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综述
谈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
谈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建设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理念,强调通过综合的控制策略,将城市雨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以降低城市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道路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道路是城市交通的血脉,也是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
在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道路建设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和处理。
传统的道路设计往往只关注交通功能,而忽视了雨水的自然排放问题。
在海绵城市中,道路需要设计成具有雨水收集和处理功能的生态廊道,通过设置雨水花园、雨水盆地等设施,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并通过净水和过滤等处理手段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
道路建设要注重绿化和生态恢复。
在传统的道路设计中,往往以硬质路面为主,缺乏绿化和生态修复的措施。
而在海绵城市中,道路应该设计成可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绿色走廊,通过设置绿化带、绿色屋顶等设施,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提高空气质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道路建设要注重人性化设计。
海绵城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道路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
在道路的设计中,应该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增加人们出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海绵城市的道路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雨水收集和处理、绿化和生态恢复、防洪和排水、人性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目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论述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景观设计论述摘要:我国的社会正处于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下,交通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改变道路景观的建设,而且道路景观的建设日趋受到重视,这是因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便是道路,而道路景观会对司机的心情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便给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所设计出来的城市道路景观必须要对人们的要求进行满足,同时还要满足生态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景观设计我国目前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的加快,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出现了气候异常的现象,造成城市内涝等等问题经常发生,而且水资源也愈加紧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而且目前我们处理大多数的市政道路,都是以大面积的硬化方式为主,辅以大型水管和泵站进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常常会引发内涝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设计市政道路景观的过程中可以糅合海绵城市理念,以此来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进行提升,从而使得城市经济以及生态环境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一、海绵城市概念在最近这几年中,我国在不断的扩张城市的路面面积,就使得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在不断的增大,进而也引发了城市洪涝灾害等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便引入了海绵城市,希冀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对环境的变化进行充分的适应,还能良好的应对自然灾害。
海绵城市简单而言,就是在下雨时能吸水,同时还能蓄水,还要做到善水以及净水,在需要的时候将这些水释放出来进行二次的利用,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以生态为先,有机的结合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在保障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基础上,达到贮存渗透和净化的目标,从而二次利用水资源,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地表水,地下水以及自然降水之间的关系,对给水、排水以及水循环利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协调。
二、传统城市道路雨水的处理方案在原来建设城市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问题,也没有糅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所以传统的道路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分成了简单的机动车道和人行车道,在道路两旁的装饰物绿化带设置的位置偏高,即使是在下雨的天气状态下,这种设计也无法存住雨水,大量的水涌入下水道,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快速的排水,防止出现大面积的积水现象,但是在最近几年连绵的大暴雨的天气状况下,有一些城市还是出现了内涝的问题,虽然出现了这种问题,但是我国还是处于极缺水资源的状态。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摘要:市政道路的设计工作能够为道路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测量与评估,其实际的作用十分关键,所以我们必须十分注重。
文章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为研究重点,对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必要性、当今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合理的发展方式提出了几点认识。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设计策略引言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进程也在加快的推进,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也有新的进展,工程质量与设计进度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也进一步凸显出来。
但是当前市政道路工程在设计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以及施工技术的革新。
本文就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技术及质量管理展开全面的分析与探究,致力于为相关人员和企业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工作的重要性(1)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工作有助于就地取材、减少工程成本。
