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文成公主的历史故事

文成公主的历史故事文成公主,又名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公主和文化名人。
她生于唐朝,是唐玄宗的女儿,公主出嫁后嫁给了吐蕃的君王松赞干布。
她的婚姻不仅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也对于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成公主出生在一个显赫的王室家庭,她的父亲是当时唐朝的皇帝玄宗,因此她从小就过着奢华的生活。
她聪明机智,有过人的智慧和才华。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她的美貌也逐渐显露出来,成为了当时许多人所赞美的焦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出现了一些纠纷,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唐玄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君王松赞干布,用婚姻的形式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公主的嫁妆非常丰厚,嫁妆里面不仅有大量的黄金白银财宝,还有许多的文化艺术品,以及唐朝的一些技术和工艺品。
这些嫁妆的丰富不仅展示了唐朝的富有和实力,也让吐蕃君王对公主的婚姻更加重视。
嫁妆中最著名的要数那匹千里马,这是当时最稀少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并没有被束缚在吐蕃的宫殿中,而是积极地融入吐蕃的社会生活,并推动了吐蕃文化与唐朝文化的交流。
她对吐蕃人的友好态度和谦逊的待人方式,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和敬爱。
在吐蕃的影响下,文成公主发展了她的艺术才华。
她学习了吐蕃文化中的舞蹈、音乐以及绘画等艺术形式,带着唐朝的艺术风格和吐蕃的文化元素,创作了许多独特而精美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公主的创作才华,也体现了唐朝与吐蕃文化的融合。
文成公主还积极参与吐蕃社会的慈善事业。
她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帮助了许多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
公主的善行和慈善事业在吐蕃民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让人们对唐朝和唐朝文化产生了更加正面的印象。
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多年之后,唐朝发生了政治的变故,她被迫返回唐朝。
但是,公主在吐蕃期间留下了深刻的文化烙印,她对吐蕃文化与艺术的推动,对两国关系的巩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她是一位杰出的公主和文化使者,为两国交流与友好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传

唐朝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传弃宗弄赞(617—650),又号为松赞干布,是我国古代吐蕃王国第三十二世赞普。
在他一生中,承继父祖基业,稳定内部,巩固王权,创建统一的吐蕃王国,并发展经济,对沟通汉藏文化友好关系,有过重大贡献,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吐蕃的兴起吐蕃王国是羌族的一支(今藏族)所建。
羌族是居住在中国西部的古老游牧民族,所居地是以西海(今青海)为中心,向四方伸展。
早在战国初期,其中氂牛部率众向南迁徙,居留在越巂(今四川西昌)一带,称为越巂羌。
这些部落迁徙无常,以后进入西藏。
到公元五世纪,在西藏高原散布许多羌族部落,其中以氂牛部势力最强,分为六个兄弟部落。
酋豪弃聂弃自称为天神之子,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雅隆河谷(在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琼结一带),成为六氂牛部的王。
后来弃聂弃自立一部,降服其余六部,六部酋长被称为父王六臣,另外有三个通婚部落,称为母后三臣。
这时羌族部落已处于氏族社会末期,部落中已有等级分化,有立君长的需要,弃聂弃被称为赞普,意为雄强的丈夫。
①以后其子孙世袭赞普称号。
到第七代支弓赞普时,发生内乱,赞普被他臣下罗阿木所杀。
以后其子集结同族消灭了罗阿木势力,被拥为赞普,即第八世布岱巩甲赞普。
这时吐蕃居住在琼巴地方。
吐蕃人已会冶炼银、铜、铁,制造犁具,引水灌溉,从事农耕。
到了第十五世赞普提肖烈时,建立琼巴堡寨(今西藏山南琼结,汉文史籍称为疋播城,跋布川)。
到十七世赞普时,出现了政权机构,在政权机构中,设置大论②辅助赞普统理国事。
吐著从二十六代赞普弃脱赞(又称为瘕悉董摩)起,才有赞普世系的记载。
到第三十世赞普达布聂西(又称讵素若)时,吐蕃开始强盛,“侵伐不息,土宇渐广”,经济文化逐渐发展,统一邻近各部,初步形成为国家。
在公元六世纪,西藏高原上,小邦林立,堡寨遍布,由于奴隶制的发展,各邦贵族间相互攻伐,强者兼并弱者。
在互相争夺中,吐蕃、苏毗以及西部的羊同,先后发展成为西藏高原上三个最强的国家。
尤其苏毗,北接于阗,东邻多弥(居住在青海通天河一带的部落),南至吐蕃,统辖着雅鲁藏布江以北直至昆仑山脉广大地区的吉曲河(今拉萨河)流域,比吐蕃更为强盛。
文成公主的故事简介

文成公主的故事简介
文成公主是唐朝时期藏族领袖松赞干布的妻子,她出生于唐朝宗室家庭,是一位聪明睿智、富有远见的女性。
634 年,松赞干布开始向唐朝求婚,经过多次外交往来和双方使者的往返,最终唐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并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据传说,文成公主在嫁往藏族地区时,带着大量的珍宝、文物和佛教经典,同时也带去了唐朝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她在藏族地区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和尊敬,被誉为“松赞干布明妃”。
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松赞干布在藏族地区推行了佛教,建立了许多佛教寺庙,并亲自出家剃度,成为了佛教僧侣。
文成公主也信仰佛教,并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如在修建佛教寺庙、传授佛教教义、推广佛教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成公主在藏族地区的生活和贡献,成为了汉藏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也为藏族人民所尊敬和崇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和纪念。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一、公主嫁给吐蕃王子盛唐时期,唐玄宗的女儿文成公主被册封为吐蕃王子松赞干布的王妃。
这一联姻不仅是两国友好交往的象征,也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开始。
吐蕃地处高原,文成公主进藏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二、公主的旅程公主在嫁给吐蕃王子松赞干布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吐蕃。
可是她心中充满了对这片陌生土地的好奇和期待。
公主从长安出发,穿越了山河峻岭,颠簸了几个月才到达吐蕃。
一路上,公主目睹了广袤辽阔的大草原、壮丽雄伟的雪山和汹涌激流的山河风景,更加坚定了她要融入这片土地的决心。
三、公主的文教事业进藏后,公主不仅要履行世俗的婚姻责任,还积极投身于吐蕃的文化事业中,开创了一段杰出的“文成公主时代”。
公主在吐蕃王宫中设立了唐学堂,为吐蕃贵族培养文化才子。
她还利用自己在唐朝学习的历史、文学、建筑等专业知识,设计修建了一座壮丽的佛塔,促进了吐蕃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四、公主的善举与仁德公主在吐蕃期间,不仅关心着吐蕃民众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情况,还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
