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经穴位的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

合集下载

肺经图[整理版]

肺经图[整理版]

返回封面网站首页肺经图手太阴肺经图十二经络图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走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天府、侠白),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孔最),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大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大指的末端(少商)。

它的支脉:从腕后(列缺)走向食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手阳明大肠经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

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1) 中府LU1 Zhōng Fǔ[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

详解手太阴肺经十一穴功能与主治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中医说百病始于气,人体的气若出了毛病,会引发各种疾病。

而人体的各种气,皆由肺脏调控。

因此,肺经的功效何其巨大。

人体的各种疾病,都可以针灸按摩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它上可以疏解肝经失调引起的气血郁结,中可运化胃肠的浊气,下可补肾中的亏虚。

所以学习中医经络保健,先从肺经的穴位开始。

肺经的穴位都能治疗与肺相关的疾病,肺开窍于鼻,所以鼻子的毛病与肺经有关;还有,肺经与喉咙有关,所以嗓子的问题能从肺经上得到解决;另外,肺经与感冒有关、与皮肤有关……肺经主全身之气,治疗全身之病肺经有11个穴位,而且都在胳膊和手上,与下半身的脾经是一条经。

1、生闷气揉云门穴其实,打通经络,其中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排除浊气。

云门穴是肺经的第二个穴位。

为什么先讲云门穴呢?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找到这人上标志,其他穴位就好找了。

找云门穴方法,就是只穿背心,两手叉腰,对着镜子,就能看见肩膀的锁骨旁边有个窝,窝的中心点就是云门穴。

“云”是流动的气体,“云门”的意思就是这里是一个气体宣发的地方。

很多人爱生气,气完就憋在那里了,宣发不出去,于是循着肺经走到四肢,就会造成四肢烦热、特别燥、心里堵闷、掌心热等症状。

这时,使劲点揉云门穴,一般就会打嗝,郁气怒气就发出去了。

2、咳嗽气喘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经交会的一个穴,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体的气乱了,就爱咳嗽、哮喘、堵闷,会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这时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在云门穴下边1寸处。

“中”指中气,就是脾肺之气,脾和肺合起来的气叫中气。

如果经常觉得气不够使,喘不上气来;或是大便时无力;或是吃一点东西肚子就胀,这都是中气不足的表现。

而中府穴就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如果身体的气乱了,爱咳嗽、哮喘、堵闷,经常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中府穴还可以防治心绞痛,经常有心绞痛的人,按中府这个地方肯定很敏感,因为这块有瘀阻,所以经常要通通中府穴。

肺经穴位得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

肺经穴位得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

肺经穴位得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太渊穴就是肺得原穴。

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得内脏有肺、胃与大肠。

肺得主要功能就是:吸入自然界得清气,呼出体内得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与血液。

当肺得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除了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得疾病外,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

一、肺经穴位得十种主要功能1、寅时醒来寻太渊肺经得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得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就是气血不足得表现。

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得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就是患过敏气喘得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五脏有疾当取之原得理论,肺有疾当取肺原穴即太渊穴。

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即对于按时发病或症状加重得,可以取此时当令经得“输”穴。

肺经得输穴还就是“太渊”。

晨咳:一般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

夜咳: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无痰咳嗽:多见于慢性咽炎或喉炎、胸膜炎。

多痰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

青壮年咯血:可能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中老年咯血:如果常反复发作,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癌。

1)对于寅时醒来难寐者针刺太渊穴,常可一穴见效。

对于不会针刺者,自己轻柔(轻柔属补,重按为泻)地按摩一下太渊穴,或许能够收效。

如果自己按揉后不能取效,最好得办法还就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2)寅时醒来后要就是觉得睡不着得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

坐姿以自己能接受得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

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就是练气得最好时机。

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

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

肺经的功效与作用

肺经的功效与作用

肺经的功效与作用肺经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经络系统,它在人体中起着调节气机、掌握气机转运和推动呼吸的作用。

肺经通行于人体肺脏和其他相关组织,对于呼吸功能的维持、免疫功能的增强以及情绪调节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肺经的功效与作用。

1. 肺经的呼吸调节作用肺经是掌管着呼吸的重要经络系统,其主要功效之一是调节呼吸功能,使人体能够正常呼吸。

肺经的气机转运和推动作用,让人体能够吸入新鲜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

同时,肺经与心经相通,共同维持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各个器官和组织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2. 肺经的免疫调节作用肺经不仅仅参与到呼吸功能中,还具有免疫调节的重要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气和则身健,气虚则易受病邪侵袭。

因此,肺经的健康与免疫力的增强密切相关。

充足的气机转运和推动,能够保障人体气血运行的顺畅,增强机体抵抗病菌和病毒侵袭的能力。

肺经也与皮肤的免疫功能紧密相关,肺经调节皮肤的气血运行,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健康和免疫功能。

3. 肺经的情绪调节作用肺经与情绪的调节也密切相关。

情绪是人体内部气机的表现,肺经作为气机转运的重要通道,对情绪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肺经畅通,气机稳定,可以调节情绪的波动,使人心情开朗、情绪平稳。

相反,如果肺经气机不畅,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压抑等情绪问题。

4. 肺经的调整作用肺经还具有调整和平衡其他经络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相互关联,相互调节。

肺经与其他经络相连,通过气机的转运和推动,对其他经络的功能进行调节和平衡。

例如,肺经与大肠经相互联系,肺主气而大肠主积,肺经调节大肠经的功能,使其正常排便。

5. 肺经的气血调节作用肺经在人体的气血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肺经主气,肺气的盛衰与全身的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肺经调节气机的同时,也参与到气血的运行中。

肺经通过推动气机的转运,带动气血的循行,保障各个器官和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供应,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手太阴肺经五大穴位的功效和主要作用

