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结构和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人类口腔的解剖结构、生理特点以及与食物消化、嚼食和语言等相关的生理过程。
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对于维持口腔健康、理解口腔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应用。
一、口腔解剖结构口腔是以牙齿为基础的一个复杂结构,包括口腔腔、口腔腔壁、口腔腔底和口腔门等部位。
口腔腔是口腔的中心空腔,分为上下两腔,分别与鼻腔和咽腔相连。
口腔腔壁由上颔骨、下颌骨、颊粘膜、舌、唇等组成,是口腔的衬壁。
口腔腔底包括舌骨、舌肌、喉咽顶、颊垂等结构,起支持、固定和调节舌头和颊粘膜的作用。
口腔门指的是口腔进出的通道,包括唇、颌、舌、腭等组织。
在口腔内,牙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
牙齿由牙冠和牙根组成,通过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固定于颌骨上。
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髓腔等。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最外层,具有很高的硬度,能够保护牙齿免受外界刺激。
牙本质是位于牙釉质下的组织,包括牙质和牙本质管道。
牙髓腔是牙齿中心的空腔,内部含有神经和血管,对于牙齿的感觉和营养供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口腔生理过程1.食物消化口腔是食物消化的第一个环节。
在进食过程中,牙齿的咀嚼作用能够将食物细碎化,并与唾液混合。
唾液中含有酶类,如淀粉酶和蛋白酶,能够开始食物的化学消化。
同时,口腔内的牙齿和舌头的运动也能够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混合程度,促进消化酶的作用。
通过这一过程,食物得以更好地被消化和吸收。
2.咀嚼和吞咽咀嚼是口腔的重要功能之一。
通过牙齿的咀嚼运动,食物被细碎化,便于消化和吸收。
同时,咀嚼还能够刺激唾液分泌,提高食物的湿润度,增加进食的舒适感。
咀嚼过程在牙齿、颌骨和面颊肌等结构的协同作用下完成。
吞咽是将口腔内的食物经过咽喉进入食管的过程。
吞咽过程中,喉咙的运动可以关闭气道,防止食物误入气管而引发窒息。
同时,喉咙肌肉的收缩也能够推动食物进入食管,促进消化的进行。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3)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3)口腔解剖名词解释56. stomatognathic system:系指咀嚼器官及其有关组织,如颅面诸骨、舌骨、颈椎、肩脚骨、胸骨、锁骨等与联系其间的肌、韧带、牙、题下颌关节,以及血管、淋巴、腺体及各种结缔组织等,视为由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功能整体。
57.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
由口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该肌链像括约肌样。
58.垂直肌链:从上向下几乎呈垂直排列,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和腭舌肌等组成。
该垂直肌链的上半部分肌收缩使软腭向上活动乡下半部分肌收缩使软鳄向下活动。
59.牙力轨道:下颌骨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在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骸突,形成牙力轨道。
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
60.肌力轨道: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于下颌骨,逐渐形成骨松质轨道称为肌力轨道。
61.颈动脉窦: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62.角淋巴结:又称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atic nodes)或扁桃体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缘的下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
颈二腹肌淋巴结中有一个淋巴结较大,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所成的交角内,紧贴颈内静脉的前面。
63.颈肩脚舌骨肌淋巴结:颈肩脚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inohyod lymphaticnodes):位于肩脚舌骨肌下腹上方,在肩脚舌骨肌跨越颈内静脉处。
64.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当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前外侧部称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后内侧部为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
口腔解剖知识点总结归纳

口腔解剖知识点总结归纳口腔是人体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是进行摄取、咀嚼、咽喉以及开始消化的重要器官。
因此,了解口腔的解剖结构对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口腔解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口腔的整体结构口腔是由口腔腔膜、口腔骨骼、口腔肌肉和其他软组织构成的。
口腔的主要结构包括口腔前庭、舌、颊黏膜、软腭、硬腭、牙龈、牙齿、口腔腺体等。
1. 口腔前庭:口腔前庭是位于口腔内侧和颧骨、上颌骨之间的一段骨性腔隙。
它与牙龈黏膜相衔接,其下缘为颊粘膜,上缘为颌黏膜。
口腔前庭内覆盖有相对固定的颊黏膜,颊黏膜粘膜下层紧密贴附于颊部黏膜固定组织表面,其上缘为颊黏膜表面上的上皮下层。
2. 舌:舌头主要有舌体和舌根两部分组成。
舌体前端尖尖,称为舌尖,舌根位于舌体腱膜所在位置,有乳头众多,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可分为疣状乳头、顶状乳头、颗粒乳头、盲管乳头。
舌的肌肉含有从外圆肌和内圆肌构成的横、纵、斜三层,内圆肌为辅助运动。
3. 颊黏膜:颊黏膜是下颌骨外面被覆的粘膜,它与硬腭黏膜从硬腭颊角处延延伸至舌黏膜。
颊黏膜的黏液层细胞含有大量的分泌颊腺、舌腺分泌物,能使粘膜表面保持湿润。
4. 软腭:软腭是口腔的上壁,是由平滑肌和其覆盖的黏膜组成的。
软腭在口腔后部下垂,咽部可活动。
软腭呈半圆形,被分为咽部表面和口腔表面。
5. 硬腭:硬腭是口腔的上壁,是一个平坦的呈半圆形的结构,硬腭由总下切、颚嵴、横形腱膜、提肌组成。
硬腭前面为上唇,后面为软腭。
6. 牙龈:牙龈也称为牙龈脏所,在口腔结构中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牙龈是颌骨上颌部和下颌部颊黏膜的一部分组成,分布于上下颌牙的周围组织内。
牙龈由颌骨上的齿槽骨组成,其上部由固有的与牙槽骨顶部区域一样的黏膜表面居住所组成。
7. 牙齿:牙齿咀嚼和发音的一个重要工具,牙齿通过与颌骨紧张咀嚼和动物食管的运动,可显示出将食物粉碎的作见。
牙由齿冠、牙根和咬槽膜三部分组成。