她组织修建了许多道观和庵堂,供民众修行。
同时,她还设立了慈善基金,救助流离失所的孤儿和贫困百姓,给予他们温暖和希望。
公主的善举和仁德深受吐蕃民众的爱戴和尊敬。
五、公主留下的文化遗产文成公主作为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思想的公主,给吐蕃和西藏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她将唐朝文化带入了吐蕃,推动了吐蕃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公主在吐蕃建设了寺庙、佛塔和寺院,促进了吐蕃佛教的传播,为西藏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她的贡献被后人铭记,并广泛流传至今。
六、公主的离世与传说公主在吐蕃生活了数十年后,因年老体弱而离世。
据传说,公主去世后,她的遗体被遵照佛教传统进行了火化。
火化后,公主的舍利骨被分成五部分,分别埋葬在西藏的不同地方。
这些舍利骨分别成为了吐蕃历史上重要的寺院和信仰圣地,也成为了后世人们祈福和朝拜的地方。
七、公主的精神永存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不仅是吐蕃和西藏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导语: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藏王松赞干布的故事,流传1300多年了。
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文成公主作为历史中颇有盛名的一位公主,最为出名的事迹就是进藏。
文成公主名李雁儿,并非是李世民的亲生女儿,而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是在被派去和亲时封的公主称号。
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灭了东突厥,一时意气风发,又派李靖前去西南,李靖不负圣恩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自此开始,正式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通道。
西域各国在了解到唐朝的强盛国力后,纷纷派遣使者前往唐朝与其交往。
甚至连远在天边的吐蕃,都派使者前来拜访。
当时的吐蕃赞普名叫松赞干布,是藏族人心中的英雄。
他能文能武,是个不可多得之才。
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精通射箭,骑马等各项武艺。
不仅如此,他还喜欢写诗,喜爱民歌,受到了很多吐蕃人的爱戴。
他的父亲死去时也曾经发生了一场叛乱,许多有贼心的吐蕃贵族都想把他拉下马来,好让自己登上那无比尊贵的位置。
但年轻的松赞干布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他们全部镇压了,叛乱自然也很快平定下来。
年轻的松赞干布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松赞干布特地派人长途跋涉地前往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表达自己想要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的愿望。
而唐太宗听到吐蕃的名声后也欣然同意与其建立友好关系,还派遣了使者前往吐蕃回访。
几年后,松赞干布又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而这次的目的是想向唐太宗求取一位美丽的公主和亲,唐太宗却没有答应松赞干布的要求。
使者在知道唐太宗没有答应时十分害怕,他害怕松赞干布责怪自己办事不利,于是他向松赞干布撒谎道:“本来唐太宗都快要答应我们了,已经在考虑和亲的公主的人选了,但由于吐谷浑王又正好也派人前来求亲,于是我们求亲的事就被耽搁了下来。
”而当时吐蕃与吐谷浑本来就有一些小摩擦,生长干部在听了使者的汇报后就更加厌恶吐谷浑了。
气愤之下,他认为吐谷浑是在挑衅他,于是他立即派兵20万人前去攻打吐谷浑。
而吐谷浑王见吐蕃军来者不善,攻势太猛。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吐蕃王朝的创始人,也是藏文化的守护者。
而文成公主,则是中国唐朝的一位公主,她的一生经历了跨越千山万水的艰辛,最终成为了唐朝与吐蕃王朝之间的友好使者。
他们之间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和藏民族友好交往的见证,也是中华文化和藏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是一位勇猛果敢的君主,他统一了吐蕃地区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
在他的统治下,吐蕃王朝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西藏地区的强大国家。
而文成公主,则是唐玄宗的女儿,她出生在皇宫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诗书礼乐。
唐玄宗为了增进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成为吐蕃王朝的王后。
文成公主的婚姻,是中藏友好交往史上的一座丰碑。
她远嫁异国,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友好,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旅途。
在她的带领下,随行的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使者也纷纷前往吐蕃。
这对于吐蕃地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藏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婚姻的故事,更是一段友好交往的历史。
他们之间的婚姻,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让中藏两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也为后世的友好交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和藏民族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的故事,见证了中藏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也为后世的友好交往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愿中藏两国之间的友谊长存,愿我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这段历史,让友好交往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更加美好的花朵。
儿童睡前故事-文成公主出嫁西域

儿童睡前故事-文成公主出嫁西域古代邦国之间如果想增加友谊通常都是让公主出嫁邦国这种形式,下面小编带大家看看文成公主的故事吧!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那时候,聪明又能干的松赞干布统一了西藏,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
他对周围的国家都很友好,还选派了一大批藏族青年去中原学习各种技术,又邀请中原的工匠到西藏来传播先进技术。
为了进一步和中原建立友好关系,松赞干布派吐蕃使者到长安向唐太宗请求和亲。
当时的唐朝国力强大,各邻邦国家过来求亲的很多。
但是唐太宗的女儿不多,也不舍得把所有的公主都远嫁他国,于是就出了5个题目来考各国要求和亲的使者。
哪个使者回答得最让唐太宗满意,就有机会和亲。
吐蕃使者噶尔·东赞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没有辜负松赞干布的厚望,又快又好地答出了全部题目。
唐太宗很欣赏这个有才能的使者,于是答应把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特别喜欢的一个公主,她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
文成公主知道自己肩上的重任,她不仅仅是和亲,更重要的是维持两国长期的友好关系,帮助吐蕃发展经济。
于是,她挑选了很多能工巧匠,带到了西藏。
同时,她还带去了大量的茶叶、绸缎、书籍及一尊镀金佛像。
