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

合集下载

劳动用工风险汇总

劳动用工风险汇总

劳动用工风险汇总1.法律风险:招聘歧视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

2.人力资源风险:歧视行为将导致企业错失优秀人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

风险点二、违规担保企业为员工提供违规担保,一旦员工出现违法行为,企业将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

因此,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提供违规担保。

风险点三、未如实提供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必须如实告知员工工作内容、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信息,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劳动争议。

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员工知情权。

风险点四、用人单位违反告知、保密义务企业应该严格遵守告知、保密义务,不得泄露员工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风险点五、聘用未解雇或存在竞业限制人员企业应该核实员工的离职情况和竞业限制协议,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

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员工调查制度,确保用人单位的合法性。

风险点六、未区分特殊招聘群体企业应该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区分特殊招聘群体,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社会责任风险。

建议企业建立多元化、包容性的用工文化。

风险点七、入职审查程序不充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入职审查程序,核实员工的身份、学历、工作经历等信息,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用工风险。

建议企业建立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确保用工单位的合法性。

风险点八、规章制度不合法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法的规章制度,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劳动争议。

建议企业建立规范、透明的用工制度,保障员工权益。

风险点九、用工主体违法企业应该选择合法的用工主体,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商业风险。

建议企业加强对用工主体的调查和评估,确保用工单位的合法性。

风险点十、试用期长短违法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合法的试用期长短,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劳动争议。

建议企业建立公正、合理的试用期制度,保障员工权益。

风险点十一、试用期违法解除企业应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法解除试用期,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和劳动争议。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大全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大全

中小企业法律风险大全一、引言作为中小企业的法律顾问,我有义务为企业主解读和分析中小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小企业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并给出部分防范措施,以帮助企业主更好地应对这些风险。

二、劳动法风险1.劳动合同风险中小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存在合同条款不完善、未经专业法律人士审查等问题。

此外,解雇程序不合规、赔偿金计算错误等也可能面临潜在风险。

防范措施:聘请专业律师审查劳动合同,合理规划解雇程序,确保合同条款完备合规。

2.劳动争议风险劳动争议可能涉及到工资欠薪、加班费、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纠纷。

中小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可能存在证据不足、相关法律不了解等问题。

防范措施:及时保留相关劳动合同、工资单等证据,了解劳动争议解决途径,与员工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三、合同法风险1.商业合同风险中小企业在签订商业合同时可能存在条款模糊、风险分担不明确等问题。

此外,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涉及合同解释、违约责任等法律问题。

防范措施:聘请专业律师审查商业合同,明确合同各方的权利义务,合理规划违约责任。

2.租赁合同风险中小企业在租赁办公场所或生产场地时,可能存在合同期限不明、退租违约等风险。

此外,租赁过程中可能遇到土地权属不清、违规建筑等问题。

防范措施:仔细审查租赁合同,确保合同期限明确,了解相关土地法律法规,确保租赁合同合规。

四、知识产权风险1.商标风险中小企业在注册商标时,可能存在商标冲突、侵权等风险。

此外,商标维权过程中可能遇到证据不足、专业知识不了解等问题。

防范措施:在商标注册前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聘请专业人士处理商标维权事宜。

2.版权风险中小企业在创作自有作品时,可能存在未依法保护版权、盗版等风险。

此外,企业可能殊不知某些作品侵犯了他人的版权。

防范措施:制定版权保护制度,聘请专业人员处理版权事务,加强对外部媒体内容的监控。

五、违法风险1.环境违法风险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解析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大,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75个法律风险点。

一、招聘员工法律风险1、就业歧视的风险。

招聘广告中含有乙肝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内容,导致企业形象随之受损甚至诉讼的法律风险。

2、招聘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

招聘时应要求应聘人员填写一份员工入职登记表,包括:学历、职业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工作经历、亲属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栏目,并由本人签字确认所填信息的真实性.今后,企业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认定合同无效。

3、招聘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新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外,一定要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

4、招聘存在竞业限制协议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查验劳动者的相关证件和保密竞业协议,确认其不负有与原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义务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风险。

5、招聘外国人或港澳台居民的风险。

未办理就业证导致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以及支付遣送回国全部费用的法律风险。

6、违反如实告之义务的风险。

企业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而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7、扣押劳动者证件及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风险。

扣押劳动者证件、以担保名义扣押劳动者证件或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导致接受劳动行政部门处罚,甚至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

