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10 溶解曲线(原卷版)

专题10 溶解曲线(原卷版)

专题10 溶解曲线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

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点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表示A物质在t1℃时溶解度为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表示在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m2-m1)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表示在t1℃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表示在t2℃,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4g。

2、线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沪教版初三(上)期末一模复习专题《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

沪教版初三(上)期末一模复习专题《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归纳及巩固练习

一、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表示方法:(1)列表法:下面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的温度下的溶解度:(2)图像法2、定义: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 (g/100g 水)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KNO313.331.663.9110169246溶解度曲线加溶质 减溶剂 升温降温加溶剂减溶质温度溶解度①溶解度曲线表示: 。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 。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 。

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4、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变化趋势: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 升高 _,如硝酸钾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 不大 ,如氯化钠等;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降低 ,如氢氧化钙等。

移动变化:①加溶质或__________________:上移 ②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下移 ③降温:左移④_________________:右移⑤若温度改变前后,溶液都是饱和状态:__________(溶 解度变)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1)查找指定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时(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结晶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4)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2张PPT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2张PPT

9.(2019·常州市)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0℃时,B的溶解度是__3_6_.0__g;t1℃时,A、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 SA___=___SB(填“>”、“=”或“<”)。 (2)现有t2℃的A、B的饱和溶液各100g,同时将两份溶液升度温至t3℃(不考虑水的蒸 发),则此时A、B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ωA__>____ωB(填“>”、“=”或 “<”) (继3续)蒸现发有掉t21℃0g的水B,的仍溶将液温10度0将恢其复蒸到发t2℃掉,10此g水时,析再出将B的温质度量恢_复__>到_t_23℃g时(,填析“>出”、3g“=B。”或若“≥”)
D.16g
12.t1℃时,向盛有等体积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可溶性固 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_①__(选填“①”或“②”)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 饱和溶液;

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w
100Leabharlann S gS100
%
3.固体饱和溶液不同情况下各量变化
恒温蒸发
溶解度 溶质 质量
不变 减小
溶剂 质量
减小
溶液 溶质 质量 质量
分数
变化趋势
减小 不变 析出晶体
KNO3饱和 溶液升温
增大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变不饱和
氢氧化钙饱 减小 和溶液升温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析出晶体
S 100 w (溶质与溶剂质量比) 1 w
中考真题集训
1.[2019·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B )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B.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5 g的硝酸钾,则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0 g C.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

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溶解度曲线一、选择题1.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B.只有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C.t1℃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可得80g溶液D.t2℃时,R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B.t2℃时,等质量的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C.t3℃时,若将N点的甲溶液变到M点,可恒温蒸发溶剂D.t3℃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溶液的质量甲=乙3.在室温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则: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质质量增加③溶剂质量不变④晶体质量不变⑤晶体管质量减少A.①②B.①⑤C.③④D.①②④4.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将3a℃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a℃,溶液的质量不变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某温度下,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加入10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不可能是乙>甲=丙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B.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D.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7.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2℃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a的饱和溶液C.t2℃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c>b>a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8.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将8g氯化钠放入20g水中,配制成溶液。

专项五溶解度曲线-2023年中考化学命题热点专项备考

专项五溶解度曲线-2023年中考化学命题热点专项备考

专项五 溶解度曲线【考情分析】中考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

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溶解度曲线的中考试题中考化学的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专题复习和练习巩固。

溶解度曲线是用来表示溶解度的图像,是借助于图像把溶解度知识加以展示,因而属于把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图像的信息处理结合在一起,具有灵活多变的命题角度和命题方式,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固体溶解度的溶概念和意义、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的分析、推断、表达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经常将其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相互转变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方法”等关联起来考查,涉及的知识点多,所以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是重要的中考考点。

一、认识溶解度曲线1.曲线上的点、交点、曲线下方的点的意义:P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ag ;O :t 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为bg (均为同一个值);t 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ω=%100100⨯+b b ) 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 Q : t 3℃时A.B 两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对于A 物质而言:①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②加入A 物质至不再溶解可变成t 3℃时的饱和溶液;③降低温度至t 2℃时可变成t 2℃时的饱和溶液;对于B 物质而言: ①恒温蒸发溶剂至刚有晶体析出;②加入B 物质至不再溶解可变成t 3℃时的饱和溶液。