松赞干布为了表示对文成公主的尊重,风光地迎娶她,亲自带着大臣们来迎接文成公主的送亲队伍,他还命人为文成公主修建了漂亮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入藏后,亲自教当地的百姓养蚕、织布、种茶树,那些跟着她到西藏的能工巧匠也把自己的全部技术交给了吐蕃百姓。
后来,在文成公主的建议下,松赞干布还派人修建了大昭寺,并且在大昭寺的周围修建了很多街道和居民。
为了庆祝大昭寺建成,文成公主还亲自在寺庙门前种了一棵柳树,而这棵柳树到现在还在茁壮地生长着,人们把它成为“唐柳”或“公主柳”。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感情很好,松赞干布政治上遇到难题,也会询问文成公主的意见。
在文成公主的努力下,吐蕃和唐朝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友好关系。
文成公主与酥油茶的故事相传在我国唐朝时,汉藏关系和好,边疆安定,这和当时的文成公主远嫁边疆有很大的关系。
文成公主的主要事迹

文成公主的主要事迹文成公主的一生相当不幸,他在遥远的番邦生活了四十年,孤零零地守了三十一年的活寡,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文成公主的主要事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文成公主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
汉族。
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
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献金5000两,珍玩数百,向唐朝请婚。
太宗许嫁宗女文成公主。
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
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亲自迎接,谒见道宗,行子婿之礼。
之后,携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文成公主的资料文成公主(公元625年-680年11月1日),藏语名:munchangkungco,在吐蕃被尊称*木萨,唐朝和亲公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本是唐室远支宗室女,于640年奉唐太宗之命和亲吐蕃。
文成公主生平简介唐贞观八年(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出使唐朝,唐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出使吐蕃。
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为妃,便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绝。
由于当时吐谷浑王诺曷钵入唐朝见,吐蕃特使回来后便告诉松赞干布,声称唐朝拒绝这个婚约是由于吐谷浑王从中作梗。
638年,松赞干布遂借口吐谷浑从中作梗,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直逼唐朝的松州(今四川松潘),扬言若不和亲,便率兵大举入侵唐朝。
牛进达率领唐*先锋部队击败了吐蕃*,松赞干布大惧,在侯君集率领的唐*主力到达前,松赞干布退出吐谷浑、党项、白兰羌,遣使谢罪,再次请婚,派大论薛禄东赞带了黄金五千两及相等数量的其他珍宝来正式下聘礼。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缩写400字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缩写》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唐朝有个漂亮又聪明的公主叫文成公主。
那时候,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很想和唐朝友好相处,就派人去求婚。
唐太宗答应了,让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去。
文成公主出发啦,一路上可不容易。
路很远很远,有高山,有大河。
但是文成公主很勇敢,没有害怕。
她带着好多东西,有种子、丝绸,还有好多工匠。
到了吐蕃,松赞干布特别高兴地迎接她。
文成公主教吐蕃的人们种庄稼、织布,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大家都很喜欢文成公主,她让唐朝和吐蕃成了一家人。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缩写》
小朋友们,来听听文成公主进藏的事儿哟。
从前呀,有个叫文成公主的好姑娘。
吐蕃的松赞干布想娶她,唐太宗就同意啦。
文成公主带着好多宝贝出发去吐蕃。
一路上,风餐露宿,可辛苦啦。
不过,她一直想着能让吐蕃变得更好。
终于到了吐蕃,大家都欢迎她。
文成公主把唐朝的好多好东西都带来了。
她教大家种地、做衣服。
吐蕃的人们可感激她啦,都把她当亲人。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缩写》小朋友,我来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很久前,有位文成公主。
吐蕃的首领想和唐朝友好,就求娶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勇敢地踏上了去吐蕃的路。
这一路,困难重重。
但她不怕。
到了吐蕃,松赞干布高兴极了。
文成公主带来了知识和技术。
吐蕃的日子越过越好。
大家都爱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建布达拉宫的故事

文成公主建布达拉宫的故事在那遥远的古代,吐蕃是一片神秘而广袤的土地。
松赞干布,这位吐蕃的英主,心怀壮志,想要让自己的王国更加繁荣昌盛。
而在大唐,那是一个文化灿烂、国力强盛的国度。
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啊,就和文成公主与布达拉宫有关。
你知道吗?文成公主可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公主,她就像一颗璀璨的星,闪耀在汉藏交流的历史天空中。
松赞干布早就听闻大唐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心里就想着要是能和大唐联姻那该多好。
于是,他就派了使者前往大唐求亲。
大唐的皇帝呢,考虑到吐蕃的诚意,还有两国交好能带来的种种好处,就决定把文成公主许配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得知自己要远嫁吐蕃,心里既有些忐忑又充满了使命感。
她想啊,这一去可就是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那里的人、那里的风俗都不一样。
可是她又想,自己要是能把大唐的文化、技术带过去,那不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吗?就像鸟儿把种子带到远方,让那里长出新的希望。
当文成公主踏上前往吐蕃的路途时,那场面可壮观了。
长长的队伍,带着各种嫁妆,有能工巧匠,有珍贵的书籍,还有数不清的绫罗绸缎。
松赞干布呢,他可是满心欢喜地盼着文成公主的到来。
等文成公主终于到了吐蕃,松赞干布亲自迎接她。
那时候的吐蕃,虽然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但是还没有像布达拉宫这样宏伟的宫殿。
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说:“我的公主啊,我想为你建造一座独一无二的宫殿,就像大唐的宫殿那样壮丽。
”文成公主听了,眼睛里闪着光,她说:“那可真是太好了,这座宫殿一定会成为我们汉藏友谊的象征。
”于是,建造布达拉宫的工程就开始了。
无数的工匠投入到这个伟大的工程中。
文成公主也没闲着,她就像一个指挥家,指挥着那些从大唐来的工匠们。
她对吐蕃的工匠们说:“咱们要把这座宫殿建得又结实又好看,就像把大唐和吐蕃的力量紧紧结合在一起。
”有个年轻的吐蕃工匠问文成公主:“公主啊,这宫殿得有多高多大才好呢?”文成公主笑着回答:“要高得能触摸到天空,大得能容纳下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大家听了都觉得特别振奋。
探究历史上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真实意义

