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5T设备雷击的分析及防雷措施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模版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模版一、引言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其突然而猛烈的特点,给施工机械带来严重的危害。
在雷电频发的地区,施工现场必须加强对雷电的预防工作,保障工作人员和机械的安全。
本文将探讨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模版。
二、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1. 直接打击:当雷电直接打击施工机械时,可能导致机械受损、短路或者火灾等严重后果。
2. 感应电流:雷电在附近产生的电磁场会诱发感应电流,对施工机械的电器设备造成损坏或者故障。
3. 冲击波:雷电产生的冲击波可能破坏机械设备的结构,导致机械损坏甚至崩塌。
4. 电磁干扰: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影响施工机械的传感器、控制系统等设备的正常工作,导致机械失控、误动或者无法准确操作。
三、雷电预防模版1. 加强设备维修和保养: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电气部分的绝缘性能良好,减少机械受雷电影响的概率。
2. 安装雷电防护装置:根据施工机械的性质和用途,在合适的位置上安装合适的雷电防护装置,例如避雷针、避雷带等,以减少雷电直接打击的可能性。
3. 地线接地:合理设计施工现场的接地系统,确保机械设备通过良好的接地装置与大地之间形成良好的接地,减少雷击对机械设备的危害。
4. 限制施工行为:在雷电活动频发的天气条件下,限制高空作业、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操作,尽量减少机械设备暴露在雷电环境下的时间。
5. 停止施工:当天气条件恶劣,雷电频繁出现时,应及时停止施工,确保工作人员和机械的安全。
6. 增加防护层:在施工机械设备的外层增加一层类似于金属网的防护层,以减轻雷击所导致的破坏。
7.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养成正确的防雷习惯,以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
8. 建立应急预案:制定适应施工现场雷电安全的应急预案,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雷电事件。
四、结论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保障机械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弱电设备是指在其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电能较低的设备,如电子设备、通讯设备、计算机设备等。
由于弱电设备具有较为敏感的电子元件和电路,所以在雷电天气下,很容易受到雷电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弱电设备时必须进行雷电危害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本文将对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进行详细论述。
首先,弱电设备受到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是雷击产生的大气电荷和电磁场对设备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雷电产生时,会产生高达百万伏的电压,这样的高电压有可能击穿电路板、电线、电缆等,导致设备受损甚至烧毁。
同时,雷电产生的瞬态电流和瞬态电磁场也会对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较大的瞬态电压和瞬态电流,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
其次,为了保护弱电设备免受雷电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其中,最常用的保护措施是安装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能够将设备连接到地面,将雷电产生的电荷和电磁场导入地下,从而减少对设备的影响。
接地装置应该具备良好的接地电阻,以确保雷电产生的电流能够迅速流入地下,减小设备受损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采取防雷装置进行保护。
防雷装置通常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线等。
避雷针是将设备的高处安装一个尖头导电杆,以吸引雷击,降低雷电击中设备的可能性;避雷网是用导电材料制成的一个网状结构,将设备内部的电荷分散到周围的大气中,防止雷电产生的电荷积蓄和电流引入设备;避雷线是将设备与地面之间建立一个导电通道,将雷电产生的电流迅速引入地下。
此外,设备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也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在弱电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过滤器,可以过滤掉雷电产生的电磁干扰;在设备的输入输出端口安装不完全导电的屏蔽器,可以防止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对设备内部元件的干扰;在设备的电源线和通信线上安装防雷器,可以将雷击产生的瞬态电压和瞬态电流引导到地下或其他安全地方。
最后,为了保证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设备的定期巡检和维护,以及雷电天气下设备的关闭和断电操作。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2篇)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1. 设备损坏:雷电带来的强电流和高电压可能直接损坏施工设备,导致设备故障或报废,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可预料的停顿和延误。
2. 人身伤害: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不仅限于设备本身,同时还会对操作人员产生威胁。
当雷电直击施工设备时,操作人员可能会受到电击伤害甚至身亡。
3. 火灾和爆炸:雷电的电流和电压很高,当雷电击中靠近燃料或易燃物的施工设备时,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4. 电磁波干扰:雷电产生的电磁波也可能对周围的电器设备产生干扰,影响正常的工作运行。
这可能导致通信设备的故障、数据丢失以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异常运行。
5. 地质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也可能产生地质灾害,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对施工现场造成严重破坏和威胁。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预防措施:1. 安装避雷装置: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安装合适的避雷装置,例如避雷针、避雷网等。
这些装置可以将雷电引导到地下,从而减少雷电击中施工设备的可能性。
2. 避免露天施工:在雷电频繁的区域,尽量避免进行露天施工。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天气条件进行施工,避免在雷电活跃的天气下进行作业。
3. 保持设备接地良好:设备接地是防止雷电对施工设备产生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通过合适的接地设置,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4. 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如果存在雷电风险较高的施工任务,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将这些任务放在雷电频率较低或无雷电的时段进行,降低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威胁。
5. 加强工人安全教育:对施工工人进行雷电安全教育,提高其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并掌握正确的防雷方法和应急事故应对知识。
保证工人在雷电环境下能做到及时避险,减少伤害风险。
6. 定期检查设备和设施:定期检查施工设备和设施的状态,确保其良好运行和安全。
及时修复或更换老化或受损的设备部件,预防雷电等自然灾害引发的施工事故。
7.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施工区域的雷电活动情况。
雷击故障治理方案
雷击故障治理方案背景雷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各种建筑物和设备都有着极大的危害。