比如可以通过试验和设计来辅助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所现存的砂石料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施工技术的要求,有条件的话可以使用,以减少工程的成本。
(2)市政道路工程中开展试验和设计工作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和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
事实上,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可行性、适用性、先进性以及有效性均由试验检测来进行判断,这些因素会极大地促进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进度与质量的进步。
(3)市政道路工程中开展设计工作有助于对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当前相关技术标准作出科学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这就可以使工地材料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合理的使用。
(4)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工作有助于对市政道路工程进行质量方面的控制、验收评定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所需的基础条件。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问题(一)整体设计技术水平不高市政道路工程属于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物资的运输以及人们出行的安全,同时还影响着城市整体规划以及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
解析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摘要:我国东部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明显,雨季到来时,我国东部地区多个城市会发生严重的内涝,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
当前城市内涝的发生与城市大量硬化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硬化建设影响了雨水的渗透能力,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一旦雨水量较大时,则会产生严重的内涝。
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市政道路设计时,需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以渗、滞、蓄、净、用、排等作为设计的重要方针,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就像一块海绵那样,能把雨水留住,让水循环利用起来。
即指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同时丰富城市景观,增强城市生态功能,让城市更加宜居。
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既要实现生态目标,也要满足城市功能。
因此,低影响开发设施建设必须要以建筑与小区、绿地与广场、城市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生态系统。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市政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道路硬化用地面积能占到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0%。
道路面积如此广泛,道路路基范围收集到的雨水量非常可观。
如果能在保证道路功能的基础上,采用更为生态的设计方式,就近收集道路径流作为地下水、路边绿化带的补充水源,对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3.1科学设计道路横断面在设计市政道路横断面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满足市政道路各项基本功能,包括确保满足车流量和人流量等基本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在道路两侧布置一些宽度比较适宜的绿化带,及时汇集市政道路范围内的雨水,减小市政排水管网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理念,指的是建设的城市具有类似海绵一样的性质,进而强化自身对多样环境的适应能力,将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城市,能在雨水充足时段有效储存雨水资源,在降雨量减少的干旱时节合理释放与应用前期储存的水资源。
推行“海绵城市”理念不仅契合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也能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生态的自我修复与防灾能力。
“海绵城市”用在城市道路设计实践中时,一定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方案,为我国城市道路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点1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1.1 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产品品质要求日益提高。
随着产品的多元化,城市中的垃圾产生速度越来越快,直接导致城市污染的加剧,对城市的宜居性打了折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高要求和城市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演越烈,越来越多的居民要求更优越的居住环境。
通过海绵城市中的相应理念进行城市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改善环境,解决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等问题,最终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1.2 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海绵城市理念中关于道路设计的主要思路是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
要在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中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作用,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防止城市内涝的出现。
同时对现有或新增的排水、蓄水系统进行改造升级,降低城市蓄水的压力,提升水资源的二次利用,这样既能防止内涝,又能通过海绵城市的理念解决水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综合提升城市水资源的调节能力。
1.3 有利于提升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当前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硬化面积也随之增加,这也使市政道路路基范围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雨水量。
一旦雨季到来,许多城市则会进入到“看海模式”,内涝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治理中的顽疾。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论述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论述摘要: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确保城市的长久发展。
在城市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海绵体材料,将其应用在生活区和休闲区,而且需要在规定地点设计地块,当多雨时节时,海边地块将会吸收多雨的水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径流,从而造成涝害。
