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06第六章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精品

合集下载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第一章:网络安全检测的基本概念网络安全检测是指通过对网络中数据传输和信息交互的监控和审查,发现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护和修复的过程。

网络安全检测的目的是保护网络的可用性、完整性和机密性,预防病毒入侵、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

网络安全检测主要包括网络流量分析、入侵检测系统、漏洞评估和漏洞扫描等技术。

第二章:网络流量分析网络流量分析是一种通过监视和分析网络流量来检测潜在威胁的技术。

它通过收集网络通信数据,如数据包、日志和流量信息等,利用数据挖掘和行为分析等手段,识别出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

网络流量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员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威胁,保护网络的安全。

第三章: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攻击行为,及时发现并响应安全事件的技术。

IDS主要分为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两类。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监测主机上的异常行为,如文件变化和登录失败等,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监测网络通信中的攻击行为,如端口扫描和拒绝服务攻击等。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及时发现并应对各类网络威胁。

第四章:漏洞评估漏洞评估是一种通过扫描网络和系统中的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并提供修复建议的过程。

漏洞是指网络和系统中的安全弱点,可以被黑客利用从而对网络进行攻击和入侵。

漏洞评估可以通过安全扫描、漏洞识别和漏洞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并修复系统中的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第五章:漏洞扫描漏洞扫描是一种通过扫描网络和系统,寻找其中的漏洞和安全弱点的技术。

漏洞扫描可以帮助管理员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威胁,如操作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和配置错误等。

漏洞扫描工具可以自动化地对目标进行扫描,并输出扫描结果和建议修复方案。

漏洞扫描是网络安全检测的重要手段,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 第六章 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

网络安全 第六章 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

第六章网络后门与网络隐身1. 留后门的原则是什么?答:后门的好坏取决于被管理员发现的概率,留后门的原则就是不容易被发现,让管理员看了没有感觉、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2. 如何留后门程序?列举三种后门程序,并阐述原理及如何防御。

答:网络攻击经过踩点、扫描、入侵以后,如果攻击成功,一般就可以拿到管理员密码或者得到管理员权限。

第一,Login后门。

在Unix里,login程序通常用来对telnet来的用户进行口令验证。

入侵者获取login。

c的原代码并修改,使它在比较输入口令与存储口令时先检查后门口令。

如果用户敲入后门口令,它将忽视管理员设置的口令让你长驱直入。

这将允许入侵者进入任何账号,甚至是root。

由于后门口令是在用户真实登录并被日志记录到utmp和wtmp前产生一个访问的,所以入侵者可以登录获取shell却不会暴露该账号。

管理员注意到这种后门后,便用“strings”命令搜索login程序以寻找文本信息。

许多情况下后门口令会原形毕露。

入侵者就开始加密或者更好的隐藏口令,使strings命令失效。

所以更多的管理员是用MD5校验和检测这种后门的。

第二,线程插入后门。

这种后门在运行时没有进程,所有网络操作均播入到其他应用程序的进程中完成。

也就是说,即使受控制端安装的防火墙拥有“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功能,也不能对这样的后门进行有效的警告和拦截,也就使对方的防火墙形同虚设!这种后门本身的功能比较强大,是现在非常主流的一种,对它的查杀比较困难,很让防护的人头疼。

第三,网页后门。

网页后门其实就是一段网页代码,主要以ASP和PHP代码为主。

由于这些代码都运行在服务器端,攻击者通过这段精心设计的代码,在服务器端进行某些危险的操作,获得某些敏感的技术信息或者通过渗透,提权获得服务器的控制权。

并且这也是攻击者控制服务器的一条通道,比一般的入侵更具有隐蔽性。

防御后门的方法主要有:建立良好的安全习惯,关闭或删除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经常升级安全补丁,设置复杂的密码,迅速隔离受感染的计算机,经常了解一些反病毒资讯,安装专业的防毒软件进行全面监控等。

网络与安全常识手册--整理好-第六章

网络与安全常识手册--整理好-第六章

第六章防火墙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网络工具,设备和策略来保护不可信任的网络。

其中防火墙是运用非常广泛和效果最好的选择。

它可以防御网络中的各种威胁,并且做出及时的响应,将那些危险的连接和攻击行为隔绝在外。

从而降低网络的整体风险。

防火墙的基本功能是对网络通信进行筛选屏蔽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进出计算机网络,简单的概括就是,对网络进行访问控制。

绝大部分的防火墙都是放置在可信任网络(Internal)和不可信任网络(Internet)之间。

防火墙一般有三个特性:A.所有的通信都经过防火墙B.防火墙只放行经过授权的网络流量C.防火墙能经受的住对其本身的攻击我们可以看成防火墙是在可信任网络和不可信任网络之间的一个缓冲,防火墙可以是一台有访问控制策略的路由器(Route+ACL),一台多个网络接口的计算机,服务器等,被配置成保护指定网络,使其免受来自于非信任网络区域的某些协议与服务的影响。

所以一般情况下防火墙都位于网络的边界,例如保护企业网络的防火墙,将部署在内部网络到外部网络的核心区域上。

为什么要使用防火墙?很多人都会有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如果把每个单独的系统配置好,其实也能经受住攻击。

遗憾的是很多系统在缺省情况下都是脆弱的。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Windows系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Windows 2003以前的时代, Windows默认开放了太多不必要的服务和端口,共享信息没有合理配置与审核。

