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设疑启发,使他们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思维设疑启发积极思维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心智水平限制,教学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差异。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阶段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要靠教。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

”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

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好的效果。

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

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观察能力,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设疑启发,使他们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又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想的准、想的活、想的深、想的快,使思维活动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下列出几点不成熟的观点。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学习的目的性较差,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容易注意,就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反之他们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学生上课如能精神饱满,集中注意,积极思维,也就是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好。

因此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依靠知识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依靠教学的艺术去感染学生。

实践证明,根据课堂教学的不同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到问题是真实的、具体的、有趣的,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是发展变化的,如何使其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走向深入,主要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的情境中有目的、有方向地思维,不仅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求未知的新情境,发现和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此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必须注意把课内的兴趣延续到课外。

主要做法有:(1)课内不要把知识嚼烂,适当地留有余地,比在课内全部讲透更有好处。

(2)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外思考题,同样有助于激发兴趣,发展思维。

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每日一题,自己出题、自己解答的方法,学生兴趣格外浓厚,课外经常因一道题目的思路不同而争论不休。

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有了基础。

二、注重实验。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值得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而且明确地把四个方面的目标并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

可见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如何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已成了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一个热点问题之一,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培养教师研究教学实践一个数学教师,要把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的灵魂。

一、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数学教师,有义务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常规方法,敢于突破常规,另辟蹊径,寻求变异,勇于创新,提出新解,激发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中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为核心工作。

创造思维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的特点,思考问题具有突破常规、新颖独特的具体表现,而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教材中的例、习题,很多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只要我们肯钻研它,利用好它,它可以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另外,它特别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初中《几何》第二册第175页,b组第1题,此题的关键是求出梯形的高,通过引导他们梯形的几种常规辅助线添法后,让他们找解题思路。

学生先后找出了三种思路求梯形的高,竞相发言,思维活跃,课堂高潮迭起。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累积了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出现的灵感,对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用交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摘要: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合乎学生实际的引导、指导,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教学活动;学生;指导;引导;学习方法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有的教学要素都应该围绕着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教学效果也以是否达到目标来体现。

或者说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必须看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能否真正地当堂过关。

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更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归宿。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发挥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条件和有效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好。

笔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可由以下几方面去实现。

一、引导作用“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首先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无论是新课的引入,还是新知识、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的引出,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实际设计出灵活多变的引导方法,使学生尽快“上路”,进入“角色”。

1. 精心设计导言,激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全神贯注,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

例如,我讲授“轴对称”这一章的知识前,先介绍“对称”在人们社会活动中息息相关的具体事例,再从具有“对称性”的建筑物为依据去体现几何图案的“美丽”。

由此去激发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兴趣。

因此,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所见所闻作为引导的素材,当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本学科的联系也可以作为导言的切入点。

此外,教师极具感染力的教学手段,或妙语连珠,引人入胜的描述也可作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望的导言设计。

2. 精心设计一些导学提纲精炼的导学提纲,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有所依,是非常必要的。

新课标下数学“思维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模式实践

新课标下数学“思维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模式实践

新课标下数学“思维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模式实践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那么,在数学课堂中,怎样才能实现学生思维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呢,笔者在20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有益尝试。

1.“思维主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三位一体学生在高中阶段是培养思维的黄金期,尤其数学又是思维的体操,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突出。

教者以如何让学生理解“零点存在定理”为主线,从函数的零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及方程的根的概念入手,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二次函数y=x2-2x-3在区间[-2,1]上f(-2)与f(1)的乘积,得到零点存在定理。

同时引导学生对定理作严密性的探究,达到对定理的准确理解。

思路清晰、学生探究自然,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实例到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

1.1以阅读体现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数学的阅读也不例外,相反,数学需要思维的连贯,阅读就显得额外重要,同时通过阅读也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者让学生阅读获取了函数的零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及方程的根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当学生看到最后一段黑体字,就比较明确它们实际上是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的一种解释,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2以问题强化主动思考教者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探究1:零点与函数图象关系是怎样的?探究2:二次函数的零点如何判定?一是引导学生对阅读获取的内容怎么处理,即如何理解,以深化概念;二是以问题讨论代替了教师讲授,较好地起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二次函数后,教者又拓展函数类型,给出三个函数y=2x-2;y=log2(x+1);f(x)=lnx+2x-6,提出三个问题:(1)是否有零点?(2)有几个零点?(3)零点的值是多少?特别是第3个问题,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该内容的目的。