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后,海绵地块的雨水可以为居民提供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
经过反复净化与汇集雨水,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构件具有较高设计标准,并且涉及部门众多,具有复杂的施工流程,需要长期规划安排相关区域,在协调与沟通各个部门的基础上,完成市政更新等环节,充分体现出城市市政的规划,与修筑预留足够的空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前言: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强降雨和溃坝洪水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也与市政道路的总体规划和设立建设相互关连。
当前的,为了进一步消除城市内涝,常规都加装了排水管和电动泵,但这些建筑设施会形成大量的地下空间,占用可使用的活动空间,具有非常高的成本效益,同时整体对城市的物理结构还会构成一定量的威胁。
正确对待生态环境和海绵城市的基本概念城市排水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环境。
所以,根据海绵都市化的基本概念,需要对市政道路进行了系统优化。
1.这种理念的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有所改善和程序优化城市的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
当今,城市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准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染状况日趋严重。
在城市的设立建设中,不仅仅触及城市发展,还触及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设立建设。
海绵城市的设立建设可以很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中国行政执法还发布了相关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竭尽全力的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的整体设立建设。
同时还可以看出,国际社会同样也在高度重视海绵城市和生态环境的设立建设。
在海绵城市的设立建设中,海绵效应是最主要的。
它可以有所改善和优化城市排水控制系统,使城市公共设施更加健全,连接城市存储压力,有效充分利用水资源,防止洪涝灾害,阻止城市干旱气候,并有效果的控制城市水利资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硬化路面面积不断增加,雨水的入渗能力减弱。
市政道路的建设有必要的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路,缓解城市内涝,实现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标签:海绵城市理念;城市道路设计;应用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理念分析所谓的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通过对城市用地的规划,并充分利用吸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这样在城市休闲和生活区就有了足够蓄水的地方,雨水能被吸收,让雨水能消化在每个布置好的海绵区域内,避免其汇集成徑流,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能减少城市的积水面积,同时还能对所吸收的雨水进行再次利用,这也能有效缓解城市当前发展阶段水资源较为短缺的现状。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将城市的雨水渗透、直流、存储、净化和循环使用、排水等多方面相结合,从而能有效防止内涝灾害,控制地表径流,并对水资源进行优化利用,从而满足城市多个项目建设的需求,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城市各项功能,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于实际建设中,打破传统城市设计建设的束缚,构建全新的城市生态发展系统。
2、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方案中的应用在现代的城市道路建设中,道路设计主要是采用凸起型的路面设计来达到对雨水处理的目的。
在这其中,主要体现了在对雨水处理中的“排”的理念,并没有对雨水做到充分的利用,很好的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
下面对海面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进行介绍。
2.1道路总体设计《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中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了说明,其规定在建设中要尽可能的保护原有自然环境,在道路建设中,需要在规划中就注重保护自然水文条件,可以对自然板块进行有效利用,采取紧凑式的开发等方法。
要结合城市中现有的给水排水系统和水文规划,在确保水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保护城市中的天然河道及湖泊,绕开及避开水环境的敏感点,在布局路线走向上要合理,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通过使用不同等级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人行道、绿化等,对雨水建设滞、留、渗设施,进而完成道路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
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
浅谈市政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之一便是市政道路的设计。
市政道路一直被视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但是,如何在道路设计中加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储水、净水和释放水的城市系统。
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可以实现道路除水、减轻城市水灾的影响、提高城市的洪水安全性、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等一系列目标。
一、雨水排放和利用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首先可以提出的是对雨水排放和利用。
通过设置绿色屋顶、绿色墙体、雨水花园等装置,收集和利用雨水,通过使用分离式雨水管道等措施,将雨水资源进行调节和利用,实现城市雨水建设的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可以采用原水净化、雨水花园等措施,将排放的废水转换为清洁水源进行利用。
二、造型设计其次,可以通过道路造型设计来实现海绵城市的理念。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增加滩涂、河道、湿地等水体水源,增设污水自然净化系统和雨水花园等装置,同时在道路设计中增加雨水花园、雨水绿化、雨水收集井等设施,实现道路中的雨水利用和储存。
三、集水设计此外,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中还需要注意到的是集水系统的设计。
市政道路的采用分级系统的设计,将道路的道沟设置在路侧,通过将不同层面的集水联通,进行水体的等级化处理,可以提高雨水处理效果。
四、景观布局最后,还需要着重考虑海绵城市道路设计的景观布局方面。
在市政道路的设置中,可以在设计中增加浸润性的植物、草坪和花园等水生植物,增强道路整体景观的同时,也可以促进阳光和雨水对环境的滋润,提高城市的绿化和环境质量。
总之,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可以大大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洪水安全性,达到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的效果,实现城市环境的良性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首先诠释一下什么是海绵城市,这是针对城市大量降雨所引出的新名词,是指城市的排水系统可以像海绵一样快速吸收大量降水,从而可以良好的适应暴雨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市政道路设计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城市道路布局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将城市的建设益处一一列举出来,从城市的规划以及道路设计等两个方面,探索优化市政道路设计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在我国大城市的道路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与市政道路工程联合,实现现代城市道路规划以及道路给排水改进的双重优化,不仅仅对于建设绿色城市有益,而且对于建设城市的生态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海绵城市概念是近些年来我国提出的新型环保主题城市概念。