齿冠部分的颈部与牙所分布于较固的牙龈结合,及其外与基质膜相衔接,内面有一薄层象牙组织。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归纳一、名词解释1.三角崎(triangular ridge):为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而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每条三角崎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2.横嵴(transverse ridge):为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崎相连,横过合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3.斜嵴(obligue ridge):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间三角崎相连,称为斜崎。
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4.牙列《6成设历口):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5.纵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矢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6.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冠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7. Spee curve:即司皮曲线。
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为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
8.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又称Wilson曲线。
在上颌,为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合曲线。
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凹向上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合曲线。
9.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10.覆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正常时为2~4mm。
11.覆盖(。
丫6「jet):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正常时为2〜4mm。
12.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 ICP):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13.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还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
口腔专升本知识点总结大全

口腔专升本知识点总结大全1. 口腔解剖学口腔解剖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口腔结构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口腔解剖学的知识点包括口腔软组织解剖、口腔牙齿解剖、口腔颌骨解剖、口腔舌咽解剖等内容。
口腔软组织解剖主要包括口腔黏膜、口腔舌咽黏膜、口腔颊粘膜等结构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口腔黏膜是口腔黏膜表面的一种特殊上皮结构,具有吸收、分泌、保护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口腔牙齿解剖主要研究牙齿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牙齿是口腔中特殊的硬组织构造,主要由牙冠、颈部和牙根组成,不同种类的牙齿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口腔颌骨解剖主要研究颌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颌骨是组成牙槽的骨骼结构,上颌骨和下颌骨是最重要的颌骨,它们支撑着牙齿的稳定和功能。
口腔舌咽解剖主要研究口腔舌咽部位的解剖结构,包括口腔舌背、扁桃体、舌根、颈淋巴结等结构,了解这些结构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2. 口腔病理学口腔病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研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口腔病理学的知识点包括口腔黏膜病变、牙齿病变、颌骨病变、唾液腺病变等内容。
口腔黏膜病变主要包括口腔炎症、溃疡、白斑、红斑等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与口腔卫生、免疫功能、营养等有关,对于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牙齿病变主要包括龋齿、牙周炎、根尖炎、牙髓炎等疾病,这些疾病多与微生物感染、饮食结构、口腔卫生等有关,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意义。
颌骨病变主要包括颌骨囊肿、颌骨肿瘤、颌面畸形等疾病,这些疾病多与颌面外伤、遗传因素、代谢异常等有关,对于手术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唾液腺病变主要包括唾液腺炎、唾液腺结石、唾液腺肿瘤等疾病,这些疾病多与感染、自身免疫、代谢异常等有关,对于唾液分泌、消化、抗菌等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口腔病理学的知识对于口腔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深入了解口腔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能够提高口腔医生的专业水平和临床技能。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名词解释口腔解剖名词解释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
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
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14. incisor ridge:前牙无胎面,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5.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dental cusp)。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 ):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颊面(XXX):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牙合面(XXX):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切婚(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嶠,称为切幡。
16、中线(median line):中分颅脸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经由过程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
