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的音调异读

合集下载

潮汕话——最难学的汉语方言之一

潮汕话——最难学的汉语方言之一

★★★ 潮汕话——最难学的汉语方言之一★★★【引子】上大学之后,外地学生普遍对广东人感到好奇和友好,主要是他们对粤语感兴趣,于是本人与诸老广同乡有空没空便向人传授粤语,发觉他们上手都特别快。

后来我通过总结,发现粤语竟然和普通话存在发音上的一一对应关系:假如把粤语的音调也等同为普通话的一、二、三、四、轻声,那么绝大多数普通话一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一声绝大多数普通话二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三声绝大多数普通话三声的字在粤语里是二声绝大多数普通话四声的字在粤语里是轻声而粤语四声的字通常都是些强调性用字不仅音调有规律,而且韵母还特别有对应性:绝大多数普通话发“ao”的字在粤语里发“ou”绝大多数普通话发“ou”的字在粤语里发“au”绝大多数普通话发“ang”的字在粤语里发“ong”绝大多数普通话发“ong”的字在粤语里发“ung”绝大多数普通话发“iao”的字在粤语里发“iu”绝大多数普通话发“ing”的字在粤语里发“ing”(“英”的韵母)粤语也有前鼻音后鼻音,比如“英”就是“烟”的后鼻音,而它们跟普通话的前后鼻音几乎是完全对应的。

北方人念普通话的“ing”都念作“ieng” (这里的“e”是汉语拼音),粤语的“ing”同样有自己的后拖腔“ieng”(这里的“e”是粤语拼音,因为粤语没有普通话的“e”音)。

还有相当多本人总结出的韵母对应规律,不再赘述,留待我们聪明的潮汕人自己去发现吧!最后本人才真的发现,怪不得粤语这么容易学!而且有时我们潮汕人不知道粤语的某个字怎么发音时,都会潜意识下利用以上规律去推断!大家都会这样!只是只有我一个人潜心钻研出了规律的具体所在罢了。

【转入正题】后来,有一个祖籍饶平客家、现住在广州的老乡一直来求我教他潮汕话。

我说,潮汕话可是全国最难学的,更何况你是从这个年纪从零学起。

他不信,偏要学,我教了他一点皮毛,他马上放弃了。

欲知为何他如此快打退堂鼓,还得知道我教了他什么东西:一、十个数字众所周知,不论学什么语言,最早学的,肯定肯定是十个数字。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

潮汕方言一个字(即一个音节)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

这古今都一样。

如“竹”字,古代汉语语音读为“张六切,人声”,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zhu”,是阳平声,潮汕方言读为“多英(4)”,是上人声,这就是声调。

可是,古代汉语,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这是为什么?古代汉语语音是平、上、去、入四个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但却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没有入声。

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阳平、阴上、阳上、明去、阳去、阴入、阳入8个声调。

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原来,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入声调消失,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

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清变为阴调(阴平、明上、阴去、阴入):浊变为阳调(阳平、阳上、阳去、阳入)。

这样,古汉语四声,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

其对应规律如下表:古代汉语四声古声母例字潮汕方言八声平声清崩东工冲1(阴平声)浊朋同红农5(阳平声)上声清巧取景纸2(阴上声)浊妇上市旱6(阳上声)去声清镜窍票记3(阴去声)浊侵漏示用7(阳去声)入声清八泣怯驳4(阴入声)浊日逆泽域 8(阳入声)潮汕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其鼻祖是汉唐时期的中原汉语,是汉语里语音元素最多、发音机理最复杂的语言。

潮汕方言保存着古汉语的许多特点与词汇,是研究史书典故不可缺少的工具。

潮汕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变异,它反映了潮汕地区的历史文化状况,是研究潮汕文化的活化石。

如潮人管冰棒叫做“雪条”,从这一词语可以窥见潮汕地区气候温润,终年不见冰雪,所以冰雪不分。

潮语称粮票为“米票”,说明潮人以大米为主食。

潮人见面相互问候,总喜欢说声“食阿未”,反映潮人“以食为天”的观点和相互间的关心、爱护,兀显潮人的团结合作。

潮人有“食糜”(吃稀饭)的习惯,反映潮汕地区人多地少的生存状况。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普宁浮油(炸)豆干———热单畔”、“棉湖瓜丁———无粕(无渣)”等歇后语反映了潮汕的有名小吃。

潮汕话音调划分

潮汕话音调划分

潮汕话音调划分个人认为潮汕话(潮州话)语调可以划分为八种语调1—韩江音,主要分布在潮州市区,潮安县,澄海区,澄海与潮州毗邻,两地口音十分接近,可以一并归入韩江音龙湖区外砂镇,新溪镇历史上属于澄海管辖,口音跟澄海一致,也可划入韩江音揭阳玉滘镇,丰顺留隍镇与潮州地区毗邻,语音受到潮州影响,两地居民口音跟潮州大致相同,也属韩江音韩江音习惯将韵母ao发为ou,比如“妖”(iao)读为(iou),将an发为en,比如“弯”(wan)读为(wen );将io发成ie,比如“潮”读为“die”韩江音使用人口包括潮州市区(湘桥,枫溪)40万,潮安县110万,澄海区70万,加上其它地方30万,粗略统计为250万左右。

