理论
(二)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和解释的 制定、认可和解释是国家创制法的三种形 式 制定是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法 律规范。 认可是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则予以承认, 赋予法律效力。
法的基础理论
解释是对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进行再 度创造的过程,是指有权的国家专门机关依 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根据一定的标准和 原则对法律的字义与目的所进行的说明和阐 述。
第一,表达功能,法律概念是表达法律 以及法律实践结果的重要工具。
法的基础理论
(三)法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法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主体有权自己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有权要求他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以满足自己利益的手段。
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主体依法必须为或不 为一定行为,以满足他人利益的手段。
法的基础理论
(四)法具有国家强制性,是由国家强 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基础理论ppt课件
![法律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d588cfff00bed5b9f31de6.png)
19
• (三)法系 • 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
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
• 1、大陆法系 • 指包括欧洲大陆大部分国家从19世纪初以
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 • 答案:ABC
9
• 3、确定性规范、委任性规范与准用性规 范
• 内容已经完备明确,无须再援引或参照 其他规范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范。
• 内容尚未明确,而只是规定某种概括性 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 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范。
• 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 ,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相应内容规定的 法律规范。
40
三、无效民事行为
• 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行为,不发生当 事人预期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
•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事实的民事行 为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 施的民事行为
• 3、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 4、受胁迫而为的民事行为 • 5、乘人之危所为的单方法律行为 • 6、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 7、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 8、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 • 9、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民事行为
• 长春市于1995年开始颁发的“老年人优待证”第一项 内容是:“免费乘坐市内公共电、汽车(不含小公共车、 不包括长春至双阳区的长途公共汽车)。”
• 长春市老龄委和长春市公交总公司一起颁发的“市区70 周岁以上乘车证”规定:“持此证,可免费乘坐长春市内 普通公共电、汽车(不含小公共、郊线、专线车)”。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c411eb33d4b14e85246883.png)
依法行政原则的内涵
(1) 职权法定 (2) 法律保留 (3) 法律优位 (4) 行为依法 (5) 权责统一
(三)法律适用 1、特征: 法定性 权威性 被动性 独立性 2、法律适用基本要求是正确、合法、及时
二、宪法的基本制度 (一)政治制度 (二)经济制度 (三)文化制度
政治制度:
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4、爱国统一战线 5、政党制度 6、选举制度 7、基层民主制度 8、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经济制度
(1)依法执政; (2)依法行政; (3)司法改革和司法公正; (4)切实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在实践中做到三者的 有机统一。
(二)依法执政
(三)保障人权
1、2002年十六大报告,2004年宪法修正案 规定了保障人权
2、保障人权必须坚持全面、充分的原则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这一部分教材包括四节,总共有三个方面 的问题
1、静态的法:10个概念
2、动态的法:两个环节——法的制定
法的实施
3、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
一、基本概念——静态的法
这一部分总共涉及到10个概念,但是每一个 概念要求掌握的内容不尽相同
(一)法
1、法的本质——法的正式性
二者的区别
(l)内涵的差异 (2)价值取向的差异 (3)在与人治的关系上的差异 (4)在配套环境方面的差异
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动态的法
包括两个环节:制定和实施 (一)法律制定 1、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民主性原则 (3)合宪性原则
《法学基础理论》课件
![《法学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04360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c.png)
探讨法律与伦理的关系,研究法律伦理学的基 本概念。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将深入理解法学基础理论在实际法律问题中的应用。
1
选取案例
选择与法学基础理论相关的真实案例。
2
分析案例
分析案例决案例中问题的合理方案。
法学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将帮助你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
2 培养批判思维
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将培养你的批判性思维和 问题解决能力。
3 拓展就业机会
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将为你在法律领域和相关 行业中找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4 加强社会责任
通过学习法学基础理论,你将更加意识到自 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课程总结
通过课程学习,《法学基础理论》将为你打下坚实的法学基础,为你的法律职业之路提供支持。
理论学习
全面了解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 内容和相关概念。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锻炼分析和解 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
将法学基础理论应用于实际法 律实践,加深对法律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
欢迎提问和讨论,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法学基础理论》这一有趣而重要的学科。
法学研究方法
法律制度
介绍法学学术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包括案例分析和法律文献综述。
解析法律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包 括宪法、行政法和刑法等各个领 域。
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法律理论
探索法律的基础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
法律逻辑
分析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的基本原理和规则。
法律解释
研究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文字解释和 精神解释。
《法学基础理论》PPT课 件
这个课件将为你介绍《法学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内容,并涵盖了案例分 析和实践应用。还会探讨学习法学的重要性和总结课程内容。欢迎提问和讨 论。