特别是在高空建筑和特种设备以及大型机电设备中,雷击故障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坏,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
因此,开展针对雷击故障的治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雷击故障的特点雷击故障大多表现为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绝缘损坏和内部元器件损坏。
原因主要是雷电产生的高电压脉冲进入设备内部,直接击穿或击伤设备绝缘体和元器件,从而引发设备故障。
治理方案针对雷击故障的特点和表现,我们提出以下治理方案:设备防雷设备防雷是预防雷击故障的重要手段。
具体方法包括:1.对设备进行避雷接地,以保证雷电进入地面。
2.对设备进行感应升压机制的优化,减少雷电脉冲对设备的影响。
3.提高设备对抗电磁干扰的能力,防止雷击造成的过电压损坏设备。
检测预警检测预警是寻找雷击故障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风险。
具体方法包括:1.建立雷电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气象条件和雷电频度,及时预警。
2.利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温度值,防止雷击故障的发生。
3.对设备进行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检测等无损检测,找出潜在故障点,及时维修或替换受损设备。
应急处置应急处置是针对雷击故障发生后的处理方法,需要做到快速、有效。
具体措施包括:1.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2.提前准备备用设备或备件,以备不时之需。
3.安排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防护处理,防止故障点的扩散。
结论雷击故障的治理非常重要,需要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预防性防护和检测预警,一旦发生应急情况,需要快速应对。
以上提供的一些治理方案具有普适性,但具体实施应根据不同建筑和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一、危害1. 施工机械设备损毁:雷电容易引发强大的电流和电压,对施工机械设备造成损毁甚至烧毁的危险。
由于施工机械设备通常是高价值的资产,一旦被雷击损坏,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人员伤亡:雷电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施工机械设备附近有人员存在,可能会造成伤亡事故。
人体是优秀的导电体,在雷电的强电场和强磁场中,人员容易受到电击和感电的伤害。
3. 工地安全隐患:在雷电过程中,天空中出现的闪电可能引发大火灾,导致工地上的建筑物、设备和原材料等遭受损失,并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生命安全问题。
二、预防1. 建立防雷制度:施工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防雷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施工现场的雷电防护进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要包括防雷技术要求、责任分工、相关标准和规范等,确保所有人员都熟悉并按照规定执行。
2. 安装避雷设施:施工现场应配备专业的避雷设施,如避雷针、避雷网、闪电保护器等。
这些设施能够有效地引导和分散雷电流,降低雷电对施工机械的直接影响。
3. 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减少故障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容易受雷击的设备,应加强检查和保养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4. 保持机械设备与地面的良好接地:良好的接地能够有效地将雷电流分散到地面,减小雷电对设备和人员的危害。
施工机械设备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和保养。
5. 做好应急预案:施工现场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对雷电事故的预测、处置和救援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
所有从事施工工作的人员都应熟悉并按照预案执行,确保在雷电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三、总结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施工企业需要重视雷电防护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立防雷制度、安装避雷设施、检查和维护设备、保持良好的接地和做好应急预案,是有效预防雷电危害的关键措施。
只有将这些措施贯彻落实,在施工现场保持高度警惕,才能有效地保护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安全。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雷电是一种天气现象,经常伴随着强烈的雷声和闪电。
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因为施工过程中常常使用大量的金属材料和电气设备,这使得施工设备成为雷电的主要吸引目标。
如果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雷电可能会对施工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坏,甚至导致人员伤亡。
因此,对于施工现场来说,预防雷电的危害至关重要。
首先,雷电可能瞬间发出巨大的电流,这可能导致施工设备的电气元件瞬间过载甚至烧毁。
电气设备如发电机、电动工具、照明设备等都可能受到雷电的影响。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首先需要确保施工设备的电气元件符合相关安全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电气设备,并进行定期的检修、维护工作。
此外,施工设备应该安装有合适的过载保护装置,一旦出现雷电或过电流情况,装置能够及时切断电流,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其次,雷电可导致施工设备的外壳产生较大的电压,对人员产生威胁。
在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可能不可避免地和施工设备接触,因此,在预防雷电危害方面,保护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可以在施工现场周围安装避雷设备,如避雷针、避雷网等,将雷电引导到地下,并将其分散。
此外,施工设备的外壳应具有良好的接地装置,以确保任何可能的电流都能得到安全地释放,而不会对人员产生威胁。
此外,雷电还可能引发火灾。
在施工现场,存在大量易燃物质和易燃气体,如油漆、溶剂、气体罐等。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这些物质,可能会引发火灾并造成重大的损失。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施工现场应建立完善的消防设施,如消防器材、消防水源等。
施工设备和易燃物质应妥善存放,做到分类分区,避免相互干扰。
此外,施工现场的人员应接受必要的消防教育和培训,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便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预防雷电危害的措施。
例如,施工现场可以安装避雷器,避免雷电直接撞击设备。
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潜在的问题。
设备防雷措施
设备防雷措施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设备防雷措施的基本概述和指导。
防雷措施是
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坏和故障的重要措施。
背景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可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严重伤害和损失。
为了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人员的安全,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设备
防雷措施。
设备防雷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防雷措施:
1. 接地系统:
- 确保设备正常接地,并保持良好的接地电阻。
- 定期检查和维护接地系统,确保其有效性。
2. 避雷针:
- 在高建筑物或设备上安装避雷针,以吸引和释放雷电。
- 避雷针应定期检查,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3. 防雷器:
