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肿瘤的FFA及ICGA检查
脉络膜血管瘤ppt课件
15
治疗
• 弥漫型脉络膜血管瘤治疗困难。若出现视网膜脱离时,可试行播 散氩激光光凝,或结合巩膜外冷凝。广泛而隆起甚高的视网膜脱 离常使上述治疗难以进行。也可尝试切开后巩膜,电凝脉络膜后 穿刺放出视网膜下液,眼内注入BSS或SF6、C3F8等气体维持眼压, 再行激光或冷凝治疗
• 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治疗效果较弥漫型为好。出现视力下降特别 是黄斑视网膜渗出脱离时,应及时考虑治疗介入。氩激光光凝是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19
• 近年来有人统计行眼球摘除者更容易加快肿瘤转移,而且随访结 果显示,不手术者的生存率并不低于手术者,因此主张对一眼因 其他原因已失明时,建议暂不手术,给于免疫治疗。
•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眼球摘除术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认为眼球摘 除不能免除转移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有助于肿瘤的播散。定期观 察,光凝治疗、放射治疗(如巩膜表面敷贴放疗,电荷粒子束放疗, 伽玛刀治疗等)、局部切除术等方法在不少国家已成为主要的治疗 手段。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
11
脉络膜血管瘤的血管形态可分为3 型:
毛细血管型 海绵状血管型 混合型
12
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 能提示有占位 病变,A超对该病诊断更 有参考价值,开始的高尖 波峰提示肿瘤表面较致密 的纤维组织,甚至骨化成 分,而后相对规律的波峰 间隔提示肿瘤内部结构的 窦腔特征。
13
荧光素血管造影 早期不规则,线条粗细不均的瘤体脉络膜血管形态强荧光 较有特征。动静脉期荧光迅速渗漏,融合扩大并继续增加荧光或荧光亮点, 持续至晚期不退。
16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17
检查
视野检查 • 恶性黑色素瘤的视野缺损大于肿瘤的实际面积。蓝色视
野缺损大于红色视野缺损。 眼前段检查 • 脉络膜黑色素瘤邻近处的角膜知觉可以减退。
ICG检查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
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姚进
前言
• 脉络膜血流占眼底血流的90%以上,视 网膜的外5层为脉络膜血流供养,因此, 脉络膜循环十分重要
• 而荧光素血管造影不足以显示脉络膜循 环状况(视网膜色素上皮阻挡)
• 以往对活体动态的脉络膜循环状况所知 甚少
ICGA的技术(二)
• 25mgICG静脉注射 • 注射开始立即拍摄,到注射完毕大约30
秒,注射期间应拍摄10张左右 • (每15秒拍摄一张,双眼在1分钟时再拍
摄一张) • 5、10、15和20分钟时应各拍摄一张
ICGA的解剖学基础
• 睫状后动脉系统与脉络膜血管的构筑及 特点
ICG的正常影像
吲哚青绿与荧光素的比较
•
• 最大吸收波长 • 最大荧光波长 • 血浆蛋白结合率 • 相对分子质量 • 亲脂性 • 亲水性 • 荧光效率 • 组织染色 • 肝肠循环 • 耐受性 • 光毒性 • 安全性
吲哚青绿
805 nm
835 nm
98%
775 000 强 较强
弱(荧光素的 4% ) 无 经过 较好 小 好
3、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定量测量和分析 对比分析
ICGA设备新进展
ICG 和荧光素同步造影 高速 ICGA(16~30 帧/ s)
(脉络膜血流比视网膜血流大 20~30 倍) ICGA 的序列图像减影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增强 CNV 的滋养血管及 脉络膜血 流的可见性
ICGA的技术(一)
• ( 1)造影前应详细询问受检者有无碘、 贝壳类食物过敏 史及其他严重过敏史,有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对育龄妇女 应询问有无怀孕,若有上 述情况出现应禁忌做 ICGA;若同 时FFA,应询问有无 FFA 禁忌证;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眼科诊断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眼科临床诊断中,荧光血管造影(FFA)和青光眼荧光造影(ICGA)是常用的检查手段,两者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却并不多见。
本文将就此进行一些探讨和研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FFA和ICGA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FFA是一种通过体内注射荧光染料,再采用特定的摄影机进行成像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清晰地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等病情。
而ICGA是一种通过给予受检者荧光染料,再利用专门的摄像机进行成像的方法。
ICGA主要用于细微血管造影,对于一些细微的视网膜病变有着独特的效果。
针对FFA与ICGA的作用和优势,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研究与讨论。
对于通常的视网膜血管疾病,FFA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得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而ICGA在对于一些隐匿性或微血管方面的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出细微的血管情况,对于一些狭小的病变或者血管瘤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单一的检查手段也难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有时候需要多种手段的联合应用。
