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道本无为而能生化万物,“独立不改,周行二不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庄子和道家哲学看来,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

顺自然即顺从万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规律而不加干涉,这是“道”的根本性质。

一种含义是推崇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视之为安放身心的家园。

“师法自然”的这一美学立场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设计提供了方向。

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更多的是与自然亲和、平等,并融为一体。

道家对中国古代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甚至可以说:道家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最重要的文化底蕴。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道家自然美学观与中国传统园林探讨

道家自然美学观与中国传统园林探讨

道家自然美学观与中国传统园林摘要: 道家的自然美学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和建造。

本文从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来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哲学意蕴。

关键词: 道家; 自然美学观; 天人合一; 意境; 园林在艺术风格发展过程中,一种艺术的基本原则对艺术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它规定了艺术发展的总体方向,园林也不例外。

中国古代的造园艺术思想富于辩证法,如动与静,因与果,虚与实,意与境,景与情,真与假,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曲折与端方,有法与无法等这一系列的对立范畴,都是艺术辩证法,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特殊性质。

1 “有无”、“虚实”———空间和意境老子论“道”,常以辨证的思维来进行,比如“有”与“无”,便是作为一对根本的论述范畴来思考“道”的双重属性的。

有,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一章)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第四十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恒也。

(《老子》第二章)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若渝,太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第四十一章)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第四十二章) 而“虚”与“实”,则是在“有”与“无”这对范畴上演变出来的“道”的双重特征。

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 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成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特点及原则。

天地万物都是“无”和“有”、“虚”和“实”的统一,与这种辩证思维相关,美与丑之间,动与静之间,坚与柔之间,明暗之间,上下之间,诸如此种种对立范畴,都是相克且相生,可以互相发生互为转化的。

作为世界的一般规律,万物负阴而抱阳,有无相生的辩证思想通常会体现在各个具体的领域。

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浅谈道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1-16T16:59:07.7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任羿蓉慕晔[导读] 摘要: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

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

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本文从道教角度分析了它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18摘要: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

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

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本文从道教角度分析了它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园林1. 引言中国古代园林以其迷人的意境、细腻的主题、深刻的内涵、隽永的魅力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其再现自然的美学思想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

与其他各家相比较,道家更富于观照天地万物的审美气质,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道家也更显示出朴素的心理倾向。

与此相关,道家所运用的概念、范畴在美学中更具普适性,常常被中国园林设计者们采纳和运用。

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最终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中。

2. 道家精神与艺术追求"道法自然"的这一美学立场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设计提供了方向。

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更多的是与自然亲和、平等,并融为一体。

道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无论从园林立意布局到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层涵义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从园林的物质表现到精神追求,道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以其自成一格的文化特征,对中国古代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

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

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中国园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道家哲学的境界。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园林文化通过构建人造景观,模拟自然美景,营造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体现了道家的境界。

道家的境界强调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园林常常取材于山水之美,以创造人造山水景观。

道家强调山水之间的天人合一,认为山水可以代表自然的本源,人与山水一体,直接参与其中,能够促进心灵和身体的平衡与和谐。

园林中塑造的山景、水景、石景等,都具有浓厚的道家色彩,它们不仅在形式上模拟自然,更重要的是在心灵层面引起共鸣,使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体验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的境界重视追求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

中国园林文化注重营造恬淡清幽的环境,通过疏远尘嚣,陶冶情操,培养人们超脱尘俗的心态。

道家认为,追求物质财富和权力地位只会带来烦恼和纷争,而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才能让人心静如水,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园林中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小桥流水,静谧雅致,使人心生清静之感。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丢弃繁杂的生活纷扰,静心体验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道家的境界强调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中国园林文化注重营造开放自由的空间,让人们可以自由游走,追求自己心灵的所向。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受拘束,追求自己的内心需求。

园林中常建有亭台楼阁、长廊走廊等建筑,错落有致,通透开阔,以便人们可以尽情欣赏园林景色,体验自然之美。

园林中还常常设置曲径通幽,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穿行其中,体验自由自在的感觉。

这些设计不仅可以让人们自由地游玩,更重要的是给予人们思考和反思的空间,帮助人们理清心绪,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放。

总之,中国园林文化的道家境界体现在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主义的艺术表达。

这些境界使中国园林文化成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不仅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人们回归内心、追求心灵的平静与满足。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思想中的道家哲学