手太阴肺经五大穴位的功效和主要作用

手太阴肺经五大穴位的功效和主要作用一、少商(井穴)部位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证治烦心善哕.心下满.汗出而寒.咳逆.疟振寒.腹满唾沫.唇干引饮不下.膨膨.手挛指痛.寒栗鼓颔.喉中鸣.针灸三棱针刺之.微出血.泄诸脏热气.不宜灸.按少商乃阴井木穴之始.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音商.商而曰少者.五脏为阴.阴常不足也.二、鱼际(荥穴)部位在大指本节后散脉中.证治洒淅恶风寒.虚热.舌上黄.身热头痛.咳嗽.汗不出.痹走胸背痛.不得息.目眩烦心.少气.腹痛不下食.肘挛支满.喉中干燥.寒栗鼓颔.咳引尻痛.溺出.呕血.心痹.悲恐.针灸针入二分.留三呼.按∶鱼际乃阴荥火穴.在手大指后鱼腹中.手大指接近次指时.则鱼腹丰满.离开次指时.则本节后内侧微陷下.有如鱼腹正中交际之形.故名鱼际.鱼际为火穴.肺为金藏.火能克金.故此穴言针不言灸.三、大渊(俞穴)部位在手掌后陷中.证治胸痹逆气.寒厥善哕呕.饮水咳嗽.烦惋不得卧.肺胀满膨膨.臂内廉痛.目生白翳.眼赤筋.缺盆中引痛.掌中热.数欠.喘不得息.噫气上逆.心痛唾血.振寒.咽干.狂言口僻.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按∶大渊乃脉之所会.本输篇云.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盖其穴在手大指如鱼形之后.再下一寸.即寸口脉之起点.此五脏之穴.亦称原穴.盖六腑水谷精华.注入五脏经之起原处.故称渊.四、经渠(经穴)部位在寸口陷中.证治疟寒热.胸背拘急.胸满膨膨.喉痹.掌中热.咳嗽上气.数欠.热病汗不出.暴痹喘.足心痛.呕吐.针灸针入二分.留三呼.禁不可灸.灸即伤人神.按∶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即关上部位.寸至关长一寸九分.以下即为尺中.言经渠者.乃经过之冲渠要道.大渊在寸口之始.经渠居寸口之中.并未入于尺中也.五、尺泽(合穴)部位在肘中约纹上动脉中.证治风痹肘挛.手臂不得举.喉痹上气.舌干.咳嗽唾浊.四肢暴肿.臂寒短气.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五壮.其∶尺泽乃肺之合穴.可针.可灸.盖阴合为水.肺为金藏.水乃金之所生.邪之实者针之.泻某子故也.肺乃脏气之藏.山泽通气.此穴恰在太阴尺中.脉之结点.故名尺泽.义至深也.一、商阳(井穴)部位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证治胸中气满.喘咳支肿.热病汗不出.耳鸣耳聋.寒热疟.口干.颐颔肿.齿痛.恶寒.肩背急.相引缺盆痛.目青盲.针灸针入一分.留一呼.右取左.左取右.如食顷立已.可灸三壮.按∶商阳乃阳井金穴之始.木上有水曰井.水乃金之所生.阳常有余.商乃肺音.大肠合之.故曰商阳.大肠之脉.上颈贯颊.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故治齿病目病.当左取右而右取左也.二、二间(荥穴)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证治喉痹颔肿.肩背痛.振寒鼻鼽衄血.多惊口.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二间乃阳荥水穴.金水相生.可针可灸.手次指亦名食指.共三节.此穴在二节与三节之中间.故曰二间.三、三间(俞穴)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证治喉痹.咽中如鲠.齿龋痛.嗜卧.胸满肠鸣.洞泄寒疟.唇焦口干.气喘.目急痛.针灸针入三分.留三呼.可灸三壮.按∶三间乃阳俞木穴.手阳明脉之所注.在食指本节第三骨之后.大次指歧骨之前.穴居其中.故名三间.四、合谷(原穴)部位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证治疗寒热疟.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头痛.齿龋.喉痹.痿臂.面肿.唇吻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针灸针入三分.留六呼.可灸三壮.若妇人妊娠.不可剌.刺之损胎气.按∶合谷乃大肠手阳明之原穴.居大指次指歧骨间.稍偏次指微前缺陷中.直下可达劳宫.与后溪成一直线.大指次指相合处.类似深谷.故称合谷.病重者.可深刺八分或一寸.五、阳溪(经穴)部位在腕中上侧大指与次指两筋间陷中.证治狂言喜笑见鬼.热病烦心.目风赤烂有翳.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疟疾.喉痹.耳鸣.齿痛.惊掣肘臂不举.痂疥.针灸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慎如合谷法.按∶阳溪乃手阳明所行之经穴.手太阴肺别络列缺交会之处.肺位最高.大肠居下.手指掌后仰.则大指与次指两筋高起.太阴交阳明之处.有类山溪.故名阳溪.六、曲池(合穴)部位在肘外辅骨屈肘曲骨之中以手拱胸取之.证治肘中痛.偏风半身不随.刺风瘾疹.喉痹不能言.胸中烦满.筋缓.捉物不得.挽弓不开.屈伸难.风臂肘细而无力.伤寒余热不尽.皮肤干燥.针灸针入七分.得气先泻后补之.可灸三壮.按∶曲池乃大肠手阳明之合穴.阳合为土.阳明多气多血.有余者泻之.然大肠为庚金.土穴乃金之母.故泻后当补之.邪气之来也紧而急.谷气之来也徐而和.先泻后补.指下针下.犹有所别.穴在肘外辅骨稍前陷中.屈曲其臂乃得之.故称曲池.一、厉兑(井穴)部位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证治尸厥.口噤气绝.状如中恶.腹胀满.汗不出.寒疟不嗜食面肿.足寒.喉痹.齿龋.恶风.鼻不利.多惊.好卧.针灸针入一分.可灸一壮.按∶厉兑乃足阳明所出之井金穴.尸厥或胃家实.皆可用锋针浅刺之.厉不美也.兑通也.足次指受大指之排挤.其形恶厉.其经脉斜通于次指外间.故名厉兑.二、内庭(荥穴)部位在足大指次指外间陷中.证治四肢厥逆.腹胀满.数欠.恶闻人声.振寒.咽中引痛.口.齿龋痛.疟不嗜食.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内庭乃阳荥水穴.在足次指外间.中指内间.跗上半寸.两指之正中.如一庭竖于内.故名内庭.三、陷谷(俞穴)部位在足中指内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证治面目浮肿.及水病.善噫.肠鸣腹痛.热病汗不出.振寒疟疾.针灸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按∶陷谷乃阳俞木穴.病重者可针五分.穴位下陷如深谷.故名陷谷.四、冲阳(原穴)部位在足跗上五寸.去陷谷二寸半.证治偏风口眼斜.跗肿.齿龋痛.发寒热.腹坚大.不嗜食.伤寒病振寒而欠.久狂.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足缓履不收.身前痛.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按∶冲阳在足背高起处.有动脉应手.名趺阳脉.久病欲知府气之强弱者.必诊此脉.其穴类似中封.使逆则宛.和则通.摇足而得之水谷精华大会于此.阳明多气多血.有此一冲衢.故名冲阳.五、解溪(经穴)部位在冲阳后一寸五分.腕上陷中.证治治风面浮肿.颜黑.厥气上冲.腹胀.大便下重.惊.膝股肿.转筋目眩.头痛癫疾.烦心悲泣.霍乱.头风.面目赤.眉攒疼.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按∶解溪乃阳经火穴.上为骨.下为跗属.分解于此穴陷中.故名解溪.俗称鞋带穴.以束缚鞋带.正在此穴间也.六、足三里(合穴)部位在膝下三寸骨外廉.大筋内宛宛中.两筋肉分间.当低跗取之.证治胃中寒.心腹胀满.胃气不足.闻食.肠鸣腹痛.食不化.秦丕祖云.诸病皆治.食气水气.蛊毒癖.四肢肿满.膝酸痛.目不明.华佗云.疗五劳羸瘦.七伤虚乏.胸中瘀血.乳痈.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气上冲目.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按∶三里穴名.手足阳明皆有.名同穴异.继起针灸家增一足字以别之.盖阳明行气于三阳.里者.宽广之义.古(井田制).九百亩为方里.盖胃为水谷之海.大肠小肠.三焦.无处不到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故本输篇称之曰下陵三里.为高必因丘陵.大阜曰陵.高于丘也.陵冠一下字.盖足三里穴不如手阳明三里之高上.手三里又不如足三里之敦阜.且也足太阴脾合于膝内阴之陵泉.足少阳胆.合于膝外阳之陵泉.皆高于足阳明骨外之三里.