FFA与ICGA的联合检查也是临床常常需要的。
在两者的联合检查中,FFA可以提供对于总体血管情况的评估,而ICGA则可以提供更为细节化的信息。
这种联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眼科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并进行详细分析。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FFA和ICGA在一些病症的诊断和评估中有着各自的优势。
而在临床中,联合使用FFA与ICGA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现有的研究中,针对两者的单独检查和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的研究并不多见,这也给医疗工作者和临床医生们在使用这两种检查手段的时候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中渗
12
大家好
1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简称(CNV最初) 最初于1939年由Rieger描述,主要特征为局 限于黄斑区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病变,常 伴有CNV与出血,发生浆液性或和出血性 PED或和神经感觉层脱离,当时称之 “Rieger病”。1974年杉田和吉冈通过对本 病的活动期、恢复期和瘢痕期FFA的系统观 察,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独立性疾 病。1976年吉冈又进行了临床研究,提出
大家好
30
但临床观察若光斑太小,加之短时曝光易 造成RPE层的微小爆破,导致脉络膜出血或 视网膜裂孔。所以常选75-200UM的光斑, 0.1-0.2秒的曝光时间。对紧靠血管拱环的病 灶,接近中心凹的部分选用50UM光斑,曝 光时间仍为0.1-0.2秒。
3、激光能量 能量大小应以光斑反应为准, 治疗特发性CNV所要求的光斑反应为
大家好
31
Ⅲ级,即浓白色斑。他的作用点主要位于 RPE层,损伤波及内核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 层,从而致使两层的毛细血管闭塞。所以 Ⅲ级光斑治疗RPE层的新生血管膜较合适。 如果能量不足,不仅未能使新生血管消退, 相反因其受到损伤而造成出血、水肿加重, 再次治疗因视网膜失去透明性,激光不易 达到病变部位,或病灶扩大到中心凹下, 从而失去治疗机会。因此激光能
大家好
8
瘢痕灶边缘出现新的渗出灶。
三、病程分期
本病自然病程为数月或数年,根据眼底表 现及视力变化可分3期。
1、活动期 此期患者视力障碍严重,眼 底黄斑区表现为孤立性渗出灶,或伴盘状
视网膜脱离。病灶周围反复出血,可伴有
渗出及色素沉着。FFA早期可见源于脉络膜
大家好
9
的RPE下或神经感觉层下的新生血管,荧光 素渗漏明显。本期可持续数月致2年不等, 视力变动较大。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巩膜透照试验、FF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活检1、巩膜透照试验:脉络膜恶性黑色素肿瘤和浓厚的出血不透光,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与渗出性脉络膜脱离、非色素性肿瘤则透光。
这对诊断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有重大意义。
同时,巩膜透照试验有助于设计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局部切除大小、范围与放置巩膜表面放射性巩膜板的位置。
2、眼底照相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眼底彩色或立体照像对确定观察期间脉络膜恶性黑色素性肿块是否增大增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的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当其表面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完整时,其FFA可以是正常的。
一旦肿瘤影响到RPE,则会出现典型的荧光造影改变:动脉期或静脉早期,瘤体部位显示斑点状高荧光,其相应的瘤体表面橘黄色素则为低荧光;静脉期,斑点状高荧光逐渐扩大变得更明显,后期不退色。
表面桔黄色素可仍为低荧光或轻度高荧光。
肿瘤表面的视网膜下液体后期可出现染色。
有丰富脉络膜血管的蘑菇形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会出现有高度诊断特异性的“双环征”:动脉期或静脉早期,显示瘤体内脉络膜粗大血管影,视网膜血管完全充盈时则见脉络膜血管与视网膜血管同时充盈,即“双环征”。
后期,视网膜与脉络膜的血管内荧光已排空,周围渐出现斑点状高荧光,使大血管形成血管阴影改变。
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的ICGA表现根据肿瘤内色素多少、肿瘤厚度和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而不同。
通常,肿瘤内色素少血管多者出现高荧光;肿瘤越厚则也越可能显示出肿瘤内的血管而出现高荧光。
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可以是高荧光、正常荧光或低荧光,但大多数情况下ICGA会显示瘤体内的血管荧光,一般在20s内出现瘤体内异常血管荧光,20~30min后(后期)则出现血管渗漏。
肿瘤内的血管无方向性、管径大小不一、血管扩张明显、可形成发夹样转弯、血管随意交叉和鸡冠样血管环结构,磨菇样肿物则在瘤体顶部常有高度扩张的肿瘤内血管,后期出现渗漏。
ICG检查
IPCV
IPCV
IPCV
RAP
脉络膜滋养血管
脉络膜血管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
重点掌握
• 什么是ICGA? • ICG与荧光素钠有何不同? • ICGA的禁忌有哪些? • ICGA的临床应用有哪些方面?
