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添加剂

合集下载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引言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食品的质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增强食品的色泽和香味等。

然而,不恰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我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

条例内容第一章:总则本章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的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规定。

其中,明确了本条例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旨在保障食品安全,并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使用者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分类和标识本章对食品添加剂根据使用范围和作用进行了分类,并规定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要求。

在食品包装上,应清晰标注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名称、用途和最大使用量等信息,以便消费者了解并做出选择。

此外,本章还对食品添加剂的原料、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本章主要涉及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规范。

其中包括方面的要求:1.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制度,并进行备案。

该制度应包括食品添加剂的购进、储存、使用和检验等环节的管理规定。

2.食品生产企业应确保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的要求。

对于使用新型食品添加剂的,应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试验报告,并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3.食品生产企业应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其使用安全和合理性。

同时,应建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记录,保留至少2年的时间。

第四章:监督管理本章明确了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益,旨在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合法使用和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监督检查,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标签、广告宣传等的监管。

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

第五章:法律责任本章对违反本条例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法律责任的规定。

主要包括罚款的金额、不同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等。

结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供了法律依据。

食品添加剂第二章 抗氧化剂

食品添加剂第二章 抗氧化剂
抗坏血酸、异抗坏血酸(钠)、 茶多酚、植酸、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坏血 酸钙、抗坏血酸钠、甘草抗氧化物、磷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羟基硬脂精 (00.017)、4-己基间苯二酚、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乙二胺四乙 酸二钠钙,茶多酚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
§2.抗氧化剂
按来源: 按溶解性:
R ·+ HOO ·, ROO ·、R ·等又可进
攻油脂,或发生二次氧化,生成醛、
醛、酮、酸等 酮等二次氧化产物。
油脂氧化的终产物,给 制品带来酸败。
链终止阶段:自由基相互结合。
2)光氧化:是不饱和脂肪酸与单线态氧直接发生氧 化反应.
• 光敏素(基态)+hυ→光敏素*(激发态) • 光敏素*(激发态)+3O2→光敏素(基态)+1O2 • 不饱和脂肪酸+1O2→氢过氧化物
按照作用方式:
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天然抗氧化剂:
BHA、BHT、PG 茶多酚、植酸等
油溶性
水溶性 兼溶性
BHA、BHT、VE Vc(异Vc )、茶多酚 Vc(异Vc )、棕榈酸酯
自由基吸收剂、金属离子螯合剂、氧清除剂、
过氧化物分解剂、酶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
单线态氧淬灭剂等。
作用机制
四、抗氧化剂的作用机制
第二章 食品抗氧化剂
一、绪论
氧化
• 狭义地,氧元素与其他的物质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 广义的氧化,指物质失电子(氧化数升高)的过程。
自由基和活性氧
自由基: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
活性氧:分子氧在还原过程中的一系列中间产物.活 性氧包括以自由基形式存在和不以自由基形式存在 的具有高活性的中间产物
色、香、味等)没有影响; (4)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 第二章 2.一些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1 第二章 2.一些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凝固剂
盐卤、硫酸钙、氯化钙
提高食
品营养
品营养强化剂
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
2.一些常用的食品添加剂
常用食品
添加剂
防止
食品
腐败
变质
防腐剂
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
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没食子酸丙酯(PG)
改善食
品外观
和口感
着色剂
食用天然色素:辣椒红、叶绿素、姜黄、红曲、β胡萝卜素;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
发色剂
硝酸钠、亚硝酸钠
漂白剂
亚硫酸氢钠、硫磺、过氧化苯甲酰
甜味剂
天然甜味剂:蔗糖、果糖、甜菊苷;合成甜味剂:糖精、甜蜜素
酸味剂
醋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苹果酸
鲜味剂
谷氨酸钠(味精)
食用香精
橘子香精、柠檬香精
改变食
品状态
膨松剂
碳酸氢钠、碳酸氢铵、明矾
乳化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单硬脂酸甘油酯
增稠剂
琼脂、食用明胶、果胶、海藻酸钠