探究历史上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真实意义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是汉藏两族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但又有谁知晓松赞干布当时为何非要迎娶一汉族女子?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探求一下历史之谜吧。
一、松赞干布求婚的曲折经历贞观初年,年轻力壮的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地区,国势鼎盛。
而同时期唐朝在太宗君臣励精图治之下,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国力增强,特别是打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后,边疆各族望风归附。
此后,唐蕃两大政权的碰撞交流已经势不可免。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贞观八年,始遣使者来朝,帝遣行人冯德遐下书临抚。
弄赞(即松赞干布,下同)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即婚),帝不许。
”由此得知,松赞干布请求迎娶唐朝公主主要是政治目的,是提升本民族政权政治地位的需要。
因为他得知突厥、吐谷浑都能娶到唐朝公主,自认为吐蕃政权的国力和地位不次于二者,也要求唐朝给予吐蕃以与突厥、吐谷浑平等的政治地位。
但可能是由于吐蕃王国初兴,与唐朝的接触才刚刚开始,唐太宗及臣下对其情况不甚了解,可能错当成默默无闻的边陲小国看待,断然拒绝了使者要求。
那么吐蕃使者回去如何交差呢?松赞干布还坚持求婚吗?如果坚持,他又会采取什么办法呢?《新唐书·吐蕃传》记载:“使者还,妄语曰:‘天子遇我厚,几得公主,会吐谷浑王入朝,遂不许,殆有以间我乎?’弄赞怒,率羊同共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亢,走青海之阴,尽取其赀畜。
又攻党项、白兰羌,破之。
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由此我们得知,吐蕃使者谎言吐谷浑王的挑拨导致求婚失败,以此推卸自己的责任,却使松赞干布移怒于吐谷浑(时居现青海等地),击破吐谷浑等部族,使吐蕃势力迅速扩张至今青海甘肃西南等地区,并仍坚持求娶唐朝公主,直接发兵攻唐,恩威并用(恩指进贡金甲),试图以武力逼迫手段迫使唐朝屈服。
而唐朝此前对边疆突厥等强大民族用兵连连得手,当时也是国势正盛,不仅不可能把吐蕃的威胁放在眼里,还会立即被激怒,要发兵教训一些初出茅庐的吐蕃。
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唐朝与吐蕃的联姻

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唐朝与吐蕃的联姻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七个女儿,她在公元641年出生。
当时,李世民正是大唐盛世的君主,国力强盛,国土辽阔。
而吐蕃,是当时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其国王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国势力庞大。
为了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唐朝与吐蕃达成了一项政治联姻,即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婚姻。
这次联姻不仅是为了增强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也是为了推动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在唐朝,文成公主是李世民的宠女,她聪明、多才多艺,精通文学、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
她还深得李世民的宠爱,因此被选为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的娘娘。
婚姻当时是清宫游戏,公主不会真的嫁给那个男人。
但是真的能变得相濡以沫,你情我愿的事件是存在的,人的这一套原来是可以让两个不同的人真心爱上对方的。
不由使人不得不敬佩这场婚姻的背后逻辑。
公主嫁给吐蕃王之后,她带去了大量的文化和科技,为吐蕃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她还建立了加封国内的风俗礼仪,使得吐蕃国内的政治秩序更加稳定。
与此同时,吐蕃王松赞干布也对文成公主给予了无限的宠爱和尊重,他为公主修建了壮丽的宫殿,赞赏她的才华和美貌。
这次婚姻的联姻牵扯到的还有政治目的。
吐蕃国位于大唐的西北边境地区,也是与大唐交界最密切的区域。
唐朝希望通过这次婚姻,加强与吐蕃的关系,稳定边疆。
对吐蕃王来说,与唐朝的联姻也有利于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并获得财富和文化的传播。
因此,双方都希望通过这次婚姻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而吐蕃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婚姻也影响到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唐朝的文化和科技带给了吐蕃,推动了吐蕃的发展。
吐蕃王松赞干布也在欣赏和学习唐朝的文化,他向唐朝请来了许多文人墨客,使得吐蕃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姻也在事实上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通过这次婚姻,两国之间建立了彼此尊重、互利共赢的关系。
吐蕃王以吐蕃为基础,发展了强大的繁荣国家,并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受益于与唐朝的交流。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小作文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小作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国度,名叫唐朝。
这个国度里有很多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文成公主了。
文成公主长得美丽动人,聪明伶俐,大家都很喜欢她。
有一天,文成公主听说了一个国家的名字,叫做吐蕃。
吐蕃国的国王叫松赞干布,他也是一个非常英俊的王子。
文成公主心想:“哇,这么帅的王子,我一定要见见他!”于是,她决定去吐蕃国看看。
文成公主带着她的丫鬟小翠,踏上了去吐蕃国的路途。
她们走了很久很久,终于来到了吐蕃国。
松赞干布见到文成公主,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他对文成公主说:“你真是太美了,我一定要娶你为妻!”文成公主觉得松赞干布也很有诚意,于是答应了他。
可是,文成公主的爸爸唐太宗不同意这门亲事。
因为吐蕃国离唐朝太远了,如果两国发生战争,文成公主的安全就无法保障。
唐太宗对松赞干布说:“你的国家虽然强大,但是我们唐朝也不差。
如果你真的喜欢文成公主,就先放她回家,等你们两个国家关系好了,再考虑结婚的事吧。
”松赞干布听了唐太宗的话,心里也很难过。
他答应了唐太宗的要求,把文成公主送回了唐朝。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和文成公主在一起的念头。
他决定先去拜访唐太宗,争取得到他的认可。
松赞干布带着礼物,来到了唐朝。
他对唐太宗说:“我知道我的国家离你们很远,但是我真的很喜欢文成公主。
我愿意为了她,改变我的国家,让它变得更加强大。
这样一来,我们两个国家就可以和平相处了。
”唐太宗听了松赞干布的话,心里也觉得很感动。
他觉得这个王子真的很有诚意,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
他说:“好吧,既然你这么喜欢文成公主,那我就同意你们结婚吧。
但是,你们要一起努力,让我们的两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就这样,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
他们俩成了夫妻之后,一起努力让两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他们的国家从此以后和睦相处,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爱情故事,也成为了人们传颂千古的佳话。
智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智娶文成公主的故事