2—揭阳音,主要分布在揭阳市区,揭东县丰顺汤南镇与揭阳毗邻,历史上属于揭阳管辖,居民说揭阳口音普宁北部洪阳,南溪,广泰,赤岗,大坝五镇,潮阳北部关埠,灶浦,金玉三镇,靠近揭阳,居民饮用榕江水,口音跟揭阳音大体一致。

汕头音、练江流域语调里发ik 和ing 的音揭阳音习惯发为ek 和eng,比如实(sik)读为(sek); 新(sing)读为(seng)揭阳音使用人口包括揭阳市区70万,揭东县105万(不计玉滘镇),普宁、潮阳北部八镇约65万,其它地方约10万,粗略统计为250万左右。

3—揭西音,主要分布在揭西县潮汕话地区(揭西7个镇说潮汕话,分别是棉湖,凤江,金和,东园,塔头,钱坑,大溪);普宁西北部4镇(梅糖,里湖,石牌,大池)揭西音跟揭阳音声母、韵母一致,词汇发音一样,但是语调不同。

揭西音习惯在末尾拖长声调,估计是受到客家话影响,听起来语感跟揭阳音有明显差别。

所以揭西音与揭阳音应该为榕江流域语调里面的两大派别。

揭西音使用人口包括揭西七镇45万,普宁四镇25万,粗略统计约为70万。

4—练江音,主要分布在原潮阳市(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惠来县,普宁东部麒麟、南迳、占陇、军埠、下架山五镇。

练江音的典型代表是潮阳话,具有"降调,重音,声大"的特点,其中濠江的口音可以算是潮阳话里最硬的口音了;峡山、司马浦一带则是潮阳话里最重的口音;而海门口音是潮阳话里最“坏”的口音,是重音里面的软语。

潮汕语言与文字

潮汕语言与文字

潮汕语言与文字一、潮汕话1.1潮汕话的语系潮汕地区(汕头、潮州,揭阳)大部分都讲潮汕话,有少部分讲客家话。

而潮汕话属于闽南话的一支,跟闽南话一样,保留了很多古音,同时也保留了古汉语多音调的特性。

1.2潮汕话的语音语调潮汕话被公认为世界最难学的语言,一方面是因为它历史悠久,在很大程度上与古汉语文言文相近,一方面由于潮汕话复杂的八大音调。

潮汕话的八个音调分别为上平,上上,上去,上入,下平,下上,下去,下入,例子:低抵帝滴池弟地碟。

其中上平调相当于普通话的阴平,上上调基本与普通话的去声相同,上去音基本与普通话的上声相同,下上调与普通话阳平相同。

而下平音则相当于上平音高一个音阶。

下去调在普通话中无对应音调,两个入声更不用说,在普通话中已经融入其他三种音调了。

潮汕话还有变调现象,就是八个音调前置不变音,而除了上平(阴平)后置不变音之外,其他七个音调后置都必须变音,由于变音又产生出两个不同于潮汕八音的音调来,所以说潮汕八音实为潮汕十音。

潮汕话的语音语调接近于古汉语,为此用潮汕话来念古诗词会使诗词中的韵律,平仄之美更容易表达出来。

二、潮汕歌仔潮汕歌仔即潮汕的童谣,充满着生活气息与娱乐;有些讽刺,有些赞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流行音乐与通俗音乐的冲击,潮汕歌仔已经逐渐淡出孩子的童年。

潮汕歌仔很讲究押尾韵,这可以与中国的诗词相媲美。

讽刺美国人的无耻与贪婪:美国仔,鼻勾勾,偷食人民个猪肉包。

食—个,糜肚脐;食二个,糜下颏;食三个,去到战场免相刣。

(意思是:美国人偷吃中国人的粮食的悲催下场)传达愉悦生活气息: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殿过老石靠[bou]...拍胸肝饲大大...拍胸后食到老。

(意思:大人帮小孩子洗澡的时候常唱的歌谣,充满着生活的情趣,也足见潮汕歌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讽刺偷窃行为:值日生,偷敲铃,铃卖响,投组长,组长伊担微微微,头行头放屁,放到东门外,肚大大,生个仔7斤外,腰鬼包鲁饲卖大!(意思:通过学生偷窃铃铛,并以夸张的手法,说他生的孩子长不大,从而讽刺盗窃会招惹不好的结果)三、潮汕歇后语潮汕歇后语取材于生活,有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有对社会低俗恶劣行为的讽刺,结构上与一般歇后语相同,前小段用于描述解释社会现象,后半段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经常是同意解释,谐音意会等。