第二章添加剂

第二章添加剂
按其作用机理分为: 光屏蔽剂 紫外线吸收剂 猝灭剂 自由基捕捉剂
常见品种:
P80表2-7 四、生物抑制剂(自学)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
第二节 增塑剂 plasticizers 一、作用与分类 增塑剂能使高分子材料制品塑性增加,改进其柔 韧性、延伸性和加工性 Plasticizers are added to plastics to improve its workability, flexibility, distensibility, processability, and to reduce the brittleness (脆 性) of the product. This is achieved by lowering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below room temperature, thus achieving a change in properties from those of a hard brittle, glasslike solid to those of a soft, flexible, tough material .
第三节
润滑剂lubricant
Lubricants are added to improve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material during its processing. They operate by reducing the melt viscosity or by decreasing adhesion between the metallic surfaces of the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the material being processed.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二章 食品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教案(第2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食品防腐剂二、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本章主要讲述食品防腐剂的定义、分类、来源。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食品变质的基本条件,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使用条件,掌握常用防腐剂化学性质和使用方法。

要求:1掌握熟悉食品防腐剂的定义;2.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机制;3.掌握食品防腐剂的化学性质;4、掌握食品防腐剂的添加剂量和作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使用条件,掌握常用防腐剂化学性质和使用方法。

难点:掌握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制及使用条件四、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讨论、讲授等2、辅导手段:自习辅导;习题指导。

3、学时分配:2学时;4、板书设计:5教学内容:2.1食品防腐剂的定义防腐剂(PreSerVatiVeS)是指具有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增殖作用的物质。

如果从抗微生物的角度出发,称抗菌剂(AntimiCroba1Agents)o为了防止各种加工食品、水果和蔬菜等腐败变质,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来防腐。

化学方法即使用化学制品来抑制或杀死微生物,这种化学物质即为防腐剂。

防腐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学物质外,还通常包括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以及那些通常不加入食品,而在食品储藏过程中使用的清毒剂和防腐剂等。

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

有的文献将防腐剂分为杀菌剂和保藏剂。

杀菌剂是指具有杀菌作用的化学物质;保藏剂是指具有抑菌作用的物质。

但杀菌剂和保藏剂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同一物质,浓度低时能抑菌,而浓度高时则能杀菌;作用时间长可杀菌,作用时间短则只能抑菌。

同时,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同一物质对一种微牛物有杀菌作用,而对另一种物质只有抑菌作用,所以笼统地将其称为防腐剂较好。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章完整版本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章完整版本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章完整版本该规章旨在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进行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并保护消费者权益。

下面是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章的完整版本。

第一章:总则本规章旨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使用和监控,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标识第一节:食品添加剂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增稠剂、色素、香精香料、防腐剂等不同类别,并分别列出了具体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应用范围。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标识食品添加剂应在产品包装上标明其名称和用量,并采用标准的符号和说明,以便消费者正确识别和使用。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选择和使用第一节:食品添加剂选择食品生产者在选择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并确保其质量稳定可靠。

第二节: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添加剂应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且不得超过安全使用标准。

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加工温度、pH值等因素对食品添加剂的影响,确保其功能和效果。

第三节:食品添加剂记录和监控食品生产者应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记录和监控机制,包括添加剂使用量、使用情况和检测结果等信息。

并定期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合规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合规检测应由符合相关要求的机构进行,检测结果应及时公布并定期更新。

食品生产者应配合检测工作,并及时处理不合规的食品添加剂。

第五章:违规处理和责任追究对于使用不符合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或者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相关部门将依据法律法规进行追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处理。

第六章:附则本规章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在食品添加剂的选择、使用和管理中逐步实施,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指导。

