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耶夫主奴辩证法及其历史局限性

合集下载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

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冯波摘要:承认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马克思对阶级利益与经济基础的强调,一般认为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是相对立的。

通过梳理“主奴辩证法”与异化劳动,交换价值与承认关系的物象化,以及阶级斗争与“为承认而斗争”之间的关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承认是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与交往异化(即物化)批判的规范性标准;马克思通过坚持无产阶级的利益,坚持以阶级斗争的方式来解决异化或物化问题,这是由于现代社会建立在“物的依赖”基础上,承认就必然表现为生产资料占有、物质利益分配等利益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承认;劳动异化;物化;交往异化作者简介:冯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3-0017-12“承认”(Anerkennung/recognition)是应对或调节当代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主义所引起的社会冲突的重要道德规范。

它所关涉的现实问题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价值分歧、文化冲突、代际差异以及同工同酬等多个面向。

在价值多元化不可逆、文化多元主义成为“二战”后“政治正确”的背景下,如何形成主体间共识或客观的规范,即普遍有效的价值标准,以有效应对社会冲突与社会分裂?这是承认理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对于马克思主义规范性政治哲学的当代建构而言,承认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向度。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限于剩余价值理论,也就是说不限于分配正义问题。

马克思对“正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规范理论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研究”(19CKS009)。

17马克思哲学与承认理论的三个关联义”概念的使用仅限于交换基础上的分配领域,因此他的异化批判、物化批判很难以正义为规范性标准。

可以说,“承认”相比“分配正义”而言,所涉及的问题更广,因此可以在更多层面上成为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规范性标准。

树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辩证法”说起

树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辩证法”说起

证法” 起 , 谈 为思政 课教 学实 效性 的理论 研究 提供 一种新 的
视角和依据 。

其次 , 主人与 奴隶 的关 系是不 对等 的关 系 , 统治 ” 是“ 的
关系 。主人是完全独立 的 自为 的 自我 意识 , 而按 照科耶夫 的 说法 , 主人 的独 立性却 是虚假的。主人通 过奴隶 赖 以生存 的
关 于 自我 的 意 识 或 自我 意 识 的转 变 环 节 中 , 一 节 关 于 主 奴 有
关 系 的论 述 , 被 理 解 为 关 于 基 本 社 会 关 系 的论 述 。 对 百 种 分 析 , 中大 部 分 来 自马 克 思 主 义 的 其
而言 , 于对 自身生存 的“ 基 恐惧” 听从 主 人的安排 , , 同时正是 在为 主人 “ 服务” 的过程 中现 实的体现了与主人 的关 系 , 再次 , 正是通过劳 动过程 , 得 主奴关 系发 生 了根 本性 使 的“ 颠倒” 当然 , 。( 这里所谓 的“ 颠倒” 只发生 在意识 领域 , 而
的 具 体 环 节 中 , 们 看 到 的 不 仅 是 否 定 自身 或 是 否 定 对 方 , 我
而是 自我意识 以自身为 中介 , 而确 立和确信 它 自身和对 方 从 的存在 , 双方在对 彼此做 同样 的事情 和努 力 , 才使 得 双方 都
获得 自由。
识 的相关研究理论 成果 。本文试 图从黑格 尔 的“ 主奴关 系辩
不 开 的 。正 是在 相 互 的 活 动 中 , 方 所 感 到 的 , 论 是 扬 弃 一 无
列课 程的总称 , 不仅在完整 的学期教学 中占有一 定的课时 比 量, 而且 国家 思政 司 还要 根据 国情 的发展 , 对它 不断 的完 善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主奴辩证法引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一直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

主奴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旨在分析和理解这种关系。

本文将对主奴辩证法进行批判性探讨,探究其局限性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主奴辩证法的概述主奴辩证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被概括为主奴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一个人扮演着主宰的角色,而另一个人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主奴辩证法认为,这种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主和奴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塑造。

主奴辩证法的局限性然而,主奴辩证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将人降低为了一种被支配的存在。

在这种理论下,人们的尊严和自由被剥夺,个体的权利和意志被忽视。

这种观点忽视了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得被支配者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其次,主奴辩证法没有考虑到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可能性。

