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贵州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几点探索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州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丰富。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正在逐渐受到游客的关注和重视。
由于种种原因,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就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该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1. 优势明显,基础较好黔南州地处喀斯特地貌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是一个适宜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地区。
地处亚热带,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风景秀丽。
黔南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侗族、苗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居多,有着独特的传统风俗和饮食文化,极具吸引力。
该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酒店、餐饮、交通等方面都已初步建立,可以支撑起相对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2. 发展不平衡,竞争激烈尽管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其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方面,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导致一些景区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游客流量较少,难以实现经济效益。
一些景区的开发过于迅速,导致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例如过度开发导致的生态破坏和文化侵蚀等,给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与此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兴起,黔南州的旅游市场也日益激烈,各类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
3. 缺乏特色,形象模糊在众多民族地区中,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并未塑造出鲜明的特色和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黔南州的部分景区在宣传方面存在差距,没有将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出来,缺乏吸引力。
由于黔南州地处偏远省份,知名度相对较低,旅游品牌发展不足,也影响了黔南州的民族文化旅游形象。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规划,促进协调发展为了解决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黔南州应该加强规划和产业协调发展。
一方面,要积极编制《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景区开发、资源利用等内容,保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地区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聚居为主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关注。
目前黔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以促进黔南地区民族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
一、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1. 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黔南地区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民族服饰、手工艺品等,对于各种节庆活动、传统民俗、民间艺术等都有着丰富的资源。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很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尚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2. 品牌建设欠缺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尚未形成较为知名的品牌,缺乏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景点和产品。
游客到达黔南地区后往往难以找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也难以体验到地道的民族文化。
黔南地区在民族文化旅游方面缺乏较为吸引人的品牌形象,影响了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3. 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民族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服务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黔南地区的民族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景区和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由于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当地的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有待提高,对外来游客的接待能力有限。
4. 缺乏专业人才民族文化旅游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进行运营和管理,但目前黔南地区缺乏相关专业人才。
特别是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宣传方面,缺乏专业的人才来开展工作。
这使得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对策研究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黔南地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打造贵州旅游节庆品牌的建议

打造贵州旅游节庆品牌的建议举办高质量的旅游节庆活动是发展贵州旅游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
最近几年,贵州举办了很多旅游节庆活动,但效果却不太理想。
要想打造贵州旅游节庆品牌,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政府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精品、突出特色、市场化运作和注重文化内涵。
标签: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文化内涵如何加快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并将旅游业培育成为贵州省新的支柱产业,是贵州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打造高质量的旅游节庆品牌是发展贵州旅游很有效的方式。
一、打造旅游节庆品牌的重大作用旅游节庆活动是某一地区以历史、艺术、宗教、科技、体育等一个或多个文化层面为依托,在其他相关行业配合下,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而举行的固定或非固定的盛大庆典活动。
针对文化市场,我们可以把旅游节庆分为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两种,前者如龙船节、泼水节、奔牛节等地方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后者如服装节、瀑布节、茶文化节等商业性质浓厚的旅游节庆活动。
举办高质量旅游节庆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而且可以扩大景区的知名度,促进景区的招商引资。
可以说,打造旅游节庆品牌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旅游发展手段,对促进贵州旅游上一个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
1.旅游节庆有利于促进旅游景区的建设。
在旅游节庆之前,相关景区都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通信等设施,优化旅游环境。
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增加一些的旅游景点。
同时对旅游地的景点、道路、桥梁、房屋、绿地、宾馆、饭店、游乐场所、车站等集中进行整治。
这将使旅游地更加清洁美观漂亮。
同时,还会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服务功能。
这些活动对旅游地的建设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2.旅游节庆有利于突出旅游地的整体形象,是一个向世人展示旅游地的机遇和舞台。
旅游节庆是吸引和凝聚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活动。
旅游节前夕,各地都会对当地的历史、文化、工业、农业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自然风光等等,这些对塑造一个旅游地的整体形象非常有帮助。
贵州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探索