- 根据设备的特点,选择并安装适当的防雷器。
- 定期检查防雷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有效性。
4. 防雷地线:
- 在设备周围埋设防雷地线,将雷击过电流导入地下。
- 确保防雷地线的质量和连接良好。
5. 雷达泄流等装置:
- 根据需要采取雷达泄流等装置,确保设备的安全。
6. 定期维护:
-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防雷问题。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设备防雷措施,具体的防雷措施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总结
设备防雷措施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
制定和实施设备防雷措施时,请根据设备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遵循相关的安全规范和标准。
以上文档提供了设备防雷措施的基本概述和指导,但并不详尽,因此在实施时需谨慎和审慎操作。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不可预测,但却对施工设备造成巨大的危害。
在施工现场中,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塔吊、起重机以及电气设备都容易受到雷击的威胁。
这不仅会造成设备的损坏,还可能导致事故和人员伤亡。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预防措施来保护施工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打击:雷电可以直接击中设备,产生高温和电弧现象,造成设备的损坏和烧毁。
大型机械设备和塔吊等高空作业设备都是雷电的主要目标。
2. 感应引起故障:雷电的电磁场会引起设备内部导线中的感应电流增大,进而烧毁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导致设备损坏甚至故障。
3. 间接影响:雷电可能引起电力系统的瞬时电压浪涌,从而损坏施工现场的配电设备和电器设备,影响正常使用。
为了有效预防雷击对施工设备的危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安装避雷装置:在施工现场的各个设备上安装避雷装置,如避雷线、避雷网等。
这些装置可以迅速将雷电引导至地面,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危害。
2. 地线接地:合理布置地网,将设备的金属结构与地网连接,利用地网的导电性能将雷电迅速引导至地下。
同时,确保地网与地面的接触良好,防止雷电的反击。
3. 施工设备的防雷保护:设计、选购和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到设备的防雷保护。
如选择带有防雷装置的设备,合理布置设备的接地线路等。
4. 防止电气设备直接受雷击:采取合理的防雷措施,如在室外设备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线等,减少直接接触雷电的概率。
5. 加强设备维护和巡检:定期对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巡检,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如发现设备损坏或存在潜在风险时,及时修复或更换设备。
6. 做好防雷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加强工人的防雷意识,提高他们对雷电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培训他们如何正确应对雷电威胁,以及在雷电天气下的安全防护措施。
7. 及时监测天气状况:在雷电多发季节,应及时监测天气状况,提前预警,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及时中止高空作业等。
机械设备防雷措施
机械设备防雷措施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机械设备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
然而,雷击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能会对机械设备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故障。
为了保护机械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设备防雷措施,以便有效地减少雷击对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害。
防雷措施1. 接地接地是机械设备防雷的基本措施之一。
合理的接地能够有效地将雷电荷引入地下,减少对机械设备的冲击。
接地电阻的选择对防雷措施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接地设计时,应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使用合适的接地材料和技术,确保接地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防雷措施,通过将其安装在机械设备周围的高处,可以吸收并释放雷击电流,减少对机械设备的冲击。
在选择避雷针时,应考虑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安装避雷针时,应遵循相应的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安装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3. 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根据电场分布原理设计的装置,可以吸收并释放雷击电流,起到保护机械设备的作用。
在选择避雷器时,应考虑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
根据机械设备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避雷器类型,并在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
4. 屏蔽屏蔽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防雷措施,通过使用金属屏蔽结构,可以有效地阻挡雷电荷对机械设备的冲击。
在进行屏蔽设计时,应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使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技术,确保屏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维护和检查维护和检查是机械设备防雷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复。
在检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接地系统、避雷器和屏蔽结构等关键部位的状态,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新。
结论机械设备防雷是保护机械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接地、避雷针、避雷器、屏蔽和定期维护检查等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对机械设备造成的损害。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范本一、引言雷电是大气中发生的一种极强电流现象,其高能量和高电压往往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严重危害。
施工现场是雷击风险高发区域,施工设备在雷电环境下容易受到损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灾难性后果。
因此,对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进行全面了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二、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1. 直接撞击危害:雷电直接撞击施工设备,可能导致设备受损、烧毁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一些高档设备,如吊塔、塔吊等,一旦遭到雷击,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电磁感应危害:雷电经过设备周围的金属物体时,会产生强烈的电磁感应,导致设备产生电流、电压浪涌等问题。
这些电流和电压浪涌可能会损坏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等关键部件。
3. 火灾和爆炸危害:雷击设备时,如果设备内部存在易燃易爆物质,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施工现场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油漆、酒精、溶剂等。
