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年味
年味专题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导语:春节,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节日,我们组织了一次以“探寻年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年味逐渐淡薄。
为了让学生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决定开展一次以“探寻年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们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 增强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时间2022年1月20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四、活动地点1. 民俗文化博物馆;2. 老街;3. 年货市场。
五、活动内容1. 参观民俗文化博物馆上午,学生们首先来到了民俗文化博物馆。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馆内的各类展品,了解了春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各地的特色年货。
通过实物展示,学生们对春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走进老街参观完博物馆后,学生们来到了老街。
老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两旁店铺林立,各种年货琳琅满目。
学生们在老街中漫步,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品尝了各种传统小吃,还亲手制作了糖葫芦、剪纸等手工艺品。
3. 购买年货下午,学生们来到了年货市场。
在家长的陪伴下,学生们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年货,如对联、福字、灯笼等。
通过购买年货,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过年的氛围。
4. 庙会活动晚上,学生们参加了庙会活动。
庙会上有舞龙舞狮、杂技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节目。
学生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还参与了猜灯谜、投壶等游戏,欢声笑语不断。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探寻年味”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对春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活动感悟:学生甲:“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春节的来历和习俗,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生乙:“在老街和年货市场上,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学生丙:“通过制作糖葫芦、剪纸等活动,我学会了动手能力,也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年味的社会实践活动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年文化,我校组织了一次以“体验年味,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活动背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年味也逐渐淡薄。
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年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手制作传统年货;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民俗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们对春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2. 传统手工艺体验:组织学生们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如剪纸、糖画、泥塑等,让学生们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年货制作:学生们分组合作,亲手制作传统的年货,如春联、福字、灯笼等,体验年味。
4. 走访社区:组织学生们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送去新春祝福,并介绍春节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年文化。
5. 班级联欢会:举办班级联欢会,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共同庆祝新春佳节。
五、活动实施1. 活动前期:学校成立了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宣传等工作。
同时,与民俗专家、手工艺人等联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活动中期:组织学生们参加讲座、手工艺体验、年货制作等活动,确保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年味。
3. 活动后期:对活动进行总结,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六、活动成果1. 学生们对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2. 学生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动手制作传统年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 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
4. 通过走访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了年文化。
浓浓的年味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族情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我校决定开展“浓浓的年味”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走访、体验、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 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活动时间2022年1月22日-2022年1月28日四、活动地点1. 走访当地民俗村,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2.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走进农村家庭,体验农村春节习俗。
4.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活动内容1. 走访民俗村组织学生走进当地民俗村,参观民俗文化展览,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通过观看传统表演、品尝特色美食、体验传统手工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春节的喜庆氛围。
2. 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了解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走进农村家庭组织学生走进农村家庭,体验农村春节习俗。
让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变化,感受农村人民的幸福生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如为孤寡老人送温暖、为贫困家庭捐款捐物等。
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六、活动流程1. 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流程等。
(3)做好活动经费预算,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实施阶段(1)开展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活动目的、内容、注意事项等。
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年味(3篇)