贵州节庆旅游资源整合探索摘要:贵州省有着十分丰富的节庆旅游资源,在旅游节庆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如何整合节庆旅游资源,实现贵州节庆旅游高速集约化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贵州旅游实际出发,从节庆旅游的特点入手,对贵州节庆旅游资源整合定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促进贵州节庆旅游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贵州;节庆旅游;整合中图分类号: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贵州省市属旅游资源高度集中地区,拥有黄果树织金洞万峰林大小七孔、草海、雷公山、百里杜鹃、梵净山、宽阔水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地杰人灵文化底蕴丰富,有着丰富的节庆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节、百里杜鹃节、红枫湖旅游节、神秘赤水河旅游节、凯里国际芦笙节、梵净山旅游文化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和贵州旅游品牌均闻名国内外,吸引着大量旅游者的到来。
然而随着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也暴露出了缺乏整体规划、缺乏独特创意、缺乏优势互补等问题。
全面整合优势资源,努力形成发展合力,已经成为贵州节庆旅游发展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节庆旅游的特点一是节庆旅游具有鲜明的时间性。
节庆旅游的时间性是由节日的周期性决定的,很多节庆旅游均是节令节庆的一种沿用,而如冰雪节、油菜花节、百里杜鹃节等也均具有鲜明的季节因素。
二是节庆旅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虽然节庆旅游中的很多内容随时代推移出现了一定变化,但其核心内容往往是相对固定的。
例如达慕大会虽然其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但其核心依然是摔跤、射箭、骑马等。
三是节庆旅游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在内容方面,节庆旅游作为历史、文化、民俗、美食等多种内容的载体;在组织方面,需要综合交通、安全、文化、医疗等多个部门。
在功能方面,可体现出庆典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旅游功能等多个方面。
四是节庆旅游具有明显的地方性。
通常情况下,节庆旅游均以地方特色为基础,均有着十分强烈的地方色彩,节庆旅游的独特魅力也源自其地方性。
可以说,离开了地方性节庆旅游的的吸引力也将丧失,能够突出地方性是节庆旅游成败的关键。
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

贵州省民俗体育旅游发展困境与策略研究贵州,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山清水秀,民俗多彩。
但要说这民俗体育旅游,发展起来还真面临着不少难题。
就拿我之前去贵州一个少数民族村落的经历来说吧。
那里有一项特别有意思的民俗体育活动——“抢花炮”。
本以为会吸引很多游客来感受这热闹又刺激的场面,可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村子里组织活动挺积极,场地布置、道具准备啥的都不含糊,可就是游客寥寥无几。
为啥会这样呢?首先就是宣传不到位。
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贵州有这么好玩的民俗体育项目。
像这个“抢花炮”,就算在当地有点名气,可出了那个村,出了那个县,知道的人就少得可怜。
其次,交通也是个大问题。
去那个村子,路不好走,大巴车进不去,自驾吧又担心路况不熟。
游客们一想这一路的折腾,兴致就减了大半。
还有啊,配套设施不完善。
游客来了,住的地方条件一般,吃的选择也不多。
玩累了想找个舒服的地方休息休息,都不太容易。
另外,民俗体育旅游的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创新。
老是那几个传统的项目,游客玩一次新鲜,第二次可能就不来了。
那针对这些困境,咱们得想想办法不是?加强宣传肯定是第一步。
可以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拍些有趣的短视频,讲讲这些民俗体育活动背后的故事,吸引大家的眼球。
还可以和旅行社合作,把这些项目纳入旅游线路里。
交通方面,政府得加大投入,把路修好。
也可以开通一些专门的旅游直通车,方便游客出行。
配套设施得跟上。
鼓励村民开民宿、农家乐,把服务质量提上去。
让游客不仅玩得开心,住得舒服,吃得也满意。
在项目创新上,得结合现代元素。
比如说,把“抢花炮”和电子竞技结合一下,设计一些有趣的线上线下互动环节,增加游客的参与感。
再说说人才培养。
得培养一批既懂民俗体育,又懂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
让他们来策划活动、组织运营,把民俗体育旅游搞得红红火火。
还有就是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形成一个大的旅游圈,让游客在贵州能有更多的选择,停留更长的时间。
总之,贵州省的民俗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潜力,但要想发展好,还得下大功夫,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困境。
贵州节庆旅游现状分析报告

贵州节庆旅游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素有“山水秀丽丹霞地,民族风情尽在黔”的美誉。
作为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的重要举办地之一,贵州节庆旅游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本报告将对贵州节庆旅游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
贵州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贵州拥有丰富多样的节庆活动,包括苗族的“旱船比赛”、布依族的“苗族火把节”、侗族的“侗族长桌宴”等。
这些节庆活动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彰显着各个民族的独特风俗习惯,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其独特魅力。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节庆形式贵州的节庆活动不仅保留了各民族传统的庆典形式,还吸纳了现代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如,贵阳市的“花灯节”采用了大型花灯展示、灯光秀等现代化的表演形式,吸引着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
优美的自然环境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水之间蕴含着无限的美景。
在节庆期间,许多活动都会选择在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举行,使得节庆旅游更加愉悦和难忘。
比如,黄果树瀑布的“戏水节”、贵阳市的“花灯节”等,都是将传统节庆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成功案例。
经济收益的增长贵州的节庆旅游逐年增长,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大量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饭店、交通、零售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同时,节庆活动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质量。
面临的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贵州的节庆活动虽然丰富多样,但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
各个地方的节庆活动缺乏协调,时间和内容上存在重叠和冲突。
这导致游客面临选择困难,同时也限制了节庆旅游的整体效益。
缺乏品牌建设和宣传贵州的节庆活动虽然独特,但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较低。
相比其他地区的节庆活动,贵州缺乏品牌的建设和宣传力度。
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节庆活动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到贵州参与节庆旅游。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贵州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如交通不便、住宿条件有待提高等。
这限制了游客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贵阳旅游 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

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旅游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也是一个充满独特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这座城市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让游客们能够体验到与众不同的旅行。
一、迷人的节庆活动在贵阳,游客可以有机会参与到各种精彩的节庆活动中。
比如每年的贵州大茅台酒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这个节日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贵州茅台酒,同时还能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演出和节目。
此外,在贵阳还有着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花灯节、龙舟节等。
这些节日都充满欢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给游客们带来了难忘的体验。
二、别样的民俗表演贵阳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而闻名,游客们可以观赏到各种别样的民俗表演。