它将主奴关系视为一种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状态。

然而,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演变。

主奴辩证法的固化观点无法解释社会变革的动力和影响因素,从而限制了对社会进步的理解和探索。

主奴辩证法的问题分析此外,主奴辩证法在分析主奴关系时忽视了权力和压迫的存在。

在现实社会中,统治者往往通过权力和压迫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主奴辩证法未能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无法提供对权力和压迫的批判性分析,从而限制了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解和挑战。

此外,主奴辩证法未能考虑到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关系形式。

除了主奴关系外,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平等、合作、竞争等多种关系。

主奴辩证法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这些关系的存在,无法全面理解和解释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对主奴辩证法的批判综上所述,主奴辩证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它将人降低为了被支配的存在,忽视了个体的尊严和自由;没有考虑到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可能性;忽视了权力和压迫的存在;未能考虑到社会中存在的多种关系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对主奴辩证法进行批判,以进一步深化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

实践、世界与历史: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的历史观解读

实践、世界与历史: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的历史观解读

实践、世界与历史: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的历史观解读李西祥【摘要】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之一.科西克具体总体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对脱离人的自然辩证法和脱离人的传统辩证唯物主义的一种批判,从某种意义上说,科西克的具体总体的辩证法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维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科西克提出了一种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历史辩证法,认为正是在人的历史活动中生成了历史理性.科西克的历史辩证法的根基在于人及其实践活动,实践、世界和历史构成了理解科西克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概念.【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38)002【总页数】7页(P17-23)【关键词】科西克;实践;世界;历史;具体的辩证法【作者】李西祥【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08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之一。

国内学者对这部著作已经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赞成者有之,认为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和深化;贬斥者有之,认为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更多地受到海德格尔和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因此应该作为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而批判。

我们认为,对于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的基本思想不能停留在穿靴戴帽式的简单评价上,而应该在对其文本的解读和历史语境的关联中来理解其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关注的是科西克在《具体的辩证法》中所提出的历史观。

笔者以为,这是一个被大部分研究者所忽视了的重要问题。

我们的基本结论是,科西克的具体的辩证法在很大意义上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解读和发挥,尽管这种发挥可能有某些程度的偏离,但其基本的思路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

对于辩证法,哲学史上有着种种不同的解释。

科西克也对辩证法提出了自己的解释,正如本书的标题所标示的那样,科西克用“具体的辩证法”来命名自己所理解的辩证法,并认为具体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

《启蒙辩证法》的“主奴辩证法”解析单传友【摘要】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视角之一.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利用“主奴辩证法”重构了启蒙的辩证法,将启蒙的源头追溯至西方神话.神话已经孕育了启蒙,但启蒙的精神本质是一种权力意识和控制意识.启蒙的世界意味着普遍权力的总体控制,意味着劳动异化和恐惧的彻底化,这使得启蒙重新蜕变为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批判启蒙的目的在于重构积极的启蒙概念,重启启蒙的可能性.【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7【总页数】5页(P14-18)【关键词】《启蒙辩证法》;“主奴辩证法”;权力关系【作者】单传友【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516.35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曾指出,“在奥德修斯战船上针对塞壬采取的措施,是启蒙辩证法充满预见的隐喻。

”[1]作者引用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一段话,“但是主人把奴隶放在物和他自己之间,这样一来,他就只把自己与物的非独立性相结合,而予以纯粹的享受;但是他把对物的独立性一面让给奴隶,让奴隶予以加工改造”,以表明奥德修斯和他的水手们构成了“主奴辩证法”。

因此,“主奴辩证法”是理解《启蒙辩证法》的一个视角。

“黑格尔的主人和奴隶辩证法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关于启蒙的进程、关于它的代价的观念的原型。

”[2]296而《启蒙辩证法》的核心命题是“神话已经是启蒙,启蒙蜕变为神话”。

这意味着:第一,神话中奥德修斯的“主奴辩证法”已经是启蒙,战胜了自然,摧毁了神话,走向了自由;第二,这种启蒙最终跌落了神话,陷入了新的野蛮主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认,神话、权力和劳动的纠缠保存在奥德修斯经过海妖这个故事中。