潮汕方言俗称潮汕话

潮汕方言俗称潮汕话
有关专家认为潮汕方言萎缩的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使用空间缩小。书面语环境没有它;正式场合使用越来越少;学校的教育己全面推广普通话(即使是带严重口音的普通话),而且在学校教育中即使是所谓的“两语教育”指的却是普通话和英语,在推广的地位上,本地方言尚不及英语。这导致潮汕话的话语空间越来越小,方言只能够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使用。二是使用人数减少。由于使用的空间缩小,潮汕话使用的频率在减少,使用的人数也在减少,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汕头人甚至说不好潮汕话。说许多汕头的年轻人不会说潮汕话并非危言耸听,汕头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多次向社会招考潮汕话的播音员、主持人,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许多的年轻的汕头人无法用潮汕话进行流利的表达,或语言不标准,或结结巴巴,或在表达中需“夹生”使用普通话,这就更别提熟悉运用潮汕话的谚语、俚话,把潮汕话讲得精彩了!难怪十多年来,汕头广播电视系统有这么一种说法:普通话主持人易找,潮汕话播音员难寻!三是潮汕话的词汇日渐贫乏。这也是方言萎缩最明显的表现之一,作为一种有着自己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独立语言体系,一方面潮汕话许多原来契合潮汕民俗风情,也凝聚了潮汕人的智慧和哲理的谚语、俚语逐渐远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许多年轻一代的汕头人已听不懂;另一方面,潮汕话近几年来鲜有新鲜的词汇涌现,语言的活力明显不足,方言较之被规范化的普通话,鲜活的特点和优势在逐步丧失。
在后来漫长的时间里,闽方言又分化为闽北语与闽南语。闽北语的代表为福州话;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的代表为厦门话。由于闽语形成较早,故其语音中,保留较多古汉语及中古汉语。这种情况与南方的其它方言比较更为显著,尤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如语音方面,闽南方言与古音平仄基本吻合,所以如果用闽南语吟诵唐诗或古文,会比用现今的普通话更为贴近、顺口。如“箸”、“囝”、“卵”、“鼎”、“铰”等古汉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了,但闽语中仍继续使用。因此,可以说闽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闽南话与潮汕话的比较——语音篇

闽南话与潮汕话的比较——语音篇
闽南话与潮汕话的比较——语音篇
周长楫
从移民的历史看,粤东潮汕地区的许多先民是宋元时期开始从福建闽南地区陆续迁徙去 的,因此,潮汕地区的方言与文化跟福建闽南地区的方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语音为例, 分别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以及连读变调等四个方面来比较潮汕方言(以汕头话为代表,参考 林伦伦、陈小枫《广东闽方言语音研究》 汕头大学出版社)与福建闽南地区漳州、泉州和 厦门三地方言的共同点与差异性,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声调
潮汕方言有 8 个声调,福建闽南话一般是 7 个声调。兹将两方面声调的调类和调值比较
如下(数目字表示调值):
潮汕 阴平 33 阳平 55
阴上 53
漳州 阴平 44 阳平 13 阴上(上声)53
厦门 阴平 44 阳平 24 阴上(上声)42
泉州 阴平 33 阳平 24 阴上(上声)55
阳上 35 阳上 22
一、声母的比较
福建闽南话的声母,泉州和厦门是 17 个。漳州是 18 个。潮汕方言的声母是 18 个,跟 漳州话一个样。 声母例字 波 抱 帽 毛 刀 桃 罗 怒 左 错 锁 儿 羔 苛 鹅 牛 河 窝
潮汕
p ph b m t th l n ts tsh s dz k kh g ng h ·
漳州
p ph b m t th l n ts tsh s dz k kh g ng h ·
iu 优/iuh iu 优/iuh iu 优/iuh iu 优/iuh
潮汕 漳州 厦门 泉州
ua 蛙/uah 活 ua 蛙/uah 活 ua 蛙/uah 活 ua 蛙/uah 活
ue 锅/ueh ue 锅/ueh ue 鞋/ueh 狭 ue 锅/ueh 狭
uai 歪/ ua 蛙/uah 活 ua 蛙/uah 活 ua 蛙/uah 活

潮汕发音翻译

潮汕发音翻译

潮汕发音翻译篇一:潮汕是中国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地区,以其独特的文化和美食而闻名。

潮汕发音是潮汕地区方言的一部分,它被分为不同的音调,有不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以下是一些潮汕发音的翻译:1. 潮汕发音翻译(一)- [k] 读作 [kǎi],如“果”读作“kǎi果”(意为“真的”)。

- [h] 读作 [hǎo],如“海”读作“hǎo海”(意为“大海”)。

- [f] 读作 [fǎng],如“福”读作“fǎng福”(意为“幸福”)。

- [v] 读作 [vǎi],如“范”读作“vǎi范”(意为“模范”)。

2. 潮汕发音翻译(二)- [b] 读作 [pèi],如“笨”读作“pèi笨”(意为“蠢”)。

- [d] 读作 [dài],如“黛”读作“dài黛”(意为“黑色”)。

- [m] 读作 [mǎo],如“梅”读作“mǎo梅”(意为“梅花”)。

- [n] 读作 [nǎo],如“宁”读作“nǎo宁”(意为“安静”)。

- [s] 读作 [shǎi],如“俗”读作“shǎi俗”(意为“普通”)。

3. 潮汕发音翻译(三)- [p] 读作 [pèi],如“波”读作“pèi波”(意为“水波”)。

- [h] 读作 [hǎo],如“海”读作“hǎo海”(意为“大海”)。

- [f] 读作 [fǎng],如“福”读作“fǎng福”(意为“幸福”)。

- [v] 读作 [vǎi],如“范”读作“vǎi范”(意为“模范”)。

除了以上翻译,潮汕发音还有许多不同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潮汕文化,最好能够学习一些基本的潮汕发音。

