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学研究会

2. 创造社

3. 新月社

4. 语丝社

5. 东北作家群

6. 中国诗歌会

7.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8. 象征诗派

9. 七月派

10. “七月”诗派

11. 七月派小说

12. “九叶”诗派

13. 湖畔诗社

14. 沉钟社

15.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6.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17. “汉园三诗人”

18. 国防戏剧运动

19. 第一次文代会

20. 延安文艺座谈会

2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22. 《新青年》

23. 京派

24. 新感觉派

25. 街头诗

26. 街头诗运动

27. 问题小说

28. 乡土文学

29. 语丝文体

30. 美文

31. 小诗

32. 京派小说33. “新感觉派”小说

34. 诗歌的“三美”

35. “现代派”诗歌

36. “孤岛”文学

37. 沦陷区文学

38. 后期浪漫派

39. “小说界革命”

40. 大河小说

41. 早期象征诗派

42. 抗战文艺运动

43. 五四文学革命。

44.“精神胜利法”

45.革命文学运动

46.双簧戏

47.战国策派

48.论语派

49.“人的文学”

50.学衡派

51.甲寅派

52.文协

53.《朝花夕拾》

54.《星空》

55.《前茅》

56.《恢复》

57.《虎符》

58.《落叶》

59.《铁鱼的鳃》

60.《繁星》和《春水》:

61.《桃园》

62.《野蔷薇》

63.方罗兰

64.《虹》

65.胡国光

66.章秋柳

67.《风景谈》

68.《白杨礼赞》

69.《二马》

70.《鼓书艺人》

71.《老张的哲学》

72.《赵子曰》

73.《爱情三部曲》

74.《憩园》

75.《激流三部曲》

76.《还魂草》

77.《原野》

78.《蜕变》

79.陈白露

80.周萍

81.愫方

82.方达生

83.《丽人行》

84.《虎符》

85.《心防》

86.《升官图》

87.路翎

88.《高干大》

89.《吕梁英雄传》

90.《李有才板话》

91.《邪不压正》

92.《赵巧儿》:

93.《白毛女》

1.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茅盾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茅盾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

2. 创造社

1、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

2、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3、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3.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4.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5. 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6.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中国诗歌会在上海设总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会。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7.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展。

8.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这不同于新月派对诗歌音节美的重视。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他们讲究比喻,却过于难以捉摸。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9. 七月派

是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它主要包括胡风、绿原、牛汉为代表的七月派诗歌和路翎、丘东平等代表的七月派小说。代表:路翎《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胡风《为祖国而歌》等。七月派诗歌反映了时代的命脉和人民的愿望,题材广阔而绝活个人情怀,主要是讴歌民族意志和斗争精神,充分体现了诗歌的现实性、战斗性与艺术性的密切融合。

10.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得名于《七月》杂志。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包括诗集)等。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11. 七月派小说

由胡风等人在抗战时期的国统区创办主持的文艺杂志《七月》而得名的文学流派。七月派小说的重要作家是路翎,代表作《饱的郭素娥》《青春的祝福》《财主的女儿们》等。

12. “九叶”诗派

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杜远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集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独特的艺术效果。13.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