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3年国民总收入及职工平均工资

合集下载

2003-2013全国经济数据

2003-2013全国经济数据

2.1经济、人口、政策分析
2.1.1 宏观
◆自2003年以来的GDP和人均GDP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
◆FDI及其增长
◆经济产业结构
◆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
◆家庭消费结构变化
◆人口总量、人口构成及人口增长趋势
◆家庭结构及其变化
◆家庭居住面积变化
◆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长
◆城市规划发展研究分析
◆区域产业发展情况
◆其它可能影响地块的长期发展的因素,包括政府相关的、可能影响项目执行进程的相关政策法规、城市发展规划等。

2.1.2 南京市地产
◆房地产投资总额及增长
◆房地产竣工面积及增长
◆房地产施工面积及增长
◆房地产销售面积及增长
◆房地产销售平均价格及走势
◆其它可能对于本项目区域内房地产业发展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容
另外根据资料的可取得性,对所服务城市及重点规划区域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研究。

2.1.3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近一年来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本项目的直接及间接影响
◆应对措施。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要]国家统计局今日(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完成了年初设定的7.5%的调控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29547元和8896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6%。

2013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科学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四季度增长7.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7%。

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上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

其中,夏粮产量13189万吨,增长1.5%;早稻产量3407万吨,增长2.4%;秋粮产量43597万吨,增长2.3%。

全年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7%;油料产量3531万吨,增长2.8%;糖料产量13759万吨,增长2.0%。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37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5493万吨,增长2.8%。

生猪存栏47411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71557万头,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禽蛋产量2876万吨,比上年增长0.5%;牛奶产量3531万吨,下降5.7%。

二、工业生产增势平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9.5%,二季度增长9.1%,三季度增长10.1%,四季度增长10.0%。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_樂樂_新浪博客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

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是1978年的40.5倍,年均增长13.6%。

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1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64元,比上年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40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200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870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200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1999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346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199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7479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1997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470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996年,全国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210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199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500元,比上中增长21.2%,扣除物价影响,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2.8%;1994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4538元,比上年增加l167元,增长34.6%,扣除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长7.7%1993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3236元,比上年增长19.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长2.8%;1992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2711元,比上年增长15.9%,1992年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为108.6%,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6.7%。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
603。07
904.60
4523。00
2
0.50
1948
14。1%
524.20
786。30
3931。50
1999
13778
1148.17
1493
12.2%
459.27
688.90
3444。50
1998
12285
1023。75
1266
11。5%
409。50
614。25
3071。25
1997
11019
918.25
哥伦比亚
5,480
6,100
7,020
7,610
7,780
阿塞拜疆
5,370
5,530
6,290
7,350
7,590
保加利亚
6,630
6,870
7,070
7,280
7,420
中国
4,300
5,000
5,870
6,740
7,380
白俄罗斯
5,990
6,130
6,400
6,780
7,340
马尔代夫
6,090
月平均工资
增长额
增幅%
40%
60%
300%
2020
2019
2018
2
67.00
9122
9。9%
3386。80
5080.20
25401.00
2
6。00
7439
8。7%
3082.00
4624.00
23118.00
2
.00
7478
9.6%
2834。40

801编号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801编号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3444.50 3071.25 2754.75 2394.75 2036.00 1635.00 1130.75 850.50 719.25

我国历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及增长率
年度 平均工资(元) 增长率(%)
1978 1980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580 1826 1881 1908 2423 2451 4532 4561 5044 4171
城镇 集体
23 30 121 254 554 650 662 714 925 1000
其他
平均货币工资(元)
合计
国有
城镇 集体
445
446
348
495
496
415
517
519
464
527
534
453
601
3729 8.3% 1614.80 2422.20 12111.00 4848 12.2% 1490.50 2235.75 11178.75 3770 10.4% 1328.90 1993.35 9966.75 3289 10.0% 1203.23 1804.85 9024.25 4460 15.7% 1093.60 1640.40 8202.00 4303 17.9% 944.93 1417.40 7087.00 3317 16.0% 801.50 1202.25 6011.25 2636 14.6% 690.93 1036.40 5182.00 2366 15.0% 603.07 904.60 4523.00 1948 14.1% 524.20 786.30 3931.50

荆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荆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省统计公报2008-08-03 07:22:54 阅读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荆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央继续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全面推进工业兴市,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据初步核算(下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93.0亿元,比上年增加3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6.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完成124.4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完成151.7亿元,增长9.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上年的5590元提高到6158元。