8、发送录用意向书的法律风险。

录用意向书是企业向应聘人员发出的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如果企业随意向应聘人员发出录用意向书,企业将要承担合同生效的法律风险.二、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9、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从用工之日后的第二个月起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一年未签定的,企业要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规避

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规避

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规避随着劳动合同法颁布、实行,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予以极大保护,同时,对企业人力资源治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企业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的相干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在工作中尽量避免引发劳动纠纷和法律风险。

下面结合本人在代理案件中的体会,就下列问题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做些探讨。

一、员工的招聘要规避的法律风险企业在人员招聘时,要根据岗位需求,认真做好人力资源需求分析,肯定招收人员哪种的情势签订。

下面主要就全日制招用工作风险分析。

1、如何规避招聘人员提供虚假信息。

全日制用工一样适用于企业治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操作技能人员。

招聘前,要认真作好岗位工作分析,肯定招收人员的条件。

通过应聘人员的相干资格(学历、工作经历、所持证书)、身体状态,通过面试和考核,掌控应聘人员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根据本条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干的基本情形,劳动者应照实说明。

因此,要充分运用〈劳动合同法〉赋予企业的知情权,对应聘人员与工作岗位相干情形作认真的了解、掌控,对需要掌控的真实情形,应设计一份“新招人员情形登记表”,在表格的设计中,要认真分析与招聘岗位相干的信息,如:应聘人的学历、职业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工作经历、亲属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态是必设栏目。

同时要躲避与招聘无关及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免引发招聘人员的抵制和反感。

同时,要保证应聘人员所填内容的真实性,学历、证书等信息若能在网上查询,应尽量予以核实。

登记表应由本人签字确认所填信息的真实性,今后,企业一旦发觉虚假信息,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认定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2、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面临的用工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对新招用的人员,在一个月之内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考察,在一月之内,企业要明确是否与之签定劳动合同,否则,面临支付双倍工资风险。

劳动合同六大风险7篇

劳动合同六大风险7篇

劳动合同六大风险7篇第1篇示例: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具有约束力和法律效力。

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和员工需注意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以防止产生纠纷和法律风险。

下面就来看看劳动合同中可能存在的六大风险。

1. 合同期限风险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工作期限,大多数劳动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但也有无固定期限的。

如果合同期限不明确或者未明确续签条款,可能导致合同到期后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而无法得到续签的权益。

2. 职务变动风险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员工的职务和工作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未经员工同意擅自调整员工的职务和工作内容,可能导致员工的劳动权益受到损害,甚至引发劳动争议。

3. 薪酬待遇风险劳动合同应当明确规定员工的薪酬待遇以及奖金福利等,如果合同中未明确薪酬标准或者存在待遇差异,可能导致员工因薪酬问题产生不满情绪,甚至提起劳动仲裁或者诉讼。

4. 加班工资风险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加班工资待遇,如果合同中未明确加班工资标准或者未足额支付加班工资,可能导致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甚至引发劳动争议。

5. 违约责任风险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约定的协议,如果一方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违反合同约定,可能构成违约行为,产生法律责任。

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各方的违约责任,并约定解决争议的方式和程序。

6. 解除劳动合同风险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根据法律规定解除的,如果用人单位或员工未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导致解除无效,进而引发劳动纠纷和法律风险。

在解除劳动合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免产生纠纷。

劳动合同中存在着许多风险问题,用人单位和员工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时应当慎重对待,以避免产生纠纷和法律风险。

双方应当充分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并严格遵守合同约定,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二千】第2篇示例: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书,是用以约束雇主、员工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文件。

劳动合同的风险点

劳动合同的风险点

劳动合同的风险点
以下是劳动合同的风险点:
1. 双方的基本信息:合同中必须包括双方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2. 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合同中应清晰地陈述双方的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和违约责任,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保障,并避免产生纠纷。

3. 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必须符合中国
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4. 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合同中应明确各方的权力和
义务,保障合同的公平性,避免任意违约和不公平待遇。

5. 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合同应明确法律效力和可
执行性,对于违约行为应有相应的法律追究和赔偿责任。

6. 其他等内容:合同中应包括其他必要内容,如劳动薪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假期等方面的约定。

总体来说,劳动合同应当细致、全面地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在日后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和争议。

律师应当对于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可执行性进行审查和确认,以确保法律风险的最小化。

劳务法律规定十大风险(3篇)