2.亮点彰显教者的基本功一堂课的成败与否,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的基本功,即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自学能力形成的必备前提。

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通过自己主动认识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知识结构作为便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以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再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主动认识,才能在其头脑中转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数学认识的核心是思维,只有把学生的思维启动起来,作为客体的数学知识,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知识是思维的产物,没有思维就谈不上知识。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就强调了学生认知过程中思维的重要性。

所以很有必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机、适当地开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学好知识,他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的思维戴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把学生想象空间画了一道看不见的圈。

这样,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阻碍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这对学生的将来有很多的害处。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总是希望学生按照自己想的去想,去说,于是不断提醒,不断暗示。

结果学生却迟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而教师却抱怨教的学生个个不行。

学生没回答上问题,也会很自卑,进而影响到他对学习的兴趣。

长此以往,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很累。

应该说,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探索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教师是一个个体,而全体学生是一个群体。

教师的思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个别学生的思维可能超越教师,出现新颖而奇特的想法。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

教师只有留给学生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说的时候,即使没有说对,他这种大胆参与的精神也是值得鼓励的。

如果因为学生没有回答好问题,而完全否定他,那样会伤害学生的学习情感,使他们失去自信心。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积极进行思维的动机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培养当前,新技术革面的发展,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如何使我们的教育能适应时代的进步,为时代发展服务,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技术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而教育科学的核心是思维科学。

因此使青少年一代获得科学思维原理和方法是适也时代要求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把教学与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分离开来,重视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掌握定理、法则,忽视了定理、法则获得的思维过程。

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想结合几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浅淡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反映,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注意数学语言的精确性。

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思维借助于语言进行表达,只有学好严密的数学语言才能培养数学思维。

比如,在介绍2n表示偶数对,必须强调n为整数,只有当n为整数时,2n才表示偶数。

如果后面不加以强调,那么,它就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这对于我们以后的数学教学必然带来很多问题,学生的思维不可能建立在一个错误的结论上,从而也就谈不上去培养数学思维。

再比如,我们学习过“sas”公理以后,有的学生理解上就出现了偏差,在解题和证明中,只要条件中出现了有两对边、一对角相等,也不管它们是否在所要证明的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中,就判断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部分学生就没有准确地理解“sas”的具体含义: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训练。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掌握数学的精确性语言,才能去进行正确的思维。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去发现其中的真谛。

当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观察、交流、探索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这个“双向”活动过程中,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主体作用的发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把握“契机”,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使学生的注意实现有效的分配和转移,诱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自觉地进行思考和研究。

1. 激趣——调动主体驱力兴趣是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种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性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只有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并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因此,我们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要求。

小学生的兴趣具广泛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运用科学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以唤起学生的兴趣外,还利用小学生好运、好奇、好胜的天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先创设情景开展猴妈妈分饼的游戏,三只小猴由妈妈规定猴哥哥吃三分之一,猴姐姐吃六分之二,猴弟弟吃九分之三,再让学生讨论,谁吃得多。

学生互不相让争论不休,这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如何形成的实际操作演示,学生游戏中学习了分数概念。

2. 教“法”——使主体能“驾船过河”巴甫洛夫指出:“方法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东西”。

毛泽东同志把“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和桥一样,有了正确的方法,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胜利达到科学认识的彼岸。

教会学生学习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要求,对于数学教学,我们就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具体地讲,就是教学生会看书、会听讲、会质疑、会动手操作、会独立作业,会正确地思维。

3. 引导——促使主体参与探究教师引导和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

人们的思维基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时期,更依赖于感知。

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使其有更多的研究对象,同时,启发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课堂表现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课堂表现