如果管理员通过安全部署,包括删除多余的服务和组件,严格执行NTFS权限分配,控制系统映射和共享资源的访问,以及帐户的加固和审核,补丁的修补等。

做好了这些,我们也可以非常自信的说,Windows足够安全。

也可以抵挡住网络上肆无忌惮的攻击。

但是致命的一点是,该服务器系统无法在安全性,可用性和功能上进行权衡和妥协。

对于此问题我们的回答是:“防火墙只专注做一件事,在已授权和未授权通信之间做出决断。

”如果没有防火墙,粗略的下个结论,就是:整个网络的安全将倚仗该网络中所有系统的安全性的平均值。

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第2章 网络威胁概述 第3章 网络安全技术 第4章 网络安全管理 第5章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第6章 网络安全未来发展 第7章 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 01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损 坏或更改的技术和政策的总称。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确保网络安全 可以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重要信息,防止数据 泄露和恶意攻击。
区块链安全
区块链原理
分布式账本 共识算法
区块链应用安全
智能合约安全 数据隐私保护
区块链技术挑战
扩容性问题 私钥管理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总结
云安全
01 数据保护
移动安全
02 应用保护
物联网安全
03 设备保护
总结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涉及到多个方面, 包括云安全、移动安全、物联网安 全和区块链安全。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 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了解并应用 这些网络安全技术,可以更好地保 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资产,确保网 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总结
网络安全管理涉及众多方面,从制 定策略到培训、监控和评估,每个 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 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 威胁,确保信息安全和系统稳定运 行。
● 05
第五章 网络安全技术应用
云安全
云安全是指保护云计算环境中的数据、应用程 序和服务免受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云安全架 构是构建在云服务提供商基础设施之上的安全 框架,云安全策略则是为保护云环境中的敏感 数据和应用而制定的策略。选择合适的云安全 服务提供商对于确保云数据的安全至关重要。

网络攻击及防护策略研究

网络攻击及防护策略研究

网络攻击及防护策略研究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与网络紧密相连。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威胁,其中网络攻击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网络攻击不仅会导致个人数据泄漏、财产损失,还可能破坏政府机构和企业的信息系统。

为了有效应对这样的威胁,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攻击的特点及其防护策略。

第二章:网络攻击类型网络攻击的类型繁多,每一种攻击手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包括:身份盗窃、拒绝服务攻击、恶意软件、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

这些攻击形式各有侧重,但可以总结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访问、破坏和篡改。

第三章:网络攻击的危害网络攻击给个人和组织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

个人身份盗窃可能导致金融损失,信用记录泄露等影响,而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信息系统被攻击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服务中断、声誉受损等严重后果。

此外,网络攻击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也构成了潜在威胁。

第四章:网络攻击的原理了解网络攻击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攻击手段和防护策略。

常见的网络攻击原理包括:蠕虫攻击、木马攻击、病毒攻击、社会工程学攻击等。

这些攻击原理通过利用漏洞、欺骗、欺诈等手段,成功入侵并破坏目标系统。

第五章:网络攻击的实例分析通过对网络攻击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攻击的过程、手段和目的。

例如,2017年的“勒索病毒”攻击是一次全球范围的网络攻击事件,导致许多企业和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通过分析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攻击者的行为模式和技术手段,并从中得到警示。

第六章:网络攻击防护策略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网络攻击威胁,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

这些策略包括:保持系统和软件的更新、加强身份验证机制、使用安全加密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应急响应机制等。

与此同时,培养用户的安全意识和加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七章:未来发展趋势针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攻击手段,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创新防护技术。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的威力和隐蔽性可能会进一步增强。

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与技术防护措施解决方案

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与技术防护措施解决方案

个人信息安全保障与技术防护措施解决方案第一章个人信息安全概述 (3)1.1 个人信息安全的定义 (3)1.2 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2.1 维护个人隐私权益 (3)1.2.2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1.2.3 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4)1.3 个人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 (4)1.3.1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4)1.3.2 技术手段不断创新 (4)1.3.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融合 (4)1.3.4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 (4)第二章个人信息收集与存储 (4)2.1 个人信息收集的原则 (4)2.2 个人信息存储的技术手段 (5)2.3 个人信息存储的安全措施 (5)第三章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 (6)3.1 加密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3.1.1 加密算法概述 (6)3.1.2 对称加密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3.1.3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3.2 密钥管理策略 (7)3.2.1 密钥 (7)3.2.2 密钥存储 (7)3.2.3 密钥分发 (7)3.2.4 密钥更新与轮换 (7)3.2.5 密钥销毁 (7)3.3 加密技术在个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7)3.3.1 数据存储加密 (7)3.3.2 数据传输加密 (7)3.3.3 数据访问控制 (7)3.3.4 数据备份加密 (7)3.3.5 数据共享加密 (8)第四章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8)4.1 访问控制策略 (8)4.2 身份认证技术 (8)4.3 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的整合 (8)第五章个人信息泄露的防范 (9)5.1 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9)5.2 防止信息泄露的技术手段 (9)5.3 应对个人信息泄露的应急预案 (10)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 (10)6.1 防火墙技术 (10)6.1.1 包过滤防火墙 (10)6.1.2 状态检测防火墙 (10)6.1.3 应用层防火墙 (10)6.2 入侵检测系统 (11)6.2.1 异常检测 (11)6.2.2 特征检测 (11)6.3 网络安全防护策略 (11)6.3.1 制定严格的安全政策 (11)6.3.2 定期更新和升级防护设备 (11)6.3.3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11)6.3.4 建立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 (11)6.3.5 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 (11)第七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11)7.1 数据备份策略 (12)7.1.1 定期备份 (12)7.1.2 实时备份 (12)7.1.3 差异备份 (12)7.1.4 完全备份 (12)7.2 数据恢复技术 (12)7.2.1 硬盘数据恢复 (12)7.2.2 文件恢复 (12)7.2.3 数据库恢复 (12)7.2.4 网络数据恢复 (12)7.3 数据备份与恢复的实践 (13)7.3.1 制定备份计划 (13)7.3.2 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 (13)7.3.3 建立备份日志 (13)7.3.4 定期检查备份 (13)7.3.5 建立恢复流程 (13)7.3.6 培训相关人员 (13)第八章法律法规与合规 (13)8.1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概述 (13)8.2 个人信息保护合规要求 (14)8.3 法律法规在个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4)第九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5)9.1 安全意识培训 (15)9.1.1 培训目标 (15)9.1.2 培训内容 (15)9.1.3 培训方式 (15)9.2 安全技能培训 (15)9.2.1 培训目标 (15)9.2.2 培训内容 (16)9.2.3 培训方式 (16)9.3 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实践 (16)9.3.1 培训计划 (16)9.3.2 培训实施 (16)9.3.3 培训宣传 (16)第十章个人信息安全监测与评估 (17)10.1 个人信息安全监测体系 (17)10.1.1 监测对象 (17)10.1.2 监测内容 (17)10.1.3 监测技术 (17)10.1.4 监测机制 (17)10.2 个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17)10.2.1 风险识别 (17)10.2.2 风险分析 (17)10.2.3 风险评价 (17)10.2.4 风险应对 (18)10.3 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18)10.3.1 事件分类 (18)10.3.2 应急响应 (18)10.3.3 事件调查与处理 (18)10.3.4 事件通报与整改 (18)10.3.5 跟踪评估与总结 (18)第一章个人信息安全概述1.1 个人信息安全的定义个人信息安全,指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隐私信息等敏感数据进行保护,保证这些信息不被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篡改或销毁,以维护个人的隐私权益和信息安全。