篇二:潮汕发音翻译潮汕地区是中国广东省东部的一个地区,以潮汕文化、海鲜美食和传统手工艺品而闻名。

这里发音的特色是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潮汕发音翻译:1. 潮汕话(Tángcháoyuè):潮汕话是潮汕地区的主要语言,也是广东话的一种。

潮汕话的音调异读

潮汕话的音调异读

潮汕话的音调异读潮汕话的音调异读近来上课不少同学做pre的时候提及了高考语文中的语音题,纷纷表示了作为习惯使用各地方言的学生经常弄不清楚普通话之中许多拼音的烦恼。

想起了高三时候做语音题,一大烦恼是前后鼻音(南方人通病),另一个就是多音字,因为在复习语音的时候发现大半的汉字都是有多个音的。

直到不久前看到了关于潮汕话中的异读的文章,才发现相比起潮汕话,普通话中的多音字,其实算很少了。

异读,指的是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的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音。

异读的现象在潮汕话中极为普遍,几乎每个字在潮汕话中都有异读,异读又包括有连读变调和改变调类。

潮汕话基本是每连读必变调的,连读变调就是比较单纯地因为多字连读而改变声调,一般来说并没有含义上的差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牛”字,在读单一个“牛”字时的发音,跟它在“牛肉”一词中的发音是不同的,而无论是“牛”字在“牛”或“牛肉”中的发音,跟在“牛肉丸”一词中的发音又是不同的。

单读一个“牛”字时的声调最轻,读“牛肉”时声调变重,而在“牛肉丸”一词中则声调最重。

同一个字在表达同一种含义时就因为在不同的词组中而有好几个发音,这使得潮汕话等南方的方言在非本地人看来很是难学,仅仅是听懂也很难。

异读的另一种是改变调类。

调类的改变往往就会伴随着含义的改变,而潮汕话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有调类改变的。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认为调类的改变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区别意义。

比如上下的“下”字,在潮汕话中至少就有四个音,分别代表着四种意思。

①è6:35 在这个读音时,“下”主要是指抽象意义上的上下,比如“上下级”中的“下级”,或者是与“上面”相对的“下面”的读音。

②è 7:11 发这个音时,“下”主要是一个量词的意思,比如在“来一下”或者“打两下”中发的就是这个音。

③gè6:35 发这个音时,“下”指的就是实际上的高低,比如潮汕口语中经常说的“担心台阶的高下”,其中的“高下”就是高低的意思。

第三讲:潮汕方言

第三讲:潮汕方言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2
三、宋元以来潮州话的传承与演变
李新魁先生认为潮汕方言的形成在唐宋时期。(李新魁: 《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林伦伦提出“潮 汕地区早在秦汉时代便接受中原汉语和古闽语的影响,至魏晋六 朝时期,闽语已在潮汕地区流行”“潮汕话可能在元明时代独立 出来。”(林伦伦:《试论潮汕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汕头 大学学报》1988年1、2期) 本人以为,潮州闽语区的形成与潮汕方言的形成属两个不同 的命题。潮汕方言既归属闽方言,其独立出来的标准难以把握, 潮汕方言形成的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3
宋元以来至明代中期,潮州话与闽南地区的漳州、泉州基 本上可以顺利地沟通。潮、泉合腔戏文的存在,也可证明两地 语言的共通性。但是,因潮州作为一个长期独立又不属于福建 的统县政区,其语言发展必有其特殊的途径,也应有一席之地。 立足于政区分界,明代戏曲潮(潮调)、泉、兴化不同腔调的 并行,毕竟意味各地的语音有所差别。从13世纪至17世纪约 400年间,由于闽南向潮汕不断移民,造成最重要的一点是既 有分化,也有整合。于是,我们并不可以认定400年来潮语与 泉、漳语越走越远。也即是说宋元时期的潮语与闽南语的接近 程度,到了明清之交并不一定会降低。此外,方言随移民的推 移并不是墨渍式,也有板块式的移动,如福州的福清县和兴化 地区的移民对潮州的影响并不亚于泉、漳地区。
第四章
潮汕方言(潮州话) 潮汕方言(潮州话)
主讲:吴榕青
1
第一节 潮州话的由来与演变
潮汕方言(潮州话) 一、潮汕方言(潮州话)
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地区的一种方言,过去 许多人称之为“潮州话”,后来也有用“汕头话”或“潮汕话”来 指称它。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潮州城区一直是州、府的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而50年代之后至90年代初,汕头市区取而代之成 为地区的中心,简言之,即汕头地级市(地区)大致相当于原潮州 府的范围。因此,广义的“潮州话”与“汕头话”都是指称粤东南 一带的方言。在1991年,本区域被拆分为汕头、潮州和揭阳三个地 级市之后,许多方言研究学者更常用“潮汕方言”来表述,又有专 家认为规范的称法应为“粤东闽方言”或“粤东闽南话”。