《法律基础理论》课件
![《法律基础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c7506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6.png)
法律实施的意义
保障人权
通过法律的实施,保护 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
人权和尊严。
维护社会秩序
法律的实施有助于维护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
定和谐。
促进经济发展
良好的法律实施环境有 助于保障市场经济的正 常运行,促进经济发展
。
提升法治水平
法律的实施是建设法治 国家的基础,有助于提 升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
水平。
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 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 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02
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的定义
法律体系的概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国内法所 构成的体系,它既包括一国所有 现行法律规范,也包括历史上曾
经存在过的法律。
法律体系的特征
法律体系具有统一性、系统性、稳 定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法律体系的作用
司法
执法
通过司法机关(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 裁判,将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案件中, 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通过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对违法行为进行 处罚和纠正,以确保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效 性。
守法
法律监督
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履行法定义务, 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对司法、执法和守法过程进行监督,确保 法律的正确实施和执行。
义务主体
义务主体是指必须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人,包括 自然人和法人。
义务内容
义务内容是指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的具体 内容,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互依存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 权利。
对等关系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关系,一个人享有的权利越多,他需要履行的义 务也越多。
法律体系的作用
法学基础理论ppt课件
![法学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88e4a402768e9950e73859.png)
•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汉谟拉比法典》
• 《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 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 文法典。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 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 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四) 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 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中国出现非典型性肺炎 疫情之后,国务院法制办于4月14日接到通知后, 立刻起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4月16日确 定相关专家名单,4月17日开始起草,4月18日完 成征求意见稿,5月9日,总理签署国务院令,5月 12日正式颁布,一共用20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出台速度最快的法规。
3. 社会主义法在科技教育文化方面的作用 4. 在对外方面的作用
二、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
• (一)、含义
• 立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广义的立法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的职权和 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 件的活动。
• 狭义的立法仅指最高国家立法机关制定、认可、 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活动。
• (七)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性的原则。
三、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 渊源: 指法律的来源,及法之源。
在实质意义上,发的渊源指法的内容的来源。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 (一)概念
• 允许做什么? • 必须做什么? • 禁止做什么?
• 法的遵守是指社会团体和公民按照法律规范 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这是我国社 会主义法实施的主要的、基本得、大量的方式。
特殊1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国家制定或认可是 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ppt课件
![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df17e7a6c30c2258019eae.png)
法律规范是组成法律的基本单位,离开了法 律,法律规范不复存在,法律规范只有在整体的 法律中方能显示其具体内容。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二)法律规范的特点 1、法律规范是具体规定权利、义务以及法律后果
的准则。 2、法律规范规定普遍的行为模式,具有适用的普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 规相抵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还专门 制定了一些授权法,授权有关地方国家机关就经 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法 规。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3)无行为能力人。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 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 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行为能力 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3、社会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应当具有权利 能力和行为能力,但是,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不 同于自然人。以法人为例,法人的权利能力、行为 能力在法人成立时同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同时消 灭。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一般通过自身实现,而法人 的行为能力则通过法定代表人或者其他代理人实现
2021/7/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1)完全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 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 活动,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021/7/2
法律基础课程PPT-PPT文档资料
![法律基础课程PPT-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496eaf64431b90d6d85c771.png)
三、行政行为
(一) 行政行为概述 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的行政管