家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家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

家庭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策略第一章家庭网络安全概述 (2)1.1 家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1.2 家庭网络面临的威胁 (3)1.3 家庭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3)第二章家庭网络设备安全 (4)2.1 路由器安全设置 (4)2.2 智能家居设备安全 (4)2.3 无线网络安全 (4)第三章病毒与恶意软件防护 (5)3.1 病毒与恶意软件的定义 (5)3.2 防病毒软件的选用与安装 (5)3.3 病毒与恶意软件的清除与预防 (6)第四章账户安全与密码管理 (6)4.1 账户安全策略 (6)4.2 强密码设置 (7)4.3 密码管理工具的应用 (7)第五章数据备份与恢复 (7)5.1 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7)5.2 数据备份的方法与工具 (8)5.3 数据恢复的策略 (9)第六章家庭网络隐私保护 (9)6.1 隐私保护的必要性 (9)6.2 个人信息保护策略 (9)6.3 隐私保护工具的应用 (10)第七章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10)7.1 儿童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10)7.2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方法 (11)7.3 儿童网络安全软件的选择与应用 (11)第八章家庭网络访问控制 (12)8.1 访问控制策略 (12)8.1.1 身份认证 (12)8.1.2 权限管理 (12)8.1.3 审计策略 (12)8.2 家庭网络访问控制实现 (12)8.2.1 硬件实现 (12)8.2.2 软件实现 (12)8.3 访问控制软件与设备 (13)8.3.1 访问控制软件 (13)8.3.2 访问控制设备 (13)第九章家庭网络安全事件应对 (13)9.1 安全事件的识别 (13)9.1.1 监测网络流量 (13)9.1.2 检查系统日志 (13)9.1.3 关注安全预警 (14)9.1.4 询问家人 (14)9.2 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 (14)9.2.1 隔离受影响设备 (14)9.2.2 更改密码 (14)9.2.3 更新软件 (14)9.2.4 查杀病毒 (14)9.2.5 恢复数据 (14)9.2.6 咨询专业人士 (14)9.3 安全事件的恢复与预防 (14)9.3.1 恢复网络环境 (14)9.3.2 分析原因 (14)9.3.3 加强安全意识 (14)9.3.4 建立应急预案 (15)9.3.5 定期检查和维护 (15)第十章家庭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5)10.1 家庭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5)10.2 家庭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5)10.2.1 网络安全法 (15)10.2.2 个人信息保护法 (15)10.2.3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5)10.3 家庭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实施 (15)第十一章家庭网络安全宣传与培训 (16)11.1 家庭网络安全宣传策略 (16)11.2 家庭网络安全培训方法 (16)11.3 家庭网络安全培训内容 (17)第十二章家庭网络安全未来发展 (17)12.1 家庭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7)12.2 家庭网络安全技术创新 (18)12.3 家庭网络安全产业发展 (18)第一章家庭网络安全概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庭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信网络维护与升级技术规范

电信网络维护与升级技术规范

电信网络维护与升级技术规范第一章电信网络维护概述 (2)1.1 维护目的与任务 (2)1.1.1 维护目的 (2)1.1.2 维护任务 (2)1.2 维护策略与流程 (3)1.2.1 维护策略 (3)1.2.2 维护流程 (3)第二章网络监控与管理 (3)2.1 监控系统架构 (3)2.2 监控数据采集 (4)2.3 网络管理策略 (4)2.4 管理软件与工具 (4)第三章网络设备维护 (5)3.1 交换设备维护 (5)3.2 路由设备维护 (5)3.3 传输设备维护 (6)3.4 网络安全设备维护 (6)第四章网络功能优化 (6)4.1 网络功能评估 (6)4.2 网络功能分析方法 (7)4.3 功能优化策略 (7)4.4 优化工具与技巧 (7)第五章网络故障处理 (8)5.1 故障分类与等级 (8)5.2 故障处理流程 (8)5.3 故障处理方法 (9)5.4 故障处理案例分析 (9)第六章网络安全防护 (9)6.1 安全策略制定 (9)6.2 安全设备配置 (10)6.3 安全事件处理 (10)6.4 安全防护技术 (10)第七章网络升级规划 (11)7.1 升级需求分析 (11)7.2 升级方案设计 (11)7.3 升级实施流程 (12)7.4 升级风险与应对 (12)第八章网络设备升级 (13)8.1 交换设备升级 (13)8.2 路由设备升级 (13)8.3 传输设备升级 (13)8.4 网络安全设备升级 (14)第九章网络软件升级 (14)9.1 软件版本管理 (14)9.2 升级策略制定 (14)9.3 升级实施流程 (15)9.4 软件升级测试 (15)第十章网络服务升级 (15)10.1 服务需求分析 (15)10.2 服务升级方案 (16)10.3 服务升级实施 (16)10.4 服务升级评估 (16)第十一章网络运维管理 (17)11.1 运维团队建设 (17)11.2 运维流程优化 (17)11.3 运维工具应用 (18)11.4 运维绩效评估 (18)第十二章电信网络维护与升级发展趋势 (18)12.1 5G网络维护与升级 (18)12.2 云计算与网络维护 (19)12.3 人工智能与网络维护 (19)12.4 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19)第一章电信网络维护概述1.1 维护目的与任务电信网络维护是保障电信网络正常、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与任务如下:1.1.1 维护目的(1)保证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网络可靠性;(2)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3)保障通信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4)优化网络资源配置,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网络安全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