潮州话——精选推荐

潮州话——精选推荐
旧称俗称
潮州话在各地叫法有所不同,官方正称为潮州话、潮汕话,简称潮语,在潮州市一带多称潮州 话,在汕头、揭阳、汕尾陆丰一带多称潮汕话,汕尾市境内更包含多种叫法,海丰东部与惠东 交界一带多称"学佬话"、"鹤佬话",剧史料记载,学佬话、鹤佬话两种叫法都是河洛话的讹传叫 法,因其读音在广东话音里是一致的,所谓"河洛话"是因为讲这种方言的人,是从前中原战乱民 族大迁移时,从河南洛水一带讲中原古音的移民到广东的人,此外"海陆丰话"也是汕尾一种地方 区域叫法,福佬话又是潮汕话的旧称、俗称,现在都称为潮汕话。
莆田先民,南迁即从河南潢川县等地南迁后,部分留居莆田,后来部分再从沿海的莆田再次南 下,经泉、漳直至潮汕,在南宋末年, 陈文龙、陈瓒家族抗蒙古军队由莆田迁入潮汕的移民明 显增加,莆田有不少姓氏分衍潮汕地区,宋高宗建炎年间,黄汝詹到潮州任职后,因"爱潮阳山 中之胜",便定居竹山龙陂,即今西胪镇波美村,为来潮之祖。澄海东里镇宋氏先祖两兄弟,是 明嘉靖年间由莆田九莲山迁来的。林南垅于元至正年间迁至揭阳,成为锡场林姓祖。潮州吴姓 多始于莆田,宋末之乱,吴定迁居大吴,分创三乡,成为大吴、银湖、龙吉美三乡始祖……
南宋末还有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 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 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 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州的。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 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 市涵江区(涵,音hán)。

第三讲:潮汕方言

第三讲:潮汕方言
根据乾隆《潮州府志》、《揭阳县志》“方言”部分的记载, 今整理出如下若干词汇: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8
1、天象地理:
天(读作“梯”)、风(读作“荒”)、云(读作 “溷”)、雨(读作“后”)、露(读作“漏”)、江(读作 “冈”)、水(读作“嘴”)、石(读作“爵”)、朝-眠起、 夕-夜昏。(10个)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2
1、潮州话于方言区上的归属
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地区一带的地方语言, 是闽南次方言的一个重要代表点。
关于闽方言的分区,今根据李如龙的研究,在福建省境内的闽 方言大体可分为闽东(福州、宁德地区)、莆仙方言(莆田市)、 闽南方言(泉州、厦门、漳州、龙岩市区)、闽中方言、和闽北方 言5大次方言。(张振兴:《闽语的分区》,《方言》1985年第3期; 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页83-84)。 这5区划分已许多学者所接受,台湾话可归入闽南方言区自无疑义, 然而广东东、西翼和海南的闽语应归入哪一方言区,却又不同的看 法。
汕头市区兼有三大区的特点,可自成一个特殊的方言点。
潮汕方言三大区地域相当接近于宋元时期的海、潮、揭三阳 的分界,可见行政区划对语言的整合起相当的作用。
潮汕历史文化 主讲:吴榕青
12
三、宋元以来潮州话的传承与演变
李新魁先生认为潮汕方言的形成在唐宋时期。(李新魁: 《广东的方言》,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林伦伦提出“潮 汕地区早在秦汉时代便接受中原汉语和古闽语的影响,至魏晋六 朝时期,闽语已在潮汕地区流行”“潮汕话可能在元明时代独立 出来。”(林伦伦:《试论潮汕方言形成的历史过程》,《汕头 大学学报》1988年1、2期)
也有人把它写作“福佬”。

学考必过潮汕话

学考必过潮汕话

学考必过潮汕话
潮汕话的口音主要分为练江腔(潮阳)、榕江腔(揭阳)和韩江腔(潮州),此外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在某两个地方之间、兼有两种口音特点的各种过渡腔。

三种口音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声调的调值上,除此之外在韵母上也有些许的差别。

其中榕江腔和韩江腔的调值比较接近,而练江腔的差别则有点大。

从调值就可以明显看出差别大是怎么样的了。

这里放出普通话四个声调的调值作为参考: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从文化和经济上考虑,潮州音和汕头音(韩榕过渡腔)是比较适合学习的两种口音。

当然,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你想学我所使用的练江腔也是可以的。

缺点是因为声调差别太大很多人听不习惯(很多人可能会说听不懂,其实因为听着比较吃力、不想去听所以就变成听不懂)。

(提示: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的字在潮汕话里基本也是阴平和阳平,以及上声对应阴上、去声对应阳上和去声。

至于阴阳和入声的判断就很难从普通话推了。

)。

试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

试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

71语言文学对于外地人来说,潮汕话是一种很难学的语言。

本地人与人交流使用的口语很难用文字表达,如要用文字表达,则须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才能表达出来。

