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疾病病理学实验

合集下载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泌尿系统疾病
足突病。肾小球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 脂质沉积,又称脂性肾病。 ➢ 临床病理联系:儿童肾病综合症(高度选择性蛋 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 结局:皮质类固醇治疗,预后较好。
(五)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病变特点:肾小球基底膜增 厚、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 质增多。血管球呈分叶状, 基膜呈双轨状。
1.病理变化
肉眼:“大白肾”,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色苍白。 镜下:早期肾小球基本正常,以后基底膜弥漫性增
厚 。晚期Cap腔狭窄、闭塞,肾小球硬化、玻变。
2.临床病理联系:
➢ 肾病综合症:
大量蛋白尿:由于GBM损伤严重,滤过膜通透性明 显增高,表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排出使血浆蛋白减 少。
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醛 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钠水潴留。
高脂血症:低白蛋白血症刺激肝脏合成脂蛋白有关。 血脂过高→脂尿症。
3.结局:
➢ 少数预后较好,多数病变缓慢进展,最后演变成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四)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 占儿童肾病综合征的80。 ➢ 病变特点:弥漫性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又称
(七)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 我国较常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 感染。
➢ 病变特点: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有IgA 沉积。
➢ 临床表现:反复发作的镜下或肉眼血尿。 ➢ 预后:与病变类型相关,有多数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严
重及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较差。
(三)膜性肾小球肾炎
(membranous glomerulonephritis)
崇德砺志 博学敬业
(三)膜性肾小球病

电子教案与课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M-9-1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PPT)

电子教案与课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DM-9-1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PPT)
18
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抗原抗体 复合物
19
内皮细胞下沉积
20
上皮下沉积
21
基膜内沉积
22
系膜区沉积
23
二、基本病理变化
1.肾小球细胞增多 2.基膜增厚 3.炎性渗出和坏死 4.玻璃样变和硬化 5,肾小管和间质的改变
24
三、临床表现
尿的改变 主要表现
水肿 高血压
血尿 蛋白尿 管型尿 尿量改变
15Βιβλιοθήκη (2)其他肾小球抗原 除肾小球基膜外,肾小球内其它成分(如系膜细胞膜抗原和上皮
细胞抗原等)也可引起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3)植入性抗原
肾小球以外的成分,随血流流经肾脏时,通过与肾小球成分的反 应定位于肾小球,体内产生抗体与抗原反应,并在肾小球原位结合形成 抗原抗体复合物。
免疫荧光法检查显示散在的颗粒状荧光。
中层为基膜 中间为致密层 两侧分别为内、外疏松层 外侧为脏层上皮细胞(足突细胞) 相邻的足突间为滤过隙
7
毛细血管间的肾小球系膜
系膜细胞:产生系膜基质、胶原纤维
肾小球 的系膜
系膜基质(基膜样物)
8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 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GN)是以 概念: 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
j. 肾大盏
k. 肾盂
l. 肾窦脂肪
m. 肾小盏
n. 输尿管
肾脏的组织学正常结构
肾单位
肾小球 肾小管
血管球 肾小囊
4
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
肾脏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
叶间动脉
弓形动脉
小叶间动脉
入球动脉
毛细血管球
出球动脉
营养肾小管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它为医
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

通过对泌尿系统组织和细胞的病理学
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机制,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泌尿病理实验报告中,病理学家会对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详细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形态学、细胞学特征、病变程度和类型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显
微镜下的观察,可以发现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比如细胞增生、变性、坏死
等病理学改变,这些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泌尿病理实验报告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揭
示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比如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特定蛋白
质的表达情况,从而判断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电镜观察则可以揭示细胞
内部结构的微观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通过泌尿病理实验报告,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理机制,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病理学家也可以通过对大量病例
的病理学分析,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提供重要的临床数据,
为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之,泌尿病理实验报告是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文献,
它为医学界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和病理信息,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推
动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考试泌尿系统疾病习题与答案