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局部。
17、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彼此接触的区域,亦称毗邻处。
19、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地方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20、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牙合点角。
口腔解剖学的名词解释汇总

口腔解剖学的名词解释汇总口腔解剖学是研究口腔及其相关组织的学科,通过对口腔内部结构的解剖学描述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的构造和功能。
本文将对口腔解剖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和概念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对口腔内部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1. 牙齿:口腔中的牙齿是由牙冠和牙根组成的。
牙冠是指可见于牙龈以上的部分,牙根则隐藏在牙龈和牙槽骨之中。
牙齿通常分为前牙、后牙和拔牙,每一组牙齿都担负着不同的咬合任务。
2. 牙齿的种类:人类的牙齿有四种类型,即门牙、犬牙、前臼齿和智齿。
门牙(又称切牙)位于口腔前部,用于切割食物。
犬牙位于门牙两侧,形状尖锐,用于咬碎和撕裂食物。
前臼齿和智齿位于犬牙之后,用于咀嚼和研磨食物。
3. 牙齿结构: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周组织构成。
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硬组织,具有很高的抗酸和抗磨损性能。
牙本质是位于牙釉质下面的组织,具有较好的弹性和韧性。
牙髓位于牙齿的中央,主要由血管和神经组成。
牙周组织则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提供支持和保护牙齿。
4. 齿列:齿列是指口腔中所有牙齿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方式。
正常成人的齿列包括32颗牙齿,恒牙(成人牙)和乳牙(儿童牙)按照一定的位置和数量排列,以完成正常的咬和咀嚼功能。
5. 齿列偏颇:齿列偏颇是指牙齿在排列和咬合位置上的异常情况。
常见的齿列偏颇问题包括拥挤、错颌、前突和反颌等。
齿列偏颇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咬合功能和口腔健康,所以及早进行矫正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6.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指影响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和牙周膜)健康的疾病。
常见的牙周疾病有牙周炎和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牙菌斑引起的牙龈组织的炎症。
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炎会恶化为牙周病,导致齿槽骨逐渐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和脱落。
7.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指口腔内部腔壁被覆的一层软组织,可分为颊黏膜、舌黏膜、咽黏膜和牙龈黏膜等。
口腔黏膜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口腔组织、吸收和分泌物质等。
8. 唾液腺:口腔内唾液腺分为三对大唾液腺和多对小唾液腺。
口腔解剖学题库 (1)

口腔解剖学题库 (1)口腔解剖学题库一、名词解释第一章口腔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的口腔、颌面等部位的形态结构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髁突:又称为髁状突或关节突。
髁突上端膨大有关节面,与颞下颌关节盘相邻。
在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0.8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孔内有眶下神经、血管经过。
上颌窦:位于上颌体内,上颌窦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至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
翼从上颌结节:上颌体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形隆起,成为上颌结节,为翼内肌浅头的附着处。
颏孔:在外歪线上方,下颌第二前磨牙下方或第一、二前磨牙之间的下方,下颌体上、下缘之间的稍上方有一骨孔,称颏孔。
牙槽嵴:牙槽窝入口的边缘。
下颌孔:下颌升支内侧面略偏后上方有下颌孔,开口朝向后上方,向下通入下颌管。
牙槽窝:为牙槽突容纳牙根的深窝。
固有牙槽骨:牙槽窝周壁成为固有牙槽骨,包被于牙周膜身边,因骨面上有许多小孔,又称筛状板。
第四章前牙: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之前,成为前牙。
牙列:上下颌牙按一定顺序和规律密切地罗列在牙槽骨上,形成一具弓形整体,称为牙列。
髓腔:牙本质内部有一容纳牙髓的腔隙称为髓腔。
根干:多牙根的未分叉部分称为根干或根柱。
牙本质:是构成牙的主体,其冠部表面覆盖牙釉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而根部由牙骨质覆盖,别如牙釉质坚硬。
槽生牙:有较完善的牙根位于牙槽窝内称槽生牙。
临床牙冠:指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龈缘为界。
解剖牙冠:指牙体表面有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恒牙列期: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12-13岁往后,乳牙已全部被恒牙所替代,称为恒牙列期。
乳牙列期: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至6岁左右,口腔内惟独乳牙,称为乳牙列期。
第五章牙尖:尖牙的切端及后牙合面上的近似椎体形的显著突起成为牙尖。
中线: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称为中线。
横嵴:两个相对牙尖的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细长的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
歪嵴:牙合面上歪行相对的两条三角嵴相连形成的长条状隆起,称为歪嵴。
口腔专升本知识点总结

口腔专升本知识点总结一、口腔解剖学1. 口腔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口腔是指口腔腔内的解剖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口腔包括口腔前庭、颊、舌、硬腭、软腭等结构。
2.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具有保护和感觉功能,包括颊黏膜、舌黏膜、腭黏膜等。
3. 口腔牙齿口腔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牙齿,包括门齿、切牙、犬牙、前磨牙和后磨牙。