2.其中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式: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该温度条件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 )①m(溶质):m(溶剂) :m(溶液)=S :100g:(100g+S)②ω(溶质)=)m )m 溶液溶质((×100%=S g S +100×100%=a%﹤S% S=aa -100×100g 3.根据溶解度曲线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1)从A 的饱和溶液中析出A 晶体:降温结晶;(2)从B 的饱和溶液中析出B 晶体;蒸发溶剂结晶;(3)从C 的饱和溶液中析出C 晶体:升温结晶。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课件(26张PPT)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解度溶解度曲线》复习课件(26张PPT)
温度
温度
溶解度
越大
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硝酸钠
氢氧化钙
氯化钠
一、基础知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
100 g溶剂
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
温度
氯化铵
氯化钠
氢氧化钙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溶液的结晶 (1)定义:溶质从 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常见的结晶方法: ①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的固体物质; ②冷却热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适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的固体物质。
一定温度
一定压强
饱和
温度
压强
越大
越小
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降低,溶解的气体冒出
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水中氧气不足
例题分析
例1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 (填“>”、“<”或“=”,下同)B。 (2)将t3℃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 B (3)t2℃时,100g水中溶解50gA刚好饱和,那么50g水中溶解 gB也刚好达饱和,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溶液
晶体
较小
增大
3.应用:若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法除杂。
若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蒸发结晶法除杂。
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冷却热饱
1.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 2.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中考化学重难点考点专题突破重难点考点05—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中考化学重难点考点专题突破重难点考点05—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解析版)

重、难点考点05—溶解度曲线专题突破考点剖析:此考点重点考查溶解度的相关知识,通过对图像中的溶解度曲线进行分析,对溶解度的知识进行考查时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1:通过多条溶解度曲线比较某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的度的大小。

2:对两条或多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含义进行考查。

3:通过多条溶解度曲线进行对比,比较某一种温度下各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4:通过对溶解度曲线的分析得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情况,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5:通过溶解度曲线分析当温度改变时不同的物质的溶质析出质量多少及质量分数的大小比较。

【帮你归纳】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通常有三个含义:①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两种物质所对应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③表示在某一温度下二者饱和溶液所对应的溶质和溶剂的比一定相等。

④当温度改变时如果某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则此物质将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定不会有晶体析出,反之若溶解度减小,则有晶体析出,溶液仍是饱和溶液,但晶体析出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将减小。

⑤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不可以采用升或降温的方法,对于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变化的物质如Ca(OH)2可采有升温的方法结晶。

【易错警示】1:在两种溶解度曲线的交点上,二者饱和溶液所对应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溶液的质量都不一定相等,但三个量中只要有一个量相等其它两个量也一定相等。

2:在比较多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时,不指明温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3:在某一温度下比较几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小,只要比较溶解度大小即可,在该温度下溶解度大的物质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大,但当温度发生改变后,溶解度增大的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原来的值不变,如果溶解度减小,质量分数将减小,此时质量分数大小比较不变物质的原值及改变物质的最后值即可。

4:当温度发生改变,如果几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有晶体析出,同时必须指明原来溶液是否等质量才能比较哪种物质析出的晶体多些。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环节二 小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点的意义 2、判断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3、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4、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5、利用溶解度曲线确定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6、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7、读溶解度曲线图计算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质质量分数 8、判断温度变化引起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的性质,外在因素:

4.结晶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结晶方法有

5.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则计算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两种。 ×100%
环节一 自主复习,知识储备
1.溶液分类
一定量的
(1)概念: 在 一定温度下,向溶剂里 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
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
(2)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饱和溶液(填“饱和
或“不饱和”).
(3)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
冬天捞碱(Na2CO3)”.请你 解释原因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
“夏天晒盐”(NaCl)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内在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在因素: 温度 。
4.结晶定义:溶质从溶液中以 晶体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结晶方法有 蒸发结晶和 降温结晶两种。
5.溶液的浓度通常用溶质质量分数表示,则计算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 ×100%
溶液的质量
环节二 溶解度曲线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如由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面问题:

微专题5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分析-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人教版)

微专题5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分析-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人教版)

微专题5 溶解度曲线及溶解度表分析考向一溶解度曲线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明确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某点是在某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g。

交点是在某温度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线上方的点表示是饱和溶液,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2)明确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线越陡,表示该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3)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的判断方法;(4)明确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的方法。