其中,苗族文化是贵阳一大亮点。
苗族是贵州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保留了自己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手工艺品、织布、舞蹈等。
来到贵阳,你可以观赏到苗族人民身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跳着优美的苗族舞蹈。
他们身上的银饰、彩头巾等都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你还可以学习到苗族的手工艺技巧,亲手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三、美味的本地美食除了独特的文化活动,贵阳还有许多美味的本地美食等着你的品尝。
贵州菜以其鲜美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方法而闻名,而贵阳是贵州菜的代表城市。
在贵阳,你可以品尝到许多地道的贵州美食,如酸汤鱼、酸辣粉、苗族酸汤鱼片等。
这些美食以独特的酸辣口味和丰富的调味料而著称,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贵阳还有许多传统的小吃摊位,如炸豆皮、贵阳油茶等。
这些小吃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特色而受到游客们的喜爱。
四、壮丽的自然风光当谈到贵阳旅游时,不能不提到丰富的自然风光。
贵阳周围环绕着壮丽的山峦和绿色的森林,拥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如青岩古镇、黔灵公园、花溪湖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给游客们提供了不同的体验。
你可以在青岩古镇感受传统的建筑文化,欣赏到古老的民居和石头街道;在黔灵公园里漫步,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在花溪湖畔饱览湖光山色,感受湖水的宁静与纯净。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1、3初步发展的旅游产业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推动了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 一些民俗体育项目如苗族银饰工艺、苗族歌舞表演、侗族鼓楼建筑等得到了开发 和推广。同时,贵州省还举办了多届旅游节、民族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吸引了大 量游客前来参观。
二、贵州民俗体育旅游的发展策 略
2、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拥有苗、侗、土家、布依等众多民族。这些 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例如,苗族的银饰工 艺、侗族的鼓楼建筑、土家的山歌文化等,都是贵州民俗文化的瑰宝。
二、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二、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现状
目前,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西江千户苗 寨、肇兴侗寨等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部分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缺乏创新和深度,存在同质化现象;同时,在旅游业的发 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对民俗文化原生态的破坏和当地居民利益被忽视等问题。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贵州,这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重 要旅游目的地。然而,如何在保护和传承贵州民俗文化的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 展,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贵州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一、贵州民俗文化的独特性
2、4加强宣传推广
贵州省应加强对民俗体育旅游的宣传推广,提高其知名度。这可以通过在主 流媒体上发布广告、与知名旅游网站合作、邀请网红或明星代言等方式实现。同 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节庆活动、参加国内外旅游展会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 前来参观。
三、结论
三、结论
贵州民俗体育旅游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深 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并加强宣传推广。只有这样, 才能让更多游客了解和参与贵州民俗体育旅游,为其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贵州当地民俗调研报告

贵州当地民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贵州当地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当地民俗的调查和研究,揭示当地的文化特征和传统价值观,为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采访、问卷调查等。
调研范围涵盖贵州各地的民俗活动,主要集中在传统节日、婚俗、葬礼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
三、传统节日贵州当地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击鼓传花、打龙船等,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四、传统习俗贵州当地的传统习俗十分丰富多样。
例如,喜婚习俗中常见的拜堂、过门等仪式,寓意着新人婚姻幸福和家庭美满;葬礼习俗中的持灯、丧服等传统仪式,表达了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悼之情。
五、民间艺术贵州当地的民间艺术发展较为活跃,包括舞蹈、音乐、绘画等形式。
苗族的“芦笙”、“踩堂腿”等传统舞蹈形式独具特色;侗族的木偶戏、苗族的绣球等民间艺术作品也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六、现状分析和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贵州当地的民俗文化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民俗活动存在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倾向,导致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
七、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贵州当地的民俗文化,需要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宣传,增加对民俗活动的资金支持和组织保障,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民俗文化研究的力度,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
八、结论贵州当地的民俗文化是贵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保护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不仅是对贵州文化传统的继承,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加强对贵州当地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大旅游背景下贵州省民族传统节庆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2017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CXZD07)。 作者简介:才海峰(1989—),男,吉林白城人,硕士,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民族学。 孙爱东(1984—),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中共罗甸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法学。
96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三,功能作用上,民族传统节庆体现的多功能性逐渐弱 化消散,转为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节庆展演活动,节庆自身的 文化性被忽视,其体现的文化ຫໍສະໝຸດ 能逐渐被经济功能挤压、异化 或取代。
第四,受众群体上,民族传统节庆的参与主体因经济发展的 需要,逐渐由少数民族群众自身发展为政府、商家企业及游客共 同参与,并将重心逐渐向游客这一客体倾斜和偏移,民族传统节 庆吸纳了更多群体的介入,其商业性质逐渐凸显。