4. 口腔的生理特点口腔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吞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说话和呼吸的功能。
5. 口腔解剖学的临床应用口腔解剖学的知识对于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口腔手术和修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口腔病理学1. 口腔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口腔病理学是研究口腔疾病的学科,包括口腔炎症、溃疡、肿瘤、囊肿等。
2. 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病原微生物感染等。
3. 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出血、肿胀、溃疡、牙齿松动等。
4. 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检查口腔黏膜、X光摄影等手段,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口腔修复等。
5. 口腔疾病的预防口腔疾病的预防包括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三、口腔预防保健1. 口腔卫生口腔卫生是口腔健康的基础,包括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正确的口腔卫生可以有效预防龋齿、牙龈疾病等口腔疾病。
2. 口腔营养口腔营养对于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饮食可以降低龋齿、牙周炎等疾病的发生。
3. 口腔保健口腔保健包括口腔按摩、口腔锻炼等,可以有效预防口腔肌肉功能障碍、舌侧肌萎缩等疾病。
4. 口腔保健用品口腔保健用品包括牙刷、牙膏、漱口水、牙线等,正确选择和使用口腔保健用品对口腔健康非常重要。
5. 口腔健康的评估和监测口腔健康的评估和监测可以通过口腔检查、口腔X光、口腔影像等手段进行,发现口腔疾病的早期病变,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四、口腔疼痛和急救1. 口腔疼痛的常见病因口腔疼痛的常见病因包括牙齿龋齿、牙周炎、牙髓炎、颌骨疾病、口腔黏膜疾病等。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釉质nama为覆盖在牙冠部表面的一层硬组织。
其基本结构是釉柱。
釉柱en amalroc釉质的基本结构是细长的柱状结构起自釉牙本质界贯穿釉质全层而到达牙的表面。
在窝沟处釉柱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部。
绞釉gnarledename釉柱在近釉牙本质界内2/3弯曲在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为明显称为绞釉。
釉柱鞘en amalrodsheat在一个釉柱尾部与相邻的釉柱头部的两组晶体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这类间隙构成了釉柱头部清晰的弧线边界即所谓的釉柱鞘。
釉质生长线in crema ntalli neofe name幼稚周期性生长速率改变所形成的间歇线。
新生线n eo natalli ne在乳牙和恒磨牙的磨片上常可见的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釉板en amellamella是一薄层的板状结构垂直于牙面有的停止在釉质内有的达釉牙本质界有的甚至伸到牙本质内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的结构。
釉丛en ameltuft是一部分矿化较差而相对蛋白含量较高的釉柱起自釉牙本质界向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釉梭en amelsp in dle是位于釉牙本质界处的纺锤状结构在牙尖部位较多见。
釉牙本质界enamel-dentinaljunction是由许多紧挨着的圆弧形的小凹所构成的釉质和牙本质的交界线。
釉小皮en amelcuticle是指覆盖在新萌出的牙表面的一层有机薄膜一经咀嚼即易被磨去但在牙颈部仍可见残留。
釉面横纹perikymata是指釉质表面呈平行排列并与牙长轴垂直的浅凹线纹是釉质生长线到达牙表面的部位。
釉帽en amelcap釉质表面的一些不规则的帽状突起。
牙本质den ti n为构成牙主体的硬组织色淡黄其冠部表面覆有牙釉质而根部覆盖牙骨质。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pulpo-dentinalcomplex牙本质和牙髓因为在其胚胎和功能上相互关系密切故两者有此合称。
牙本质小管dentinaltubule为贯通于牙本质全层的管状空间充满了组织液和一定量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口腔生理知识点大全总结

口腔生理知识点大全总结一、口腔解剖学口腔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包括口腔前庭、颌、颊、齿、牙槽、舌以及口腔黏膜等组织结构。
口腔解剖学主要包括口腔部位的解剖结构、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等方面。
1. 口腔结构口腔前庭:位于口腔的入口,由双侧颌和颊组成,是颌骨和面部软组织结构。
颌骨:上颌和下颌两部分,包括颧(颧骨)、鼻骨、上颌骨、腭骨、下颌骨等。
颊:口腔两侧内壁,由颧、腮腺、颌骨等组成的结构。
齿:牙齿位于上下颌骨中,有三个部分:牙冠、牙颈、牙根。
舌:主要由肌肉组成的脏器,有味蕾和舌乳头,分为舌头和舌根。
口腔黏膜:口腔内部覆盖的粘膜,包括颊粘膜、舌粘膜、唇粘膜、硬腭粘膜、软腭粘膜等。
2. 口腔器官唾液腺:包括舌下腺、舌上腺、腮腺等,主要分泌唾液以助消化,保持口腔湿润。
咽喉:连接口腔和食道,是呼吸道和食道的交汇处,起到通气和吞咽的功能。
食道:连接咽和胃,负责将进食的食物传送到胃部。
牙齿:主要交捕食物,分为前牙、犬牙、前磨牙、后磨牙等类型。
舌头:负责口腔内的味觉感知和进食动作,分为舌尖、舌体、舌根三部分。
口腔解剖学知识对于口腔生理功能的理解和临床医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口腔结构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口腔生理学口腔生理学是研究口腔结构和功能以及口腔内生理过程的学科,包括咀嚼、吞咽、分泌、味觉等方面的生理功能。
1. 咀嚼咀嚼是口腔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牙齿和颌面肌肉的协调作用将食物研磨成小颗粒,使之更易于咽下和消化吸收。
咀嚼过程通过牙齿的咬合运动,颌面肌肉的收缩和松弛等协调配合完成。
2. 吞咽吞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送到食道的过程,主要包括咽部、食道等器官的协调作用。
吞咽包括舌头推动、软腭上升、喉部张开、咽部肌肉收缩等步骤,将进食的食物送至胃部。
3. 分泌口腔内有多个唾液腺分泌唾液,主要用于润滑食物、帮助消化、保护口腔黏膜等功能。
唾液的分泌受到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调节,分泌量和成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口腔解剖知识点归纳总结

口腔解剖知识点归纳总结人体口腔是一个生理结构复杂的器官,它由唇、颊、硬腭、软腭、舌和牙齿等组成。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也是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道,它起着咀嚼、吞咽、言语、味觉和消化等重要作用。