浅谈中国园林艺术思想中的道家哲学
以 来 中国 园 林 就


直 沿 着 自然 山 水 式
园林 的 格局 发 展

在这

漫 长 的过 程

中 清 新飘 逸


淡 泊 宁静
纯 净质 朴 的
道 家 美 学 观 念 始 终 规 定 着 中国 园 林 艺

术发 展 的 主 体 方 向

中国 园 林 艺 术 博 大 精 深 是 世 界 园 林
也 由 此 出现 了 百 家 争 鸣 的 局 面

山 水 的艺 术 情 趣
这 种 自然 式 的 中 国 园

权 崩溃
儒 学思 想瓦 解


统政治已无

涌现 了
林 完全 不 同于 西 方 规 则 几 何 式 的 园林
原 因就在 于

力对 学术文化进 行 干 预 的先 秦 诸 子 学 说


被压 抑数百 年


艺术理 念 影 响的



不 是 深 受道 家哲学思 想


晋至 唐; 三







中 国 园 林 艺 术 的基 本 原 则 恰 恰 形 成 于

于是


文 人 名 士 们 或 顺 应 环 境 以保

在 中国 园林 中 树

没 有规 整 的行道

儒 家圣 人 之 道 不 再 受到 尊崇 老 庄避 世

中国 园林
” ”

师 的
中国 园林 艺 术按其 发展 历 程
为三 个 大 的历 史阶段

道教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导读:图为汉建章宫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图为汉建章宫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

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

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切。

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

由此可见,道家的自然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朴质贵清、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

据《关中记》载,上林苑设牵牛织女象征天河,置喷水石鲸、筑蓬莱三岛以象征东海扶桑。

另上林苑中有大型宫苑建章宫,建章宫北为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

据《史记孝武小记》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小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术的发展。

这中在宫苑里凿池筑岛,用造阔的方式来摹拟东神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沼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

昆明池遗址的面积至今仍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面积总和的三、四倍。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

古典园林设计中老子道家思想的运用道家思想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

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

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

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

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

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

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

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

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

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

浅谈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

浅谈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申媛媛(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40)摘要:不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或者是岭南园林,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了在古典园林的发展和营造中道家思想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道家;古典园林;影响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293-01与书法、音乐、雕塑一样,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同山水画、田园诗一起,是依附着中华传统文化生长出来的艺术。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道家思想在这个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道家思想更是随处可见。

下面就道法自然、虚实相生、道法自然等几个方面浅谈道家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1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经过西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在功能和形式上日趋成熟,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就一定不能忽略道家思想对其的影响。

1.1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也就是说,人们要依靠大地来生活繁衍,大地的演变要依靠天的阴晴雨雪,天的四时变化又是依靠着道,道又是依靠着自然的规律来变化的。

这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的基本解释,而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大致可以分为可以从总体上的自然意趣和局部的追求自然。

总体上,古典园林必然运用植物、山石的元素,力求在整个园林的范围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在整体的地形变化上,运用挖湖堆山的手法,将天下名山大川的神放在咫尺之中。

在局部上,植物种植力求乔灌草结合,模仿自然的生态之美,堆石力求无人工痕迹,仿佛是真是从土地上长出来的山川。

水池的河岸也力求曲折变化、犬牙差乎。

建筑的放置上也别出心裁,在做小范围主景的同时,不抢自然风头,建筑和周围自然相融合,在极具自然的同时,无意透漏出的一点人工痕迹,也给自然之美添了一点别样的风姿。

浅析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在建筑中的体现

浅析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在建筑中的体现

浅析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在建筑中的体现浅析老子的哲学思想:“道法自然”在建筑中的体现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曾经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哲学思想。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

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的相处,道法自然即效法或遵循自然。

从古典文学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古人是非常重视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一切,一切都应该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发展。

国画的精髓不也正是这样的理论吗?写意国画中我们人处的位置指示自然的一个小点,尽显着自然的雄伟和壮丽。

而大自然在生活中也尽显它的广阔和包容。

一件事物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天性特征,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自然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那些你要改变的,而是要把它们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使它在自然的独特天性的基础上,“虽为人作,宛自天开”。