唐朝贞观年间,松赞干布当上吐蕃赞普以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求婚。
唐太宗出了五道难题,对前来求婚的使者进行考试,谁能取胜,公主便嫁给该使者的主子。
第一道题是用丝线穿九曲玉珠。
其他地方的使者都穿不过去,只见禄东赞用丝线缚住蚂蚁的腰,将蚂蚁放在珠的孔口,向孔口处慢慢吹气,让它爬过去,线也就穿成了。
第二次比试是令使者们各领一百只羊,一百坛酒,要将羊杀了,剥皮,吃光肉,鞣好皮,喝完酒。
其他使者有的肉没吃完便醉倒了,有的皮没鞣好便累倒了。
只有禄东赞令随从们慢慢地小碗喝酒,边吃边喝边鞣皮子,最后完成了皇帝交给的任务。
第三次比试,唐太宗又命令使者认出一百匹母马和一百匹马驹相对应的母子关系。
禄东赞将小马驹单独关上一夜,只给草料不给水喝。
第二天,他把小马驹放到母马那里去,小马驹都各自认自己的母亲吸奶去了。
这样,吐蕃使者又胜了。
第四次比试,唐太宗下令拿出一百根头和尾一般粗的木棒,令使者认出头和尾。
禄东赞将木棒推进水里,由于木棒头重尾轻,重的一头儿沉下,轻的那头儿浮在上面,所以认得一清二楚。
最后一次比试,唐太宗将文成公主混在三百位打扮得一模一样的美女里面,令使者们找认,认出者公主可随之而去。
禄东赞先找到服侍过文成公主的老大娘打听公主的模样和特征,得知公主眉心有一颗朱砂痣。
吐蕃使者依照汉族老大娘的指点,终于认出了公主。
于是,唐太宗便把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还送了许多礼品当嫁妆,让公主带到吐蕃去。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唐朝时期,西藏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发展缓慢,人们在信仰方面更注重巫术和鬼神。
为了在政治和文化上加强与西藏的联系,唐玄宗决定派遣自己的女儿文成公主进藏,嫁给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
这一招被称为“和亲”,也是唐朝统治者维护西北边境和谈的手段之一。
文成公主自幼聪颖,善于文艺,精通音乐和舞蹈。
在七岁那年,唐玄宗便将她选为派往西藏的公主。
可惜的是,这次和亲计划一度被推迟了七年,直至文成公主十四岁才得以出发。
文成公主启程前,唐玄宗给她装备了许多珍贵的礼品,还有御赐的金银、锦缎、牲畜等物资。
除了这些东西之外,文成公主还吸收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知识,以便在西藏以后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能有更多的交流。
文成公主一行人经过七年漫长的旅行后,终于到达了西藏。
在入藏仪式上,她所穿的黄色龙袍以及所携带的贵重礼品,都让西藏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时,吐蕃当地的统治者们还没有接受佛教,他们对文成公主的到来十分好奇,于是许多人都来观看这个与众不同的唐朝公主。
文成公主在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心目中,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在他早年练习巫术时,曾经向神恳求过nangso sorlapan(黄颜色的、来自大唐的女性)。
直到文成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才意识到这个神就是自己即将迎娶的公主。
松赞干布对待文成公主非常优待,他将大量的资源用于组织宴会,为文成公主提供最好的住宅和仆从。
松赞干布自己也对文成公主十分尊敬,不但给她这么好的待遇,还在事事中听取公主的意见。
文成公主也不负所望,她不断了解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不断学习他们的语言和宗教,同时也将唐朝的文化技术和学问传播给西藏人民。
在文化和政治上的交流当中,文成公主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为在吐蕃王松赞干布治下,广大的西藏人民还是采用原始的宗教和文化,没有接受过佛教的东西。
文成公主引进的佛教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于是,在文成公主的帮助下,佛教得以进入大多数西藏人的生活,并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成文公主入藏的故事

成文公主入藏的故事咱今儿个来讲讲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那时候呀,唐朝老厉害了,周围的小国家都想跟唐朝套近乎。
吐蕃呢,就是现在西藏那一片的,他们的首领叫松赞干布,这可是个有大志向的人。
他听说唐朝又富裕又强大,还有好多先进的文化,就想和唐朝搞好关系。
于是呢,松赞干布就派了使者去唐朝求亲,想娶个唐朝的公主回去。
可第一次去啊,唐太宗没答应。
松赞干布这心里就有点不服气了,觉得自己也不差呀,怎么就不行呢?他就带着兵在边境上闹了点小动静,想给唐朝点压力。
唐太宗也不是吃素的呀,就派大军把吐蕃的兵给打回去了。
松赞干布这下知道唐朝的厉害了,就又派使者去求亲,态度可诚恳了。
唐太宗呢,想着吐蕃这地方也挺重要的,要是能通过和亲让两边和平相处,互相交流,那也是挺好的事儿。
于是就挑中了文成公主。
这文成公主可不得了,她又聪明又善良,还很勇敢。
知道自己要远嫁吐蕃,也没有哭哭啼啼的。
她带着好多好多宝贝就出发了,什么绫罗绸缎呀,金银财宝呀,还有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和书籍。
这一路上可不容易,翻山越岭的。
但是文成公主一点都没有抱怨。
到了吐蕃之后,松赞干布高兴得不行,亲自带着大臣们来迎接。
文成公主到了吐蕃就开始发挥她的大作用了。
她把唐朝的农耕技术教给吐蕃的老百姓,像怎么种庄稼能长得好,怎么用那些先进的农具。
还把唐朝的文化也带了过去,比如说造纸术、纺织技术这些。
吐蕃的人之前可没见过这些新奇的东西,都觉得文成公主像仙女下凡一样,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多好东西。
而且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感情也特别好,两个人一起努力,让吐蕃和唐朝的关系变得特别亲密。
两边的商人可以自由往来做生意,老百姓也能互相交流。
文成公主入藏就像一座桥梁,把唐朝和吐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两个地方的人都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个故事也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呢。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松赞干布,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吐蕃王朝的建立者。
而他的妻子文成公主,则是唐朝的公主,她的嫁妆成为了中国和西藏之间友好交往的见证。
他们之间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松赞干布,出生在西藏的一个贵族家庭中。
他聪明睿智,有着非凡的胆识和智慧。
在他年轻的时候,西藏正处于分裂混乱的状态,各个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
松赞干布意识到,要使西藏走向繁荣昌盛,就必须要统一各个部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统一西藏之路。
经过多年的努力,松赞干布终于统一了吐蕃地区,建立了吐蕃王朝。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修筑水利工程等,为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统一行动,使得西藏地区逐渐走向繁荣稳定,为后来的藏传佛教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而在这个时候,唐朝的文成公主成为了松赞干布的妻子。
文成公主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她聪慧美丽,深受唐玄宗的宠爱。
唐玄宗为了加强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
