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表观盈亏量(肥料养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摘要:1.化学肥料的分类及作用2.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3.有效养分折算方法及计算实例4.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正文:一、化学肥料的分类及作用化学肥料根据所含有效养分可分为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
大量元素肥料主要包括氮、磷、钾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
微量元素肥料则包括铁、锰、锌、铜、硼、钼等肥料。
这些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二、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1.氮: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元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氮肥主要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等。
2.五氧化二磷:磷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元素,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提高抗逆能力,促进果实成熟。
磷肥主要有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硫酸磷等。
3.氧化钾:钾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元素,能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能力,改善果实品质。
钾肥主要有硫酸钾、氯化钾等。
三、有效养分折算方法及计算实例化学肥料中的有效养分是指肥料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通常采用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作为计算依据。
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折算系数分别为1、0.22、1.42。
例如:某化肥包装上标明总养分含量为45%,则该化肥中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的含量分别为:氮:(45%×1)/(1+0.22+1.42)≈13.3%五氧化二磷:(45%×0.22)/(1+0.22+1.42)≈4.9%氧化钾:(45%×1.42)/(1+0.22+1.42)≈26.8%四、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及其吸收、运输、利用规律的学科。
在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同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土壤肥料学考试计算题
例:计算亩产玉米600kg 需要的N 、P2O5、K2O 数量。
已知每百公斤玉米需N 、P2O5、K2O 分别为2.57、0.86、2.14公斤• 1、某省红壤区一田块的玉米无肥区产量为275kg/亩,施肥区产量为300kg/亩。
土壤有效磷15mg·kg-1,试计算土壤有效磷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利用率?。
• 百公斤产量的养分吸收量:P2O50.74(kg )•• 2、已知某块田的土壤测试值分别为N 60mg.Kg-1、P2O510mg.kg-1、K20100mg.kg-1,校正系数分别为0.6、0.5和0.8,则该块田的土壤供肥量分别为N ------kg 、P2O5,--------kg 、K20---- kg 。
•• 3、某块地经试验得空白玉米产量为250Kg/亩,计划每亩生产玉米500公斤,问需施多少肥料?每100公斤玉米约需N :2.7公斤;P2O5:1.14公斤;K2O :2.4公斤。
氮肥用尿素,磷肥用普钙,钾肥用氯化钾。
肥料中有效含量分别为0.46、0.18、0.55,肥料利用率分别为0.35、0.20、0.5。
•• 4、前三年平均亩产玉米450公斤,每100公斤玉米约需N :2.7公斤;P2O5:1.14公斤;K2O :2.4公斤。
土壤测试值分别为N 60mg.Kg-1、P2O510mg.kg-1、K20100mg.kg-1,校正系数分别为0.6、0.5和0.8,氮肥用尿素,磷肥用普钙,钾肥用氯化钾。
肥料中有效含量分别为0.46、0.18、0.55,肥料利用率分别为0.35、0.20、0.5。
•N= 600 100× 2.57 = 15.42kg P 2O 5= 600 100K 2O= 600100 × 2.14 = 12.84kg× 0.86 = 5.16kg。
辽宁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与研究
辽宁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与研究作者:李晗徐志强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年第04期摘要:以遼宁省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区域内耕地土壤理化性状。
结果表明,2013年~2018年全省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基本稳定,土壤肥力水平稳中有升;肥料投入总量基本稳定,有机肥施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施肥结构不尽合理,有必要加大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改善施肥结构,促进肥料合理利用。
关键词:耕地质量;监测;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12-03耕地质量监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性能进行动态监测,掌握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肥力、作物产量的影响,为耕地地力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2013—2018年监测数据,分析讨论辽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变化趋势、肥料投入状况、作物产量及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 监测点基本情况1986年,辽宁省按照全国统一部署,开始在棕壤、褐土、草甸土等3个旱耕土壤类型上建立8个土壤监测点进行试验研究,后经多次修改土壤监测技术方案,进一步调整土壤监测点布局,完善监测点基础设施。
1992年,辽宁省建立了14个可进行各因素肥料试验研究的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并制定了《辽宁省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技术规程》。
同时,各市县结合实际相应建立了约200个形式多样的土壤监测点。
2006年,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在主要土壤类型区域建立了9个国家级土壤监测点。
2016年,辽宁省国家级监测点扩充至43个,涵盖棕壤、褐土、水稻土、草甸土等主要土类。
监测区常年无霜期120~200 d,降水量600~800 mm。
监测点主要集中在高等级耕地上,高等级耕地21个,中低等级各11个,详见表1。
2 土壤肥力现状及变化趋势2.1 有机质监测点有机质含量监测结果详见表2。
作物N,P,K含量对于平衡施肥的诊断意义
收稿日期:2005-11-30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1-2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5C B121101)资助。
作者简介:蔡祖聪(1958—),男,浙江余姚人,研究员,主要研究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