因而,想学会潮汕话只能靠记忆,多听多说,不可能像学普通话一样,可以靠书本学。

但,用潮汕话来读书看报就简单得多,外地人靠字典的帮助也可以学。

虽然如此,潮汕话复杂的声调及其转调规律仍是他们学习潮汕话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在原汕头地区的大多数县都有客家人聚居,作为居住在说潮汕话人群占多数的地区里的客家人,很多人会说潮汕话,有的还说得很好。

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包括长期居住在说潮语地区的人说的话一听就是“客家潮汕话”,其原因是潮汕话复杂的转调规律很难掌握,对于外地人来说更是如此。

在探讨潮汕话的转调问题之前首先用一个七位数的电话号码来说明潮汕话转调的复杂性。

如:八七八八六O O ,原声调为:八4七4八4八4六8O 5O 5,把其组合成八七八·八六O O 时声调就变成:八8七8八4·八8六4O 7O 5,或:八8七8八4·八8六8O 7O 5。

把这组号码再以八七八八·六O O 或八七·八八·六O O 等等组合,读起来声调都会不同,可谓千变万化,不是土生土长的人很难掌握。

常听人说潮汕话(这里指官定的标准潮汕话)有八个声调。

翻开任何一部潮汕字典,汉字的潮汕话读音确实是八个声调。

但因潮汕话的特殊性,在多数情况下,第一声和第七声的字组成词、句之后读原调;除主谓式词外,词的首字为第二、第六声的都转为八声以外的声调;第三声的字现时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节目主持人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转为第五声,一种是转为八声以外的声调;而第四试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陈小舟摘要:汉字的潮汕话读音有8个声调。

在很多情况下,组成词、句后的字不读原声调而需转调,声调也从原来单字的8声调增至11个声调,其转调规律远较普通话复杂。

然而,决定汉字潮汕话读音转调与否的因素是语法。

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谈谈潮汕方言的文白异读

先生先死,先死先生——谈谈潮汕方言的文白异读

先⽣先死,先死先⽣——谈谈潮汕⽅⾔的⽂⽩异读那么,为什么这么会出现这种地名⽤字的多⾳异读现象呢?这主要的问题在于:汉字在潮汕⽅⾔中,多⾳字本⾝就很多,⼏乎过半以上(⽑估,未进⾏统计学意义的统计)的汉字都有⽂⽩异读现象。

换句话说,就是:潮汕话的语⾳特点之⼀是⽂⽩异读现象突出,很多字都可能出现⽂⽩异读两个读⾳,甚⾄多个读⾳。

举⼏个常⽤的例⼦:差—⽂读ca1:落差loh8 ca1⽩读cê1:出差cug4 cê1马—⽂读ma2:马上ma2 siang6(⽴即)⽩读bhê2:bhê2 zion7(在马背上)树—⽂读su6:树⽴su6 lib8⽩读ciu7:种树zêng3 ciu7⾐—⽂读 i1:⾐服i1 hog8⽩读ui1:烧⾐sio1 ui1(烧冥器给死⼈)染—⽂读riam2:染⾊riam2 sêg4⽩读nin2:染衫nin2 san1淋—⽂读lim5:淋漓lim5 li5⽩读lam5:淋豉油nam5 si7 iu5堂—⽂读tang5:堂堂tang5 tang5⽩读deng5:祠堂se5 deng5⾹—⽂读hiang1:⾹港hiang1 gang2⽩读hion1:烧⾹sio1 hion1客—⽂读kêh4:客厅kêh4 tian1(新式)⽩读kah4:kah4 tian1(旧式)那么,凭什么认为这两个读⾳就是⽂⽩异读,⽽不是古⾳保留下来的有两个反切的不同读⾳呢?那就得了解⼀下什么叫做“⽂⽩异读”了。

“⽂⽩异读与(语⾳的历史)层次叠加相关。

权威语⾔通过书⾯语⾳系统不断影响⽅⾔,形成了⽅⾔的⽂读层系统,与⽅⾔⾃⾝的⼝语系统相互竞争,并存于⽅⾔内部。

同⼀个字的(⽂⽩)异读可能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全部异读,也可能是三者⼀类或两类异读。

”(詹伯慧主编《汉语⽅⾔学⼤词典》上卷第553页)这读书⾳,过去⽼秀才们叫做“孔⼦正”,也叫“正⾳”;⼟话⾳就是“⽩话⾳”,即⽩读⾳。

潮州地区地名异读现象例析

潮州地区地名异读现象例析

潮州地区地名异读现象例析卢渠(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潮州地区地名存在许多异读现象,它们既反映着历史痕迹,又蕴含着方言印记。

对潮州地区三县区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潮语中地名异读现象,可将原因归纳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替换等四个方面。

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既有共性又有特性,且并不是只受单一因素而决定,这反映了潮州地区古朴的语言文化、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

关键词:地名;异读;潮州;方言;民俗文化中图分类号:H 17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883(2021)01-0062-06潮州原属南海郡揭阳县,在秦汉时期便接受着中原汉语和古闽语的影响,东晋咸和六年(331)时建制,于隋开皇十一年得名潮州,自此以后,潮州地区开始了全面的封建开化,地方语言更深入受到中原汉语的影响,朝着汉化的方向演化。