以上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规章》的完整内容。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操作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手册第一章食品添加剂概述 (3)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3)1.2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意义 (4)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4)2.1 遵循法律法规 (4)2.2 保证食品添加剂安全有效 (5)2.3 遵循适量原则 (5)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审批与监管 (5)3.1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流程 (5)3.1.1 申请材料提交 (5)3.1.2 材料审查 (6)3.1.3 安全性评价 (6)3.1.4 公开征求意见 (6)3.1.5 审批决定 (6)3.2 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体系 (6)3.2.1 法律法规体系 (6)3.2.2 监管机构 (6)3.2.3 监管手段 (6)3.2.4 信息公示 (6)3.3 监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 (6)3.3.1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3.3.2 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7)第四章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与限量 (7)4.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 (7)4.2 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 (7)4.3 食品添加剂的标签标识 (8)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8)5.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来源 (8)5.1.1 原材料污染 (8)5.1.2 生产工艺问题 (8)5.1.3 使用不当 (9)5.1.4 标签标识不清 (9)5.2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9)5.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5.2.2 生产过程监管 (9)5.2.3 使用规范 (9)5.2.4 标签标识管理 (9)5.3 食品添加剂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9)5.3.1 监测预警 (9)5.3.2 应急处置 (9)5.3.3 信息发布 (9)5.3.4 法律法规完善 (10)第六章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 (10)6.1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健康 (10)6.2 食品添加剂与过敏反应 (10)6.3 食品添加剂与慢性疾病 (10)第七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11)7.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检测方法 (11)7.1.1 光谱法 (11)7.1.2 色谱法 (11)7.1.3 电化学法 (11)7.2 食品添加剂的生物学检测方法 (11)7.2.1 微生物法 (12)7.2.2 酶联免疫吸附法 (12)7.2.3 生物传感器法 (12)7.3 食品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 (12)7.3.1 光学快速检测技术 (12)7.3.2 质谱快速检测技术 (12)7.3.3 便携式检测设备 (12)第八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质量控制 (12)8.1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工艺 (12)8.1.1 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12)8.1.2 生产过程控制 (13)8.1.3 产品精制与包装 (13)8.2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控制指标 (13)8.2.1 理化指标 (13)8.2.2 微生物指标 (13)8.2.3 毒理学指标 (13)8.3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与认证 (13)8.3.1 生产许可 (13)8.3.2 认证 (13)第九章食品添加剂的国际标准与法规 (14)9.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概述 (14)9.1.1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重要性 (14)9.1.2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制定机构 (14)9.1.3 国际食品添加剂标准的主要内容 (14)9.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体系 (14)9.2.1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构成 (14)9.2.2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特点 (14)9.2.3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规的实施 (14)9.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 (14)9.3.1 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现状 (14)9.3.2 我国食品添加剂法规现状 (15)9.3.3 我国食品添加剂与国际标准的对接措施 (15)第十章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与消费者教育 (15)10.1 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指导 (15)10.1.1 遵守法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其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式符合规定。