【浅谈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学教师主导作用课堂表现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多年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仍是关键之关键,“自主”应该是教师主导下的自主,“合作”应该是教师引导下的合作,“探究”更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探究。

下面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为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要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要引导学生“再创造”,要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等等,而这一切没有教师的主导能行吗?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点拨学生感悟内化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或对学生碰到的疑难问题和理解上的偏差、认识上的模糊,去进行巧妙的点拨,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或促其顿悟,该做必要讲解时也不应回避,当然,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想像,善于质疑。

这一切有哪一项又能离得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呢?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但这并不是说弱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应该说,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一步地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了。

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可能使学生的活动由自主有序变为自流无序。

在缺失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变得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合作学习可能出现相互排斥、不当竞争;探究学习可能导致漫无边际,空泛无果。

因此,在倡导学生自主发展的同时,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不可缺位,在当前课程改革实践中,课堂气氛的活跃已成为师生互动状态的一个重要表征,但课堂表面的热闹和热烈则可能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

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如何正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学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过程。

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能真正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材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多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调动其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我出示了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发来飞去捉蚊子的画面,这时来了一只小蝴蝶,它绕着蜻蜓飞,小蜻蜓很不开心,小蝴蝶说:“咱们是一家人”。

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说:“我带你去图形王国走一走”。

它们看见了小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我们三个是一家”。

这是为什么呢?基于小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通过学生“再创造”获得的知识经验,才更容易真正被掌握。

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形成有了清晰的认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动手用小线段拼摆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出示同学们的作品,让大家判断一下拼组的对不对?同学马上发现第一个和第二个同学的作品是对的,因为他们将三条线段围成了封闭图形,而第三个同学的作品没有形成封闭图形,所以不是三角形。

三、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人各有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

而且同学之间又比较容易沟通,所以教学中,我通常选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大家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实验、交流等活动,主动教学全过程,发挥每个学生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大力施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十分重要,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才能行之有效,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注意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先“疑”。

教师要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营造良好的思维空间,充分使学生发挥想象力;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思维活动。

一、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思维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可将学生须认识的问题按一定的阶梯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并列成表。

使学生顺着这些小问题引导的思路进行有目的的思维。

也可进行随意性提问,按学生不断回答提出逐渐接近要完成的思维目标。

在集体解决问题的课堂中,通过对学生的回答暂缓定论,促使学生踊跃积极发言,从而引出多种多样的回答。

但在引导学生回答时教师尽量做到:①鼓励各种想法。

②鼓励提出改进补充意见。

③追求标新立异。

④严禁批评彻底否定。

这样就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培养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个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产生愉快的情趣。

批判性思维能力对知识理解先从整体掌握,再部分分析,在这过程中小学生能克服理解知识时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刺激他们还要学的欲望。

在数学学习中,小学生将成为信息主动接受者而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作为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由复杂到简单、由困难到容易,让小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让小学生愿意参与讨论,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激活思维系统,有助于小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能让小学生克服固定、陈旧、僵化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激发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极为重要。

学生主体地位指的是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而在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扮演着更加积极主动的角色,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使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喜爱和积极性。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在实践中充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独立地运用和应用。

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能被动接受知识,还能主动地积累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帮助。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 生 的 创造 性 思 维 起 着 极 其 重 要 的作 用 。教 师 应 多 鼓 励 学 生 提 出一 题 多解 的解 法 , 胆地 提 出个 人 的 见解 和看 法 。 每 个 大 在 人 在读 懂题 意 的基 础 上 ,对 同一 个 问题 都 会 有 不 同 的视 角 和 看法 , 而有不同的分析思路。教师应“ ” 进 让 出讲 台 , 学 生 成 让
’ .