第一,在神话中,奥德修斯历经食莲者、独眼巨人、女神喀耳刻等诸多磨难,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为什么只有在面对海妖的歌声时采取的措施象征了启蒙?第二,这种“主奴辩证法”在《启蒙辩证法》中是如何具体展开的?第三,为什么说这种措施不是像黑格尔所描述的走向普遍的精神自由,而是走向了启蒙的反面,重新陷入了野蛮?一“主奴辩证法”的历史形成严格意义地说,“主奴辩证法”是黑格尔的伟大创见,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第一,自我意识在本质上是一个类意识,也即只有通过另一个自我意识的承认才能存在。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

《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
导读》的核心理念
仰海峰
【期刊名称】《现代哲学》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黑格尔导读》是科耶夫解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重要成果.在这一解读中,科耶夫将黑格尔哲学发挥为三大主题:即主人-奴隶的辩证法、历史的终结与人的自由的实现,其中主人-奴隶的辩证法构成了整个解读的基础.在这一主题中,欲望、死亡、承认、劳动等内容被呈现出来,体现了科耶夫以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为中介对黑格尔哲学的创造性理解.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仰海峰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6.35
【相关文献】
1.在什么意义上黑格尔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思想源头?——从"卢卡奇-科耶夫解读"看 [J], 张盾
2.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启蒙辩证法 [J], 王晓升
3.辩证法之疑:黑格尔与科耶夫 [J], 吴冠军
4.科耶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及其存在论本质辨析——兼论如何理解科耶夫的"哲学人类学" [J], 夏莹
5.经验辩证法与范畴辩证法的区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分野和衔接[J], 史婉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主奴辩证法【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批判与主奴辩证法的概念二、主奴辩证法的概述1.主奴辩证法的来源和发展2.主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三、批判主奴辩证法的观点1.主奴辩证法的历史局限性2.主奴辩证法的理论缺陷四、结论:总结批判主奴辩证法的原因和意义正文一、引言在哲学史上,主奴辩证法作为一种关于社会关系的理论,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主奴对立现象。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理论也受到了诸多批判。

本文将对批判与主奴辩证法进行探讨,分析批判主奴辩证法的原因及其意义。

二、主奴辩证法的概述1.主奴辩证法的来源和发展主奴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录,后被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发展为一种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黑格尔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主人与奴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对立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主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主奴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主奴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黑格尔认为,主奴关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都可以归结为主奴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2)主奴关系是不可消除的。

黑格尔认为,主奴关系是绝对的、永恒的,任何社会都不能摆脱这种关系的存在。

(3)主奴关系具有辩证性。

黑格尔认为,主奴关系中的主人和奴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种转化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三、批判主奴辩证法的观点1.主奴辩证法的历史局限性主奴辩证法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首先,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为奴隶制度辩护。

其次,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忽略了社会中其他重要的对立关系,如贫富、阶级等。

2.主奴辩证法的理论缺陷主奴辩证法在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主奴辩证法过于强调主奴关系的绝对性和永恒性,忽视了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和阶段性。

实际上,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多种社会制度,主奴关系在不同制度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

“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主奴辩证法”思想研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历史。

其中,“主奴辩证法”被视为辩证法的核心之一,是人类对于个人自由和权力关系的一种探索。

本文将对“主奴辩证法”的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对于社会关系及个人解放的影响。

1. 主奴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主奴辩证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主奴辩证法是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的基本关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随后,黑格尔和马克思对主奴辩证法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2. 主奴辩证法的基本概念主奴辩证法的核心概念是指主和奴之间的互动关系。

主指的是拥有权力和控制力的一方,而奴则是被支配和被压迫的一方。

主奴辩证法要求主和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存的。

3. 主奴辩证法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主奴辩证法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关系的理解和重构。