《食品添加剂》第二章 防腐剂

《食品添加剂》第二章 防腐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主要有生长素类、赤霉素类和细胞分裂素类。如植物 激素2,4-D与托布津或多菌灵配合作用,对柑桔保鲜效果很好。
中草药煎剂 含有杀菌成分并且具有良好的成膜特性。主要有香精油、 高良姜煎剂、魔芋提取液、大蒜提取液、肉桂酸等。
2017.08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顾振宇
吸附型保鲜剂
应用 较适宜酸性食品使用, 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
品0.5,方便粮食制品0.25,调味品0.2。
2017.08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顾振宇
二、那他霉素 也称游链霉素、霉克(Natamax)。
性状 无味白色粉末。微溶于水,pH<3或>9溶解度增高,两性特 性。对紫外线敏感。具一定抗热能力,稳定性还受氧化剂及重金 属影响。
性能 广谱、高效。 毒性 ADI 0-15mg/kg,完全无毒。 应用
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复合调味料 10.0,糕点4.0,熟肉制品3.0,原粮1.0。
2017.08
浙江工商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顾振宇
七、单辛酸甘油酯 性状 辛酸与甘油酯化而得,浅黄色粘液或乳白色塑 性固体,无嗅,略苦,不溶于水。 性能 广谱、高效,抑制革兰氏菌、霉菌、酵母。 毒性 人体内可降解,ADI 无需规定。 应用 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g/kg)如:生面制品、 糕点、焙烤食品馅料1.0,肉类灌肠0.5。 另可作乳化剂
性状:丙酸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淡臭味,溶于水、乙醇, CH3-CH2-COOH 丙酸钠为白色结晶粉末,淡臭味,易溶于水、乙醇, CH3-CH2-COONa 丙酸钙为白色结晶粉末,无臭味,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CH3-CH2-COOCa
性能:防霉菌,对细菌抑制作用较小,对酵母菌无作用。最适宜pH≤5.5。 在酸性介质中游离出丙酸而抑菌。丙酸钙抑菌有效剂量较丙酸钠小, 但它能降低化学膨松剂的作用。

第二章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第二章  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

第二章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饲料添加剂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目前饲料添加剂原料的生产方法普遍应用的是化学法、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第一节化学法化学法是指用化学工程生产各种产品的方法。

化学工程则是研究化学工业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及其所用设备设计与操作和优化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

一、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中应用的化学工程技术饲料添加剂原料的化学法生产涉及无机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和生物化工等主要类型。

(一)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化工为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如烟酸生产需要的3—甲基吡啶和2—甲基—5—乙基吡啶,维生素B6生产需要的氯乙酸等。

(二)无机化工饲料用尿素的生产是无机化工在饲料添加剂原料生产中的用途之一。

(三)精细化工是饲料添加剂原料化学法生产的主要途径,大部分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都是精细化工产品。

(四)生物化工在饲料添加剂方面,可用于饲料改良剂和维生素生产,后来应用于某些抗生素添加剂的合成,如喹乙醇等。

目前,生物化工已与发酵工程和基因工程结合,用于抗生素、烟酸,甚至氨基酸的合成工业。

二、常用饲料添加剂原料化学法生产(一) 用化学法生产的饲料添加剂能用化学法生产的添加剂种类很多,所有矿物质添加剂、大部分维生素和饲料改良剂都是用化学法生产的。

表2—1 化学法生产的维生素添加剂(二) 化学法生产工艺示例1.烟酸化学法生产的典型工艺用2—甲基—5—乙基吡啶生产烟酸的工艺过程见图2—1。

首先是2—甲基—5—乙基吡啶和硝酸混合,进入反应器,反应后产物经膨胀分成两相。

液相经脱水后进人结晶器,分出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吸收器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回收再利用。

从结晶器出来的粗烟酸硝酸盐经离心机与水分开,分离的固体经溶解、中和后制成烟酸,经结晶、离心、干燥、过筛得烟酸产品。

该法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技术成熟,产品纯度高,原料价廉易得,生产成本低。

2.硫酸亚铁化学法生产工艺用废铁和硫酸反应生产硫酸亚铁是微量元素酸解法生产的典型方法,简单工艺流程如图2-2。

食品添加剂知多少-第二章

食品添加剂知多少-第二章

第二章食品添加剂知识问答食品添加剂是什么东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比如,馒头、面条、饼类、包子等面食制品,一上货架就离不开添加剂。

为了使面粉增加筋力,要加入改良面粉的强筋剂;为了使产品增大体积、改善口感,不宜老化,不宜破皮,要加入乳化稳定剂;肉类加工成香肠,常用的添加剂有增鲜剂、乳化剂、防腐抗氧剂、发色剂,还有的需填充改性剂明胶、植物蛋白和变性淀粉。

食品添加剂有哪些种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很多,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