贵州省是多民族省份,俗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之 称,而将这400余个节庆放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考量可以发现, 从这些民族传统节庆中可以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 部分苗族村寨的桥梁承担着村寨通往外界的重要作用,而祭桥节 则能够体现出人与空间的紧密联系;布依族的“三月三”要祭 神、祭祖、挂青,体现的是人与神、人与祖先的紧密联系,希望 能够保佑家庭幸福,福泽绵长;苗年体现的是人与时间的紧密联 系,是“苗历”中一年里辛苦劳动的结束和狂欢的开始;“姊妹 节”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特定的形式拉近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施洞镇“龙舟节”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紧密联 系,以赛龙舟的形式娱人娱神,祈求风调雨顺等。总之,贵州省 纷繁多样的民族传统节庆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大旅游背景下,民族传统节庆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 所承载的意义不仅是该民族的精神需要,也包含着该地区的经 济需要。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足是人民群众的普遍要 求,包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济发展并非一蹴而 就,民族传统节庆文化也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坚持贯彻落实可 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摸清文化内涵和所蕴藏的深层价值,结合 具体情况进行地化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相关问 题,并对民族传统节庆进行适度开发和创新,才能真正地理清 文化与经济、保护与创新之间的联系,才能真正使民族传统节 庆旅游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重载体,为社会 进步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贵州联考面试题目(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贵州省以“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为引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题目分析1. 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1)自然风光: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如黄果树瀑布、梵净山、荔波小七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2)民族风情: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如苗族、侗族、布依族等。
(3)历史文化:贵州省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遵义会议会址、青岩古镇等。
2.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1)产业兴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2)生态宜居: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乡风文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4)治理有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5)生活富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三、解答思路1. 充分发挥贵州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兴旺(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
(2)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
(3)培育文化旅游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宜居(1)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2)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3)推广生态旅游,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1)挖掘和整理民族民间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2)开展民俗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
4.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水平(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贵州节事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节事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贵州节事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已在贵州省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贵州节事旅游通过特色的节庆活动和传统文化展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同时也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分析贵州节事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目前,贵州省内的节事旅游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包括腊八节、苗族芦笙节、侗族大歌节、瓮安陶艺节等。
这些传统的节事活动往往在当地的民族聚居区举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与和观赏。
贵州节事旅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传统的节庆活动与旅游资源有机地结合,打造出了独特的旅游产品。
例如,腊八节期间,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观赏民俗表演、参加传统的祭祀仪式,同时还可以游览当地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址。
贵州节事旅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贵州省良好的旅游资源基础。
贵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这为节事旅游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环境。
另外,贵州省还拥有广袤的自然景观,包括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高黎贡山等。
这些自然景观与传统的节事活动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未来,贵州节事旅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贵州省将进一步加大对节事旅游的推广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和市场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节事旅游,并吸引他们来体验。
同时,贵州省还将加大对节事活动的扶持力度,提高节庆活动的品质和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其次,贵州省将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目前,虽然贵州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瓶颈。
未来,贵州省将继续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道路、机场、火车站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
此外,贵州省还将进一步丰富节事旅游产品。
除了传统的节庆活动外,贵州省还将开发一些以节事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包括节事游学、民俗体验、特色美食等。
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提高游客的满意度,进一步拓宽贵州节事旅游的市场。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1. 引言贵州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特点。
近年来,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贵州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
本文将分析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以进一步提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2. 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贵州旅游业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2.1 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贵州拥有壮丽的喀斯特地貌、清澈的江河湖泊和丰富的矿泉水资源。
例如,黄果树瀑布和黔东南地区的千户苗寨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自然景观的丰富性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2 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贵州省是中国地理上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拥有55个少数民族。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语言和传统习俗,这些独特性吸引了对文化交流和体验、民俗旅游感兴趣的游客。
2.3 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影响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制定一系列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
这些政策的积极影响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然而,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2.4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贵州省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丰富,但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滞后的问题。