ICGA的基本原理
滤光片不同,相机不同
激发光
发射光
ICGA 的设备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近红外光眼底摄像系统 包括: (1)数字化红外眼底照相机。
( 2)高分辨率的黑白摄像机。( 3)图像监视 器及同步计时器。( 4)图 像打印机。( 5)计算机图像采集分析系统。
2、激光扫描眼底镜系统(SLO 系统):是用一聚焦的、暗的
3、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
定量测量和分析 对比分析
ICGA设备新进展
ICG 和荧光素同步造影 高速 ICGA(16~30 帧/ s)
(脉络膜血流比视网膜血流大 20~30 倍) ICGA 的序列图像减影技术
该技术可用于增强 CNV 的滋养血管及 脉络膜血 流的可见性
ICGA的技术(一)
• ( 1)造影前应详细询问受检者有无碘、 贝壳类食物过敏 史及其他严重过敏史,有无严重的肝肾疾病,对育龄妇女 应询问有无怀孕,若有上 述情况出现应禁忌做 ICGA;若同 时FFA,应询问有无 FFA 禁忌证;
荧光素
490 nm
520 nm 约 60%
376 000 较弱 强 强 有
不经过 较差 较大 较好
ICGA的基本原理
与FFA基本相似 吲哚青绿为染料(蛋白结合率98%,因而减 少了脉络膜血管 红外光穿透力强,易透过黑色素、叶黄素以 及少量的渗出 主要用于脉络膜血管成像,特别是CNV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如何鉴别诊断?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如何鉴别诊断?1.肿瘤性病变:眼内很多良性与恶性肿瘤可类似于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
常见的有:(1)脉络膜黑色素痣:黑色素痣的厚度一般<2mmffa="">2mm,其边缘为从正常周围组织突然隆起。
表面有边界不清的橘黄色素,伴有较多的视网膜下液体,定期观察瘤体增大,FFA示有早期斑驳样高荧光,晚期光点逐渐融合不退色,部分有典型的“双环征”.(2)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通常为播红色,隆起度不高,极少呈蘑菇样形状,FFA动脉前期或动脉期有脉络膜大血管高荧光影,ICGA早期(10-20S)瘤体部位有小血管网,30s到1min内整个瘤体完全充盈,呈显著高荧光,6~10min后荧光逐渐消退,30min左右绝大部分有“冲洗现(washout)",即由于血管瘤的特点是血流阻力低,流速快,致后期瘤体部位荧光消退快而比正常部位荧光低,且使后期快速流动的荧光进出瘤体而呈现为冲洗现象。
A型超声波则显示高人波与高内反射波,B超示高内反射回声而没有脉络膜凹陷征.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常呈圆顶形或蘑菇形,FFA早期无血管瘤样的高荧光,超声披也有不同的特点。
(3)脉络膜转移癌:转移癌通常为无色素性扁平肿物,多呈暗黄色,可双眼发生或呈多灶性,合并的视网膜下液体较广泛弥散,可查到转移灶。
(4)脉络膜骨瘤:多见于30岁以下的年青女性,20%为双侧性,大部分位于视乳头成包绕视乳头生长,橘黄色,边界清晰,超声波和CT可查到特征性骨性改变。
(5)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为黑色,边界清楚,定期观察一般不增大,FFA示遮蔽荧光。
(6)其他:如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神经鞘瘤、脉络膜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等以及视网膜色索上皮性病变如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反应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腺瘤与腺癌等。
2.出血性血管性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出血等病变由于呈深黑色,容易误诊为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最常见者为老年性黄斑变性,其次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或神经上皮出血性脱离。
脉络膜炎的诊断及治疗
脉络膜炎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14-05-08T10:25:32.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作者:姜妍妍[导读]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依据,对于脉络膜炎的诊断较容易明确。
姜妍妍(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眼科 117000)【摘要】脉络膜炎是后葡萄膜炎的一种类型。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发病原因和很多疾病相关。
因脉络膜血管源于睫状后短动脉,故可单独发病。
但因和视网膜紧贴,又供应视网膜外层的血液,二者关系密切,常相互波及[1],故常累及视网膜并发为脉络膜视网膜炎。
炎症初期因视网膜的光感觉器细胞受刺激,可有眼前闪光感。
炎性产物进入玻璃体时表现为玻璃体浑浊,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加重,诉眼前有黑点飘动,视力呈不同程度下降。
因为脉络膜无感觉神经,脉络膜炎的特点是无眼部疼痛,但有视力下降及明显眼前黑影暗点等。
随着近年来的研究,人们对此病的了解更深入,治疗也规范化,治疗方法 1.对原发病治疗,去除病因。
2.皮质激素 3.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无效果可用免疫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等。
4.全身用药。
【关键词】脉络膜炎诊断激素免疫抑制剂【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257-02 一、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依据,对于脉络膜炎的诊断较容易明确。
1.临床表现:症状主要取决于炎症的类型、受累部位及严重程度。
表现为眼前黑影或暗点、闪光感、视物模糊或逐渐下降等,如果已经合并全身性疾病时,则可出现相应的全身症状。
体征常见的有:(1)玻璃体内可见炎症细胞和浑浊表现;(2)局灶性脉络膜视网膜浸润病灶,病灶可表现大小不同,发展至晚期时,则已经形成瘢痕病灶;(3)视网膜血管炎出现血管鞘、血管闭塞和出血等;(4)视网膜或黄斑水肿。
此外,还可出现渗出性:表现为视网膜脱离、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和玻璃体积血。