这就是道法自然的真正含义。

1“道法自然”在建筑中的体现自从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创立包豪斯学校以来,建筑不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为公众服务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利用了自然的力量去展现建筑之美。

流水别墅作为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更是将自然与建筑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它位于美国匹兹堡市郊的熊溪河畔,由F.L.赖特设计。

别墅的主人是考夫曼。

建筑大师赖特极力主张“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简言之:建筑就是应当模仿自然界有机体的形式,从而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一致的关系。

由此可见,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中融入了老子哲学的事实是无可置疑的。

流水别墅被称为有机建筑的代表:别墅形式如同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生命体,流水的穿越赋予了静止的建筑以动态和生命。

结合老子的哲学思想则是“道法自然”。

“道”讲的是世间万物本源是自然的问题,赖特也正是感悟到自然界生长的万物与宏观的宇宙观的关系,他的“有机建筑”观念强调建筑必须去利用和适应基地,认为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土生土长,是环境天然的一部分,它可以给环境增色而不毁坏它,这充分体现了赖特对自然环境的尊重。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作者:唐静云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年第05期摘要:文章首先将对“道法自然”这一理论体系进行一个相对全面的概述,其间包括对其出处、发展及影响的分析。

而后,将从“道”“法”“自然”三个方面切入,对“道法自然”如何运用于中国传统园林中进行一番论述,其中,以“法”为整篇文章的中心内容。

最后,对上述论述进行了一个总结,以指出这种传统造园理念对现代环境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天性;曲径通幽;形散神聚;空“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不仅仅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无数的文人骚客将它尊为修身正道、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句话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讨论的“道法自然”这一核心理论体系的出处。

在“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是“法”,其为效法、遵循之意;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为自然而然之意;而“道”则可理解为自然规律。

作为道家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法自然”表达的是道家在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极其注重对于自然规律本身的追求。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分析和创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定义、规范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风格、状态、位置等。

“道法自然”这一哲学观念,不仅仅揭示了万物间的内在关联,也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道”与“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老子认为,道,虽承载着万物生长,却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它既不会将万物占为己有,也不会夸耀自己的能力。

道其实就是顺应自然。

任何事物都有趋向自然的本性,只有顺应了这种本性,才可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个性一般,万物也都是拥有自身的本质和天性的。

如果说儒家思想为中国古典园林提供的是理性基础,营造的是一种“世俗的气氛”,那么,道家思想则更侧重表达园林的感性特征。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

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与道家哲学之间的深刻联系。

中国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艺术形式,它更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尤其是道家思想对园林设计和建造的深远影响。

文章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道家哲学如何渗透到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中,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体现和传承。

再者,本文将通过对典型园林案例的剖析,具体展示道家思想中的自然观、无为观和和谐观是如何在中国园林的布局、植物配置、水系设计等方面得到体现的。

文章还将探讨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艺术与道家哲学相结合的传统,以及这种传统对于当代园林设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和价值。

二、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的周朝。

在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园林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这一部分将重点探讨中国园林的发展及其与道家思想的交融。

先秦时期,园林主要以皇家园林为主,如《周礼》中记载的“灵囿”。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体现了朴素的道家思想,如顺应自然、追求和谐。

园林中常见的水池、假山等元素,旨在模仿自然景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汉朝时期,园林设计开始融合更多的道家元素。

如著名的未央宫园林,其设计理念便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园林中的曲水流觞、九曲桥等元素,旨在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唐宋时期,随着文人阶层的崛起,文人园林开始盛行。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其设计便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园林中的山水布局、植物配置等都体现了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明清时期,中国园林艺术达到鼎盛。

这一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细节的刻画,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等。

这些园林在布局、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都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以小见大、虚实相生等设计手法,旨在营造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

最新 道家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精品

最新 道家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精品

道家哲学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能体现出自然的多姿多彩。

那么,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具有哪些不可磨灭的影响呢?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自然与人的统一,与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谋而合。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是老庄哲学中有关自然的思想的体现,是受传统哲学影响的产物。

关键词:道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思想;天人合一在中国几千年的古文明历史中,经过奴隶社会的夏商周三个时代的积淀,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社会初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同学派以及各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集居住与观赏为一体的建筑宅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精神的凝聚,也是文人忧患心态的物化,寄托着自我超越心绪的乐土,承载了道家的出世思想,以及模拟自然,向往三山五池的意境目的,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和审美理想境界。