“海绵城市”是一个新的名词,随着我国市政道路设计要求不断增加,海绵城市这个名词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升高,很多相关部门的市政人员逐步意识到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
严格意义上来讲,海绵城市是指要求城市对于大量降水可以做到像海绵一样快速的吸收排水体系,并且可以储存这些淡水资源,将所得的大量降水用于农田灌溉以及生活用水,如果不能及时处理这些降水,就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如果在城市的道路上有过多的积水,就会危害到人们的日常出行[1]。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新型的市政道路设计中,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种问题,使城市道路成为海绵一样,可以高效的吸收降水。
通过城市中的给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就可以对道路积水更好的处理,从而避免危害人们的日常出行。
收集后的雨水可以用于缓解城市用水高峰的压力、缓解部分缺水地区的水资源压力,帮助城市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海绵城市概念非常符合当代绿色发展主题,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2.1 人行道设计人行道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车流量较大的马路中穿行而设计的,人行道的设计不仅仅要从生态效益角度出发,还要在人行道设计时对人行道位置进行综合考虑。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市政道路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它提出通过城市水循环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和水环境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弹性和适应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道路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一、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城市道路通常采用硬化的路面和边沟,导致大量的降雨水无法透过道路系统进入地下水系统。
为了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应采用更多的透水路面和道路边沟建设。
透水路面材料可以使用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可以有效将降雨水导向地下水系统,同时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在道路边沟方面,可以采用设有透水孔的混凝土预制板等材料,增加了道路附属设施的水循环功能。
二、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海绵城市”理念倡导利用自然水体的功能,使城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能源消耗。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该理念,设计更多的自然水体,如湖泊、人工水渠和环保生态沟。
这些水体可以收集并处理城市排放的废水,滤除废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为城市供应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自然水体的设置还可以吸附城市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灰尘,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有很好的作用。
三、构建植被廊道植被是城市中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屏障之一,不仅能够吸收空气中的CO2,还能为城市生态系统创造生物多样性,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应该构建植被廊道。
这些廊道可以是绿色带、花坛、绿化隔离带等。
这些绿化道路可以有效吸附道路排放的废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同时,它们还能够在城市降雨时吸收雨水、蓄水和渗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四、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回收并利用城市雨水。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蓄存池,将路面积蓄下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初步处理后进行存储。
在需要水的时候,这些储存池中的雨水可以进行二次处理后用于道路绿化、公园灌溉和做街头雕塑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论述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
论述 " 海绵城市 "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摘要: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
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率还是偏低,未来我国的城镇建设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主动脉”,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不仅对于推动城市交通运输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也是城镇居民出行的重要保障。
市政道路需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才能更好地为大众服务,本文针对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进行分析,探讨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增强城市排水能力和蓄水能力,意在减少城市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身保水性能的提升。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运用引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发展理念的滞后,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如城市内涝、排水设施不完善、雨水资源浪费以及地下水污染等。