口腔的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口腔外部结构和口腔内部结构两部分。
口腔外部结构包括唇、颊、口腔前庭、口角和口唇等。
口腔内部结构包括硬腭、软腭、口腔腔、口腔底、口腔顶、舌、牙齿和牙龈等。
1. 唇:唇是口腔的前部入口,由外唇和内唇组成。
外唇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内唇上有较薄的黏膜。
2. 颊:颊是指两侧口腔内壁,由颊粘膜、颊脂肪垫和磨牙垫组成。
颊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口腔内部组织,帮助食物咀嚼。
3. 硬腭:硬腭位于口腔的上部,是骨性结构。
它由硬腭骨和硬腭黏膜组成,主要功能是分开口腔和鼻腔,帮助吞咽和发音。
4. 软腭:软腭位于口腔的后部,是一块柔软的组织。
它由软腭肌和软腭黏膜组成,主要功能是关闭口腔和鼻腔之间的通道,防止食物进入鼻腔。
5. 口腔腔:口腔腔是口腔的主要空间,由舌的下面和颊的内侧包围。
口腔腔内有牙齿、舌、唾液腺和口腔黏膜等组织。
6. 口腔底:口腔底位于口腔腔的下部,由口底粘膜和口底肌组成。
口腔底主要功能是帮助发音和咀嚼,同时也是味觉感受的区域。
7. 口腔顶:口腔顶位于口腔腔的上部,主要由硬颚、软颚和口腔顶肌组成。
口腔顶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发音和咀嚼,同时也是味觉感受的区域。
8. 舌:舌是一个由肌肉组成的器官,位于口腔的底部。
舌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咀嚼、吞咽和发音,同时也是味觉感受的区域。
9. 牙齿:牙齿是口腔中的一种硬组织,主要用于咀嚼和分解食物。
人类的牙齿分为前牙、犬牙和臼齿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功能。
10. 牙龈:牙龈是牙齿周围的黏膜组织,主要作用是固定牙齿并保护牙齿周围的组织。
除了上述口腔的主要解剖结构外,口腔还包括多种重要的组织和器官,例如唾液腺、牙髓、牙周组织和舌下腺等。
这些组织和器官都对口腔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口腔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解剖结构和功能十分丰富。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名词解释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和作用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它主要涉及口腔内各种组织、器官以及其生理功能的解剖特点和生理机制。
口腔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它在咀嚼、咽喉、发音和呼吸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口腔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的关联,对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1. 牙齿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用于咀嚼食物和语言表达。
它们包括牙冠、牙根和牙髓,由釉质、象牙质和牙本质组成。
牙齿的结构和数目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其主要功能和解剖特点基本相似。
2.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的覆盖层,包括颊黏膜、唇黏膜、舌黏膜和硬腭黏膜等,它们在口腔中起着保护、吸收、分泌和感觉等多种功能。
口腔黏膜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 舌头和咽喉舌头和咽喉是口腔与呼吸道相连的部位,它们在咀嚼、吞咽和语言表达中起到重要作用。
舌头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口腔黏膜、牙齿等密切相关。
4. 唾液腺唾液腺是口腔中最重要的消化腺,它包括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等,主要用于分泌唾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和口腔的湿润。
唾液腺的解剖特点和生理功能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解剖学观察、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医学影像学等,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应用涉及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四、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不仅涉及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解剖学特点,还包括口腔生理学的生理功能和调控机制。
口腔是人体消化和语言表达的重要器官,它的健康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1.transverse ridge即横嵴,是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横嵴是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的重要特征teral canal即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腔。
根尖1/3的根管侧支。
3.pulp horn即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外形相似。
髓角距牙合面的距离因年龄而异,乳牙与刚萌出不久的恒牙髓室大,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近;老年人髓腔内径变小,髓角变低,髓角至牙合面的距离变大。
4.clinical crown即临床牙冠,指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体组织。
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临床牙冠的长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正常健康的牙齿临近牙颈部被牙龈覆盖,特别是年轻人的牙冠,临床牙冠常小于解剖牙冠;随着年龄增长或牙周病变,牙龈萎缩,部分牙根暴露在口腔内,临床牙冠大于解剖牙冠。
5.root canal orifice即根管口。
髓腔为一由冠部延伸至根部直至根尖部开口的连续结构,位于牙冠的部分空间较大,称为髓室(pulp chamber);位于牙根中心的管状系统,称为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髓室与根管在牙颈部釉牙骨质界水平的分界呈现一漏斗状的移行结构,称为根管口。
6.pit即点隙。
牙发育的钙化中心叫生长叶(development lobe),其交界处为发育沟,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或某些发育沟末端所成的点状凹陷称为点隙。
此处釉质未完全连接,钙化不全,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7.T riangular ridge即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8. height of contour即外形高点,为牙体各轴面最突出的部分。
前牙的外形高点一般均在牙冠颈1/3,后牙的外形高点颊侧一般在牙冠颈1/3、舌侧一般在牙冠中1/3。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名词解释