作物N 、P 、K 含量对于平衡施肥的诊断意义蔡祖聪,钦绳武(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摘要:利用在河南封丘潮土进行的长期肥料试验,以NPK 处理为参照,分析肥料N 、P 、K 不同配比处理的小麦、玉米子粒和秸秆中N 、P 、K 含量变化。
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子粒或秸秆中N 、P 、K 含量或比值可以很好地反映提供给小麦和玉米的N 、P 、K 养分是否均衡。
因此,通过作物收获物养分含量和比值及其产量分析,有可能为施肥是否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均衡需求提供一个诊断标准,为下一季同一作物的施肥提供依据。
文章还提出了制定相对参照标准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作物养分;平衡施肥;诊断中图分类号:Q9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05X (2006)04-0473-06Diagnosis o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by N,P ,K contents ingrain and stra w of wheat and maizeC AI Zu 2cong ,QI N Sheng 2wu(State K ey Lab.o 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Inst.o f Soil Sci.C AS ,Nanjing 210008,China )Abstract :A key issue to raise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to mitigate environmental im pact of fertilization is to bal 2ance the supplies of nutrients for crop growth.T echniques for balanced fertilization have been well developed ,for instance ,s oil testing and plant analyses.The aims of balanced fertilization are not only to balance nutrient input into and output from s oil ,but als o to balance nutrient supplies for crop growth.H owever ,indicators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to diagnose whether supplied nutrients are balanced or not for crop growth.We analyzed the N ,P ,K contents in grain and straw of wheat and maize harvested from a long 2term fertilizer experiment located at the Fengqiu Ecological Experimental St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 ,P ,and K in grain and straw of wheat and maize well reflected the balance status of N ,P ,and K supplies.Thus the analyses of nutrient contents w ould be able to diagnose whether the fertilization was balanced or not and to recommend fertiliz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ratios of N ,P ,and Kfor the next same crop.The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relative criteria was als o proposed.K ey w ords :Nutrient content ;balanced fertilization ;diagnosis 我国作物对化肥养分的利用率低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已经受到了高度重视[1]。
土壤测试结果和施肥建议总结
土壤测试结果和施肥建议总结土壤测试是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可以获取土壤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相关信息,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以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本文将总结土壤测试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
一、土壤测试结果总结在进行土壤测试时,我们主要关注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两个方面,下面是具体的测试结果总结:1. 养分含量: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如下:氮(N)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氮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磷(P)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磷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钾(K)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钾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长期以来,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受到了不合理的施肥和作物连作的影响,导致某些养分的含量不平衡,需要通过施肥来进行调整。
2. 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显示:pH值: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的pH值为X,属于(酸性/中性/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都会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效果,需要通过施肥控制土壤的酸碱度以适应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建议基于土壤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施肥建议,以实现土壤的合理施肥和提高作物产量:1. 氮肥施用建议:根据土壤中氮的含量,我们建议在种植作物生长初期和追肥期适量施用氮肥,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具体的施肥量和频次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2. 磷肥施用建议:对于磷肥的施用,我们建议在作物生长初期和根系发育阶段施用磷肥,以满足作物对磷元素的需求。
磷肥的施用可以通过直接施肥或混入土壤中进行,具体的施肥量可以根据土壤中磷的含量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3. 钾肥施用建议:钾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建议在作物追肥期时适量施用钾肥,以提供作物所需的钾元素。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测土施肥技术测土施肥技术是通过在田间采取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利用化学分析手段(速测或常规分析),了解土壤有效养分状况,然后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产量要求及不同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在增施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科学配比和适宜用量施肥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科学施肥和节本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