4. 人身伤害危害:雷击设备时,如果工人接触到设备或周围的金属物体,可能导致电流通过人体,引发电击伤害甚至死亡。
三、雷电对施工设备的预防措施1. 了解雷电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了解雷电风险,确保对雷电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可以参考当地的气象数据、气象预报等信息进行判断。
2. 安装防雷设施:对施工现场重要设备,如吊塔、塔吊等,应安装防雷设施,如避雷针、接地装置等。
避雷针应设置在设备的最高点,接地装置要确保良好接地,以增加设备对雷电的抵抗能力。
3. 防雷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可以采取一些防雷保护措施,如设置雷电屏蔽网、加装避雷带等,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撞击。
4. 设备绝缘保护:对于一些对电磁感应敏感的设备,应采取绝缘保护措施,如使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或设置绝缘屏蔽罩,减少设备受电磁感应的影响。
5. 定期检查维护: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的雷电检查和维护,包括检查防雷设施的完好性、接地装置的良好接地等。
同时,对设备的电子元器件、控制系统等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更换,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5T设备防雷装置构成及应用
5T设备防雷装置构成及应用摘要:简要描述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5T设备)雷电防护的必要性,简单介绍雷电防护装置的构成功能及应用,并提出雷电防护整治方案及关键环节,简要说明了雷电防护装置检修维护方法。
关键词:5T设备;雷电防护;构成;功能;方案;维护。
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设备(简称5T设备)是各系统最基础的设备,是检测监控及探测数据的直接来源,在发挥系统作用的同时,要积极防范雷击、电磁干扰等对5T设备的影响。
雷击诱发的电磁脉冲过电流及过电压会经电源系统、信号传输通道等途径损坏5T设备,直接威胁铁路正常的安全生产,故加强5T设备防雷工作尤为重要。
一、5T设备雷电防护必要性铁路5T设备遭受雷击过电压和过电流的类型主要分为直击雷、感应雷和传导雷,设备雷电防护有以下特点:1.铁路钢轨是雷电流的良好导体,与钢轨连接的磁头、探头及传感器等较极易受到雷电流的威胁。
2.5T设备分布在山区、旷野、电气化编组场(站场)等易遭受雷电攻击的地区。
3.为保证机车牵引回流及抗雷电过电流、过电压不对5T设备造成威胁,需采取措施保护道床混凝土内部的预应力钢筋,增加钢轨接地或设法降低漏泄阻抗,满足良好的接地性能。
4.雷电防护的原则是“等电位”。
由于机房内及附近存在多类接地系统,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均衡,在雷击发生时,雷电流引起地电位差,也容易造成“地电位反击”,使人员或设备遭受损害。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为了提高5T设备安全性及机房设备、工控机的运行可靠性,整个5T设备的雷电防护一定要有良好的避雷设施、下引线和统一的接地网,采取完善的直击雷、感应雷防护措施。
同时必须对供电系统、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工控机系统、网络系统、机房接地系统等进行有效地防护,在拦截、分流、均衡、接地、布线、布局等方面做完整的、多层次的综合防护。
二、5T设备防雷装置构成5T设备综合防雷由建筑物部分、地网部分、低压配电部分、通讯部分、等电位连接部分、5T设备部分构成。
大型设备防雷电措施
大型设备防雷电措施引言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的存在给大型设备带来了潜在的危险。
为了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采取必要的雷电防护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大型设备防雷电措施。
防护原理雷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云层内部或云与地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电荷的积聚,形成了电场强度较高的区域。
当这种电势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形成电击放电现象。
因此,防护雷电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降低设备与地之间的电势差,从而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防护措施1. 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大型设备防护雷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设备与地之间的电势差降至最小,以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接地系统通常由接地导线、接地极和接地装置组成。
合理设计和布置接地系统,确保其与设备之间的导电性能良好,是防止雷击的关键。
2. 避雷针避雷针是一种通过放电爆炸原理来保护大型设备免受雷电侵害的装置。
它通常由金属点、导线和接地装置组成。
当雷电接近避雷针时,避雷针会通过导线和接地装置将电荷引导至地下,以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冲击。
3. 避雷器避雷器是一种安装在大型设备上的电气装置,它通过将过电压引入地下以保护设备免受雷电的影响。
避雷器通常由气体放电管、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和闪络间隙组成。
当设备遭受过电压时,避雷器会通过放电原理将过电压引入地下,保护设备免受雷击。
4. 绝缘保护绝缘保护是大型设备防止雷电侵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选择绝缘材料和设计绝缘层结构,可以有效减小雷电对设备的直接冲击。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绝缘材料的完整性也是保证设备绝缘性能的关键。
5. 地线的选择与布置地线的选择与布置对大型设备的防雷电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选择合适的地线材料和地线截面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雷电对设备的影响。
此外,地线的布置也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建议,以确保其效果的最大化。
结论综上所述,大型设备的防护雷电措施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
5T探测站雷击途径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
5T探测站雷击途径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发布时间:2022-09-16T08:37:13.64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4期第2月作者:高鸿斌[导读] 铁路安装5T探测设备有助于更好的保障铁路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但5T探测设备易受雷击高鸿斌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集宁车辆段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市集宁区 012000摘要:铁路安装5T探测设备有助于更好的保障铁路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但5T探测设备易受雷击影响,无法正常探测。
对此,为更好的保障5T探测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基于雷电袭击的特点及5T探测站防雷现状,结合雷击途径研究了一系列防雷击措施,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提高5T探测站的防雷击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雷电对5T探测站的侵害。
关键词:5T探测站;雷击;途径;防护方法1、前言为了保证铁路5T系统在雷雨天气下的使用,在对系统进行防雷处理和防雷电电磁场处理后,被雷击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但是由于设备出现问题或是环境因素等原因,仍有一部分探测站会受到雷击影响,本文通过查阅文献以现有防雷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对雷击途径进行剖析,从而针对性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确保探测站的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防雷现状2.1雷电特点及防护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阴雨天气,天空中通常会产生雷电,它是一种放电现象。