网络安全技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方案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2)1.1 网络安全重要性 (2)1.2 网络安全威胁与风险 (3)1.3 网络安全防护目标 (3)第二章安全策略制定 (3)2.1 安全策略基本原则 (3)2.2 安全策略制定流程 (4)2.3 安全策略实施与监督 (4)第三章信息安全防护 (5)3.1 信息加密技术 (5)3.1.1 对称加密算法 (5)3.1.2 非对称加密算法 (5)3.1.3 混合加密算法 (5)3.2 信息完整性保护 (5)3.2.1 消息摘要算法 (5)3.2.2 数字签名技术 (6)3.2.3 数字证书技术 (6)3.3 信息访问控制 (6)3.3.1 身份认证 (6)3.3.3 访问控制策略 (6)第四章网络安全防护 (6)4.1 网络隔离与边界防护 (6)4.2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 (7)4.3 无线网络安全 (7)第五章系统安全防护 (7)5.1 操作系统安全 (7)5.1.1 安全配置 (7)5.1.2 权限控制 (8)5.1.3 安全审计 (8)5.2 数据库安全 (8)5.2.1 数据库加固 (8)5.2.2 访问控制 (8)5.2.3 数据加密 (8)5.3 应用程序安全 (8)5.3.1 编码安全 (8)5.3.2 安全框架 (8)5.3.3 安全防护措施 (9)第六章安全审计与监控 (9)6.1 安全审计概述 (9)6.2 审计数据收集与处理 (9)6.2.1 审计数据收集 (9)6.2.2 审计数据处理 (10)6.3 安全监控与预警 (10)6.3.1 安全监控 (10)6.3.2 预警与响应 (10)第七章应急响应与处置 (10)7.1 应急响应流程 (10)7.1.1 信息收集与报告 (11)7.1.2 评估事件严重程度 (11)7.1.3 启动应急预案 (11)7.1.4 实施应急措施 (11)7.2 应急预案制定 (11)7.2.1 预案编制原则 (12)7.2.2 预案内容 (12)7.3 应急处置与恢复 (12)7.3.1 应急处置 (12)7.3.2 恢复与重建 (12)第八章安全管理 (12)8.1 安全组织与管理 (12)8.1.1 安全组织结构 (12)8.1.2 安全管理职责 (13)8.1.3 安全管理流程 (13)8.2 安全制度与法规 (13)8.2.1 安全制度 (13)8.2.2 安全法规 (14)8.3 安全教育与培训 (14)8.3.1 安全教育 (14)8.3.2 安全培训 (14)第九章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15)9.1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 (15)9.2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 (15)9.3 大数据与网络安全 (15)第十章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案例 (16)10.1 金融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案例 (16)10.2 部门网络安全防护案例 (16)10.3 企业网络安全防护案例 (17)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重要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支撑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六章 网站安全

第六章 网站安全
n 黑客大都是程序员,知道系统的漏洞及 其原因所在,对任何计算机操作系统的 奥秘都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非法创入, 以此作为一种智力的挑战而陶醉于其中
n 有黑客的攻击,说明网络有漏洞
2020-5-18
22
6、6、1 黑客的攻击步骤
n 收集信息 n 探测系统的安全弱点 n 实施攻击
2020-5-18
23
n 窃取系统的信息
n 破坏系统
n 非法使用
n 病毒破坏
2020-5-18
3
6、1、2 网站的典型安全漏洞
n 操作系统类安全漏洞
n 打补丁,如windows
n 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
n 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n 应用系统的安全漏洞
n 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不健全
n 其他安全漏洞
2020-5-18
4
6、2 Web站点的安全技术
2020-5-18
13
6、4 MS Proxy Server的安全(P143)
n 代理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n 凡是使用代理服务器的,就存在内网和外网 n 内网被攻击的几率相对较小
n 代理服务器用作防火墙
n 代理服务器装有两个网卡 n 对外只需一个IP地址就可
2020-5-18
14
6、5 防病毒系统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 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 数据的,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 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n 传染方式多 n 传染速度快 n 清除难度大 n 破坏性强 n 可激发性 n 潜在性
2020-5-18
18
6、5、4 网站和因特网对病毒的敏感性
n 对文件病毒的敏感性:
n 网络服务器上的文件病毒 n Internet上的文件病毒