故正其名曰下陵三里.其穴可针一寸.肥人可针一寸二分.如足下病风毒.可尽量多灸.一、隐白(井穴)部位在足大指端内侧白肉际.(侧当作折.传写之讹已久.)证治腹胀喘满.不得安卧.呕吐.食不下.暴泄.衄血.卒尸厥.不识人.足寒不能温.针灸针入三分.灸三壮.若妇人月事过时不止.刺之立愈.按∶先师许公直传授有云.足大指端内侧.乃大敦穴.非隐白穴.隐白.在足大指下折纹中.其穴常隐而肉色白.故名隐白.二、大都(荥穴)部位在足大指本节之后.内侧陷中.骨罅中.赤白肉际.证治热病汗不出.伤寒手足逆冷.腹满善呕.烦热闷乱.吐逆目眩.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大都乃脾所溜之荥穴.古者.邑有先庙曰都.周礼地官.四县曰都.脾为土藏.乃四象之母.荥为火穴.又土之母.合乎先庙之义.经脉十二之次序.脾居四位.又合乎四县曰都之义.其穴在足大指本节高起之后.赤白肉皆丰满.故名大都.三、太白(俞穴)部位在足内侧核骨下陷中.证治身热烦满.腹胀食不化.呕吐脓血.腰痛.大便难.气逆.霍乱腹中切痛.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太白乃阴俞土穴.土能生金.西方金.其色白.足内侧肉色较足跗足底特白.望其色而名之.故称太白.穴在足内侧核骨下.核骨一作骨.一名腕骨.本输篇云.太白腕骨之下也.俗名孤拐骨.四、商丘(经穴)部位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证治腹胀肠鸣不便.脾虚人不乐.身寒.太息心悲气逆.痔疾.骨疽蚀.妇人绝子.小儿慢风.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商丘.乃阴经金穴.四方高.中央下.曰丘.登高初步之小阜也.商乃西金之高音.脾井荥俞经四穴.皆居卑位.由此穴而上内踝.乃与三阴交会而入合于阴之陵泉.登高必自卑.故名商丘.五、阴陵泉(合穴)部位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取之.与阳陵泉斜对.稍高一寸.证治腹中寒.不嗜食.膈下满.水胀腹.坚喘逆不得卧.腰痛不得俯仰.霍乱疝瘕.小便不利.气淋.寒热不节.针灸针入五分.不言灸.按∶阴陵泉乃脾合水穴.脾为阴中之至阴.陵高于丘也.泉高处之水源也.故灵枢经曰.疾高而内者.取之阴之陵泉.盖五俞合穴.下达于上.内通于外之要点.治病当求其源也.其穴不言灸者.以脾为土脏.土中含湿.则万物育焉.如灸之.灼其泉源.则土燥而不能育物也.一、少冲(井穴)部位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证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针灸针入一分.可灸三壮.二、少府(荥穴)部位在小指本节后陷中.平直劳宫.证治烦满少气.悲恐畏人.掌中热.臂酸.肘腋挛急.胸中痛.手卷不伸.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七壮.三、神门(俞穴)部位在掌后兑骨之端陷中.证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狂笑.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针灸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七壮.炷如小麦大.四、灵道(经穴)部位在臂内下廉.去掌后横纹后一寸五分.证治心痛.悲恐相引螈肘挛.暴喑不能言.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五、少海(合穴)部位在肘内廉横纹头尽处陷中.曲手向头取之.证治寒热齿龋痛.目眩发狂.呕吐涎沫.项不得回顾.肘挛.腋胁下痛.四肢不得举.针灸针入五分.不宜灸.按∶以上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为心本藏之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五穴.乃扁鹊所增.本输篇并未记载.然神门一穴.照子午流注甲己日卯时针之.治大小人痫证有特效.(仙)用针数十年.心本藏九穴.仅取神门一穴.余八穴未曾一次取用.盖尊经旨.外经病而内不病.独取其经于掌后兑骨之端之正义.兑骨即掌外侧腕后高起之踝骨.手踝骨向内转.踝内侧骨有空即神门穴.踝骨上另有一空即养老穴.经称此骨名兑骨.兑有内通之义.向内一转则神门养老两孔穴皆开.与足内外踝之顽梗不开无穴可取者.迥然不同.故别其名曰兑骨.继起针灸家多书作锐骨.义未妥.一、少泽(井穴)部位在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证治疟.寒热.汗不出喉痹.舌强.口干.心烦.臂痛.螈.咳嗽.颈项急不可顾.目生肤翳覆瞳子.针灸针入一分.可灸一壮.按∶少泽井金.乃手少阴交手太阳之起穴.心乃五脏六腑之主.合于小肠.山泽通气.一手小指而两井穴出其内外.心井曰少冲.小肠井曰少泽.二、前谷(荥穴)部位在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证治热病汗不出.疟.癫疾.耳鸣颔肿喉痹.咳嗽衄血.颈项痛.鼻塞不利.目中白翳.臂不得举.针灸针入一分.可灸一壮.按∶前谷荥水穴.乃手太阳脉之所溜.在小指本节前.故称前谷.三、后溪(俞穴)部位在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握掌取之.证治疟寒热.目赤生翳.鼻衄.耳聋.胸满.头项强不得回顾.癫疾臂肘挛急.针灸针入一分.可灸一壮.按∶后溪俞木穴.乃手太阳脉之所注.在手小指本节之后.掘掌视之.较前谷高起.故称后溪穴.内通督脉.乃灵龟八穴之一.照开时针之.可针六分或八分.四、腕骨(原穴)部位在手外侧.腕前起骨下陷中.证治热病汗不出.胁下痛.不得息.颈颔肿.寒热.耳鸣.目冷泪生翳.狂惕偏枯.臂肘不得屈伸.疟头痛烦闷.惊风螈.五指掣.针灸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按∶腕骨乃手太阳脉所过之原穴.手外侧腕前一小骨.手常屈伸转侧.则此骨宛转.穴在骨稍前故名腕骨穴.继起针灸家更名起骨.以免与穴名混同.亦可.五、阳谷(经穴)部位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之下陷中.证治癫疾狂走.热病汗不出.胁痛.颈颔肿.寒热.耳聋耳鸣.齿龋痛.臂腕外侧痛不举.妄言左右顾.螈目眩.针灸针入二分.留二呼.可灸三壮.按∶阳谷经穴.乃太阳脉之所行.在手外侧腕中.斜上兑骨.则为养老.与腕上手少阳阳池及大次指两筋间之阳溪穴成一横线.然此穴不如阳溪阳池之宽深.故名阳谷.六、小海(合穴)部位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中.伸臂而得之.证治肩肘臂外后廉痛.寒热.齿龈肿.风眩.颈项痛.疡肿.振寒.肘腋痛肿.小腹痛.四肢不举.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按∶小海合穴.乃手太阳小肠脉之所入.合治内府.其脉入缺盆者.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胃为水谷之海.小肠与胃相连缀.故肘内合穴名小海.且手三阳脉皆起于足.小肠合于巨虚下廉.大肠反合巨虚上廉.盖大肠展转反侧.为传导之官.小肠乃受盛之官.直趋于下.化物出焉.故合穴反居大肠合穴之下也.一、至阴(井穴)部位在足指外侧.去爪甲如韭叶.证治目生翳.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处.转筋.寒疟.汗不出.烦心.足下热.小便不利.针灸针入二分.可灸三壮.按∶至阴乃足太阳膀胱所出之井金穴.考经脉十二回环之次序.足太阳终于此穴.交足少阴肾之经.盖太阳经穴至此已交于阴经.故曰至阴.二、通谷(荥穴)部位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证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颈项痛.目KT KT .针灸针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壮.按∶通谷乃足太阳所溜之荥穴.荥小水也.谷能通行小水.故名通谷.三、束骨(俞穴)部位在足小指外侧本节之后.赤白肉际陷中.证治腰脊如折.髀不可曲.如结.如裂.耳聋.恶风寒.目眩.项强不可回顾.目内赤烂.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束骨穴乃足太阳所注之俞穴.前有足小指本节骨.后有京骨穴上之大骨.此穴居外侧赤白肉际陷者中.前本节骨后大骨如受约束之形.故名束骨.四、京骨(原穴)部位在足外侧大骨之下.赤白肉际陷中.证治膝痛不得屈伸.目内赤烂.疟寒热.善惊.不欲食.筋挛.足酸.髀枢痛.颈项强.腰背不可俯仰.衄血不止.目眩.