眼部前段,虹膜睫状体一般无明显症状,偶尔可出现轻度前房闪辉、少量前房炎症细胞等,症状较轻微。
DR临床应用分析
DR临床应用分析一、引言1.1 DR的定义及分类DR,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是指在糖尿病的基础上,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眼底微血管病变。
根据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的分类,DR可分为两个阶段: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NPDR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等;PDR则在此基础上出现新生血管形成、纤维增殖、玻璃体出血等严重病变。
1.2 DR的临床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DR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1/3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DR。
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视网膜微循环障碍,进而引发DR。
若不及时治疗,DR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DR的临床应用,旨在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评估和治疗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风险。
通过对DR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探讨DR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DR的发病率,减轻患者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DR的诊断与评估2.1 诊断方法与技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眼科检查。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眼底镜检查:通过眼底镜直接观察眼底,可发现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DR的典型表现。
2.眼底摄影:利用数码相机拍摄眼底照片,便于医生观察和分析眼底情况。
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的结构,对于诊断黄斑水肿等DR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4.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通过注射荧光素钠,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充盈情况,诊断DR的微血管异常。
5.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与FFA类似,但ICGA更适用于观察脉络膜血管情况。
脉络膜转移癌的影像学特征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horoidal metastasis
TIAN Shuwei, YAO Jing, WANG Jianming, DUAN Xuejuan, ZHANG Jie, ZHOU Aiyi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04, China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 44(2): 219-225
doi 10.12122/j.issn.1674-4500.2021.0田澍蔚,姚 静,王建明,段雪娟,张 洁,周爱意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陕西 西安 710004
·219·
摘要:目的 探讨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特征并分析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眼科 2012~2019 年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 10 例(12 只眼),其中男 4 例,女 6 例,年龄 61±5.8 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 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氰绿血管造影(ICGA)、自发荧光(FAF) 检查。部分行 B 超扫描、MRI 和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 共 10 例(12 只眼)脉络膜转移癌,原发来自肺癌 8 例,乳腺癌 2 例。11 眼 (91.67%)眼底可见黄色实性隆起,均为孤立性肿物,部分瘤体表面可见色素沉着(50%)。FAF 检查示瘤体周边呈点状或环形高 自发荧光,内部为斑驳自发荧光表现,且瘤体表面色素沉着的区域 FAF 呈高自发荧光(100%,P<0.05)。11 眼(91.67%)频域光学 相干断层扫描表现为脉络膜-RPE层及神经上皮层呈波浪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RPE 层间可见大量细颗粒状强反射物质 堆积,合并渗出性视网膜脱离。FFA 背景期肿物呈低荧光,边界不清,中期其周围出现针尖样高荧光点,晚期呈弥漫性高荧光 5 眼(41.67%),5 眼晚期瘤体中央相对低荧光。ICGA 表现为早期肿物大面积低荧光,其后周边缓慢出现斑点状高荧光,随时间缓 慢范围扩大并模糊,瘤体大部分仍为低荧光,范围较早期相缩小。B 超扫描显示扁平实质性隆起。结论 眼底彩照可显示肿瘤 的部位、大小、色素及视网膜病变情况;FAF 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状况,肿瘤表面色素与自发荧光表现明显相关;频域 OCT 可反 映视网膜脱离情况及瘤体高度;ICGA 与 FFA 相互补充有助于脉络膜肿瘤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脉络膜肿瘤;肿瘤转移;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Angiography,简称FFA)是一种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来观察眼底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该技