第1篇导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薄。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寻找年味,让参与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涵。
一、活动背景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民间习俗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许多传统的年俗逐渐消失,年味也变得越来越淡。
为了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传统春节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活动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2. 感受传统年味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4. 培养青少年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走访民俗村,体验传统年俗组织参与者前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村,了解当地的传统年俗。
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年画、剪纸、灯笼等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体验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传统习俗,感受浓厚的年味。
2. 举办传统文化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参与者讲解中国传统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使参与者对春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 亲手制作传统美食组织参与者学习制作传统美食,如饺子、年糕、汤圆等,共同分享美食,感受家的温暖。
4. 举办文艺演出邀请民间艺术团体表演传统节目,如舞狮、舞龙、京剧、豫剧等,让参与者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5. 拍摄“寻找年味”主题照片鼓励参与者用镜头记录下传统年俗、民俗活动等美好瞬间,通过照片的形式传播年味。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者对传统春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传统年味的魅力。
以下是活动总结:1. 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与者积极参与,反响热烈;2. 活动使参与者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了文化自信;3. 活动培养了参与者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4. 活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五、展望未来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年味的反馈(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味这一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边缘化。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体验年味,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反馈总结。
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现代生活节奏所取代,年味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也不例外。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学校决定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年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活动内容1. 走访老字号商铺活动当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前往当地的老字号商铺进行参观学习。
在商铺老板的带领下,学生们了解了各种传统年货的制作过程,如春联、剪纸、年画等。
通过参观,学生们对传统年货的制作工艺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参观民俗博物馆在民俗博物馆,学生们参观了各种与年俗相关的展品,如年画、年历、灯笼等。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年俗的起源、发展以及各地的特色年俗活动。
3. 亲手制作传统年货在活动当天,学生们还亲手制作了传统年货,如剪纸、春联、灯笼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发挥创意,制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年货作品。
4. 举办年俗知识竞赛为了检验学生们对年俗知识的掌握程度,学校还举办了一场年俗知识竞赛。
竞赛分为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内容涉及年俗、年货、年节活动等方面。
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效果1.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对年味这一传统节日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亲手制作传统年货的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动手能力,学会了剪纸、春联、灯笼等传统技艺。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传承传统文化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年味这一传统节日文化传递给身边的人,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有关春节习俗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3篇)
有关春节习俗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3篇)有关春节习俗的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目的春节前夕,我市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价格普遍大幅上涨,与前一周相比,肉、禽、菜、水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占七成以上的商品价格上涨,其中蔬菜价格涨幅最大。
通过寒假期间对我家住宅四周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价格的调查,分析调查数据,得出春节期间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缘由。
关心人们应对春节期间。
二、调查的时间xx年1月15日——xx年2月5日三、调查的内容有黄瓜、豆角、青椒、尖椒、蒜薹、芹菜、豆角、青椒、尖椒、圆白菜、冬笋、春笋、莴苣、豆苗等15种蔬菜在春节前一周和春节期间的价格。
据超市推销员和农贸市场菜农反应,去年12月份,15种蔬菜平均价为每500克2.66元,接近春节,逐步上升为平均每500克2.84元,平均每500克3.13元。
今年1月份,15种蔬菜的月简洁平均价为每500克3.55元,与去年12月份2.88元的月平均价相比,环比上涨23.26%;与去年1月份相比,同比上涨19.13%。
春节期间,15种蔬菜曾经消失多次断货,超市和农贸市场蔬菜种类明显削减,1月23(大年初一)、24(大年初二)日,蔬菜种类不足15种。
平均价为每500克3.97元,其中芹菜比节前上涨三成多,豆角、青椒、尖椒、圆白菜、蒜薹都有近两成的上涨幅度。
另外,如冬笋、春笋、莴苣、豆苗等也有明显的上涨。
节日期间,春笋的零售价一度达到每500克38元。
四、社会实践调查分析1、供应方面:春节期间正处于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南方受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蔬菜生长缓慢,重庆本地蔬菜产量削减;春节期间,超市蔬菜供货商和菜农们也要反乡休息,导致蔬菜供应量削减;春节期间,城乡之间来往交通比较拥堵,再加上运费上涨,蔬菜供应量削减,导致蔬菜价格再度上涨。
2、需求方面:市民们没有春节前储备蔬菜的习惯,春节期间蔬菜需求量较春节前相比没有明显削减。
3、供求平衡关系打破。