明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潮和潮州地区经济的开发,潮语完全从闽语分化,成为了一支独立的次方言,保留了很多古闽语的特点,实际上也是古汉语的特点,素有“华夏遗声”之称。

但是,在语音发展演变过程中,地方的地名往往以近乎强势的存在,保留着古老的文化形态和古音痕迹,而不是像其他词语一样在历史更迭中变换读音。

因此,有时地名的读音会与该字的常用读音不同,且只有本地人熟悉并使用,呈现出不对应性和相对封闭性。

以潮州地区的地名异读为切入点,以潮州地区一区两县共1019个地名为样本,选取其中地名异读的案例,结合历史文化资料进行探讨,对了解和探析潮州地区的语言文化有一定的作用。

潮州地区地名异读现象分为:文白异读、古音遗存、约定俗成、雅字更换四种情况。

一、文白异读文白异读实际上是方言接触的产物,这种接触主要是通过文教习传产生的,而随着文读势力的增强,文读音往往通过词汇扩散的方式,逐渐取代白读音[1]。

但是潮州地区方言在常用字词当中仍旧颇多地保留了文读音跟白话音(或称读音跟语音),正如周长楫先生所述:闽南语是所有汉语当中,保留文白音并存的字音最多者。

浅析普通话声调发音的难点与技巧——以潮汕人为例

浅析普通话声调发音的难点与技巧——以潮汕人为例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浅析普通话声调发音的难点与技巧———以潮汕人为例林佳欣(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北京100024)摘要:潮汕人受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一直存在实践层面的难度,作者梳理了作为潮汕人在学习普通话语音时,声调方面的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普通话;潮汕话;声调中图分类号:H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04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24普通话4个声调,潮汕话8个声调,其中潮州、汕头、揭阳三个市的市区和饶平、澄海、揭西、揭东均为8个调类:平、上、去、入,都分阴阳。

本节以汕头话为代表地区进行论述。

一、入声留存易导致调值不完整(来源:百度百科)潮汕人喜好使用“分、粉、训、忽、云、混、份、佛”这些来表示“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也就是“33、53、213、2、55、35、11、5”8个调值。

这和普通话相同的是均有55、35,相似的有213、53(相似的普通话调值为214、51),由此可以看出潮汕人在发上声、去声时容易受方言影响而调值发不到位,即没有“落感”。

潮汕人说普通话常常在入声字的韵尾带上一个喉塞音[],令人听了很刺耳,比如潮汕话的答复、立国。

想学好标准的普通话语音,必须丢掉最后的喉塞音。

通过如上列表,我们能看出潮汕话中的阴入(2)和阳入(4)都是入声,由于调值占用的时长较短,因此潮汕人将这种发音方法运用到普通话时就会让人觉得顿挫感有余而调值发不到位。

二、调值相似易导致区分不明显声调是指声音在高低升降中的变化,普通话的语音音高指的是相对音高,并不是音乐当中的绝对音高。

因此对于听力辨别能力较差的人来说,学习普通话声调的难度就更大一些。

针对持有潮汕方言的潮汕人来说,从小以潮汕话为使用语言,对于潮汕话不同口音的听力辨别能力较强(例如:潮州市区口音、潮州市庵埠口音、汕头市区口音、汕头潮阳口音等,潮汕人可以马上由口音分辨出其出生地),但对于标准普通话的声调调值,潮汕人缺乏专业的训练,因此也就没有了准确的对相对音高的判断。

潮汕话声调异读及其语法意义

潮汕话声调异读及其语法意义

潮汕话声调异读及其语法意义
许泽敏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本文主要是描述潮汕话的两种异读(改变调类和连读变调)的四种语法意义。

即:区别词性,区别词义,改变结构,改变语气。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许泽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5
【相关文献】
1.西北话"给"字句形成的语法机制与类型意义 [J], 薛宏武;董继和
2.山西文水话“给”及“□[kuA?]给一下”的语法意义 [J], 刘艳
3.潮汕方言的虚词及其语法意义 [J], 林伦伦
4.从文白异读看潮汕话的历史音变 [J], 林伦伦
5.试谈潮汕话的声调变化 [J], 陈小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这5个字潮汕人天天挂在嘴边,但99%的人竟然都读错!