劳务法律规定十大风险(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市场日益繁荣,劳务合同纠纷也随之增多。

劳务法律规定十大风险如下:一、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1.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2. 劳动合同内容不完整:劳动合同中未包含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关键信息,容易引发纠纷。

3. 劳动合同无效:劳动合同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导致合同无效。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二、试用期违规1. 违反试用期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如延长试用期、违法约定试用期工资等,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2. 试用期辞退不当: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违法辞退劳动者,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三、劳动报酬问题1. 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2. 工资拖欠: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3. 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差额及赔偿金。

四、社会保险问题1.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

2. 社会保险待遇问题: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五、劳动保护问题1. 工作环境恶劣:用人单位未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改善劳动条件。

2. 劳动时间过长: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的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

六、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1. 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2. 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浅议企业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议企业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

浅议企业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发布时间:2021-07-02T02:26:52.513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0期作者:王任飞[导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法,可以在分配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改变两者的预期行为。

中油国际(伊拉克)艾哈代布公司摘要:企业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企业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

本文分析了企业劳动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指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望为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劳动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一、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合同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订立劳动合同法,可以在分配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与义务,改变两者的预期行为。

但其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较多风险因素,为了强化防范作用,企业应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劳动合同管理机制,强化合同管理效果,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二、企业劳动合同法律风险2.1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结合劳动法要求的形式与期限设置内容,需要承担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及时书面化劳动合同内容,若没有根据规定及时履行,或订立内容不符合要求时,则会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风险,还会增大临时工资成本。

2.2合同履行与变更风险2.2.1劳动合同履行期间的法律风险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条款与要求,依法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若用人单位拖欠或未向劳动者足额支付报酬时,劳动者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

2.2.2变更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时,劳动合同内容可以依法变更,且采用书面修改方式,若没有采用书面形式,还会承担变更法律风险。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王新富合法规范的劳动合同是稳定劳动关系、避免或减少劳动纠纷的必要前提。

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或是出于主观目的、或是限于专业能力不足的客观条件,在与劳动者签订用工合同时,存在许多不规范问题。

这些隐患既破坏了稳定的劳动关系,又会导致后续劳动纠纷甚至经济赔偿,为企业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一、不按规范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和后果1.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其含义表达包括两方面,一是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二是为便于发生纠纷时举证,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但在现实中,存在很多刻意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

认为这样可以规避法律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和社会保险费;对劳动者工作表现不满意可以自由辞退,即便产生劳动纠纷被员工告上法庭,也会缺乏有效证据而不了了之。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只要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企业就要为劳动者办理相关手续、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即刻生效。

所以,劳动合同并非是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唯一证据,只要员工举证出其他依据,如出勤记录、工资条、监控录像等,经劳动仲裁部门或法庭核实采用后,劳资关系依旧成立。

此种情况下,企业不仅要补缴社会保险费,相关责任人还要接受处罚。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论何时辞退员工,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可见,即使没有劳动合同,发生纠纷时企业也很难免除责任。

2.超期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10条规定,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企业不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劳动合同,将会面临以下风险。

一是支付双倍劳动报酬的风险。

对于延期订立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了更为严格的制约措施: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个1月但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是企业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劳动合同常见法律风险一览表(劳动法专业版)

劳动合同常见法律风险一览表(劳动法专业版)

劳动合同常见法律风险一览表(劳动法专
业版)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约定和确认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协议。

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众多法律规定,因此,如果不加注意,劳动合同中会涉及到一些常见的法律风险问题。

续签风险
劳动合同到期后,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未能及时续签,则可能会导致用人单位需要支付违约金、赔偿金、加班费等费用。

而在续签前,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考核,并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标准进行续签。

解除风险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任一方都可以主张解除劳动合同。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若解除的条件不符合法定规定,则存在解除风险。

解除风险可能包括被判无效或需要赔偿,加之可能引发的社会声誉和信用风险等影响。

合同变更风险
若用人单位非法修改劳动合同中规定的事项,如劳动者工资、劳动地点等,而未经劳动者同意,则用人单位可能会面临处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等法律风险。

约定无固定期限用工风险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无固定期限,导致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的确切情况不明确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解除风险和资质审查的风险等法律风险。

因此,在双方签订约定无固定期限用工劳动合同时,必须制定明确的劳动规定和劳动标准。

结论
尽管劳动关系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关系,但合同中的风险问题可以通过仔细的分析和规划得到解决。