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按用途的不同分类,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凝固剂、疏松剂、增稠剂、消泡剂、甜味剂、着色剂、乳化剂、品质改良剂、抗结剂、增味剂、酶制剂、被膜剂、发泡剂、保鲜剂、香料、营养强化剂和其他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为食品“添加”什么食品添加剂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据报道,各种生鲜食品在采收后由于不能及时加工或加工不当,损失可达20%~30%。

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可降低这种损失,增加食品的保存期,并可防止食物中毒。

例如,糖食中的果泥、果酱、蜜饯等,水分含量大、浓度低、易发酵、霉变,因而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要添加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生长以防变质,延长食品的货架期。

我国每年有30多万吨水果白白烂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水果、蔬菜保鲜剂,损失就会小得多。

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感官食品加工后,有的退色,有的变色,风味和质地也有所改变,如果适当使用着色剂、香料以及乳化剂、增稠剂等,可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改善食品的感官质量。

例如,在巧克力中添加香味料,能使巧克力风味独特,口感舒适。

又如,方火腿放久了易收缩,加入增调剂、鲜味剂会使其又香又嫩。

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食品添加剂可改善和提高食品的品质、质量,促进食品生产企业不断开发出新的、档次多样的食品品种,还能极大地提高食品的商品附加值,增强经济效益。

添加剂使用规章制度

添加剂使用规章制度

添加剂使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添加剂的使用,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添加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

第三条添加剂是指能够提高食品质量、改善食品品质以及方便加工、储存、运输等目的的各种物质。

第四条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第五条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当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

第二章添加剂的分类和使用第六条添加剂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色素、防腐剂、增稠剂、酸碱调节剂、调味剂等多种类型。

第七条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食品安全原则,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八条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当进行添加剂使用计量,确保添加剂用量符合相关标准。

第九条添加剂的使用应当标注在食品包装上,并明确添加剂的名称、用量等信息。

第十条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不能超过规定的最高使用限量。

第三章添加剂的采购和储存第十一条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采购添加剂时,应当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并签订合同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添加剂的储存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储存要求,保持干燥、阴凉、通风的储存环境。

第十三条添加剂的储存应当标注清晰的标识,包括添加剂的名称、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第十四条添加剂的储存应当定期清点、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第四章添加剂的使用管理第十五条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应当建立添加剂使用记录,并保存至少三年。

第十六条添加剂的使用应当经过专业人员指导,并定期进行培训。

第十七条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使用添加剂时,应当遵守生产工艺流程,确保添加剂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十八条添加剂的使用责任由企业主体承担,应当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确保添加剂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九条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添加剂的监督与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酒店餐厅添加剂管理制度

酒店餐厅添加剂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酒店餐厅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酒店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酒店餐厅所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酒店餐厅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和规定,严禁使用违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

第二章添加剂采购与验收第四条酒店餐厅食品添加剂的采购应由专人负责,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关食品知识,熟悉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

第五条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向供应商索取产品合格证明、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等资料,确保所购添加剂符合国家规定。

第六条食品添加剂入库前,应进行严格验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标签是否清晰、标识是否齐全,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第七条验收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应及时通知供应商退货或更换,并做好记录。

第三章添加剂储存与保管第八条食品添加剂应按照种类、规格分别存放,避免混淆和误用。

第九条储存食品添加剂的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

第十条食品添加剂的储存期限应严格按照产品标签上的说明执行,过期或变质的添加剂应立即报废。

第十一条储存食品添加剂的仓库应设置明显的标识,标明添加剂的种类、规格、储存期限等信息。

第四章添加剂使用与管理第十二条酒店餐厅厨师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菜谱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随意添加。

第十三条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和用法进行操作。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添加剂名称、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等。

第十五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记录应保存至少2年,以备查验。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酒店餐厅应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七条酒店餐厅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开展食品添加剂的抽样检验。