网络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

网络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

网络行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方案第一章概述 (2)1.1 行业背景 (2)1.2 安全防护目标 (3)第二章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3)2.1 法律法规概述 (3)2.2 行业标准解读 (4)2.3 遵守与合规 (4)第三章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5)3.1 风险评估方法 (5)3.2 风险评估流程 (5)3.3 风险等级划分 (5)第四章数据安全架构设计 (6)4.1 数据安全架构概述 (6)4.2 数据安全架构设计原则 (6)4.3 数据安全架构实施 (6)第五章数据加密与存储安全 (7)5.1 数据加密技术 (7)5.1.1 对称加密技术 (7)5.1.2 非对称加密技术 (7)5.1.3 混合加密技术 (7)5.2 数据存储安全策略 (7)5.2.1 访问控制 (7)5.2.2 数据加密存储 (8)5.2.3 数据完整性保护 (8)5.3 数据备份与恢复 (8)5.3.1 数据备份策略 (8)5.3.2 备份存储方式 (8)5.3.3 数据恢复策略 (8)第六章数据传输安全 (8)6.1 传输加密技术 (8)6.2 传输通道安全 (9)6.3 数据完整性保护 (9)第七章数据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 (10)7.1 访问控制策略 (10)7.1.1 策略概述 (10)7.1.2 访问控制原则 (10)7.1.3 访问控制方法 (10)7.2 权限管理实施 (11)7.2.1 权限管理框架 (11)7.2.2 权限定义 (11)7.2.3 权限分配 (11)7.2.4 权限审核 (11)7.2.5 权限回收 (11)7.3 用户身份认证 (11)7.3.1 身份认证方法 (11)7.3.2 身份认证流程 (11)7.3.3 身份认证安全措施 (11)第八章数据审计与监控 (12)8.1 数据审计策略 (12)8.2 数据监控技术 (12)8.3 审计与监控报告 (12)第九章应急响应与处理 (13)9.1 应急响应流程 (13)9.1.1 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13)9.1.2 应急响应操作流程 (13)9.2 处理策略 (13)9.2.1 分类 (13)9.2.2 处理策略 (14)9.3 恢复与补偿措施 (14)9.3.1 系统恢复 (14)9.3.2 补偿措施 (14)第十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4)10.1 安全意识培养 (14)10.1.1 背景及重要性 (14)10.1.2 培养措施 (15)10.2 安全技能培训 (15)10.2.1 背景及重要性 (15)10.2.2 培训内容 (15)10.2.3 培训方式 (15)10.3 安全管理制度落实 (16)10.3.1 背景及重要性 (16)10.3.2 落实措施 (16)第一章概述1.1 行业背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和入侵检测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和入侵检测

如何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和入侵检测第一章: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设备和网络数据免于受到未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破坏和干扰。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增加,所以保护网络安全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章: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网络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物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物理措施主要是对网络设备的防护和管理,如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等;技术措施主要是对网络通信和数据的加密和认证,如虚拟专用网络、安全套接层等;管理措施主要是对网络安全策略、规范和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如权限管理、事故响应等。

第三章:防火墙的作用和应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防护的核心设备,主要功能是限制网络连接、监控网络通信、过滤流量和阻止潜在的恶意攻击。

防火墙可以分为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具体应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配置。

第四章:入侵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网络流量以及系统日志,检测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

根据检测方式划分,入侵检测可以分为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根据检测粒度划分,入侵检测可以分为行为检测和签名检测。

第五章: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和配置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是一种部署在主机上的软件,可以实时监控主机的系统调用和文件操作等行为,以检测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

HIDS的部署和配置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HIDS软件、设置检测规则和配置告警机制等。

第六章: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选择和配置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是一种部署在网络中的设备,可以实时监控网络通信和流量,以检测可能存在的入侵行为。

NIDS的选择和配置主要包括确定监控位置和方式、设置检测规则和配置报警机制等。

第七章:入侵检测系统的日志分析和使用入侵检测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日志,通过对这些日志的分析和使用可以了解网络安全状况、发现潜在的威胁以及进行事故溯源。