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解剖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口腔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类口腔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口腔内各种组织、器官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
牙体解剖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牙齿的形态、结构以及其在咀嚼和发音等功能方面的作用。
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口腔健康的维护和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口腔内各种组织的解剖、生理特点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口腔的正常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从而为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牙体解剖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牙齿的结构和形态。
牙齿是口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不仅用于咀嚼食物,还对人的外貌、发音产生着重要影响。
牙体解剖的研究包括牙冠和牙根两个方面,其中牙冠是牙齿可见部分,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腔等组织;牙根则是藏在牙槽骨内的部分,连接着牙冠和支持牙齿的牙槽骨。
本文将围绕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展开详细的解释和描述,介绍它们的基本概念、重要内容和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内部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持口腔健康和预防口腔疾病提供有力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可读性都至关重要。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 概述部分可以对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对这两个领域的整体了解。
-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节所述,它可以提供一个清晰的蓝图,告诉读者接下来会讲解哪些内容,使读者对接下来的阅读过程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 目的部分可以明确阐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为读者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个研究或写作这篇文章。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和牙体解剖两个部分。
- 口腔解剖生理学部分可以详细介绍与口腔相关的解剖结构,如口腔黏膜、舌头、牙龈等,还可以探讨其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为读者提供对口腔整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口腔解剖学概述

口腔的解剖结构
颊
颊位于唇的两侧,具有保护口 腔内部组织和维持口腔形状的 作用。
腭
腭是口腔和鼻腔之间的分隔, 能够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同时 还有发音和共鸣等功能。
唇
唇是口腔的入口,具有保护口 腔和发音等功能。
舌
舌位于口腔底部,具有感受味 觉、搅拌食物和协助发音等功 能。
唾液腺
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腺体,包 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扁桃体位于口腔后部的咽部,是淋巴组织 的一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能够抵御病菌 入侵。
齿龈小袋是位于牙龈边缘的小袋状结构, 能够储存唾液,帮助清洁牙齿和口腔。
04
颌骨与颞下颌关节
颌骨的形态与结构
01
下颌骨
下颌骨是构成口腔和面部的主要骨骼,具有牙齿附着的牙槽和咀嚼食物
的功能。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分和垂直部分,水平部分称为下颌体,垂直
06
口腔感觉与运动系统
口腔的感觉系统
口腔感觉系统由多种感受器组成,包括温度感受器、疼痛感受器、触觉感受器和 味觉感受器等。这些感受器能够感知口腔内的温度、疼痛、触觉和味觉等刺激, 帮助人们感知食物的质地、口感和味道等信息。
口腔感觉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非常重要。如果口腔感觉系统出 现异常,可能会导致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口腔溃疡等问题,影响人们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
THANKS
03
恒牙期
12岁左右乳牙全部替换完毕, 此后恒牙将陪伴人的一生。
03
口腔软组织
唇与颊
唇
唇是口腔的入口,具有保护口腔 、协助发音和吃饭等功能。唇部 皮肤较薄,柔软且富有弹性,表 面有皮脂腺和汗腺。
颊
颊是口腔两侧的软组织,连接着 上下牙槽骨和牙龈。颊黏膜富含 血管和神经末梢,能够由结缔组织构成,将腺 泡分泌的唾液排入口腔。
口腔解剖

外形高点:牙体个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线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成一线,所成的角称线角。
点角:牙冠上三面相交处成一点,所成的角称为点角。
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
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三角嵴:为牙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
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
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
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临床牙冠:为牙体显露于口腔的部分。
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颈缘为界。
楔状隙:相邻两牙邻面接触区为圆突面,在正常接触区的周围均有呈“V”字形的空隙,称之为楔状隙。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萌出: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
覆牙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垂直距离。