创 造 性 中学 生 正处 在, 其 具
’ E R ’ R △=( S 1 '4x S= S - 8 +1 Y C 3 + )- 2・ 9 ' 1 S ≥O( > ) SO,

有 无 穷 的创 造 力 。 而我 们 要 把 创 造 的权 利交 给 学 生 , 他 们 因 让 体 验 自 己是 发现 者 、 研究 者 和探 索 者 。 维 的 创 造 性 表现 为 思 思 维 不 循 常规 , 求 变 异 , 于创 新 的思 维 品质 。在 教 学 实 践 中 寻 勇 我 常 发 现 , 生 提 出 富有 个 性 的 见 解 的 时 候 , 往 是 “ 维 火 学 往 思 花” 闪烁 的时 候 。 因 此 在 教 学 中 注 重 一 题 多 解 的讲 评 . 培 养 对
解 出s≥1 +


视 角5 利 用 真 分 式 代换 , 变 思维 角 度 。 : 转
令 ' { b) 【 ∈’ 2 R
a +b
f x :
为 课 堂 的 主 人 , 分 体 验 自己是 研 究 者 。 师 给 予 学生 很 高 的 充 教 肯 定 , 结 不 同 的解 题 方 法 , 注 意 订 正 学 生 解 法 中 的正 误 。 总 并 这 样 既 能增 强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又能 加 深 学 生 对 问题 的理 解 , 堂 效 果 良好 。 课

数学走班分层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走班分层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通过走班分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策略1.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实施分层教学。

2. 走班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进行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3. 精讲精练: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激发兴趣: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层次,提前备课,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2. 课堂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定期检测:通过考试、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评价: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计划。

3. 教师评价:教师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4. 家长评价:邀请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层次的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2. 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 课外阅读:推荐适合学生层次的数学读物,拓宽学生知识面。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将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

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我们来谈谈数学课堂教师的角色。

教师是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者,尤其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更是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良好的教学技能。

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作用。

他们要善于组织教学,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善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善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快乐与成就感。

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讲课、讨论、示范、引导等,让学生在多种教学模式下有所收获。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要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我们来讨论一下数学课堂学生的角色。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上的主要接受者。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他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要有钻研问题的意识,要有钻研问题的勇气。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注重听讲,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

在学习中,要积极思考,要不断提出问题,要善于总结,要积极参与讨论,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要积极在课外进行复习和巩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课堂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是互相影响的。

教师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是相互关联的。

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在教与学的相互影响下,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摘要: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情景教学法质疑教学法一、前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尤其在新的课程改革以后,大量先进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数学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首先要根据新课改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的中心,以教材为主线,因材施教,将数学理论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框架,敢于探索和创新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最终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而努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优秀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涌现出来,给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改善,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在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不够清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都在不断地改进教学思想和模式,有意识地将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

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但是仔细看来却发现某些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改革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不均匀,互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使学生处于被动教学状态,轻视对学生数学技能的培养,教学模式模糊。

例如,某些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式教学模式时,由于整体教学思路不清晰,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缺乏对讨论问题的合理设计,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反而进行讨论,有些需要讨论的问题却不讨论,甚至在讨论过程中出现课堂秩序混乱,互动不积极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某些老师确实是将很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了日常教学中,例如,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老师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法,把课堂气氛搞得热热闹闹,学生也确实在为数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和探究,但是一节课下来,仿佛一道问题也没有解决,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论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

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在何处,应如何有效地施导?结合实践谈谈我的作法和体会。

1. 在开拓学习思路,促使知识融汇贯通传统的习题,条件完备,结论明确。

一般情况下,解题就是找出唯一的正确答案。

学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即只要得了一个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解题时很少对题目作深入地探索。

为了打破学生解题时思路狭窄的禁锢,我在设计练习时引导学生放开思路,积极探索,打破常规,设计以下三类开放性习题:一是条件一定,结论不一定的习题。

这类习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追求”多答案”开放性数学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二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一定的习题。

设计此类题为了使学生体会到同一结论,可能来自不同的条件,或不同的渠道,有利于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同时,也可激起他们创造思维的火花,从成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三是条件不一定,结论不一定的习题。

这类习题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再过渡到综合处理,这是更高一级的数学思维活动。

这类题的设计可将结论部分隐去让学生自己探讨,导出关系。

例如,根据下面的条件,再添一个条件,提出一个问题,使之成为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小营村去年生产粮食50万千克,(补条件),(提问题)?学生有以下几种编法:①前年产粮40万千克,问增长百分之几?②比前年增产10%,问前年生产多少万千克?③前年比去年少产10%,问前年的产量是多少?这道题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构成一个整体,融汇贯通。