在一个社会中,主奴关系是普遍存在的,不仅仅是在奴隶制度时代,在现代社会中也可以看到各种形式的主奴关系。

通过研究主奴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压迫现象,并努力寻找打破主奴关系的方法。

4. 主奴辩证法对个人解放的影响主奴辩证法认为,奴隶只有通过反抗和斗争,才能够实现个人的解放。

正是这种对主奴关系的批判和对自由的追求,催生了现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和个体解放的努力。

通过主奴辩证法的探讨,我们可以认识到个人解放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人们要警惕自己是否成为了他人的主,以及反思如何通过斗争实现个人解放。

5. 主奴辩证法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尽管主奴辩证法对于社会关系和个人解放有着重要的启示,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主奴辩证法过于强调斗争和对抗,相对缺乏对和解和合作的思考。

其次,主奴辩证法无法完全解释某些现象,比如现代社会中的主奴关系更为复杂和隐蔽,无法简单地归纳为两个角色。

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当进一步探索和发展主奴辩证法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 主奴辩证法

批判主奴辩证法主奴辩证法是一种思想理论,旨在批判和揭示主与奴的关系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

它涉及到权力、支配和被支配的问题,并试图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本质。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基本原理以及现实应用三个方面对主奴辩证法进行批判性分析。

1. 历史背景主奴辩证法最初出现在古希腊哲学中,由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在古代希腊,奴隶制社会中的主与奴的关系是社会结构的核心问题。

主奴辩证法由此产生,旨在探索人类关系中的权力和自由的辩证关系。

随着历史的演进,主奴辩证法逐渐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仍对当代社会有着深刻的影响。

2. 基本原理主奴辩证法主张主与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主的存在依赖于奴的被支配,而奴的生存则需要主的统治。

主和奴无法完全独立存在,二者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

主奴辩证法还强调主奴关系中隐藏的力量和支配机制,揭示了主的统治并非纯粹基于实力,而包含了一种心理和文化上的压迫力。

3. 现实应用主奴辩证法的思想对于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主奴关系依然存在,虽然在形式上有所转变,但本质并未改变。

例如,在经济领域,富裕阶层对贫穷阶层的支配和剥削仍然存在。

主奴辩证法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一现象,并探索解决贫富差距的路径。

此外,在政治领域,主奴辩证法也提供了对权力运行机制的批判性思考。

政治领域中的权力滥用和不公平分配无疑存在着主奴关系的痕迹。

通过主奴辩证法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权力对社会的影响,并推动建立更公正、平等的政治体制。

总之,主奴辩证法作为一种思想理论,通过批判性分析主与奴的关系,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到权力的复杂性和支配的本质,也鼓励我们思考并尝试改变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实。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续研究和应用主奴辩证法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科耶夫与隡义德的《东方学》(1).

科耶夫与隡义德的《东方学》(1).

科耶夫与隡义德的《东方学》(1)引言本论文尝试从黑格尔专家科耶夫(Alexandre Vladimirovitch Kojevnikov,简称Kojeve,1902-1968)的「主人-奴隶辩证法」来解读爱德华·萨义德(有译作萨依德、赛义德等)(Edward W. Said,1935-2003)的《东方学》(Orientalism),进而揭示萨氏作《东方学》的意图(intentions)。

一科耶夫的「主人-奴隶辩证法」科氏重要之处在于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逻辑和最终的结果。

他从黑格尔的「主人-奴隶关系辩证法」(master-slave dialectic)入手,指出现代性的基本逻辑(或说动力)是「争取承认的斗争」,也就是所谓的「承认的政治」1。

科氏认为,原初的人与动物为了生存具有同样的生物学上的欲望,如吃渴的欲望,然而后来人类发展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没有价值的欲望,如爱情、赞赏、荣誉等等,这些欲望说到底是一种要求被承认的欲望:承认其存在及价值。

由此,真正的人性立足于对承认的欲望而否定其作为既定的、自然的或动物性之存在性。

职是之故,历史中的人总渴望其特殊性的存在被普遍承认为一种绝对的价值,渴望成为在同类中具有普遍价值的惟一者。

然而,为了获得这种承认,人类社会无可避免地会产生出斗争,而正是斗争构成了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承认构成了人类的历史。