互联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技术方案

互联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技术方案

互联网安全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技术方案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 (2)1.1 网络安全定义与重要性 (2)1.1.1 网络安全定义 (2)1.1.2 网络安全重要性 (2)1.2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及趋势 (3)1.2.1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3)1.2.2 网络安全威胁趋势 (3)第二章物理安全防护 (4)2.1 网络硬件设备安全 (4)2.2 数据中心安全 (4)2.3 网络接入控制 (4)第三章网络架构安全设计 (5)3.1 网络架构安全原则 (5)3.2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5)3.2.1 防火墙 (5)3.2.2 入侵检测系统 (6)3.3 虚拟专用网络(VPN) (6)第四章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6)4.1 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6)4.2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7)4.3 密钥管理 (7)第五章传输层安全防护 (8)5.1 安全套接层(SSL) (8)5.2 传输层安全协议(TLS) (8)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8)第六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8)6.1 应用层安全协议 (9)6.1.1 SSL/TLS (9)6.1.2 IPSec (9)6.1.3 SSH (9)6.2 安全编码与审计 (9)6.2.1 安全编码 (10)6.2.2 审计 (10)6.3 数据防泄露 (10)第七章数据库安全防护 (10)7.1 数据库安全策略 (10)7.2 数据库加密技术 (11)7.3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11)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 (12)8.1 操作系统安全级别 (12)8.1.1 标准安全级别 (12)8.1.2 高安全级别 (12)8.1.3 特级安全级别 (12)8.2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12)8.2.1 用户权限管理 (12)8.2.2 密码策略 (12)8.2.3 软件安装与更新 (13)8.2.4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3)8.2.5 安全补丁管理 (13)8.3 操作系统安全监控 (13)8.3.1 实时监控 (13)8.3.2 安全审计 (13)8.3.3 安全事件处理 (13)8.3.4 安全培训与宣传 (13)第九章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3)9.1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 (13)9.1.1 概述 (13)9.1.2 安全防护体系框架构成 (13)9.2 安全防护体系实施 (14)9.2.1 安全策略制定 (14)9.2.2 安全技术手段应用 (14)9.2.3 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14)9.3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改进 (14)9.3.1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 (14)9.3.2 安全防护体系改进 (15)第十章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15)10.1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5)10.2 网络安全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16)10.3 网络安全合规性评估 (16)第一章网络安全概述1.1 网络安全定义与重要性1.1.1 网络安全定义网络安全是指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通过对信息传输、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的全面保护,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数据完整、保密和可用性的一种综合性技术措施。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方案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方案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与数据加密方案第一章网络安全防护概述 (2)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现状 (3)1.3 网络安全防护发展趋势 (3)第二章通信网络物理安全防护 (4)2.1 设备安全 (4)2.2 线路安全 (4)2.3 数据中心安全 (5)第三章网络边界安全防护 (5)3.1 防火墙策略 (5)3.2 入侵检测与防御 (5)3.3 VPN技术应用 (6)第四章数据加密技术概述 (6)4.1 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 (6)4.2 加密算法分类 (6)4.2.1 对称加密算法 (7)4.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7)4.3 密钥管理 (7)4.3.1 密钥 (7)4.3.2 密钥分发 (7)4.3.3 密钥存储 (7)4.3.4 密钥更新 (7)4.3.5 密钥销毁 (7)第五章通信网络数据加密方案 (7)5.1 数据传输加密 (7)5.1.1 加密技术概述 (8)5.1.2 对称加密技术 (8)5.1.3 非对称加密技术 (8)5.1.4 混合加密技术 (8)5.2 数据存储加密 (8)5.2.1 加密存储技术概述 (8)5.2.2 磁盘加密技术 (8)5.2.3 数据库加密技术 (8)5.2.4 文件加密技术 (8)5.3 数据加密应用场景 (9)5.3.1 通信网络中的数据传输 (9)5.3.2 数据中心加密 (9)5.3.3 移动设备加密 (9)5.3.4 虚拟化环境加密 (9)第六章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 (9)6.1 安全事件监测 (9)6.2 告警与预警系统 (10)6.3 安全态势评估 (10)第七章安全防护策略与实施 (10)7.1 安全策略制定 (10)7.1.1 策略目标 (10)7.1.2 策略内容 (11)7.2 安全防护措施 (11)7.2.1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1)7.2.2 数据安全防护措施 (11)7.2.3 应用安全防护措施 (12)7.2.4 安全管理措施 (12)7.3 安全防护方案实施 (12)7.3.1 实施步骤 (12)7.3.2 实施要点 (12)第八章人员安全意识培训与安全管理 (12)8.1 人员安全意识培训 (12)8.1.1 培训目标 (13)8.1.2 培训内容 (13)8.1.3 培训方式 (13)8.2 安全管理制度 (13)8.2.1 安全政策 (13)8.2.2 安全组织 (13)8.2.3 安全策略 (13)8.2.4 安全审计 (13)8.2.5 安全应急 (14)8.3 安全风险管理 (14)8.3.1 风险识别 (14)8.3.2 风险评估 (14)8.3.3 风险控制 (14)8.3.4 风险监测 (14)8.3.5 风险应对 (14)第九章网络安全防护法律法规与标准 (14)9.1 国际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4)9.2 国内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15)9.3 网络安全标准 (15)第十章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案例分析与启示 (15)10.1 典型网络安全事件分析 (15)10.2 安全防护成功案例 (16)10.3 网络安全防护启示 (16)第一章网络安全防护概述1.1 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信行业作为网络基础设施的核心,其网络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第一章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网络安全威胁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资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各界人士不断探索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和高级的网络攻击。

第二章网络安全威胁的分类与特点网络安全威胁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蠕虫、黑客攻击、病毒木马、网络钓鱼等。

这些威胁具有隐藏性强、传播速度快、破坏力大等特点,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第三章网络安全威胁检测技术网络安全威胁检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识别出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威胁。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检测技术包括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行为分析等。

IDS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检测出潜在的攻击活动。

IPS则可以根据检测到的攻击行为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行为分析则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识别出异常行为可能引发的安全威胁。

第四章网络安全威胁防御技术网络安全威胁防御技术旨在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护网络免受各种威胁的侵害。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防御技术包括访问控制、加密技术、安全认证等。

访问控制通过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加密技术可以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安全认证则是通过身份验证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网络资源。

第五章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日益增多和复杂化,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性和自动化、智能化。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将逐渐应用于网络安全领域,提高检测精度和防御效果。

同时,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也需要与法律法规相结合,形成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第六章结论网络安全威胁对个人、企业和国家的信息资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御技术的发展对于保护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网管员必读——网络安全(第2版)第六章

网管员必读——网络安全(第2版)第六章
第六章 IDS与IPS
本章介绍的是IDS(入侵检测系统)和IPS(入 侵防御系统)两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本章重点如下: 什么是入侵检测系统及主要类型 主要IDS技术 主要IDS模型及各自特点 IDS工作原理 IPS工作原理 IPS的分类IDS的主要不足和IPS的主要优势 防火墙、IDS和IPS比较
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
6.3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
由于传统入侵检测技术的种种不足,加上新型的分布式 入侵和攻击行为的频繁出现,所以一种新型的入侵检测技 术就诞生了,那就是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它包 括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它是针对分布式网络攻击的检测方 法;其次使用分布式方法检测分布式的攻击,其中的关键 技术为检测信息的协同处理与入侵攻击的全局信息提取。 6.3.1 分布式入侵检测框架及检测机制 随着高速网络的发展,网络范围的拓宽,各种分布式网 络技术、网络服务的发展,使原来的网络入侵检测很难适 应现在的状况。因此有必要把检测分析过程也实现分布化。 在分布式结构中,n个检测器分布在网络环境中,直接接 受sensor(传感器)的数据,有效的利用各个主机的资源, 消除了集中式检测的运算瓶颈和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大量 的数据用不着在网络中传输,大大降低了网络带宽的占用, 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
6.1 入侵检测系统(IDS)基础
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是目 前预防黑客攻击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6.1.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就是对入侵行为的 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 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 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 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DS)。 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包含3个必要的功能组件:信息来源、 分析引擎和响应组件。目前,IDS策略按检测范围分为十 二大类,其中包含了1400余种入侵规则,包括TCP、UDP、 ICMP、IPX、HTTP、FTP、Telnet、SMTP、NFS、rsh、 DNS、POP2、POP3、IMAP、TFTP、Finger、SSL、 NETBIOS等协议类型。 具体内容参见书中介绍。