年味社会实践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年俗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组织了一次以“体验年味,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青少年亲身体验传统年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让青少年了解和体验传统年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青少年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
三、活动内容1. 传统年俗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为青少年讲解传统年俗的起源、发展和内涵,让青少年对年俗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手工制作:组织青少年学习制作剪纸、灯笼、福字等传统手工艺品,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
3. 年味美食制作:教授青少年制作饺子、汤圆等传统美食,让他们了解年节饮食文化。
4. 传统游戏体验:组织青少年参与踢毽子、跳绳、猜灯谜等传统游戏,让他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氛围。
5. 走访慰问:组织青少年走访敬老院,为老人送去温暖和祝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过程1. 前期准备:成立活动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联系专家学者、手工艺术家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方案,分阶段开展各项活动。
在活动中,注重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参与者进行总结,收集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五、活动成果1. 参与者收获:通过本次活动,青少年对传统年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社会影响:本次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年俗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媒体报道:活动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提高了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社会实践报告 年味(共20篇)
社会实践报告年味(共20篇)第1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年味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年味赵雪冉财务管理2021级一班20215516【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感觉渐渐淡了,一开始以为是以为自己慢慢长大了,渐渐成熟了,对过年没有了兴奋感,以为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但今年过年,不管是和亲戚还是和同学朋友聚在一起,谈到过年都说过年没什么年味儿了,有点像是形式主义的感觉了然而,近些年来我们对外来节日的兴趣却越来越浓,比喻说: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等。
因此我决定以此为话题,主要采取社区走访及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此次社会实践。
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报告记录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春节年俗一、春节的准备年货购置年货无疑是春节最重要的准备活动,过年前夕陪同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商场、超市、菜市场人流络绎不绝。
鸡鸭鱼肉是人们餐桌上的必备,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平时也可以吃到的东西,大家也就不那么热衷大鱼大肉的生活,相反各种瓜果蔬菜在年货中占了很大比例,注重养生合理搭配的饮食也就成了大多数人们过年的饮食标准。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上图是在超市所拍,蔬菜类柜台前人群熙熙攘攘而肉类柜台前生意却很冷淡。
可见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由此也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去邻居家调查,他们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水果、干果,体现了过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享受放松家内装饰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寒假社会实践年味的心得
寒假社会实践年味的心得寒假社会实践年味的心得精选篇1今年寒假虽然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多的是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也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实践,使我有了些关于社会基层建设的心得体会,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炎炎夏日列日当头。
正是因为有这样恶劣的环境,正激起了我要在寒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
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
想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我是一名大三学生,即将走上社会,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在短短五十多天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们的衣裤,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睛。
但我们选择了坚持。
我们把永争第一的精神带去了社会,把学校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工作车间同志的心底留下了美丽的印象。
对大学生来讲不应该过分的相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知识仅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学校让人学习了生硬的书本知识;社会让人学会了如何来生存与发展。
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需要学习,在学习中奋斗,至于奋斗的结局有谁预先知道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我们依然要抱着“努力不一定失败,放弃却一定失败”的心态来奋斗。
“努力不一定失败,放弃却一定失败”是篮球运动员姚明在cctv2的创业之路节目中对那创业者来讲的,也是我寒假在社会上漂泊后的一个重要认识。
我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地方打工,可开始几天的工作让我非常失落。
一是搞那些大大的机器,心里总是恐惧会伤到自己。
二是自己做的好慢,根本达不到产量,心里干着急,还要挨线长的数落。
三是炎炎夏日,心浮气躁。
四是机器总是出问题,其实还是自己不熟悉机器的缘故……太多太多意外的事情发生,那刻,我好无助,好失落,也曾想过放弃,想过赶紧回家该有多好。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6篇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1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传统佳节,我国地域辽阔,千百年来形成的关于春节的习俗礼仪有许多。
今年春节,按照学校团委的要求,我通过网上查阅资料、阅读报刊、和长辈聊天、亲自参与等方式,对春节的习俗进行了解和实践,现将本次实践情况报告如下:一、打扫卫生清扫家庭卫生也是人们迎接新年的一种方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除旧迎新”。
这项工作基本上都会在除夕之前完成。
许多家庭进入腊月后,就陆续开始了擦窗户、洗窗帘、擦洗油烟机等清洁工作。
今年,我也参与到其中,在爸爸的指导下学会了更换纱窗,并能独立完成,和爸爸一起帮助奶奶把家里的旧纱窗全部更换。
二、购买年货购买年货也是过年的一项准备工作。
我在胜利电视报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说以前物资匮乏时,人们从中秋节过后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可是现在不用了,节日的市场可谓是繁荣热闹。