第十八条酒店餐厅应设立食品添加剂管理人员,负责食品添加剂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管理工作。

第六章奖惩第十九条对严格执行本制度,在食品添加剂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填充补强的因素
○ 粒子的大小
0.1 1.0 10 μm
补强
补强作用差
填充
○ 粒子的形状
球状:炭黑 片状:云母 针状:石棉
补 强 效 果 增 加
针状、片状粒 子会取向,使材料 呈各向异性。
5. 3 填充补强的因素
○ 粒子的表面性质 ○ 粒子的结构性 在众多的补强剂中,仅炭黑具有结构性。 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一次结构(原结构) 在后加工处理过程中,形成二次结构(次 结构) ○ 补强剂的用量
选用增塑剂应考虑的问题 ▲ 相容性和稳定性的协调 ▲ 使用性能 增塑剂直接影响性能,耐热制品选择迁移性 小的,耐寒制品要考虑凝固点,还要考虑阻燃、 电性能、毒性等。应性的在材料内部的迁移性和 在材料表面的挥发性 ▲ 加工工艺性能 ▲ 并用 ▲ 成本(用量)
3. 润滑剂 3. 1 润滑剂的作用
主要是为了提高加工性能,降低熔体之 间及熔体与加工设备之间的摩擦和粘附。 润滑剂和增塑剂有何不同? 前者尽在加工中起作用,后者在加工中 和使用中都起作用。
第二章 添加剂
高分子材料是以聚合物为主体的多相复 合体系。
满足性能上的要求
添加配合剂的目的 满足成型加工的要求 满足经济上的要求
各种添加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功能不一。
表2-1 各种添加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功能
性能 加工性能 力学性能 老化性能 降低成本 其它性能 添加剂种类 增塑剂、润滑剂、热稳定剂、加工助剂 增塑剂、补强剂、增韧剂、固化剂 抗氧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 填充剂、增容剂 发泡剂、阻燃剂、偶联剂、抗静电剂
5. 4 常用的填充剂和补强剂
碳酸盐 碳酸钙、碳酸钡等 硫酸盐 硫酸钙、硫酸钡等 钛白粉、氧化锌 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铝等 金属氢氧化物 铜粉等 金属粉 滑石粉、白炭黑 含碳化合物 碳素 碳黑 云母粉、硅藻土等 木粉、果壳粉
无机 化学成份 填 料 形状
有机 粉状 粒状 片状 纤维状
○ 常用填料品种及特性 (1) 碳酸盐 ▲ 碳酸盐类型的填料以碳酸钙为主。 ▲ 碳酸钙分为天然矿石磨碎而成的重质碳酸钙 和用化学法生产的沉淀碳酸钙又称轻质碳酸 钙。 ▲ 两种天然碳酸钙矿石来源于石灰岩。 ▲ 重质碳酸钙密度为2.6~2.94g/cm3,轻质碳酸 钙密度为2.4~2.6g/cm3。
1. 稳定剂(防老剂)
因高分子结构的特殊性,老化是高聚物 的必然规律。
高分子材料
使用和加工 受外界因素影响
分子结构和使用性能变化
高分子材料
改性
防止和抑制老化 加入稳定剂
1.1 热稳定剂 聚氯乙烯、氯醚橡胶和聚甲醛等。 以PVC为例: 1.1.1 不稳定机理 1.1.2 稳定机理 1.1.3 热稳定剂的种类及选择 常用热稳定剂:铅盐、硬酯酸盐、有机锡、 复合稳定剂、稀土、环氧化合物等。
活性
举例
>M:DM TMTD M D <D:H
50℃硫化 硫化速度 时间
5~10min 10~30min 30~60min 60~120min