互联网行业网站安全防护策略方案

互联网行业网站安全防护策略方案

互联网行业网站安全防护策略方案第一章网站安全防护概述 (3)1.1 网站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3)1.2 网站安全防护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安全防护策略设计 (4)2.1 安全防护策略原则 (4)2.2 安全防护策略层次划分 (4)2.3 安全防护策略实施步骤 (5)第三章网站系统安全 (5)3.1 操作系统安全 (5)3.1.1 安全配置 (6)3.1.2 权限管理 (6)3.1.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6)3.2 数据库安全 (6)3.2.1 数据库安全配置 (6)3.2.2 数据加密 (6)3.2.3 数据备份与恢复 (7)3.3 应用服务器安全 (7)3.3.1 应用服务器安全配置 (7)3.3.2 应用层安全 (7)3.3.3 网络安全防护 (7)第四章网络安全防护 (7)4.1 防火墙配置 (7)4.1.1 确定防火墙策略 (7)4.1.2 防火墙规则优化 (8)4.1.3 状态检测与防护 (8)4.1.4 防火墙功能监控 (8)4.2 入侵检测系统 (8)4.2.1 入侵检测技术 (8)4.2.2 入侵检测部署 (8)4.2.3 告警处理与响应 (8)4.2.4 入侵检测系统维护 (8)4.3 VPN技术应用 (8)4.3.1 VPN技术选型 (8)4.3.2 VPN配置与部署 (9)4.3.3 用户身份认证与授权 (9)4.3.4 VPN功能优化 (9)第五章数据安全 (9)5.1 数据加密技术 (9)5.2 数据备份与恢复 (9)5.3 数据访问控制 (10)第六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10)6.1 Web应用安全 (10)6.1.1 概述 (10)6.1.2 常见Web攻击类型 (10)6.1.3 Web应用安全防护策略 (11)6.2 代码审计与安全测试 (11)6.2.1 概述 (11)6.2.2 代码审计 (11)6.2.3 安全测试 (11)6.3 安全编程规范 (11)6.3.1 概述 (12)第七章安全防护技术 (12)7.1 安全防护产品选型 (12)7.2 安全防护技术部署 (12)7.3 安全防护技术评估 (13)第八章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4)8.1 安全事件分类与等级 (14)8.1.1 安全事件分类 (14)8.1.2 安全事件等级 (14)8.2 应急响应流程 (14)8.2.1 事件发觉与报告 (14)8.2.2 事件评估 (14)8.2.3 应急响应 (14)8.2.4 事件调查与跟踪 (15)8.2.5 事件总结与改进 (15)8.3 安全事件调查与处理 (15)8.3.1 调查流程 (15)8.3.2 处理措施 (15)第九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5)9.1 安全意识培养 (15)9.1.1 培养目的 (15)9.1.2 培养内容 (15)9.1.3 培养方式 (16)9.2 安全技能培训 (16)9.2.1 培训目的 (16)9.2.2 培训内容 (16)9.2.3 培训方式 (16)9.3 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16)9.3.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16)9.3.2 宣贯与执行 (16)9.3.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7)第十章安全防护体系评估与优化 (17)10.1 安全防护体系评估方法 (17)10.2 安全防护体系优化策略 (17)10.3 安全防护体系持续改进 (18)第一章网站安全防护概述1.1 网站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站已经成为企业、及各类机构开展业务、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技巧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技巧

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技巧第一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在实战中,了解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熟悉网络攻击的类型,如DDoS攻击、SQL注入、恶意软件等,以及常见的安全防护措施。

同时,了解网络协议(如TCP/IP)和常见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如路由器、防火墙)也十分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网络安全攻防实战。

第二章: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与评估漏洞扫描和评估是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漏洞扫描工具,可以主动检测目标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评估其对系统造成的威胁程度。

这些工具可以自动化地执行漏洞扫描任务,快速发现可能的攻击入口。

在评估中,评估人员需要对漏洞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修复建议。

第三章: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在网络安全实战中,入侵检测与防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可以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检测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通过使用这些系统,可以早期发现并阻止潜在的攻击行为,减轻攻击对系统的危害。

第四章:加密与解密技术加密与解密技术是网络安全实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使用对称加密算法(如DES、AES)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椭圆曲线加密),可以保护敏感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在实战中,加密技术可以用于保护用户账号密码、传输文件等。

同时,了解常见加密算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加密策略。

第五章:安全日志分析与事件响应安全日志分析和事件响应是网络安全攻防实战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分析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安全日志,可以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攻击迹象。

在事件响应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迅速应对并应策恢复攻击造成的损失。

安全日志分析工具和事件响应流程的建立都可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效力。

第六章:社会工程学攻防社会工程学攻防是网络安全实战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攻击者通过伪装身份和利用人的心理漏洞,诱骗目标人员提供敏感信息或者执行恶意操作。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