放假后,我跟随姥姥去过孤岛农贸市场,和奶奶去过仙河镇幸福村市场,发现都比平时要拥挤很多,到处是摆摊的小商贩和前来采购年货的人们。
采购的东西大多都是瓜子、糖果、春联、富贵竹等物品。
三、祭拜先人祭拜先人,也是春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缅怀自己的祖先,祈求先辈保佑家人。
这项习俗一般在腊月29或30进行。
姥姥家和奶奶家祭拜的方式是一样的:买上许多叠黄纸把它叠成一定的`形状,并带上酒和炸的食品,到十字路口和野外把纸烧掉。
四、贴春联贴春联也是过年的一个习俗。
一般都是在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上红色的春联。
但是家里有老人去世的,家里一般不贴春联。
我姥姥家是鲁西南的,那儿的风俗是家里如有老人过世,可以贴蓝色的对联。
五、年夜饭年夜饭,指的是除夕晚上这顿饭。
有的资料上介绍说,年夜饭是家人团圆饭,这天是忌讳外人去家里吃饭的。
但现在生活方式变了,这项禁忌逐渐在被打破。
年夜饭的餐桌要比平时丰盛。
今年在叔叔的提议下,我们的年夜饭是火锅,希望今年生活工作红红火火。
吃饭前,奶奶还给我和妹妹发了压岁钱。
2024年三年级“寻找年味儿”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2024年三年级“寻找年味儿”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今年的寒假期间,我们三年级组织了一场名为“寻找年味儿”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该活动,我们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春节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此次活动获得了学生的满意与家长们的认可,取得了圆满成功。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向学生讲解了春节的来历和相关习俗。
通过讲解,学生们对春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仅知道了传统春节的起源,也了解了家家户户贴春联、燃放鞭炮、过年的食俗等一系列传统习俗。
接下来,我们组织了一次“春联创作”活动。
学生们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红纸和黑色毛笔,创作出了自己的春联。
他们不仅学会了写春联,还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活动中,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提出创意,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品味春节美食的活动。
我们请来了一位专业厨师,教给学生们一些传统的新年菜肴的做法。
学生们亲自动手做春饼、饺子等传统菜品,不仅学会了一些烹饪技巧,还品尝到了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体验了做饭的乐趣。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场“寻找年味儿”活动。
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学校周围寻找具有年味的景物,并拍摄下来。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摄影技巧,还增加了学生和自然的亲密接触,让他们对春节的氛围有更深的感受。
通过这次“寻找年味儿”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丰富了寒假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举办了一次展览,展示学生们的春联、美食制作和摄影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三年级的活动成果。
在活动总结会上,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对春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解到了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他们还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耐心指导,在活动中收获了许多乐趣和成长。
总而言之,今年的“寻找年味儿”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社会实践活动年味(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节日文化逐渐被现代生活节奏所淹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我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年味的传承与体验”。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年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活动背景春节,又称新春、岁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年味,是指春节期间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传统习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味逐渐淡化,许多传统习俗被遗忘。
为了让学生了解和传承年文化,我校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活动内容1. 了解春节文化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听老师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以及各地的特色年俗。
2. 制作传统美食组织学生亲手制作饺子、汤圆、年糕等传统美食,感受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体验年味。
3. 传统手工艺制作邀请民间艺术家为学生讲解剪纸、泥塑、灯笼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亲手制作,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4. 现场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展示,展示他们在活动中制作的美食、手工艺品,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与学生共同体验年味,增进亲子感情。
四、活动过程1. 开场仪式活动开始,校长致辞,强调了本次活动的意义,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了解春节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传统习俗以及各地的特色年俗。
3. 制作传统美食组织学生亲手制作饺子、汤圆、年糕等传统美食,同学们分工合作,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4. 传统手工艺制作邀请民间艺术家为学生讲解剪纸、泥塑、灯笼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法,学生们认真学习,亲手制作,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关于年味社会实践报告(精选5篇)
关于年味社会理论报告〔精选5篇〕关于年味社会理论报告〔精选5篇〕年味社会理论报告1时间:班级:高一(17)班调查成员:春节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乐的光阴陪伴着每一刻。
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乐,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春节年关将至,热闹的气氛感染着每个人,欢乐的光阴陪伴着每一刻。
小年夜的喜庆,除夕晚的欢乐,春节的气息扑面袭来。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人们分享着彼此的幸福和喜悦,收获着美妙生活的点点滴滴。
传统节日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风俗,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彰显了民族的特色,也代表了民族的传统信仰。
此外,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节日风俗,这些风俗都是地域文化的详细表达。
经过寒假的仔细调查以及走访,我逐渐地把我所在地的节日风俗整理在一起。
在整个过程里我既体会到传统节日风俗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特殊含义。
以下就是我整理出来的过年时的节日风俗。
1、小年夜小年夜是个喜庆的日子,也是欢乐过大年的冲锋号。
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乐呵呵地围桌吃饭、聊天,分享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