按科氏的臆想,人类的历史是这样的:起初,为了获得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入了敌人般的状态,因为人总是想被所有人承认,却反过来又不想承认他人。

那么,要求单边承认的欲望就会激发起斗争,要求对方承认自己,臣服于自己的却下。

结果是,总有些人胜利,有些人则战败。

战胜的当了主人(master, the dominant Self),战败的成了奴隶(slave, the subordinate Other)。

如此的主奴关系不仅拉开了人类历史的序幕,而且还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

吴冠军|齐泽克与科耶夫——辩证法的隐秘学脉

吴冠军|齐泽克与科耶夫——辩证法的隐秘学脉

吴冠军|齐泽克与科耶夫——辩证法的隐秘学脉齐泽克与科耶夫——辩证法的隐秘学脉吴冠军内容摘要:齐泽克被认为当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他对马克思的公开继承,主要是集中在政治面向上,即,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激进批判。

本文旨在发掘齐泽克同马克思哲学面向上的一个隐秘的思想链接,而拉康的好友、二十世纪著名的“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则是这个隐秘思想通道中的关键人物。

尽管齐泽克在其著作中几乎从未谈及科耶夫,但正是在对科氏论述的诸种隐秘继承与对抗中,齐泽克激进地翻新了黑格尔-马克思式辩证法,并以此奠定了其著述最为核心的哲学贡献。

引言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齐泽克(SlavojŽižek),被认为是晚近三十年欧陆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齐氏本人也毫不避讳地以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进行学术写作与公共发言。

然而,当我们仔细进行辨疏的话,齐泽克对马克思的继承,主要是政治性的,集中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激进批判上。

质言之,对于齐泽克而言,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提供了“正确的假说”,这个假说之价值不在于它最终能够被实现,或者人们相信它可被实现,而是在于它提供了我们去思考全球资本主义之外仍具替代方案性质的一个“好的理想”。

然而,齐泽克同马克思的思想链接,实则还有一条隐暗的羊肠小道,站在这条通道上的关键人物,就是拉康(Jacques Lacan)的好友科耶夫(AlexandreKojève)。

本文旨在梳理出齐氏在哲学层面上,经由那位著名的“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而对马克思构成了一个隐秘继承:通过其近三十年英文著述之发表,齐泽克哲学贡献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对黑格尔主义辩证法的一个激进重述,而这个重述——尽管齐氏本人未予承认——恰恰是由科耶夫奠定下实质性的基础。

一、否定与革命:科耶夫的辩证法众所周知,波普(Karl Popper)在其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里,将黑格尔视作为柏拉图的“直接追随者”,“代表了柏拉图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的'缺环’”,并将“黑格尔的成功”称作为“不诚实时代与不负责任时代之肇始”。

主奴辩证法及其现实性思考

主奴辩证法及其现实性思考

主奴辩证法及其现实性思考
答:主奴辩证法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在自我意识的阶段提出的关系辩证法。

一是独立的意识,它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另一个为依赖的意识,它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前者为主人,后者是奴隶。

那么,克服主奴关系成为黑格尔绝对精神的主要目标。

本来黑格尔在分析主观精神的发展提出主奴关系辩证法,但这可以集中看到黑格尔的思维的动力学模式及其一些缺陷。

黑格尔后来在《精神哲学》又分析了主奴关系的辩证法,黑格尔的思考比《精神现象学》成熟,淡化了对主奴关系辩证法的激情,但基本思路没有变。

主人和奴隶是<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章节中的一对范畴.自我意识是双重化的统一,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产生主人意识和奴隶意识.通过对死亡的恐惧和劳动陶冶,主奴关系发生倒转,主奴辩证法产生.这一辩证法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及趋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殖民主体与他者身份_主奴辩证法的嬗变

殖民主体与他者身份_主奴辩证法的嬗变

第35卷第3期2011年5月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angtan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Vol.35No.3May.,2011殖民主体与他者身份———主奴辩证法的嬗变*罗如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摘要: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主要经历了从黑格尔、萨特到法农的衍变历程。

黑格尔首次将主奴关系的欲望辩证法引入主体的认同机制,将主体的认同与他者密切关联,而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则是主体认同的普遍性机制。