文成公主的到来,使得吐蕃地区的佛教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她还带去了大量的佛经和佛像,为西藏的佛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她的嫁妆也成为了唐朝和吐蕃王朝友好交往的见证,增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成为了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两国之间友好交往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们的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为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借鉴。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是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也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们的故事,为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友好交往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也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增添了历史的底色。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中华民族和藏族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_历史典故素材

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文成公主原本是李唐远支宗室女,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下面是关于文成公主进吐蕃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下吧:唐太宗灭了东突厥后,又派李靖击败了西南的吐谷浑(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在今青海省,谷音yù),打通了西域的通道。
西域各国纷纷和唐朝交往,远在西南的吐蕃(我国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也派使者来了。
当时的吐蕃赞普(吐蕃王的称号)名叫松赞干布,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
他在十三岁的时候,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剑等各种武艺,而且爱好民歌,善于写诗,受到吐蕃人的爱戴。
他的父亲死去后,吐蕃贵族发动叛乱,松赞干布靠他的勇敢才智,很快把叛乱平定了。
年青的松赞干布并不满足吐蕃的贵族生活,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他派出使者,长途跋涉,到长安来要求跟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唐太宗也听到吐蕃的名声,愿意跟他们结交,还派使者到吐蕃去回访。
过了两年,松赞干布又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求亲,唐太宗没有答应。
吐蕃使者怕松赞责备他不会办事,回到吐蕃后,向松赞撒谎说:“唐天子快要答应把公主下嫁给我们啦,因为吐谷浑王也去求亲,才把我们求亲的事给担搁了。
”吐蕃和吐谷浑两国本来就在闹摩擦,松赞干布听了使者的回报,更加怨恨吐谷浑。
他马上出动二十万人马进攻吐谷浑。
吐谷浑王看吐蕃军攻势很猛,抵挡不住,就退到环海一带。
松赞干布打败了吐谷浑,乘胜打到唐朝境内的松州(今四川松潘),又打了个大胜仗。
松赞干布骄傲起来,派人威胁唐朝说:“如果不把公主嫁给我,我就带兵打到长安。
”唐太宗生气了,派大将侯君集带兵反击吐蕃。
吐蕃将士对松赞干布挑起跟唐朝的战争,本来不愿意,看到唐朝派大军前来,都要求退兵。
松赞干布眼看蛮干下去,要遭到失败,就向唐朝求和。
唐太宗本来愿意同吐蕃友好,也就同意讲和了。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又派了个能干的使者禄东赞带了一百人的出使队伍,备了五千两黄金和许多珍宝的厚礼,到长安去求亲。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小作文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的小作文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做吐蕃。
这个国家的国王叫松赞干布,他是一个非常英俊帅气的王子。
吐蕃的百姓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松赞干布却总是闷闷不乐的。
原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能让他开心的公主。
有一天,松赞干布听说了一个传说: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叫做大唐的国家,那里的公主都非常美丽善良。
松赞干布心想:“如果我能把大唐的公主迎娶回来,那我一定会变得非常快乐!”于是,他决定派人去大唐求亲。
经过一番周折,松赞干布终于来到了大唐。
他向大唐的皇帝提出了求亲的要求。
大唐的皇帝觉得吐蕃离自己国家很远,而且吐蕃的条件也不错,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亲。
大唐的皇帝决定挑选一位最美丽的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许多美丽的公主,可是都没有找到一个让松赞干布满意的人。
他们选中了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当她被送到吐蕃的时候,松赞干布一眼就看中了她。
他对文成公主说:“你就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公主!”文成公主虽然觉得吐蕃离家很远,但是她还是答应了松赞干布。
于是,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全国的人们都来祝贺他们。
婚后的日子里,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过得非常幸福。
他们一起种田、养马、放牧,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吐蕃和大唐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甚至爆发了战争。
在战争中,文成公主为了保护松赞干布,不幸被俘虏。
松赞干布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
他想尽一切办法要把文成公主救出来,可是都没有成功。
他在一位高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终于团聚了。
他们带着满满的爱回到了吐蕃。
从此,吐蕃和大唐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两国人民过上了和平安宁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无国界的,只要我们真心相爱,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我们也要珍惜和平时光,让世界充满爱与美好。