双方应在签订合同时认真审阅其内容,了解其中的风险问题,以达到保障双方合法权益的目的。

人力资源最常见的120大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最常见的120大法律风险

人力资源最常见的120大法律风险人力资源最常见的120大法律风险一、劳动合同法律风险1: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解雇行为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2:未按照法定程序签订或更改劳动合同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3: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劳动报酬可能引发劳资纠纷。

4:解雇员工时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5:未按照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二、劳动争议法律风险1:员工提起的劳动争议案件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2:未按劳动争议法相关规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可能被依法追究责任。

3:未按劳动争议法的规定执行劳动争议裁决结果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4:企业不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劳动争议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三、社会保险法律风险1:未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可能被依法处罚。

2:未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费可能被依法追缴并处罚款。

3:未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可能导致员工权益受损并引发法律纠纷。

4:未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为员工报销社会保险费用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四、劳动安全法律风险1:未按照劳动安全法的规定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可能导致工伤事故发生。

2:未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制度可能导致工伤事故发生。

3:未按照劳动安全法的规定保障员工的劳动安全权益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4:不履行发生工伤事故的报告和处理义务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五、劳动监察法律风险1:企业未按照劳动监察法的规定接受劳动监察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2:企业未按照劳动监察法的规定整改劳动违法行为可能受到行政处罚。

3:企业违反劳动监察法的规定可能导致劳动争议产生并引发法律纠纷。

六、劳动合同法律风险1: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2: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可能导致法律纠纷。

3:员工申请离职未经雇主同意擅自离职可能引发法律纠纷。

4:企业未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提供应有的工作条件可能受到法律制裁。

注释:劳动合同法: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简称《劳动合同法》。

公司劳动合同风险点

公司劳动合同风险点

标题:公司劳动合同风险点及应对策略随着我国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作为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对于维护用人单位和员工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企业存在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导致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对公司劳动合同的风险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劳动合同风险点1. 未签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因此,未签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公司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2. 合同内容不规范劳动合同内容不规范,如条款缺失、表述不清等,可能导致双方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产生争议。

此外,合同中的违约金、保密协议等关键条款需谨慎制定,以免违反法律规定。

3. 合同签订主体不适格劳动合同应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

若由不具有签订劳动合同资格的人员签订,可能导致合同无效。

4. 合同签订时间不当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在员工入职起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若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将面临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

5. 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用人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劳动条件、支付劳动报酬等,可能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6. 合同解除和终止不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应符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若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可能导致支付赔偿金等风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确保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解除和终止等环节符合法律规定。

2. 规范合同内容劳动合同应采用标准文本,确保条款完整、表述清晰,避免产生歧义。

对于关键条款,如违约金、保密协议等,要谨慎制定,确保合法合规。

3. 培训相关人员加强对人力资源、法务等相关部门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在劳动合同管理方面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企业劳动合同风险有哪些

企业劳动合同风险有哪些

企业劳动合同风险有哪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日益紧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劳动合同风险也日益凸显。

劳动合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招聘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履行劳动合同和解除劳动合同等方面,分析企业劳动合同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一、招聘员工时的法律风险1. 招聘违反法律法规的风险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不得招聘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残疾人、传染病患者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招聘的人员。

否则,企业将面临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法律责任。

2. 招聘过程中的隐私保护风险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尊重求职者的隐私权,不得非法收集、使用、泄露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同时,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避免性别、年龄、民族、宗教等歧视行为,否则将面临罚款、声誉损失等风险。

3. 招聘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风险企业在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岗位的员工时,应详细了解其与原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竞业限制协议等情况。

若企业招聘的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企业可能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二、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1. 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这将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

2. 形成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这将限制企业的人事管理灵活性。

3. 试用期约定无效的风险若企业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这将影响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和管理。

三、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1. 工资支付风险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

若企业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将面临罚款、声誉损失等风险。

劳动合同订立有哪些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订立有哪些法律风险

劳动合同订立有哪些法律风险劳动合同订立有哪些法律风险1:员工入职后,用人单位必须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律师解答: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社保,并缴纳社保费用,这是单位的法定义务,不应推诿。

随着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也存在例外。

例如,单位招聘的员工是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则无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国家也不要求为其缴纳社保费用。

但,为防范风险,单位还是应与其签订雇用协议等民事合同。

随着生活及健康水平日益提高,劳动者退休后仍能胜任很多岗位,特别是技术、管理岗位,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考虑返聘公司已退休人员,招聘其他已退休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以合理地减少用工成本。