理活动的总称。它可以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 政行为。所谓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针对 不特定的对象,预先作出的可以反复适用的行政行 为,因其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故也称普遍行政行 为。所谓具体行政行为就是行政机关针对特定的人 或者事作出的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
2、行政执法:指行政主体实施法律,法规和规章 等法律规范的行为。
3、行政处罚:指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和法律授权的 其他组织,依法对行政违法者采取的一种行政 制裁措施。
4、行政司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裁决人对行政 争议作出裁决的活动。包括行政复议制度、行 政仲裁制度和行政调解制度等。
四、公安行政管理的几个重要法律文件 和司法行政管理几项重要制度
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是:采取行政行为 的主体一定是合法的组织或个;实施行政行 为必须在职权或授权范围内活动;行政行为 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完全;行政行为的内容 必须合法、确定和可行;行政行为必须符合 法律规定的程序;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的 形式。
(二) 常见的行政行为:
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 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第二、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 高的法律效力。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 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 阶级专政。
法律基础
绪 论 法的一般理论 第一章 宪法 第三章 行政法 第四章 民事法律制度 第五章 婚姻家庭与继承 第六章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第七章 经济法基础理论 第八章 刑事法律制度
【法学课件】法学基本理论
![【法学课件】法学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0bdfd010a6f524cdbf85af.png)
【法学课件】法学基本理论第一章法学基本理论[提要]了解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初步掌握国法的基本特征、本质和作用,认清法的历史发展特点与运行规律,熟悉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的现实运行过程及其相关问题,掌握现代民主法治的基本知识与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树立健全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与权利意识。
不仅认清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艰巨性与渐进性。
第一节法学的性质、体系与历史一、法学的性质法学是法律科学的简称,是研究法律、法律现象、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人文社会科学。
二、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法、法律现象。
法学体系是由法学各个分权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法学学科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理论法学、应用法学和边缘(交叉)法学)。
三、法学发展的历史(一)西方法学发展简史西方法学始于古希腊,罗马法是古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的顶峰;中世纪法学处于衰落时期;公元11世纪罗马法复兴;文艺复兴后西方法学蓬勃发展,古典自然法学派迅速发展;19世纪是西方法学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出现了以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哲理法学、以英国边沁和奥斯丁为代表的实证分析法学、以德国的萨维尼和英国的梅因为代表的历史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出现了社会法学派、新自然法学、法律经济学等;现当代西方法学呈现了派别林立、错综复杂的格局。
(二)传统中国法学发展状况中国法学可分为先秦时期、秦汉至清末时期、民国时期、共和国时期。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法的产生、本质、特点、功能、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真正使法学成为一门科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经历了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时期,以列宁为代表的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时期。
法的概念与体系第二节一、法的词义1、我国古代法的词义古汉语中,法的词源意义有三:?在古代,法刑通用。
学好法学基本理论ppt课件
![学好法学基本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66bc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6.png)
法的作用 法在满足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需要以及维护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方面的作用, 属于法的(C) A、指引作用 B、教育作用 C、社会作用 D、制裁作用
7.1.2 二、法律规范
学 法学基本知识 好
法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作用
国家制定或认可 / 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规范作用:指引/评价/强制/教育/预测 社会作用:顺利执行社会公务/维护阶级统治
好
法律关系
法
学
我国社会主义
基 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础
理
论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法的概念(选择)
法律谁制定: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谁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如何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7.1.1.1法的概念和特征
法的概念和作用
学
法学基本知识 法律规范
好
法律关系
法
学
我国社会主义
基 法律的本质和体系
础
理
法律规范的种类
根据法律规范内容的不同,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受教育权和劳动权的规定属于(B) A、授权性规范 B、复合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7.1.3 三、法律关系
法的概念和作用
学 法学基本知识
概念:权利与义务以及承担后果
好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假定/处理/制裁 法律规范的种类:授权/义务/复合
论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运行
法的概念(选择)
法律谁制定: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谁意志: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如何保证实施: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注:我国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7.1.1.2法的作用
学 好 法 学 基 础 理 论
法学基本知识
法的基础理论ppt课件
![法的基础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4e06dfb4daa58da1114a58.png)
精选课件ppt
37
第三,法律责任是一种特殊意义的义务。
特殊义务是相对一般义务而言的。一般义务 包括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特殊义务就是在 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必须承担 的义务。该理解揭示了法律责任与法定义务 或约定义务之间的联系。
精选课件ppt
38
综上,法律责任是指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
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 殊义务,即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 二性义务。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可以要求他 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第二,义务性规则,是规定人们必须为 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