病理学考试泌尿系统疾病习题与答案

泌尿系统疾病习题及答案一、A型题1.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2.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主要是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又称A.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C.膜性肾小球肾炎4.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阳性物质主要是A.抗原、补体B.抗原C.抗体D.细菌、抗体、补体E.抗体、补体5.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内皮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B.系膜细胞增生和基质增多C.系膜硬化D.肾小管内脂质沉积 E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6.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是A.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B.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D.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7.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毛细血管基膜呈梳齿状改变B.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大量增生C.系膜区增宽,常有嗜酸粒细胞浸润D.银染色见毛细血管壁呈车轨状或分层状E.电子致密物主要沉积在基膜致密层内8.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B.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C.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滤过率降低D.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通透性增加E.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变薄、断裂,通透性增加9.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A.高脂血症B.严重水肿C .低蛋白血症D.大量蛋白尿E.以上都是10.光镜下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呈均匀增厚、而无明显炎反应,首先应考虑的疾病是A.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脂性肾病1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高血压的可能原因是A.肾小管重吸收增加B.全身小动脉痉挛C.肾小球滤过率减少D.肾小管坏死E.肾小动脉透明变性12.脂性肾病的病变特点是A.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蛋白沉积B.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外驼峰状沉积物C.肾小球内皮细胞内脂质沉积D.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细胞内Golgi 体和内质网增多,并可见脂滴,细胞表面常有多数微绒毛形成E.临床表现为血尿和高血压1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特点是A.多见于中、老年人B.极少出现血尿和高血压C.激素治疗效果好D.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E.以上都是14.IgA肾病的最显著特点是A.血清IgA水平增高 B .复发性血尿C.弥漫性系膜增多D.系膜内IgA沉积 E .以上都不是15.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是A.可形成原发性固缩肾 B.均有肾炎的病史C.贫血、持续性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是常见的临床表现D.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进行性加重E.高血压是常见的死亡原因16.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A.性别、年龄B.机体的抵抗力C.治疗方法D.新月体的数量和病变的广泛程度E.以上都是17.引起肾盂肾炎的最常见致病菌是A.葡萄球菌B.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18.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以肾盂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C.以肾间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B.以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和肾小管坏死D.单发性肾脓肿E.以上都是19.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确诊主要靠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B.肉眼观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C.均由急性肾盂肾炎转变而来D.小血管常有纤维蛋白样坏死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20.颗粒性肾固缩是下列哪项疾病的肉眼形态?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肾盂肾炎C.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E.膜性肾小球肾炎21.肾盂积水的病变属于A.肾囊肿B.废用性萎缩C .营养不良性萎缩D.压迫性萎缩E.以上都是22.肾细胞癌的常见扩散途径是A.淋巴管B.种植C.输尿管D.肾动脉E.肾静脉23.肾细胞癌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A.肾上腺B.局部淋巴结C.肺D.骨E.肝24.泌尿道最常见的恶性瘤是A.肾透明细胞癌B.前尿道移行细胞癌C.输尿管移行细胞癌D.肾母细胞瘤E.膀胱移行细胞癌25.决定膀胱癌预后最重要的因素是A.组织学类型B.性别,年龄C.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浸润范围D.是否合并结石 E .以上都不是26.膀胱癌的最常见转移部位是A.肝B.种植到卵巢C .局部淋巴结D.子宫旁、髂动脉旁和主动脉旁淋巴结E.肺27.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低密度尿,常表明已严重损害A.肾小球B.肾小管C.基膜D.肾间质 E .以上都不是28.以新月体形成为特征的肾脏疾病是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C.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E.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9.一侧肾脏体积缩小,且有疤痕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A.肾压迫性萎缩B.原发性肾固缩C.慢性肾盂肾炎D.肾动脉粥样硬化E.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0.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大体标本病变特征是A.原发性肾固缩B.马鞍肾C.大白肾D.大红肾E .颗粒性肾固缩31.肾小球的基膜呈“虫蚀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Ⅰ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B.Ⅱ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C.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E.膜性肾小球肾炎32.肾小球的基膜致密层内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B.Ⅰ型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C.Ⅱ型膜性增生性肾小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球肾炎E.膜性肾小球肾炎33.肾体积缩小,颜色苍白,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脂性肾病B.