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七壮.按∶京骨穴乃足太阳所过之原穴.京大也.其穴在足外侧大骨之下.此大骨本名京骨.因与穴同名.别其名曰大骨.与手腕骨别称起骨.同一义也.五、昆仑(经穴)部位在足外踝后.跟骨之上陷中.证治腰尻痛.足肿.不得履地.鼽衄.如结.踝如裂.头痛肩背拘急.咳喘暴满.阴肿痛.小儿发痫螈.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炷如小麦大.妊妇刺之堕胎.按∶昆仑乃足太阳所行之经穴.膀胱为水府.此穴居踝后.较井荥俞原各穴皆高.昆仑乃水之高源.故以此名其穴.六、委中(合穴)部位在中央约纹动脉陷中.令人面挺伏地卧取之.证治膝痛.腰挟脊沉沉然.遗溺.腰重不能举体.风痹.髀枢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凡伤寒热汗不出.取其经血立愈.委中者.血也.大风发眉堕落.可刺之出血.针灸针入八分.留三呼.泻七吸.禁灸.按∶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所入之合穴.穴在中央.委而取之.故名委中.凡太阳经脉所过.腰髀膝关重痛.大风眉落.风邪深入于阳跷奇经.乃足太阳之别脉.均可刺委中出血.以上所言.皆邪实宜泻之之证.正虚者.则不可妄刺.素问云.刺委中大脉令人仆.脱色.不可不知也.一、涌泉(井穴)部位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际.跪取之.证治腰疼痛.大便难.心中结热.风疹风痫.心痛不嗜食.妇人无子.咳嗽.身热.喉痹胸胁满.目眩.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五指端尽痛.足不得践地.针灸针入三分.无令出血.可灸三壮.按涌泉乃肾所出之井穴.藏真下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肾为生气之藏.立命之根.故刺之不可见血.如妄刺之而血出不止则死矣.慎之慎之.二、然谷(荥穴)部位在足内踝腕骨前.然骨之下陷中.证治咽内肿.心恐惧.如人将捕之.涎出.喘呼.少气.足跗肿不得履地.寒疝少腹满.上抢胸胁.咳唾血.喉痹.淋沥.女子不孕.男子精溢.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热.舌纵烦满消渴.初生小儿脐风.口噤痿厥洞泄.针灸针入三分.不宜见血.可灸三壮.按∶然谷乃肾所溜之荥穴.阴荥为火穴.坎中有一阳无根之少火能生气.其穴亦名龙渊.潜龙在渊之义也.男女精溢.不孕者皆取之.此火能然于深谷之中不受水克.故名然谷.吾蜀有产盐区.名自喷井.火自地中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亦然谷少火之明证也.三、太溪(俞穴)部位在内踝之后跟骨之上.动脉陷中.证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手足寒至节.喘息者死.呕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若癖.寒热咳嗽.不嗜食.腹胁痛.瘦瘠.手足厥冷.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三壮.按∶太溪穴.肾脉所注为俞土.乃九针十二原之要穴.久病重病欲知脏气之强弱者.必诊此脉.金匮中脉法.有寸口趺阳少阴之分.趺阳即胃原冲阳.少阴即太溪也.(仙)曾于途中救治倒地昏迷之急痧证.寸口无脉.太溪有脉.用开十宣法.救之而痊.如太溪脉已绝.不可救也.四、复溜(经穴)部位在足内踝上二寸.动而不休陷中.证治腰脊内引痛.不得俯仰起坐.目KT KT .善怒多言.舌干胃热.虫动涎出.足痿不收履.寒不自温.腹中雷鸣.腹胀如鼓.四肢肿.五种水病.溺青赤黄白黑.青取井.赤取荥.黄取俞.白取经.黑取合.血痔泄后肿.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热.盗汗不止.针灸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五壮.按∶穴名复溜.以足少阴别入跟中之脉.下歧为二.后绕大钟交足太阳.前下行水泉照海.为阴跷奇经之起点.上达交信.亦在内踝上二寸.此别脉也.其太溪正经直上之脉.复从内踝稍后上二寸而溜于此.与出涌泉溜然谷同义.故名其穴曰复溜.复溜在后.交信在前.中隔一小筋.交信乃阴跷.再上分中曰筑宾穴.又阴维脉之起点.故曰阴跷阴维者.足少阴之别也.五、阴谷(合穴)部位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得之.证治膝痛不得屈伸.舌纵涎下.烦逆溺难.少腹急引阴痛.妇人漏下.不止.腹胀满不得息.小便黄.男子如蛊.女子如妊娠.针灸针入四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按∶按阴谷乃足少阴肾所入为合之水穴.穴在内辅骨后下.大筋小筋间.互相根据倚.取穴者必先令病者微屈其膝.以指审其间应手之脉.再拨开上下大小筋.乃可进针.此乃足阴经最高而深藏不露之穴.故名阴谷.一、中冲(井穴)部位在手中指之端.证治热病烦闷.汗不出.掌中热.身如火.心痛烦满.舌强.针灸针入一分.灸一壮.按∶中冲乃心包络所出之井穴.膻中为臣使之官.其脉出手三阴之正中.手诸井穴皆在指侧.此穴独居中指端之正中.故名中冲.二、劳宫(荥穴)部位在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证治中风善怒.悲笑不休.手痹热病.三日汗不出.怵惕.胸胁痛不可转侧.大小便血.衄血不止.气逆呕哕.烦渴.食饮不下.口腥.胸胁支满.黄胆目黄.针灸针入二分.留六呼.可灸三壮.按∶劳宫乃心包络之荥穴.阴荥火穴.劳勤也.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故曰劳宫.三、大陵(俞穴)部位在掌后两骨之间方下.两筋间之始陷中.证治热病汗不出.臂挛腋肿.善笑不休.心悬若饥.喜悲泣惊恐.目赤.小便如血.呕逆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针灸针入五分.可灸三壮.按∶大陵乃心包络所注之俞穴.在掌后两骨结点之下.两大筋间之始.近大指前有大渊.小指后有阴神门.成一横线.穴位宽大.故名大陵.四、间使(经穴)部位在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证治心悬如饥.卒狂.胸中澹澹.恶风寒.呕吐.怵惕.寒中少气.掌中热.腋肿肘挛.卒心痛.多惊.喑不得语.咽中如鲠.针灸针入三分.可灸五壮.按∶间使二字皆作去声读.在内关之后与外关别络相通.三焦孤府之营卫气有余而过于此则脉至.无余而不过于此则脉止.臣使之官.或至或止.故曰间使.五、曲泽(合穴)部位在肘内廉下陷中屈肘取之.证治心痛善惊.身热烦渴.口干逆气呕血.风胗.臂肘手腕善动摇.针灸针入三分.留七呼.可灸三壮.按∶曲泽乃心包络所入之合穴.在肘内廉大筋之下陷者之中.微屈其肘乃得之.其穴位深.故曰曲泽.一、关冲(井穴)部位在无名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证治口干.头痛.舌卷喉痹.霍乱.胸中气噎不食.肘臂痛不能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针灸针入一分.留三呼.灸三壮.按∶关冲乃三焦手少阳所出之井穴.外关内关.别络横通.心包络井穴曰中冲.心本藏之井曰少冲.此穴居少冲中冲之间.故曰关冲.二、液门(荥穴)部位在小指次指之间合缝处陷中.证治惊悸妄言.寒厥臂痛.不能自上下.疟寒热.头痛.目眩赤涩.泪出.耳暴聋.咽外肿.牙龈痛.针灸针入二分.灸三壮.握拳取之.按∶液门乃三焦之荥穴.阳荥为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水之精谓之液.阳受气于四末.故名其水穴曰液门.三、中渚(俞穴)部位在无名指小指本节后间陷中.液门后一寸.证治热病汗不出.臂指痛不得屈伸.头痛.目眩生翳.目不明.耳聋咽肿.久疟.手臂红肿.针灸针入三分.灸三壮.握拳取之.按∶中渚乃三焦所注之俞穴.若江之有渚.而居其中.故曰中渚.四、阳池(原穴)部位在手腕上横纹陷中.证治消渴口干.烦闷.寒热疟.或因折伤手腕捉物不得.臂不能举.针灸针入三分.不宜灸.按∶阳池乃手少阳三焦所过之原穴.手表腕上陷中.从无名指本节直摸至腕中心陷凹处.如池状.故名阳池.下针时不可摇手.仰其指掌.则穴位明显.五、支沟(经穴)部位在腕后三寸骨间陷中.证治热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胁腋痛.四肢不举.霍乱呕吐.口噤.暴喑.产后血晕.不省人事.针灸针入三分.灸七壮.按∶支沟乃三焦所行之经穴.穴前一寸有外关别络.入手厥阴经.三焦水道流行至此.别有一分支之沟渠也.六、天井(合穴)部位在肘外大骨之上陷中.证治咳嗽上气.胸满不得语.唾脓不嗜食.寒热凄凄不得卧.惊。