精选课件ppt
17
第三,权利义务复合性规则,是兼具授 予权利和设定义务的双重属性的法律规则。 其特点是:从一定角度或在一定条件下看, 它授予主体以某种权利,主体有权作为或不 作为,他人不得干涉,同时也有权要求他人 作为或不作为,他人必须服从;从另一角度 或条件下看,这种权利是不允许主体选择和 放弃的,故又具有义务的属性。
责任主体的关键要素是他(它)是否具 备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
精选课件ppt
41
2、违法或违约行为 违法或违约行为在法律责任的构成中居
于重要地位,是法律责任的核心构成要素。
违法或违约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
3、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是指违法或违约行为给合法权
益造成的损失和伤害事实。
精选课件ppt
42
4、因果关系
法律的强制力不是单纯的暴力,它是以法 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的。
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
其中潜在性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只在人们违 反法律时才会降临行为人身上。
精选课件ppt
《法的基本理论》课件
![《法的基本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020bf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f.png)
04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的定义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律义务、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而由行为人 承担的不利后果。
它反映了法律制度对行为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谴责,是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或约定 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律上的不利后果。
法律责任的本质是代表国家对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人进行制裁,具有国家强制性和 道义性。
法具有规范、引导、制裁 和保障等作用,旨在维护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利益 和促进社会发展。
法的特征
国家意志性
法是国力
法具有普遍约束力,对所 有社会成员具有普遍适用 性。
强制执行性
法具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 施的特征,违反法定义务 或违法行为将受到相应的 制裁。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和法律关系客体三 个要素构成。
法律关系的要素
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客体
指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 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 、行为、精神产品等。
法律关系内容
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 的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要素。
法律关系的种类
责任性原则
违法实施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追 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06
法的发展与变迁
法的发展历程
古代法
古代社会的法律主要基于习惯和习俗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
中世纪法
中世纪法律以教会法和封建法为主要 形式,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发展 ,商人法和海商法逐渐兴起。
近代法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近代法律体系 逐渐形成,以宪法、刑法、民法和程 序法为主要组成部分。
01
02
03
04
绝对法律关系
《法学基本理论》课件
![《法学基本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e412cbd1f34693daef3e6e.png)
❖ 2、“意志”·物质生活条件
❖ 【材料3–8】从1859年开始,瑞士国家十分乐意接受难 民,随后制定了接受难民的相关法律。但是,在将近 100年过去的时候,1956年,匈牙利暴发革命,16000 人涌入了瑞士。1968年,捷克发生动乱,114000人进 入了瑞士。1975年,越南就有9000名难民在瑞士定居 。在1970年代,平均每年就有1000名难民进入瑞士。 而在1986年,平均每个月就有1000人申请难民待遇。 瑞士国家终于无法忍受了,无论在经济上、文化上,还 是政治上、习俗上,都出现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困难。 瑞士后来出于无奈,只好举行全民公决,修改了允许难 民定居瑞士的法律。
❖ 我并不认为你的命令是如此强大有力 ❖ 以至于你,一个凡人,竟敢僭越 ❖ 诸神不成文的,且永恒不衰的法 ❖ 不是今天,也非昨天,它们永远存在 ❖ 没有人知道它们的时间上的起源。
材料3
❖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 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 的法。上帝有他的法;物质世界有它的法;高于人
D、以平等、正义的价值尺度,制度化的为社会弱 势的群体和个体提供救济与补偿,实现社会最起码 和基本的公平;
E、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全球 性事务的妥善解决。
作为行为规范,法律约束行为而非思想
❖
法律
❖
不管/
\约束
❖
思想—可能导致—行为
❖
❖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其特殊的逻辑结构即:行 为模式——行为结果。
3、意志●统治意志
❖ 1755年,清朝文人胡中藻写有《坚磨生诗钞》一文。其中有“一 把心肠论浊清”、“与一世争在丑夷”、“斯文预被蛮”的语句 。清朝政府认为,这些语句实为含沙射影,在“清”的国号上加 “浊”字,并且使用“夷”、“蛮”等字,是诋毁谩骂满人的意 思。清朝政府认定,胡中藻犯有诋骂满人的罪行,于是,将胡中 藻处以死刑。后来,祝庭舒因为在《续三字经》中写有“发被左 ,衣冠更。难华夏,遍地僧”等字句,被认定为反清复明,犯有 重罪,凌迟处死。冯王孙同样因为在《五经简咏》写有“飞龙大 小见,亢悔更何年”等字名,石单槐在《茶园诗钞》中写有“大 道日以没,谁与相维持”等字句,被判触犯刑律,或者处以戮尸 ,或者处以凌迟。
法的基本理论课件
![法的基本理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98d1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78.png)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法的创制主体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 国务院
3、 省、直辖市人大及其 常委会和较大的市的 人大及其常委会
4、 自治地方的人大
3.法是依靠外部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 规范。
4.法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三) 法的作用
1.法的指引作用
2.法的预测作用
3.法的强制作用
4.法的威慑作用
5.法的教育作用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2.法律关系的客体
(1) 物:最大量的客体
(2) 行为
(3) 精神财富
(4) 各种合法权益
在现代文明社会,人不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物图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3.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必须是法律上确定的或者认可的权利和义务。
(5)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 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7)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8) 国际条约
法的各种具 体表现形式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4. 我国法的创制程序
(1)提出法律议案
(2)审议法律草案
(3)通过法律草案
(4) 公布法律
提出法律议案的主体
小组讨论
代表团审议
全体大会审议
1/2 普通法律草案Leabharlann 宪法草案或者宪法修正草案
2/3
请播放影像库中的 法的创制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三)我国法的适用
1.我国司法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