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肾盂积水D.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34.“蚤咬肾”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急性肾盂积水B.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C.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脂性肾病35.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主要表现为A.无痛性血尿B.多尿、夜尿、低密度尿C.脓尿D.少尿、水肿、高血压E.肾病综合征36.早期膀胱癌的临床主要表现为A.少尿、水肿、高血压 B.脓尿C.无痛性血尿D.肾病综合征E .多尿、夜尿、低密度尿37.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是引起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B.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C.年龄越小,预后越差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E.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二、X型题38.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包括A.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B.系膜细胞增生C.少数病例肾球囊的壁层和脏层上皮细胞可增生D.大量淋巴细胞浸润E.内皮细胞增生39.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肾小球肾炎有A.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B.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IgA 肾病E.膜性肾小球肾炎40.肾病综合征的表现包括A.高血压B.高脂血症C.高度水肿D.低蛋白血症E.高度蛋白尿41.电镜观察膜性肾小球肾炎之肾小球的常见病变是A.上皮细胞下驼峰状沉积物B.上皮细胞肿胀、足突消失C.上皮细胞下小丘状致密物沉积D.基膜钉状突起E.基膜呈虫蚀状42.关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多见于青少年B.可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C.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或蛋白尿D.主要病变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E.晚期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43.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包括A.肾小球毛细血管纤维蛋白样坏死B.单核细胞浸润C.肾小球内皮细胞轻度增生D.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大量增生E.肾小球系膜增多44.肾体积明显增大的肾脏病变包括A.先天性多囊肾B.肾癌C .慢性肾盂肾炎D.急性肾盂肾炎E.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45.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特点有A.大白肾B.毛细血管壁增厚C.肾小球炎细胞浸润明显D.系膜硬化,最后肾小球透明变性E.晚期随肾小球病变加重,肾小管萎缩46.脂性肾病的病变特点有A.光镜下肾小球无明显变化B.电镜下见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C.免疫荧光检查常有lgG 、C3 沉积D.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常有大量脂质沉积E.病变可完全恢复47.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病变特点包括A.免疫荧光检查主要为lgM 、C3 沉积B.毛细血管丛的部分毛细血管萎缩C.上皮细胞足突消失D.系膜内脂质沉积 E.系膜增宽、硬化、透明变性48.LgA 肾病的病变特点有A.主要症状为复发性血尿B.肾小球系膜增多C.系膜内lgG 沉积D.可出现肾功能不全E.多呈急性过程,预后好49.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要改变有A.肾小球透明变性,相互靠近、集中B.部分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C.肾间质有多数中性粒细胞浸润D.肾血管硬化E.肾间质纤维化50.尿路结石可引起A.癌变B.尿路结石局部黏膜溃疡和出血C.剧烈的绞痛D.肾盂积水E.感染51.肾细胞癌常可转移到A.主动脉旁淋巴结B.盆腔C.肝D.脾E .肺52.膜性肾小球肾炎可有下列哪些临床病理特点?A.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B.肉眼观肾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C.光镜下见基膜均匀,弥漫性增厚D.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基膜E.银染色见基膜呈双轨状5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有A.临床表现均为肾病综合征B.肉眼观肾皮质明显增宽,髓质无特殊变化C.新月体形成多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可行成血栓E.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可发生节段性坏死、破裂出血三、名词解释54.新月体(crescents)55.大红肾(1argeredkidney)56.大白肾(1argewhitekidney)57.肾病综合征(nephriticsyndrome)58.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nephriticsyndrome)59.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secondarygranularandcontractedkidney)60.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61.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四、问答题62.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图 10 4 肾 皮 质 高 倍
( )
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球囊构 成,是血浆滤过的器官。
这是光镜下的一个正常的肾小球。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 数目正常。周围的肾小管也正常。健康状态良好。
这是正常肾小球,用PAS染色以突出基底膜。肾小球血管袢薄而清晰。
⑴血管球(毛细血管丛)
图 10 - 2 肾 小 体 与 球 旁 复 合 体 立 体 模 式 图
⒉肾的结构: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正常成人每个 肾约有130万个肾单位。在正常情 况下,肾单位交替地进行活动,因 此肾具有很大的储备代偿能力。
肾单位
血管球 肾小球 血管间质(系膜) 肾球囊 近曲小管 肾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表10-1 肾单位的结构
图 10 - 1 肾 单 位 和 集 合 小 管 系 模 式 图
关于细胞免疫在肾小球肾炎发 生中的作用,由于有些病人或实验 性肾炎组织中无免疫复合物,但可 见巨噬细胞或淋巴细胞反应,故有 人认为,这些肾炎的发生可能与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有关。近年来 有实验证明,T细胞可不依赖抗体 引起肾炎。
㈢引起肾小球肾炎的介质
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后, 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肾小球损伤。 引起肾小球损伤的主要介质包括抗 体、补体、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 细胞、血小板、系膜细胞和凝血系 统等。
肾的各组成部分之间有密 切的联系,损伤时常相互影响。 一部分的病变可引起其它部分 的损害。因此,肾疾病晚期往 往各个部分都被破坏。
肾小球不能再生,损伤后只能 由存留的肾单位肥大来代偿损失的 功能,所以肾小球发生严重的弥漫 性病变时可造成严重后果。肾的代 偿储备能力很大,因此肾功能障碍 往往在病变比较严重时才表现出来, 有些已到疾病晚期,所以注意早期 可能出现的症状非常重要。