术利用荧光素染料在血管中的流动,通过特殊的成像设备观察眼底
血管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FFA检查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脉络膜炎等眼部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先在患者
的静脉内注射荧光素染料,然后使用专业的成像设备进行连续拍摄,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通过FFA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异常情况,
包括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堵塞等病变,从而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FFA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
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FFA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
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病史,以
确保安全进行检查。
另外,由于荧光素染料的使用,部分患者在检
查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视觉模糊或色觉异常,但通常会在数小时内
自行消失。
总的来说,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眼部检查方法,对于眼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
FFA与ICGA单独及联合检查的效果对比研究FFA (荧光素氧化法) 和 ICGA (靶向热灰法) 是两种常用的眼部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结构、血流情况和病变变化。
近年来,随着这两种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它们在眼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在联合应用时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独应用FFA和ICGA技术与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我们需要了解FFA和ICG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FFA是通过将一定剂量的荧光素注射入患者体内,然后在数秒到数分钟内进行多次连续的快速高质量成像,以观察荧光素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中的分布情况,并捕捉由此产生的血管特征图像。
这种技术适用于观察血管新生、渗出和炎性病变等情况。
FFA和ICGA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研究发现它们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眼部疾病。
我们选择了一组患有不同眼部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FFA单独检查、ICGA单独检查和FFA与ICGA联合检查,比较它们的效果。
结果显示,FFA单独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特征和病变情况,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血管新生等疾病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而ICGA单独检查则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脉络膜血管情况和病变,对于脉络膜炎、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疾病的诊断具有优势。
在一些疾病如脉络膜炎合并视网膜病变、脉络膜新生血管合并视网膜新生血管等情况下,单独应用FFA或ICGA技术往往难以提供全面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而当采用FFA与ICGA联合检查时,我们发现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
在联合应用时,FFA和ICGA技术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更准确地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情况和病变,包括血管新生、渗出病变、炎症情况等。
联合应用还可以减少因单一技术的局限性而导致的诊断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联合应用还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和临床参考价值,对于一些疾病的分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FFA简介
视网膜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 视网膜动脉期 视网膜动静脉期 视网膜静脉期 晚期或后期
动脉期
动静脉期
静脉期
后期
« ¹ Ó â ± í Ï Ö Ê Í Ò å
« Ë É × è µ × ° Ó « ¹ â ö Ñ ± ª £ º ñ º ± ö Ñ ª (è ×µ ° Ô ç ¢ ¡ Í í Æ Ù ) ¡ ± ± ö Ñ ª (è ×µ ° Ô ç Æ Ù ) ÷ ± É ö £ º Ó Ð Ë è NF¬ £ ñ £ º Ú ú À É í Ð Ô ä Ó ± ¯ È ±Ë ð ª ¹ Ñ Û × è È ø ® Ë Î õ Â Í ö Ñ ÷ Í Í Ñ
富顺县人民医院五官科 李君
1910--- Burke首次采用口服荧光素钠法
1954--- Edward maumenee 脉络膜肿物
1961---Novotny拍摄人眼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 动态过程 1970至今---眼科临床