例如,交通网络不完善、酒店和食宿价格高昂等问题,制约了游客的体验和旅游业的发展。
2.5 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贵州旅游业目前主要以自然景点和民俗文化为主,而在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方面仍有发展空间。
贵州省可以进一步开发和推广特色产品,如户外探险、民俗体验等,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留存率。
3. 对策为了进一步提升贵州旅游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对策建议:3.1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交通网络的建设和改善,提升酒店和食宿的品质和数量,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此外,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旅游行业,促进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
3.2 多样化旅游产品开发贵州省可以通过加强旅游产品的开发,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吸引更多的游客。
基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节庆旅游开发的思考

基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节庆旅游开发的思考作者:黎星恋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7期摘要:笔者在总结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发展过程的瓶颈,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旅游发展的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节庆旅游;发展现状;发展建议节庆旅游是以某种具有鲜明主题的公众性庆典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而开发出来的一种现代新型旅游产品,因其对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虽然目前国内学者对节庆旅游的研究广泛关注,但关于如何利用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节庆旅游的开发研究成果少之又少。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总结现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议,希望对今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基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节庆旅游发展现状(一)丰富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贵州是一个多少数民族省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少数民族文化相当殷实。
贵州省境内居住着46个少数民族,贵州现有少数民族人口1333.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7.8%。
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仡佬族、水族人口分别占全国同一民族总人口的50%~98%以上。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五彩斑斓,独具特色,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资源十分的丰富,少数民族节日有1000多个,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节庆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节庆旅游成为贵州各地区竞相开发的热点。
(二)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节庆旅游发展现状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众多的节日、适宜的气候以及历史文化赋予了它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在贵州这片不为外人所知晓的文化千岛上,少数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民族文化节庆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民族文化节庆旅游活动更是迅猛发展,国际民族文化美食节、中国蜡染刺绣文化艺术节、中国酒都文化节、中国民族服饰展览节、水西彝族文化节、屯堡文化节、民间戏曲艺术交流节、天然山茶节、土司文化节、龙舟节等主题节庆不断涌现。
贵州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几点探索

贵州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几点探索作者:吴彩虹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6期[摘要] 近年来,贵州省各地相继举办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强的轰动效应,对提高贵州省知名度及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但是,纵观贵州省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节事的开发、策划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不断完善。
[关键词] 旅游文化节原则创新一、贵州省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现状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和世界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黄果树、织金洞等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区,草海、梵净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9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和遵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公山、百里杜鹃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等。
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贵州省乡村旅游节、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遵义国际名酒节、凯里国际芦笙节、中国贵州(遵义)省神秘赤水河旅游節、中国贵州红枫湖旅游节、中国兴义万峥林旅游节、贵州杜鹃节、贵州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中国都匀西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
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较好地推销了贵州各地的旅游品牌,创造了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贵州旅游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收入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近年各地旅游节庆活动的频繁,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需要及时规范,加以解决。
1.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运作体制落后纵观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直接参与者不外乎三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主要是旅游者和其他参与者)。
在现有运作模式下,旅游节庆的举办常常只是政府主办,企业赞助,公众被动参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政府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保证节事进程的顺利开展,可以减少某些人为的不定因素的影响,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增加了政府非必要性事务负担和财政支出,旅游节事综合效益不高。
2.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节事得以连续举办的基础,如果主办者和各方参与者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而节庆的经济效益低下,“费力不讨好”,那么各方的积极性都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导致节庆产品生命短暂。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黔南州是贵州省南部的一个地级行政区,境内多民族聚居,其中以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为主。
这里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厚,自然风光优美。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也逐渐受到了关注和重视。
目前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加强整体规划和有效对策。