针灸学肺经详解

针灸学肺经详解

针灸学肺经详解
肺经是人体经络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经脉,也是五脏六腑中的“皇后”经。

它起于肺脏,从肺经穴往下行,经肩膀、上臂、前臂到手指,再沿手指背面返回手腕,最后上行到锁骨下,汇入肺脉。

肺经与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中医针灸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肺经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哮喘、肺炎等。

同时,肺经也可以治疗皮肤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呼吸、皮肤、免疫等系统的功能。

在针灸治疗中,可选择肺经上的穴位,如太渊、鱼际、天府等。

太渊是肺经的原始穴位,能够清热降火、滋阴润肺,对于咳嗽、哮喘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鱼际穴位位于手肘内侧,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皮肤病等疾病。

天府穴位则是调节免疫系统的重要穴位,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总之,肺经是中医针灸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经脉,通过针灸治疗肺经疾病可以调节气血、提高免疫力、改善呼吸、皮肤等系统的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1 -。

肺经的中药功能主治

肺经的中药功能主治

肺经的中药功能主治1. 什么是肺经肺经是中医经络学中的一个主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之一。

肺经与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负责呼吸功能的调节和体表的保护。

肺经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许多中药有着紧密的关联。

2. 中药对肺经的作用中药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对肺经的作用和主治:•生山药–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肺止咳。

用于脾肺两虚引起的久嗽痰喘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煮汤或炖食,每次适量食用。

•茯苓–功能主治:利水渗湿,益气健脾。

用于湿气内停、脾胃虚弱、尿频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煮汤或泡水,每次适量食用。

•杏仁–功能主治:润肺止咳,理气宽胸。

用于肺燥咳嗽、胸闷气滞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煮汤或作糕点、糖水等食用,每次适量食用。

•桔梗–功能主治:祛风宣肺,平喘止咳。

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煮汤或煎水,每次适量饮用。

•麦冬–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清热生津。

用于阴虚肺燥、口干咽燥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煮汤或泡水,每次适量饮用。

•草果–功能主治:能温中散寒,除湿化痰。

用于寒湿困脾、痰湿咳嗽等症状。

–用法用量:可作药膳或煎水,每次适量饮用。

3.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药调理肺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了解个人体质。

不同个体对中药的适应度有所差异,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药材和用量。

•遵循医生指导。

中药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宜擅自增减用量或搭配其他药物。

•食用方法正确。

中药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药材的属性选择适合的煮汤、泡水或炖食等方法。

•存储注意安全。

中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受潮变质。

4. 结论中药在调理肺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适当的中药调理,可以改善一些与肺经相关的呼吸系统问题和皮肤问题。

然而,在使用中药时,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遵循适量用药原则,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经络穴位养生之手太阴肺经,解决呼吸方面小问题

经络穴位养生之手太阴肺经,解决呼吸方面小问题

经络穴位养生之手太阴肺经,解决呼吸方面小问题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编有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下什么是经络,怎么用经络来养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人体十二经络第一个开始运行的经络——肺经。

本文从按摩肺经可以调理什么问题,肺经在哪里,及肺经上三个重要穴位来讲解。

一、按摩肺经可以调理的问题肺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最关键的功能就是主气司呼吸。

在肺的一呼一吸间,机体也就完成了吐故纳新的任务,促进了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所以,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就会出现咳嗽、气喘、胸闷心慌、口干舌燥和燥热等呼吸方面的问题;因为肺主皮毛,所以也会出现各种皮肤问题。

综合言之,呼吸方面和皮肤方面的两个方面问题可以通过按摩肺经来调理。

二、肺经的位置肺经也称手太阴肺经,手太阴即手掌面,具体如上图所示。

二、肺经上的三个重要穴位经络就相当于电路一样,而穴位呢,则相当于开关。

有些时候电路不通,我们按下开关,电路也就正常了。

经络也是如此,所以肺经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气喘胸闷心慌等呼吸方面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改善。

下面跟大家介绍肺经上三个常见有效的穴位。

1、少商——治疗咳嗽、打嗝“肺出于少商”即少商穴是肺经上的最后一个穴位。

少商穴可以治疗咳嗽和打嗝。

方法很简单:对于咳嗽,把拇指指肚按在对侧少商穴上,食指按于下面,拇指和食指同时均匀用力按揉,每天坚持,就能很好的缓解咳嗽症状。

对于打嗝,用指压少商穴,同时用意念把上逆的气往下平复,不断吞口水,这样反复操作,很快可以平复打嗝。

按压少商穴时,用力要适中,以酸疼感为度,一般1分钟左右就可见效。

2、太渊——补肺益肺“状如深渊,上通天穹,下达地渊”,太渊穴是天地人三脉之气的交汇处。

用此穴来补肺气最好,可增强肺的呼吸功能,改善肺的通气量,降低气道阻力。

总而言之,它具有理气补气和调心率的作用。

刺激太渊穴时,不可太用力按压,宜轻柔按摩,按摩时间也不宜太长,每天3~5次,每次1~2分钟。

3、鱼际——缓解口干舌燥和大便干燥鱼际穴属于火穴,治疗热性的咳嗽、喘促有效果。

肺经穴位详解

肺经穴位详解

肺经穴位详解一) LU 1 中府ZhōngFǔ P65【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穴名解释】 "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气;"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本穴为肺经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气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称为中府【穴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

中,与外相对,内部也。

府,脏腑也。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输送之意。

府,脏腑也。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

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4)手足太阴之会。

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治法】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取穴方法】有两种方法:(1)患者仰卧,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在距胸骨正中线6寸(指同身寸,下同)处取穴。

(2)乳头直线向上交三根肋骨处,再向外横开2寸为本穴。

本法较简便,但只限于男性。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二) LU 2 云门Yúnmén P65【穴义】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名解】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

门,出入的门户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

云门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

本穴物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外出至体表后它仍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穴上行。

劳宫的作用功能主治

劳宫的作用功能主治

劳宫的作用功能主治劳宫的概述劳宫,又称手太阴肺经穴位,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

劳宫位于人体手掌中部,距离手腕横纹上3寸,为肺经的起始穴位。

劳宫的作用劳宫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包括: 1. 通调肺气:劳宫是肺经的起始穴位,通过刺激劳宫,可以帮助通调肺气,调节呼吸系统的功能,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肺部功能。

2. 疏肺宣肺:劳宫是肺经的要穴之一,刺激劳宫有助于疏通肺络,宣肺化痰,可以改善肺部状况,预防和治疗肺部相关疾病。

3. 散寒止咳:劳宫具有散寒止咳的作用,可以通过刺激劳宫来改善寒邪所致的咳嗽症状,促进气血的流通,缓解寒邪对肺部的侵袭。

4. 养阴润燥:肺为金,与阴液密切相关。

刺激劳宫有助于养阴润燥,改善肺部阴虚所致的症状,如咽干咳嗽、口渴等。

劳宫的主治劳宫主治的疾病主要包括: 1. 咳嗽:劳宫是口鼻咽喉和肺相关的穴位,通过刺激劳宫,可以改善咳嗽症状,缓解喉咙痛、咳嗽不止等症状。

2.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通过刺激劳宫,可以改善肺功能,缓解哮喘发作,减轻呼吸困难。

3. 肺炎:劳宫可以增强肺部功能,调节免疫系统,通过刺激劳宫来辅助治疗肺炎,促进炎症的消散,提高恢复速度。

4.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反应,通过刺激劳宫,可以调节免疫系统,改善鼻部充血、瘙痒等症状,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发作。

如何刺激劳宫劳宫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刺激,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用一只手的拇指或中指按压劳宫穴位,力度适中,不要过于用力。