在我们这里小年夜是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号。
在这一天我们一般都会到祠堂(我们当地的话叫做“厅屋”)祭祖,这个仪式是要整个族人都参加。
2、扫屋过年的时候,什么都需要有个新相貌,所以连屋子也不例外。
“扫屋”也称“扫尘”,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知道是清扫卫生。
一般情况下“扫屋”是定在二十四号。
由于如今的人都不太讲究以前的规矩,只要在大年夜前做完就可以了。
“扫屋”在当地寓意为扫去倒霉,迎接新一年的好运。
这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根本上全家人都要参与进来。
3、做年糕民以食为天,吃才是最实在的事情。
所以过年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吃的东西——年糕。
我们当地的年糕都是手工制造的,自给自足的。
如今还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制作工艺,都是比拟古老的制作方法。
家乡的年味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祝愿。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年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家乡的年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年俗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4.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调查了解家乡的年俗文化活动前,学生分组,以家乡为单位,通过网络、图书馆、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家乡的年俗文化资料,如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特色美食等。
2. 制作年俗文化宣传册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结合自己的创意,制作家乡的年俗文化宣传册。
宣传册内容包括:年俗简介、传统习俗、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
3. 开展年俗文化讲座邀请家乡的文化专家或民俗学者,为学生开展一场关于家乡年俗文化的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家乡的年俗起源、发展、传承等方面。
4. 举办年俗文化展览将学生制作的宣传册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在学校举办一场年俗文化展览。
展览内容包括:年俗图片、特色美食、民间艺术等。
5. 体验传统年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传统年俗活动,如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放鞭炮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年味。
6. 编写家乡年味征文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一篇关于家乡年味的征文。
征文内容可以包括:年俗活动、家乡美食、家乡美景等。
四、活动实施1. 组织筹备活动前期,学校成立活动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等工作。
2. 分组实施学生按照家乡进行分组,每组负责收集家乡的年俗文化资料,制作宣传册,参加讲座、展览、实践活动等。
3.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享活动心得,评选优秀宣传册、优秀征文等。
五、活动成果1. 学生对家乡的年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文化自信;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锻炼;3. 活动吸引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4. 通过活动,学生更加热爱家乡,激发了爱国情怀。
年味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最具特色的民间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庆团圆。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以“探寻年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味似乎也在逐渐消失。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春节文化,我们决定开展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活动目的1. 让同学们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活动内容1. 走访民俗村我们组织同学们来到了我国著名的民俗村——周庄。
在这里,同学们参观了传统的民居、古桥、古巷,了解了周庄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年货市场,了解了各种传统年货的制作过程和寓意。
2. 体验传统民俗在活动中,同学们亲身参与了写春联、剪纸、挂灯笼等传统民俗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民俗的魅力,还学会了如何制作和欣赏这些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
3. 观看民俗表演在周庄,我们还观看了精彩的民俗表演。
舞龙、舞狮、腰鼓等传统表演让同学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年味。
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4. 采访当地居民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春节文化,我们还采访了当地居民。
他们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春节期间的习俗和趣事,让我们对春节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
以下是同学们的感悟:1. 张同学:“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2. 李同学:“通过参与传统民俗活动,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和传承民间艺术。
”3. 王同学:“在采访当地居民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春节的习俗和趣事,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深的认识。
”4. 赵同学:“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我们要携手共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报告家乡年味
一、前言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具年味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声笑语,年味十足。
为了深入了解家乡的年味,我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二、家乡年味的特色1. 拜年春节期间,家乡的人们都会穿上新衣服,带上礼物,走亲访友,互致祝福。
拜年是最具特色的年味之一。
在家乡,拜年有“拜天地、拜祖宗、拜长辈”的说法。
拜年时,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祝福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学业有成。
2. 烟花爆竹春节期间,放烟花爆竹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家乡的烟花爆竹品种繁多,有烟花、鞭炮、礼花等。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燃烟花爆竹,五彩斑斓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给人们带来喜庆的氛围。
3.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的重头戏。
家乡的年夜饭讲究丰盛,一般有鱼、肉、鸡、鸭、蛋等菜品。
其中,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寓意着来年生活富裕。
此外,还有饺子、汤圆等传统美食。
年夜饭期间,家人团聚,欢声笑语,共度美好时光。
4. 贴春联、挂灯笼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以增添节日气氛。