萨特秉承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的基本观念,将“凝视”揭示为一种人类本体论上的敌对关系,主体是在他人凝视的眼光中来完成自我塑造的。

法农则将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萨特的凝视暴力理论直接运用于后殖民的批评实践,开创了其后的后殖民话语潮流。

关键词:主奴辩证法;黑格尔;萨特;法农;凝视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81(2011)03-0104-05后殖民理论主要是就殖民状况及其后果进行非/去殖化的再解读,殖民统治与话语的核心所在是殖民者与受殖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就此主要讨论从黑格尔、萨特到法农的对于殖民者与受殖者身份认同之间、殖民主体与殖民他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论述,从多种话语的角度分析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及其认同机制。

一、主奴身份意识的嬗变———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后殖民理论家一致承认殖民主体与被殖民主体之间的“主从特性”:“一种‘殖民/帝国主体性’(colonial/imperial subjectivity)始终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优先性,而本土或附属的主体,则仅仅被视为二次性的‘主体效果’(subjective effect)。

”[1]7殖民主体与他者之间复杂的认同关系首先在黑格尔的主奴关系的辩证法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阐释。

黑格尔首次将主奴关系的欲望辩证法引入主体的认同机制中,将主体的认同与他者密切关联,而主奴关系的辩证法则是主体认同的普遍性机制。

科耶夫主奴辩证法

科耶夫主奴辩证法

科耶夫主奴辩证法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可真是个超有趣又有点烧脑的哲学概念呢。

一、啥是主奴辩证法。

科耶夫的这个主奴辩证法呀,就像是在讲一个关于两个人的故事。

在最开始的时候呢,有两个人,他们都想被对方承认,都想成为那个主导的人,就像两个小孩抢玩具一样,都觉得自己才应该是玩具的主人。

这两个人就开始争斗啦。

在争斗的过程中呢,有一个人比较勇敢,也可能是比较强壮或者更有冒险精神,他就不怕死,愿意为了得到对方的承认去拼命。

而另一个人呢,他可能有点胆小,在面临可能丢掉性命的危险时,他退缩了。

于是呢,那个勇敢的人就成了主人,胆小的就成了奴隶。

二、主奴关系的形成。

主人呢,他就开始享受奴隶的服务啦。

他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啥都不用干,让奴隶去干活就好了。

他以为自己可威风啦。

但是呢,主人其实也有烦恼哦。

他的这种威风是建立在奴隶对他的承认之上的。

要是奴隶有一天突然不承认他了,他就会觉得自己好像少了点什么,就像一个国王突然没了臣民的朝拜,心里空落落的。

而奴隶呢,虽然他看起来很可怜,整天都得干活。

可是呀,奴隶在干活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很多技能。

他知道怎么种地,怎么盖房子,怎么制作东西。

而且呀,奴隶心里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呢。

他虽然表面上服从主人,但是心里可能在想:“哼,你就知道指使我,你都不知道这些活是怎么干的,要是没有我,你啥都不是。

”三、主奴关系的反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

奴隶因为一直在劳动,一直在学习,他变得越来越强大。

他的能力慢慢地超过了主人呢。

这时候,主人还在那里傻乐,还以为自己永远是老大。

可是呢,奴隶心里已经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就像一个学徒,跟着师傅学了好久,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比师傅还厉害了。

奴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不再满足于被主人压迫。

他可能会想:“我为什么要一直听你的呢?我现在比你强多了。

”于是呢,奴隶就有可能开始反抗主人,这个时候主奴关系就有可能发生反转啦。

四、主奴辩证法的意义。

这个主奴辩证法可不仅仅是在讲两个人之间的故事哦。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溯源与展望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溯源与展望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溯源与展望作者:李相中来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李相中(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摘要:理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首先应该理解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史来源。

通过回顾和考察历史终结论的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出,黑格尔的历史终结思想通过其历史哲学和“最初之人”的人性论思想来体现;科耶夫的历史终结思想在他对主奴辩证法的独特阐释中得以展现;福山在黑格尔和科耶夫历史终结思想的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系统的历史终结思想。