力求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深悉自然特性,提炼山水精神,再造自然,一如自然。

中国的造园,反应了中国道教的哲学思想。

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本文便是通过分析道家哲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神的共契,来探究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的体现。

一、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自然无为、无形而实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道家哲学首先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

主张在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构架中,展开自身的思维体系。

以幽深微妙的语言、高蹈隐逸之士的心态关怀世情。

具有独任清虚、超凡脱俗,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使人的身心得到真正的释放。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全盛于明清。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思想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的道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是与中国的道教是分不开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

道家还推崇神仙思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

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的堪舆术是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的学问,古时候的建筑格局都需要符合堪舆的标准。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常见的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这体现了人们向往长生、祈愿基业永久。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

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

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

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

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大海,宣一武帝令人在其中作蓬莱山,上建仙人馆。

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据《隋书》记载“西苑周两百一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赢州诸山,高百余尺。

台观殿阁,罗络山上”。

北宋徽宗赵估在汴京城郊营造寿山良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

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

金人灭宋,迁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的蓬莱山上建广寒宫。

元时期大内御苑太液池中三岛布列,由北至南分别为万岁山、圆抵和屏山。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中所沉淀的儒家及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造园活动中所沉淀的儒家及道家思想

试简略说明中国古代造园活动中所沉淀的儒家及道家思想?一、“儒”的根基,“道”的表象夏商周奴隶社会时,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雏形。

至汉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儒学为基础形成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坚力量,他们将儒家思想注入园林,形成中国古典园林最具典范的性质。

南北朝之后,儒家思想受到冷落,不得志的文人阶层由此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以此之后士大夫阶层对个人的个性发展更为重视,这种思想观念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基调。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的政治抱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异于荒诞无稽的幻想,所以归隐几乎是多数文人的选择。

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士”,这种避世隐居只是表面现象,而内心一直渴望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实现。

从园林的题名中我们就可窥其一斑,如“拙政园”、“退思园”、“网师园”等。

退思园之名出自《左传》:“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园林的拥有者以古代圣人自比,借题寓意,寓情于物,以园林寄托了他们强烈的社会情感。

这种社会感情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设计不是单纯的景观设计,还蕴含着浓厚的社会意义。

中国古典园林乃是深植于儒学之中,儒家思想为园林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园林所表现出的“出世”、“隐逸”等道家思想,以及构景手法只是它的表面特征。

二、“儒”的精神1) “天人合一”:儒家思想强调“天、地、人”三者关系,以人为本,认为天与人是相通的,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建立,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心境完全融于自然之中,“天人合一”也就成为古典园景观中一条基本原则。

2) “比德自然”:园林的主题思想也深受儒家“比德自然”的影响,把审美对象作为品德美、精神美、人格美的象征。

如梅、兰、竹、菊等植物的种植,除了美化环境,作为景观的植物配置外,也体现了文人以植物自比的高洁情操。

3)礼制对中国皇家园林的影响:在混乱中建立新的秩序。

如万寿山、太液池、天坛等在园林建筑中的体现,园林建筑多为对称,儒学的规范、礼制就此渗透其间,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文科论坛】浅谈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文科论坛】浅谈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文科论坛】浅谈传统文化中道家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中国园林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文化是由文化遗产与民族性格纵横交错而成的。

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土壤, 孕育和发展了中国园林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意境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中最大限度实现的再创造过程。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景是实物空间,由建筑、山石、水体、树木所构筑而成,是有形、有尺度、有比例的,给人直接感知的空间;境是景所带来的思想空间,是无形的、无限的,无比例、无尺度的,由景物而产生的想象空间。

景是物质的,而境是精神的。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即突破小空间,进入大空间。

比如,园林中常见的“亭”,结构很简单,屋顶加上几根柱子。

没有墙壁的阻挡,能更好地把外界无限的景物吸收进来,突破有限,进入无限,让游览者心中涌现一种人生感、历史感。

“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二、道家思想起源及特点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

”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

道家认为道本无为而能自然生化万物, 人与自然相比如此渺小, 所以应顺其自然, 不可任性而为, 以免破坏万物之和谐。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道法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

2018·05“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不仅仅是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更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无数的文人骚客将它尊为修身正道、为人处世的准则。