迟效促进剂:CZ、NOBS
○ 活性剂(促进助剂)
使促进剂活性增强 活性剂作用 使促进剂用量少 使硫化时间缩短 活性剂用得较多的是:ZnO+HSt 可作为金属氧 化物硫化剂 可提高硫化胶 的耐热性能
不饱和橡胶—硫磺、促进剂和活性剂。 饱和橡胶—过氧化合物。 有极性基团的橡胶—金属氧化物。 热固性塑料—较多用胺类。 ○ 制品的使用性能 ○ 工艺性能 ○ 其它添加剂的影响
5. 填充剂 5. 1 填充剂的作用 填充剂 用途 作用 ○ 增量填充剂 一般没有补强作用,仅仅为了增加胶 ○ 补强剂
橡胶
增量剂
3. 2 润滑剂的分类 内润滑剂:硬酯酸及其酯类。 外润滑剂:硬酯酸、石蜡等。 一般用量<1%。 注意内外润滑的平衡。 有些热稳定剂具有润滑作用。
4. 交联配合剂 高分子材料的交联需要一定的条件:主 要是加入交联体系,并经过一定的温度和时 间。 交联结果: 材料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性能变化 符合要求
○ 交联剂 ▲ 硫磺 适应不饱和橡胶。 ▲ 含硫化合物 ▲ 过氧化物 起引发作用,本身并不交联。主要用于 饱和橡胶和树脂。 ▲ 金属氧化物 用于含卤原子的橡胶中。
○ 交联剂 ▲ 胺类 主要用于热固性塑料。 ▲ 双官能团化合物 用于不饱和树脂的(助)交联剂。 ▲ 合成树脂 ○ 促进剂 减小交联剂用量 加快交联速度 促进剂作用 降低交联温度 缩短交联时间
按化学结构分 按与硫化氢
促进剂分类
反应性质
按促进能力分
噻唑类、秋兰姆 类、胍类、次磺 酰胺、硫脲类。 酸性、碱性、中性。 以M(硫醇基苯并 噻唑)为强促进剂, 以此为标准。
促进能力>M
促进能力=M 促进能力<M
超促进剂
强促进剂
中促进剂 弱促进剂
促进能力<D
促进剂
超强促进剂 强促进剂 中促进剂 弱促进剂
○ 橡胶增塑剂
按作用原理
橡胶增塑剂
物理增塑剂(软化剂) (石油系、煤焦系、松系、 合成酯类、液体聚合物类。)
化学增塑剂(塑解剂)
(含硫化合物类等。) 物理增塑剂 化学增塑剂 塑解剂 加速橡胶分子在塑炼时的 断链作用,实际是起游离基接 受体的作用,因此在缺氧和低 温下同样能起塑炼作用。
软化剂 使橡胶溶胀,机理同 塑料增塑剂。
○ 防焦剂
防止早期硫化—焦烧。 4. 2 交联机理 交联体系不同,交联机理不同。 硫磺交联 橡胶硫化 非硫磺交联
含硫化合物交联
过氧化物交联 金属氧化物交联
胺类、树脂、酸酐类交联机理
○ 硫磺交联机理
适应于不饱和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及 不饱和度大于2%的丁基橡胶。 以S+M+(ZnO+HSt)交联不饱和橡胶RH。
○ 使制品在常温下表现柔软 ○ 使制品的耐寒性增加 2.2 增塑剂作用机理
增塑剂一般是有机物,是高沸点的油类或 低熔点的固体。 ○ 非极性增塑剂 起增塑剂作用,增塑剂使聚合物分子之间 的距离增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与其体积成正比: △Tg=KV
○ 极性增塑剂
起屏蔽作用,增塑剂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与 聚合物的极性基团相互吸引,从而取代了聚合 物分子间的极性基团的相互吸引,降低了聚合 物的分子间的作用力。 增塑剂的增塑效果与其分子数有关: △Tg=Kn (同时体积效应也起作用)