2. 通过旋转或点压的方式刺激穴位,每天按摩5-10分钟,保持持续的时间和力度。

3. 缓慢放松手部,继续呼吸,注意保持舒适感。

刺激劳宫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酌情进行,一般建议每天按摩1-2次。

注意事项在刺激劳宫穴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操作手部需清洁,可使用温水洗手。

2. 操作前尽量放松身心,保持舒适。

3. 操作时避免局部受伤和感染。

人体经络肺经

人体经络肺经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
寸处。
位于臂内侧面,肱二头 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 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穴位的作用与功效
中府穴
具有肃降肺气、和胃利水、止 咳平喘、清泻肺热、健脾补气
、预防感冒的功效。
云门穴
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调 补肺气的功效。
天府穴
具有调理肺气、通鼻窍、安神 志的功效。
肺经与疾病的关系
肺经与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肺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 一道防线,若肺经功能失 调,易导致感冒、咳嗽等 症状。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 统疾病,与肺经功能失调 密切相关。
哮喘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 性疾病,与肺经功能失调 有一定关系。
肺经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 与肺经功能失调有一定关系。
侠白穴
具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调 理气血的功效。
穴位的按摩方法
中府穴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中府穴,每次2-3分钟, 力度适中。
天府穴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天府穴,每次2-3分钟, 力度适中。
云门穴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云门穴,每次2-3分钟, 力度适中。
侠白穴
用大拇指指腹按揉侠白穴,每次2-3分钟, 力度适中。
03
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判断肺经是 否正常。
问诊
切诊
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了解肺经异常 的具体表现。
通过切脉、触诊等方式,判断肺经的异常 情况。
注意事项与误区澄清
注意事项
在诊断肺经异常时,应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应避免过度治疗或误诊,以免加重病 情。
误区澄清

保健穴位中里巴人

保健穴位中里巴人

肺经第一条肺经,从中府到少商,共十一个穴位。

肺经通常适于治疗咳喘、感冒、皮肤方面的疾患。

首先讲云门穴。

云门是气体宣发的一个穴位。

通常我们感觉四肢烦热,心里堵闷,就是体内的浊气排不出去,此时按揉云门穴,通过打嗝,即可将浊气排出。

云门下一横指是中府穴,这是专门调治中气不足的一个大穴。

它是肺经的一个募穴,也是脾肺两边的一个交汇穴,所以这个穴调气最好。

如果人身体的气乱了,觉得老是气比较乱。

比如,经常的咳嗽哮喘、上气不接下气、气堵闷等等,一定要多揉中府穴。

此外,中府穴还可以预防心绞痛和咳喘。

中府穴和云门穴这两个穴位可以一起来推。

用大拇指按着中府穴,然后向上推云门穴。

有心血管方面疾病的、经常有咳喘问题的朋友,如果一推之下觉得这块儿很痛,要把这痛的地方给推开了,把气给它散掉,会立刻感觉胸腔里面特别舒服。

天府穴。

古代中医讲,“鼻窍通于天”,“天府” 一词暗含着一个含义,即治疗鼻子的各种疾患。

如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经常流鼻血,等等,都可以通过天府穴来得到缓解。

天府穴既然能治疗过敏性鼻炎,那它就有一个消炎抗过敏的功能,因而皮肤经常容易过敏的,也可以揉这个天府穴。

侠白穴。

它是给肺经补充力量的一个穴位。

如果肺气不足,侠白穴就会令你感觉力气劲头饱满。

侠白穴主要治疗由于肺气不足造成的经常恐惧、心跳过速。

为什么人会恐惧呢?因为人首先会忧虑,忧虑解不开,就恐惧了,就会伤肝,就会气上两肋,所以这个穴位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

凡是跟恐惧忧虑有关系的气不足、心跳快,就要赶紧揉这个侠白穴。

尺泽穴。

尺泽是补肾的要穴。

揉这个穴位,可以把肺经多余的能量补到肾上去。

因为尺泽是合穴,“合穴属水,内应于肾”,而这条经是肺经,属金,金能收水,所以这个穴是专门补肾的,这个补肾方法就叫“泻肺补肾法”。

通过揉这个穴位,我们就能够令身体的能量在自身转化。

如果患有上实下虚之症,高血压、头重脚轻、哮喘,都可以使用这个穴位,以便很好地实现气血的转化。

鱼际是一个退热的穴,它善于退热:心里有火,它能去;肺燥咳嗽,它也能去。

肺经络-二十二穴位

肺经络-二十二穴位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二十二穴)穴歌: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交手阳明也。

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中府穴 Zhōng Fǔ〖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尺泽穴治咳嗽;配肩髎穴治肩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中府穴手足太阴之会,肺募。

〖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穴义〗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

中,与外相对,内部也。

府,脏腑也。

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膺,胸也。

俞,输送之意。

府,脏腑也。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

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处聚集并向肺经传输,中府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4)手足太阴之会。

中府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中府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也包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

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

肺经11个穴位详解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而经络穴位在我们的医疗或日常养生中广泛使用。

本文提供肺经11个穴位详解,以供大家参考选用。

中府穴拼音:zhōnɡfǔ拼音别名:膺中府,膺俞,府中俞别名解析:口禾髎。

禾,细长之物也。

髎,孔隙也。

该解析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冷降归于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

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

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意义: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意义脉。

运行: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运行内经脉。

气血气血: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取穴:中府穴位于人体的胸外侧部,云门穴下1寸,取穴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解剖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功能功能: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主治: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治法〗寒则通主治之,热则泻之。

〖注意〗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

〖生理解剖〗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取穴图穴位图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合谷穴阳溪穴偏历穴温溜穴下廉穴上廉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肘髎穴手五里穴臂臑穴肩髃穴巨骨穴天鼎穴扶突穴口禾髎穴迎香穴计算器关税税率对联大全快递网点DNS服务器信用卡进度旅游景点格式转换衣服尺码亲属关系银行卡归属图书大全音乐专辑电影大全古籍大全银行网点军事百科武器大全日出日落民间谚语摩尔斯电码进程查询汉字转拼音XML格式化六十四卦驾驶行驶证音乐专辑电脑版|手机版|秒转为可读时间格式计算器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肺经准确位置走向教给你

肺经准确位置走向教给你

肺经准确位置走向教给你肺经在人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肺经不通则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因此找到准确肺经的位置走向、正确梳理肺经显得尤为重要。

肺经原穴、尺泽穴、孔最穴、鱼际穴等都是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人们需要按照正确的顺序敲打,对身体大有裨益,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一、肺经肺经位于人体的手臂之上,主要的功能是用于预防和改善呼吸系统以及五官的不适,因此,若是有这些部位的不适,那么就必须要敲打敲打你的肺经了,那么本期的经络养生就带你去了解看看肺经在身体那个部位。

肺经在身体那个部位《内经》上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

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

”但凡与呼吸有关的疾病,如哮喘、咳嗽、感冒等等疾病都可以找肺经上的大穴。

肺主皮毛,皮肤的慢性疾患多与肺的功能有直接的关系,也多从肺经入手根治。

肺在情志主悲,常言道悲伤肺,郁结之气难以排解,就要想办法宣发于外。

循行路线: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胃部,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天府、侠白),下肘中(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孔最),入寸口(经渠、太渊),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范围:手太阴肺经分布于胸及手臂内侧,每侧11穴,共22穴,2个穴在胸上部,9个穴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

从胸部走向手指,起于胸部的中府穴,经手臂内侧,止于手拇指的少商穴。

功能:用于预防和改善呼吸系统及五官不适。

太渊穴★二、肺经上的重要穴位1、肺经原穴——“太渊穴”,补气效果极佳。

对于身体虚弱、气不足、讲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尺泽穴2、“尺泽穴”——是补肾要穴,还能治高血压。

(位于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键,健的外侧凹陷处即是此穴。

)孔最穴3、“孔最穴”——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肘关节下三指宽处的”孔最穴“,咳嗽嗓子干,肺经堵塞者此处有明显痛感。