我们针对这种现象来进行讨论时,会发现自然界中的雷电和实验室中制造观察的雷电物理现象是不相吻合的,由于不能在实验室的环境下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和结论,所以在对雷电进行分析的过程时,往往会采用概率的方法去考虑。
雷电,更准确的说是雷雨云积累的极性放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在一些方面是有害的,它作为一个严重的干扰源,会对部分电子设备具有极大的影响,严重时会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具有十分大的陡度和峰值电流,而且形成的电场较强,频谱范围更是从0Hz达到了100MHz,所以日常使用的一些电子信号传输设备会受到感应产生过大的电压和电流,例如天线、架空电网、电缆等,假如它们正处于工作状态,雷电导致感应突然产生的电流会直接流入电子设备中,对设备造成非常可怕的后果。
5T探测站雷击途径及解决办法探讨
检修运用上海铁道科技2018年第2期67 5T!测#圔£届径(瞄决+法搦-黄一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处摘要5T探测设备在全路的安装实施,对保证铁路车 辆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由于雷击导致 的探测站设备损坏,无法正常探测的事例仍有很多。
为了 使5T探测站设备少受雷击的影响,查找防雷系统的薄弱 环节,使探测站尽量少受雷击的侵害。
关键词防雷系统;防雷模块保护1前言随着5T系统防雷及防雷电电磁场人侵的逐步完善,5T 探测站雷击概率已大幅降低,但少数探测站仍有雷击事故发 生,本文通过对雷击途径的分析,查找探测站防雷薄弱环节,以期达到完善探测站雷电防护的目的。
2防雷现状2.1雷电特点及防护方法雷电是一种大气物理现象,它与实验室研究的物理现象 不同,不可能通过各种人为控制的方法找出确切无误的规 律,只能用概率的观点去考虑。
雷电或更确切地说是伴随雷电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会 对电气、电子设备造成严重的威胁,雷电电磁脉冲是最严重 的自然电磁干扰源。
闪电放电脉冲的陡度大、峰值电流大、电场强、频谱宽(从0 H%~100 MHz),因此无论是天线、架空电网、外露的电线、电缆、埋地电缆或裸露金属体等都会感应到强 大的感应过电压、过电流。
若它们被引人电器、电子设备将会 产生破坏性的后果,这种由感应方式而非直接方式的雷击称 作感应雷,出于感应雷发生的概率远远高于直接雷,因此,防 雷电感应是防雷研究的重中之重。
由于雷电电磁脉冲无孔不人地从空间各个方向侵袭各 种现代科技设备,因此现代防雷技术提出了分区防护概念,即按照雷击敏感的强度不同,把建筑物内、外环境分成几个 区域。
2.2防雷系统的防护划分防雷系统通过天网、引下线、接地系统组成完善的外部防雷,结合探测站电源,信号线路防护,实现5T探测站的基 本防护。
分区防护情况如图1所示-由外到内,防雷分区(LPZ-)被定义如下-LPZ OA区在5T探测站外部,不受外部保护装置保护的区域。
设备防雷措施
设备防雷措施
简介
设备防雷是电力系统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保护设备免受雷电侵害。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设备防雷措施。
1. 外部防雷措施
1.1 避雷针
避雷针是一种常见的外部防雷设备,用于吸引和接收雷电。
在建筑物的高处安装避雷针可以有效减少雷击风险。
1.2 地线系统
地线系统可以将雷电释放到地面。
通过合理布置地线和接地装置,可以降低设备遭受雷击的风险。
1.3 避雷带
避雷带是一种安装在建筑物周围的导电材料,用于引导和导出雷电。
避雷带可以有效地减少雷电引发的火灾和设备损坏。
2. 内部防雷措施
2.1 雷电保护装置
雷电保护装置是设备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抵御雷电冲击。
常见的雷电保护装置包括避雷器、避雷器组、避雷器瓷管等。
2.2 接地系统
良好的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雷击对设备的伤害。
接地系统应
与外部的地线系统相连,确保雷电能够顺利释放到地面。
2.3 绝缘保护
绝缘保护是指在设备中采取一系列绝缘措施,防止雷电通过设
备引起电击或设备损坏。
绝缘保护措施包括使用绝缘材料、增加绝
缘距离等。
结论
设备防雷措施对于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采取合
理的外部和内部防雷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设备遭受雷击的风险,保
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请注意,本文档介绍的设备防雷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模版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模版一、引言雷电是一种极具威力的自然现象,对施工设备和人员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保护施工设备和工人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二、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1. 直接打击:雷电产生的电流经过设备的金属部分,对设备造成直接的物理伤害。
这种直接打击可能导致设备的烧毁、损坏甚至爆炸。
2. 电磁感应:雷电产生的电磁场会对施工设备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会对设备的电子元件造成损坏。
特别是对于复杂电子设备来说,电磁感应可能导致系统崩溃,造成重大损失。
3. 电压浪涌:雷电产生的电压浪涌会使设备电压瞬间升高,进而对设备的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坏。
这种电压浪涌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无法修复。
4. 热效应:雷电放电时产生的高温会对设备金属部分或电子元件产生热效应,造成设备的熔化、变形或损坏。
三、雷电对施工设备的预防措施1. 地线接地:保证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地面良好接触,并通过接地线连接到地下的金属接地网上,以确保雷电能够通过地线优先流向地面,而不是通过设备。
2. 避雷针:在施工现场的高处,安装避雷针,将雷电引导到地面,减少雷电对设备的直接打击。
3. 避雷装置:在施工设备中安装避雷装置,它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雷电的电流,减少雷电对设备的损害。
4. 绝缘防护:对于容易受到感应电流和电压浪涌的设备,需要采取绝缘措施,如在设备周围建立电磁屏蔽、使用绝缘材料等,以保护设备的电子元件免受损害。
5. 天气监测:及时监测天气情况,特别是雷电活动的预警,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封闭设备、暂停施工等,避免设备受到雷电的危害。
6. 保护设备周围环境:除了保护设备本身,也要注意设备周围环境的保护。
例如,设备摆放时应避免选在开阔的高地,避免设备成为雷电的靶子。
四、雷电对施工工人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除了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雷电还对施工工人的安全构成威胁。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及预防由于施工机械在施工现场常处于高处或者暴露在室外,容易成为雷电的打击对象。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冲击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不仅会造成工作中断和经济损失,还会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雷电的危害进行全面认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击穿机械设备:雷电的高电压冲击可以直接击穿施工机械的绝缘体,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这种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在大型施工机械上,如塔吊、起重机等。
2. 感应电流引发故障:施工机械周围的磁场会受到雷电冲击的影响,引发感应电流。
这些感应电流会对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电器设备等产生干扰,导致设备故障,影响施工进度。
3. 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如果工人在施工机械附近工作,雷电的冲击可能对其造成直接伤害。
工人可能因此受伤、电击甚至丧生。
为避免上述危险,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制定雷电预警计划:在施工现场上安装可靠的雷电预警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雷电活动。
一旦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及时停止施工工作,确保工人的安全。