全市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6:31.0:38.4调整到29.8:31.6:38.6,三次产业呈现协调发展的态势。

市场物价涨幅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5%,呈现小幅上涨态势。

其中,食品、文化教育用品、居住价格分别上升3.9%、1.0%、6.6%,衣着、家庭设备、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分别下降2.1%、0.3%、3.0%、,医疗保健价格降幅为4.0%。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1.5%。

劳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9.6万人,比上年增加1.8万人,其中: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41.4万人,比上年增加0.5万人,增长1.2%。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比上年减少0.27万人,集体经济比上年减少0.23万人,其他经济增加1.0万人。

分行业看,制造业比上年增加0.20万人,建筑业增加0.38万人,教育单位增加0.14万人。

农村劳动力208.5万人,比增加0.3万人。

2013年中国各行业各地区平均工资

2013年中国各行业各地区平均工资

2013年中国各行业各地区平均工资2014年05月27日 09:48:22来源:新华财经新华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网站27日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统计局在一套表联网直报单位范围内对不同岗位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涉及16个行业门类的87万家法人单位。

调查单位的就业人员按岗位分为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类。

调查数据显示,全部调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5676元,其中,单位负责人107374元,专业技术人员63074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46403元,商业、服务业人员39322元,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0044元。

单位负责人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35倍;商业、服务业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86%。

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73。

分四大区域看,东部地区岗位间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3.09;中部地区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23。

分行业门类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5.65;建筑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小,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17。

7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6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6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18,房地产业3.5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19,批发和零售业2.88;9个行业岗位工资差距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低到高依次是:建筑业2.17,住宿和餐饮业2.40,卫生和社会工作2.51,制造业2.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0,采矿业2.6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65,教育2.69。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外商投资企业岗位工资差距最大,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5.35;其次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01;第三是国有单位,最高与最低之比是3.19。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

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GDP和人均GDP一览(1952—2012年)中国大陆历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览(1952—2012)——————————————————————————————————————————————中国历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和GNI(国民总收入)一览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2月1日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

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658亿美元,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1074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196亿美元,收益逆差218亿美元,经常转移逆差1亿美元。

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31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516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40亿美元(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347亿美元,特别提款权及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减少7亿美元。

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65亿美元。

2012年,我国收益项目逆差235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37亿美元。

以此测算,2012年我国国民总收入(GNI)约为8203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7%;人均国民总收入约6073美元。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DI)约82071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99.8%;人均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约6076美元。

——————————————————————————————————————————————中国与西方七国集团GDP和GNI数据一览(世界银行版)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10年,中国及七国集团现价GDP分别是:美国145265亿美元、中国59266亿美元、日本54609亿美元、德国33097亿美元、法国25600亿美元、英国22461亿美元、意大利20514亿美元、加拿大15741亿美元。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1949-2014)
年份
职工人数(万人)
平均货币工资(元)
合计
国有
城镇
集体
其他
合计
国有
城镇
集体
其他
1949
1950
1951
1952
1603
1580
23
445
446
348
1953
1856
1826
30
495
496
415
1954
2002
1881
121
517
519
464
1955
3502
132
1935
2055
1557
2707
1990
14059
10346
3549
164
2140
2284
1681
2987
1991
14508
10664
3628
216
2340
2477
1866
3468
1992
14792
10889
3621
282
2711
2878
2109
3966
1993
14849
10920
3393
4538
34.62
1995
5500
21.20
1996
6210
12.91
1997
6470
4.19
1998
7479
15.60
1999
8346
11.59
2000
9371
12.28
2001
10870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06年)200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一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保持近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

初步核算,广西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破300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4000亿元,达到4063.3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

2002年以来,我区生产总值增长已连续四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分别为10.5%、10.2%、11.8%和12.7%,近两年保持在11%以上,经济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2.5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04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增加值1655.70亿元,增长10.2%。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2%、37.0%和40.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6和0.8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6.2%和32.0%。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图2 “十五”时期粮食产量与增长速度图3 “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图5 “十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速度图6 “十五”时期进出口情况图7 “十五”时期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与增长速度全年水资源总量2743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水资源2098立方米,增长13.0%。

全年平均降水量628毫米,增长4.6%。

年末全国45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227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83亿立方米。