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要求,大力支持发展海绵城市,对雨水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缓解城市内涝,达到维持城市原有的水生态环境系统,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1关于“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即指城市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城市径流雨水、蓄水排水等功能的建设理念,将其与城市道路建设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功能,进而适应不同自然环境发展,减少或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道路的破坏,形成雨季存水防涝的城市道路建设格局,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城市道路建设工作中,市政部门与道路工程施工企业形成合力,加强对城市道路建设环节的设计,将道路建设与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相结合,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建设工程中的优势和作用,打造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2市政道路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市政道路作为城市的骨架,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载体,在市政道路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有利于推进城市道路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近些年来,为了提升市政道路的设计合理性,人们在城市建设中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借助先进的设计方案增强了市政道路的雨水渗透功能,可以有效避免城市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助于改善城市的设计思路,促进市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主要就海绵城市建筑理念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市政道路;设计要点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海绵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其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而海绵城市建筑理念是指城市中的道路排水系统能够拥有海绵一样的吸水能力,并且具有控制雨水资源的作用,可以对其重复利用,为城市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
一般来说,海绵城市建筑理念体现在市政建设规划中,相关部门在对整体布局进行分析后,采用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提升市政道路的设计合理性,并将具有强吸水能力的材料应用在道路建设中,可以解决突发的集中降雨引发的洪涝问题,并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存储和利用。
通过市政规划,城市中会存在海绵地块与普通地块,相较来说,海绵地块的积水控制能力更强,发生严重地表径流的概率更低。
海绵地块的雨水收集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可以将其用在城市的运行中,像是路面的清洁、绿化带的浇灌等,为城市的用水提供帮助和支持。
海绵城市建筑理念涉及到的范围较广,对于市政道路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市政道路规划中,相关部门应该合理应用海绵城市建筑理念,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从而提升城市的规划合理性,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海绵城市建筑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原则2.1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在海绵城市建筑理念下,相关部门对于城市道路的设计应该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要求,明确市政道路的发展指标以及建设目标,并制定实际可行的规划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海绵城市建筑理念,并将节能环保的雨水采集系统融入市政道路建设,提升对雨水的收集和管理能力,还需要规划合理的雨水处理和排放路径,防止造成生态污染。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市政道路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市政道路设计摘要:在雨季来临之际,内涝现象在许多城市内频繁发生,对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干扰,严重时还危害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发生内涝现象与市政道路建设设计息息相关。
市政道路在设计时,对于雨水渗透性考虑不充分,当降雨量较大情况下便发生了内涝问题。
基于这一形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逐渐融入了市政道路设计当中,加强对对雨水渗透、吸收,以此降低了城市内涝发生率。
基于此,文章对海绵城市建设下的市政道路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排水;净化处理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相关概述极强吸水性是海绵类物质的特性,顾名思义,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给排水系统具备较好吸水性,能够快速、高效地吸收、处理降雨,为城市发展正常顺序提供保障。
一般来说,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吸水效果较的材料配置在设定位置,如城市休闲、生活、娱乐等区域,在降雨较多季节,雨水可以被设计置定的海绵系统吸收。
由于海绵地块比一般地块具备更强的吸水性,所以,海绵地块不会发生大规模积水、径流现象,可以在相应层面对城市内涝进行预防。
此外,经海绵系统吸收雨水并且经过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净化处理之后,返回城市使用,这也是解决城市供水新思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城市用水难问题,也为城市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但是,海绵城市在进行规划与建设过程中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紧密相关。
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具备较大整体规模,若是临时对相应区块进行吸水性改造,其效果难以实现海绵城市整体吸水性要求。
因此,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应用,需对相应区域进行长期规划、安排,并且要与有关部门进行有效协调,确保能够将海绵系统在市政道路设计、建设方面得到有效应用,提升城市规划效果。
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对于城市发展而言,市政道路建设与民众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极为紧密,市政道路建设水平有效提升,可以为城市的人口、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综合应用性能,提高道路系统的透水性以及排水性,并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发展的破坏影响,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设计情况进行研究,本文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市政道路建设设计要求,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要点0引言市政道路工程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设计工作不仅关乎项目整体的美观性与实用性,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
若城市道路的排水性能不佳,则很容易积水泛滥导致洪涝灾害。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其本质就是发挥“海绵”的作用,使水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在积水过多的时候及时储存起来,用于缓解旱季危机。