《病理学》实验--泌尿及女性生殖 PPT课件

《病理学》实验--泌尿及女性生殖 PPT课件
医学课件 29

水 泡 状 胎 盘 : 似 葡 萄 串
医学课件 30
绒毛结构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子宫内膜
医学课件 31
正常绒毛结构
医学课件 32
35号切片:葡萄胎
绒毛肿大, 间质血管消 失

医学课件
33
绒 毛 高 度 水 肿, 间 质 血 管 消 失
医学课件
34
滋养层细胞增生
医学课件 35
医学课件 36
绒毛膜上皮癌
癌组织 由合体 和细胞 两种滋 养细胞 组成, 不形成 绒毛结 构,亦 无血管 形成
医学课件
37
36号切片:绒毛膜上皮癌-细胞滋养层细 胞
细胞滋 养细胞: 核圆形 或卵圆 形,核 膜清楚
医学课件
38
36号切片:绒毛膜上皮癌-合体滋养层细 胞
合体滋养 细胞:体 积较大, 胞浆红染, 含多核, 核大深染
医学课件
39
绒毛膜上皮癌-合体滋养层细胞
医学课件
40



组织发生 :乳腺导管/腺泡上皮 大体:外上象限最多见,浸润性生长的肿物, 切面灰白,质脆 镜下:导管内癌 浸润性导管癌(最多见) 小叶原位癌 浸润性小叶癌
医学课件 41
医学课件
42
医学课件
43
医学课件
44
静止期乳腺切片(HE染色)
医学课件 45
导管 内癌: 癌细 胞尚 未突 破基 底膜
医学课件
46
浸润性 导管癌: 癌组织 在纤维 组织中 呈浸润 性生长
医学课件
47
48 医学课件 小叶原位癌:癌变小叶体积增大,但小叶轮廓尚保存,基底膜完整。其中充满单一松散排列的癌细 胞。癌细胞呈圆形,大小形状较为一致,核圆形及卵圆形,核分裂像很少。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体为A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
发病机制:
急性增生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有研究显示C3先于IgG 沉积于肾小球基膜,提示最初的损伤可能由补体引起。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GBM和肾小囊基底膜均断裂,新月体 形成。
图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细线状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进展快,预后差,一般认为病人预后与出现新 月体的肾小球的比例有关;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血尿明显,蛋白尿较轻, 迅速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可于数周、数月 内死于肾衰。
•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GN病因发病机制
原位IC
(抗GBM等)
循环IC
原位IC
(抗植入抗原)
肾小球
炎症细胞
激活炎症介质
凝血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
(组织胺,5羟色胺) ET等)
激活补体
(C3a,C5a,C567,C5b-9)
细胞因子
(IL,TNF,TGF,
GN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
• 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见黄白色条纹。
光镜表现:
• 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脂质沉积; • 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
电镜表现:
• 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图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PASM染色)。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3章 泌尿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3章 泌尿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13章泌尿系统疾病+答案+完整解析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A、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和脏层上皮细胞B、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炎症细胞C、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D、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和系膜细胞E、肾小球周围纤维细胞和系膜细胞解析: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炎,其主要特点是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肿胀为主,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正确答案:C2、肾盂肾炎属于()A、化脓性炎B、纤维素性炎C、肉芽肿性炎D、出血性炎E、增生性炎解析: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正确答案:A3、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咯血是由于()A、肺淤血B、肺纤维素性炎C、肺化脓性炎D、交叉免疫反应引起的肺损伤E、肺空洞解析: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咯血是由于交叉免疫反应引起的肺损伤。