2、溶解度曲线:线的含义:三线:①“陡升型”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KNO3;②“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NaCl;③“下降型”: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3、点的含义:四点:①曲线上的点:所示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该温度下饱和状态)。

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线上方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该溶液是饱和且有部分晶体;③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 【2023四川内江真题】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通常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乙的溶液中获得晶体D. t2°C时,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可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此选项正确;B. t1°C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t1°C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此选项错误;C.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一般采用蒸发结晶法从溶液中获取晶体,此选项正确;D.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C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5g,则在100g水中加入25g甲,可形成甲的不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中考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5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中考九年级化学复习专题5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考查点2 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与结晶现象的判断(2019.10AC,2016.10AD) (3)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增__大__(填“增大”或“减小”)。 (4)将60 ℃的K2CO3饱和溶液降温至30 ℃,__有__(填“有”或“无”)晶体 析出。
C. 将t3 ℃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 ℃,析 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 将t1 ℃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两种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7. (2021郴州改编)T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加入等质 量的水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 答下列问题:
(3)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甲__=__乙__>_丙__。 【易错警示】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必须指明温度。 (4)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_增__大__(填“增大”或“减小”), 其中_甲___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
考查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及转化(2020.11B,2012.10D) (5)P点表示t2℃丙的_不__饱__和__(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C点 表示t2℃丙的___饱__和溶液。 (6)将t2 ℃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 ℃,甲变为_饱__和_溶液,丙变 为_不__饱__和_溶液。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溶液
①②③④
固体种类
KNO3 KNO3 NH4Cl NH4Cl
加入固体的质量/g 30 50 30 50