1. 优势资源黔南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境内山川秀丽,水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2. 发展现状目前,黔南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形势良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民族文化旅游业的扶持和投入。
一大批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特色村寨和民族文化节庆活动陆续推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
一些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也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越来越多的游客对黔南民族文化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存在问题黔南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景区设施老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受;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还有待加强,一些民族习俗和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侵蚀和消失的危险。
1. 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改善黔南州民族文化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
对那些老化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加强景区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增加旅游设施和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游览体验。
2. 强化文化保护,挖掘特色资源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应加强对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习俗和传统文化,挖掘和提炼出更多的民族文化特色资源。
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美食等特色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魅力。
3.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加强对黔南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推介黔南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力度,扩大其影响力。
(现状)贵州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几点探索

231《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下旬刊)总第531期一、贵州省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现状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和世界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黄果树、织金洞等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区,草海、梵净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9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和遵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公山、百里杜鹃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等。
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贵州省乡村旅游节、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遵义国际名酒节、凯里国际芦笙节、中国贵州(遵义)省神秘赤水河旅游节、中国贵州红枫湖旅游节、中国兴义万峥林旅游节、贵州杜鹃节、贵州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中国都匀西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
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较好地推销了贵州各地的旅游品牌,创造了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贵州旅游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收入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近年各地旅游节庆活动的频繁,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需要及时规范,加以解决。
1.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运作体制落后纵观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直接参与者不外乎三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主要是旅游者和其他参与者)。
在现有运作模式下,旅游节庆的举办常常只是政府主办,企业赞助,公众被动参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政府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保证节事进程的顺利开展,可以减少某些人为的不定因素的影响,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增加了政府非必要性事务负担和财政支出,旅游节事综合效益不高。
2.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节事得以连续举办的基础,如果主办者和各方参与者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而节庆的经济效益低下,“费力不讨好”,那么各方的积极性都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导致节庆产品生命短暂。
纵观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较大,但由此带来的效益不甚理想,甚至有些地方的旅游节庆活动接待性旅游过多,且全部费用由当地政府财政负担,本来就很贫乏的地方财政更是入不敷出,而这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带动效益也不是很明显。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传统文化。
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48个少数民族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38.9%,民风质朴,各民族不同的乡土风俗,节日庆典,民族民间工艺使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势必能够盘活贵州的整个旅游市场,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强劲的动力。
但当前贵州民俗文化旅游仍相对滞后。
本文通过对贵州民俗文化旅游特点的分析,针对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思路。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日渐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
特别是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全省3931.12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1452万,更有苗、侗、彝、水、仡佬、土家、白、壮、毛南、羌、仫佬等16个世居少数民族,各种各样的民族节日、民族艺术、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和饮食习惯等形成了“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民族风情。
各种民族的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一个绚丽的民族文化艺术长廊,编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贵州高原风情画。
除人才匮乏、资金短缺、观念陈旧等因素外,很大程度上由于旅游产品单一,贵州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
开拓新的旅游产品,以激发当前旅游市场的活力势在必行。
受地理区位条件限制,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市场相对不成熟。
而正是贵州“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区位劣势使得民俗文化得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形成一种独立于喧嚣尘世的高品质的文化旅游资源。
可以预见,只要开发得当,贵州的民俗文化旅游市场必定蓬勃发展,大放异彩,这对推动少数民族地方的脱贫致富和贵州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分析(一)优势首先,从资源的数量和构成看,种类多、内涵丰富。
论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论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主要以贵州多民族社会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为特色,主要表现为传统风俗、民间艺术、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方面。
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具有时尚、独特性,可刺激全民族对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多样性。