因此,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重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贯彻。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给排水系统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同时有效控制利用雨水资源,为城市征地开展日常生活与生产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正常情况下,海绵城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在综合分析城市整体布局后,在市政道路工程中使用具有优异吸水性能的海绵体材料。
当发生集中降雨或出现洪涝积水等问题时,预先设计的海绵地块能够有效吸收雨水资源并进行合理储存。
海绵地块与普通地块相比具有更强的吸水性﹐因此能够有效控制地区积水情况,确保不会发生严重的雨水径流。
海绵地块收集储存的雨水资源能够在物理与化学净化后应用到城市运行中,为城市地区水资源供应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帮助﹐从而缓解部分城市地区水资源紧缺问题。
但是,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泛﹐需要众多部门配合开展且对于工程设计标准要求比较高,因此需要提前开展科学设计与长远规划,以保证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实际情况、未来发展规划目标相契合。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路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约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思路分析海绵城市是指运用生态设计和工程措施,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地表水资源,以减少城市洪涝及水资源恶化问题,以达到保护环境、改善生态、提升城市可持续性的目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主要包括水资源管理、自然水文修复、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和绿色景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一、水资源管理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根据城市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的水资源。
需要通过建设和改善城市的储水设施,如建设雨水花园、水池和地下水库等,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
要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储水设施,以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
还应合理规划城市的抽水和排水设施,以确保城市的供水和排水能力。
二、自然水文修复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通过生态修复和水文工程措施,修复城市的自然水文系统,提高城市的自然水文功能。
要通过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水污染和土壤侵蚀的风险。
要通过建设湿地和河道,提高城市的水体存储和自然地表水循环能力,减少城市洪涝的风险。
三、道路排水系统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设计合理的道路排水系统,以减少城市洪涝的风险,并加强城市的排水能力。
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坡度和坡面,以促进道路的自然排水,并确保道路排水系统的畅通。
要通过建设排水沟、雨水花园和雨水湖等,增加城市的排水容量,减少城市洪涝和水质污染的风险。
还要加强道路抗洪设施的建设,如建设排水排渍区、设置洪水逃生通道等,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四、绿色景观设计在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应通过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绿色景观和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要合理规划绿化带和绿色廊道,增加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保护能力。
还要通过景观设计,营造生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区域,提供生物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摘要:城市化发展进程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规划问题,如何规划建设好市政道路是相关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
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功能的发挥对城市良性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市政道路设计中,发挥市政道路的海绵作用即是其功能之一,能为城市运转起到良性作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设计、应用1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或改造过程中为其赋予海绵属性,也就是“海绵城市”可以有效应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比如在遇到强降雨天气时可以通过渗水、吸水与蓄水等不同功能实现雨水的处理,同时又能在干旱的季节,把存储的水释放出来然后加以利用。
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而言,必须高度尊重生态优先的基本原则,把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进行深度融合,在切实保证城市防洪排涝功能的基础之上,实现对城市雨水的渗透、蓄水、净化等处理,促进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实现城市环境的优化与改善,保护自然环境[1]。
2“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2.1有利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基于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城市建设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
然而近些年来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发严峻。
而“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对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
在市政道路设计阶段科学地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充分发挥出优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协调与维护,在达成市政道路设计基本需求的基础之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改善。
2.2有利于科学调控水资源“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可以有效突出“海绵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排水系统,同时实现基础体系的科学完善,进一步缓解城市蓄水压力。
此外,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能够切实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出现水资源污染、灾害等问题,预防与控制旱涝,从而实现水资源科学调控。
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综述
关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综述【摘要】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功能的有序运行、市民日常生活的有序开展,乃至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城市处于快速发展、升级阶段,市政给排水系统也面临着新的要求。