这句话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所讨论的“道法自然”这一核心理论体系的出处。

在“道法自然”这一哲学理念中,最值得我们探究的是“法”,其为效法、遵循之意;其次,需要注意的是“自然”,为自然而然之意;而“道”则可理解为自然规律。

作为道家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道法自然”表达的是道家在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上极其注重对于自然规律本身的追求。

从宏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分析和创作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从微观角度上来看,这些规律定义、规范了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每一个元素的风格、状态、位置等。

“道法自然”这一哲学观念,不仅仅揭示了万物间的内在关联,也对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道”与“自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老子认为,道,虽承载着万物生长,却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它既不会将万物占为己有,也不会夸耀自己的能力。

道其实就是顺应自然。

任何事物都有趋向自然的本性,只有顺应了这种本性,才可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与个性一般,万物也都是拥有自身的本质和天性的。

如果说儒家思想为中国古典园林提供的是理性基础,营造的是一种“世俗的气氛”,那么,道家思想则更侧重表达园林的感性特征。

老子认为,只有表达出园林的天性,才能传达出园林的本质,而关于天性的表达也就关系到了对自然本质的理解和表达。

关于天性的表达,不仅需要建立在对真理的认识基础之上,还需要培养对自然的领悟能力。

天性的表达涉及到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需要认识和学习生命,而这种认识也不仅仅是停留于感官之上的,还需要人们从客观上理性地去剖析生命的存在。

所以,为了获得天性,我们需要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

只有知天性后,方可寻天性。

此外,任何有关于艺术天性的表达,都需要包含“自然”这一概念。

“道法自然”——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道法自然”——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道法自然”——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林姗
【期刊名称】《科技风》
【年(卷),期】2008(000)008
【摘要】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它影响、浸润于中国古典园林,成为园林创作的主导思想和造园实践的理论基础之一。

道家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中生有"以及"和谐共存"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着深刻影响。

【总页数】1页(P168-168)
【作者】林姗
【作者单位】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学艺术学院设计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J], 徐俊
2.“道法自然”——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道家哲学思想 [J], 杨猛
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老子道家思想的体现 [J], 向亚兰
4.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艺术设计的关系--道家“道法自然”与密斯•凡•德•罗“少即是多”关系商榷 [J], 张亚敏;曹丹
5.基于传统道家思想“道法自然”的继承发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 王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与 自然 的联系 , 暗示 了整个宇宙 的运行法则 , 并强调了一种 对 自然界 的崇高 敬 意。而对 于 中 国古典 园林 而言 , 是 以 正 “ 道法 自然” 作为景观设计 的指 导原则 , 把景观设计 的 目标定 位在将个人 的情感以恰 当的方式进行表 达 , 超越世俗 的水 在
[ 文章编号]17 - 9 8 2 1 )9 0 4 — 2 6 1 5 1 I0 1 0 — 17 0 [ 刊网址]ht:/ w .b b nt 本 t / w w h x .e p 中国古 典园林对 自然的思考一直受到这种基本哲学的影 响, 主张万物复归其本 色根源 , 人类社会 归于原 始状态 , 能 才 实现万物和谐 的境界 , 将个人 的情感 以恰 当的方式表达 , 在超 越世俗 的水平上享受 自然 之美 。同时 , 这一 审美方式反 映了 道家思想的精髓 , 对世界与 自然 界给予应 有的尊重 。在道 家 思想 中, 自然之所以美 , 并不 在于它 的形 式 , 而是在 于体 现这
界。另外一种含蓄的说法是 :天 下之物生 于有 , “ 有生 于无 ” 。
“ 道法 自然” 建立了人与 自然的联系 , 暗示 了整个宇宙 的 运行 法则 , 并强调了一种对 自 然界 的深刻 敬意。纵观 中国古 典园林 , 园中植物的种植 方式都是严 格依照 大 自然原始植被 的分布方式 , 或三五成丛 , 自由散聚 于水池或 山石 之畔 , 或 野 趣横生 , 景色苍润。设计 和建造之 中完全采用树无行 次、 石无
即无生有 , 有归无 。这是万 事万物 的起点和终点 以及运动 变
化的最后依 据。无外无他 , 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 , 动 是无
而有然 , 也就是说 , 自然而有然。 无 二、 道法 自然 ” “ 思想的本质 “ 人法地 , 地法 天 , 法道 , 天 道法 自然 ” 是道 家 哲学 的 核
心, 同时也是道家哲学 的方法论 , 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的 道 理 解正是建立在这一 观念之 上。在客观世 界中 , 运动是事 物 发展的永恒规律 , 通过 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 期望 中的发展得 以实现。这些规律不仅 是关 于生活本身 的规律 , 而且体现 了 对美的追求。而这些 规律 还从 整体上对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观
第 2 卷第 9期 , 4
2 1 年 9月 01 ep n e c nvri o ra o E orso d n eU iest y
V0. 4 N 9 12 . O.
S p. 0 1 e t2 1