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内容不完整,不能满足多样的旅游需求;二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相对薄弱,大多处于原始状态,缺乏开发和保护;三是当前旅游产品尚需完善,制作水平仍然较低,缺乏创新;四是旅游管理制度建设、政策法规制定等还需要努力;五是技术人才的素质有待提高,普及率仍然较低;六是社会保险体系尚需完善,少数民族旅游者的社会参与度和获利能力尚待提高。
为解决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如下办法,一是完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以更高的质量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二是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完善和优化景区硬件设施;三是完善旅游相关的政策、法规、管理制度,增强旅游管理的有效性;四是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旅游技术服务水平;五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帮助少数民族旅游者获取更多的社会保障和获取收入;六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总之,贵州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应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为推动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结合贵州案例,谈一谈成功的旅游节事活动应当具备哪些要素

请结合贵州案例,谈一谈成功的旅游节事活动应当具备哪些要素勤劳质朴的青墩先民用陶斧开启了江海文明的第一抹曙光。
蕴育千年古韵的海安积淀着厚重的文化、悠远的历史,更充满着发展的活力。
近年来,海安步入了持续跨越、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贵州省文明城市、贵州省金融生态示范县、贵州省社会治安安全县等荣誉称号。
跨越崛起中的海安激情洋溢、活力四射。
一、前期准备(一)活动目的、意义:利用青墩文化节这一重大契机,策划组织系列宣传报道,很好地提升海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沿海经济。
(二)活动策划重点:重点在于节日的前期的准备,提升海安的知名度。
(三)活动主题:弘扬青墩文化展现艺术风采(四)活动名称:魅力海安青墩文化节(五)活动时间:20xx年10月18日(六)活动地点:海安贵都广场(七)活动主办单位:南通市政府承办单位:海安县政府赞助单位: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浚鑫太阳能有限公司协助单位:新华日报贵州电视台江海日报(八)活动日程:(活动日程安排表见附件一)(九)活动邀约工作:1、嘉宾邀约:贵州省政协秘书长刘立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小平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李建军浚鑫太阳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唐欢童贵州省台办副主任潘朗哉南通市委副书记黄利金县委书记张爱军县长章树山2、媒体邀约: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华社贵州分社、新华 1日报、贵州电视台等20多家媒体的41位老总、记者。
3、邀请方式:1、10月1日以电话的方式初次邀请。
2、10月5日以传真的方式正式发出邀请函(邀请函见附件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下旬刊)总第531期一、贵州省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现状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是我国和世界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之一,拥有黄果树、织金洞等8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地区,草海、梵净山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9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镇远和遵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公山、百里杜鹃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等等。
近年来,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贵州省乡村旅游节、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节、遵义国际名酒节、凯里国际芦笙节、中国贵州(遵义)省神秘赤水河旅游节、中国贵州红枫湖旅游节、中国兴义万峥林旅游节、贵州杜鹃节、贵州梵净山旅游文化节、中国都匀西部民族民间文化旅游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等。
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较好地推销了贵州各地的旅游品牌,创造了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贵州旅游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旅游收入不断提高,但是,随着近年各地旅游节庆活动的频繁,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需要及时规范,加以解决。
1.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运作体制落后纵观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直接参与者不外乎三方:政府、企业和公众(主要是旅游者和其他参与者)。
在现有运作模式下,旅游节庆的举办常常只是政府主办,企业赞助,公众被动参与,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政府可以依靠行政手段保证节事进程的顺利开展,可以减少某些人为的不定因素的影响,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增加了政府非必要性事务负担和财政支出,旅游节事综合效益不高。
2.经济效益不甚理想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节事得以连续举办的基础,如果主办者和各方参与者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而节庆的经济效益低下,“费力不讨好”,那么各方的积极性都会遭到极大的打击,导致节庆产品生命短暂。
纵观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政府财政投入的力度较大,但由此带来的效益不甚理想,甚至有些地方的旅游节庆活动接待性旅游过多,且全部费用由当地政府财政负担,本来就很贫乏的地方财政更是入不敷出,而这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带动效益也不是很明显。
据统计,2006年,全省旅游总收入387亿元,仅位列全国21位,与周边云南、四川等省份相距甚远。
3.旅游商品创新落后,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不突出有的地区在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体现地方特色上未下大功夫,不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如一些地区举办的“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民族风格、地域风格不突出。
由于独特的气候特点,贵州许多地方许多年根本看不到雪景,而金海(油菜花)在西南地区比较普遍,缺乏地域特色,因此,这种节庆活动缺乏生命力。
4.组织管理水平低组织管理是为旅游节庆总体目标服务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不仅能从技术上保证旅游节的成功举办,而且对节庆的主办者、合作者和公众都具有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而成功的组织管理又直接决定于旅游节庆的管理者和协调人员的素质。
旅游节庆活动作为一个产业、一门学科,需要专业水平和专业队伍,目前这方面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许多地方旅游节庆活动只是政府包办,政府有限的精力仅限于节庆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导致旅游节庆出现主题雷同、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
5.旅游节庆活动缺乏文化内涵支撑贵州旅游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如少数民族文化、酒文化、长征文化、蜡染文化、茶文化、夜朗文化、喀斯特山地文化、史前文化、洞穴文化、屯堡文化、石头载体文化、阳明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
但是,目前举办的一些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中,缺乏文化内涵支撑,多是在进行自然风景旅游宣传,即使在介绍民族文化时,大多强调少数民族的蛮荒和诡异,单调的民族歌舞,游客参与的内容量少且主要是“抢婚”、饮酒等民族文化中较为单一、片面的有限部分。
导致一部分游客对贵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评价不高,影响了贵州旅游产品的品位和形象,难以提高贵州旅游资源利用率,带动贵州经济发展。
6.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缺乏整体的组织规划、缺乏资源的整合,难以产生旅游文化节庆的整体轰动效应如金海雪山旅游节,许多地区都在举办,油菜花节、杜鹃花节许多地方也在办,且各自为阵;一些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节如苗族的芦笙节、斗牛节等许多地方举办的内容相同,模式相同,缺少创意。
相类似的旅游节庆活动缺少整体的规划,没有进行资源的组合,影响不大。