分子滑动理论 ▲ 分子链容易在炭黑的表面滑动,但不易和 炭黑脱离。这样橡胶与炭黑就构成一种能够滑 动的牢固的键。从而产生两个补强效应: 当橡胶受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分子链的滑 动及大量的物理作用,能吸收外力 的冲击,对 外力引起的摩擦或滞后形变和冲击起缓冲作用。 使应力分布均匀:当橡胶分子受力而拉伸 时,炭黑在分子间滑动,炭黑间的距离就拉长 了,分子就不是“各个击破”,而是整体运动。
交联数增加 ZnO的作用
交联键中硫原子数目的减少
多硫键的键能<少硫键的键能<无硫键的键能
▲ 交联键发生断链后产生硫氢基,而氧化锌 能与之反应,使所断裂的交联键再次结合为 新的交联键,所以新的交联键总数没有减少。
▲ 硫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会分解多硫键, 使交联键减少,而氧化锌能与硫化氢反应,避 免了多硫键的分解。
塑料 补强剂 橡胶
料体积,以节省生胶,降低成本。但有时 往往可改善工艺性能。增量剂最好体积大, 比重小。 虽不能提高警惕塑料的力学性能,但 可改善塑料的成型加工性能。可赋予塑料 制品某些新的性能。 提高硫化橡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 定伸强度、耐磨性等物理(力学)性能。
5. 2 填充补强机理
○ 填充剂作用机理 填充剂主要用在塑料中,除了降低成本外, 有时会改善塑料的某些性能,所以增量剂并不 一定是对制品性能无影响的配合剂。 粉状填料的加入常常不是单纯的混合,有 时与聚合物之间存在次价力,这种次价力不强 但有加和性。
4. 交联配合剂 橡胶(线性结构) 硫化 网状结构
高 分 子 三 大 合 成 材 料
固化 体型结构 热固性塑料(线性结构)
塑料 热塑性塑料 纤维 有些适当交联
不交联
4. 1 常用的交联配合剂
使材料交联的整个配合体系:
交联剂
促进剂 交联配合剂 活性剂(或称促进助剂) 防焦剂
4. 1 常用的交联配合剂
S以八硫环形式存在。 促进剂:M
△ 生成自由基
不 稳 定
分解
△ 引发橡胶
循环 使用
(1)
△ 橡胶交联
或自由基转移:
△ 自由基引发硫磺
△ 交联成多键
n=1,单硫键;n=2,双硫键;n>2,多硫键。 由此形成线性橡胶大分子的交联。
▲ 作为活性剂,提高促进剂的活性。 ▲ 在结合相同硫的条件下,有 交联的硫 化胶的交联度远高于无 硫化胶的交联 度。
▲ 氧化锌能与多硫键作用,脱出多硫键中的 硫原子。 ○ 非硫磺交联机理 △ 含硫化合物 △ 有机过氧化物 △ 金属氧化物
氧化锌、氧化镁和氧化铅等。
以氧化锌交联氯丁橡胶为例: ▲ 双键和氯的转移
▲ 脱氯
▲ 交联
4. 3 交联体系的选择
○ 聚合物的种类 不同的聚合物选用不同的交联体系。
○ 聚合物的种类
作用结果 ▲ 改变聚合物的构象平衡和松弛时间 ▲ 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倾向和溶解度 ▲ 提高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和硬度 ▲ 降低塑料的线膨胀系数和制品的成型收缩率 ▲ 填充剂超过一定用量,会使塑料强度降低 ○ 补强机理 填强剂最典型的是用在橡胶中的“炭黑”。 补强理论多:以“分子滑动理论”为例。
分子滑动理论 ▲ 当橡胶被拉伸时,分子链被“各个击破”, 所以强度低。而加入的炭黑具有表面活性,炭 黑与橡胶分子产生物理吸附。又因为炭黑中的 活性基团不是均匀分布的,在某些点上活性特 别强,具有不配对电子,会与橡胶分子发生化 学吸附,尽管吸附力不如化学键,但强于分子 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