道法 自然"
平上享 受 自 然之美。美是 主观与客观 、 感情 与理智 和谐平衡 的产物 。这一审美方式反映 了道家思想 的精髓 , 自然世界 即
给予应有的尊重 。
立而不改 , 周行而 不殆 。 他主 张万 物复归其 本色 根源 , 作 ” 造 的人类和社会必须 复归 其原 始状态 才能 实现 万物和 谐 的境


“ 道法 自然” 思想 的起源
公元前 7世纪左右 , 中国的社会 体制开始 由奴隶制 向封
建制度转变 , 的社 会体 制 的建立 巩 固了当时 的社会 结构 。 新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哲学提 出了新 的要求 , 的生产关 系要 新 求一种总体上的更为体系化 的解释 , 尤其是对人 与 自然之 间 关系 的解释。尽管古代 中国人缺乏关于 自 的足够认识和体 然 验, 他们还是 以朴素 的智慧 将客 观世界 表述 为 “ ” “ 、 金 、 木” “ ” “ 、土” 水 、火” “ —— “ 五行” 所组 成的体 系 , 它的运 动遵 循 阴阳之道。五行在阴阳系统的支配下构成 了自然物质世界及 其变化的真正物质基础。中国古人 开始用哲学的观点去理解
定位的 自然 布局 , 而展 现出一幅峰 回路转 、 从 水流花开的 自然 风光图。此外 , 即使是 园林之 中的建筑物本身 , 也总是按照山 水的总体走 势、 高低曲折、 差错落来建 造 园林景 观 , 而充 参 进 分体现 自然 山水 的艺术情趣。 古典园林 的设计艺术不仅是对 自然万物客观 的表现与反
尚, 同时也蕴含 了道 家朴素 自 然观的思想本质 。 [ 关键词]道 法 自然; 达意意境 ; 虚” “ “ ; 实” [ 中图分类号 ]G 3 O [ 文献标识码 ]A
d il .9 9 ji n 17 — 9 8 2 1 .9— 7 o:O 36 /.s .6 1 5 1.0 10 0 3 s
在春秋战国时代 , 中国最伟大 的哲学家老子 就曾有关 于 世界观的言论 :人 法地 ,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 自然。 这是 中 ”
国古代哲学家首先提出遵循 自然 , 依 自然 的思 想。老子 哲 顺 学认为 , 道是万物之本 , 不可 以常言道之 ; 并且永 远处 于运 动 之 中, 是世界万物永恒 的真谛 , 宇宙运动 的根本法则 , 而其 自 身始终保持着独立 性 : 有物混 成 , “ 先天 地生。寂 兮寥兮 , 独
和认识 自然 , 进而又扩展到对人生 的认识 。
种无为而无不为之道 。中国古 典园林所 崇 尚、 追求 的 自 然美 就是园林 中以小见 大、 方寸 问见 山林 , 超载世 俗享 受 自然 之
美。
三、道 法自然 “ 思想的体现 “ 道法 自然”对道教哲学 而言是其永恒 的核心 , 它建立了
中国古典 园林蕴 含的道家哲学 思想
杨 猛
( 商丘师范学 院现代 艺术 学院 , 河南商丘 460 ) 700
[ 摘

要]中国古典 园林在造 园方面深受道 家哲 学思想的影响。“ 法 自然” 中国古代 文人理 解 自然世界 的 道 是
种 方法论 , 从秦汉 的“ 山范水” 明清的“ 勺代水 , 模 到 一 一拳 拟 山” ,中国古典 园林客观 地反 映 了对 自然山水的 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