技术要点1、田间取样: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土壤类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块,采用梅花形或蛇形布点,旱地取0-15厘米、水田取0-20厘米的耕层土壤,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或对角线法留取景0。
5公斤土样供化验用;样本控制面积及代表性可根据实地情况而定,旱地可按100-150亩、水田可按150-200亩而定。
2、土壤化验:化验可采用速测和常规分析两种形式,检测参数一般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在设备能力可能的条件下以及特色作物对微量元素的要求,也可进行锌、硼等等微量元素的测定。
3、制定施肥技术方案:在调氮、稳磷、增钾、配微的总体施肥原则指导下,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和产量要求,一般按照基肥占70-80%、追肥占20-30%的比例确定肥料的配比和用量,在保证氮肥合理应用的前提下,因土壤磷素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亩用量以50公斤为宜;而土壤钾素下降是土壤的主要症结,增施钾肥应是测土施肥的重要技术环节。
结合来凤县实际,测土配肥技术着重介绍养分平衡施肥法和BB肥的应用技术。
(一)养分平衡施肥法养分平衡施肥法是依靠土壤化验室测试出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在此基础上,用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减去土壤供肥量,其差额部分通过施肥进行补充,使作物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与供应养分量之间达平衡。
养分平衡施肥法施肥量的计算公式是:作物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吸收养分量-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常数:0.15 = 1500(公斤)活土层重÷1000 (ppm)校正系数=作物实际吸收养分数量÷土壤测定养分含量作物每100公斤产量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见附表)附表主要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kg)氮(N)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钾(K2O)水稻籽粒2.25 1.10 2.70小麦籽粒3.00 1.25 2.5甘薯鲜块根0.35 0.18 0.55土豆鲜块根0.50 0.20 1.06大豆豆粒7.20 1.80 4.00豌豆豆粒3.09 0.86 2.86花生荚果6.80 1.30 3.80油菜菜籽5.80 2.50 4.30烟草鲜叶4.10 0.70 1.10黄瓜果实0.40 0.35 0.55茄子果实0.30 0.10 0.40番茄果实0.45 0.50 0.50胡萝卜块根0.31 0.10 0.50萝卜块根0.60 0.31 0.50卷心菜叶球0.41 0.05 0.38洋葱葱头0.27 0.12 0.23芹菜全株0.16 0.08 0.42菠菜全株0.36 0.18 0.52大葱全株0.30 0.12 0.40柑桔果实0.60 0.11 0.40梨果实0.47 0.23 0.48葡萄果实0.60 0.30 0.72桃子果实0.48 0.21 0.76(注: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0%、22%、60%。
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玉米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及肥料利用率研究陆裕珍;罗大贤;唐正平;杨祖芳;李锦琴;袁剑彪;郭章群【摘要】为龙里县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获得了试验相关参数,即:土壤供肥量N 9.00kg/667 m2,P2O5 3.01 kg/667 m2,K2O 7.49 kg/667 m2;肥料利用率:N 30.71%,P2O5 7.47%,K2O 18.87%,建立玉米氮、磷、钾三要素肥效回归方程,得出当地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667 m2施N 10.46 kg,P2O5 7.88 kg,K2O 8.89 kg,在此配方组合下能够获得最佳产量,为560.8kg/667 m2。
【期刊名称】《农技服务》【年(卷),期】2011(028)008【总页数】2页(P1141-1142)【关键词】玉米;“3414”试验;最佳施肥量;肥料利用率【作者】陆裕珍;罗大贤;唐正平;杨祖芳;李锦琴;袁剑彪;郭章群【作者单位】贵州省龙里县农村工作局,贵州龙里551200;贵州省龙里县哪旁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羊场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农村工作局,贵州龙里551200;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省龙里县洗马镇农业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3通过氮磷钾“3414”肥效试验,探索龙里县玉米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等相关技术指标,以获取土壤供肥能力、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建立玉米配方施肥数学模型,以期为龙里县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龙里县洗马镇牛场村,地理坐标107°05'28.83″E、26°45'22.92″N,海拔1180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31mm,年平均气温15.7℃,无霜期280d左右,地块面积3100m2,土壤肥力中上,宜耕性好。
夏季施肥对三角梅苗木营养生长及叶片SPAD值的影响
夏季施肥对三角梅苗木营养生长及叶片SPAD值的影响作者:周国容傅小霞余铭杰温志江奕伟伍成厚李坚谭梓轩卢意琳郑育芬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14期摘要 [目的]研究夏季施肥對三角梅苗木营养生长和叶片SPAD值的影响,为三角梅苗木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小叶紫花三角梅1.5年生扦插苗,在夏季采用平衡复合肥进行了水肥[100~1 000倍( m/V )]和干肥(10~40 g/盆)的施肥试验,通过测定植株营养生长指标和叶片SPAD值,探讨不同施肥方法和浓度对三角梅苗木生长的影响。
[结果]在夏季施平衡复合肥可以显著促进三角梅苗期的新梢生长和冠幅的扩张。
水肥100倍、干肥10、40 g/盆的新梢生长量最高,水肥300~700倍次之,水肥1 000倍生长量最低,但与清水对照(CK)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
CK与施肥处理的冠幅差异极显著,但各施肥处理之间的植株冠幅差异仅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对苗木株高的影响不显著。
叶片的SPAD值为44.5~49.2,CK和施用水肥100~1 000倍叶片SPAD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不明显,但施用干肥处理的苗木叶片SPAD值降低,且达到极显著水平。
[结论]夏季施平衡复合肥可以促进三角梅苗木营养生长,建议采用浓度300~700倍的水肥。