正确答案:D4、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电镜下的典型表现是()A、广泛足突消失B、电子致密物呈“飘带”样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C、电子致密物在系膜区沉积D、电子致密物呈“驼峰”样在上皮下;沉积E、毛细血管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解析: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称急性肾炎,光镜下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电镜特点为"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

②足突消失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特点;电子致密物沉积于基底膜为Ⅱ型膜增生性肾炎的特点;电子致密物沉积于系膜区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特点;中性粒细胞浸润于毛细血管腔内为急性肾炎早期的一般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D5、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肉眼外观呈()A、大白肾B、大红肾C、蚤咬肾D、颗粒性固缩肾E、无变化解析:颗粒性固缩肾由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正确答案:D6、慢性肾盂肾炎的肾脏肉眼观察不同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表现是():A、颜色苍白B、有大而不规则的凹陷瘢痕C、表面呈细颗粒状D、体积缩小E、皮髓质分界不清解析:慢性肾盂肾炎起病缓慢或隐匿,病程长,反复岀现肾实质的化脓性炎症,肾组织损伤,机化并瘢痕修复,表现为肾脏表面不规则的凹陷瘢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泌尿系统疾病
诊断
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尿液检查中最重要的是尿沉渣镜检,可以发 现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血液检查中,肾功能检查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了解肾脏的结 构和功能情况。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及预后
治疗
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炎、免疫抑制、利尿、降血压等措施。根据病情 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案会有所不同。其中,抗炎和免疫抑制 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发病机制
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粘附和侵袭、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环 节。病原微生物通过粘附和侵袭尿道上皮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导致 尿路感染的发生。
尿路感染的病理学改变
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在病理学上,肾盂肾炎主要表现为肾盂和肾 间质的炎症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等。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肾小球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 等感染,以及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其中,免疫因素是最 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当身体受到抗 原刺激后,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损伤和炎症 。此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参与了肾小球肾炎的 发病过程。
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类型
感染性疾病
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通常由细菌 或病毒感染引起。
结石疾病
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是由于尿 液中的矿物质在泌尿系统内沉积形成 的小块。
肿瘤性疾病
如肾癌、膀胱癌等,通常与遗传、环 境因素等有关。
其他疾病
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通常 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课程类别: 考察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学时班次:学时
教材选用:《病理学实验指导》马跃荣肖桦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病理学》,黄启福王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苏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第二版,李兰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讲教师:
教案完成时间:年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主管领导签名)
年月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4)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任务1、肾小球肾炎。