2. 避免施工机械暴露在室外:如果可能,应尽量将施工机械安置在室内或者有遮蔽物的地方,减少受到雷电袭击的风险。
尤其是大型施工机械,如塔吊、起重机等,更应该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3. 接地保护:为施工机械安装良好的接地保护装置,确保施工机械与地面电位的平衡,减少雷电的冲击。
4. 断电保护:在雷电活动频发的地区,应安装合适的断电保护设备,及时切断电源,保护施工机械和工人的安全。
5. 培训和教育工人:施工工人应接受足够的培训和教育,了解雷电的危害和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他们应知道在雷电警报发出后,立即停止工作,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总之,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不容忽视,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为了确保施工机械的正常运转和工人的安全,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安装雷电预警系统、避免暴露在室外、接地保护、断电保护以及工人的培训和教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
雷电对施工设备的危害及预防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雷电会造成施工设备的损坏甚至烧毁,给施工工程带来财产损失。
其次,雷电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工程停工。
因此,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和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建筑施工中的设备应严格遵守现行的防雷安全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和制造符合防雷要求。
施工设备的外形和尺寸应合理,结构稳定,能抵抗风暴和雷电影响。
同时,设备的电气系统应符合电气规范,遵循规范的接地设计,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来引导雷电流,防止电气设备受到雷击。
其次,为了防止雷电击中施工设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施工现场应有雷电防护系统,如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网和接地装置。
这些装置将雷电引入地下,远离设备和人员。
其次,在施工设备周围设置避雷器,作为临时的保护措施。
此外,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应停止对施工设备进行维修和改装的工作。
同时,在施工设备的维护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防雷措施。
定期维护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设备的接地良好,并对接地电阻进行检测和调整。
检查和更换损坏的电气元件,避免因电气设备老化而引发故障。
另外,要提高施工人员的防雷意识,定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培训,让他们了解防雷措施并能正确使用。
同时,设立防雷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雷暴天气,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最后,在施工期间,注意气象预报,提前得知可能出现雷雨天气,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在天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暂停施工或撤离现场,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此外,在施工现场设置避雷接地装置和避雷针,在高处设置避雷帽,加强对设备和人员的保护。
总结起来,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但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降低雷电对施工设备造成的危害。
防止雷电击中设备的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防雷系统,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并提高施工人员的防雷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并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T设备防雷现状及改进建议
5T设备防雷现状及改进建议曹宏斌【摘要】Facing the problem that 5 T equipment was struck by lightning.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apability of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and ELV equipment.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aganst lightning of 5 T equipment. Decrease the rate of equipment failure and economic loss.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starting. Ensure the safety of railway.%针对当前5T设备雷击故障频发的现状,通过对现场5T设备防雷系统的性能分析,按照通讯设施、弱电设备防雷规范,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提高5T设备防雷性能,减少雷击事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有效提高设备开机率,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1(029)005【总页数】4页(P598-601)【关键词】5T系统;车辆运行安全监测;防雷;等电位连接【作者】曹宏斌【作者单位】南宁铁路局南宁南车辆段,南宁,5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75 T系统是利用红外测温、力学检测、声学诊断、图像检测等先进检测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对运行中的客货车辆进行动态检测、集中监控,在保障铁路车辆运行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T系统包括红外线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铁路货车运行监测系统(TPDS)、铁路货车图像检测系统(TFDS)、货车轴承故障声学诊断系统(TADS)及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除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安装在客车上外,THDS、TPDS、TFDS、TADS系统探测设备分散安装在铁路沿线.广西地处雷电高发区,5 T设备雷击故障频繁,据统计,2010年南宁局管内5 T探测系统设备各类雷击故障共96件,直接经济损失达192万.由于雷击造成探测站设备严重损坏,修复难度很大,以致设备运行瘫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极大,且设备较长时间的停机给铁路运输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因此如何提高5 T设备防雷系统的防雷性能,减少雷击事故,是一个紧迫且意义重大的课题.1.1 5 T设备防雷系统构成南宁铁路局目前有THDS设备216台,TADS设备1台,TPDS设备3台,TFDS 设备10台,共计207个探测机房,所有探测站防雷系统的基本构成为:探测房建筑防雷网、防雷地线、电源电涌保护箱(或保护器)、电源防雷箱、信号防雷箱等.电源防雷为一级防雷.机房建筑防雷目前均采取安装避雷网,避雷带并单独接地,电源防雷接地、通信线路防雷接地和设备工作地连接在一起,地线阻值原则上要求≤4 Ω.1.2 防雷技术应用情况如下1.2.1 随机配套的设备厂方防雷技术应用情况 92台HTK-499型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安装时都配套使用了哈科所的电源防雷箱和通讯防雷箱,目前继续保留使用.1.2.2 北京清网华公司防雷技术应用情况清网华防雷技术目前主要用于益湛线、南凭线、河湛线、田德线共83台红外线轴温智能探测设备统型机的电源防雷、通信防雷及磁钢防雷以及10套TFDS、1套TADS、3套TPDS探测设备及服务器.另南昆线40台HBDS-II型机通信防雷和磁钢防雷也于2007年大修后改用了清网华防雷技术.1.2.3 南宁地凯公司防雷技术应用情况南宁地凯公司防雷技术运用于南昆线HBDS -II型机的电源防雷.