这5个字潮汕人天天挂在嘴边,但99%的人竟然都读错!
好了,你得多少分呢?快点打开视频看答案吧。
来源:正小滔朋友圈(zxtpyq)
本质上我们要谈的就是潮音异化的问题潮汕话的弱化是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这5个字潮汕人天天挂在嘴边,但99%的人竟然都读错!
下面有一道潮汕发音题,
请大家看看下面的五个词语
用潮汕话怎么读?
读对一个得20分,
五个全对得100数人却会读错。
本质上我们要谈的就是潮音异化的问题,潮汕话的弱化是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潮汕方言的多音多义字

潮汕方言的多音多义字

潮汕方言的多音多义字
陈传佳
【期刊名称】《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00)001
【摘要】潮汕话中的多音多义字很多,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因素。

本文概括为九种,并举例简析。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陈传佳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
【相关文献】
1.从潮汕方言歇后语中窥探潮汕方言的特点 [J], 吴芳
2.浅谈多音多义字的字音掌握方法 [J], 胡彦欣
3.《潮汕方言历时研究》读后--兼谈韩愈对潮汕方言发展的影响 [J], 李宏新;翁夏
4.小学生多音多义字口诀 [J],
5.浅谈多音多义字的字音掌握方法 [J], 胡彦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话的音调异读
近来上课不少同学做pre的时候提及了高考语文中的语音题,纷纷表示了作为习惯使用各地方言的学生经常弄不清楚普通话之中许多拼音的烦恼。

想起了高三时候做语音题,一大烦恼是前后鼻音(南方人通病),另一个就是多音字,因为在复习语音的时候发现大半的汉字都是有多个音的。

直到不久前看到了关于潮汕话中的异读的文章,才发现相比起潮汕话,普通话中的多音字,其实算很少了。

异读,指的是一个字在习惯上具有的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音。

异读的现象在潮汕话中极为普遍,几乎每个字在潮汕话中都有异读,异读又包括有连读变调和改变调类。

潮汕话基本是每连读必变调的,连读变调就是比较单纯地因为多字连读而改变声调,一般来说并没有含义上的差别。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牛”字,在读单一个“牛”字时的发音,跟它在“牛肉”一词中的发音是不同的,而无论是“牛”字在“牛”或“牛肉”中的发音,跟在“牛肉丸”一词中的发音又是不同的。

单读一个“牛”字时的声调最轻,读“牛肉”时声调变重,而在“牛肉丸”一词中则声调最重。

同一个字在表达同一种含义时就因为在不同的词组中而有好几个发音,这使得潮汕话等南方的方言在非本地人看来很是难学,仅仅是听懂也很难。

异读的另一种是改变调类。

调类的改变往往就会伴随着含义的改变,而潮汕话中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有调类改变的。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认为调类的改变主要是为了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区别意义。

比如上下的“下”字,在潮汕话中至少就有四个音,分别代表着四种意思。

①è6:35 在这个读音时,“下”主要是指抽象意义上的上下,比如“上下级”中的“下
级”,或者是与“上面”相对的“下面”的读音。

②è 7:11 发这个音时,“下”主要是一个量词的意思,比如在“来一下”或者“打两下”
中发的就是这个音。

③gè6:35 发这个音时,“下”指的就是实际上的高低,比如潮汕口语中经常说的“担
心台阶的高下”,其中的“高下”就是高低的意思。

④hè6:35 这是作为动词用的时候的发音,意思是送人东西。

家中有喜事潮汕人会给街
坊亲戚都送去糖果、饼干等东西,这时候的送东西就叫做“下物件”。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下”字在普通话里还有另有一个做动词用的意思,就是由高处到低处的动作,比如下山、下马、下车。

但是在潮汕话中,“下”字却没有了这个含义。

在潮汕话里用来表示由高处到低处的动作通通是用“落”,如“下雨”叫做“落雨”,“下车”就做“落车”等等。

第二个作用就是区别词性。

这个用法在普通话中也是十分常见的。

如普通话中的“扇扇子”的两个“扇”字读音就不同,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

潮汕话也是如此。

用一个比较家常的例子,潮汕男人出门下地(就是去田里走走,做农活)之前,家里的女人通常会叮嘱一声,“欲浇水的话担担担去。

”这一个话中出现了三个“担”字,且每一个的读音都不同,三个“担”字的读音一个比一个重,且潮汕人这么说都已是习惯,不写出来还真不知道这么有喜感。

第一个“担”字是动词,就是“扛”的意思;第二个“担”字是量词;第三个“担”字才是名词。

“担担担”意为扛上一副担子。

第三个作用是通过语气的改变表达情感的变化。

这主要是在双字词语中通过后面一个字声调的变化来实现的。

如“某某人耳聋了”中的“聋”字,发的如果是类似于“láng”的音,那么说话人就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意为某某人耳朵不好使了。

而如果发的是类似于“làng”的音,那么说话人就是带了一种十分不满的情绪,意思就是指责那个人故意地无视了说话人的话。

回想了一下那些通过两个字中的后一个字的变调来表达情绪的变化的词,我发现一点就是,
这些词大部分与人体的器官有关,并且都是当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是接近阳平的时候陈述的是事实,当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接近去音时表达的是不满的情绪。

比如“目红ang”、“喉干da”、“齿疼”等。

事实上,无论是潮汕话还是普通话或是古汉语,都有通过改变声调来区别意义的情况。

另外,普通话、潮汕话也都有着普遍而又复杂的连读变调,这些变调没有意义上的区别。

然而,潮汕话任何词或短语的最后一字都可能要变调,且但大多数也没有辨义作用,这一点较普通话有过之而无不及。

潮汕话演变到现在,存在着很多具有明显的语法意义的连读变调,这也应该是潮汕话作为特殊方言的一个方面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