2:劳动合同尽量不通过邮寄方式签订或由他人代签律师解答:我国劳动法律对于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具体方式。

在理论上,劳动者可以授权他人代签或者要求单位邮寄给劳动者签署。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劳动者否认授权、授权不明或者否认劳动合同上签字为本人所签,就意味着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从而带来双倍赔偿、劳动者有权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主张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等方面的法律风险。

因此,在劳动者签署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仔细审查,以确保是劳动者本人的签字。

3:用人单位对劳动合同保管不善容易导致双倍工资律师解答: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关于劳动关系内容的最重要的证据,涉及工资待遇、岗位、合同期限等许多重要内容。

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完全有权主张单位没有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这时,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的规定,单位就必须提供劳动合同。

如单位不能提供的,就要承担工资、岗位、期限等难以明确的不利后果。

此外,单位还有可能面临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等法律风险。

所以,单位必须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特别是可以接触到劳动合同的人力资源员工的劳动合同,更应妥善管理。

劳动签订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劳动签订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劳动签订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在如今的劳动市场中,劳动合同的签订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容易被忽视的法律风险。

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风险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首先,合同主体不适格是一个常见的风险。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如果没有经过合法的注册登记,或者不具备用人资格,那么所签订的劳动合同就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比如,某些非法组织或者未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与劳动者签订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而对于劳动者来说,如果其不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比如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因精神疾病等原因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是无效的。

其次,劳动合同内容不合法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比如,约定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或者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定上限,又或者排除了劳动者的法定权利,如带薪年假、社会保险等。

这样的条款不仅无效,用人单位还可能因此受到劳动监察部门的处罚。

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竞业限制条款,限制劳动者离职后的就业范围,但又没有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这种条款也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再者,合同签订程序不规范也存在风险。

比如,用人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此外,如果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没有向劳动者如实告知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重要事项,也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者给劳动者造成误解。

劳动合同条款不明确同样会引发问题。

例如,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描述模糊不清,可能导致劳动者在工作中无所适从,也容易引发用人单位随意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纠纷。

劳动报酬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时间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劳动者无法按时足额获得工资。

企业劳动合同个法律风险点 (一)

企业劳动合同个法律风险点 (一)

企业劳动合同个法律风险点 (一)企业劳动合同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在企业运营中,劳动力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因此企业和员工必须通过劳动合同形式规范工作关系。

然而,劳动合同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存在着一些特定的法律风险点。

本文将对这些风险点进行分析。

一、劳动关系转移风险在企业合并、收购或拆分时,劳动合同涉及到劳动力的调整。

而这一过程是容易产生法律纠纷的地方。

因为在劳动合同的转移中,企业及其员工的职业资源、权益和义务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合同的转移需要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如果企业不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则劳动力可能因为劳动合同的不当转移而产生职业失衡。

二、用工风险企业为开展业务活动而雇佣员工,需要在劳动合同中规定用工方案和条件。

如果用工方案、条件不合理或存在漏洞,员工对企业产生对立情感的 risk 可能会增加。

同时,企业也有可能因为用人不当,滋生冲突。

三、合同续签风险劳动合同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协议。

合同到期后,如果需要续签,需要新的合法法律文件。

如果合同没有在指定时间内得到延长,或双方对续约日期存在争议,都会引发本质性纠纷。

四、解雇风险企业解雇员工是常见问题,但是解雇标志着工作中一个不平坦期;并且解雇不当或不合法的行为极有可能衍生出严重后果。

这种纠纷将可能严重伤害企业形象,甚至需要承担高额的经济和声誉上的损失。

五、保密风险在企业中涉及到的商业机密和知识资产可能涉及到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隐私问题。

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保密政策,以确保相关信息不被非法披露。

如果企业的保密措施被攻击,有可能导致相关企业信息被泄露或被利用,对企业产生重大的损害。

总之,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员工而言,合法合规的劳动合同都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应该在制定后,尽可能地诚实地履行合同内容。