关键词三角梅;苗木;平衡复合肥;营养生长;SPAD值中图分类号 S 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4-0110-03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s of summer fertilization on vegetative growth and leaf SPAD value of Bougainvillea glabra seedlings, in order to provide fertilization references for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of seedlings. [Method] Using the 1.5yearold cutting seedlings of Bougainvillea glabra as material, the fertilization was studied by diluting 100 to 1 000 times of water or direct fertilized 10 g to 40 g solid fertilizer per pot with balanced compound fertilizer in summ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s and concentrations on the growth of Bougainvillea glabra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vegetative growth index and the value of SPAD in leaves. [Result] Application of compound fertilizer in summer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shoots and the expansion of crown width. The shoot growth of water fertilization 100 times( w/v ),10 g and 40 g per pot of solid fertilizer were the highest, the liquid fertilizer of 300 to 700 times was the second best,1 000 times the lowest, but all these with clear water control reached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level. The difference of crown width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as very significant, but the difference among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as only significant. The effect of fertilization on seedling height was not significant. SPAD values of leaves ranged from 44.5 to 49.2. The SPAD values were at higher level on the control and with 100 to 1 000 times of liquid fertilizer treatments, but the values with solid fertilizer decreased to a very significant level, showed damage to the leaves of the solid fertilized plants. [Conclusion] Fertilization in summer can promote the vegetative growth of Bougainvillea glabra seedlings. It is suggested to use 300 to 700 times of liquid fertilizer.Key words Bougainvillea glabra ;Seedling;Balanced compound fertilizer;Vegetativegrowth;SPAD value基金项目广州市科创委重点项目(202002020027);广州市城市维护项目(穗林业和园林合字〔2017〕34号);广州市公共预算项目(穗财编〔2016〕89号)。
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论文
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初探为探索本地常规施肥下油菜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及测土配方施肥对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去冬今春我县在横江镇车头村进行了油菜氮磷钾肥利用率田间试验。
供试土壤基本性状:ph值5.5,有机质32.61g/kg,全氮1.80g/kg,碱解氮220.94mg/kg,速效磷27.06mg/kg,速效钾60 mg/kg。
试验田排灌条件良好,前作为晚稻。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肥料试验实施1.试验设计试验设8个处理:处理1:测土配方施肥;处理2:测土配方施肥无氮;处理3:测土配方施肥无磷;处理4:测土配方施肥无钾;处理5:常规施肥;处理6:常规施肥无氮;处理7:常规施肥无磷;处理8:常规施肥无钾。
2.试验小区面积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选择了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面积1.7亩,先分成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2个大区(每个大区0.8~0.9亩)。
在2个大区中,除设置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小区外还各设置了30m2的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共8个小区,小区间开有30㎝宽的沟作为分隔,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
详细分布图见表1:油菜试验小区田间分布图。
供试品种为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湘杂油743。
由于每个处理的氮、磷、钾肥用量不相同,难以用复合肥来实施,故选用含量达标的单质肥料: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作为供试肥料。
3.供试品种及肥料供试品种为由湖南农业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湘杂油743。
由于每个处理的氮、磷、钾肥用量不相同,难以用复合肥来实施,故选用含量达标的单质肥料:尿素、钙镁磷肥和氯化钾作为供试肥料。
4.试验操作方法各试验小区除施肥按方案要求分别称量外,每小区的基本苗、种植密度及其他农事操作程序和时间完全一致。
(1)按试验设计排列,每小区2畦,每畦宽1.4m,长10.7m,种植密度23×22㎝,每小区种植584株,折合每亩种植1.3万株。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O、KO)表观盈亏量(肥料养...演示课件.ppt
不同土壤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
820 644.4 781 781.6 757
土壤类型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平均
水稻土
90.92%
83.20%
88.79%
88.79%
87%
红壤
36.04%
30.00%
27.91%
26.80%
30%
vjghkjh
表5
8
vjghkjh
9
结果与分析(4)
表观盈亏量(kg/亩)
1.5 1
0.5 0
-0.5 -1
-1.5 -2
-2.5 -3
-3.5
vjghkjh
单季稻
麦-稻
主要种植制度氮素表观盈亏量
表4、表5
4
vjghkjh
5
vjghkjh
6
结果与分析(3)
• 耕地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
– 耕地基础地力的量化指标,多采用在常规的生产水 平下,不施肥(空白)区的作物产量占常规区产量 的百分比。
vjghkjh
14
主要结论(3)
• 地力贡献率
现阶段施肥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之 一。施肥较不施肥区,水稻增产率65%。从水稻 产量看,随着地力产量由高到低,土壤贡献率依 次降低,全市监测点的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占 到30%左右 。
vjghkjh
15
主要结论(4)
• 肥料投入比例,投入结构
vjghkjh
17
谢 谢!