根据现场调研及勘察,结合全局管内5T设备探测站的实际情况,认为防雷系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 防雷技术不规范、不统一目前所有探测站的防雷系统都没达到综合防雷的要求.探测站防雷系统所应用的防雷技术不统一,目前运用多个不同厂家防雷技术,防雷的技术标准、防雷系统的检测手段也不一致,给防雷系统的日常检修、性能确认及厂家的技术支持造成诸多不便,是不利于设备防雷的.2.2 防雷地线性能不良长期以来,探测站防雷地线在材料使用及施工安装等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控制等方面值得引起重视.按现行的做法是:施工完成后用地欧表测量地线阻值在4 Ω以下就算达标.经过调查,目前有部分探测站地线电阻大于4 Ω,不能满足防雷的基本要求;另外部分探测站地线阻值测量值达标,但地下接地体腐蚀严重,部分站点出现接地体断开现象.经统计,在2010年的96件雷击事故中,有15件发生在地线阻值不达标的探测站.另外通过抽样检查两个雷击频发的探测站,发现地下接地体腐蚀严重,部分断开.地线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防雷系统的性能,地线性能不良,雷电流无法快速泄入大地,导致地线上残压增大,直至击穿设备器件.2.3 配车号同轴信号进入主机未进行防雷保护目前,局管内的所有5 T设备,配车号的同轴信号均未安装与其电压等级相适应的高频同轴SPD,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经过对多次雷击事故调查,经统计,雷电从轨边设备进入室内设备发生设备雷击故障占10%左右,尽管发生概率不是很高,但损毁严重.雷击过程为:雷电流通过射频天线进入车号智能装置,击坏车号智能装置,由于车号智能装置与工控机、远程控制机电气相连,最终可能导致工控机及远程控制机全部击坏,造成设备瘫痪.如图1所示2.4 各种线缆绑扎及布置于同一线槽内目前,几乎所有设备都存在机柜后面的电源线、信号线、防雷地线全部绑扎在一起及布置在同一线槽内的问题,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有雷击发生时在防雷地线和电源输入线上会有一个强电流通过,在电源输出线上就会感应出一个反向电动势,这可能会造成耐压级别较低的配件、模块等被击坏.2.5 机房低压配电系统未采用两级防雷探测站机房的220 V低压配电系统采用双回路架空线引入,极易遭受系统过电压波入侵(包含雷电过电压和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及系统振荡谐波干扰),造成设备(如电源双回路切换器、工控机、调制解调器、控制板及串口板等)损坏.目前探测站机房配电系统已安装有电源电涌保护箱,但一级保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过电压、过电流对设备的损坏.在对益湛线容县上行THDS设备雷击事故调查时发现,配电箱严重损坏,说明雷电从贯通线引入.尽管配电箱后端有防雷保护,但工控机、远程管理机、车号智能设备、调制解调器等仍然被击坏.2.6 接地线联接问题2.6.1 地线冗余、盘绕几乎所有探测站地线连接上都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接地端子板与电源防雷箱较远问题,致使电源浪涌保护装置接地线过长,二是防雷导线在槽板内盘绕弯曲,且弯曲直径小于10倍线径;不符合《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程》中接地线布置应短直,严禁盘绕的要求.此种接线方式会使地线上的电感增加,使雷击时地线上的残压变大,降低防雷系统的性能,当残压超过设备耐受电压时,电源线路防雷将失去保护作用.2.6.2 等电位连接不规范由于原设计缺陷,所有探测站都存在轨边电缆防护管进入机房时未做等电位连接.设备各部分等电位联接没有统一规范,部分机箱与防雷地未做等电位连接.当雷电流击穿磁钢等轨边设备,沿信号线路进入机箱,机箱前端防雷模块吸收了部分能量后被击穿损坏,此时由于现场强大的雷电流抬高了防雷地的地电位,造成了防雷地和设备地之间有电位差,发生地电位反击[1],当电位差超过了设备配件的绝缘等级时设备就发生损坏,如图2所示.2.6.3 通讯线屏蔽层未接地处理通讯通道的凯装电缆金属屏蔽层在探测站没有进行接地处理也是一个普遍性问题.通过现场检查,发现部分探测站通讯线缆对地有-48 V电压,该电压主要用于通讯设备的供电电压,通讯线缆上不应该有此电压,存在-48 V电压属于铁通通道质量问题,该问题容易造成通讯干扰,最重要的是造成通讯模块经常性损坏,通讯模块损坏的基本原理是:通讯防雷模块的主要元器件为气体放电管和TVS管,而气体放电管的有一个特性为弧光放电电压为30~40 V,当通讯线缆感应雷电或有其他电压感应时,如果超过防雷模块的启动电压170 V时,防雷模块便会启动放电,感应电压消失后,通讯线缆-48 V电压使防雷模块一直处于放电状态,相当于防雷模块短路,导致模块经常损坏,防雷失效.据统计,2010年通讯防雷模块损坏200个以上,其中50%左右与通讯线缆屏蔽层未接地有关.3.1 综合防雷技术改造根据目前对各个厂商防雷技术的应用情况及铁道部的资格认证,所有5 T设备全部采用北京清网华公司防雷技术,以便于日常检测、维护和备件储存,并按照铁道部运输局发布的运装管验633号文件—“关于公布《铁路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 T系统)探测站综合防雷方案》的通知”的标准要求,对探测站陆续进行综合防雷改造.首先对雷电多的探测站进行改造.3.2 重新埋设地线接地网是接地系统的基础,由接地环(网)、接地极(体)和引下线组成,决定接地电阻大小的因素很多,下面先来分析一下传统地网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仅以接地环接地时).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Ω·m;d为钢材等效直径,m;S为地网面积,m2;H 为埋设深度,m;L为接地极长度,m;A为形状系数.从式中看出,可以通过化学处理的方法降低土壤电阻率、扩大接地面积、加大接地体材料的尺寸3种方法实现降低接地电阻[2].一般情况下,人工接地体采用直径不小于10 mm的圆钢、截面不小于100 mm2、厚度不小于4 mm的扁钢、厚度不小于4 mm的角钢或截面面积不小于95 mm2的铜包钢等[3],在腐蚀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材质截面.综合考虑几个因素,保证地线阻值不大于4 Ω.3.3 车号同轴信号加装高频同轴SPD在车号同轴电缆接入车号智能装置主机前端安装同轴保护模块,并将接地端接入探测站防雷地线.当从车号室外天线引入的雷电压超过标称放电电压(通常为90 V)时,车号同轴保护模块便会启动对地放电,从而保护车号智能装置主机及与其电气连接的工控机、远程控制机等.3.4 合理布线将探测站内线缆按照强弱分开、入出分开的原则进行合理布线,最好加金属线槽进行屏蔽,并且将金属线槽接地.有效消除感应电动势对设备的危害.3.5 配电系统安装两级过电压保护器在探测房的总电源双回路切换器前端安装2台DK-220AC150过电压保护器;在稳压器的电源进线端安装1台DK-220AC40 D30型过电压保护器.有效减少过电压波入侵(包含雷电过电压和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及系统振荡谐波干扰),造成设备(如电源双回路切换器、工控机、调制解调器、控制板及串口板等)损坏.3.6 规范接地线的联接3.6.1 接地线应短直严格按照文献[3]综合防雷方案要求,接地线布置应短直、严禁盘绕的要求,若有弯曲,弯曲直径不小于10倍线径,从而增大泄流速度,减小雷击时地线上的残压,提高防雷系统的性能.3.6.2 规范等电位连接机房的接地系统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当防雷接地与交流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一般要求接地电阻R≤4 Ω.对5 T设备要求在探测站内安装等电位连接箱.使用截面不小于48 mm2的连接线将等电位连接箱连至共用接地系统,进入探测站的线缆屏蔽层和金属管应连至等电位连接箱,如图3所示.探测站内所有电子、电器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线槽、设备防静电接地、门窗等金属物体均应与等电位连接箱以最短距离进行电气连接,连接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25 mm2.建筑避雷带(网)接地应尽可能接入共用接地系统[4].联合接地的优点就是尽可能减少雷击时相互连接设备间的等电压差,最大可能地实现等电位.3.6.3 通讯线屏蔽层接地处理[5]将通讯的凯装电缆的屏蔽层一端接入共用接地系统,以减小在电磁场环境下的感应电压,同时将加在通讯线缆上的-48 V电压消除掉,减少通讯防雷模块损坏,确保防雷系统有效.防雷保护是一个较复杂问题,对5 T系统的防雷保护设计不仅取决于防雷装置性能,更重要的是在机房建设、设备安装及地线埋设的设计施工前,要考虑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设计合适的线缆布放方式、屏蔽及接地方式,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总之,防雷保护设计应考虑多方面因素,按照本文提出的措施,可有效减少雷击事故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设备开机率,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相关文献】[1]温昶,马艳宁.建筑防雷设计中的地电位反击防护[J].建筑设计,2005,7(121):5-7. [2]秘西森.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探讨[J].工业技术,2010(30):103.[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54-162.[4]四川省建设厅.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11.[5]杨金夕.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5T设备雷击的分析及防雷措施