全年总用水量55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0.5%。

其中,生活用水增长6.9%,工业用水增长3.7%,农业用水减少1.6%。

万元GDP用水量357立方米,下降8.7%。

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27立方米,与上年持平。

全年曾有2163万人口、1969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

国土资源调查及地质勘查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69处,其中,能源矿产地40处,金属矿产地58处,非金属矿产地64处,水气矿产地7处。

有72种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其中,石油9.43亿吨,天然气5263亿立方米,原煤698亿吨。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637万公顷。

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营造林面积543万公顷,占全年营造林面积的85.2%。

全国共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66个,自然保护区达到234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499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5%。

国家地质公园达138个,其中新批准53个。

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万平方公里,新增实施水土流失地区封育保护面积6.3万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2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增长10.6%;原油3.0亿吨,增长2.1%;天然气500亿立方米,增长20.6%;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增长13.4%;核电523亿千瓦小时,增长3.7%。

主要原材料消费中,钢材4.0亿吨,增长20.1%;氧化铝1561万吨,增长21.7%;水泥10.5亿吨,增长9.0%。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成都市统计局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6年 2月26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狠抓“项目年”的各项工作,在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预期目标,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综合经济运行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7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7亿元,增长20.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1.0亿元,增长9.6%。

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为7.7:42.5 :49.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9.9%、36.9%。

市场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3%。

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4.0%。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19.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1万人。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76.5万人,增加38.3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4万人,“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5%。

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达132.7万人,比上年增加9.6万人,其中转移出省的21.7万人,增加1.4万人,省内市外23.9万人,增加1.7万人。

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84.2亿元,增长21.0%。

民营经济占GDP 的比重为45.7%,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企业家对经济增长保持较强信心。

2005年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达132.53点;企业家信心指数达130.56点。

银川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银川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银川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正文:---------------------------------------------------------------------------------------------------------------------------------------------------- 银川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银川市统计局2006年)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兴工强市的战略构想,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银川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8.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30.05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139.39亿元,增长11.0%。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6%、45.1%、48.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726元,增长1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见表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1%。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0%,其中轻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重工业品的出厂价格上涨7.5%。

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2.6%。

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8.05万人,与上年持平,其中国有经济在岗职工15.34万人,增长7.3%;集体在岗职工0.52万人,下降15.0%;其他经济在岗职工12.19万人,下降8.8%。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及相关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

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

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

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

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

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中国历年职工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统计(最新)
4,520
5,170
5,300
约旦
4,120
4,370
4,660
4,940
5,160
马其顿王国
4,630
4,730
4,680
4,900
5,070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4,680
4,680
4,600
4,780
4,770
斐济
3,650
3,710
4,020
4,370
4,540
阿尔巴尼亚
4,360
2162
1908
254
527
534
453
1956
2977
2423
554
601
610
547
1957
3101
2451
650
624
637
571
1958
5194
4532
662
536
550
470
1959
5275
4561
714
512
524
430
1960
5969
5044
925
511
528
409
1961
5171
4171
南非
6,240
7,050
7,640
7,410
6,800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6,030
6,070
6,340
6,540
6,560
秘鲁
4,390
4,890
5,680
6,270
6,410
伊拉克
4,400
4,870
6,180
7,000

2013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2013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4年2月24日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07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6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31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640万人,出生率为12.08‰;死亡人口972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4.92‰。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45亿人。

表12013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单位:万人指标年末数比重%全国总人口136072100.0其中:城镇7311153.73乡村6296146.27其中:男性6972851.2女性6634448.8其中:0-15岁[4](含不满16周岁)2387517.5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95467.660周岁及以上2024314.9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1619.7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就业持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977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824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历年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职工平均工资

历年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92年~2008年)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与2007年相比,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加了4297元,增长17.2%,增幅回落1.5个百分点。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0%。

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932元,是1978年的40.5倍,年均增长13.6%。

2006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1001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7%;2005年,全国城镇单位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364元,比上年增长14.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8%;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24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4040元,比上年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002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422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2001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0870元,比上年增长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2%;2000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9371元,比上年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1999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8346元,比上年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1%;1998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7479元,比上年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2%;1997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470元,比上年增长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996年,全国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为6210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1995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5500元,比上中增长21.2%,扣除物价影响,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2.8%;1994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4538元,比上年增加l167元,增长34.6%,扣除城镇居民生活费用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长7.7%1993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3236元,比上年增长19.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平均工资增长2.8%;1992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2711元,比上年增长15.9%,1992年职工生活费价格指数为108.6%,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6.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