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传说,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来往;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先祖,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吐蕃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做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称他为松赞干布,他是一位骁勇剽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现在的拉萨;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就是现在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泰民安,于是派候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打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叹不已,他上书谢罪的同时,还向唐太宗求婚;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就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候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但又充满了新奇和向往,因此就应允了;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从长安到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川流不息的大河,隆冬时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粮食种子,除了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像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帮,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猜呢个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的从经济和文化上给予帮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此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做了数日的休整;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感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人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叩头便拜,并行了求婚大礼,他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李宗道请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见面,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所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丽衣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高原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同,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的黝黑,但他高大健壮显得豪爽和英武;觉得自己很庆幸,算是嫁给了一个很棒的丈夫;送亲的队伍前呼后佣,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宗道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藏民都为大唐和吐蕃联姻载歌载舞的欢呼庆祝;松赞干布高兴之余,说:“我吐蕃从未和大唐有通婚联姻的先例,我今天做到了,娶了大唐文成公主为妻,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殿里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是模仿大唐宫苑所建造,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为了和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皮裘,换上了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文成公主一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这个生长在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真爱,而且对她一些建议尽力采纳;文成公主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地域广阔民风古朴、性情彪悍的民族;她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议王事,却从不要求松赞干布给她任何权利和职务,对于吐蕃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看好;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谈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领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径天竺国时,却遭到天竺人的抢劫,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的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部被抢去;王玄策狼狈地跑到了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经过,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在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大唐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提大唐出了一口恶气;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继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务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有力的屏障;可惜时间不长,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赞普继位,赞普年幼,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家事则有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不久禄东赞死去了,他的儿子钦陵沿袭做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土浑关系恶化,他们均向大唐上书,请求论断是非,而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浑;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大唐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还没做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自动武,简直没把大唐放在眼里,因此在咸享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吐蕃人再也不服大唐的气,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大唐高宗咸享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部边陲的边防,更把汉民族文化传播到了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终没能善加利用,轻易挑起战争,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是文成公主苦心经营的和睦局势嘎然而止,怎么不能让人痛惜;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大唐特派使者前往祭奠,这也没有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大唐关系疏远而消退,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哀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
传说,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唐代以前和中土没来往。
据说吐蕃人是东晋末年南凉国王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的后代,因失国而辗转流徒到西藏高原,为纪念先祖,他们以“秃”发为国号,后依语音相近讹变为“吐蕃”。