vjghkjh
18
P2O5
合计 K2O
合计
N
P2O5 K2O
合计 N P2O5 K2O
2011年棉花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总结
2011年棉花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总结彭泽县土肥站根据江西省土壤肥料推广站的部署,为了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磷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的效果,现将彭泽县土肥站2011年开展的棉花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总结如下:一、试验设计试验在彭泽县芙蓉墩镇五联村彭如才家棉田内设置,采用大巨无重复设计,在一个2.6亩的棉田中设常规施肥和测土配方施肥两个大区,在2个大区中分别划出20平方米设置试验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配无磷、配方施肥无钾共8个处理图示如下:二、材料和方法1、土壤状况:棉花移栽前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大区0-2cm 基础土样,晾干后测定养分含量(化验结果如下表): 试验地土壤状况 表12、供试肥料:(1)肥料选用单质肥N 选用尿素,分五次施用,基肥10%,苗肥10%,蕾铃肥60%,桃肥20%,P 选用九江磷厂生产的过磷酸钙;P 肥分两次施用,基肥40%,蕾肥60%;K 肥选用中化化肥公司生产的氯化钾,K 肥分两次施用,蕾肥70%,花铃肥30%。
3、施肥水平 表24、小区施肥量(g ) 表3三、供试品种:亚华棉10号,于4月12日播种,5月25日移栽,亩栽1300株。
四、结果与分析1、茎、籽棉、铃壳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经取茎杆、子粒、铃壳作养分测定,各处理养分含量见下表养分含量检测结果表表4然后根据各处理获得的产量和各处理养分含量检测结果计算出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N、P、K利用率见下表肥料利用率表表52、产量与产量性状不同的施肥方式对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见下表产量结构表表6(1)从表5可以看出肥料的合理施用有利于提高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率。
(2)从表6得知配施肥区的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区的产量,缺区的产量显著减少,这说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的一项措施。
五、结论在彭泽地区棉油两熟制的栽培条件下,棉花采用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产量,从产量结果来看氮素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子,其次是钾,再次是磷。
长期监测点年度监测报告编写完美版PPT
有机质(g/kg)
有机质(g / k g )
25.5 25
24.5 24
23.5 23
22.5 22
21.5
2007
2008
2009
耕层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2010 年度
水田
旱地
园地
40
35
30
25
20
15
10
2007
2008
2009
2010
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
有机质(g / k g )
6
7
8
9
概 述(2)
• 监测点处理设计
④①处20理104年,监测测土结配果–方表施明编肥,化号全肥市+3有耕3机层0肥土区1壤。有8机2质-平0均1含量监为2测5. 点的种植制度为单季稻,处理
为 全市水稻土的平均有机质32g/kg,而红壤是22g/kg。
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处理1,长期无肥区(空白区);②处理2,常规施肥区,
碳铵35 kg/亩、过磷酸钙25 水Biblioteka 土平均氮、磷、钾均有亏缺,分别为2.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基本平稳。
kg/亩、尿素20
kg/亩、
氯化钾 7.5 kg/亩 本市内省级监测点情况,包括数目,分布区域,涉及的主要土壤类型,种植制度等。
监测点土壤类型为水稻土2个和紫色土2个,代表了全市耕;地7③0%处的土理壤类3型,。测土配方施肥纯化肥区,
12
结果与分析(1)
• 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变化趋势
– 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等 – 以有机质为例:
①2010年监测结果表明,全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平 均含量为25.1g/kg,与2009年相比上升0.8g/kg, 耕层土壤有机质在全市范围内变异较大,最低为 6.18g/kg,最高为44.5g/kg。
复混(合)肥料及计算
五、复混肥料投料量的计算
• 1、例如:欲配制分析式8-10-12的混合肥料1吨, 需用尿素(N=45%)、过磷酸钙(P2O5=20%)、氯 化钾(K2O=60%)及填充料各多少千克? • 解: 首先算出配制1吨混合肥料的需肥量: N=1000×8%=80kg ; P2O5=1000×10%=100kg K2O = 1000×12%=120kg; 再算出需要的肥料量: 需尿素量为:80÷45%=177kg; 需过磷酸钙量为:100÷18%=555kg; 需氯化钾量为:120÷60%=200kg; 填充料为:1000-177-555-200=68kg 填充料一般为磷矿粉,石灰石,硅藻土,
• 2、再如:欲配制3吨3:2:1的混合肥料,需尿素 (N=45%)、过磷酸钙(P2O5=20%)、氯化钾(K2O=60%) 各多少?所配肥料的分析式是什么?
解:每公斤N相当于硫酸铵1/20%=5kg;
每公斤P2O5相当于普钙1/12%=8.3kg; 每公斤K2O相当于硫酸钾1/50%=2kg 1:5:3混合肥料的最低配合量为: 5×1+8.3×5+2×3 = 52.5kg 故:需硫酸铵 5×1500/52.5=142.9kg 需普钙 8.3×1500/52.5=1185.7kg 需硫酸钾 2×1500/52.5=171.4kg 分析式为: 142.9×20%:1185.7×12%:171.4×50% = 28.6:142.2:85.7 ≈1:5:3
估算实例:
• 某农户麦田前3年平均产量为365kg,该 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150kg,现有 碳酸氢铵和猪圈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 划产量, 每亩约需施用多少猪圈肥和碳 酸氢铵?