但是福山的历史终结思想面临着左右翼的批判和中国模式的现实挑战,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不过是一种新的乌托邦,历史正在展开,竞争仍在继续,历史不会终结。

关键词:历史终结论;最初之人;主奴辩证法;中国模式中图分类号:B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4)03-0102-101989年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发表在《国家利益》上,当时适逢苏东剧变。

扩展后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出版于1992年,历时已二十余年。

最近,国内网络流行福山“思想巨变”的报道:福山终于被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所折服,要重新考虑“历史终结论”。

但是刘擎证实这篇网上报道是对福山的某些言论作了脱离语境的选择性编译,产生了某种误导倾向[1]。

赵信表明国内网络上流传的许多关于福山“悔改”的论述,很多是对原文的选择性摘引、过度诠释、断章取义,或者是直接篡改原意,随意创新。

这些不负责任的摘引已经影响了国内舆论[2]。

面对中国模式的挑战,福山确实对中国的独特体制有更多关注,而且认为其拥有一些相对于其他威权体制的优势和灵活性。

但是福山并未改变其核心观点: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是普适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是人类历史的终极政体。

福山说:“现在对自由民主挑战最大的是中国,中国结合了威权政府和局部市场化经济,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

……但是,这一模式不可能真正成为东亚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替代性方案,因为这一模式具有文化独特性:中国继承了两千多年的高效行政系统,历史悠久的德性统治、公务员科举考试、重视教育和对技术官僚的推崇。

科耶夫对主奴辩证法的解读

科耶夫对主奴辩证法的解读
其 对 规 范性 的 暗 示 。
[ 关键 B 5 6 5 .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3 4 9 2 ( 2 0 1 3 ) 1 2— 0 0 0 7— 0 5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1 0—1 6


对《 精神 现象 学》 的哲学人 类学解 读
章感性 确定 性 , 作为意识 , 是 自我 意识 的存 在 条件 ,
第一章 的 目的是说 明从感性 确定性 出发无法 达到 自
科耶 夫认 为 , 关心 的首要 问题 是 : “ 人 和 人 的 历 史进 化必须 是 怎样 的 , 才 能在 进 化 中 的一 个 特 定 时 刻 由一个恰好 叫做黑格 尔的人类个体 , 发 现他具有 一 种不是揭示存 在的一个特殊 和暂 时的方面 ( 被他错 以
史开 始 的必 要 和 充 分 条 件 。 _ 3 特别地 , 他 认 为第 一
的” , 本文仍 然 打算从 一 个 新 的角 度 出发 , 以对 规 范
性 问题 的暗示 为线索 来 分 析 他 的理 论 , 挖 掘 他 的 阐 释 中对 当今 的黑 格尔研 究仍 有启 发 的方 面 。
我意识 。 l 4 但 感性 确定 性 这一 章 明显是 关 于 感 性确 定性 这一 意识结 构本 身 的失 败 , 科 耶夫 的解 释 似乎 很难体 现这 一点 , 更 不 用说 这 种 解 释没 有 考 虑前 三 章之 间 的辩 证关 系 。
为是存在整体的那个方面) , 而是按照事物 自在和 自 为的样子揭示存在整体的绝对知识? ” _ J 因此 , 《 现象
许 多对黑格 尔研 究 有 价值 的洞 见 。 因此 , 虽 然 科 耶 夫对 黑 格 尔 的 阐释 被 认 为 是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 过 时

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的欲望关系

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的欲望关系

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的欲望关系
张一兵
【期刊名称】《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柯热夫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思想家,经过他的解读,使黑格尔哲学成功地反击了当时一统天下的新康德主义,而成为法国学界共同的理论基底.他的解读的焦点,是<精神现象学>中的主奴辩证法,其解读逻辑中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关系性自我意识和他人的欲望.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张一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5
【相关文献】
1.树立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我意识——从黑格尔“主奴关系的辩证法”说起 [J], 王佳
2.黑格尔主奴关系辩证法述论 [J], 张典
3."主奴辩证法"的扬弃与承认的重建——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论到马克思的承认理论 [J], 陈良斌
4.“主奴辩证法”抑或“灵肉辩证法”?——论黑格尔“非对称性承认”中的“弱悖反”及其“目的论”规定 [J], 李逸超
5.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存在——黑格尔主奴辩证法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关系 [J], 郑忠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理念及其历史意义——以《法国国是纲要》为核心的考察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理念及其历史意义——以《法国国是纲要》为核心的考察