造影剂-荧光素钠、立摄得
组合滤光片-激发滤光片、栅滤光片
照相机-TOPCON -TRC 50IA,数字图象
瞳孔一般在造影后4-6小时可自动恢复, 因扩瞳后病人可有怕光,流泪,视近物 模糊的情况,有条件者备遮阳镜。 注射荧光素钠可出现暂时性皮肤和结膜 发黄,视物呈黄色或棕红,2天内尿液呈 黄色,随着药物从体内排除上述症状即 可消失。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正常1015秒,两眼相差0.5-1.0秒 影响因素:如受检者年龄、血管粗细, 心脏及血流速度;所用荧光素浓度,注 射技术及造影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有关 系。
出血遮挡
色素斑块遮挡
视 网 膜 下 新 生 血 管
透见荧光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张敬一,张学东作者单位:(400016)中国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作者简介:张敬一,女,医学硕士,研究方向:眼底病学。
通讯作者:张学东,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眼底病学.zxued@sina.com收稿日期:2012-03-21修回日期:2012-05-10Treatment progress of choroidal uveal mela-nomaJing-Yi Zhang,Xue-Dong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 Correspondence to:Xue-Dong Zhang.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6,China.zxued@sina.comReceived:2012-03-21Accepted:2012-05-10AbstractChoroidal melanoma(CM)is the most common intraocular tumor in adults.It is a major ocular problem that could threaten the patient's life and requires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During the past decade,there has been a trend in the management of CM from enucleation to conservative nonenucleation treatments such as thermotherapy,plaque radiotherapy,charged-particle radiotherapy,and local resection.Recent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popular now.We reviewed the current literature for trials and case reports on choroidal melanoma and discusses its diagnosis and current treatment.KEYWORDS:choroidal melanoma;diagnosis;treatmentCitation:Zhang JY,Zhang XD.Treatment progress of choroidal uveal melanoma.Guoji Yanke Zazhi(Int Eye Sci)2012;12(7):1292-1294摘要脉络膜黑色素瘤(choroidal melanoma,CM)是成年人眼球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检查项目有哪些?检查项目:巩膜透照、A型超声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1.病理学检查:根据瘤细胞的不同形态,葡萄膜黑色素瘤可有5种病理类型:(1)梭形细胞型:最常见,由不同比例的梭形A型或梭形B型瘤细胞组成(图2)。
单纯由梭形A型细胞组成的葡萄膜黑色素瘤非常少见。
完全由梭形A型细胞组成的黑色素性肿物很可能属于色素痣。
一般认为瘤体内梭形A型瘤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
虹膜黑色素瘤多属此类。
有些肿瘤内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呈束状,或类似神经鞘瘤,呈栅栏状排列,故将此种排列形态的黑色素瘤称为“束状型黑色素瘤”(fasciculartypemelanoma)(图3)。
由于此种排列的瘤细胞主要是梭形A或B型瘤细胞组成,故其可能属于梭形细胞型黑色素瘤的一种特殊排列方式,预后亦相同。
(2)混合细胞型:由不同比例的梭形和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组成(图4)。
这2型瘤细胞比例的多寡与预后关系密切。
梭形瘤细胞成分比例较大的肿瘤预后较好;反之,预后较差。
因此,临床病理检查可将此型分为梭形细胞为主型,梭形-上皮样瘤细胞均等混合型及上皮样瘤细胞为主型3种亚型。
(3)上皮样瘤细胞型:一般将绝大部分由上皮样黑色素瘤细胞组成的黑色素瘤归入此型(图5)。
单纯由上皮样瘤细胞组成黑色素瘤的比较少见,故当瘤体中上皮样瘤细胞比例>80%时,应考虑为上皮样瘤细胞型黑色素瘤。
此型预后较差。
弥漫性扁平状生长的脉络膜黑色素瘤多属上皮样瘤细胞型。
(4)坏死型:较少见,特点为瘤体内有大量坏死的瘤细胞。
瘤细胞坏死的原因可能与供血不足或自身免疫性反应有关。
坏死的瘤细胞可引起眼内炎性反应,易被误诊为葡萄膜炎或眼内炎。
(5)气球状细胞型:很少见,肿瘤大部分由“气球状”瘤细胞组成(图6)。
其可能为瘤细胞转变为变性瘤细胞的一种过渡形态。
此外,葡萄膜黑色素瘤瘤细胞之间的间质成分稀少。
除含有大量血管外,一般无明显的纤维性成分。
在梭形细胞型黑色素瘤细胞间含有较丰富的网状纤维,而上皮样瘤细胞之间网状纤维含量较少。
amd的诊断和治疗
Pelli Robson视力表是检测对比敏感度的常用方法。可作为视力检测的补充。
第26页/共72页
通过简单的Amsler表格进行自测近处看表格是否变形及暗点存在,非常细微的变形和暗点都能自测出来 单眼检测
视网膜无渗出和出血干性AMD最常见的症状是轻微视物模糊,可有面部辨认困难,阅读或做其它事情需要更多的光线随着干性AMD的恶化,受累眼中心视力也会逐渐丧失,通常累及双眼玻璃膜疣是干性AMD早期最常见的体征之一玻璃膜疣是位于视网膜下的黄色沉积物,通常见于60岁以上的人可以通过全面的散瞳眼底检查发现玻璃膜疣(drusen)
Fine SL. Early detection of extrafoveal neovascular membranes by daily central field evaluation. Ophthalmology, 1985; 92: 603-609.