如果涉及到纠纷,企业应该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以减少风险。

容易被忽略的个劳动合同风险点

容易被忽略的个劳动合同风险点

20XX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甲方:XXX乙方:XXXP ERSONAL容易被忽略的个劳动合同风险点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生效1.1:合同双方的个人信息1.2:合同期限的约定1.3:工作内容的明确1.4:工作地点的确定1.5:工作时间的规定1.6:劳动报酬的支付1.7:社会保险的缴纳1.8:劳动保护的提供1.9:保密协议的签订1.10:违约责任的规定第二条: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2.1:双方履行合同的义务2.2:合同变更的条件2.3:合同变更的程序2.4:合同变更的内容第三条: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3.1:双方解除合同的条件3.2:经济补偿的支付3.3:合同终止的情形3.4:合同终止的程序第四条:劳动争议的解决4.1:劳动争议的协商4.2:劳动仲裁的申请4.3:诉讼途径的采取第五条: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5.1: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5.2:劳动者的违法行为第六条:劳动合同的附则6.1:合同的解释权6.2:合同的生效日期6.3:合同的修订第七条:其他约定7.1:加班工资的支付7.2:年假休假的规定7.3:培训和学习的安排7.4:知识产权的保护第八条:保密协议8.1:保密信息的范围8.2:保密信息的保护措施8.3:违反保密协议的后果第九条:竞业限制9.1:竞业限制的范围9.2:竞业限制的期限9.3:竞业限制的解除第十条:劳动合同的附件10.1:职位说明书10.2:工作职责清单10.3:绩效考核制度第十一条: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的记录11.1:签订合同的记录11.2:解除合同的记录第十二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12.1: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12.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检查13.1:定期检查的安排13.2:检查结果的处理第十四条: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的权益处理14.1:离职证明的提供14.2:人事档案的移交14.3:经济补偿的结算14.4:福利待遇的延续14.5:保密协议的终止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劳动合同的签订与生效1.1:合同双方的个人信息甲方(用人单位):乙方(劳动者):1.2:合同期限的约定本合同期限为____年,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

劳动关系法律风险

劳动关系法律风险

劳动关系法律风险劳动关系法律风险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导致法律纠纷或风险发生的情况。

企业和员工双方都应该对劳动关系法律风险有所了解,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问题,并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

一、风险解读劳动关系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用工合同风险:用工合同是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合同条款不合理或不明确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如合同期限、薪酬待遇、工作内容等。

2.工资支付风险:工资支付风险是雇主未按时支付或未支付应发工资,或未支付应有的加班工资等问题。

3.违法劳动用工风险: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未参加社会保险等,将面临违法用工风险。

4.安全与健康风险:未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或未提供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员工发生工伤或职业病等问题,将面临安全与健康风险。

5.劳动争议解决风险:在劳动关系中,劳动争议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没有合理有效的方式来解决劳动纠纷,将面临劳动争议解决风险。

二、风险管理为了降低劳动关系法律风险,企业和员工双方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风险管理:1.合规经营:企业应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用工合同的合法性与合规性。

2.明确权益:用工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工资待遇、工作内容、劳动时间以及其他相应权益,以避免出现纠纷。

3.设立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劳动关系中的法律风险。

4.加强培训: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劳动法律政策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5.规范劳动争议解决程序:制定合理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程序,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方式妥善解决纠纷,降低风险的扩大。

三、风险避免除了风险管理外,企业和员工还应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以避免劳动关系法律风险的发生:1.明确合同条款:雇主与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双方的权益与义务,确保合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2.合规雇佣:雇主必须依法雇佣员工,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相关社会保险,避免违法用工风险。

企业劳动用工的十大法律误区

企业劳动用工的十大法律误区

企业劳动用工的十大法律误区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法律风险。

为了确保企业用工的合法合规,以下是企业劳动用工中的十大法律误区。

1. 违法劳动合同:企业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注意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包含了必要的条款,如工资支付、工作时间等。

合同一旦违法,将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法律风险。

2. 不合理的用工:企业在招聘和用工过程中,不得进行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相关的歧视性要求。

如招聘广告中,不能要求特定性别或特定年龄段的人员。

3. 过劳加班:企业要遵守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不得强制员工加班或超过法定工作时间安排工作。

如果员工因加班而发生事故或受伤,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不合理的解雇:企业在解雇员工时,要遵循相关法律规定。

否则,如果被解雇员工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可能会提起劳动争议或劳动仲裁,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

5. 不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如果企业不履行社保义务,不仅会面临法律制裁,还会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6. 不合理的薪酬福利:企业在制定薪酬福利政策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存在违法违规的行为。

否则,员工可能会提起诉讼或劳动仲裁,企业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违法用工形式:企业在用工过程中,不得采取违法的用工形式,如劳务派遣、违规外包等。