2. 在重难点突破,加深知识的理解每章节知识都有重难点,而往往一些知识的重点也就是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就”难”在知识的抽象性上,它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一对矛盾。

为了将这一对矛盾很好统一起来,我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施导时注意了:①以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引导的起点;②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③引导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分析、判断、联想的方法进行推理。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涨起来, 不断地用心思考 , 面对的各种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
豁然开朗。 这样, 就能变学生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 较好地
完 成 一个 个 教 学 目标 , 到意 想不 到 的 教 学效 果 。 达 四、 对学 生 学 习情 况及 时反馈 , 时辅 导 及
学生学 习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很大 , 按照统一的要求讲
个教师的教学都适合 , 所以,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以教材
利于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 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教和学两个过程 的
有 机 结 合 , 教 师主 导 作用 和 学 生主 体作 用 双边 的协 同活 是
结构为主线, 以教学过程为媒介, 对所教内容进行适应 自己
学生实际的再加工、 再组织, 编导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 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方案 ,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有一个循序 渐进 的阶梯 , 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种渴望探索的心 向。
小灶 ” 为他 们 更 快更 好 的发 展 另辟 蹊 径 。 学 知识 的 掌握 , 数
不 是读会 、 听会 的, 而是靠一定的练习做会的, 数学思维需 要通过解题实践来优化, 数学方法需要通过解题实践来活
化 , 时辅 导可 以有 效地 督促 检 查学 生 的解 题 实践 活动 , 及 有
有一定的距离 , 即便是著名特级教师的教案也未必对每一
授 同一个 内容 , 难 适应 每个 学 生的 需要 , 很 总会 有 个别 学生
因思想开小差“ 充耳不 闻” 总会有个别学生因思维跟不上 ,
趟“ 视而 不 见” 总会 有个 别 同学虽 有 问题但 却 不敢 发 问, , 因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作用 , 使学生学会学习, 能在教学中既 才
解放 自己又解放学生 。 二、 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应性编导 数学教材里陈述的数学, 相当程式化, 可以说是冰冷 的 美丽 。 但是 , 在数学家创立这些数学定理和公式 的时候, 却 是经过了火热的思考 。 原始的思想, 独特的方法 , 正是这些 重大数学发现的核心 。 数学教学 的任务是把数学 的学术形 态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将冰冷美丽的数学恢 复为火热的思考。教材 的编写不可能兼顾 到每一个学生 , 也无法预料到每个教师的能力实际, 且与教师 自身的水平 及学生的学习习惯 、 心理特征、 数学认知等实际情况肯定会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

下面小编跟大家聊聊关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欢迎大家阅读!1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标新立异,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需要打破常规,考虑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

求异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首先要把现有的材料材料和以往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材料,构成一种新的假设;其次要从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以一种新的假设来分析,探究问题产生的可能性;为基础的思维过程;再次是要在推测、联想、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寻求解决某个问题的多种可能的途径。

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高是5厘米,腰是3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这就要求学生调动所学知识,考虑两种情况,这样就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新颖性,某种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设计一些形式新、入口宽、解法活的开放性习题,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大胆思考的机会,更多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常新思维。

如在认识“多边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去一个角,问还剩几个角,裁剪后的图形是几边形,内角和各是多少,每多一角,增加多少度。

这都在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更多的答案,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开放性问题具有挑战性,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又得天独厚的优势。

适当地延迟评价,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空间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一定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是灵机一动般的顿悟,它很可能是慢慢展开的。

研究实践表明,新颖独特的设想多数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产生的,所以教师应该采用延迟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发散的机会和空间,避免思维早早地划上句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兴趣
发表时间:2016-09-13T15:05:02.65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作者:罗开地
[导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同仁十分关心的问题。

(梓潼县文昌镇青龙小学梓潼 622150)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同仁十分关心的问题。

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

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

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

“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

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

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

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

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

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

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

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

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

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

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

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

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