春联寓意着吉祥如意,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灯笼象征着团圆、幸福,照亮人们回家的路。
5. 扫尘、祭祖在春节来临之际,家乡的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此外,还会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三、社会实践过程1. 调查了解在回家乡之前,我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了家乡的年俗文化,为实践做好了充分准备。
2. 实地观察回到家乡后,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的年味。
春节期间,我走亲访友,感受家乡的喜庆氛围;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品尝家乡的特色美食,感受家乡的饮食文化。
3. 交流访谈在与家乡的亲朋好友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过年的习俗和故事,进一步丰富了实践内容。
4. 撰写报告在实践结束后,我整理了所见所闻,撰写了这篇社会实践报告。
四、实践心得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家乡年味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味赵雪冉【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过年的感觉渐渐淡了,一开始以为是以为自己慢慢长大了,渐渐成熟了,对过年没有了兴奋感,以为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但今年过年,不管是和亲戚还是和同学朋友聚在一起,谈到过年都说过年没什么年味儿了,有点像是形式主义的感觉了。
然而,近些年来我们对外来节日的兴趣却越来越浓,比喻说: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等等。
因此我决定以此为话题,主要采取社区走访及网络调查的方式进行此次社会实践。
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报告记录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春节年俗一、春节的准备年货购置年货无疑是春节最重要的准备活动,过年前夕陪同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商场、超市、菜市场人流络绎不绝。
鸡鸭鱼肉是人们餐桌上的必备,但是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平时也可以吃到的东西,大家也就不那么热衷大鱼大肉的生活,相反各种瓜果蔬菜在年货中占了很大比例,注重养生合理搭配的饮食也就成了大多数人们过年的饮食标准。
上图是在超市所拍,蔬菜类柜台前人群熙熙攘攘而肉类柜台前生意却很冷淡。
可见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由此也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去邻居家调查,他们早已准备好的糖果、水果、干果,体现了过年生活的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享受放松家内装饰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
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
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过年了,家里自然会添加一些装饰增强喜庆的节日气息,妈妈早早买好的大福字,还有社区张阿姨家悬挂着的有着丰收意义的辣椒串及立体的春字,家里的每一处小细节都透漏出节日的氛围,也象征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希翼和期盼:家人和和睦睦幸福生活,来年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二、年俗有民谣道出我过春节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进入了腊月也就踏进了新年,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的芝麻糖等等,过年的气息越来越重。
贴对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家里的春联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放鞭炮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
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这也是爆竹的一种神话传说。
小区内赵大爷在初一早晨放鞭炮吃饺子?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接财神?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关于财神,民间有诸多传说:宋朝蔡京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把他当作财神来祭把。
后蔡京被贬,民间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为“岚”字的一个组成部分,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
家里供奉的财神爷,妈妈每年过年都会擦得干干净净,虔诚的拜上一拜,希望来年财运更好,一家人的生活更好。
三、守岁和年夜饭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正准备团圆饭的何阿姨抱出来一条菜市场上买来的一条巨大的鲤鱼,笑得合不拢嘴,她说鱼象征着“吉庆有余”、“连年有余”,明年的日子一定会红红火火。
我家的丰富的年夜饭四、庙会庙会,又叫“庙市”或“节场”,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
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就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
这时的庙会又得名为“庙市”,成为中国市集的一种重要形式。
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娱乐性活动。
于是过年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但各地区庙会的具体内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庙会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华人社区在春节期间也有庙会活动。
童年的记忆就是每年春节就会和爸爸一起去赶庙会,坐在爸爸肩上看各种各样的表演,有舞龙舞狮,大头娃娃,扭秧歌等等。
庙会上也不缺乏各种小吃美食,总会吃的肚子饱饱的。
糖人,泥人是深受小朋友喜欢的民间手艺。
今年春节,我又一次去了老家的庙会——浚县庙会,重拾小时候的记忆。
庙会是把寺庙的节日变成了地方性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那些独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息活动及集市活动才得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庙会。
家乡的浚县庙会也有许多人烧香拜佛,这不是迷信活动,而是一种人们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极具家乡特色的小玩意——泥沽沽。
泥咕咕是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咕咕”。
在童年的记忆里,尤为深刻的是庙会上的泥哨子,墨黑的底色上随便点着或白或红的彩斑,最主要的是它还可以吹出不同的声音,“咕咕”“嘀嘀”“嘟嘟”,小时候逛庙会的时候总会买上几个大的小的,各种颜色的泥沽沽。
现如今,庙会已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关系到宗教信仰、商业民俗、文艺娱乐等诸多方面。
这是由各地的历史地理物质条件、民俗传统和人们的审美标准决定的。
各地的庙会又各有其特点,在几个方面各有所侧重,这就形成了各种庙会互不相同的生活美,但都分别表现了当时当地条件下人们认为是最美好的生活方式。
人们都在抱怨春节年味的越来越淡,外国的节日却在我们身边生机勃勃了起来:传统浪漫的七夕节俨然已被情人节所替代,元旦也被赶在前面的圣诞节掩盖的黯然失色,重阳节的登高记得的人一寥寥无几,但平安夜吃个苹果却一定记得,还有端午节去被韩国申报,所有的这些现象不少国外人都吃惊,他们的节日,我们却比他们庆祝的更隆重。
这其实是一种文化的入侵现象,这种文化入侵的力量是相当可怕的,他让我们见见忘记自己的文化,进而控制我们的名族的价值观,最后势必导致国人的爱国意识的丧失。
本次社会实践,我记录了春节生活的点点滴滴,希望这些不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失去,不会在将来的一天成为我们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