AMD的诊断——Amsler表
第28页/共72页
FFA
ICGA
备注
造影剂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造影剂分子量
380D
770D
在血管壁的通透性
荧光素钠可被含有孔洞的脉络膜通透,而不能被具有紧密内皮细胞的正常视网膜血管通透,因此只能显影视网膜血管
吲哚菁绿不能被正常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通透,因此可以显影脉络膜和视网膜大血管
患者的眩晕感
强
弱
FFA不能一天内重复做,而ICGA可以
w-AMD的病理生理改变
第19页/共72页
正常视网膜光感受器(视椎和视杆细胞)整齐地插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微绒毛里面RPE对光感受器起到营养支持和代谢产物清除的作用
脉络膜骨瘤的诊疗新进展
脉络膜骨瘤的诊疗新进展汤远琳;邵东平【摘要】脉络膜骨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眼内良性骨化肿瘤,多发生于青年女性患者,虽然是良性肿瘤,但随着脉络膜骨瘤的持续生长、骨瘤的脱钙化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出现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因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确诊后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脉络膜骨瘤;诊断;治疗【作者】汤远琳;邵东平【作者单位】528200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眼科;528200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引用:汤远琳,邵东平.脉络膜骨瘤的诊疗新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80-82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眼内良性肿瘤,最早由Gass于1978年正式报告。
此病多发于健康青年女性,单侧或双侧发病,病灶多位于眼底后极部,环绕并接近视神经乳头,颞侧可累及黄斑部。
通常为边界清晰、略为高起、呈盾形奶油或黄白色病灶;肿瘤生长缓慢,可见边缘波浪不齐,如伪足样,其上可有色素上皮萎缩或增生,常合并浅的浆液性视网膜脱离[1-2]。
任何年龄段人群都可发此病,尤其好发于20来岁的年轻女性患者[3-5]。
目前缺乏系统的大样本病例研究,其发病原因仍不明确。
一些零散的研究报道称脉络膜骨瘤发生与Stargardt’s黄斑病变[6]、息肉状脉络膜黄斑病变[7]、怀孕[8]、复发性眼眶炎性假瘤[9]、眼内炎[10] 等相关。
同时,尽管以上报道早期提示脉络膜骨瘤与创伤有关,但是目前仍没有已明确的危险因素[6,11]。
同时研究发现脉络膜骨瘤与以下血液生化指标异常无关联,例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全血细胞计数、尿液分析等[5-6]。
脉络膜骨瘤患者往往是在出现相关症状(如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物变形、视野缺损)到医院就诊后确诊。
脉络膜骨瘤为一种罕见的眼内良性肿瘤,国内外研究机构缺乏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对该病的诊断仍没有一个金标准,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FA动脉期
FFA动静脉期
FFA晚期
ICGA最早期
ICGA早强荧光期
ICGA强荧光期
ICGA后期
FFA
0:28.8”
0:19.6” 6:35.8”
11.8”
ICGA
14.7”
18.3”
• 根据瘤的色素多少、位置深浅、有无RPE改变
等 FFA可有不同 形态表现。 • 色素多、瘤体厚、累及毛细血管者造影各期均呈遮蔽
荧光;反之,遮蔽荧光程度较弱,或相对正常; • 若合并有RPE色素脱失或萎缩改变,则相应区域出现
透见荧光。 • 瘤体 ICGA早期通常为相对弱荧光,由于遮蔽作用多
不能观察到其内在的血管结构,晚期常常有轻度染 (比正常组织要弱)。
• 呈现这种斑点状强荧光类型的肿瘤多为肿瘤早期或
肿瘤呈弥散扁平型。
(3)瘤体不显荧光: • 造影各期瘤体隆起区始终不显荧光,呈现一弱
荧光暗区。原因可能是肿瘤大片坏死遮蔽荧光 或/和瘤体血管闭塞无灌注所致。
• 肿瘤区可有环形斑点状强荧光,可能为肿瘤组
织破坏RPE所致。这种瘤体不显影的肿瘤多为 较大球形隆起或伴有明显的广泛视网膜脱离。
同时显荧光的“双循环征象” 。
• 晚期肿瘤区呈弥漫性强荧光。 • 呈现斑驳状强荧光类型的肿瘤多为球形或蘑菇状外观。
(2)斑点状强荧光: • 动脉期肿瘤区呈相对弱荧光或可见少许点状强荧光; • 静脉期呈斑点状强荧光,中央区可有小片弱荧光; • 晚期部分斑点状强荧光可融合成小片状强荧光,肿
瘤边缘呈环形弱荧光区。
脉络膜黑 色素瘤