2、肾盂肾炎。

3、肾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简称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的改变(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一般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两类。

1、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抗原(肾小球基膜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膜抗原等)和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补体和DNA等)。

②外源性抗原:包括各种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药物、异体血清和类毒素等。

(2)发病机制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于肾小球内,在补体等参与下,引起肾小球损伤。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指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或经血液循环植入的非肾性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

2、肾小球肾炎的分类肾小球肾炎的类型较多,主要介绍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肉眼观察:①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颜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②肾表面光滑,可见散在的出血点,状如蚤咬,故称“蚤咬肾”。

③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清楚。

镜下观察:①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急性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临床依据:
肾小球体积
1、尿的改变
细胞数目
少尿
球囊腔内
血尿
肾小管
蛋白尿
间质改变
管型尿
2、水肿
3、高血压
病例2
1、哪一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2、病变特点? 3、推断临床表现
观察病理切片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24小时尿量500ml,尿蛋白(++), RBC (++),WBC:1-4个/低倍镜,颗粒及 透明管型(++)。血常规:Hb 106g/L(正常: 110-150g/L),RBC 3.0×1012/L(正常: 3.5~5.0×1012/L),WBC 7.8×109/L(正常: 6~10×109/L)。血液检查:非蛋白氮: 26.6mmol/L(正常14.3-25mmol/L),肌酐: 148μmol/L(正常:44.0-133.0μmol/L)。 入院后给予卧床休息,利尿,低盐、低蛋白 饮食等治疗,3周后病情好转,各项实验室 检查结果正常而出院。
观察病理切片
分析讨论
诊断:慢性性肾盂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临床依据:
肾小球体积
1、尿的改变
细胞数目
多尿 夜尿
球囊腔内
低比重尿尿
Hale Waihona Puke 肾小管2、高血压间质改变
3、贫血
4、氮质血症、尿毒症
病理学实验 14
泌尿系统疾病
-综合性实验 4
病例 1
病史摘要:患者,女,11岁。面部浮肿3天于 2003年3月10日入院。患儿1月前因“上感、 咳嗽、咽部红肿”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明 显好转,3天前早晨起床时发现眼睑浮肿,很 快波及颜面部而入院。 体格检查:T 37.8℃,P 90次/分,R 26次/ 分, BP l50/95mmHg(正常<140/90mmHg), 神清,营养、发育中等,面部浮肿以眼睑为 主,全身水肿不明显,双肾区轻叩痛,心、 肝、肺检查均无异常。
分析讨论
诊断: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依据 --------联系--------临床依据:
肾小球体积
1、尿的改变
球囊细胞
少尿/无尿
球囊腔
血尿
肾小管
蛋白尿
间质改变
2、氮质血症
3、水肿
病例3
病史摘要:患者女,54岁,因浮肿7个月,加重10 天,于2003年8月12日收人院。患者9年前曾因发热、 尿频、尿急、尿痛,伴腰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 “膀胱炎”,消炎治疗后病情好转。近年来病情反复 发作,7个月来尿量减少,全身浮肿,伴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等症状,近10天症状加重来我 院就诊。
体格检查:T 36.8℃,P 80次/分,BPl65/100mmHg, R24次/分,营养差,神志清,面色苍白浮肿,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口尿臭味,心界向左侧扩大,可闻及心 包摩擦音。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RBC 2.8×109/L,WBC 7.0×109/L, Hb60g/L。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 白细胞(++)、尿比重固定在1.009(正常: 1.015~1.025)。血液检查:非蛋白氮 29.2mmol/L,肌酐156umol/L,钾7.6mmol/L(正 常:3.5~5.3mmol/L),钠92mmol/L(正常135~ 145mmol/L), CO2CP 8.24mmol/L(正常:23~ 31mmol/L)。B超示双侧肾脏不对称缩小变形; 肾盂静脉造影显示双肾肾盂肾盏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