吐蕃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饲养牦牛、马、猪、和独峰骆驼,有的也种植青稞和荞麦。
公元七世纪,弃宗弄赞继位做了吐蕃赞普(吐蕃国王)人们称他为松赞干布,他是一位骁勇剽悍的领袖,他率领军队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以逻些城为中心的强盛王国,逻些城即现在的拉萨。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松赞干布率吐蕃大军进攻大唐边城松州,就是现在的四川松潘县;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时正国泰民安,于是派候君集督率领大军讨伐。
打败吐蕃于松州城下。
松赞干布只好俯首称臣,并对大唐的强盛赞叹不已,他上书谢罪的同时,还向唐太宗求婚。
唐太宗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答应他的请求,于是就在宫中选定了一个通晓诗书的宗室之女,封她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是唐太宗一个远亲李姓候王的女儿,人长得端庄丰满,自幼饱读诗书,她虽然对遥远的吐蕃心存疑虑,但又充满了新奇和向往,因此就应允了。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准备,于贞观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观的送亲队伍,在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领下,护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亲。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节出发,是因为从长安到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经过几条川流不息的大河,隆冬时节河水平缓,才便于送亲的队伍通过,这支队伍,除了携带丰盛的嫁妆外,还带有大量的书籍、乐器、绢帛粮食种子,除了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还有一批文士、乐师和农技人员,几乎就像是一个文化访问团和农技队。
因为当时吐蕃已经击溃了吐谷浑,伊然成为了西南举足轻重的强帮,唐太宗深谋远虑,觉得只有对吐蕃加强笼络,猜呢个保证大唐西南边陲的稳定,因此才千方百计的从经济和文化上给予帮助,使吐蕃在潜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随大唐。
文成公主实际上就是肩负着这项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务远嫁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河源,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一路上很为吐蕃地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此时也松了一口气,于是送亲队伍在这里做了数日的休整。
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感到了河源,松赞干布一行人见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叩头便拜,并行了求婚大礼,他认定把大唐作为吐蕃的上国。
李宗道请出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见面,这位驰骋高原的吐蕃王见到中土的金枝玉叶,顿时为她所倾倒,只见文成公主身着华丽衣服,神态端庄,气度文雅,与高原质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同,而文成公主所见到的松赞干布,虽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风塑造的黝黑,但他高大健壮显得豪爽和英武;觉得自己很庆幸,算是嫁给了一个很棒的丈夫。
送亲的队伍前呼后佣,威风八面地进入了逻些城,在李宗道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些城的藏民都为大唐和吐蕃联姻载歌载舞的欢呼庆祝。
松赞干布高兴之余,说:“我吐蕃从未和大唐有通婚联姻的先例,我今天做到了,娶了大唐文成公主为妻,我要为公主修筑一座华丽的宫殿,经过一年的时间,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就建成了,殿里屋宇宏伟华丽。
亭榭精美雅致,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
建制都是模仿大唐宫苑所建造,用来安顿文成公主,借以慰藉她的思乡之情,为了和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惯了皮裘,换上了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
文成公主一款款柔情善待松赞干布,使这个生长在荒蛮之地的吐蕃国王深切体会到汉族女性的修养与温情,他对文成公主不但真爱,而且对她一些建议尽力采纳。
文成公主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细心体察吐蕃的民情,然后提出各种合情合理的建议,协助丈夫治理地域广阔民风古朴、性情彪悍的民族。
她不是那种极有权势欲的女人,她参议王事,却从不要求松赞干布给她任何权利和职务,对于吐蕃的重大政治决策,她只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不强行干涉,因此松赞干布和大臣们对她非常看好。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面和洽谈吐蕃和大唐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看望远嫁的文成公主。
王玄策率出使队伍带领大批绢帛文物上路,途径天竺国时,却遭到天竺人的抢劫,除了王玄策带着少量的人马逃出外,大部分人马及物品全部被抢去。
王玄策狼狈地跑到了吐蕃,拜见了松赞干布并说明了遭劫的经过,松赞干布认为天竺国在挑衅,破坏他与大唐的关系,于是派遣大军讨伐天竺,捣毁了他们的都城,俘虏了天竺王子,还缴获了大批牲畜,救回了大唐使节随从人员,算是提大唐出了一口恶气。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太子继位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大唐王朝与吐蕃的关系,在文成公主联络的基础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顶峰,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论(吐蕃的宰相职务)禄东赞的妥善谋划下,吐蕃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因而称霸西域,成为大唐王朝西方有力的屏障。
可惜时间不长,松赞干布去世,他的孙子赞普继位,赞普年幼,国事多由禄东赞一手掌握,家事则有文成公主操持,这时一切还算平稳。
不久禄东赞死去了,他的儿子钦陵沿袭做了大论,这时吐蕃与邻邦土浑关系恶化,他们均向大唐上书,请求论断是非,而高宗迟迟不予裁决,钦陵按捺不住,起兵击溃了土浑。
不料这一举动却触犯了大唐的威严,唐高宗认为在还没做出判决之前,吐蕃就擅自动武,简直没把大唐放在眼里,因此在咸享元年,派薛仁贵督师讨伐吐蕃。
谁知薛仁贵的军队在大非川一带被吐蕃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从此吐蕃人再也不服大唐的气,连年兴兵进犯大唐边境。
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初春,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开始,到大唐高宗咸享元年薛仁贵率兵征讨为止,整整三十年的岁月,由于文成公主的博学多能,对吐蕃的开化影响很大,不但巩固了唐朝的西部边陲的边防,更把汉民族文化传播到了西域,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作,可惜唐高宗最终没能善加利用,轻易挑起战争,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是文成公主苦心经营的和睦局势嘎然而止,怎么不能让人痛惜。
唐高宗永隆元年,文成公主在逻些城病逝,大唐特派使者前往祭奠,这也没有改善两国的外交关系。
而文成公主受到吐蕃官民的敬仰并不因与大唐关系疏远而消退,她的死引起了所有吐蕃人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