专题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

专题5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课件)-2023年中考化学新课标一轮复习

36 × 64
A.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64g水中最多溶解NaCl:
= 23.04g
100
B.溶液中Na+和Cl-个数一定相等 得到饱和溶液的质量:
C.溶液质量为100克
64+23.04=87.04(g)
溶质、溶剂的质量比:36∶100 = 9∶25
D.溶质与溶剂质量比为 9∶25
考点突破
6.我国古代提纯焰硝(含KNO3和少量NaCl、CaCl2等)工艺的主要过程示意如图所示。
专题5
溶解度及溶NE
溶解度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浓度常用溶质的 质量分数
来表示,即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
比。
溶质质量
(1)溶质质量分数(%)=
×100%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注意: ①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② 溶质的质量是指已经溶解在水中的那一部分溶质的质量。
溶解度
③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由图可知,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较大的是 a 。
考点突破:比较溶解度大小,一定要指明温度。
考点突破
2.(1)1 ℃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20
g物
质c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2 ℃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物质a,充
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是 饱和
(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g。
硝酸钾 ;、氯化铵等
; 氯化钠
。氢氧化钙
气体的溶解度
减小
减小
结晶
不大
较大
考点突破
1.室温时,向25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人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及应用
25 g
×100%≈33.3%。B(×),将Na 2 CO 3 饱和溶液从 T 2 ℃升温到
50 g+25 g
T 4 ℃,因为 T 2 ℃和 T 4 ℃时Na 2 CO 3 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T 4 ℃时还是饱和状
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设 T 4 ℃时100 g NH 4 HCO 3 饱和溶液中
以曲线乙代表KCl的溶解度曲线。B(×),40 ℃时KNO 3 的溶解度是
63.9 g,饱和溶液中KNO 3 的质量分数为
63.9 g
163.9 g
×100%≠63.9%。C
(√),由题表可知,通过对比两种物质的溶解度,20 ℃前,KCl的溶
解度大于KNO 3 ,30 ℃后,KCl的溶解度小于KNO 3 , t 1 ℃时,NaCl和
根据溶解度表,可获取到以下信息。
1. 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KNO3在20 ℃时的溶解度为① 31.6 g,在80 ℃时的溶解度为②
169 g。
2. 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③ 36.0 g ,
KNO3的溶解度为④ 31.6 g 。
3. 根据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1)将 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至 t3 ℃,两种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㉑ 相等 (填“不相等”或“相等”)。
(2)将 t3 ℃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t1 ℃,
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㉒ BD (填字母)。
A. 溶解度:乙>甲>丙
C. 溶液质量:乙>甲>丙
B. 溶剂质量:丙>乙>甲
体质量的关系为:Na2SO4>NaCl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共24页文档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共24页文档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Thank yo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 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精选课件
13
【2013年河南14】下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t2℃时分别将 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 > B (填“>”、“<”或“=”);把t2℃时150g A的饱和溶 液稀释为20%,需加水 100 g
3
读图,回答问题:
S (g )
KNO3
(1)图像中a表示的意义
23℃时,硝酸钾和氯化钠 的溶解度相等都是36g
(2)硝酸钾和氯化钠两 种物质的溶解度谁受温度 的影响大
36
a
NaCl
KNO3 (3)硝酸钾溶解度比氯化钠的
溶解度大,正确吗?
23
t (℃)
不正确
精选课件
4
S (g )
110
A 32
20
温2345 度0 0 0 0
/ ℃
K3344
精选课件
16
外省中考
【海南省】请根据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⑴t℃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相等 ; ⑵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 60g ; ⑶30℃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10℃时, 折出晶体的质量是硝酸钾 > 氯化铵(填“>”、“==” 或“ <”)。
精选课件
2
这是一种什么图像,你可以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S (g ) a
t1
这是固体A的溶解度曲线
A
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1、A这种物质,随着温度的上 升溶解度明显上升
2、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达 到饱和状态
3、可以获得某一温度下的溶解 度
t (℃)
4、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 方法得到较纯净的A
精选课件
到小的顺序是
A>B=C
C
t2
t (℃)
(5)t1 ℃,ABC的饱和溶液,升 温t2 ℃,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精选课件
6
河南省中考
【06年河南17】2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两 种固体物质加入到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 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 (1)20℃时, 甲 (填“甲”或“乙”)物质的 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表示的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要使甲试管中的剩余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 的方法 增加溶剂 、 降低温度 。
精选课件
7
【07年河南16】右图是A、B两种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从图中能得到的信息是 (写出一条即可)
①在t℃时,A、B的溶解度相等 ②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 ③A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较明显
(2)从B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的 晶体,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3)若使t℃时的A的饱和溶液变 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 】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
量大于乙的质量
精选课件
12
【2012年河南7】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的KNO3晶体? 降温结晶
精选课件
5
S (g )
80 55 30 20
t1
(1)将t1 ℃时,A、B、C的饱和溶 液都升温到t2 ℃,仍为饱和溶液的是
C (2)t1 ℃时三种溶液的溶解度 A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3)t1 ℃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质 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A=B
B (4)t2 ℃时三种溶液的溶解度由大
增加溶剂 或 升高温度
精选课件
8
【08河南年17】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下列问题:
⑴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b
g。
⑵质将量t分2℃数时A等、于B的饱(和填溶大液于分、别小升于温或到等t3于℃),BA溶溶液液的的溶溶质质的的

质量分数(假设升温过程中水的质量没有变化)。
精选课件
9
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精选课件
1
复习目标---学会读图
1.学会借助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温度下,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大小;
2.能够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变化的趋势; 3.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能够准确判断,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改 变温度后,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5.能够借助溶解度曲线,判断获得结晶的方法。
60
(1)60℃时在100g水加入90g硝酸 钾晶体,能不能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 溶液?
不能
KNO3
(2)请在左边的图像中用“A” 标出 该点位置,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变成饱 和溶液?
增加溶质 降低温度
NaCl (3)如果将上述溶液降温到20 ℃ ,会析出多少克硝酸钾晶体?
58g
t (℃)
(4)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到较纯净
精选课件
15
• (2015河南)11.右表是KCl与KNO3在不同温
度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A.20℃时,KC1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 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 C.40℃时,5gKCl加10g水可得33.3%溶液
• D.50℃时,10g KNO3中加20g水,充分溶解 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
精选课件
10
【2010年河南13】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2)50℃时,将40g该物质加入到l00g水中,搅拌后得到 的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
降温到20℃时可析出晶体 10 g
精选课件
11
【2011年河南5】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09年河南10】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在t℃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将t℃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不变
D.10℃时,分别用100 g水配制a、b的饱和溶液所需a的质量小
于b的质量
精选课件
14
• (2014河南)9.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 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 B.t1℃时,30 g乙加到100 g水中形成饱
和溶液
• C.t2℃时,各100 g饱和溶液降温至tl℃析 出固体甲多于乙
• D.t2℃时,75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 g 水得到20%的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