海绵城市理念契合市政道路给排水科学设计的需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对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的原则、要点等进行综述,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海面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在城市升级发展的背景下,市政给排水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建设的最终效果及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理论注重对雨水的合理化收集和处理,可在城市内部形成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和利用,从而解决一些城市长期面临的水资源紧张、内涝灾害频发等问题。
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显著提高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 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意义海绵城市是在生态城市概念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城市规划理念,其核心是构建城市的水循环能力,一般通过使用特殊材质的施工材料,如路转、蓄水设施等,提升城市内部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实现高效的蓄水、排水协调动态管理。
海绵城市理论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市政道路的设计理念。
传统市政道路施工所使用的路砖和路基等一般都是实体结构,渗透性较差,当降雨量较大或雨季时,大量的雨水会蓄积在道路表面,无法排出,这给市政给排水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一旦给排水系统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就会导致降雨量超出排水量,城市内部会出现大量的积水区,内涝灾害由此发生。
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也会对城市建筑等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城市的运行陷入瘫痪,给城市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
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可增加道路施工中弹性材料的使用,减少实体、硬化结构的应用,同时增设具有良好蓄水性的城市绿地、湿地等,从而提高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率,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循环。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于城市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对市政道路的使用也有很大的影响。
海绵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市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概述众所周知,海绵是一种吸水性极强的物质,而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建设中的排水供应系统能够像海绵一样,具有很强的吸水功能,并对道路表面的雨水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减少道路积水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市政道路的正常使用。
海绵城市建设多体现在其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定点设置的地块,并在上面安装吸水性能强的材料作为海绵体。
当雨季到来并产生大量降水的时候,雨水能够被提前安装的海绵地块吸收掉,从而减少道路表面的积水。
通常来说,海绵体的设置对在城市中的生活区域。
这种海绵体的地块与一般地块相比,具有良好的吸水能力,能够保证当前区域降水不会形成连片径流,减少城市内涝现象的出现。
海绵地块吸收的雨水通过简单处理可再次利用,为城市供水提供新思路,并从根源上提高了雨水利用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城市用水问题。
此外,海绵地块对于雨水的收集、净化机处理,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一)有效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对于融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市政道路来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雨水的洪峰流量,还能够减少城市洪涝情况的出现,从而极大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较以往传统的排水理念来说,对于雨水的排除多以排水管道为主要渠道。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道路渗水能力的不断降低,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在逐年上升,排水问题也日益增多。
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如果城市道路不能及时将大量的降水排出,则会对城市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活动,甚至会对城市发展带来一些经济损失。
而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并不断提升城市道路的渗水能力,通过多种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对雨水进行处理,以此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保障城市道路的正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设计综述摘要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中的应用正逐步由理论走向实践,对道路的设计、建设等均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宜把握的原则,对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设计实践做了小结。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设计1 “海绵城市”概述“海绵城市”,即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降雨时把雨水吸纳、存储,在不降雨时将存储的水加以利用,从而改善城市对水的控制利用状况。
“海绵城市”的概念最初是针对城市建设中硬化路面和设施过多,在碰到大量降雨时,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水,造成城市洪水和内涝的情况而提出的,目的是改善城市洪涝状况,随着概念的延伸,由改善城市洪涝扩展到对雨水的存储利用,改善城市的水环境状况。
发展到当下,“海绵城市”还包含与自然协调、和谐共存的理念。
2 如何构建“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通过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雨水系统来实现。
当前,海绵城市正逐步由理论倡导进入实践阶段,国家、各省市等层面,相继出台了不少指导性文件,编制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宜把握以下两条原则。
(1)统筹协调、各有分工建设海绵城市时,应该把城市、区域作为有机体统一进行设计和协调,充分发挥不同地块各自的优势和特征,通过各个地块、区域的协作,共同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
在当前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对某一类型用地在LID设施以及海绵城市功能的建设上求全责备的现象,既不经济,也悖逆了与自然协调的理念,也不利于长远的使用、维护和改造。
(2)功能为主、因地制宜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城市洪涝、改善城市水环境,我国领土广大,各个区域、城市的水资源状况差异巨大,所面临的水的问题各不相同,建设海绵城市时,应该因地制宜,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来改善相关状况。