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覆盖(over jet):是指牙尖交错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对于前牙,它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mm;对于后牙,它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之间的水平距离。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密切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的位置。
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约1mm左右,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状突位于颞下颌关节窝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后退接触位,是下颌的生理性最后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牙冠:牙冠有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和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之分。
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2.牙根:牙根亦分为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和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
解剖牙根系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龈为界。
3.牙颈: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
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4.牙釉质:牙釉质(enamel)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5.牙本质:牙本质(dentin)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髓腔(pulp cavity)。
6.牙骨质:牙骨质(cementum)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7.出龈:牙胚破酿而出的现象称出跟。
8.萌出:从牙冠出跟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
9.中线:中线(median line)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龈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
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0.牙体长轴:牙体长轴(long axis)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11. contact area:系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接触处。
12. height of contour: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称为外形高点。
13. 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胎面。
14. incisor ridge:前牙无胎面,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5.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dental cusp)。
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胎面上。
16.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称切缘结节(mamelon),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17. marginal ridge: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胎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边缘嵴。
18. triangular ridge:胎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三角岭。
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19.横嵴:胎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胎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称为横嵴(transverse-ridge)。
为下颌第一前磨牙胎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20.斜嵴:胎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岭相连,称为斜晴(oblique ridge)。
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21.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称舌面隆突(cingulum),系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2.窝:牙冠舌面及胎面上不规则的凹陷,称为窝。
如前牙舌面的舌窝,后牙胎面的中央窝等。
23.沟:位于牙冠的轴面及胎面,介于牙尖和晴之间,或窝的底部的细长凹陷部分,略似山间的溪流。
24.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25.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26. pit:点隙,为3条或3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所成的点状凹陷。
该处牙釉质若钙化不全,则成为点隙裂。
裂沟和点隙裂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27.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inclined surface)。
28.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
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29. pulp cavity:牙髓腔简称髓腔,位于牙体中部,周壁除根尖孔(有的牙尚有副孔或/和侧孔)外,其余绝大部分均被坚硬的牙本质所包被,髓腔内充满牙髓。
30.髓室:髓室为髓腔位于牙冠及牙根颈部的部分,其形状与牙冠的外形相似。
31.髓室顶:与胎面或切嵴相对应的髓室壁称髓室顶。
32.髓角:为髓室伸向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似。
33.髓室底:与髓室顶相对应的髓室壁名髓室底。
34. root canal:根管,系位于牙根内的大部分髓腔。
35.根尖孔:根管在牙根尖表面的开口称为根尖孔。
36.根管侧支:又称侧支根管,为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常与根管呈接近垂直角度,贯穿牙本质和牙骨质,通向牙周膜。
37.管间侧支:又称管间吻合(intercanal anastomoses)或管I'7交通支,为发自相邻根管间的交通支,可为1至2支呈水平、弧形甚或呈网状,多见于双根管型,根中1/3的管间侧支多于根尖1/3,根颈1/3者最少。