这些用工形式存在法律风险,如劳动关系不清晰、劳动条件差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问题。

8. 不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要注重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设施。

如果企业不履行安全生产义务,发生工伤事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9. 未经员工同意携带个人隐私信息:企业在收集、使用员工个人信息时,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擅自携带员工的个人隐私信息。

否则,会涉及到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纠纷。

10. 不正当竞业限制:企业在劳动合同中可以约定竞业限制条款,但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理约定竞业限制范围和期限。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环节的11个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环节的11个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用人单位在订立劳动合同环节的11个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劳动合同法》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场全新的革命,如何全面理解和有效运用《劳动合同法》,完善劳动合同具体条款设计,防范和控制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有效避免劳动争议的发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实践中,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环节中,往往草率仓促订立劳动合同,留下了许多漏洞,也为用人单位劳动人事管理留下了隐患,增加了劳动用工法律风险。

那么,如何在劳动合同订立的环节中防范风险于未然呢?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应重点关注劳动合同订立环节中的以下常见问题。

实践中,用人单位往往不注重对劳动者入职审查环节,使入职审查只流于形式,给用人单位用工带来很大风险。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第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风险分析】1.如不严格进行入职审查,劳动者以欺诈手段入职的,可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2.工资损失风险:如果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3.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存在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风险。

【应对措施】1.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保留原件。

如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出具原单位同意该员工兼职的书面证明;2.认真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例如学历证明、资格证明、从业经历、身份证件等相关资料,避免入职审查流于形式。

用人单位应要求劳动者承诺其未承担竞业限制义务,保留劳动者承诺的纸质文件,并向原单位进行核实,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劳动合同75个法律风险点解析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实施,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大,同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试图从企业的视角出发,分析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75个法律风险点。

一、招聘员工法律风险1、就业歧视的风险。

招聘广告中含有乙肝歧视、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内容,导致企业形象随之受损甚至诉讼的法律风险。

2、招聘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风险。

招聘时应要求应聘人员填写一份员工入职登记表,包括:学历、职业证书、资格证书、职称证书、工作经历、亲属关系、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等栏目,并由本人签字确认所填信息的真实性。

今后,企业一旦发现虚假信息,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劳动认定合同无效。

3、招聘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除新参加工作的劳动者外,一定要查验其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

4、招聘存在竞业限制协议的劳动者的风险。

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一定要查验劳动者的相关证件和保密竞业协议,确认其不负有与原单位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义务后,方可与其签订劳动合同,以防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风险。

5、招聘外国人或港澳台居民的风险。

未办理就业证导致劳动合同为无效合同,以及支付遣送回国全部费用的法律风险。

6、违反如实告之义务的风险。

企业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的判断而签订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

7、扣押劳动者证件及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风险。

扣押劳动者证件、以担保名义扣押劳动者证件或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导致接受劳动行政部门处罚,甚至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风险。

8、发送录用意向书的法律风险。

录用意向书是企业向应聘人员发出的关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要约,如果企业随意向应聘人员发出录用意向书,企业将要承担合同生效的法律风险。

二、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9、不及时签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从用工之日后的第二个月起承担双倍工资的法律风险;一年未签定的,企业要承担无固定期限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10、试用期约定不当的风险。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试用期最长超过6个月,或试用期的具体期限没有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确定,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试用期以外行使权利,导致该权利无效的法律风险;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企业将承担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法律风险。

11、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外的风险。

单独的试用期合同不成立,该试用期合同就是劳动合同,企业要承担放弃试用期的法律风险。

12、不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风险。

在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时,企业应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如员工主动提出签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在谈话笔录或者员工声明中确定员工无意续签劳动合同。

13、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给劳动者的风险。

如果企业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导致企业可能对该劳动者承担民事性质的赔偿责任。

14、续订劳动合同的风险。

原劳动合同到期后,企业没有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并要求劳动者签收,导致可能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15、竞业限制条款约定不当的法律风险。

竞业禁止时间超过2年、没有约定竞业限制合理补偿或限制劳动者的就业权,导致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的法律风险。

16、违约金设立不当的风险。

劳动合同中可以设定违约金的两种情形:一是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二是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义务的。

除此之外,企业均无权再为劳动者设定违约金。

17、保密条款的设置不当的风险。

由于企业高管人员在企业中最了解企业的许多商业秘密,因此企业在与高管人员签订合同时,应将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条款予以明确化和具体化,以便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18、没有与非全日制用工签订书面合同的风险。