例如,江南等水网丰富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时,可不用强调蓄水功能和设施,而侧重于渗水、滞水功能的建设;干旱区域,则要更偏重于蓄水和用水等方面的建设。
另外,海绵城市主要是以LID设施为实现手段,但LID设施并非实现海绵城市的唯一方法,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宜因地制宜,尽量利用现状、自然的条件和环境来实现。
3 “海绵城市”道路与一般道路差异性分析道路排水的基本要求是尽快地将地表水排出,保证行车安全,行人顺利通过。
“海绵城市”道路与一般道路在雨水排水、利用等方面具有以下差异:(1)排水理念的差异一般道路雨水排水,是将所有雨水汇流到雨水口,再由雨水管排出,其排水理念是集中处理;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排水,将雨水通过渗透、滞水、外排等多种方式处理排出,其排水理念是分散化处理。
(2)对行车安全影响的差异一般道路雨水完全在地表形成徑流,通过雨水口排出道路,地表径流容易形成行车安全隐患;海绵城市道路雨水部分下渗到路面结构内部,减少了路面雨水径流,有利于行车安全。
(3)系统可靠性差异系统可靠性主要是基于排水方式的差异。
一般道路中,某一段道路范围的雨水通过某特定雨水口和雨水管排出,雨水排出路面范围的路径和方式较为单一,系统可靠性较差;海绵城市道路中,雨水通过下渗、存储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处理,雨水外排方式和途径多样,系统可靠性较高,且LID设施可对经由雨水管排出的雨水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了系统可靠性。
(4)系统功能差异一般道路仅考虑将雨水排出道路范围,不涉及雨水净化、存储和使用等方面。
海绵城市道路通过路面结构层、绿化带等,对雨水进行截污和净化,借助蓄水设施、绿化带等,实现雨水的存储和利用功能[1]。
4 “海绵城市”道路设计4.1 车行道设计(1)路面材料选择通过采用透水路面,让车行道范围雨水下渗,来满足海绵城市道路设计功能。
透水路面包括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两类。
目前,国家层面针对透水路面材料的规范主要有《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T135-2009)和《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部分省、市针对自身特点,也出版了一些透水路面材料方面的应用技术规程。
透水水泥混凝土和透水沥青混凝土是通过采用特殊的原材料、配料比、加工工艺等方法,从而增加混合料中的孔隙比,进而实现透水功能。
目前,透水路面材料在强度上与不透水路面材料尚存在差距,在规范中仅提倡在荷载较轻的道路上使用。
在材料上,目前国内部分厂商的透水路面材料的透水功能已经得到了验证,具有较好的效果。
图1 某厂商透水水泥混凝土样块透水功能实验(2)结构设计透水路面结构分为全透水结构和半透水结构。
机动车道采用半透水结构,非机动车道可采用全透水结构。
①透水水泥混凝土结构设计机动车道的半透水结构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表层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第二层为不透水的混凝土基层,下面是稳定土基层和路基。
雨水可渗透入面层,并受不透水基层阻隔,无法下渗到土路基中,在不透水基层表面的透水水泥混凝土面层中形成径流排出[2]。
非机动车道可考虑采用全透水结构。
当采用全透水结构时,需防范雨水对路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②透水沥青混凝土结构设计根据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透水层的结构层数和厚度,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分为Ⅰ、Ⅱ、Ⅲ三种。
透水沥青路面Ⅰ型:仅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基层设置不透水封层。
透水沥青路面Ⅱ型:面层、基层采用透水材料,垫层采用不透水材料,基层与垫层间设置不透水封层。
透水沥青路面Ⅲ型:面层、基层、垫层均采用透水材料,雨水直接渗入土路基。
从Ⅰ型到Ⅲ型,透水层厚度依次增大,蓄水能力依次增强,同时,结构强度依次降低,所适应的交通荷载依次减轻。
需注意的是,根据《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190-2012)规范,当采用全透型(Ⅲ)结构时,要求路基土渗透系数大于等于7×10-5cm/s。
(3)排水设计在车行道范围内,雨水部分通过下渗、在道路结构层内形成径流,部分直接形成地表径流,并最终排出道路。
路面排水根据道路是否设置有下凹式绿化带可分两种情况。
当设有下凹式绿化带时,雨水主要从车行道范围汇入下凹式绿化带中,再在绿化带中进行消化处理。
通过设置开孔路缘石,让雨水顺利地进入绿化带。
开孔路缘石可分权开孔和半开孔两种,全开孔路缘石便于雨水汇入绿化带,半开孔路缘石整体性、美观性更好。
当采用半开孔路缘石时,开孔位置、车行道范围汇水排水等设计可比照一般道路的雨水口设计。
当未设置下凹式绿化带时,可在车行道边上设置盲沟,沟中设置纵向穿孔排水管的方式进行排水。
也可采用一般道路的方式,通过设置雨水口和雨水管的方式进行排水,当设置雨水口排水时,需留意透水结构层厚度与雨水口标高间的关系处理。
4.2 人行道设计人行道的LID设计主要有透水铺装、生态树池等。
与车行道相比,人行道所承受的荷载强度较小,其所需结构强度要求更低。
透水铺装主要通过采用各式透水人行道砖,配合中、下层透水结构设置,目前,人行道透水铺装已经有較大范围的应用。
生态树池,改变了传统树池高于人行道平面的设计,生态树池低于人行道平面,内部设置较大的储水空间,可存储部分周边区域接纳的雨水。
目前,生态树池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
4.3 绿化带设计绿化带是海绵城市道路实现蓄水、净水、用水、排水功能的重要设施,绿化带设置LID设施,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宽带。
与一般道路中,绿化带高于车行道、人行道不同,在海绵城市道路设计中,绿化带低于路面高度,呈下凹式,利用下凹空间,吸纳存储雨水。
具体设计如下:(1)侧石、平石设计为便于车行道范围雨水汇入绿化带,侧石采用开孔路缘石,开孔处的车行道一侧的平石宜空出,以便于雨水汇入,绿化带中侧石开孔处宜设置消能设施,以减少汇水处的冲刷。
(2)绿化带结构设计绿化带主要结构可分两层,一是上层种植土,主要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二是下层蓄水、净水、排水层,由级配碎、砾石等构成。
为增加绿化带净水功能,可在级配碎石层与种植土层增设砂层。
为防止上、下层间的混合,在上下层之间设置透水土工布;为防止绿化带中雨水渗入地基,造成损害,在下层底部铺设不透水土工布。
(3)绿化带排水设计绿化带可存储、利用部分雨水,雨水汇入绿化带后,优先自由下渗,经种植土层下渗到级配碎石层,再渗入纵向穿孔排水管中,并通过横管等,排入市政管道或专门的LID设施。
海绵城市绿化带排水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溢流式雨水口、挡水堰、纵向穿孔排水管、横向排水管等。
溢流式雨水口:溢流式雨水口高于绿化带地表,低于开孔路缘石开孔高度,当雨量较大,雨水漫到溢水口高度时,直接经由雨水口排入纵向排水管,从而方式绿化带内雨水漫到车行道。
挡水堰:挡水堰在绿化带中呈横向设置,主要功能是将绿化带分隔开来,防止绿化带中雨水随着道路纵坡汇集到纵断面低点。
挡水堰不宜完全隔断,应保证雨水能够一定程度上的自由流动。
纵向排水管:纵向排水管官身穿孔,可用透水土工布包裹以减少砂、石进入管中,纵向排水管既接收经由下渗汇集的雨水,也接收直接经溢流式雨水口流入的雨水。
横向排水管:联通纵向排水管和相应的市政雨水排水总管,将纵向排水管中雨水及时排出,或引导到周边蓄水设施和空间去。
5 结束语海绵城市市政道路对改善城市水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包含道路、排水、绿化等多个专业的系统性工程,其设计过程中,需要不同专业人员共同来参与,其功能的实现和改进,更需要从设计,到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人员共同来推进。
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必将会更加成熟,城市洪涝灾害也必将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1] 魏永.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J].江西建材,2016,(8):61-64.[2] 邓淼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6,35(30):139-141.[3] 孔泽仁.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优化设计[J].低碳世界,2016,(5):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