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物画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体 系,以顾偿之、陆探微为代表的“细密精致而富丽”的画 风。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富丽,称之为“密体”;以 张僧繇为代表的简练概括的画风,人物造型简练,赋彩单 纯“迹简意淡而雅正”称之为“疏体”。唐代吴道子突破 了当时工细密描、重彩积染的一般画风,创造了水墨淡彩 及白描的新形式,吴道子作画时“落笔生风”,在用线上, 追求遒劲雄壮,飞扬流动的美感,即所谓“吴带当风”, 在用色上,“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绩素”即所谓 “吴装”。
张 僧 繇
东晋 顾恺之 《女士箴图》
吴 道 子 唐 代
两宋人物画相当发达,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画家, 题材范围也比过去更加广泛。元代以后,由于主流转入 山水和花鸟,人物画走向衰微。明清和近代出现了不少 优秀的人物画家,特别是任伯年,继承文人画的笔墨, 大胆吸收西洋画的技法,他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善 于汲取外来艺术的长处,从而创造了雅俗共赏的风格, 拓宽了人物画的,创作途径,对现代人物画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






中 国





代 绘



《 秋 山 问 道 图
山 路 松 声 图 》
主 流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 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 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 的主观情趣。
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 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 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 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 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 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 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五代两宋山水画发展很快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理 法大备,名家辈出,如“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 范宽以及马远、夏圭等、著名山水画家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 远,即所谓“成于宋”。元代始于赵孟兆页,完成于元四家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又一次重要变革,摆脱了 宋人院体画风格,重视主观抒发,追求简淡高逸、苍茫深秀 的艺术情趣。他们用于笔鼓擦代替湿笔晕染,逐渐用纸张代 替绢素,此即“变于元”。
服务。
南宋
元代
追求细节真实 和诗的意境
重诗情画意。
有我之境
重在抒发画家内 心思想情感,自 然景物描写为次。
明清两代画派纷起,风格多样,技法更加丰富。但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崇古守 旧,以模仿为主,强调笔墨技巧,脱离现实生活,明代 董其昌是这倾向的代表人物;有生活气息的山水画。清初 “四僧”是这种倾向的代表人物。
中国画的基础知识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 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 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 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 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 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清 郑 板 桥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美术史学者一致认 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虽然早在东晋顾恺 之的《洛神赋图卷》上已出现了山水树木,但它是作为人 物的背景,有浓厚的装饰风味,现在所能看到最早的山水 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其基本画法是有勾无皴, 极重视色彩,所描绘的湖光春色艳丽明媚。唐代以李思训、 李昭通父子为代表的一批青绿山水画家,继承并发扬这一 传统。盛唐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 王维、张璪及中晚唐画家创造了水墨山水,此即山水画 “始于唐”。
出水芙蓉图 (中国画)
中国的花鸟画不仅是表现花鸟之美,而且是以描绘 花鸟为媒介,抒发和表达人的观念和情感。历代中国花 鸟画家巧妙地运用喻、比、兴等手法,通过富于情感的 花鸟形象,表述画家对当时的社会、人生的体验和认识。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 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 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 不畏“千磨万折”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坎坷、 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的刚正不阿、孤做倔强的性格。
齐白石作品欣赏
潘天寿作品欣赏 《露气》
潘天寿作品欣赏
局部
局部
吴昌硕作品欣赏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 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 这种综合性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
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 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 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 使用,虚实相生。
任 伯 年
中国花鸟画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举凡花卉、 翎毛、走兽、草虫、鳞介、蔬果、树石、器物、池沼、溪 潭、林莽、草地等等,除人物以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 属于花鸟画的表现范畴。生活中的花鸟本身就有着人们共 同感受的自然美,它们可以陶冶情操,令人心旷神怡,如 牡丹之富丽,水仙之素雅,松竹之刚劲,藤萝之繁茂以及 仙鹤之举止不凡,雄鹰之志在千里,孔雀之美丽卓艳…… 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美的共鸣。
六 君 子 图
倪 瓒
干草车 (油画 ) 康斯泰勃尔

(英)
高远 深远 平远
《 青 卞 隐 居 图 》 元 王 蒙
《早春图 》北宋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的感觉 。“形”的目的是为了“神”,“神”的基础是“形”。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表现任何形 象,形似仅仅是手段, 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画像,称作 “传神”。
山水画发展脉络概况 魏晋时期萌芽
东 晋 。 顾 恺 之 〈 洛 神 赋 图 〉
隋:独立成画科 隋: <<游春图>> 展子虔
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
唐:李思训 南宗:青绿山水(金碧山水) 北宗:水墨山水
唐:王维
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北宋
无我之境
重在画家对 自然景物的 感受和描写, 画家为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