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理念及其历史意义——以《法国国是纲
要》为核心的考察
方敏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二战刚刚结束,科耶夫就向戴高乐提交了一份《法国国是纲要》,指出法国不能再固守民族国家的旧梦,必须以拉丁-天主教文明为依托,联合欧洲的其它拉丁国家,建立“新拉丁帝国”,才有可能保全法国的政治存在和独特的拉丁文明,从而带领拉丁世界走出一条不同于美苏的“第三条道路”.
【总页数】3页(P1-3)
【作者】方敏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5.6
【相关文献】
1.《精神现象学》中的主人-奴隶的辩证法——科耶夫《黑格尔导读》的核心理念[J], 仰海峰
2.法国在欧洲战后格局中的定位--述评科耶夫的《法国国事纲要》 [J], 韩广召
3.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巩固阶段 [J], 鲜乔蓥
4.法国左翼知识精英对黑格尔的接受和形塑(1920—1960)——巴塔耶与科耶夫的
思想论争 [J], 肖琦
5.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 [J], 孙向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耶夫主奴辩证法及其历史局限性
亚历山大·科耶夫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思想家,经过他的解读使黑格尔哲学成为法国学界共同的理论基底。

科耶夫认为,“主奴辩证法”揭示了欲望和历史的辩证关系,它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核心。

历史的开始是欲望,而随着历史的展开欲望才得以满足,欲望如果得到完全满足,也就表明了历史的终结。

与原初语境中的黑格尔哲学相比他对于黑格尔的解读无疑是有偏差的,“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者早已认识到,科耶夫对黑格尔的解读具有异乎寻常的缺陷,尽管差异程度尚未被完全领会。

尽管黑格尔有时是一位非常富于想象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仍然具有某种审慎,这在科耶夫的作品中完全看不到。

”科耶夫不是黑格尔著作的单纯批注者,而是把黑格尔哲学看作是他个人哲学反思的资源,他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黑格尔导论》一书整合了科耶夫上课时的讲稿和学生所做的笔记,科耶夫对黑格尔哲学的思考大多集中在此。

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以原有文本为基础,将海德格尔、尼采等哲学家的思想渗透到自己对《精神现象学》的理解之中,在具有自己特色的解读框架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结合了哲学、历史等学科,“科耶夫关于黑格尔的解读,是他个人所做的评论,更是他本身原创的哲学思考。

”。

我们可以认为,对于黑格尔哲学,科耶夫所进行的“癫狂性”的解读,大大地影响了当代理论场域中关于历史的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同质的国家、他者、欲望与人性等许多问题的讨论。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出生、工作、死亡三个阶段介绍了科耶夫的生平,然后介绍了科耶夫主奴辩证法的思想来源,主要从黑格尔、海德
格尔、马克思来谈,最后说明了科耶夫对多种思想的整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

第二部分,首先笔者从欲望、承认、劳动这三个层面具体地论述了科耶夫理解中的主奴辩证法,以及其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批判,然后论述了科耶夫的历史终结论的概念,及其与新自由主义、新拉丁帝国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并说明了该理论的虚假性。

第三部分,笔者重点论述了在唯物史观视野之下科耶夫的辩证法存在的两条理论缺陷,即第一点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直接解读为“人”,第二点忽视了人的社会关系维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进行了对比,从而显示出科耶夫哲学中的局限性,最后笔者简要地介绍了几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对科耶夫主奴辩证法的接受与超越。

通过梳理科耶夫的主奴辩证法来更好的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希望可以为我们理解诸如黑格尔、马克思等影响科耶夫哲学的思想巨擘打开一扇门,同样也可以做为是理解受科耶夫思想影响的当代法国哲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