38.根尖分歧:为根管在根尖分出的细小分支,此时根管仍存在。
根尖分歧(api-cal ramification)较多见于前磨牙和磨牙。
39.副根管: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道,多见于磨牙。
40.牙弓:上下颌牙的牙根生长在牙槽窝内,其牙冠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彼此邻接,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dental arch)或牙列(dentition)。
上颌者称为上牙列(弓),下颌者称为下牙列(弓)。
41.修复学胎平面:从上颌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到双侧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顶所构成的假想平面,该胎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基本上平分颌间距离,并与上唇缘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42.横胎曲线:又称Wilson曲线(curve of Wilson)。
连接同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称为横胎曲线;上颌者称为上颌横胎曲线,下颌者称之为下颌横胎曲线。
43. Spec curve;系下颌牙列的纵胎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
44. ,Bonwill等边三角:根据Bonwill的研究,下颌骨双侧骸突中心与下颌中切牙近中接触点相连,恰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10. 16 cm (4英时),称之为Bonwill三角。
45. Monso。
球面:Monson在Bonwill三角学说的基础之上,提出以眉间点为中心,以10. 16 cm (4英时)为半径作一球面,下颌牙列的胎面与此球面相吻合,上颌牙列的补偿曲线也是该球面上的一部分。
46: intercuspal occlusion: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又曾被称为正中胎(centric occlusion; CO)。
47. overjet:覆盖是指牙尖交错胎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
前牙覆盖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前后向的水平距离,正常约为2^-4 mm;后牙覆盖是指上后牙颊尖盖至下后牙颊尖的颊侧,两颊尖顶之间的水平距离。
48: over bite:覆胎是指牙尖交错胎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
前牙覆胎是指上切牙切缘与下切牙切缘之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v4 mm;后牙覆胎是指上后牙颊尖顶与下后牙颊尖顶之间的垂直距离。
49. 下颌姿势位:当人直立或端坐,两龈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下颌姿势位(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
50.胎间隙:下颌姿势位时,上下牙均无接触,上下颌牙之间从前向后有一个楔形间隙,前端大而后端小,称之胎间隙或息止胎间隙(free way space)。
51. 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正常情况下,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是仅尖牙接触,后牙不接触,称为尖牙保护胎(canine protected occlusion),简称尖牙殆。
52. group function occlusion:正常情况下,工作侧的咬合接触可以有2对以上后牙接触,或1对后牙(通常为第一前磨牙)以及尖牙有咬合接触,工作侧其他后牙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明显咬合接触,称为组牙功能胎(group functional occlusion),简称组牙胎。
53. long centric:下颌从后退接触位向前上移动约1~到达牙尖交错位,这两个颌位的关系主要为水平方向的关系。
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颌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 mm,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单侧的咬合性接触,通常将这两个颌位之间的这种无偏斜的以前后向为主的位置关系,称为“长正中”(long centric)。
54.眶耳平面:眶耳平面是连接双侧眶下缘最低点和外耳道上缘的一个假想平面,当人端坐,头保持直立位置时,该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55.鼻翼耳屏线:鼻翼耳屏线(Compers line, Ala-tragus line)是指从一侧鼻翼中点到同侧耳屏中点的假想连线,该线与胎平面平行,与眶耳平面的交角约15°。
56. stomatognathic system:系指咀嚼器官及其有关组织,如颅面诸骨、舌骨、颈椎、肩脚骨、胸骨、锁骨等与联系其间的肌、韧带、牙、题下颌关节,以及血管、淋巴、腺体及各种结缔组织等,视为由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功能整体。
57.水平肌链:从前向后呈环状排列。
由口轮匝肌、颊肌和咽上缩肌组成,该肌链像括约肌样。
58.垂直肌链:从上向下几乎呈垂直排列,由腭帆张肌、腭帆提肌、腭垂肌、腭咽肌和腭舌肌等组成。
该垂直肌链的上半部分肌收缩使软腭向上活动乡下半部分肌收缩使软鳄向下活动。
59.牙力轨道:下颌骨表层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骨松质在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下颌骨牙槽窝底部周围,骨松质包绕该处并斜向后上,通过下颌支到达骸突,形成牙力轨道。
咀嚼力即通过这一轨道传至颅底。
60.肌力轨道: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于下颌骨,逐渐形成骨松质轨道称为肌力轨道。
61.颈动脉窦: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当动脉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使血压降低。
62.角淋巴结:又称颈二腹肌淋巴结(jugulo-digastric lymphatic nodes)或扁桃体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缘的下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
颈二腹肌淋巴结中有一个淋巴结较大,位于二腹肌后腹与颈内静脉所成的交角内,紧贴颈内静脉的前面。
63.颈肩脚舌骨肌淋巴结:颈肩脚舌骨肌淋巴结(jugulo-oinohyod lymphaticnodes):位于肩脚舌骨肌下腹上方,在肩脚舌骨肌跨越颈内静脉处。
64.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当闭口时,由上下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将口腔分为两部,前外侧部称口腔前庭(oral vestibule),后内侧部为固有口腔(oral cavity pro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