肺经大肠经

肺经大肠经
呼吸困难
对于呼吸困难症状,可以采取宣肺 平喘的方法,如用紫苏叶、杏仁等 中药泡水喝,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的应用
01
02
03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肺经和大肠经的 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运行 ,达到治疗目的。
按摩治疗
通过按摩肺经和大肠经的 相关穴位,缓解肺部不适 症状,提高肺部功能。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实际上就是从胸到手,行于上肢掌面的桡侧及下肢前面的 桡侧。
肺经的主要穴位
01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 、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 际、少商。
02
这些穴位分布在肺经的走行线上 ,在中医中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
肺经的功能和作用
01
02
03
04
主宰人体呼吸系统
肺经和大肠经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肺经概述 • 大肠经概述 • 肺经和大肠经的关系 • 肺经和大肠经的保养与调理 • 案例分享
01
肺经概述
肺经的经络走向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 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日常保健方法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 新鲜,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对
肺部的刺激。
饮食调养
多吃富含维生素C、E、A等抗 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 、水果、坚果等,以增强肺部 免疫功能。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 、游泳、瑜伽等,有助于增强 肺部功能,提高呼吸系统抵抗 力。
戒烟限酒
其他治疗手段
如拔罐、刮痧等中医疗法 ,也可以对肺经和大肠经 进行调理,缓解相关症状 。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部穴位肺经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部穴位肺经穴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上肢部部穴位肺经穴
肺经穴
【位置】
在无名指掌面末端。

【操作】
推肺经,分补肺经、清肺经两法。

用推法,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起推至指尖(或自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名清肺经;反之(或旋推罗纹面)为补,名补肺经。

【次数】
次数:100-500次。

【作用】
补益肺气,清肺泻热,止咳化痰。

【主治】
感冒,咳嗽,气喘,呕吐,痰鸣,面白,自汗,盗汗,脱肛,遗尿,大便秘结,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
(一)用清法能清肺泻热,化痰止嗽。

用于肺热痰喘、痰鸣等,以清肺经为主,配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揉膻中、运八卦等。

(二)用补法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面白、自汗、畏寒等症。

以补肺经为主,与补脾、推三关、揉二马等合用。

按揉两个穴位,疏通肺经,能降服邪气

按揉两个穴位,疏通肺经,能降服邪气

按揉两个穴位,疏通肺经,能降服邪气师兄们好,不管是清气,还是浊气,乃至于害人生病的邪气,都会归于肺经。

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我们就能实现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和清气的灌溉。

所以想让邪气俯首称臣,我们首先要调理好肺经。

学习经络知识,并不需要把每条经络的方方面面都记住,关键是要理解它,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做到了这一步,对付起一般的疾病来便会游刃有余。

拿肺经来说,它跟咳嗽、痰多、哮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有关,所以,感冒、咳嗽的时候就可以揉肺经,一揉,肯定会发现许多敏感部位。

这时候,也不用管它是风热感冒还是风寒感冒,是外感咳嗽还是内生咳嗽,是肝火咳嗽还是痰湿咳嗽,只要用大拇指按住肺经上最痛的点,一上一下地揉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刮痧的方法,哪痛刮哪。

只要一出痧,您的病状也就缓解了。

肺经上还有一个穴位对老人特别有帮助,叫尺泽穴。

当我们一合肘的时候,它就在肘窝里面。

尺泽穴有几大功效,第一个就是降血压,功效特别明显。

很多人有高血压,一按这个地方会非常痛。

痛就说明你按对穴位了,以后就每天揉按这个地方。

尺泽穴还是一个补肾的大穴,保健效果非常好。

不过,光揉这一个穴位还不够,最好跟肾经上的复溜穴配合着使用。

复溜穴也好找,它就在脚内踝骨上面。

我们的脚后跟上方有一个浅窝,浅窝上方大约5厘米处便是复溜穴。

一般说来,一个人上气不接下气,不光是肺有问题,肾也有问题。

其中,肾是管吸气的,气吸不到肚子这一块,就是肾气不足;一个人吐气吐不出来,就会在肺那里憋着。

比如,哮喘就是肺肾两虚引起的,光调理肺的话很难祛根。

原来,肾经与支气管相通,支气管两侧分布的全是肾经。

一个人要是有咳嗽、哮喘方面的问题,除了按揉肺经,还可以找一找肾经。

至于高血压、耳鸣之类的症状,也跟肾有关,按揉肺经上的尺泽穴和肾经,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帝内经》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不管是清气,还是浊气,乃至于害人生病的邪气,都会归于肺经。

通过调节肺的功能,我们就能实现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和清气的灌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经穴位的主要功能及肺经保养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首穴中府,末穴少商,太渊穴是肺的原穴。

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胃和大肠。

肺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和血液。

当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时,除了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方面的疾病外,肺部功能欠佳者,在清晨时过敏性鼻炎及咳嗽气喘易发作。

一、肺经穴位的十种主要功能1、寅时醒来寻太渊肺经的经气旺在寅时,即在早上3~5点。

寅时经脉气血循行流注至肺经,肺有病的人经常会在寅时醒来,这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因此,过敏气喘、咳嗽等与肺经相关的疾病,通常会在这个时辰发作,尤其是患过敏气喘的小孩,常在此时咳到醒来。

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按五脏有疾当取之原的理论,肺有疾当取肺原穴即太渊穴。

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即对于按时发病或症状加重的,可以取此时当令经的“输”穴。

肺经的输穴还是“太渊”。

晨咳:一般多见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

夜咳: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慢性左心功能不全。

无痰咳嗽:多见于慢性咽炎或喉炎、胸膜炎。

多痰咳嗽: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结核等。

青壮年咯血:可能患有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中老年咯血:如果常反复发作,可能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癌。

1)对于寅时醒来难寐者针刺太渊穴,常可一穴见效。

对于不会针刺者,自己轻柔(轻柔属补,重按为泻)地按摩一下太渊穴,或许能够收效。

如果自己按揉后不能取效,最好的办法还是到医院请医生诊治。

2)寅时醒来后要是觉得睡不着的话,不妨披好衣服练习静坐。

坐姿以自己能接受的动作,或散盘或单盘或双盘均可。

寅时乃肺经当令,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所以是练气的最好时机。

两手握固或结印或掐诀置于腹前,存神内守,以舌于口腔中上下搅动舔揉牙齿牙床内外,术称“赤龙绞海”。

舌下系带两边有“金津”、“玉液”两穴,当津液满口时,叩齿鼓漱(次数自定,如果怕影响别人可以直接鼓漱),然后分数次咽下,意随吞咽动作转移至小腹。

依法吞咽七次。

应该注意的是,在行功过程中呼吸应始终保持自然舒畅,不论有无唾液或唾液多少,皆应做以上意想和吞咽动作。

闭口绞海鼓漱可刺激唾液分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含有黏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

因此,“赤龙绞海”、“吞津”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健体防病良方。

此法是通过用舌抵口腔及漱口动作,刺激唾液腺分泌。

2、防寒为首要保肺之道人体在清晨寅时血压低,脉搏、呼吸次数也少,尤其是清晨4时左右,血压最低,脑部供血量最少,生命力最弱,尤其肺系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栓塞、婴儿猝死症……都易发病,特别是冬季,经常有意外发生。

因此,有这些病人的家庭,一定要在寅时多照顾病人,以防意外。

中医认为:大寒、大热、大风、大雾须避之。

肺主皮毛,司肌肤腠理之开合,此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这当为首要保肺之道。

平时那些肺部虚弱者,可学习按摩、导引等保健方法,以增强机能、改变体质。

一旦察觉肺系病症状,急早治愈,以绝后患。

3、肾有病,在肺经当令的寅时来运功:在时辰养生中,寅时(3-5时)是肺值班。

这时大地阴阳开始发生转化,由阴转阳,这时人们需要保持熟睡。

寅时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就会显得面色红润,精神也充沛。

这就是五行学说在养生上的运用,肾属水,肺属金,按照五行理论,金能生水,虚则补其母。

补肾也就是用补金的方法,即“金水相生”法。

4、按摩肺经上魚际穴治腸胃的疾病魚际穴(掌心张开,在大拇指的下方会出現如魚腹形狀,赤白肉際處即是,以指按壓會有酸痛感),魚际是肺经的滎穴,滎穴的主要功能在输导经脉及脏腑间水份的平衡状态。