二、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发和组织应遵循的原则1.文化性原则人类的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了解自身和世界,借助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四处旅游,是人们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观察、学习和体验方式。
这样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和审美观、鉴赏能力,还需要人们在从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出发判断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的时候,了解、感受和体验各种不同文化价值观,认识这些人类文化资源的特征并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贵州吸引境内外游客的地方主要是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要向外界推介贵州旅游产品,首先要将贵州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完整形象的旅游品牌,才能取得高效率的传播效果。
2.创新性原则贵州省举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几点探索吴彩虹 遵义市委党校[摘 要] 近年来,贵州省各地相继举办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当地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强的轰动效应,对提高贵州省知名度及带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但是,纵观贵州省各地举办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在节事的开发、策划等方面都要有所创新,不断完善。
[关键词] 旅游文化节 原则 创新232《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月(下旬刊)总第531期目前,贵州省旅游文化节活动鱼目混杂,多数徒有虚名,一是缺乏品牌内涵,一味追求当地特色,忽视游客利益和兴趣,形成不了市场吸引;二是内容单一乏味,缺少丰富的活动内容,缺少品牌情感,沦落到“二个一”的局面,即“一个开幕式,一个闭幕式、一些群众自娱自乐的内容”;三是从时间序列上看,一年有一年无,今年东明年西,甚至出现主题毫不相关、相互冲突、相互脱节、忽视品牌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积蓄;四是旅游节庆活动促销手段普遍单一,无非是举办新闻发布会,媒体上作一些前期广告。
因此,要举办一个有特色、有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旅游节庆活动,必须创新。
3.体验性原则旅游节庆活动要通过组织大型促销活动,探索体验营销,一个面孔,一个声音,形成强大的“执行力”,无论是主题、内容,还是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大型促销活动,都要传达到当地在品牌形象、品牌主张方面的统一声音,并且要摆脱单纯的门票效应的约束,多方向、多渠道、多层次产生辐射。
要让当地居民认识到自身与当地旅游业相得益彰、唇齿相依的紧密关系,要让游客体验参与活动之中,从中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增强互动性。
4.个性化原则个性化是贵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生命线。
贵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虽然较多,但缺乏标志性旅游节庆活动,即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节庆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完美地将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与形象相契合的旅游节庆活动。
标志性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以一个地区的品牌旅游节庆为载体,由于缺乏这种品牌产品,贵州旅游节庆活动经济效益不高,难以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形成合力。
5.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原则贵州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民族民间存活着的、待抢救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经受着消费社会过度商业化的强烈冲击,倘若开发生态旅游时,急功近利,必然会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贫困的社会经济雪上加霜。
贵州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民俗文物之多位居全国第一,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宝地。
但在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民族风情旅游节庆活动时,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的保护意识,有重点地推介每个地方的特色旅游,着重发掘、提炼和开发以民族歌舞、民族体育、民族节庆、民族风俗、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宗教、民族建筑等活动内容的民族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从而使民俗节庆旅游充分发挥它的魅力和潜能。
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时,必须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其他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整合,才能打造国家红色旅游规划所要求的综合性、复合型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节庆活动最终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资本化运营而非政治化运作,方能形成一个特殊的旅游品牌。
三、提高贵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的影响力1.明确主题为了将贵州各地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介绍给游客,必须有明确的主题。
主题是旅游文化节庆活动策划的关键一步,没有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节庆主题规划,难以推动贵州旅游节庆活动持续发展。
2006年,以“多彩贵州”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推介活动以独特创意、新颖的方式和大手笔的运作,在全国引起了积极反响,全省旅游业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2007年,贵州拟继续延伸和强化“多彩贵州”宣传主题,全年推出荔波万亩梅花节、乡村旅游节、黄果树瀑布节、油菜花旅游节、“金海雪山”旅游文化节、杜鹃花节、苗族姊妹节、赏花游系列活动等共30多项和谐城乡游、乡村游、赏花游、探险游、节庆游、民俗体验游、休闲避署游专题和民族节庆活动,向海内外展示自然生态和富有神奇魅力的贵州,进一步提高贵州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参与度。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庆活动的影响力新闻媒介是旅游节庆宣传促销的重要工具。
要继续加强境内外媒体和网络的沟通与合作,选择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和专业旅游报,有重点地邀请境内外主流媒体赴黔考察采访,对贵州旅游节庆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加大与省内新闻媒体合作力度,推出旅游节庆活动专题和专题报道,开展全方位的立体宣传;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建设多语种网站,整合全省各地的旅游信息资源,构建旅游信息化平台;抓好旅游节庆活动宣传品和纪念品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开发出一批具有当地特色、信息量大、实效性强、有一定档次、适合当地市场需要的旅游节庆宣传品和纪念品,拓宽宣传品的发放渠道,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联合、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格局。
3.挖掘本地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力求产品创新贵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有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吊脚楼、风雨楼、石头屋、石板房;长期保持着古朴风貌的傩戏、侗戏;欢快热烈的芦笙舞;流传于各地各民族的酒歌、大歌、祭歌、山歌;还有与本地气候相适应的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习俗;风格各异的民间工艺品,这么多瑰丽的文化珍宝是世界其它地方所没有的。
在策划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时,要始终把产品创新和维新放在重要位置,要挖掘并突出贵州文化特色,使之成为贯穿整个旅游节庆活动的一条鲜明主线,贯穿于各个环节和各个时段。
节庆活动要形成序列,形成固定举办模式。
在固定模式的基础上,要坚持创新,最终使节庆活动真正形成品牌,产生品牌价值和忠诚度,在游客心智中产生品牌情感维系,并占据一席之地。
在挖掘当地文化时,要体现其基本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观,强调其人类学、社会学特征,而不是利用地域的蛮荒和经济技术的落后以满足目前部分游客的猎奇心理,以避免对今后旅游资源和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品牌形象塑造造成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