本文通过对雷击产生方式、5T设备雷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对探测站综合防雷设计的要求,以减少雷电造成的5T设备故障。
标签:5T设备;雷击;电涌保护箱;综合防雷
0 引言
地对车安全监控系统(5T系统)采用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实现地面设备对客货车辆运行安全的动态检测、联网运行、远程监控、信息共享,对保障铁路行车安全发挥了很大作用。
由于5T设备采用了大量的微电子技术,很容易受到雷电侵袭,造成设备损坏,本文就如何预防雷击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1 雷击的危害
通常所谓的雷击是指一部分带电的云层与另一部分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这种迅猛的放电过程产生强烈的闪电并伴随巨大的声音。
然而,云层对5T探测站的放电会严重损坏5T设备硬件,造成5T设备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对5T设备进行防雷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雷电对5T 设备的危害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1.1 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发生猛烈的放电现象,称为直击雷。
闪电击中5T探测站,产生瞬时高温,与雷电通道直接接触的金属因高温会熔化,在雷电通道上遇到电路板件或电缆时会将其直接烧毁,造成5T设备的瘫痪。
1.2 雷电波侵入
雷电不直接放电在建筑和设备本身,而是通过连接探测站内5T设备的电缆放电。
室外的雷电波通过电路中的零线、保护接地线和综合布线中的接地线,以脉冲波的形式侵入室内,并沿导线传播,直至侵入到室内的各种控制板件及电子配件,造成5T设备的损坏。
1.3 感应过电压
雷击放电于具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时,雷电波沿着建筑物顶部接闪器(避雷带、避雷线、避雷网或避雷针)、引下线泻放到大地的过程中,会在引下线周围形成强大的瞬变磁场,轻则造成5T探测设备受到干扰,探测数据丢失,产生误动作或暂时瘫痪;严重时可引起各种电路板击穿,使整个5T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1.4 地电位反击
如果雷电直接击中5T探测站的避雷装置,接地网的地电位会在数秒之内被抬高数万或数十万伏。
高度破坏性的雷电流将从5T设备的接地部分,流向供电系统或各种网络信号系统,从而反击破坏或损害5T设备。
同时,在未实行等电位连接的导线回路中,可能诱发高电位而产生火花放电的危险。
2 5T设备雷击案例
2.1 两路切换开关烧毁
由于电源线路有雷击能量入侵,并在配电箱内部进行了放电,导致电源双路切换装置过压(或过流),造成配电箱内电源双路切换装置被烧毁。
2.2 轨边硬件损坏
雷击发生在下庄下行TADS探测站和钢轨附近,钢轨上感应出雷电流,形成高电位,从而在钢轨与TADS探测站内的设备之间产生电位差,随着电位差的升高,雷击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寻找“泄流通道”进行放电,因此当钢轨上感应的雷电流在“泄流通道”进行泄流时,就会造成轨边剪力传感器、磁钢、AEI主机等损坏。
2.3 室内板件雷击故障
雷击发生在西张庄上行2号磁钢附近或直接击中上行2号磁钢,使磁钢遭受毁灭性破坏,雷电流继而沿磁钢线路进入磁钢板,最后将磁钢板击穿。
2.4 电源线烧毁
茶坞下行机房周边遭受直接雷击,造成机房周围地电位瞬间抬高,从地线引入雷电流到机房内,造成电源线烧毁及UPS死机,由于机柜地和防雷地为等电位连接,多串口卡通过串口与无线发射机相连,导致多串口板损坏。
3 综合防雷的设计
防雷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依靠一、二种先进的防雷设备和防雷措施就能完全消除雷电对5T设备造成的影响,必须针对雷害的入侵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综合防护,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雷电对5T设备造成的危害。
5T设备防雷大体可以分为外部防雷保护和内部防雷保护,外部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保护5T探测站不受直接雷击引起火灾,而内部防雷系统则是防止雷电波侵入、雷击感应过电压以及地电位反击电压侵入造成的5T系统瘫痪。
3.1 探测站防雷设计
①探测站应利用周边的高大建筑物、电力架空线、电气化线拦截雷击。
探测站应使用避雷带(网)作为直击雷防护的接闪器。
当建筑物为金属屋面且金属厚度大于0.5mm,可使用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但应做好接地。
②避雷网网格尺寸不应大于3m×3m。
当探测站的屋顶面积不大于9m2时,可沿屋顶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
避雷带和避雷网的架设高度应高于屋面0.15m以上,支撑柱间距不应大于1m。
③引下线应沿探测站外墙均匀垂直敷设,引下线间距不宜大于6m,安装应平直,并与其它电气线路距离大于1m。
引下线的固定卡钉布置应均匀牢固,间距不宜大于2m。
④避雷带(网)和引下线须采用圆钢。
圆钢须采用热镀锌材料,热镀锌镀层厚度在20~60μm范围内。
圆钢直径为10mm。
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应采取加大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
⑤引下线上端与避雷带(网)焊接连通,焊接处严禁出现急弯(弯角不应小于120°),下端与地网焊接。
3.2 等电位连接
①探测站内应安装等电位联结箱。
等电位联结箱使用截面不小于48mm2的连接线连至共用接地系统。
②探测站内所有管道、线槽、门窗等金属物体均应与等电位连接箱进行电气连接。
连接线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25mm2。
③进入探测站的线缆屏蔽层和金属管应连至等电位联结箱。
屏蔽层仅在进入探测站内一端接地。
3.3 地网设计①探测站应设置接地网作为共用接地系统。
②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在土壤电阻率大于500Ω·m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0Ω。
③接地网宜采用围绕探测站四周做环形地网,在现场条件不允许时,可采用U型或一字型。
④接地网应设置至少两个接地标志桩,标明地网走向;
⑤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应采用稳定可靠、耐腐蚀的离子接地极和铜包钢(铸铜工艺)接地极,水平接地体应采用铜包钢绞线。
探测站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
⑥接地体宜垂直埋设,之间的间距应大于接地体长度的2倍。
当垂直埋设有困难时,可水平埋设,间距应大于2m。
埋深为上端距地面不小于0.7m;在寒冷地区接地体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热熔焊焊接工艺。
⑦在探测站地网20m范围内如有其它设备地网,探测站地网应与其进行等电位连接。
3.4 信号电涌保护箱
①探测站应配备与其5T设备相配套的信号电涌保护箱,对进入探测站的磁钢数据传输线、通讯传输线进行电涌防护。
②信号电涌保护箱内的信号电涌保护器采用可插拔模块,接线端子接线的连接方式,通道间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标称放电电流(8/20s)In不小于10kA,最大放电电流(8/20s)Imax不小于20kA。
3.5 电源电涌保护箱
①电源电涌保护箱应采用B级、C级两级联合电涌保护,B级、C级间采用协调电感进行能量协调配合。
②额定电压220V,额定电流50A;标称放电电流(8/20μs):In≥70kA;最大放电电流(8/20μs):Imax≥140kA;电压保护水平:Up≤1.5kV。
③电源电涌保护箱的接地线应在最短距离连接于等电位联结箱上,连线长度不宜大于0.5m。
4 结论
防雷是建筑物必不可少的一个措施,5T探测站内的设备大部分为电子器件很容易受到雷击的危害,从而给铁路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因此现在的5T探测设备的防雷设计要求已大大不同于以往,雷电电磁脉冲对5T探测站及其内部设备的损害已大大超过以往直击雷对探测站的损害。
所以,5T探测站的防雷设计应该全面考虑雷击危害的各种因素,应采用综合防雷系统设计,由外部防直击雷,内部防雷电电磁脉冲,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的各种措施保护5T设备的安全。
经过对5T探测站进行综合防雷改造,现在,5T设备遭受雷击的频次已大幅降低,保证了车辆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李雪佩,宏育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M].智能建筑出版社,2004,6.
[2] 铁运[2008]257号,《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