估算步骤:
(1)计划产量确定: 365+365×10%=401.5︽400kg (2)实现计划产量的需肥量确定: 根据前表可知,实现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3kg,那么实现 400kg小麦籽粒,需氮: 400×3/100=12kg (3)估算土壤供肥量: 150×3/100=4.5kg (4)需要通过施用肥料补充的氮量: 12-4.5=7.5kg (5)估算实现计划产量施肥量: 假设以氮素需要补充施用量的2/3作基肥,需氮量为 7.5×2/3=5kg。 按优质猪圈肥含氮0.5%,当季肥料中氮素利用率 为25%计算, 则每亩需施优质猪圈肥的数量为: 5 -----------= 4000kg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
《土壤肥料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土水势:土壤水分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势能的变化。
2.土壤导热率:指厚度为1cm,两端温度相差1℃时,每分钟通过1cm2土壤断面的焦耳数。
3.养分归还学说: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如果不正确地归还土壤的养分,地力就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4.作物营养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阶段对某种养分需要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要求却很迫切,此时如果不能满足作物对该种养分的需求,作物的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即使后期大量补给含有这种养分的肥料,也难以弥补,这个时期称之为作物营养的临界期。
5.复合肥料:同时含有氮、磷、钾三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肥料。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7.非必需营养元素:一些特定的元素,对多数植物是不需要的,但对特定的植物是必需的,这些元素为非必需营养元素。
8.报酬递减律:在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作物的总产量是增加的,但单位施肥量的增产量却是依次递减的。
9.厩肥:是指以家畜粪尿为主,加入作物秸秆、草炭或泥土等垫圈材料集制而成的有机肥料。
10.高温堆肥:是以高纤维的秸秆、杂草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人畜粪尿,堆腐温度较高,时间短,适合集中处理大量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肥。
11.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内土体容积的烘干质量。
12.总孔度: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土壤总孔隙度。
13.土壤结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各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
14.土壤有机质: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植物的残体以及分解和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5.人粪尿药物处理:给粪便中加入农药、氨水、尿素、石灰氮、漂白粉等化学物质。
二、填空题1.土壤中的铁、锰、铜、锌、硼的有效性随土壤pH升高而降低,而钼的有效性随土壤pH升高而增大。
棉花施肥方案和配方
棉花施肥方案和配方施肥是棉花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和配方,可以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棉花施肥的方案和配方,旨在为棉农提供参考,实现丰收的目标。
一、施肥方案根据棉花生长的不同阶段和所处的土壤状况,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是关键。
1. 营养初期(播种期至幼苗期)此时,棉花正处于生长初期,营养需求相对较低,主要以补充基础养分为主。
建议使用复合肥进行施肥,每亩施用10-15公斤,基础肥料的比例为N-P2O5-K2O=10-15-10。
同时,根据土壤酸碱值进行中性化处理,保持土壤的适宜pH值,有利于植物的养分吸收。
2. 生长期(苗期至开花期)在棉花的生长期,施肥的重点是满足植物对氮、磷、钾元素的需求,同时补充微量元素。
每亩每次施用15-20公斤复合肥,比例为N-P2O5-K2O=20-10-10,可通过分期施肥的方式,将施肥次数分为2-3次。
此外,注意增加镁、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开花过程。
3. 结实期(开花至结果期)在棉花结果的关键时期,施肥的目标是促进蓓蕾的正常形成和发育,增加棉铃的数量和质量。
每亩每次施用20-25公斤复合肥,比例为N-P2O5-K2O=15-15-15,分期施肥2-3次。
此外,还可根据土壤状况进行钾元素的追加施肥,增加棉铃的含纤维量。
4. 成熟期(结果期至收获期)在棉花成熟期,施肥的目标是维持植株的生长和健康,并促进棉纤维的发育和成熟。
每亩每次施用15-20公斤复合肥,比例为N-P2O5-K2O=10-10-15,分2-3次进行。
此外,注意及时补充植物所需的钙和硼等微量元素,有利于棉纤维的质量和产量。
二、施肥配方棉花施肥的配方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和土壤情况,合理配置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比例。
1. 基础配方复合肥是常用的基础肥料,可以满足棉花的基本养分需求。
常用的复合肥有NPK 15-15-15、10-15-10等。
根据根据棉花生长阶段和土壤养分情况,选择适当的复合肥种类和含量进行施用。
冬小麦平衡施肥的计算方法
冬小麦平衡施肥的计算方法—氮磷钾比例法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是植物生存最基本的物质,而肥料是植物生长的条件,科学用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但是肥料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肥料不足,特别是有机肥料;二是施氮肥多,重氮轻磷,造成养分失调肥料浪费。
为此,特提出平衡施肥的计算方法,供生产实践参考。
一般情况下,测土配方施肥表中采用的推荐施肥量是纯氮,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钾(K2O)的用量,如何根据肥料有效养分含量换算成具体的肥料施用量,假设该地块推荐施肥量为每亩(667㎡)施纯氮8.5千克,P2O5 4.5千克,K2O 6.5千克。