MRI T2 加权像 横切位
MRI T1 加权像 横切位
FFA
ICGA早期 荧光减弱期
强荧光期 荧光消退期
三、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circumscribed choridal hemangioma)
•
先天的血管性良性肿瘤,
FFA
• 瘤体生长较缓慢,多数
不影响视力,
• 若发生视网膜脱离或波及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FFA
左眼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伴视盘周围巨大脉络膜痣
FFA静脉早期
FFA静脉期
FFA晚期
ICGA早期像
ICGA中期像
ICGA晚期像
右眼脉络膜痣 ICGA中期像
ICGA早期像 ICGA晚期像
• FFA与 ICGA相比在显示脉络膜痣和脉络膜色素细胞
瘤体的形态大小及周围关系方面,ICGA优于FFA。
• 观察瘤体周围脉络膜循环的改变,ICGA显示瘤体周围有
脉络膜灌注不良,主要呈扇形,可以在上方或下方。包 括脉络膜充盈迟 缓、血管稀疏、充盈缺损。
• ICGA晚期,由于瘤体渗漏的染料大部分从本身瘤体血管
排空,少部分渗入瘤体周围的脉络膜和视网膜下,出现 瘤体内强弱荧光相交杂,周围边界清晰的强荧光条带围 绕的“桑葚状荧光”外观,即所谓“冲刷现象”。 FFA 则不能 观察到此现象(再循环关系)。
独拍摄造影
FFA和ICGA检查的分析要点:
• 注意造影开始后10s内的图象,观察分析有 无肿瘤血管的存在;
• 分析瘤体荧光与周围脉络膜荧光相比是强荧 光、弱荧光还是等荧光;
• 造影晚期瘤体的范围有无染料渗漏或着色; • 瘤体伴发的继发性改变:血管异常、出血、
水肿、渗出、网膜脱离等。
一、脉络膜痣和视盘色素细胞瘤
ICGA特点:
ICGA与FFA不同,ICGA早期遮蔽荧 光,后期由弱到强。
• 观察瘤体的形态与范围 ICGA优于 FFA
FFA早期(或A前期 )出现不规则网状荧 光 ,AV期荧光渗漏呈强荧光区,其间夹 杂弱荧光斑点。
• ICGA早期(1~5s)瘤体内可见清晰的血
管团,能显示由脉络膜血管形成的瘤体结 构及范围大小,随后染料渗漏,荧光增强, 融合呈强荧光灶。
脉络膜肿瘤的FFA及ICGA检查
• 脉络膜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临床至关重要 • 大部分的肿瘤一般在检眼镜下即可发现 • 眼部超声、32P、CT、MRI为辅助诊断 • FFA和ICGA检查可进一步辅助诊断 • 活检及病理检查为定性诊断
检查仪器的选择:
• 普通光眼底荧光造影仪:闪光灯用于FFA • 红外光摄像造影仪:用于 ICGA • 激光扫描检眼镜:ICGA和FFA同步或单
为单侧性 • 白色人种显著多于有色人种 • 肿瘤常位于眼球后部 • 脉络膜黑色素瘤分为色素性与非色素性 • 根据肿瘤生长情况,又可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
FFA特点:
(1 )斑驳状强荧光:常见 。
• 动脉期肿瘤区呈现相对弱荧光或可见部分条状强荧光; • 静脉期肿瘤处出现强弱荧光相交杂的斑驳状荧光; • 有时于静脉期可见纡曲粗大的肿瘤内在血管与视网膜血管
视盘色素细胞瘤 脉络膜痣
视盘色素细胞瘤 合并脉络膜痣
脉络膜痣是非典型性黑色素细胞(痣细胞)
局限性集聚于脉络膜组织而形成的良性肿 瘤。通常为先天性,多位于脉络膜大血管层 (深层)。根据含色素的多少分为色素性和非 色素性两类,眼底见脉络膜痣呈扁平圆形或不 规则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晰但不规则,肿瘤 的颜色深浅不一,一般呈青灰色,脉络膜痣通 常为静止性,生长缓慢。
视盘色素细胞瘤(melanocytoma of the optic disk,MCOD)
• 为原发于视盘的先天性眼内良性肿瘤。 • 出生时即有,但常到中年才被发现; • 多单眼发病,男女无差异; • 典型者可见视盘上有一醒目的黑色或棕色、边缘
清楚、形态不整稍有隆起的肿物,大小约1PD,
• 若累及神经纤维层时,边缘呈羽毛状; • 多呈静止型,仅15%有轻度扩大趋势,通常视力预后良好 。
• 非色素性脉络膜痣其内血管结构明显, ICGA显示较
强荧光或等荧光。
• FFA对检测病变所引起的继发性改变(如渗漏等)比
ICGA要敏感。
• 因此二者结合检查更好。
二、 脉络膜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choroid)
• 起源于葡萄膜色素细胞的眼
内常见恶性肿瘤 • 多见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
到黄斑部位时视力下降。
• 临床上通过眼底、B超、CT检查即可发现,
• FFA和ICGA检查是目前用于0本:28病.8检” 查的最好技术。
左眼脉络膜血管瘤视盘 上方呈黄红色隆起
FFA动脉期
FFA静脉期
FFA静脉后期
ICGA 12s
ICGA 2min
20min后呈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荧光
左眼脉络 膜血管瘤 黄斑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