魚际主治:下痢、咽喉炎、咳嗽、扁桃腺炎、小兒体虛易感冒。

因肺与大腸互为表面,一臟一腑;所以肺經的穴道可治腸胃的疾病,大腸經的穴道可治肺部呼吸系統的毛病。

像暴饮暴食导致下痢或胃腸机能异常時,在魚際上就會泛起青筋,如果經常按壓青筋,不久青筋就會自然消失,神奇的是,連疾病也會隨之不見。

當身體受到風邪侵犯,出現咽痛、痰積、喘息等症狀時,指壓按摩魚際能穫得改善。

先天性呼吸系統脆弱體虛的幼兒,常會在魚際附近或兩眉之間上方處浮現青筋現象,若持續刺激魚際,日久可增強免疫力,強健體質。

5、按摩列缺穴可治颈椎病:常言说"头项寻列缺",是说脖子往上的病(包括落枕,颈椎发炎)都可以通过按摩列缺穴位来治疗和调节(列缺穴位于桡骨芭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取穴时两手虎口交叉,当食指尖所到凹陷处,便是该穴)。

按摩列缺穴的手法:主要是弹拨。

弹拨的手法是在穴位或部位做横向推搓揉动,使肌肉、筋腱来回移动,以有酸胀等感觉为佳。

平时感到脖子不适,发现脖子僵硬疼痛,就可以拨动列缺穴,不适感就会迅速减轻。

按摩列缺穴时,双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按摩时该穴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为好。

按摩列缺穴还可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6、美肤要从调整肺的功能入手:肺外合皮毛,即肺的外延部分是皮毛。

皮肤需要肺经经气充养,如肺经经气过盛,皮肤血液循环过强,出现皮肤发红、怕热、易过敏;长期平衡失调则耗伤肺气;肺经经气虚,则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出现暗黑,没有光泽。

所以真正的美容美肤要从调整肺的功能入手。

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

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步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和血液.并辅佐心脏调节气血的运行.皮肤需要肺经气的充养,肺经经气过盛、皮肤血液循环过强、出现皮肤发红怕热,易过敏;肺经经气虚,则皮肤血液循环不足,出现暗黑无光泽,呼吸系统功能下降。

所以真正的美容美肤要从调整肺的功能入手。

肺气足皮肤光滑,毛孔细;反之皮肤癣红癍粉刺国民毛孔粗。

肺气足精力旺盛人不虚胖,不易感冒,不忧愁.。

针对肺经经气异常导致的过敏皮肤病,色斑,无光泽作用显著.可使面部皮肤抵抗力增强,心情愉悦。

7、平常按摩魚际,可缓解手足怕冷症狀,尤其天寒為四肢冰冷所苦的女性朋友,只要常按或常灸此穴,自有成效。

8、治关节酸痛:太渊为肺经原穴,故而是肺经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动力之所在。

太渊位于腕关节部位,属肺经,为肺经经气渐盛之处,五输穴中“输主体重节痛”,另外,根据五输配五行,阴经以输代原,可以推出,太渊在肺的五输穴中性属土,而肺在五行中属金,故太渊又可称肺经母穴,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基本原则,凡是对于肺脏或肺经的虚损性疾患,如久病体虚易感,肺虚流涕,久咳所致的胸胁隐痛气喘卫外不固,汗出畏风等具有良好的疗效,中风患者气息微弱或声鼾并有间断。

故而本穴对于因肺经或肺脏病变所导致的肢体沉重,关节酸痛等证有良好疗效,如外感风湿肢体酸困疼痛,咳嗽气喘所致的胸胁胀满疼痛。

9、肺经的止咳、定喘、防咽喉疼功能人的气血在夜里3点到5点(也就是寅时)开始冲击肺经,所以此时若出现症状,我们通常要考虑到肺是不是有问题。

有个妇女每到冬季总是在凌晨4点钟左右躁热出汗,白天则畏寒怕冷。

诊断她为风寒束表,心火内盛,典型的“冰包火”。

但其发病的根源是肺气不足,无力助心火以驱散风寒,必借寅时肺经气盛才能发汗解表。

用补中益气汤补肺而助其宣发之力。

10、有人总觉得气不够使,有吸不上气的感觉,就点揉太渊穴,此穴为肺经原穴,补气效果极佳。

尺泽穴(在肘横纹桡侧凹陷处)是最好的补肾穴,通过降肺气而补肾,最适合上实下虚的人,高血压患者多是这种体质。

经渠治疗各种咳嗽都有效,使用方便,无需辨证。

孔最穴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和扁桃体炎效果不错,还能治痔疮。

还有个特效穴——少商,是专治咽喉肿痛的,三棱针点刺出血马上见效。

肺经的鱼际穴(鱼际穴位于手掌大拇指侧、肌肉隆起的边缘)定喘的效果很好,只需按揉即可。

即使是咳喘症,也很少由肺经直接引起,多是其他脏波及。

由肝火引起的叫“木火刑金”,祛肝火就好;由肾虚引起的叫“肾不纳气”,补肾气辄效;由脾虚引起的叫“痰湿蕴肺”,健脾祛湿最佳。

还有外感咳嗽,多由风寒引起,那就赶走膀胱经之风寒好了。

通常咳喘的病总会迁延不愈,古时便有“内科不治喘”之说,其实多是因见肺治肺,有痰化痰,宣来降去,不治根本,才成痼疾。

肺本是娇脏,最怕攻伐,所以“调诸脏即是治肺”实乃真知灼见。

《内经》中说:“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

”倘若一个人忧郁很久了,郁结之气难以排解,从哪里宣发呀?曾治疗过一个70多岁的老翁,他与老伴生气吵嘴,又遭遇风寒,造成胁肋疼痛,医院给他开的舒肝止痛丸,可吃完药胁痛不但没好,还咳嗽上了。

采用取嚏法,连打十来个喷嚏,头部微微出了些汗,胁肋的疼痛就会减轻,再吃4颗丸通宣理肺丸。

咳嗽胁痛只一天的工夫就都治愈了。

二、肺经的保养5法:1、悲伤过度、肺气受损:常言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中医把脏腑与情志联系在一起,五脏对应五志。

肺在情志主悲,当人哭得很伤心很厉害时会喘不过气,感觉气不够用,这就是悲伤过度、肺气受损的现象。

反过来,肺气虚时,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会降低,容易产生悲观、自卑、易哭泣、心理负担过重等情绪;肺气过盛时,自卑心理会减少,容易走上另一个极端--自负。

2、健脾益肺:生活中,常骂一个不成事的人为“窝囊废”,是个废物、不中用的家伙。

中医里将窝囊废也称为“窝囊肺”,那为什么不叫窝囊心、窝囊肝、窝囊脾呢?说一个人是窝囊肺,其实也就是说他的肺窝囊。

肺有问题、肺气不足也常表现为缺乏“魄”力,就会变得很窝囊。

人的肺气足,就会有“魄”力,常能做成大事;而肺气不足的人,连说话声音都很小,表现为缺乏魄力,自然就成了成事不足的“窝囊肺”了。

据说国外还有这样一句谚语:“大人物必有一个大鼻子。

”中国在相面时也很讲究:女看眉毛,男看鼻。

如果一个男人的鼻子位居中央,周正、挺拔、个大,就能成大事,这也是魄力十足的表现。

魄力足,可不是脑子一热的蛮干,要有理智。

凡事都是有利有弊,五行要平衡,弱的要补,太旺盛的要疏导,要把其多余能量往下传,不能让多余的能量克制其他脏器,所以遏制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就像治理洪水一样,要多疏导,多分流,实在不听话的再进行克制。

肺气虚常见少气乏力,动则气喘,体虚易感等。

运动疗法以五行拳为例,五行拳横拳属土应脾,劈拳属金应肺。

练拳时适当多练习一下横拳、劈拳,就是取培土生金、健脾益肺之意。

知道了五行生克的关系和补泻原则,也就可以化生出很多的方法。

临床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即健脾益肺法。

补肺气的穴位有:肺的“原、输”穴即太渊,或肺的母经脾经的原穴即太白。

五行拳的横拳属土应脾,劈拳属金应肺,可以经常练习以宣降肺之气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