一旦发生争议,劳动者可能会主张事实劳动关系,导致企业与非全日制用工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19、没有与承揽者、承包者签订承揽、承包合同的风险。

一旦发生争议,承揽者、承包者可能会主张事实劳动关系,导致企业与承揽者、承包者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风险。

20、与没有经营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合同的风险。

一旦有争议,派遣用工就可能成了事实劳动关系,从而要承担赔偿责任。

21、试用期内企业出资培训的风险。

企业在试用期内出资对劳动者进行培训,劳动者一旦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将要承担所支付的培训费不能得到退还的法律风险。

22、出资培训没有签订培训协议的风险。

培训协议是用来确定企业与所培训员工之间的权利义务,约束员工的行为;如果培训协议没有对培训结束后员工的服务期和员工违反培训协议应承担责任做出明确约定,企业将要承担劳动权益受损的法律风险。

23、调岗、调薪的风险:调岗及引起的调薪属于变更劳动合同,企业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通过书面劳动合同、工资单、岗位变化通知书等书面形式将变更内容予以文字记载,并经劳动者确认,以免发生纠纷时带来举证困难的法律风险。

三、工资及支付的法律风险24、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风险。

企业支付劳动者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导致补足工资并支付赔偿金的法律风险。

25、工资调整变更的风险。

企业没有以书面形式制定绩效考核制度,并确保制定程序合法与民主并及时公示,导致企业承担单方变更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法律风险。

26、扣除劳动者工资的风险。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企业可按照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

扣除的部分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或者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导致企业承担赔偿金的法律风险。

27、未按时足额支付加班工资的风险。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28、加班工资包干的风险。

加班工资没有在工资单中单独列明并由劳动者签字确认,导致企业承担双倍加班工资的法律风险。

29、高薪代替社保的风险。

缴纳社保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之间不能以约定排除。

如果企业给员工多拿点工资而不交社保,企业将要承担补缴社保的法律风险。

30、病假工资支付的风险。

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31、试用期工资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80%的风险。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抵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四、未办理相关保险的法律风险32、劳动合同期间(包括试用期)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企业支付经济补偿金。

33、未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风险。

工伤保险实行无过失补偿原则,即在劳动过程发生的职业伤害,无论企业有无过错,受害者均应得到必要的补偿。

企业即使对工伤事故的发生没有过错,也应当对受害者承担补偿责任。

34、未按规定参加医疗保险的风险。

在此期间劳动者发生的医疗费用由企业按照规定标准予以支付,影响劳动者连续参保年限、导致其医疗保险待遇损失的,损失部分由企业按规定标准予以支付。

35、未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的风险。

企业应当按照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给劳动者。

五、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法律风险36、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企业提出协商解除合同达成一致的,应当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书》,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提出解除的,应当提出申请报告。

37、企业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企业要认真进行工作岗位录用条件分析,制定各岗位工作和录用标准,标准的制定,要清晰,具体、量化、易于操作掌握,包括要达到的岗位水平、能力(技能)、工作、身体适应性。

在试用期间要对照标准认真加以考查、考核,如果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必须在试用期内书面通知解除,并保留通知的证据。

否则存在被视为违法解除的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38、企业在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时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企业要对各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和流程,具有劳动者不能胜任及经过培训和调岗仍不能胜任的证明。

否则存在被视为违法解除的可能,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

39、企业在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首先必须有依法生效的规章制度,并明确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形,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企业解除程序合法,并保留书面证据。

否则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

40、企业在劳动者严重失职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首先必须有依法生效的规章制度,并明确严重失职及造成重大损失的具体情形,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企业解除程序合法,并保留书面证据。

否则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

41、企业在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公负伤时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者本人无过错的,企业不能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应顺延至医疗期结束。

否则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

42、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企业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企业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

43、企业在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企业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并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否则可能被认定违法解除,需支付经济赔偿金或经济补偿金。

44、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法律风险。

企业不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书面证明,侵害了劳动者享有失业保险待遇的权利、再就业的权利等合法权益,企业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5、没有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如果企业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话,还需要提前30天通知劳动者,否则,需要多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46、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没有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的风险。

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通知工会;其次,工会对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有不同意见的,企业应当研究并回复处理结果。

否则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即便符合条件也会因程序不合法而被判败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