方法一:单元肥料。
其计算公式为:推荐施肥量÷肥料有效养分含量=肥料施用量。
可得如下结果:施入尿素(尿素含氮量一般为46%)为8.5÷46%=18.5千克,施入硫酸钾(硫酸钾中K2O的含量一般为50%)为6.5÷50%=13千克,施入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中P2O5的含量一般为12%)为4.5÷12%=37.5千克。
方法二:施用复合肥。
用量应先以配方施肥表上推荐施肥量最少的那种肥计算,然后添加其他两种肥。
如果某种复混(合)肥袋上标示的氮、磷、钾含量为15:15:15,那么先按照P2O54.5千克计算,4.5÷15%=30千克,该地块应施这种复合肥30千克,这样,土壤中的磷素营养已经满足了作物需要。
由于复合肥比例固定,难以同时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对各种养分的需求,因此,需添加单元肥料加以补充,其计算公式为:(推荐施肥量﹣已施入肥量)÷准备施入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增补施肥量。
该地块已经施入了3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相当于土壤中纯氮30×15%=4.5千克,P2O5、K2O 也各为4.5千克。
根据表上推荐施肥量施纯氮8.5千克,K2O 6.5千克的要求;还需要增施:尿素(8.5-4.5)÷46%=8.7千克,硫酸钾(6.5-4.5)÷50%=4千克。
科技成果——大豆第五、六积温区主推品种及配套技术
科技成果——大豆第五、六积温区主推品种及配套技术一、合理选茬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的地块,前茬以小麦、马铃薯为主,根据近年使用长残留除草剂情况,合理调茬,不重茬。
二、科学整地前茬为小麦,麦茬机械收获秸秆粉碎均匀还田于地表——伏深翻——耙后起垄;马铃薯耙茬起垄。
三、种子及其处理1、精选优良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且经审定推广的优质品种。
第五积温带:黑河45、北疆九1、昊疆2、嫩奥5、北豆16;第六积温带主推品种:华疆2、黑河35、北豆26、黑河44、嫩奥4。
2、种子精选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使种子净度达到98%,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0%,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3、种子处理(1)种子包衣播种前选用2.5%咯菌腈种衣剂包衣。
(2)根瘤菌接种有条件的地块,可在临近播种时用大豆根瘤菌拌种,拌后立即播种。
四、精准施肥通过有机、无机肥相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生物菌肥、改进施肥方式等,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适量减少化肥用量。
1、底肥利用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原料堆制充分发酵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亩施1-1.5吨,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2、种肥根据土壤供肥能力和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平衡施肥,一般12-26-10(N-P2O5-K2O)含量48%或相近配方,推荐用量14-16公斤/亩。
3、追肥在大豆花期至结荚期叶面追肥1-2次,补施中微量肥料,减少落花落荚,提高产量,增加品质。
一次,可在大豆盛花期用亩用尿素0.3-0.5公斤+磷酸二氢钾0.2公斤+25克钼酸铵叶面喷施;二次追肥,可分别在始花期和初荚期叶面喷施。
五、精量播种1、播种时间当地温稳定通过7-8℃时适时早播,一般5月12日至5月25日。
播种要选用气吸式播种机,精量播种、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严把质量关。
2、种植方式土壤平整、耕层深厚的地块110厘米大垄种植3-4行。
三行,平均行距22.5厘米;种植四行,小行距12厘米,宽行距21厘米。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表观盈亏量(肥料养
3
种植制度
肥料投入量(kg/亩) (有机肥+化肥) N P2O5 1.46 K2O 5.8 N 13.95
养分吸收量 (kg/亩) P2O5 2.54 K2O 9.65 N 0.93
平衡系数 P2O5 0.57 K2O 0.60
麦-稻
12.92
单季稻
24
4.37
12.45
21.08
4.01
16.28
14
主要结论(3)
• 地力贡献率
现阶段施肥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之 一。施肥较不施肥区,水稻增产率65%。从水稻 产量看,随着地力产量由高到低,土壤贡献率依 次降低,全市监测点的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占 到30%左右 。
15
主要结论(4)
• 肥料投入比例,投入结构
监测点的氮磷钾肥料50%以上由化肥提供,尤其是氮,
1.14
1.09
0.76
1.5 1 0.5 0 -0.5 -1 -1.5 -2 -2.5 -3 -3.5
表观盈亏量(kg/亩)
单季稻
麦-稻
主要种植制度氮素表观盈亏量
表4、表5
4
5
6
结果与分析(3)
• 耕地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
– 耕地基础地力的量化指标,多采用在常规的生产水 平下,不施肥(空白)区的作物产量占常规区产量
11
12
主要结论(1)
• 土壤耕层理化性状总体的变化趋势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基本平 稳。从全市监测点2007、2008、2009、2010 四年的平均值看,各养分含量均是有升有降,有 机质……,全氮……
13
主要结论(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的盈亏)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
化学肥料有效养分折算为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算题植物营养学
【实用版】
目录
1.化肥的总养分是指什么
2.化肥中的有效养分有哪些
3.如何计算化肥中的有效养分
4.植物营养学对化肥使用的建议
正文
化肥的总养分是指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在化肥中,有效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氮元素能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磷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钾元素则有助于植物的抗逆性和产量提高。