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及措施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2)1.1 信息安全基本概念 (2)1.2 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3)1.3 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 (3)第二章物理安全防护 (4)2.1 硬件设备安全 (4)2.2 数据中心安全 (4)2.3 网络设备安全 (4)第三章系统安全防护 (5)3.1 操作系统安全 (5)3.2 数据库安全 (5)3.3 应用系统安全 (6)第四章数据安全防护 (6)4.1 数据加密技术 (6)4.2 数据备份与恢复 (7)4.3 数据访问控制 (7)第五章网络安全防护 (7)5.1 防火墙技术 (7)5.2 入侵检测与防护 (8)5.3 虚拟专用网络(VPN) (9)第六章应用层安全防护 (9)6.1 Web安全 (9)6.1.1 Web应用防火墙(WAF) (9)6.1.1.1 WAF的作用与功能 (9)6.1.1.2 应用场景 (9)6.1.1.3 接入方式 (10)6.1.2 常见Web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0)6.2 邮件安全 (10)6.2.1 邮件安全风险 (10)6.2.2 邮件安全防护措施 (11)6.2.3 常见邮件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6.3 电子商务安全 (11)6.3.1 电子商务安全风险 (11)6.3.2 电子商务安全防护措施 (11)6.3.3 常见电子商务安全漏洞及应对方案 (11)第七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2)7.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概述 (12)7.2 国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13)7.3 企业信息安全政策与制度 (13)第八章安全风险管理 (14)8.1 安全风险识别 (14)8.2 安全风险评估 (14)8.3 安全风险应对 (15)第九章信息安全监测与预警 (15)9.1 安全事件监测 (15)9.1.1 监测目的 (15)9.1.2 监测内容 (16)9.1.3 监测方法 (16)9.2 安全事件预警 (16)9.2.1 预警目的 (16)9.2.2 预警内容 (16)9.2.3 预警方法 (16)9.3 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7)9.3.1 应急响应目的 (17)9.3.2 应急响应流程 (17)9.3.3 应急响应措施 (17)第十章安全意识与培训 (17)10.1 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17)10.2 安全培训与考核 (18)10.3 安全文化建设 (18)第十一章信息安全技术与产品 (19)11.1 信息安全产品概述 (19)11.2 信息安全技术创新 (19)11.3 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19)第十二章信息安全运维管理 (20)12.1 安全运维策略 (20)12.2 安全运维流程 (20)12.3 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21)第一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我国及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 是如何保护和控制其他人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
▪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说,人们最为关心的网络安全问 题是如何杜绝和控制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有害的黄色内容会 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6.1 网络安络安全防护技术
❖ 6.1 网络安全基础
网络安全问题自有网络那天起就存在了,只是当时人们并没有 充分重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壮大,人们对它的依赖程度也越 来越大,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日益明显。开放互联网络具有国际统一 的标准和访问方法,容易互连、互通与互操作,而且为使善良的人 们能够充分的利用网上的资源,网络被设计成非常容易进入。这就 造成了开放性网络系统节点分散、难于管理。
对网络的侵害手段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 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 毒、线路窃听等。
随着经济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对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自Internet/Intranet应用发展以来,网络的安全已经涉及到 国家主权等许多重大问题。随着“黑客”工具技术的日益发展,使 用这些工具所需具备的各种技巧和知识在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的全 球范围内“黑客”行为的泛滥,导致了一个全新战争形式的出现, 即网络安全技术的大战。
保障网络信息完整性的主要方法有:
• 协议:通过各种安全协议可以有效地检测出被复制的信息、被删除的 字 段、失效的字段和被修改的字段;
• 纠错编码方法:由此完成纠错和纠错功能。最简单和常用的纠错编码方法 是奇偶校验法;
• 密码校验和方法:它是抗篡改和传输失败的重要手段; • 数字签名: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 公证:请求网络管理或中介机构证明信息的真实性。
6.1 网络安全基础
▪ 安全服务
• 安全机制是利用密码算法对重要而敏感的数据进行处理 • 安全连接是在安全处理前与网络通信方之间的连接过程 • 安全协议 • 安全策略
6.1 网络安全基础
❖ 6.1.4 网络安全机制 ▪ 计算机网络面临的威胁
• 内部泄密和破坏
• 截收
6.1 网络安全基础
• 冒充 冒充领导发布命令、调阅密件;冒充主机欺骗合法主
• 抵赖 发送信息者事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消息;发送信息者事 后否认曾经发送过某条消息的内容;接收信息者事后否认 曾经收到过某条消息;接收信息者事后否认曾经收到过某 条消息的内容。
• 其他威胁 – 计算机病毒 – 电磁泄漏 – 各种灾害 – 操作失误
•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 – 篡改——改变信息流的次序、时序、流向,更改信息的 内容和形式;如图6-3所示: – 删除——删除某个消息或消息的某些部分; – 插入——在消息中插入一些信息,让接收方读不懂或接 收错误的信息。
6.1 网络安全基础
• 重演 重演指的是攻击者截收并录制信息,然后在必要的时候重发 或反复发送这些 信息。
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还会因为不同的应用环境得 到不同的解释
•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网络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 网络系统信息的安全。比如: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
控制、数据存取权限和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跟踪、计 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 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即网络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 • 网络信息内容的安全。
6.1 网络安全基础
❖ 6.1.1 网络安全定义
▪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 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 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 与其他概念不同的是,网络安全的具体定义和侧重点会随着观 察者的角度而不断变化
▪ 从用户(个人用户或者企业用户)的角度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 网络安全问题是如何保证他们的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数 据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
• 电磁辐射(如侦听微机操作过程),乘机而入(如合法用户进入 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 被非法用户获得)等
• 操作失误(偶然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 疏漏(系统掉电、“死机”等系统崩溃)。
▪ 安全控制
•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 •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 • 网络互连设备的安全控制
▪ 保密性 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 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信 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
6.1 网络安全基础
▪ 完整性 完整性是网络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网络信息在存储 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删除、修改、伪造、乱序、重放、 插入等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 不可抵赖性 不可抵赖性也称作不可否认性。在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确 信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可能否认或抵赖曾经完 成的操作和承诺。
▪ 可控性 可控性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6.1 网络安全基础
❖ 6.1.3 网络安全模型
▪ 物理安全
• 自然灾害(地震、火灾、洪水等)、物理损坏(硬盘损坏、设备 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损等)、设备故障(停电断电、电磁干 扰等)
6.1 网络安全基础
❖ 6.1.2 网络安全特征
▪ 可靠性 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规定的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系统安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 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
▪ 可用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 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的特性,或 者是网络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 效服务的特性。
机及合法用户;冒充网络控制程序套取或修改使用权限、 口令、密钥等信息,越权使用网络设备和资源;接管合法 用户,欺骗系统,占用合法用户的资源。
• 破坏系统的可用性 使合法用户不能正常访问网络资源;使有严格时间要求的 服务不能及时得到响应;摧毁系统等
6.1 网络安全基础
• 非法访问 非法用户(通常称为黑客)进入网络或系统,进行违法操 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的方式进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