为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我们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充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
在计算化肥中的有效养分时,通常会涉及到化学肥料的有效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
有效氮是指化肥中可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氮元素,五氧化二磷则是指化肥中磷元素的一种形式,氧化钾同样也是化肥中钾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
计算有效养分时,需要根据化肥的成分和植物对各养分的需求量进行综合考虑。
在植物营养学中,对化肥的使用有以下建议:
1.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和施用量。
2.尽量选择含有多种养分的复合肥,以满足作物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
3.注意化肥的施用时期和方法,避免过量施用导致环境污染和作物生长不良。
4.提倡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发挥有机肥和化肥各自的优势,提
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总之,化肥的总养分是指化肥中所含有的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
计算化肥中的有效养分需要考虑化肥的成分和植物对各养分的需求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6
问题与建议
• 增加监测网点数量,提高覆盖面。
• 监测点需要进行规范化改造。除了省级的监测点比较规范 外,其它的市、县监测点急需进行规范化建设。
• 加强监测信息发布手段设施建设,提高监测成果应用的时 效性。建立全省的地力监测网络数据库,使地力监测这项 社会性公益性的工作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时效性更强。 • 大力推广平衡施肥,调整用肥结构 。 • 调整施肥水平 。 • ……
14
主要结论(3)
• 地力贡献率
现阶段施肥仍是提高作物产量的关键农艺措施之 一。施肥较不施肥区,水稻增产率65%。从水稻 产量看,随着地力产量由高到低,土壤贡献率依 次降低,全市监测点的基础地力对产量的贡献占 到30%左右 。
15
主要结论(4)
• 肥料投入比例,投入结构
监测点的氮磷钾肥料50%以上由化肥提供,尤其是氮,
3/4来源于化肥。2010年度N:P2O5:K2O = 1:0.27:0.51, 钾肥投入较少,养分比例不协调,存在施肥不平衡现象,
应注意及时补充钾肥。
农田养分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有机无机比分别为 0.24:1、0.35:1和2.20:1,化肥N:P2O5:K2O为
1:0.46:0.16。化肥投入结构中,氮磷化肥所占比例呈下
– 肥料投入变化趋势 • 肥料投入结构是指:有机肥,复合肥等使用量 和比例,(其中可分为实物量和纯量;氮磷钾 的比例等) – 肥料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 作物总产量与肥料施用总N、总磷(P2O5)、总钾 (K2O)间的关系。
10
有机肥投入量
化肥投入量
总投入量
不同利用方式 N P2O5 K2O
合计 N P2O5 K2O
合计 N P2O5 K2O
合计
水田
3.01
1.24
2.39 6.64
9.91
2.1
4.6 16.61
12.92
3.34
6.99 23.25
旱地
6
4
5 15
18
6
10 34
24
10
15 49
水田的N :P2O5:K2O=1:0.26:0.54
旱地的N :P2O5:K2O=1:0.42:0.62
表4、表5
820
644.4 781 781.6
不同土壤类型的基础地力贡献率
土壤类型
2007年 90.92% 36.04% 2008年 83.20% 30.00% 2009年 88.79% 27.91% 2010年 88.79% 26.80% 平均
水稻土
红壤
87%
30%
表5
8
9
结果与分析(4)
• 肥料投入与作物产量
11
12
主要结论(1)
• 土壤耕层理化性状总体的变化趋势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化基本平 稳。从全市监测点2007、2008、2009、2010 四年的平均值看,各养分含量均是有升有降,有 机质……,全氮……
13
主要结论(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的盈亏)
农田耕层土壤氮、磷养分盈余,钾素亏缺严重。从耕层土壤 养分收支平衡结果看,全市耕地平均氮素、磷素(P2O5)分别 盈余0.57kg/亩、2.18kg/亩,钾素(K2O)亏缺11.73kg/亩。 从土壤类型来看,红壤养分亏缺较大。水稻土平均氮、磷、 钾均有亏缺,分别为2.81kg/亩、2.98kg/亩、9.93kg/亩。 从不同种植制度看,……
1.14
1.0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76
1.5 1 0.5 0 -0.5 -1 -1.5 -2 -2.5 -3 -3.5
表观盈亏量(kg/亩)
单季稻
麦-稻
主要种植制度氮素表观盈亏量
表4、表5
4
5
6
结果与分析(3)
• 耕地基础地力与作物产量
– 耕地基础地力的量化指标,多采用在常规的生产水 平下,不施肥(空白)区的作物产量占常规区产量
17
谢
谢!
18
3
种植制度
肥料投入量(kg/亩) (有机肥+化肥) N P2O5 1.46 K2O 5.8 N 13.95
养分吸收量 (kg/亩) P2O5 2.54 K2O 9.65 N 0.93
平衡系数 P2O5 0.57 K2O 0.60
麦-稻
12.92
单季稻
24
4.37
12.45
21.08
4.01
16.28
的百分比。
• 贡献率%=无肥区产量/常规区产量*100
7
不同土壤类型无肥区和常规区产量
年份 水稻土 无肥区 红壤 水稻土 常规区 红壤
2007
2008 2009 2010 平均 457
356.3
520 475 475 229
295.5
193.3 218 209.5 524
391.9
625 540 540 757
1
2
结果与分析(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
–表观盈亏量(肥料养分的投入量-作物养分的吸收量) 及盈亏率【(投入/支出-1)×100】来衡量农田施 肥水平及养分平衡。 以农田氮素平衡为例
2010年,全市耕地土壤平均氮素(N)盈余 6.14kg/亩,实际盈亏率为38.2%,不同种植制度土 壤中盈亏也存在 较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